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用的资料以链接的形式给需要的同学。
我用的mysql版本为: Mysql-5.5.45-win64.msi 密码是:26zw
图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荐用,直接手动敲): Navicat 密码:c7fs
开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于2016.12.04
--WH
一、数据库的安装
这个就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了,因为网上实在是太多安装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给的mysql,在按照这个安装教程(MySQL安装教程)去看,就能够安装完好。
安装好mysql后,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来操作mysql,那么就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在安装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将其目录放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就行了,检测成功与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输入mysql,就会出现一大段英文,就说明成功了,反之失败,如果不会的话就去网络搜教程。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开启mysql服务命令
net start mysql
2、进入mysql的两种方式
明文进入:mysql -uroot -proot格式:mysql -u帐号-p密码
密文进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会提示你输入密码(Enter pssword:),此时你写的密码就会显示为***这样。
3、查看mysql中所有的数据库(一般在固定的单词命令就会是用大写,这个要习惯,看多了敲多了就认识了)
前面四个数据库是mysql中自带的,也就是必须的.
SHOW DATABASES;
4、创建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
5、删除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DATABASE test_1;
总结:学习了对数据库的三个操作,1、查看所有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数据库还有Mysql三者的关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对数据表的增(创建表)删(删除表)改(修改表字段)查(查询表结构)。 注意:这里的操作对象是表,对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结构,和表中的字段的操作(字段和记录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数据库下的,所以要先确实使用哪个数据库。
USE test_1;
1、创建数据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数据表名(
字段名1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2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3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这样隔着写,完全可以全部写成一行。但是那样写可观性非常差。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释:
1、[]中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没有,
2、列级别这个“列”一定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一张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竖,行表示横
3、约束条件后面会讲到
1.1、创建没有约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nameVARCHAR(12), ageINT(11) );
注释:SHOW TABLES 查询数据库底下的所有表。
1.2、创建有约束的student表
六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自动增加
1.2.1:主键约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独一无二(唯一)和不能为空(非空),通俗的讲,就是在表中增加记录时,在该字段下的数据不能重复,不能为空,比如以上面创建的表为例子,在表中增加两条记录,如果id字段用了主键约束。则id不能一样,并且不能为空。一般每张表中度有一个字段为主键,唯一标识这条记录。以后需要找到该条记录也可以同这个主键来确认记录,因为主键是唯一的,并且非空,一张表中每个记录的主键度不一样,所以根据主键也就能找到对应的记录。而不是多条重复的记录。如果没有主键,那么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重复的记录,那么即浪费存储空间,在查询时也消耗更多资源。
一般被主键约束了的字段度习惯性的称该字段为该表的主键
单字段主键约束
两种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PRIMARY KEY(id) );
多字段主键约束(复合主键)
这个id和name都市主键,说明在以后增加的插入的记录中,id和name不能同时一样,比如说可以是这样。一条记录为id=1,name=yyy、另一条记录为:id=1,name=zzz。 这样是可以的。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两个字段分别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 PRIMARY KEY,nameVARCHAR(12),
ageINT(11)ageINT(11),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键约束
什么是外键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两张表,一张表是emp(员工)表,另一张表是dept(部门)表,一个员工属于一个部门,那么如何通过员工能让我们自己他在哪个部门呢?那就只能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那该字段就只能是存储dept中的主键了(因为主键是唯一的,才能确实是哪个部门,进而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部门名称,有些部门的名称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区分了。),像这样的字段,就符合外键的特点,就可以使用外键约束,使该字段只能够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如果不被外键约束,那么该字段就无法保证存储进来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张表的主键值。
外键约束的特点:
1、外键约束可以描述任意一个字段(包括主键),可以为空,并且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但是外键字段中的值必须是另一张表中的主键。
2、这样被外键关联的两种表的关系可以称为父子表或者主从表。子表(从表)拥有外键字段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键字段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必须和父表的主键字段的类型一样。
注意:一个表中有被外键修饰的字段,就称该表有外键(是“有外键”。而不是“是外键”),并会给该表中的外键约束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表有没有外键,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而是指这个表是否有存在外键约束。也就是说,不能说这个表的外键是xxx(该表中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格式:CONSTRAINT外键名称FOREIGN KEY(被外键约束的字段名称)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字段)
英文解释:CONSTRAINT:约束REFERENCES:参考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CREATE TABLE tableB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PRIMARY KEY(id),
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
