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县区融媒体全媒体采访问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县区融媒体全媒体采访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6-24 17:51:44

‘壹’ 媒体采访有哪些提问方式

很多。比如

  • 开门见山法:抓住关键问题,从正面直接提问,开诚布公地讲明采访目的,直奔主题。一般用于演播室访谈、新闻发布会等特定、限时的正式场合。

  • 迂回法:一般采用聊天式浅问开始,再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往往带有背景提问,并试图涉及敏感性问题。

  • 诱导法: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掌握的信息,不断挖掘真相。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的情感。

  • 追问法:顺着采访对象的某个应答点,循着某种逻辑,追问相关问题,追踪细节问题。在一般访谈时可以连珠炮式的提问,但新闻发布会最多只能提二、三个问题。

  • 设问法:记者通过设问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主导受访者的思路。这种钻探式提问,在对方不便明说时,提供另外一个角度。有时也设置陷阱。

‘贰’ 县融媒体中心这个单位怎么样

还行,不温不火。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家事业单位,既不是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是像企业那样的经营单位。从目前已经建成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已经公布的县级机构改革方案可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领导。

一般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既具有事业单位的宣传和服务属性,又具有企业单位的服务和经营属性。如浙江省的长兴县融媒体中心,既是一个事业单位,承担新闻宣传工作任务,同时又是一个媒体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媒资经营活动。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中心”,即是指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多个,不能搞多中心。在一个区县以内,一切与媒体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宣传,原则上只由这个中心去操作和执行,而不是再由第二家媒体单位或媒体中心去单独操作或执行。

当然,上一级媒体到区县采访除外。从多年来的媒体实践看,上级媒体即便是到区县采访,一般情况下,也是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配合的。

一个区县只有一个媒体中心,其实质就是把一个区县以内原本分散的媒体集中起来,把原本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到一起,壮大实力,实行统一策、采、编、发,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经营活动,统一开展互动和反馈等工作,从而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和宣传、经营效果。

‘叁’ 新闻采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和技巧

新闻采访注意事项和技巧:

1、在交谈中发现线索

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

2、现场采访观察要仔细

直接到现场看,是采访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观察要全面;二是观察要入微;三是观察要深入。

3、问情况要虚心

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新闻采访,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

4、尽量找一些看起来随和,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进行。

如果你经常参与采访作业的话,你就会发现采访中会遇到很多尴尬的情况,尤其是遭到别人的拒绝。很多人并不喜欢出镜,所以不太可能接受你们的采访。因此,在选取询问人群时,你头脑中要基本有数。你要尽量选取一些看起来比较随和,热情的人,这样的人愿意接受采访的概率相对大一些。

5、掌握个别采访的技巧

为了了解某个问题或细节,可以找当事人或知情人做细致调查。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肆’ 如何当好媒体融合时代的全媒体记者

面对新媒体的兴起和其对传统媒体的市场威胁,传统媒体不得不开创与新媒体融合的新模式,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共同发展。媒体融合作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现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走向融合,不同介质的媒体走向融合。一个新闻集团在某种媒体形态如报纸或电视为主的同时,兼有其他类型的媒体。全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新闻的多媒体展示以及多方位联动报道,为受众提供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报道力度和传播效果最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记者的工作方式。

