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数据库中的索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途
索引是一种单独的、物理的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存储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索引的作用相当于图书的目录,可以根据目录中的页码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
一个索引是存储的表中一个特定列的值数据结构(最常见的是B-Tree,还有哈希表索引和R-tree)。索引是在表的列上创建。所以,要记住的关键点是索引包含一个表中列的值,并且这些值存储在一个数据结构中。请记住记住这一点: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
使用索引的全部意义就是通过缩小一张表中需要查询的记录(行)的数目来加快搜索的速度。
假设有一张学生名单表,有一百条数据。要查询其中名字为 小明 的学生。
一般采取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name ='小明';由于我们想要得到每一个名字为小明的学生信息,在查询到第一个符合条件的行后,不能停止查询,因为可能还有其他符合条件的行。所以,必须一行一行的查找直到最后一行-这就意味数据库不得不检查上千行数据才能找到所以名字为小明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全表扫描。
假设我们在 name这一列上创建一个B-Tree索引。当我们用SQL查找名字是‘小明’的学生时,不需要再扫描全表。而是用索引查找去查找名字为‘小明’的学生,因为索引已经按照按字母顺序排序。索引已经排序意味着查询一个名字会快很多,因为名字首字母为‘小’的学生都是排列在一起的。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索引同时存储了表中相应行的指针以获取其他列的数据。
B. 数据库索引与信息检索索引的区别
信息检索途径与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工具)的组织编排方法相对应,并受其制约.文献信息检索时,主要就是利用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的检索途径来检索文献信息.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利用频率比较高的信息源主要有:印刷型文献信息源,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源和Internet网络信息源.
对于印刷型信息检索工具而言,一般来说,常用的检索途径主要有:分类途径,主题途径,着者途径.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的检索途径主要有:关键词检索,浏览数据库记录,索引检索,词典检索和分类检索.Internet网络信息检索的途径主要有:漫游法,网络地址法和搜索引擎法.下面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一,印刷型手工信息检索工具的检索途径
1,分类途径:
目次表(或目录)--起始页码--检索工具正文--文献出处--馆藏目录--原始文献
分类途径是按照文献信息内容所属学科分类体系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常用途径之一.分类检索途径是利用分类号为检索标识,以学科概念的上下左右关系反映事物的派生,隶属,平行和等级关系,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科的系统性,有利于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查找文献信息,能够满足族性检索的要求.利用分类途径检索,关键在于掌握分类法.目前我国出版的许多信息检索工具的正文部分都是按照学科分类编排的.检索时,分析研究课题,确定课题所属类目或者分类号,利用"目次表"查找到被检课题所在的相关类目及起始页码,然后按照起始页码在正文中逐条浏览,选择所需文献线索,根据文献线索查馆藏获取原始文献.
2,主题途径
主题词--主题索引--顺序号--检索工具正文--文献出处--馆藏目录--原始文献
主题途径是按照文献信息的主题内容进行信息检索的一种途径.它是检索文献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信息检索途径.使用主题途径检索文献信息时,关键是确定主题词(或者关键词).主题词是用来表述文章主题内容的规范化词,关键词是用来表述文章主题内容的非规范化词.检索时,首先分析研究课题,选择确定主题词或者关键词,查主题索引获得顺序号,根据顺序号在正文中查找文献题录(或者文摘)得文献线索,再根据文献线索查馆藏获取原始文献.主题途径检索文献快速,准确,检索效果好,特别适合单篇文献信息的特性检索.
3,着者途径
着者姓名--着者索引--顺序号--检索工具正文--文献出处--馆藏目录--原始文献
着者途径是根据文献着者的名称来查找文献信息的一种检索途径.检索时,将已知着者姓名按照姓前名后排列,然后按照字顺查找"着者索引"得该着者所着文献的顺序号,再根据顺序号在正文中查找文献线索后,查馆藏获取原始文献.从着者途径查找文献准确,方便,但必须先已知着者姓名.
二,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的检索途径
1,命令检索:命令检索是使用一些特定的操作命令来实现信息检索的方法.不同的系统一般有不同的检索命令表达方式,各个命令的综合应用可以精确地表达检索提问式,灵活地进行各种检索策略的比较,简捷快速得到比较理想的检索效果.一些大型的信息检索系统都提供命令检索方式检索信息.
2,菜单检索:菜单检索是一种方便,易掌握的检索方式.普通用户只需要根据菜单的指引,通过确定适当的选项和功能键便能够完成信息检索.大多数数据库都提供菜单方式检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操作步骤繁多,检索时间长,检索费用高,检索功能不如命令检索好.
C. 数据库里的关键字和索引有什么区别
索引实际上是一组指向表中数据的指针,索引的排列顺序其实就是这组指针的顺序.
聚集索引:表的物理存储顺序与指针(即逻辑)顺序相同
非聚集索引:物理与逻辑顺序不同
因为一个表只能有一个物理顺序,所以,聚集索引的个数最多只能是1.
