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蕾莎修女的事迹~
贫民窟的圣人——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葬于加尔各答。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2. 中国拒绝特蕾莎修女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特蕾莎修女,很多人都把她当做善良和爱的化身。西方媒体也多把她作为利他主义的代表吹鼓成一代圣人,并在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在西方各国受到了大力追捧。但中国政府却多次拒绝了她访华传教的请求,她善良的外表下是不是真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善者?
为什么说特蕾莎修女是个伪善者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一个19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特蕾莎修女照片
但加拿大3名学者花了两年时间,却推出论文《特蕾莎修女的阴暗面》。这篇论文引发了人们对特蕾莎修女新一轮的评价。该论文的作者之一、蒙特利尔大学心理教育系教授吉尼韦弗·切纳德最近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谈论了这项成果。
记者:为何产生研究这个特殊课题的想法?毕竟,特蕾莎修女已经去世15年了。
切纳德:是在一堂伦理课上产生这个想法的。我们讨论了利他主义,接着就提到了特蕾莎修女,因为她的做法被认为符合利他主义。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这项研究。
记者:根据你们的研究,特蕾莎修女“绝非圣徒”。在1969年以前,有关她所从事的工作,公众并不知情。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切纳德:我们认为,这缘于一个关于她的纪录片。当时,(英国知名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先生去加尔各答会见特蕾莎修女。他想拍摄垂死的人居住的房屋,而那里光线很暗。于是,摄像师麦克米兰先生就用一种新型柯达胶卷拍摄。他们看到胶片后,发现拍摄的光线很亮。马格里奇先生声称这是个奇迹。这就是此后她在媒体上很有知名度的原因。
记者:你们的观点是,她是媒体“造”出来的?
切纳德:我们发现,有关特蕾莎修女的287种书籍和文章中,有153种(占一半多一点)都是偶像化作品。我们认为,特蕾莎修女做了她认为属于善行的事情,我们并不是说她是在装模作样。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好受些,这就是为什么媒体集中报道她的原因。
记者:你们在论文中描述她那种武断的天主教价值观,你们也对此进行了批评……
切纳德: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说,最危害和平的是堕胎行为。我不明白,倘若一个女子因遭强奸而选择堕胎,怎么就危害和平了?她还有很多其他矛盾之处。她反对离婚,但针对戴安娜王妃离婚一事,她又同意离婚。在授予她诺贝尔奖之前,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追问才是。
记者:你们还质疑她有关财务方面的处理方式。切纳德答:比如,她从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那里获取资金。她利用这些钱帮助世界各地穷人中的穷人。但是,她获得的这部分钱财,是从非常贫困的人民中窃取来的。对我们来说,这些事情充满矛盾,因为你不能把从此人那里窃取的钱赠给其他人。
特蕾莎照顾穷人的照片
记者:你们还相信,梵蒂冈也加速了对她的美化过程。切纳德:(时任教皇)保罗二世希望涌现大量圣徒或者被美化的人。特蕾莎修女就是其中一员。我们知道的是,他们加速了她被美化的进程。其目的或许是让梵蒂冈重新获得声誉,或者是因为罗马天主教需要一个引以自豪的人。显而易见,在生前,她已经被视为圣徒。合乎逻辑的是,她去世后,他们就正式把她确立为圣徒(编者注:2003年她被教皇保罗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
记者:你们还质疑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所设救助中心的治疗方式。
切纳德:那里缺医少药。很多医生到过那里,看到那里的条件非常糟糕。大量药物不知去向。病人生活在糟糕的环境中。该组织并非真正照顾病人,她只是让这些人待在那里而已。对她来说,受苦就是让你感受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的感觉。所以,在她看来,受苦是好事。接近耶稣受苦和濒死状态,这就是她提供给人们的方式。该组织有大量钱财,她本可以建造印度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医院。
记者:也就是说,资金没有充分利用?
