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迎接外国人的访问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迎接外国人的访问

发布时间: 2022-07-08 17:04:27

① 我们学校要来外国人座谈,作为学生我们该注意哪些,如:礼仪,交流等等方面。

(一)基本要求
国际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礼仪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长于外套,且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带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动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痒等等。 2、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略严肃些,因为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3、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对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轻易开口,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随便与人攀谈也被视为有失体面。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5、守约遵时。与人约会不能有失约,不能超时。失约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失信或失约有损自己的人格,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二)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现在,我国正在提倡的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有其中八个字礼仪语言: 1、“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例如,如果你有疑难需人指点,你应向他人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可以说:“请顺便帮我发一封信好吗?”在商店里买东西,你应当对营业员说:“请拿这枝笔给我看看”;你要问路,一定要以“请问”开头。“请”也是人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礼节用语。当你开门迎接来宾时应说:“请进”。客人走进房间应示意“请坐”。客人坐定后应说:“请问,你喜欢喝点什么饮料?”饮料备好后应对客人说:“请饮用。” 2、“谢谢”。西方通行的礼节是: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亲密的朋友。行走时别人为你让路,必须说:“谢谢”。在商店里买东西,要对售货员说:“谢谢”。在某些特定交往场合,常常是交往的双方都互说“谢谢”。当你对别人说“谢谢”两个字时,就意味着你已充分认识到别人为你提供的帮助。而忽略这一点,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3、“对不起”。西方人的习惯是: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无意中碰了人,就要说“对不起”;当你需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时应该说:“对不起,请允许我打断一下好吗?”与别人共用餐时,无意中咳嗽一声或打个饱嗝,要说声“对不起”;与客人一起聚会时,临时需要离座一下,也应说:“对不起”。否则别人会认为此人缺乏教养。 4、“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在西方社会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互相告辞时的礼貌用语。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商店里,售货员与顾客交易后,相互说“再见”。乘坐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结帐后,也相互说“再见”,这是很平常的礼节。
(三)尊重隐私
西方国家很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个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的权益。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规范。 1、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你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方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 2、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自的房间便是各个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3、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地址。
(四)女士第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的原则。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从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但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 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 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五)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要紧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1、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双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2、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谈判中尤为重要。如:我国一代表团出访某国谈判合资项目,对方以其设备先进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我方领导在一次聚会演讲时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过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博得与会者的赞誉,促使对方在以后的谈判中自愿降低专利费,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3、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特别的菜好招待,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都客气有余,主要问客人是否再添点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② 欢迎外国人来中国该说什么急~~~·星期六就要!!

welcome to China 欢迎到中国来
enjoy your journey 祝您旅途愉快

③ 当在外国时,如何用用英语欢迎外国人来中国

you can say: Welcome to pay a visit to China.

④ 外国人来到世博会,怎么迎接

...外国人根本不怎么需要迎接,都是人怎么就有差了呢?你中国人去国外人家有特别硬接你吗?人家是客人没错,但客人又有什么资格对主人有所要求?你以为世博外国人有多少,一点都不多,而且很多都是那些中流国家的人...人家一流国家谁屑于来你一发展中国家看世博会,那些人就看中这便宜啊,所以何必呢?他们有便宜的准备,就应该有受冷落的准备,就像你有打算花1000块可以买到一克拉钻石么

⑤ 外国人来华邀请函

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流程:

1.网上申请。用人单位或委托专门机构的,在线提交申请信息。

2.网上预审和受理。受理机构应当自材料提交之日起 5 个工作日(材料提交当日不计算在期间内)内对网上提交的材料进行预审和受理。材料不齐全、内容不规范的,受理机构应当一次性在线告知需补正材料,并出具一次性告知书,补正后予以受理;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在线生成受理通知。

3.审查。受理机构网上受理后,决定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不再提交纸质材料核验。

4.决定。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90 日以下)的,符合条件、标准的,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在线生成《外国人工作许可通知》,不再核验纸质材料;不符合条件、标准的,作出不予许可书面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或用人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申请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

