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mysql数据库分表优化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mysql数据库分表优化

发布时间: 2022-11-16 03:04:39

Ⅰ mysql 达到1亿级别的表如何设计优化

单表一亿?还是全库1亿?

1.首先可以考虑业务层面优化,即垂直分表。

垂直分表就是把一个数据量很大的表,可以按某个字段的属性或使用频繁程度分类,拆分为多个表。

如有多种业务类型,每种业务类型入不同的表,table1,table2,table3.

如果日常业务不需要使用所有数据,可以按时间分表,比如说月表。每个表只存一个月记录。


2.架构上的优化,即水平分表。

水平分表就是根据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值把数据行放到多个独立的表里,这里不具备业务意义。

如按照id分表,末尾是0-9的数据分别插入到10个表里面。

可能你要问,这样看起来和刚才说的垂直分表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否具备业务意义的差异,都是按字段的值来分表。


实际上,水平分表现在最流行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水平分库来实现的。即刚才所说的10个表,分布在10个mysql数据库上。这样可以通过多个低配置主机整合起来,实现高性能。


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cobar,这个帖子介绍的比较完善,可以看看。

http://blog.csdn.net/shagoo/article/details/8191346


cobar的逻辑层次图:

不过这种分库方式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需要应用程序做相应的配合,比如说分库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实现跨库查询,但是不能进行相关的groupby计算。


另外,之前关于水平分表的实现方式,也可以通过表分区来实现。


mysql优化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上主要还是要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如代码不可控的情况下,就不适合选择按字段属性分表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带来大量的重构以及很多不可预期的风险。


而架构的优化,虽然对应用是透明的,但对sql的写法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说不能使用聚合函数等等,同时也需要有充足的硬件资源,只有一台服务器的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


相比起来,代价最低的是按时间分表或分区,这两种办法对应用来说都是透明的。


分区只需要一次本地数据迁移的操作。

而通过分表把现网数据和历史数据分离,唯一的代价是定期的数据维护。


一般如果表里面有1亿数据的情况下,索引的问题应该是常识了,这方面我就不说了。


另外如果觉得答的不错多给点分。

Ⅱ mysql数据库表太大查询慢优化的几种方法

优化方案:
主从同步+读写分离:
这个表在有设备条件的情况下,读写分离,这样能减少很多压力,而且数据稳定性也能提高
纵向分表:
根据原则,每个表最多不要超过5个索引,纵向拆分字段,将部分字段拆到一个新表
通常我们按以下原则进行垂直拆分:(先区分这个表中的冷热数据字段)
把不常用的字段单独放在一张表;
把text,blob等大字段拆分出来放在附表中;
经常组合查询的列放在一张表中;
缺点是:很多逻辑需要重写,带来很大的工作量。
利用表分区:
这个是推荐的一个解决方案,不会带来重写逻辑等,可以根据时间来进行表分区,相当于在同一个磁盘上,表的数据存在不同的文件夹内,能够极大的提高查询速度。
横向分表:
1000W条数据不少的,会带来一些运维压力,备份的时候,单表备份所需时间会很长,所以可以根据服务器硬件条件进行水平分表,每个表有多少数据为准。

Ⅲ mysql怎么优化,都要怎么做

mysql优化是一个大方向,大的是要分布式、读写分离,小的是对sql语句进行优化。不过大多问的也是对sql语句优化,网上很多资料,我就大体说说。
1、explain+索引。
在你要查询的语句前加explain,看下有没有用到索引,如果出现type为all的,则说明有必要添加下索引。(附多表查询速度比较:表关联>exists>in)慢查询优化是一大块。
2、预统计。
很经常需要对历史的数据进行过滤统计。比如移动需要统计上个月电话小时数超过N小时的人,那么如果直接取原始数据,那将很慢,此时如果每天晚上凌晨都对数据进行预统计,统计每个人每天电话时数,那再来过滤就很快。
3、分表分区。
分表分区也是为了提高搜索速度。例如,公交车的gps行驶记录,gps每隔15s报一次,一辆车一天运行12小时,一天就要插入4*60*12条记录,N辆车就要再乘,其数量极大,所以经常按月分表,分表里再按上报时间做日分区,这样就达到很大的优化,想查询某段时间,mysql很快就可以定位到。
4、表结构。
表结构很重要,经常需要多表关联查询一些字段,有时可以冗余下放到同一张表。
mysql优化很有意思,多去查阅些资料,多去尝试,对你有好处的。

