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退休干部访问亲友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退休干部访问亲友

发布时间: 2022-06-13 05:59:39

㈠ 正处级退休人员出国受限制吗

可以出国,没有限制。

1、只要已经退休、退离以前掌握权力的职位,那就是一名“普普通通退休人员”而不再是“正处级干部”了;

2、根据“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既然你已经不再享受正处级干部的在职待遇、担任正处级干部的职务也不再行使正处级干部的权力,那就无须受到正处级干部的各种约束。

市管干部因私事申请短期出国(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酌情予以批准:

1、符合国家有关探亲假规定,出国(境)探望配偶、父母、子女的(未婚干部探望父母每年1次20天探亲假;已婚干部探望父母每4年1次2l天探亲假,探望配偶每年1次30天探亲假);

2、直系亲属在国(境)外患重大疾病或亡故的;

3、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

㈡ 领导退休了,再见面如何称呼比较好你是如何做的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离休了,与他人碰面时,都喜爱叫法他辞职前的最大职位,那样看起来离休领导干部有脸面,重视他,他内心喜滋滋的。做为属下更应当那样叫法他为好,意思是人尽管离职了,对你的重视并没有更改。这类领导人员尽管离职了,心并没有退下,爱慕虚荣较为重。可是有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不太喜欢他人叫他的职位,觉得刺啦,那么就重视他的规定叫法。

老领导干部听了,内心也会难受。一般情形下,可以按以往的生活习惯来叫法:张总、陈经理,赵负责人这些。不必认为这也是阿谀奉承,这也是一种对老领导干部的重视,并且人家终究确实当过那一个职位,咱也不是瞎叫的哈。可是宣布场所不可以那么叫了,由于在职领导干部一般不想听,有一些心胸狭窄的领导干部乃至会对您有观点,觉得你内心仅有老领导干部,并没有新领导干部。这个时候,你也就含糊叫“老领导干部”为好。无论何地,千万别彻底忽视官衔,叫另一方“老李”“老赵”,人家十分不想听。宁可啥都不叫,立即问好、说事儿,也别由于称呼惹恼了老领导干部。别以为老领导干部退了,知名度或是有的噢!

㈢ 领导干部退休后见到身边有钱的亲朋好友,为什么就会眼红、心里很难受

这就是佛家讲的嗔恨心,包括了妒忌。就是老话当中的:笑人无,恨人有。
想清楚了,也就不难受了,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㈣ 离休老干部去世后家属的待遇

公司、企业的职工退休后,如果因病或者因事故而死亡,按照国家的规定,带上相关的证件,走合理的流程,可以领取丧葬费,用以处理好死者的后事。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1、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2、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另外需要注意: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金。一次性抚恤金按死亡人员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计发1个月去世时上一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但最多不超过20个月。

㈤ 根据工会法,退休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是否可进行慰问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0

㈥ 离休老干部去世后家属享有什么待遇


【法律分析】
公司、企业的职工退休后,如果因病或者因事故而死亡,按照国家的规定,带上相关的证件,走合理的流程,可以领取丧葬费,用以处理好死者的后事。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1、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2、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另外需要注意: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金。一次性抚恤金按死亡人员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计发1个月去世时上一年度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但最多不超过20个月。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㈦ 已退休的处级干部能不能出境旅游

可以,但必须经组织批准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下面文件供你参考: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组织部、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人事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
监察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加强
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1999)23号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和管理的规定,对于保证对外交往的正常开展,维护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现就加强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履行出国(境)审批手续
(一)派驻国(境)外机构工作人员的审批。县(处)级领导干部派驻国(境)外机构工作,须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组织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授权的部门,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审批。地(厅、司、局)级干部派驻国(境)外机构工作,须经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审批。中央管理的干部派驻国(境)外机构工作,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报中央审批。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派驻国外使馆、领馆、联合国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新华社香港分社和新华社澳门分社的,其出国(境)审批手续随任职手续一并办理。派出担任中央管理职务的,凭中央的任职通知办理出国或赴香港、澳门地区的手续。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不得在国(境)外中资机构(企业)兼职。因特殊情况,需派驻国(境)外中资机构(企业)工作的,事先要征得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或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的同意后再办理审批手续。其中,中央管理的干部需派驻国(境)外中资机构(企业)工作的,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报中央审批,凭中央的批件办理出国或赴香港、澳门地区的手续。
(二)因公临时出国(境)的审批。副县(处)级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由所在单位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审查表》,提出审查意见并办理报批手续。正县(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一般可与出国(境)任务一起办理审批手续,但要由所在单位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审核。
中央管理的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按中央规定,分别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核后报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或国务院审批。中央管理的厅(局)级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和边境省(自治区)的省级干部因公临时到毗邻国家 (地区)不须报经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审批的,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审批,报中央组织部备案。
(三)因私出国(境)的审批。领导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须严格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同意后,再到公安部门办理出国(境)手续。副省部级以上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仍按中央组织部《关于审批高级干部因私出国(出境)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2]20号)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中央管理的厅(局)级于部申请因私出国(境),须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提出意见报中央组织部审批。
领导干部申请出国(境)定居(包括申请办理前往港澳通行证),要区别不同情况办理审批手续。担任现职的,要在辞去现职一年以后,离、退休的,要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半年以后,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审批;中央管理的干部,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党委)提出意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事先征得中央统战部同意),经中央组织部审核后报中央审批。上述人员经批准后,凭批件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其中涉密人员要在规定的销密期满后,方可办理审批手续。
各级领导干部出国(境)探亲、旅游和办理其他私事,一律不得接受外商或驻国(境)外中资机构(企业)的资助。