切纳德:据我们了解,他们所有的账户中约有500万美元。在1980年前,她募集了大约1亿美元,约有5%至7%用于施舍医药之类,其他钱则用于给传教士建造房子。
记者:你认为她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奖项吗?
切纳德:我不认为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在颁给她诺贝尔奖前,应该对她所做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才是。
特蕾莎照片
特蕾莎修女名言有哪些?
1、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2、如果我真的想去爱的话,就必须先学会原谅。
3、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4、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5、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6、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7、我得到了基督的呼唤,放弃一切跟随他来到贫民窟,在最贫困的地方,作他的仆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这是命令。
8、假如你爱至成伤,你会发现,伤没有了,却有更多的爱。
9、如今每个人似乎都似乎在为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财富而忙的焦头烂额,于是孩子都没有时间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而到了家中,却是和睦终结的开始。
10、你和我,我们就是教堂,不是吗?我们必须和人们分享。我们必须忍受今天的折磨,因为人们都在储藏,而不是给予和分享。
3. 特蕾莎修女啥时到中国
塔雷莎修女在印度活动比较多,没到过中国来
4. 德肋撒修女名言
1. 我不但要归主,而且要遵行——我要参与事奉。
我不但要信仰,而且要实践——我要身体力行。
我不但要宽恕,而且要爱人——我要忘却得失。
我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我要感化众人。
我不但要关怀,而且要挽救——我要助人为乐
我不但要梦想,而且要实干——我要广施善行。
我不但要给予,而且要效力——我要服务终生。
2.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3.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4.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5.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6.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7.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8.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9.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给这个世界。
10.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11. 爱表现于为他人设想,善待他人,与别人分享喜悦,与别人分享值得高兴的事……,爱是透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的。
5. 是谁说 特雷莎修女的信仰有问题 不能去天堂的
如果特雷莎修女不能升天堂,就没有人能去天堂了!
特蕾莎VS释永信
特蕾莎是天主教的修女(嬷嬷);释永信是佛教禅宗的和尚(方丈)。
特蕾莎在人多贫瘠的印度,释永信在人多贫瘠的中国。
特里萨修女生于富裕的家庭,释永信出身于淮河边一个穷困乡镇。
特蕾莎令富人羞愧,释永信令富人羡慕。
特蕾莎接受过传教士训练, 释永信有MBA学位。
德蕾莎是天主教慈善工作者,释永信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特蕾莎获得获得印度尼赫鲁奖金、美国约瑟夫·肯尼迪基金会奖金,诺贝尔和平奖,世界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奖。释永信获得郑州市政府奖励价值百万的大众越野车。
特蕾莎把20万奖金和变卖奖牌的钱给了穷人,释永信换了新坐骑。
特蕾莎是被评为“1947年来最伟大的印度人”,释永信是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
特蕾莎被誉为“穷人的圣女”,释永信被誉为宗教界的“CEO”。
特蕾莎受世界穷人爱戴,释永信受中国政府青睐。
特蕾莎在加尔各答遍寻病弱垂死者,把他们带回,给他们衣食,为他们治疗,握着临终者的手,安慰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信仰与习俗办理丧事。
释永信同志“精力充沛,勤奋好学,每日只睡五六小时,不论日常寺务多忙,每日总要抽出时间阅读和写作”。
特蕾莎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机构。
释永信同志的少林寺在全球设立有六个分院及十余个相关传播机构。“洋弟子”达三百余万之众。
特蕾莎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释永信不详。
特蕾莎创办麻疯病康复中心为失业的人建立工厂,设立食品中心、孤儿院、麻风病院,为精神病患者、弱智人和老人建立收容所。