Ⅳ mysql 分表分页查询解决思路

当业务上按照月份分表,但是前端h5需要分页展示,小伙伴们不知有没有遇到这个这个需求最后怎么完成的。

我这里想了一个解决思路,可能还不完善,希望能抛转引玉。

1、入参pageNo 为页号码,如果为1那么就是第一页。pageSize 可以是入参也可定死,这里定死10条。Limit 是数据偏移标记,根据入参pageNo 计算出来的,Limit=(pageNo-1)*pageSize。假设A表有41条数据符合,B表有51条数据符合,如下图。

有几种种情况   1.如果limit<A表41条 那么需要从A表中取数据,(1)如果Limit+pageSize<Count直接获取数据即可(2)如果Limit+pageSize>Count,那么需要从A 表取部分数据从B表取一部分数据。

1.如果limit>A表41条  那么需要从B表取数据,如果B数据依然不足,那么重复以上的步骤。如下图

Ⅳ 超详细MySQL数据库优化

数据库优化一方面是找出系统的瓶颈,提高MySQL数据库的整体性能,而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调整,以提高用户的相应速度,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节约系统资源,以便让系统提供更大的负荷.

1. 优化一览图

2. 优化

笔者将优化分为了两大类,软优化和硬优化,软优化一般是操作数据库即可,而硬优化则是操作服务器硬件及参数设置.

2.1 软优化

2.1.1 查询语句优化

1.首先我们可以用EXPLAIN或DESCRIBE(简写:DESC)命令分析一条查询语句的执行信息.

2.例:

显示:

其中会显示索引和查询数据读取数据条数等信息.

2.1.2 优化子查询

在MySQL中,尽量使用JOIN来代替子查询.因为子查询需要嵌套查询,嵌套查询时会建立一张临时表,临时表的建立和删除都会有较大的系统开销,而连接查询不会创建临时表,因此效率比嵌套子查询高.

2.1.3 使用索引

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关于索引可以参高笔者<MySQL数据库索引>一文,介绍比较详细,此处记录使用索引的三大注意事项:

2.1.4 分解表

对于字段较多的表,如果某些字段使用频率较低,此时应当,将其分离出来从而形成新的表,

2.1.5 中间表

对于将大量连接查询的表可以创建中间表,从而减少在查询时造成的连接耗时.

2.1.6 增加冗余字段

类似于创建中间表,增加冗余也是为了减少连接查询.

2.1.7 分析表,,检查表,优化表

分析表主要是分析表中关键字的分布,检查表主要是检查表中是否存在错误,优化表主要是消除删除或更新造成的表空间浪费.

1. 分析表: 使用 ANALYZE 关键字,如ANALYZE TABLE user;

2. 检查表: 使用 CHECK关键字,如CHECK TABLE user [option]

option 只对MyISAM有效,共五个参数值:

3. 优化表:使用OPTIMIZE关键字,如OPTIMIZE [LOCAL|NO_WRITE_TO_BINLOG] TABLE user;

LOCAL|NO_WRITE_TO_BINLOG都是表示不写入日志.,优化表只对VARCHAR,BLOB和TEXT有效,通过OPTIMIZE TABLE语句可以消除文件碎片,在执行过程中会加上只读锁.

2.2 硬优化

2.2.1 硬件三件套

1.配置多核心和频率高的cpu,多核心可以执行多个线程.

2.配置大内存,提高内存,即可提高缓存区容量,因此能减少磁盘I/O时间,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3.配置高速磁盘或合理分布磁盘:高速磁盘提高I/O,分布磁盘能提高并行操作的能力.