二、严格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件的管理
(一)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因公护照和出国(境)通行证件管理的规定。因公临时出国(境)和常驻国(境)外工作期满回国(境)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护照或出国(境)通行证件交由发证机关指定的部门统一保管。有关单位或部门要定期将因公护照和出国(境)通行证件上交保管的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上交因公护照和出国(境)通行证件的,发证机关和保管部门要及时向同级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并向上级党委(党组)报告。对不按期上交因公护照和出国(境)通行证件的要通报批评,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期间要持用符合其在外身份的护照或通行证件,不得同时持用因公和因私两种出国(境)证件。
(二)领导干部申请因私出国(境),在办妥因私出国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后,要向所属地区和部门党组织报告并登记。报告和登记的内容包括持证人姓名、职务、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证件号码和证件的使用情况等。本《意见》下发前已经办妥因私出国护照和往来港澳通行证的,要向所属地区和部门党组织补报和登记。
(三)领导干部不得在国(境)外办理退休或辞职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办理外国长期居留证(绿卡)、前往港澳通行证、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已经办理的,本人要主动向所属地区或部门的党组织报告(中央管理的干部,要向中央组织部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配偶出国定居或办理了外国长期居留证、前往港澳通行证、香港和澳门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领导干部本人要向所在地区和部门党组织报告。其中,中央管理的于部在向所属地区或部门党组织报告的同时,要向中央组织部报告。
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外事纪律或出走(含滞留不归)、叛逃的,要认真核实情况,查找原因,总结教训,严肃处理有关人员。对未经组织批准,私自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一经发现立即调回,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要将情况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通报并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逐级上报中央组织部。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今后,凡在办理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手续中越权审批,弄虚作假,骗取护照或赴港澳通行证的,有关单位一经发现,要立即向上级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发证机关报告,对违纪违法的,要严肃查处。对在国(境)外期间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有关部门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认真查处。对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实行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责任制
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把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实。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因公、因私出国(境),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认真做好因公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保管、收缴工作,认真实行因私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报告、登记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严肃查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要根据上述意见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规定,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出国(境)的管理工作。
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党委,要参照本《意见》的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出国(境)的管理工作。