全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
全媒体(或称融媒体)概念在学界尚没有确切定义,它更多地表现为业界的一种媒体信息、渠道、功能层面融合的新闻实践运作。全媒体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全媒体在传媒业发达的国家并非新概念,维亚康姆、新闻集团、时代华纳无不是集各类媒体业务于一身的传媒集团。特别是美国媒介综合集团,2000年便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了多媒体编辑部“坦帕新闻中心”,试验“媒体融合”。报纸、广电、网络三种媒体形态的采编人员互相配合、协调,合作采访新闻,甚至同一名记者同时采写报纸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电子版的即时新闻,同样的资讯通过不同的形式,被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表达的产品,在各种媒介平台展示,进行多渠道传播。
另外一个层面的全媒体新闻是运用多媒体报道方式完成一项报道。《纽约时报》在2012年推出了全媒体报道《雪崩》,这是一个较完美地融合了多媒体交互技术的新闻报道。《雪崩》是《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布兰奇(David Branch)采写的专题报道《雪崩:特纳尔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at Tunnel Creek)的简称,报道生动展示了发生在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一次惊心动魄的大灾难,全面记叙滑雪者的罹难过程、讲解雪崩的科学原理。《雪崩》报道制作精良,展示方式多元化,它通过交互式图片、采访视频以及知名滑雪者的传记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受众打开《纽约时报》的Snow Fall(雪崩)专题网址,可以看到宏大的滑雪圣地的3D版地图、追踪知名滑雪者的第一手图片、幻灯片式的滑雪运动历史,还有知名滑雪者的视频访谈等。《雪崩》报道通过创新式的多媒体报道方式大获成功,发表之后的六天之内就收获了290万次访问和350万次页面浏览,而采写这一专题的记者John Branch也因出色的报道获得了2013年的普利策特稿写作奖(Feature Writing)。《雪崩》报道成功之后,至少在报道自然灾害 (以及人员伤亡) 时,《纽约时报》更多地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其数字平台上大量使用图片、互动式地图、音频、视频,弥补报纸的缺陷。
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①

媒体融合对记者素养提出了全新要求
多媒体信息的采访、写作、表达和发布的融合、互助特点,也促使新闻采编人员改变单一媒体新闻生产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全媒体记者这样的身份描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全媒体记者是从国外传媒界流行过来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传媒界较为通行的定义认为,全媒体记者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面报道,传播渠道涵盖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②
在媒体融合的新闻环境下,记者在具备传统的新闻采写能力、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必须具备更能适应竞争与发展需要、更具时代特色的全媒体素质。
第一,要具备多媒体整合传播理念和策划能力。全媒体记者不仅要掌握所有媒体的采编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媒体整合传播的理念和策划能力,核心能力是对新闻事件的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包括“内容策划”及“介质分发”两个层面。“内容策划”表现为全媒体记者应该是“新闻事件报道的组织者”与“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者”,能够发现新闻线索、联系被采访对象、联系相关专家以及掌握分发渠道,并将内容传播扩大,③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管理、加工和发布。“介质分发”表现为全媒体记者要有能力对新闻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及介质选择,以恰当的媒介发布和呈现新闻报道,达到一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台发布的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多重升值,做到资源整合,提高效率。
全媒体要求新闻生成从单向线性的采写流程转变为多元互动的采写发布流程。传统媒体记者的新闻生产是单向的、线性的,记者完成采访、写作任务并将稿件交予编辑部即结束工作,但在全媒体环境下,记者不仅是新闻的生产者,也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沟通者、协调者。新闻生成的第一时间,记者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并与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的编辑沟通协调。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生产者,所以记者还要善于利用电脑网络、手机等多渠道获取受众的反馈意见,与受众互动,发挥受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要掌握各类别媒体的知识和技能。不同介质媒体的技术和传播特点有所不同,新闻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所以,即使对同一新闻事实,报道内容、手法、结构、形式也会有不同。因此,记者要在了解不同媒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能力分辨一个新闻事实的报道内容包括背景资料、图表数据等可以通过哪种媒介来表达,以便据此采写适应不同媒介形态、不同受众群体需求的差异化报道,生成适合不同媒介,满足不同受众的新闻。如文字记者在完成文字稿的基础上,要加强摄影技术的训练,以使报道生动、深入、图文并茂;而对于电视、广播、网络方面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媒体记者尤其需要掌握现代化采访和发稿手段,不断更新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脑、多功能电话、多功能相机和摄像机等设备,采集编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完成适合不同介质媒体传播的新闻。
能否深刻了解各类别媒体的传播特点与知识,熟练掌握媒体新技术并将其有效运用到新闻采访写作中,是衡量新时期记者素养的重要标准。
第三,要培养采写不同类别媒体稿子的能力。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与之相应,新闻记者则要成为能同时为报纸写文字稿、为电视拍摄节目、为网站提供图片的“全能记者”。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认为,“全能记者”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第二个层次是一个记者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又能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还能为报纸写稿;第三个层次是能够为报纸写深度报道,又能够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录片。“最理想状态就是,传媒集团能拥有所有这三个层次的记者。”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曾经介绍过美国媒介综合集团一名女电视记者一天的全媒体工作情况。以她采访的一起案件报道为例,她每天的工作日程是:早晨6点给网站写一篇专栏文章,介绍案件的情况,然后到法院采访当天的最新进展情况,上午10点通过电话给电视台发去最新报道;下午2点半到3点编制一个晚间电视节目传回去,然后再回到法院采访下午的进展情况,通常到晚上7点才结束采访;最后,还要给第二天出版的报纸写一篇新闻稿。⑤各媒介的新闻表达在关注视角、关注重点和细节上有所差异,因此,面对同一新闻事实,全媒体记者要迅速判断其与不同媒介相适合的新闻价值点,并据此快速成稿。例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全媒体战略的实施,依靠的是优秀的记者队伍及新闻制作团队。CNN记者往往独当一面、一人多能,能够担负多个CNN平台的新闻采集工作,还具有独立编辑、独立审查、独立播出的能力,他们不只是为某一个特定节目作报道,而是为CNN不同频道和不同平台提供相关报道。如,有时一个重要新闻现场虽然只派一个报道记者,但辅以多个摄像师,从不同角度拍摄;各栏目的眼光、定位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记者为了满足各频道、各栏目的不同需要,在现场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往往要制作多条长短不同、角度不同的报道。根据观众的需要,各个栏目的制片人从“故事菜单”里为各自的频道挑选素材,以此大幅度降低新闻节目的制作成本。⑥对于同一新闻题材采写多篇适合不同媒介传播的稿件,甚至还需要拍摄和剪辑的图片、拍摄视频新闻,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体裁和传播媒介上涵盖多介质媒体,这是全媒体记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发展的方向。

