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二战德国潜艇访问日本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二战德国潜艇访问日本

发布时间: 2022-06-11 15:25:16

A. 介绍一下二战德国和日本间的"柳条行动"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悍然发动袭击,妄想三个月征服苏联。但没曾想机关算尽,德军反而被拖入了一场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磨损战中。希特勒此次贸然入侵苏联被世界历史学家公认为轴心国集团最终灭亡的战略决策错误之一。轴心国覆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及日本的裕仁天皇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相互之间的军事行动。本文要说的是日军潜艇在二战期间执行的一系列代号为“柳条”的绝密行动。重新提起日军这些作为时,如今很多人肯定会触目惊心。因为一旦这些任务得逞,二战的历史有可能被改写。

楼主,老实说,除非有原书,不然这些期刊上的文献资料你是再也找不到了。楼上推荐的是维普的期刊库资料,下载或在线阅读是要收费的,你就不用再打开了。我在中国知网也找到了这个,但那也要收费才能阅读和下载。如果有注册过的人能下载的话,下来的是PDF格式文件,纯文字只能自己打出来了。“柳条行动”现在唯一在网上找得到并且是免费的就上面这段文字。

以下是几个着名的德日潜艇运输事例,你就将就着点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后,随着苏联红军和盟军开始发起一系列反攻,欧洲战局已进入了决战阶段。此时,日德两个法西斯国家为了挽救其濒临灭亡的命运,在经济上加强了相互的物资交流,开始实施所谓“输血计划”。

1944年1月20日,“输血计划”的第一次行动开始,日本海军副参谋长电告日本驻德海军武官:“伊—52”号潜艇将于3月16日从佐世堡起航,途经台湾海峡,在新加坡做短暂停留,补充燃料和给养后,于当月下旬从新加坡出发,目的地是德国占领下的法国港口洛林。潜艇上载有大量德国急需的战略物资,其中包括锡、钼、钨等贵重金属228吨,鸦片288吨,奎宁3吨,生橡胶54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艇上还载有146根金条,重约2吨,分装在49个金属密封箱内。要求德国方面做好护卫和接收准备。

“伊—52”是日本研制的新型潜艇,航速11节,续航能力特别强,不需途中加油,航程可达19200公里,可携带3个月的生活给养。由于这次航行是“伊—52”的首次远航,所以德国人及日本驻德海军武官对它都很不熟悉,紧急请求东京电示“伊—52”的外型特征,以便接应。5月29日,东京回电“伊—52号潜艇外部特征极为特殊,未设停机坪,艇身前甲板装有一门140mm火炮”。

不料,日德之间的这些无线情报通讯全部被盟军情报部门截获。情报对潜艇航线及外型特征的详尽描述,将“伊—52”号送上了不归之路。“伊—52”号从新加坡起航后,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航行于南大西洋上时,它的通信联络一直处于盟国情报部门的监视之下,并且盟军在5月10日该潜艇到马达加斯加南部之后,开始对它的精确跟踪,舰艇和飞机已张网以待。

5月23日,德国海军派出“U—530”号潜艇从洛林出发,接应“伊—52”,6月9日,“U—530”接到命令,“6月22日日落之后,到北纬15°、西经40°与“伊—52”号会合”。“伊—52”号也得到了同样详细的指令。具有戏剧性的是,自以为万无一失而又得意忘形的德日法西斯,为了准备迎接“伊—52”的庆典仪式,要求东京回答“伊—-52”号海员数量和职务姓名。这样盟军情报人员不仅知道了它的行程,而且也掌握了潜艇的人员编制。

1944年6月23日19时30分,“U—530”号到达会合点,23时15分,声纳听到了“伊—52”号螺旋桨搅拌的声音。5分钟后,德国潜艇浮出海面,双方都立刻发现了对方。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忙碌,3名德国海员和轰炸瞄准仪及无线电定位仪等器材被送上I-52。任务的初步完成使潜艇成员们沉浸在极度的亢奋之中。

24日2时45分,一架盟军侦察机突然出现在海域上空,并用探照灯搜寻海面,“U—530”匆忙潜入深水。6时4分,当它再次浮出海面时,在可视范围之内,海面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6时34分,U—530号被迫潜到了安全海域。然而,“伊—52”可没有那么幸运,在不到1小时之内,就遭到了盟军轰炸机投掷的24型音响鱼雷的致命打击。此后,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伊—52发出的信号。