释永信同志“创建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积极开展扶贫助残救灾活动,包括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定期帮贫困学生就学,为缺水村庄打深井,为少数民族贫困村发放救济粮,向贫困乡村卫生院捐赠药品,组织义诊团在省内巡回义诊,资助学术团体,向洪水灾区群众捐钱捐物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特蕾莎的遗产只有两套衣服、一双鞋、一个水桶、一个铁造的饭盘和一张床铺盖,“仁爱传教修女会”的许多追随者自愿放弃富裕献身清贫博爱的慈善事业。
释永信同志耗资3.5亿元请谭盾、易中天和黄豆豆等超级明星制作“少林音乐大典”。100元的少林寺门票、6000元的香火费和各种商业经营使少林僧人们集体过上了舒适而现代的生活。
特蕾莎说:我是上帝手中的一枝铅笔。
释永信说:我是和尚,但和尚首先也是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特蕾莎修女三次访问中国,希望在中国开办慈善机构,照顾“穷人中的穷人”,她的要求三次被拒绝(中国官员回答她“中国没有穷人”)。
释永信同志“先后访问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地区,为传播中国传播文化、增进中外友谊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政府为特蕾莎举行了国葬……
6. 特蕾莎修女来过中国没有
没有。
特蕾莎修女(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着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7. 印度德兰修女到过中国吗
首先,德兰修女不是印度人,其次,她想来中国,却被该国政府拒绝了。
8. 修女是做什么的
修女是天主教会里志愿献身事主的姐妹们的统称。她们过团体生活,属于各自的修会。按各自修会的规定生活,有的隐修祈祷;有的在社会上服务,比如服务孤儿院、老人院、医院甚至麻风病院;有的在教堂服务,比如弹琴、给慕道者讲解信仰知识、带领教徒祈祷等等。修女们的着装都有自己的会服,各个修会的会服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是长袍加头巾。 各修会团体有世界性的,也有地区性的。世界性的修会会规由罗马教廷教宗批准,在世界各地设分会。比如,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也称德兰)修女在印度建立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方济各会、小兄弟会、巴黎外方传教会、还有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耶稣会等等,都是世界性的修会;地区性的修会一般隶属于某教区,由教区主教批准成立。目前中国只有地区性的修会,而且都是女修会。 有的修会只设男修会,有的修会只设女修会,有的修会分设男女修会。在男修会修道者称为会士,会士可以是神父、主教,也可以不领受神职。比如明朝时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神父就是耶稣会士。现在中国还有一些老神父是会士。由于解放后中国政府的限制,男修会都撤出了中国,目前在中国只有女修会。 有志做修女终生事主的姐妹,首先要是一名天主教徒,就是必须接受天主教的信仰培育后领受洗礼。再向本堂神父提出修道的意向,经过本堂神父的推荐进入某一个修会学习。在修会,先要经过望会期,学习适应会规,学习适应祈祷的生活等等。能适应者正式进入修会,称为初学修女,经过几年培养后,宣发誓愿成为正式修女。誓愿一般包括神贫、贞洁和服从三愿(有的修会还有另外的规定),誓愿分为暂愿和终身愿,先发一年或三年誓愿(暂愿),期满后可以续发暂愿(称为复愿),直到准备好了宣发终身愿。一般在发终身愿前,修会会对这些姐妹进行一段时间的特别培训,加深她们对信仰的认识,带领她们祈祷,分辨自己的选择是否来自主的召唤(教会将这些召唤称为“圣召”),是否是自己自由的选择。 修女想放弃独身生活的话,暂愿期满就可以还俗。如果是宣发的终身愿,需要教区主教(教区修会)或教宗(国际性修会)解除,才能还俗。最好,告诫一句,做修女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世界,服务世人,不是逃避现实生活。
9. 在印度曾有一位伟大的修女(她好象是欧洲人).她终生都为穷苦人奔波
贫民窟的圣人——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1910~1997)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9月葬于加尔各答。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多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捐款给她;她的手下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还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一百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的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并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可是,她住的地方,惟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被称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亦译德肋撒或特雷莎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特蕾莎嬷嬷”。
http://blog.sina.com.cn/u/48a0cca1010007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