符合条件、标准的,准予签发,至签发机构领取纸质外国专家来华邀请函,不再核验纸质材料。

⑥ 外宾来参观需要注意什么礼仪

一、迎的礼仪

从总体上,迎接来宾的礼仪大体上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迎宾前的礼仪准备。其二,是迎宾时的礼仪操作。迎接外国来宾这 的礼仪准备,大致包括以下五个具体方面。
第一,需要确定邀请规格。在正式对外方发出邀请之前,必须首先明确邀请的规格。它的确定,按惯例,主要要兼顾来宾的具体身份与来访的主要目的。在一般情况下,发出正式邀请时,要讲究规格对等。其基本含意是:在正式向外国来宾发出邀请时,我方出面进行邀请的人士的职务、地位、身份、应当 大体上与被 邀请者的职务、地位、身份相仿。我方出面进行邀请的人士职务、地位、身份既不必较被邀请者为高,但也不应低于被邀请者。例如,邀请外国政府首脑来华进行访问,一般应由我国国务院总理正式向对方发出邀请。邀请外国部长级官员来华进行访问,则须由我国国务院对口 部的部长出面向对方发出邀请。
第二,需要排定礼宾序列。又称礼宾次序,它所指的是,在同时接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外国团体或个人之时,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本国的常规做法,来排定其尊卑先后的具体顺序,并且据此给予对方以相应的礼遇。目前,我国在排列礼宾序列时一般采用下列做法。一是依照来宾的具体地位的高低来排列其次序。在正式的政务、商务、科技、学术、军事交往中均可采用此种方法。若外国来宾系组团前来,则应按照团长的具体地位来排列其先后次序。二是依照来宾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名称的拉丁字母的先后来排列其次序。在举行大型的国际会议或体育比赛时,通常可以采用此种排列方法。三是依照来宾抵达现场的具体时间的早晚来排列其先后次序。当各国大使同时参加派驻国的某项活动时,一般采用此方式。四是依照来宾告知东道主自己决定到访的具体时间的先后来排列其次序。在举办较大规模的国际性的招商会、展示会、博览会时大都可以采用这一排列方法。五是不排列。所谓不排列,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排列方法。当上述几种方法难以应用时,便可采用这种排列方法。在礼宾实践中,上述五种方法可以交叉采用。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排列方法,均 事先向外国来宾进行通报。
第三,必须慎重悬挂国旗。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尊严,任何主权国家均不允许在本国国境这内随意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除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之外,我国目前仅允许下列五种场合悬挂或摆放外国国旗。其一,是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正式到访。其二,是外国贵宾访问期间我国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其三,是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其四,是重大 的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 其五,为在我国进行的国际经济的重要项目而举行 的庆典或仪式。 在我国境内悬挂外国国旗,是我国给予对方 的一项礼遇。依照国际惯例,我国规定:在中国境内悬挂外国国旗时, 必须同时升挂中国国旗。在同时悬挂时,其高度要相等,其面积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平等。悬挂或摆放中、外国旗的常规是:如并排升挂 两国国旗,应以国旗自身向为准,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例如,我国举行 国宴时,一般将外国国旗悬挂在右侧,而将我国国旗悬挂在左侧。并排升挂三面或三面以上国旗时,依然讲究以右为上。应当按照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挂。通常,东道 国国旗往往居于末尾,即左侧。不过在举行 国际会议时,按惯例并无宾主之分,因此东道国国旗不必居后。应当强调的是,因为国旗象征着国家,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升挂国旗,绝不容许将任何一方的国旗弄错或挂错。此外,按惯例不允许使用污损的国旗,不准倒挂国旗,不准在墙壁上交叉悬挂或竖挂国旗。
第四,需要拟定接待计划。在接待外国来宾这前,应当认真草拟一份周详的接待计划,以便使接待工作减少周折,可以更好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拟定之前,要充分了解来访者有无特殊的要求。本互助互利、交往对等的原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应当尽可能地满足来访者一切正当合理的要求,并将其列入接待计划之中。在一般情况下,一份外事接待活动的计划,就是指南和行动纲领。这体上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会见会谈,参观访问,文娱活动,异地浏览,新闻报道、记者招待会、安全保卫、突发事件、礼品准备、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基本内容。正式的接待计划一拟定,应尽快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此后,应立即报送与接待工作有关的外事、公安、安全、新闻、接待等具体工作部门。在必要时,还须告之我驻外机构。与此同时,亦应将我方接待计划主要内容通报给外方,并听取建议、意见或要求。
第五, 需要掌握人员状况。详而 论之,接待方必须尽可能地对其中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对于对方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否、籍贯、民族、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所属党派、职务级别、学历学问、业务能力、专长爱好、主要禁忌等。若来访者以前曾经来华进行过访问,则最好对当时我方的接待规格、接待方案进行必要的借鉴。另一方面,则应当对我方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进行精心的选择。在准备接待工作时,必须确定专门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如有必要,还须组成专门的接待班子,专司此事,专负其责。在挑选接待人员时,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对外国来访者的迎送人员、翻译人员、陪同人员、安全保卫人员以及司机时,要优中选优,切勿滥竽充数。除了仪表堂堂、身体健康、政治可靠、业务上乘之外,还应将反应敏捷、善于交际、责任心强列入用人的基本条件之。
接待人员一经确定后,要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外事纪律和国际礼俗等方面的教育。迎接外国来宾之时的礼仪操作,通常会涉及到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其一,是举行欢迎仪式。
其二,是举办专门宴会。
其三,是认真话别送行。