解释:tableB中有一个名为tableA_tableB_1的外键关联了tableA和tableB两个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为tableB中的deptId,主键字段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约束
NOT NULL. 被该约束修饰了的字段,就不能为空,主键约束中就包括了这个约束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1.2.4:唯一约束
UNIQUE 被唯一约束修饰了的字段,表示该字段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点讲,就好比插入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中处于该字段的值不能是一样的。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UNIQUE,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也就是说在插入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name值不能是一样的。
1.2.5:默认约束
Default 指定这一列的默认值为多少,比如,男性同学比较多,性别就可以设置为默认男,如果插入一行记录时,性别没有填,那么就默认加上男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
salary FLOAT
);
1.2.6:自动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个表只能一个字段使用AUTO_INCREMENT,并且使用这个约束的字段只能是整数类型(任意的整数类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认值是1,也就是说从1开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给主键使用的,自动增加,使每个主键的值度不一样,并且不用我们自己管理,让主键自己自动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询表结构
2.1、查看表基本结构语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这两个的功能是一样的,简写了单词describe
DESCRIBEstudent;
2.2、查看创建表的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
这样显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
3、修改数据表
修改数据表包括:对表中字段的增加、删除、修改。 在这个里面用的关键字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旧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将student表名改为student1(改完后在改回来)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
3.2、修改表中的字段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新数据类型>
将student表中的name字段名改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
3.3、修改表中的数据类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解释:只能修改字段名的数据类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样,这里也有修改字段名的过程,只不过修改后的字段名和修改前的字段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不一样。
3.4、修改字段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1><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2>
解释:将字段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字段2的后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字段1><字段2><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3>
解释:其实是一样的,将是字段2覆盖字段1,然后在进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总结
CHANGE和MODIFY的区别?
原理都市一样的,MODIFY只能修改数据类型,但是CHANGE能够修改数据类型和字段名,也就是说MODIFY是CHANGE的更具体化的一个操作。可能觉得用CHANGE只改变一个数据类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个能直接改数据类型的使用关键字MODIFY来操作。
3.5、添加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释:在一个特定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
3.6、删除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字段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
3.7、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 FOREIGN KEY<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切记,而是我们在创建外键约束关系时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后的存储引擎名>
这个存储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虽然知道有哪几种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后在说。
4、删除表
4.1、删除无关联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4.2、删除被其他表关联的主表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有外键关联关系的两张表中,如果删除主表,那么是删不掉的,并且会报错。因为有张表依赖于他。那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总共有两种方法
1、先删除你子表,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就达到了删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删除
2、先解除外键关系,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也能达到目的,并且保留了子表,只删除我们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讲解了如何删除外键关系。
⑵ Linux下指定mysql数据库数据配置主主同步的实例
一、
概念:
①
数据库同步
(主从同步
---
主数据库写的同时
往从服务器写数据)
②
数据库同步
(主主同步
---
两台数据库服务器互相写数据)
二、
举例
主主数据库同步服务器配置
数据库服务器(A)
主数据库
IP:192.168.1.134
数据库服务器(B)
主数据库
IP:192.168.1.138
两台服务器同步的用户名为:
brave
密码:
brave123
一、主数据库操作设置(A):
①
创建同步用户名
允许连接的
用户IP地址
(非本机IP)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brave'@'192.168.1.%'
identified
by
'brave123';
flush
privileges;
②
更改mysql配置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d]
server-id
=
1
log-bin=/www/mysql/binlog/binlog
(路径要根据自己的安装设置)
binlog-do-db
=
dbname
(要同步的数据库名)
binlog-ignore-db=mysql
#相对应主从数据库同步不同的地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log-slave-updates
sync_binlog=1
auto_increment_offset=1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2
replicate-do-db
=
dbname
replicate-ignore-db
=
mysql,information_schema
重启mysql服务器
③
查看主数据库同步状态
IP:
***.134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mysql>show
master
status\G
***************************
1.