2.2.2 优化数据库参数

优化数据库参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MySQL服务器性能.MySQL服务的配置参数都在my.cnf或my.ini,下面列出性能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

2.2.3 分库分表

因为数据库压力过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高峰期系统性能可能会降低,因为数据库负载过高对性能会有影响。另外一个,压力过大把你的数据库给搞挂了怎么办?所以此时你必须得对系统做分库分表 + 读写分离,也就是把一个库拆分为多个库,部署在多个数据库服务上,这时作为主库承载写入请求。然后每个主库都挂载至少一个从库,由从库来承载读请求。

2.2.4 缓存集群

如果用户量越来越大,此时你可以不停的加机器,比如说系统层面不停加机器,就可以承载更高的并发请求。然后数据库层面如果写入并发越来越高,就扩容加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分库分表是可以支持扩容机器的,如果数据库层面的读并发越来越高,就扩容加更多的从库。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数据库其实本身不是用来承载高并发请求的,所以通常来说,数据库单机每秒承载的并发就在几千的数量级,而且数据库使用的机器都是比较高配置,比较昂贵的机器,成本很高。如果你就是简单的不停的加机器,其实是不对的。所以在高并发架构里通常都有缓存这个环节,缓存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承载高并发而生。所以单机承载的并发量都在每秒几万,甚至每秒数十万,对高并发的承载能力比数据库系统要高出一到两个数量级。所以你完全可以根据系统的业务特性,对那种写少读多的请求,引入缓存集群。具体来说,就是在写数据库的时候同时写一份数据到缓存集群里,然后用缓存集群来承载大部分的读请求。这样的话,通过缓存集群,就可以用更少的机器资源承载更高的并发。

一个完整而复杂的高并发系统架构中,一定会包含:各种复杂的自研基础架构系统。各种精妙的架构设计.因此一篇小文顶多具有抛砖引玉的效果,但是数据库优化的思想差不多就这些了.

Ⅵ “mysql”达到1亿级别如何设计优化

“mysql”达到1亿级别如何设计优化?

1.首先可以考虑业务层面优化,即垂直分表。

垂直分表就是把一个数据量很大的表,可以按某个字段的属性或使用频繁程度分类,拆分为多个表。

如有多种业务类型,每种业务类型入不同的表,table1,table2,table3.

如果日常业务不需要使用所有数据,可以按时间分表,比如说月表。每个表只存一个月记录。

2.架构上的优化,即水平分表。

水平分表就是根据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值把数据行放到多个独立的表里,这里不具备业务意义。

如按照id分表,末尾是0-9的数据分别插入到10个表里面。

可能你要问,这样看起来和刚才说的垂直分表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否具备业务意义的差异,都是按字段的值来分表。

实际上,水平分表现在最流行的实现方式,是通过水平分库来实现的。即刚才所说的10个表,分布在10个mysql数据库上。这样可以通过多个低配置主机整合起来,实现高性能。

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cobar,这个帖子介绍的比较完善,可以看看。

Ⅶ mysql数据库要放1亿条信息怎样分表

mysql数据库对1亿条数据的分表方法设计:

目前针对海量数据的优化有两种方法:

(1)垂直分割

如果单表的IO压力大,可以考虑用水平分割,其原理就是通过hash算法,将一张表分为N多页,并通过一个新的表(总表),记录着每个页的的位置。


假如一个门户网站,它的数据库表已经达到了1亿条记录,那么此时如果通过select去查询,必定会效率低下(不做索引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单表的读写IO压力,通过水平分割,将这个表分成10个页,同时生成一个总表,记录各个页的信息,那么假如我查询一条id=100的记录,它不再需要全表扫描,而是通过总表找到该记录在哪个对应的页上,然后再去相应的页做检索,这样就降低了IO压力。

Ⅷ MySQL优化分库分表,为什么要分表,分表以后

1 基本思想之什么是分库分表?
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把原本存储于一个库的数据分块存储到多个库上,把原本存储于一个表的数据分块存储到多个表上。
2 基本思想之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不一定是可控的,在未进行分库分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库中的表会越来越多,表中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相应地,数据操作,增删改查的开销也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无法进行分布式式部署,而一台服务器的资源(CPU、磁盘、内存、IO等)是有限的,最终数据库所能承载的数据量、数据处理能力都将遭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