全媒体记者依然面临难题
全媒体记者是媒体融合时代对记者的要求,但不可否认,全媒体记者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和难题。
首先,全媒体记者既要写作稿件,又要拍照片,还要制作音视频,工作量过大。全媒体记者一天一般要完成三到四篇稿件,其中有文字、照片、视频,是传统记者工作量的数倍,加上随身携带的多种采访装备包括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的重量,如此工作强度,往往让记者心力交瘁,体力透支。长此以往,记者在工作中疲于奔命,也会因为追求新闻的“全”而降低新闻质量。
其次,各种报道形式有各自的特点和专业要求,“文字报道要求掌握翔实材料,展示内容的深度和逻辑性;摄影报道要求抓取瞬间,展示事件的冲突性和现场感;视频报道则画面先行,叙事直接、生动、故事化、口语化;网络报道要求快速、及时、海量、多媒体;手机报道要体现出移动性、个性化”。⑦从主观上说,一个记者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具备足够的专业性,要求他精通所有类型媒体的信息采写制作,并不现实。
在全媒体时代,大众更容易从单纯的信息受传者变为信息的传播者,使“全民记者”成为可能,这一现实对媒体记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要求专业记者有更高的专业眼光、专业判断和专业技能。然而今天对“全”的过度追求,往往使全媒体记者“全”而不“专”,生产的新闻肤浅、缺乏专业性,这样的新闻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很容易被替代、被淹没、被忽视,如此,记者这一职业存在的价值便不复存在。因此,全媒体记者依然面临着很多难题,有待探求解决之道。

‘伍’ 融媒体面试一般会提问哪些问题

摘要 然后自己在台上试讲,只要不紧张,把大致内容讲出来基本就过了

‘陆’ 融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利用丰富的采访经验,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让年轻记者迅速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07

‘柒’ 支部书记县委党校培训后接受县融媒体采访怎么说

摘要 “守初心、担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

‘捌’ 采访时要问什么问题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记者工作多年的人,采访过各种类型人物的人,也能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