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白修德访问延安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白修德访问延安

发布时间: 2022-07-11 05:45:02

① 如何评价白修德

白修德(1915年5月6日-1986年5月9日),本名叫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1915年出生于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抗日战争时长期任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着《中国的惊雷》。 在抗战期间所有驻华美国记者中,白修德被认为是最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人之一。

  • 中文名

  • 白修德

  • 外文名

  • Theodore Harold White

  • 别名

  • 西奥多·H·怀特

  • 国籍

  • 美国

  • 出生地

  • 波士顿

  • 出生日期

  • 1915年5月6日

  • 逝世日期

  • 1986年5月9日

  • 职业

  • 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小说家

  • 毕业院校

  • 哈佛大学

  • 主要成就

  • 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 代表作品

  • 《探索历史:一个人的历程》

  • 去世地

  • 纽约

② 林语堂为什么去美国

1,当时国内时局动荡,去美国可以安心写作读书。
2,由赛珍珠邀请,赛珍珠得了诺文学奖,可以帮林语堂在美国安顿、卖书。两人后来因为版税的事闹翻。
3,林语堂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少有的得天独厚的人,同时避开了KMT和CCP的恐怖统治,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好比当年留在了香港的金庸,都是运气很好的人。
4,为什么不去美国?现在天朝的人不是一样,有机会去美国的为什么不去?

③ 白修德的这段记录表明了什么

无论过去或是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富于献身精神、首先牺牲自己的人。
美国记者白修德告诉世界,无论过去或是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富于献身精神、首先牺牲自己的人。他们完全献身于共产主义运动,把自己的身躯当作给农民照亮路途的火炬。
抗日战争时长期任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着《中国的惊雷》。在抗战期间所有驻华美国记者中,被认为是最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人之一。

④ 《追寻历史一个记者和他的20世纪》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追寻历史》([美] 白修德)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hbAI4Dxp51PbmZhvD2J9Aw

提取码:q9mg

书名:追寻历史

作者:[美] 白修德

译者:石雨晴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

页数:640

内容简介: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总统竞选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美国传奇记者白修德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将20世纪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如实书写。作为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驻华传奇记者、费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对世界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更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大半个20世纪、大半个世界,白修德的经历和文字,泛着独特而有魅力的光彩。个体与历史,在他作为一个记者的追寻和探索中,合而为一,遂成传奇。

1、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记者、汉学家费正清入门弟子白修德的个人回忆录《追寻历史》的完整译本。

白修得以诚挚的态度、激扬的文字、丰富的事实、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传奇驻华记者,用新闻连接东西方两大国度,用报道记录中国抗战史诗。白修德对中国的友情,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1939年白修德辗转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白修德接触到了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军高层的几乎所有人物,并因其左派立场而颇受共产党欢迎,在延安被誉为“抗日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成《中国的惊雷》出版,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期间国统区的河南大饥荒惨剧中,正是因为白修德的奔走呼吁,才使河南灾民得到国民政府的关注和国际友人的救援。在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中,由国际影星亚德里安•布劳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据于此。

3、白修德在作为记者的职业生涯里,见证并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对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4、洞悉政治势态、追寻历史真相,个体与历史的交融、互动,波澜壮阔,汇集成书。

亲历“二战”美国受降仪式;反共高潮中见证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国后跟踪报道四次总统选举,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白修德称自己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和他所讲的故事,都是20世纪波澜壮阔历史长卷中精彩而动人的篇章。

5、《追寻历史》是美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从波士顿街头的卖报儿童,到哈佛大学的青年学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闻记者,白修德一生的艰辛和坚守、阅历和成就,他敏锐的新闻视角,深沉的历史感、正义感,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对于今天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依然具有鼓舞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白修德(1915—1986),本名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美国记者。1915年生于波士顿,童年坎坷,以卖报为生;后入哈佛大学读书,师从汉学家费正清,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毕业后任《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抗日战 争的新闻报道,写出《中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回国后连续进行了四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报道,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1986年因癌症逝世于纽约。

⑤ 白修德的介绍

白修德(1915年5月6日-1986年5月9日),本名叫西奥多·H·怀特(Theodore Harold White),1915年出生于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抗日战争时长期任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战场的报道,访问延安后写出影响巨大的名着《中国的惊雷》。 在抗战期间所有驻华美国记者中,白修德被认为是最倾向于中国共产党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