row
***************************
File:
mysql-bin.000001
(这里注意
设置从服务器的时候要用)
Position:
106
(这里注意设置从服务器的时候要用)
Binlog_Do_DB:
dbname
Binlog_Ignore_DB:
mysql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unlock
tables;
*****主服务器到目前位置设置完毕*******
二、从数据库操作设置(B):
①
创建同步用户名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on
*.*
to
'brave'@'192.168.1.%'
identified
by
'brave123';
flush
privileges;
②
更改mysql配置文件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d]
server-id
=
2
log-bin=/www/mysql/binlog/binlog
(路径要根据自己的安装设置)
binlog-do-db
=
dbname
(要同步的数据库名)
binlog-ignore-db=
mysql,information_schema
#相对于主从同步不同的地方
binlog-do-db
=
dbname
binlog-ignore-db=mysql
log-slave-updates
sync_binlog=1
auto_increment_offset=2
auto_increment_increment=2
重启mysql服务器
查看主数据库同步状态
IP:
***.138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mysql>show
master
status\G
***************************
1.
row
***************************
File:
mysql-bin.000005
(这里注意
设置从服务器的时候要用)
Position:
106
(这里注意设置从服务器的时候要用)
Binlog_Do_DB:
dbname
Binlog_Ignore_DB:
mysql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unlock
tables;
③
指定主主数据库服务器同步指令
注:IP为主服务器的IP,用户名,密码,log_file,log_post
服务器互相统一
可能这块操作
需要先
解除锁表、停止数据库状态、在运行后
在启动状态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
>
stop
slave;
#设置192.168.1.138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那么host
配置文件信息
就是
134的信息
mysql
>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1.134',
master_user='brave',
master_password='brave123',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5',
master_log_pos=106;
#设置192.168.1.134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那么host
等配置文件信息
就是
134的信息
mysql
>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192.168.1.138',
master_user='brave',
master_password='brave123',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01',
master_log_pos=106;
mysql
>
start
slave;
mysql
>
unlock
tables;
④
查看主数据库同步状态
会出来很多信息
但是主要看这两个状态就行了
如果都是
yes
就可以了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mysql>show
slave
status\G;
Slave_IO_Running:
Yes
Slave_SQL_Running:
Yes
至此,主主数据库同步成功配置完成。
⑶ my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1. 将下载的mysql-noinstall-5.1.69-win32.zip解压至需要安装的位置, 如: C:\Program Files;
2. 在安装文件夹下找到 my-small.ini配置文件, 将其重命名为 my.ini , 打开进行编辑, 在 [client] 与[mysqld] 下均添加一行: default-character-set= gbk
3. 打开 Windows 环境变量设置, 新建变量名 MYSQL_HOME , 变量值为 MySQL 安装目录路径, 这里为C:\Program Files\mysql-5.1.69-win32
4. 在 环境变量 的 Path变量中添加 ;%MYSQL_HOME%\bin;
5. 安装 MySQL 服务, 打开Windows命令提示符, 执行命令: mysqld --install MySQL--defaults-file="my.ini" 提示"Service successfully installed."表示成功;
MySQL服务的启动、停止与卸载
在 Windows 命令提示符下运行:
启动: net start MySQL
停止: net stop MySQL