二、见的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不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一定的见面礼仪。根据常规,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见面礼仪,主要涉及介绍、行礼、互换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下,将分别对其重要的环节进行较为详尽的说明。
首先,是有关见面时介绍的礼节。
在涉外交往中,当交往双方不相识时,有必要通过介绍,使其彼此相识。所谓介绍,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交往双方相互结识,并且各自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绍又可分为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等两种情况。
自我介绍,一般指的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可是应他人的请求而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介绍。它的特点,主要是单向性和不对称性。
在涉外交往中进行自我介绍,通常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具体时间。它又包括两层含意。一是进行自我介绍时,首先要在具体时间上于已于人彼此方便,这样才会发挥正常,并且易于为对方所倾听。二是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时间的长度。最好宁短勿长,将一次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一分钟甚至是半分钟以内。其二,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自我介绍在内容上理当有一定的差别。在涉外活动中自我介绍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酬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仅包括本人姓名这一项内容。它多用于应付泛泛之交,另一种则是公务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四项内容构成。因公进行涉外交往时,只宜采用这一类型的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为彼此素不相识的双方相互介绍、引见。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和对称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绍他人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要注意介绍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对介绍者的身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外事访问中,介绍者一般应为东道主一方的礼宾人员。在社交活动里,介绍者通常应当是女主人。在多方参与的正式活动中,可由各方负责人将已方人员一一介绍给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绍者的意愿。介绍者在有意为他人相互引见时,最好先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 的个意愿。如里贸然行事,会好心办坏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绍时的先后次序。正规的做法,是要先介绍身份较低的一方,然后再介绍身份较高的一方。即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在接待外国来访者时,若宾主双方皆不止一个,则为其双方进行介绍时,要先介绍主人一方,扣介绍来宾一方。不过在介绍各方人士时,通常应当由尊而卑,按照其职务的高低,依次而行。
第四,是要重视介绍时的表达方式。在介绍双方时的主要内容应基本对称,大体相似。切勿只介绍一方而忘记另一方;或者在介绍一方时不厌其详,而在人介绍另一方时则过分简单。
其次,是有关见面时行礼的方式。在交往应酬之中,与外国人相见时,尤其是与之发生正面接触应酬时,往往要向对方行礼致意。根据目前的涉外活动实践,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与外国友人互行见面礼节时,特别要注意问候的进行与礼节的选择等问题。问候,又称问好、问安或打招呼。它是拽以语言或动作向他人询问安好,进行致意,是向对方表示关切或友好的一种常规方式。
向外宾进行问候时,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是要慎选问候的具体内容。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人过去常用的一些问候内容诸如:“吃过饭没有”、“身体怎么样”、“正在忙什么”等,在涉外交往中并不适用。一般而言,在问候外国人时,可问候对方“你好”,或者说“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很高兴”。具体问候对方“早安”、“午安”、“晚安”,也是可以的。