开始,德国人顽固地相信“伊—52”并没有沉没,只是为了安全而保持静默,于是一直努力争取与它取得联系,日本驻柏林海军武官也抱着一丝希望,期望能够举行一个隆重的庆祝仪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伊—52”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终于,在德国的护卫舰在洛林港徒劳地等了整整40天之后。8月30日,德国海军正式宣布:“伊—52”号失踪,可能被盟军击沉。

“伊—52”号的沉没,是二战中盟军无线电情报战成功的范例。1944年,以“伊—52”为代表的日德海军18艘物资运输艇的沉没,迫使他们中止了一切物资的交换活动,从而加速了轴心国的灭亡,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B. 关于2战潜艇的电影,德国一艘潜艇奉命运送2个日本人和绝密文件去日本,半途德国投降了,他们举白旗了。

这部电影叫《最后一艘潜艇》(Das letzte U-Boot)

1990年拍摄

导演: Frank Beyer
编剧: Knut Boeser
主演: 乌尔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 小林薰
类型: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1993

二战末期,日本和德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为了做最后挣扎,一艘有着特殊使命的潜艇从德军占领的挪威出发。潜艇上有着制造核武器用的设计图和重要材料铀,随行的还有两位日本技术军官。潜艇在海上遇到美英舰艇围攻,更要命的是当航行到一半时,希特勒的死讯和德国投降的消息先后传到艇上,潜艇的舰长和船员应何去何从......

C. 二战时 日本与德国有军事上的来往吗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有密切联系,双方主要依靠潜艇互通有无(正巧双方的潜艇技术都相对较高)

双方之间这种保密的联系代号为“板条箱行动”

双方共进行了大约7次,不过成功的只有3次,其中有日本潜艇曾经装运着名的日本“零”式战斗机送给希特勒作为生日礼物,德国也曾经向日本转移过铀矿石、提炼铀矿的技术图纸等等,但是如楼上说的,那艘德国潜艇被盟军在印度洋击沉了,呵呵。

D. 二战中德国潜艇到过太平洋地区作战么

有两艘U-213号和U-219号潜艇,属于XB型运输潜艇,用于德国和日本之间的运输.
U-213号无记录
U-219号在到达日本之后被日本接收,改为伊-505,无战斗记录,战争结束后被盟军接收.
太平洋德国故不过来

E. 二战德国和日本的海军

二战中德国印度洋和太平洋都采取过行动,但是因为不是主战场,调集兵力困难,所以取得战果非常非茶小。无非就是少量德国潜艇和德国的袭击船取得的战果。日本则完全集中精力于太平洋,只有和德国联系的时候才派潜艇去大西洋和德国人接头。

F. 为何二战德国投降后太平洋海域仍然有德国潜艇活动

德国败亡前,希特勒曾下令将德国剩余的铀燃料通过U型潜艇运送至远东的盟友日本。用以履行盟友的义务,帮助日本的仁科芳雄制造出日本的原子弹挽救败局。最后这艘德国U型艇被美国太平洋舰队击沉了。

G. 二战德国投降后日本有没有袭击德国潜艇还是把他回收了

战争末期,德国向日本派遣一艘U型潜艇,载着铀原料。但是在菲律宾海一带得知德国投降,所以就近向盟军投降,从这可以看出,德日是邪恶轴心,怎么可能袭击,再说了,德国投降后德国潜艇都向盟军投降了,日本不可能袭击成功。

H.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有过合作吗

两个相距遥远的法西斯国家,整个二战期间,还是有着他们独特的合作方式和途径的。其中一条就是利用双方的潜水艇,跨越半个地球,进行神秘的"海底幽会",这被日本称作 "柳输送",这个怪名字来源于日本海军电台呼号。由德国前往日本的称作"柳输送",而日本前往德国则为"反柳输送"。输送的内容基本是一种秘密交易,日本送给德国一些稀有战略物资,而德国则给日本一些重要武器、战机、坦克的设计图纸。

