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美国记者访问日本会提什么问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美国记者访问日本会提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6-16 11:10:06

❶ 采访日本地震中幸存者提什么问题

问他当时是如何自救的,日本在地震自救这方面做得很好

❷ 美国记者问为什么不留日军俘虏,中国军官的回

对于二战中的日军,大家好像都有一个共识,即日军士兵都信奉武士道精神,宁死不投降,所以当俘虏的极少。

这个共识当然有其正确的地方,二战中的日本士兵确实有这种战斗至最后一刻的精神。据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统计,战后,“中国政府方面和共军方面移交的俘虏,1946年5月末的数字为:陆军1212名,海军40名,商民106名,共计1358名。另外,从延安返回日本的战俘约300人,200余名俘虏死在国方战俘营中。”由此得出,日军俘虏总共只有1858人。

相比在中国战死的483708名日军(何应钦公布),这个数字确实比例太小了。

其实,不光是中国的士兵对日军恨之入骨,老百姓也同样恨不得生啖其肉。比如台儿庄战役后,俘虏了30多个日军士兵,蒋介石为了振奋士气,命令将这些俘虏送到武汉,绑在电线杆上示众一天,第二天再押回战俘营。结果,让蒋介石想不到的是,当天这些俘虏就被愤怒的老百姓用石头砸死了。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经有过一个规定——活捉一个日军俘虏,奖励20块钱。

不过,据军政部的统计,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9年3月,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军队共消灭日军一百多万(当然,这个数字有很大的水分,统计局兼管水利局自古皆然),结果活捉的日军俘虏却只有60个人。

有记者很不理解,就去采访中国的士兵,中国的士兵说:“日本鬼子就是一帮禽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就是给我200块钱,我也要把他们杀掉!”

这就是日军俘虏之所以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说到底,并不是我不仁,实在是你太可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❸ 日、美谈判,美国对日本提出的条件是什么

日、美谈判的结果很快传到东京。美国提出的“和平解决”的条件是: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海、陆、空和警察部队,废除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❹ 如果记者问外交部:为何多次遣责美国日本关于钩鱼岛之事他们还是不顾中方而变本加利,对此怎么办呢

问:我外交部曾多次谴责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可这些国家却不顾中方反应、变本加利危害我国主权,请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自日本提出"购岛"以来,外交部曾多次谴责其行为,驻外使馆多次进行抗议照会,可日方仍不为所动执意危害中国主权,甚至派出自卫队飞机拦截我公务飞机,对此中方表示严重抗议。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任何国家采取怎样的行动,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坚定不移。坚决反对危害我领土主权的行为

❺ 4月16日下午,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政府决定

狗要叫,人没法阻止,唯一的方法是准备好打狗棒。

❻ 斯诺采访路线标明地点事件和采访人物(遇到人物)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4

❼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有哪些

  • 关于新闻采访的五个提问技巧:

一、提前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着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邓小平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问题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针对性提问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士兵欢迎的队长,他应具有哪些素质?”这下,战士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部队某位高层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尊重被提问者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营造和谐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❽ 巧妙作答(今晚作业)急急急急.......

1、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时间:1972年2月22日上午,地点: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3、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Mao.ZD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4、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说:“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5、建国前,斯大林和米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go-vern-ment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6、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7、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8、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8、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9、印度印中友协会长说;“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在国内也同样,要是能多几个像周总理这样的领袖和Communistparty员,国家就会很好了。
10、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11、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 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 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 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 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 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❾ 美日2+2会谈主要谈了什么

当地时间17号,日美双方外长及防长共同参加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日美双方外长及防长就推进日美安全合作、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日两国首次举行2+2会议,也是2015年4月以来每日再次举行2+2会议。在会议上,美日就对朝鲜施加实际有效的压力达成了一致。

当地时间17号,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和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美国国务院举行会谈。这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美日两国首次举行2+2会议,也是2015年4月以来每日再次举行2+2会议。

除了朝鲜议题,日美就双边领域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美日防长透露,两国已经责成工作团队尽快落实2015年升级的《美日防卫指针》,在未来加强双方在情报共享、侦查、监测和军演方面的合作力度。

美国防长马蒂斯特别强调了美日四个未来合作新领域,包括太空空间、网络空间、反弹道导弹和海上安全。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也表示,希望打造可以"无缝对接"应对威胁的美日安全关系。

有分析认为,从美日双方对驻日美军安置、升级版防卫指针、美日安全具体内容等表态看,特朗普政府正在延续前任奥巴马政府的大部分对日政策和东北亚安全架构。

❿ 空袭东京成功,罗斯福如何解答记者敏感提问

杜立特空袭东京的壮举,美国民众和媒体是通过日本对外广播得知的,各大报纸更是将其中的消息进行截取作为头条新闻。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庆祝美军的壮举,并急于知道日军是否真的击落9架轰炸机?是否真的袭击了学校和医院?

意外的是,在人们的追问下,美国军方始终保持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同样摸不着头脑的还有日本人,在他们看来,美国这次成功的空袭,一定会大肆庆祝,他们不相信美国报纸的夸夸其谈,但美国陆军也好、海军也好,一点消息也不透露。

由此可见,杜立特空袭东京的意义重大。尽管日本注定失败,但日本发起中途岛海战,却给了美国消灭日本4艘主力航母的机会。从此,美军一举扭转颓势,完全掌握太平洋主动权,并成为改变战争进程的重要转折点,杜立特功不可没。

未完待续,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