卸载: sc delete MySQL
MySQL脚本的基本组成
与常规的脚本语言类似, MySQL 也具有一套对字符、单词以及特殊符号的使用规定, MySQL 通过执行 SQL 脚本来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该脚本由一条或多条MySQL语句(SQL语句 + 扩展语句)组成, 保存时脚本文件后缀名一般为.sql。在控制台下, MySQL 客户端也可以对语句进行单句的执行而不用保存为.sql文件。
标识符
标识符用来命名一些对象, 如数据库、表、列、变量等, 以便在脚本中的其他地方引用。MySQL标识符命名规则稍微有点繁琐, 这里我们使用万能命名规则: 标识符由字母、数字或下划线(_)组成, 且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
对于标识符是否区分大小写取决于当前的操作系统,Windows下是不敏感的, 但对于大多数Linux\unix 系统来说,
⑷ 如何在Java程序中访问mysql数据库中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操作
加载mysql的驱动到 CLASSPATH
在JAVA 代码中,使用 jdbc 去连接、执行查询
~~~~~~~~~~~~~
~~~~~~~~~~~~~~~
~~~~~~~~~~~~~~~~~~~~~~~~~
~~~~~~~~~~~~~~~~~~~~~~~~
~~~~~~~~~~~~~~~~~~~~~~~~~~~~~~~~
~~~~~~~~~~~~~~~~~~~
~~~~~~~~~~~~~~~~~~~~~~~~~~~~~~
⑸ 选择MySQL数据库的命令以及PHP脚本下的操作方法
在你连接到
MySQL
数据库后,可能有多个可以操作的数据库,所以你需要选择你要操作的数据库。
从命令提示窗口中选择MySQL数据库
在
mysql>
提示窗口中可以很简单的选择特定的数据库。你可以使用SQL命令来选择指定的数据库。
实例
以下实例选取了数据库
TUTORIALS:
[root@host]#
mysql
-u
root
-p
Enter
password:******
mysql>
use
TUTORIALS;
Database
changed
mysql>
执行以上命令后,你就已经成功选择了
TUTORIALS
数据库,在后续的操作中都会在
TUTORIALS
数据库中执行。
注意:所有的数据库名,表名,表字段都是区分大小写的。所以你在使用SQL命令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名称。
使用PHP脚本选择MySQL数据库
PHP
提供了函数
mysql_select_db
来选取一个数据库。函数在执行成功后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语法
bool
mysql_select_db(
db_name,
connection
);
实例
以下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
mysql_select_db
函数来选取一个数据库:
<html>
<head>
<title>Selecting
MySQL
Database</title>
</head>
<body>
<?php
$dbhost
=
'localhost:3036';
$dbuser
=
'guest';
$dbpass
=
'guest123';
$conn
=
mysql_connect($dbhost,
$dbuser,
$dbpass);
if(!
$conn
)
{
die('Could
not
connect:
'
.
mysql_error());
}
echo
'Connected
successfully';
mysql_select_db(
'TUTORIALS'
);
mysql_close($conn);
?>
</body>
</html>
PS:MySQL
的数据类型
MySQL中定义数据字段的类型对你数据库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MySQL支持多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数值、日期/时间和字符串(字符)类型。
数值类型
MySQL支持所有标准SQL数值数据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严格数值数据类型(INTEGER、SMALLINT、DECIMAL和NUMERIC),以及近似数值数据类型(FLOAT、REAL和DOUBLE
PRECISION)。
关键字INT是INTEGER的同义词,关键字DEC是DECIMAL的同义词。
BIT数据类型保存位字段值,并且支持MyISAM、MEMORY、InnoDB和BDB表。
作为SQL标准的扩展,MySQL也支持整数类型TINYINT、MEDIUMINT和BIGINT。下面的表显示了需要的每个整数类型的存储和范围。
日期和时间类型
表示时间值的日期和时间类型为DATETIME、DATE、TIMESTAMP、TIME和YEAR。
每个时间类型有一个有效值范围和一个"零"值,当指定不合法的MySQL不能表示的值时使用"零"值。
TIMESTAMP类型有专有的自动更新特性。
字符串类型
字符串类型指CHAR、VARCHAR、BINARY、VARBINARY、BLOB、TEXT、ENUM和SET。该节描述了这些类型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在查询中使用这些类型。
CHAR和VARCHAR类型类似,但它们保存和检索的方式不同。它们的最大长度和是否尾部空格被保留等方面也不同。在存储或检索过程中不进行大小写转换。
BINARY和VARBINARY类类似于CHAR和VARCHAR,不同的是它们包含二进制字符串而不要非二进制字符串。也就是说,它们包含字节字符串而不是字符字符串。这说明它们没有字符集,并且排序和比较基于列值字节的数值值。