其中唯一索引是给所做的索引增加了唯一性的约束,添加,修改索引列中数据时,不允许出现重复值.它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的,就看你如何定义
主键索引是把主键列定义为索引,主键具有唯一性,所以主键索引是唯一索引的一种特殊形式
D. 什么是“索引或数据库名称”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个或多个列(例如,employee
表的姓名
(name)
列)的值进行排序的结构。如果想按特定职员的姓来查找他或她,则与在表中搜索所有的行相比,索引有助于更快地获取信息。
例如这样一个查询: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10000。如果没有索引,必须遍历整个表,直
E. 数据库的主键和外键,与索引的区别。
设置主键是为每条数据进行一次单一的编排,在表中设置主键说明在这表中的每条数据都是唯一性的,即使有些内容会相同,但是主键这一列是唯一的,具有唯一性。外键是在主表列中的数据和外表列中的数据相关联,主表中的数据存在时,外表中列的数据与主表相对应,数据不能与主表列中其他数据不同的,具有约束性。索引就是一种按某种数据的查询规律,具有书的目录一样的检索功能。索引按存储顺序分为:簇索引和非簇索引,按属性分为:唯一索引,主关键字索引和普通索引,主键是簇索引,也是唯一索引。
F. 数据库中主键和索引的区别以及使用场景分别是什么
关系数据库依赖于主键,它是数据库物理模式的基石。主键在物理层面上只有两个用途:
惟一地标识一行。
作为一个可以被外键有效引用的对象。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InnoDB数据表上的索引是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包含着对数据表里所有记录的引用指针。下面是主键和索引的一些区别与联系。
1. 主键一定是唯一性索引,唯一性索引并不一定就是主键。
所谓主键就是能够唯一标识表中某一行的属性或属性组,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但可以有多个候选索引。因为主键可以唯一标识某一行记录,所以可以确保执行数据更新、删除的时候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主键除了上述作用外,常常与外键构成参照完整性约束,防止出现数据不一致。数据库在设计时,主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键可以保证记录的唯一和主键域非空,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主键自动生成唯一索引,所以主键也是一个特殊的索引。
2. 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唯一性索引,但只能有一个主键。
3. 主键列不允许空值,而唯一性索引列允许空值。
4. 索引可以提高查询的速度。
其实主键和索引都是键,不过主键是逻辑键,索引是物理键,意思就是主键不实际存在,而索引实际存在在数据库中,主键一般都要建,主要是用来避免一张表中有相同的记录,索引一般可以不建,但如果需要对该表进行查询操作,则最好建,这样可以加快检索的速度。
G. 数据库中的索引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索引:
索引是数据库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查找到指定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
可以用新华字典做类比:如果新华字典中对每个字的详细解释是数据库中表的记录,那么按部首或拼音等排序的目录就是索引,使用它可以让我们快速查找的某一个字详细解释的位置。
在MySQL中,存储引擎也是用了类似的方法,先在索引中找到对应的值,然后再根据匹配的索引值找到对应表中记录的位置。
面试中为什么问索引:
之所以在索引在面试中经常被问到,就是因为:索引是数据库的良好性能表现的关键,也是对查询能优化最有效的手段。索引能够轻易地把查询性能提高几个数量级。
然而,糟糕的索引也同样会影响查询性能,当表中的数据量越来越多的时候,索引对性能的影响就越大。在数据量比较少并且负责比较低的时候,糟糕的索引对性能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是当数据量逐渐增多的时候,性能会急剧下降。
索引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索引,可以为不同场景提供更好的性能。在MySQL中,索引是在存储引擎层面实现的,而不是在服务器层面实现的。正如大家所知道,MySQL支持多种类型的存储引擎。所以,在不同存储引擎中索引的实现方式并不是一样的,也不是所有类型的索引都被所有存储引擎支持的,即使多个存储引擎支持同一种类型的索引,它底层的实现也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H. 数据库查询和索引有何区别
查询就是在数据库中找出需要的数据,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查找的时间就会变长,所以为了加快查询到需要数据的速度,为一些查询条件的字段加上索引,这样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数据,索引就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
I. 数据库索引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用
1、数据库索引是什么,有什么用
数据库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使用索引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如果想按特定职员的姓来查找他或她,则与在表中搜索所有的行相比,索引有助于更快地获取信息。
索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快检索表中数据的方法,亦即能协助信息搜索者尽快的找到符合限制条件的记录ID的辅助数据结构。
2、数据库索引的用法
当表中有大量记录时,若要对表进行查询,第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全表搜索,是将所有记录一一取出,和查询条件进行一一对比,然后返回满足条件的记录,这样做会消耗大量数据库系统时间,并造成大量磁盘I/O操作;
第二种就是在表中建立索引,然后在索引中找到符合查询条件的索引值,最后通过保存在索引中的ROWID(相当于页码)快速找到表中对应的记录。
索引是一个单独的、物理的数据库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9)索引和数据库名称的区别扩展阅读:
一、索引的原理:
对要查询的字段建立索引其实就是把该字段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序;建立的索引只对该字段有用,如果查询的字段改变,那么这个索引也就无效了,比如图书馆的书是按照书名的第一个字母排序的,那么你想要找作者叫张三的就不能用改索引了;还有就是如果索引太多会降低查询的速度。
二、数据库索引的特点:
1、避免进行数据库全表的扫描,大多数情况,只需要扫描较少的索引页和数据页,而不是查询所有数据页。而且对于非聚集索引,有时不需要访问数据页即可得到数据。
2、聚集索引可以避免数据插入操作,集中于表的最后一个数据页面。
3、在某些情况下,索引可以避免排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