㈧ 退休干部的待遇求详细

受党中央早在1982年中发13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老干部离休以后,一定要很好的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该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一、 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中组发【1981】17号文件“关于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组织生活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的组织生活,列入重要议程。要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做得好的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切实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二、 关于老干部阅读文件规定。1981年中组部和中央办公厅下发厅(密)发【1981】36号、组通字【1981】40“关于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的通知”,要保证离退休干部能够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文件,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就地安置管理的离退休干部,由原工作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他们阅读文件,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阅读制度。1、 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的阅读、发放范围,根据离退休干部人数,适当的增发中央文件,专供各级离退休干部阅读,需要增发多少份文件,各单位可以报市委办公厅增发。2、 要让离退休干部和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文件材料。发给在职干部的学习材料,应同样发给离退休干部。3、 各级党委组织要建立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文件制度,对行动有困难的可以用车辆接到单位来阅读,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可指定专人到家里和医院向他们传达重要文件精神。4、 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发给离退休干部的专用的文件、资料,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严防失密泄密。三、 关于老干部报刊征订工作新党老字【1986】14号文件要求各级老干部门要在尊重老同志何种报刊意愿的前提下,为他们顶一种报刊,其费用从老干部公用经费中列支。1、 公用经费包括活动经费和特需经费共计900元,特许经费主要用于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开支。(新人发【2002】40号、乌人字【2002】72号 )2、 活动经费主要用于组织离休干部发挥作用,开展文体活动、订阅学习资料、节日慰问活动、健康疗养和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等开支。公用经费不得平均发给个人或挪作他用,当年结余可以跨年度使用。四、《关于离退休干部上老年大学学费报销问题的通知》新党老财基字【1992】19号文件的规定。1、离退休干部在新疆老年大学及其分校学习,凡学习一个专业的,其学费由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全部报销;凡学习两个专业的,第二个专业的学费,由离退休干部原单位报销50%,个人负担50%;从学习第三个专业起,学费全部由个人自理。2、离退休干部上老年大学,因报销的学费,在其单位离退休干部活动费中列支。五、关于老干部探亲和享受一次性探亲待遇的问题根据劳人老【1982】10文件《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老干部离休后,除按国家规定享受探亲待遇外,本人还可按现行差旅费开支标准报销一次探视父母子女回原籍的往返车船费,住宿费和伙食费自理,陪同人员费用自理,另外只报直线,绕道费自理,时间不限。一、 离休干部健康疗养、参观和车辆配置的规定1、 根据劳人老【1983】17号文件规定,组织老干部健康疗养要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期分批地进行。2、 关于参观工农业建设,可按照劳人老【1983】18号文件执行,这项活动以就近就地为主,原则上限于自治区境内。3、 离退休干部用车配车标准,新党办【1995】30号规定,厅级离退休干部4人配备一辆;其他离退休干部、职工,50人配备一辆;超过200人以上,视单位情况适当增加。二、 关于干部逝世后,丧事处理的具体规定 根据新党老字【1993】28号《关于自治区国家干部逝世后丧事处理的具体意见》1、 国家干部逝世后,要移风易俗,从简办丧事。遗体火化后,提倡不留骨灰,可按各地陵园、殡葬馆的规定办理,个人和单位不得另建骨灰存放点,更不得将骨灰入棺土葬。采用其他方式保留骨灰的,费用自付,少数民族干部逝世后, http://www.666zf.com可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办理丧事,遗体不实行火化。对于符合新政发【1982】305号文件规定,可以进市烈士陵园的少数民族干部,如本人生前有遗言,要求不如烈士陵园,而在公墓安葬的,可以尊重他们的生前遗愿。2、 国家干部逝世后,不成立治丧机构,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殡仪馆、公墓所在地举行小型简朴的送别活动,由家属和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3、 地厅级(含提高副厅级待遇的)和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的干部逝世后,可以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厅、老干局名义送花圈,费用由治丧单位报销。关于送花圈的程序,93年12月由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仆告处理程度备忘录》规定:凡收到在我市曾任地市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逝世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合送一个花圈,由市委老干局办理。收到在我市曾任或现任各部门、各单位县职领导逝世后的仆告,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合送一个花圈,离退休的由市委老干局办理,现任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理。4、 逝世者的生平由所在单位负责撰写,按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定,家属和亲友可以向组织提供逝世者的有关情况,但不能干预。5、 根据中组部的指示精神,党员干部逝世后,凡家属提出遗体上覆盖党旗要求的,经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可以覆盖党旗,但党旗不能随遗体火化,骨灰盒上可覆盖5号党旗(规格:长96厘米、宽64厘米)。6、 火化推行区的干部逝世后,骨灰盒原则上就地存放,老红军骨灰盒可存放在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7、 地厅级和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逝世后,可在《新疆日报》发布消息。8、 关于刊登去世消息的程序问题,离休的地厅级和老红军先报市委老干局审核后报自治区老干局,并附本人简要生平和生前免冠照片两张。 可以找你们原单位去咨询一下他们会给你明确的答复

㈨ 退休干部家属住院可以慰问吗

退休干部家属住院,是不慰问的。
具体情况如下:
1、干部职工及退休老干部生病住院的。
2、干部职工及直系亲属丧亡的(指父母、夫_、子女)。
3、干部职工家庭发生意外事故和生活确有困难的。
4、干部职工正式退休的。

㈩ 自己的老领导退休了,还需要和他礼尚往来吗

一是老领导干部对你长期性照顾,对您有恩。之前假如年年送礼物,离休这几年,你最好维持风范,持续保持之前的行走拜会。假如感觉送礼物负担过重,还可以拎点新鲜水果,去离休领导干部家中坐一坐,说说话。离休领导干部也不缺钱,不容易在乎你礼物的珍贵价格,更在乎你对他的尊重和情意。也有一种状况比较好,你来请老领导干部吃个饭,陪他喝个小酌,说说话,听他讲下车轱辘话,老同事更喜欢。

二是假如非得讲一点功利性,便是提示你,老同事的功效十分大,那么讲吧,不易成功,也非常容易败事。破格提拔你,他说道了算不上,他阻拦破格提拔你,他能够 搅黄你。如今的初入职场,社会各界新领导班子对老同事都特别关注,由于老同事的动能或是非常大的。许多 情况下,破格提拔关键新手,还需要征求老同事的建议呢。假如你主要表现过度人情冷暖,非常容易造成老同事的抵触。

因此,离休老领导干部,更在乎老属下对他是不是曲终人散,送礼物便是一种维护保养老情感的方式罢了,没有必需过度珍贵。仅有一种状况,原先你也就从不送礼物,领导干部离休了,你能有二种挑选,一是送点小礼,让老领导干部觉得更温暖;二是再次不送礼物,维持对领导干部的重视就可以了,有标准的状况,过年或过节去拜个年,平常还可以打通电话,乃至陪老同事喝个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