BLOB是一个二进制大对象,可以容纳可变数量的数据。有4种BLOB类型:TINYBLOB、BLOB、MEDIUMBLOB和LONGBLOB。它们只是可容纳值的最大长度不同。
有4种TEXT类型:TINYTEXT、TEXT、MEDIUMTEXT和LONGTEXT。这些对应4种BLOB类型,有相同的最大长度和存储需求。
⑹ mysql数据库怎么创建数据表并添加数据
1、创建一个数据库test2
代码:mysql>createdatabasetest2;
截图:
⑺ 如何用MySQL建立数据库
1、首先在电脑端安装MySQL,然后进行信息配置操作。打开该软件,如图所示。
⑻ nodejs简单访问及操作mysql数据库的方法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nodejs简单访问及操作mysql数据库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var
mysql
=
require('mysql');
//调用MySQL模块
mysql模块要安装
$
npm
install
mysql
//创建一个connection
var
connection
=
mysql.createConnection({
host
:
'127.0.0.1',
//主机
user
:
'root',
//MySQL认证用户名
password
:
'',
//MySQL认证用户密码
port:
'3306',
//端口号
database:''
//数据库名
});
//创建一个connection
connection.connect(function(err){
if(err){
console.log('[query]
-
:'+err);
return;
}
console.log('[connection
connect]
succeed!');
});
//执行SQL语句
connection.query('SELECT
1
+
1
AS
solution',
function(err,
rows,
fields)
{
if
(err)
{
console.log('[query]
-
:'+err);
return;
}
console.log('The
solution
is:
',
rows[0].solution);
});
//关闭connection
connection.end(function(err){
if(err){
return;
}
console.log('[connection
end]
succeed!');
});
注:nodejs在操作数据库的时候不用设置数据库的编码格式
set
names
utf8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nodejs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nodejs连接mysql数据库简单封装示例-mysql模块nodejs进阶(6)—连接MySQL数据库示例nodejs实现的连接MySQL数据库功能示例Nodejs连接mysql并实现增、删、改、查操作的方法详解nodeJs实现基于连接池连接mysql的方法示例nodejs中操作mysql数据库示例NodeJS链接MySql数据库的操作方法Nodejs使用mysql模块之获得更新和删除影响的行数的方法NodeJs使用Mysql模块实现事务处理实例nodejs连接mysql数据库及基本知识点详解
⑼ 求c语言操作mysql数据库实例
不知你用的是什么代码,不过据我实验,以下代码是可用的 【来自 http://blog.csdn.net/andy_yf/article/details/7487307】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mysql.h"
intmain(intargc,char*argv[])
{
MYSQL*conn_ptr;
conn_ptr=mysql_init(NULL);//连接初始化
if(!conn_ptr){
fprintf(stderr,"mysql_initfailed ");
returnEXIT_FAILURE;
}
conn_ptr=mysql_real_connect(conn_ptr,"localhost","mol","newpassword","mol_test",0,NULL,0);//建立实际连接
//参数分别为:初始化的连接句柄指针,主机名(或者IP),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0,NULL,0)后面三个参数在默认安装mysql>的情况下不用改
if(conn_ptr){
printf("Connectionsuccess ");
}
else{
printf("Connectionfailed ");
}
mysql_close(conn_ptr);//关闭连接
returnEXIT_SUCCESS;
}
连接mysql数据库需要以下步骤:
安装mysql开发包, linux下是mysql安装的时候全选就行了, linux 下直接安装mysql-devel
新建工程,占贴代码,注意修改实际的用户名、密码 ...
设置包含目录, 在windows下, 找到你的mysql安装位置,找到include文件夹, 设置ide增加该文件夹到包含目录 【可能是 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0include】
设置连接目录, 同设置包含目录一样 找到mysql的lib目录,设置ide 【可能是C:Program FilesMySQLMySQL Server 5.0libopt】
设置连接选项, 需要设置ide连接选项,增加 -lmysql
编译连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