二是要注意问候的先后次序。在交往双方相见时,通常应由身份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较高的一方。若同时需要问候许多人时,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远,依次而行。当他人率先问候自己时,应立即予以回应。
三是要重视问候的态度表现。在交际场合与他人相见时,一定要主动而热情地问候对方。要真正作到这一点至少要注意以下三条:
第一,一定要面含真诚的微笑。
第二,一定要神态大方地正视对方的双眼。
第三,一定要发出清晰而爽朗的声音。
在涉外交往中,选择何种具体的见面礼节,颇有讲究。对中国人而言,既可以沿用自己的习惯做法,也可以比照交往对象的特殊做法,对其加以模仿。当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拱手礼、举手礼、脱帽礼、注目礼、起身礼等。其中尤以握手礼适用于涉外交往活动。
握手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要专心致志。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应当面含笑意,起身站立,用右手与对方右手完全相握后,上下晃动两三下,用力不重不轻,时间大约要三至五秒钟。最重要的是握手时务必要正视对方的双眼,并与对方稍事寒暄。
第二,要留意次序。基本规则是:应由握手双方之中身份为尊的一方首先伸出手来。即职务高者与职务低者握手时,应由职务高者首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时,应由女士首先伸手;长辈与晚辈握手时,应由长辈首先伸手。当来宾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而当来宾告辞时,应由来宾首先伸手。
第三,要回避禁忌。一是不要戴着手套握手,二是不要戴着墨镜握手,三是不要用左手握手,四是尽量不要用双手与初次相识的异性握手,五是不要在多人握手时交叉握手。
再次,是互换名片时注意的事项。在涉外交往时,与外国人互换名片,通常在下述几个方面必须严格地遵守礼仪规范。
其一,是参加涉外交往时,应随身必备名片。按照惯例,在外事活动中,一般不宜主动向外国友人索取名片。然而,当对方主动提议互换名片,率先将名片递送过来,或是我方有必要进行较为周详的自我介绍、在拜访外人员需要经由他人代为通报时,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参加涉外活动前,即应将本人的名片装入专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随时取用。
其二,是递送本人名片时,应当彬彬有礼。需要将本人名片递交给外国友人时,应当起身站立,走向对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双手捧着或拿着正面面对对方的的名片,以齐胸的高度,不紧不慢地递送过去。与此同时嘴里应当说明:“请多关照”,“请多指教”或是“希望今后保持联络”。同时向多人递送本人名片时,可由尊而卑或近而远,依次而行。其三,是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当毕恭毕敬。当他人主动将名片递给自己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恭敬、重视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称“谢谢”。然后,务必要用右手或 双手并用将对方 的名片郑重其事地接过来,捧到面前,仔细默念一遍。最后,应 对方 的名片收藏于自己的名片包或是上衣口袋内,并随之递上自己的名片。其四,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当熟知名片的特殊用途。在国际交往中私人名片还可以发挥下列几种特殊作用。第一,可以之代替私人书信。第二,可以之代为引荐他人。第三,可以代替送礼时专用的礼单 。第四,可以之在拜访时代为通报或代替留言。 第五,可以之向亲朋好友通知本人的有关变动..................................具体自己去看看,但这只是个参考。

⑦ 接待别人的短语 接待外国人的英语短语,如:欢迎来到这里、我们欢迎你、很高兴认识您等,说出来一下,

Welcome guys!比较随便的口语表达方式.
Welcome to our company ( city,country,school )!正式说法.
Nice to meet you.
Nice meeting you.两种表达方式都经常用.
I am so glad that you have chance to be here today.
我很高兴您今天能来.
It's my pleasure to show you aroud.
我很荣幸带您到处转转.

⑧ 古代中国人如何迎接外国人有将军等候吗

没有,一般是衙门的师爷,推官之类的。
规格高的外国人,比如全权公使之类会派一些官员迎接,但职务都比较低,比如知县、同知、总办之类。
早期的情况可看参看华廷杰《触藩始末》,作者就是一个知县,1856年前后负责迎接外国人。
后期的情况可以参看《津门夷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