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框架梁与填充墙的做法
框架梁与填充墙的一般做法是:
1、先施工框架梁,一般都是采用支设模板、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设计强度要求时,就可以拆除模板和支撑;
2、在结构梁施工完成后,清理地面就开始做填充墙砌筑施工,一般施工到梁底300㎜后,留置7天左右,待墙体沉降稳定后再进行梁板底砌筑收顶砖施工。
❷ 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是怎么做的啊
1、砌体规格有很多种,具体要看图纸对墙厚及砌体种类的要求来定了。
门窗洞口一般都是要设过梁的。墙高超过一定高度的话墙体还要设圈梁;
2、实际施工中不一定是砌体模数。你要是做建筑设计什么的可能会有模数这方面的要求吧,具体见建筑设计的规范;
3、砌体和砌体之间肯定是要抹灰的,不然怎么连接成整体呢?
❸ 填充墙与框架结构连接的构造有哪些
《砌体规范》第6.3.4的规定如下:
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箍筋宜为5,竖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的单筋混凝土柱;
3)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00mm;
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水平系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填充墙高不宜大于6m;
5)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缝隙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条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充填,并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6)所有连接用钢筋、金属配件、铁件、预埋件等均应作防腐防锈处理,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
3节的规定。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变形和防护要求。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配置3根直径6mm),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2)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混凝土带,钢筋混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❹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的构造柱如何设置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的构造柱设置方法:
1、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相关规定:
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
体积计算:填充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面积和梁包括(过梁、圈梁、挑梁)所占的体积。其实砌部分已包括在项目内,不另计算。体积计算不同定额,不同地区会存在结果出入。
一种建筑结构,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主要悬挂于外部骨架间的轻质墙称幕墙。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填充墙
❺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体构造柱设置要求
你需要看图集《西南05G701四》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大概在第30几页,设置要求很清晰,如果你是做设计的话,需要认真看看,无论是画图还是去工地验收都要懂,不然会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