I. 二战德国和日本的军事交流

二战德国没有向东亚派遣军队,只有少数观察员。因为一战的失败剥夺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军在中国也没什么立足之地,二战期间与日本的军事交流主要靠海运,以潜艇为主【资料】二战后期,德军以马来亚的槟榔屿为基地,成立了一支印度洋潜艇舰队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41艘德国潜艇试图突破盟国海上封锁,前往远东日本控制下的港口,其中只有16艘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剩余25艘全部被击沉。

战争后期,在陆地上,德国军队已经陷入了两线败退中;在天空上,盟国战略轰炸机已经遮天蔽日;在海洋上,德国海军引为骄傲的“狼群”几乎销声匿迹。但是,我们还没有输,德国仍然有复仇的力量。在U-219和U-195的货舱里,装着12枚拆散的V-2导弹零件,这些德国最先进的武器将按希特勒的命令运往日本,加强日本的作战能力。为安全起见,装配和指导生产的武器专家们搭乘U219的姊妹艇U-234前往日本。
1944年1月5日,当满载物资的德国商船布尔根兰号在南大西洋航行时,尾随而至的美国轻巡洋舰奥马哈号用一阵猛烈的炮击将这艘商船送进了海底。这是德国最后一次尝试用水面舰艇突破盟国的海上封锁,向远东日本控制下的港口运送物资。在此之前的三年内,共有15艘德国运输船突破盟国的海上封锁,将57000吨的物资,如雷达,密码机,通讯设备,武器资料等运往日本;同时,有16艘从日本开来的商船突破封锁,为德国带来111,490吨的物资,包括钨,橡胶,钼等战略物资。而在布尔根兰号沉没后,德国终于意识到,在盟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大西洋上,继续使用水面运输保障与日本之间的联系已经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德国对远东的战略物资如钨、钼等的需求飞速增长,而日本则迫切需要德国提供先进武器的技术资料,以对付在太平洋节节推进的美军。当水面航线被切断后,德国和日本决定使用专门建造的运输潜艇继续维持德日之间的航线畅通。
1944年初起,德国开始制造用于德日航线的潜艇,以及相关准备工作。自1942年9月U-181号潜艇首航印度洋后,U艇对于亚洲航行并不陌生,而1943年时,德国更在日本的协助下于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建立了支持U艇远洋作战的补给和维护基地。起初,德国计划调用在地中海闲置的大量意大利潜艇,但随后意大利的迅速投降让这一计划变成泡影。因此,德国在1943年末准备大量建造20型运输潜艇,用于德日航线的运输。但是这一生产计划必需的资源被挪去建造更急需的远洋攻击潜艇,最后德国不得不将现有的部分潜艇改装以完成这一任务。1944年2月26日航向远东的U-851号潜艇,就是由IXD型潜艇改装而成。这艘潜艇自波尔多启航,货舱里满载水银和铀氧化物。由于11月盟国海空军对槟榔屿的攻击,驻守槟榔屿的德国潜艇统统转移到了雅加达,这里成为德国海军远东舰队新的潜艇基地。好运似乎一直庇护着U-219,1944年12月26日,停泊在U-219,U-861泊位旁边的1135吨的日本弹药运输船Taicho丸忽然爆炸,港口设施大部被毁,人员死伤惨重,而U-219仅仅受了一点擦伤。
1945年5月5日,最终的日子来临了,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驻东京的德国海军武官保罗.温奈克将军向远东的所有德国潜艇发出暗号“彩虹”。在雅加达,伯哈根艇长召集了自己的部属,宣布德国已经向盟国投降,但仍将与“邪恶的苏联共产主义者”战斗。U-219将不会服从命令自自沉,而将被移交给日本海军。此时U-219已经为返回德国装满了橡胶,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U-219随后航向泗水,所有德国艇员都被安置在一个专门营地内,日本海军第102维修支队则全面改装U-219,使之符合日本海军要求。1945年7月15日,U-219被正式命名为I-505,隶属南方第2远征舰队。但此时的日本海军已是山穷水尽,连配备一艘潜艇的熟练士官都配不齐。直到战争结束,U-219/I-505从未离开过港口。

1945年9月,随着日本投降,U-219被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1946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将已经无用的U-219在巽他海峡内凿沉。在战争期间德国所建造的17艘运输潜艇中,它是唯一一艘幸存到战争结束的。

J. 二战时,德国开潜艇到日本要多久

要绕道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才能进入太平洋,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最后才能到达日本,以潜艇十几节的速度,起码要大半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