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传输 » 尼克松访问中国回国演讲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尼克松访问中国回国演讲

发布时间: 2022-06-11 11:55:59

Ⅰ 尼克松访华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4月21日中国政府就美方提出双方举行高层对话的建议给美国政府一个答复:“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两国高级负责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交谈。”尼克松总统于同年5月中答复说,为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赴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双方讨论了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问题,并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发表了《公告》。公告说:“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联合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后,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双方还认为,大国相互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并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联合公报还规定,双方将为逐步开展中美贸易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并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Ⅱ 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时的欢迎宴会上说的话

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讯)

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首先,我高兴地代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以及其他的美国客人们,表示欢迎。

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

尼克松总统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最后,我建议:

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的健康,

为其他美国客人们的健康,

为在座的所有朋友们和同志们的健康,

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干杯!

Ⅲ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说明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当时世界和中国有巨大的影响,C项最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万隆会议于1955年召开,
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中美建交
点评:中美建交深受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屯兵于东北造成威胁,也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乃至建交,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和利益;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Ⅳ 1972年尼克松访华回国后在机场的讲话

和中国达成多边共识,人权贸易方面诸多合作。

Ⅳ 理乍得·米尔豪斯·尼克松的访问中国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和美国加强关系。而美国的新总统,理乍得尼克松为遏制苏联力量,结束越战,也想与中国走的更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东西方握手跨过1万6千英里和20年敌意之桥梁。尼克松此次访华是20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对此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今日,就在此时。”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赴杭州访问。之后,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
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将一对大熊猫“兴兴”和“玲玲”送给美国人民。
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改变了冷战平衡,他在中国的胜利使人们淡忘了在越南发生的越来越悲哀的事件。
1976年2月,尼克松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时已经卸任的尼克松虽然是以平民身份到中国访问,但依然受到了总统般的礼遇,他还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1小时40分钟的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在1975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
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圆满的句号 。

Ⅵ 尼克松访问中国脱大衣的故事

周恩来与尼克松

1972年2月22日,周总理一早去钓鱼台国宾馆看望尼克松,正当周总理下车正欲脱大衣之际,尼克松快步走到周总理身后,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当时的新闻摄影师不失时机地将这段珍贵影像记录了下来,这个小插曲顿时引爆了美国媒体,并且获得了美国民众的好感。

第二天,就有美国报纸发表评论说:“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等于发表了一遍很好的竞选演说”。后来,尼克松还真的连任成功了。

周总理到底有多牛?尼克松给他脱大衣,日本首相也给他脱大衣

周恩来

1972年9月25日,继尼克松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无独有偶的是,在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会晤期间,又是在钓鱼台国宾馆,发生了与尼克松访华时相似的一幕。

曾长期担任周恩来翻译的林丽韫回忆道,有一次,周总理来到田中首相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时,田中发现周恩来进门后脱大衣手不方便,便抢在秘书前面想去为周恩来脱大衣,但被周恩来客气地劝止了。周恩来说:“你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我应该替客人服务。”

田中角荣后来在回忆录中如此评价周恩来,“周恩来和我很投缘。和周总理见面,说第一句话之后我就感觉到:和这个人合作一定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周总理不符合我的想象的话,我很可能就干脆回日本了。”

Ⅶ 197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去中国下飞机时说了什么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乍得-尼克松应我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

邀请前来中国访问,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罗杰斯、 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

士和其他美国政府官员陪同来访,21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两位领导人

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

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

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

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

在公报中阐明了各自对国际形势的立场和态度。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

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

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武

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还同意扩大两国人民的了解,增进科学、技

术、文化、体育方面的联系与交流。中美双方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公报,标志着中

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Ⅷ 急求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演讲稿。。不知道哪位知道啊多谢了啊

speech---Richard M. Nixon
1972, US president Richard M. Nixon visited China, below was his Speech at a Welcoming Banquet

Mr. Prime Minister,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 At this very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o them than on any other such occasio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Yet, what we say here will not be long remembered. What we do here can change the world.

As you said in your toas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a great people. If our two peoples are enemies, the future of this world we share together is dark indeed. But if we can find common ground to work together, the change for world peace is immeasurably increased.

What legacy shall we leave our children? Are they destined to die for the hatreds which have plagued the old world, or are they destined to live because we had the vision to build a new world?

There is no reason for us to be enemies. Neither of us seeks the territory of the other, neither of us seeks domination over the other, and neither of us seeks to stretch out our hands and rule the world.

Chairman Mao has written, “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hour!”

This is the hour. This is the day for our two peoples to rise to the heights of greatness which can build a new and a better world.

In that spirit, I ask all of you present to join me in raising your glasses to Chairman Mao, to Prime Minister Zhou, and to the friendship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 that can lead to friendship and peace for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总理先生,我要感谢您好作的如此盛情和意味深长的讲话。此时此刻,通过电讯的奇迹,在观看、在聆听我们的讲话的人数是空前的。也许,我们在这里的讲学不会长留于人们的心中,但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

正如您好在祝酒词中批发市场是的,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如果我们两国互相敌视,那么我们共同拥有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会暗淡无光。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共同立场,那么实现和平的机会就将无法估量地大大增加。

我们将留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什么遗产呢?他们注定是要因为那些曾祸患旧世界的仇恨而死亡呢,还是因为我们缔造一个新世界的远见而活下去呢?

我们没有要成为敌人的理由。无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侵占对方的领土;无论哪一方都不企图控制对方;无论我们哪一方都不企图伸手去主宰这个世界。

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现在正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去攀登伟大事业的高峰,缔造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时候了。

本着这种精神,我请求诸位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能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友谊与和平的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干杯!

Ⅸ 尼克松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发表了什么言谈巧妙谈到希望到中国访问

尼克松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发表了一段有利于中国的暖昧的话:“中国大陆若想在国际舞台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后十年内恐怕不易办到,但是二十年后,情形想必将会逐渐改善;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便是到中国访问,即使我个人无法成行,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到那里走一趟!“话说得巧妙,既不太引人注意,又给中共方面一个明确答复。

Ⅹ 尼克松演讲-急求中文译文~

在美国边,某些人民假设,我的主要兴趣在与中国的一个新的关系是,因为我在越南希望得到帮助给末端带来战争。 这不是真实的。 当共同的危险的共同的悟性是那时做新的关系的什么可能,它时不是寻找一个新的关系的统治原因。 那个原因是更深。 并且,因为原因是更加根本的,关系可以是更加持久的。
它是一个规则在国家之中恐惧可能结合联盟一体短期内,但是它采取希望从长远看维护友谊。 我寻找新的关系的主要原因不是什么我看见了我什么时候在我附近看70年代的世界。 相反,它是什么我看见了我什么时候在我附近注视着21世纪。
美国是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和世界的最富有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的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与是潜在地在最能之中和最有生产力在世界上的十亿个人。 它有巨大传统。 它有巨大的资源。 它有极大的意志和精神。 在21个,我相信瓷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在世界上可以是多数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