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专家答疑:如何让网络支持小巨人帧和巨型帧
这其中不包括以太网报头14字节和CRC循环冗余校验报尾4字节。不过在企业有些应用中,会突破这个最大的限制。如在NTF文件传输应用中就需要用到这个标准传输单元的以太网数据帧。此时如果企业采用的是思科系列的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就可以启用相关的配置以支持小巨人和巨型帧。
一、 小巨人和巨型帧的特征及应用场景
通产情况下以太网在传输的过程中,其最大的传输单元只有1500字节。即使加上报头与报尾也只有1518字节。虽然在大部分的应用中这个最大传输单元都已经可以满足了。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复杂性逐渐增加,如多媒体的应用、文件传输等等越来越普遍,这个最大传输单元的限制已经有点过时了。在最近出现的不少网络应用中,都要求太网数据帧超过这个最大传输单元的限制。为此就出现了小巨人和巨型帧。
小巨人帧的尺寸与标准的以太网帧相比要大一点。一般情况下小巨人帧可以容纳1600字节的各种封装。其实小巨人帧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如虚拟专用网络、第二层隧道协议、多协议标签交换等等应用场景中,都可以见到小巨人帧的身影。
巨型以太网帧其容量比小巨人帧还要大。根据现在国际通行的标准,其最大的容量达到9236个字节,是标准以太网帧的9倍之多。巨型帧的典型应用就是NTF文件传输。如果企业网络的各种设备能够支持巨型以太外网帧,那么可以在很大幅度上提高NTF文件传输系统的性能。因为数据流的TCP吞吐量直接取决于数据流的帧尺寸。其实这很好理解。这个帧的大小就好像是一辆货车的容量。如果货车的单位载重量比较大,那么其运输货物的效率就比较高。
随着小巨人帧与巨型帧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这些帧的支持正在逐渐成为新型网卡与网络设备的标准功能。不过到目前为止,其还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在企业网络中往往需要经过特殊的配置,如升级网卡或者启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某些特性,才能够支持小巨人帧与巨型帧。
㈡ 什么是巨型帧
以太网经过30年的发展,速度已经从最初的10M被提升到了10G,速度提高了1000倍。在这样高速度的传输数据中,如果还是延续经典以太网的最大帧长不超过1518 字节的限制,那么在每秒中传输的数据包的个数将很大。由于每个数据包都需要网络设备来进行处理,由此带来的额外开销也将很大,而且这个开销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而愈加明显。
以Alteon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厂商提出了“巨型帧”的概念,大胆地把以太网的最大帧长扩展到了9K,几乎把以前的最大帧长扩展了6倍。加大帧长的好处在于,减少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个数,减轻了网络设备处理包头的额外开销。经过测试,在传统的千兆以太网中,每秒大约有81,000个数据包流经网络,而在使用了巨型帧的网络中,这个数字减少为14,000。在万兆网络中,这个对比更加强烈,标准的网络中帧长为标准1518的帧每秒有812,000个,而采用了巨型帧技术的网络上仅仅只有14,000个。大量减少的帧数目必将带来性能的提高。这样显着的性能提高,引起了各个厂商的兴趣。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巨型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不是一个国际标准。IEEE自有它自己的考虑,以太网之所以能够成为30年的经典,而且显得越来越有生命力,和以太网的兼容性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采用不同的帧结构,必将带来和以前产品和技术的不兼容,这是IEEE不愿意看到的。而且,IEEE不愿意使标准的制定落入一些新兴厂商的控制之下。
同时,Internet上的路由器和防火墙设备都是以前设计制造的产品,都不支持巨型帧的传输。企业即使采用了巨型帧技术,也只能在自己支持巨型帧的网络中得到实用,数据包传输到企业网边缘,要向Internet传输时,就要被Internet上的网络设备进行包的分割。
没有标准,巨型帧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要采用配备了巨型帧的产品,就要面临设备兼容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全部采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来避开兼容性的问题。
万兆以太网,究竟能不能采用巨型帧来提升性能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困难重重。企业如果不是要追求目前最大的性能,采用巨型帧会面临一些风险。但是随着万兆技术的发展,这些情况也许会得到一些改善。
(望楼主采纳哦)
㈢ 什么是巨型帧,是否所有的交换机内都设有巨型帧有什么作用
默认情况下,以太网的MTU是1500字节,以太网帧是1522 字节,包含1500字节的负载、14字节的以太网头部、4字节的CRC、4字节的VLAN Tag。以太网经过30年的发展,速度已经从最初的10M被提升到了10G,速度提高了1000倍。在这样高速度的传输数据中,如果还是延续经典以太网的最大帧长的限制,那么在每秒中传输的数据包的个数将很大。由于每个数据包都需要网络设备来进行处理,由此带来的额外开销也将很大,而且这个开销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而愈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厂商研发了支持巨型帧的交换机,可使单个数据帧大大小达到1522字节以上,比如网月交换机就支持9000字节大小的巨型帧。
㈣ Openstack Jumbo Frame调整实践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仅规定支持1500Byte的帧MTU,总计1518Byte的帧大小。(使用IEEE 802.1Q VLAN/QoS标签时,增加至1522Byte)而巨型帧往往采用9000Byte的帧MTU,合计9018/9022Byte的帧大小。
目前巨型帧尚未成为官方的IEEE 802.3以太网标准的一部分。所以不同硬件厂商的设备支持程度可能不尽相同。
使用巨型帧,增大的有效报文长度提升了带宽使用效率的提升(如下图)。与此同时,增长的报文也带来传输时延的增加,时延敏感型数据并不适合使用巨型帧传输。
从配置项的描述总结而言,global_physnet_mtu与physical_network_mtus共同定义了underlay physical network的MTU,path_mtu定义了overlay network的MTU。
在neutron.conf中
在ml2.ini中
该配置定义了所有underlay网络(flat,vlan)与overlay网络(vxlan,gre)的MTU值均为9000。
在neutron.conf中
在ml2.ini中
该配置定义了underlay网络provider2的MTU值为4000,provider3的MTU值为1500,其他如provider1的MTU值为9000。而overlay网络的MTU值为9000。
在neutron.conf中
在ml2.ini中
该配置定义了所有underlay网络MTU值为9000,overlay网络的MTU值均为4000。
flat和vlan网络,根据实际的物理网络映射与physical_network_mtus、global_physnet_mtu信息,获取最小可用MTU值。
Geneve,Gre,Vxlan类型网络,则根据global_physnet_mtu与path_mtu中选取最小的可用MTU值,减去各类型报文头部开销,获取实际可用MTU值。
在用户实际创建network资源时,若未显式指定网络MTU值,则使用该网络类型下系统定义的最大可用MTU。若显式指定MTU,neutron会检查用户定义MTU是否小于等于该网络类型下系统定义的最大可用MTU。
在使用Linux Bridge实现的Neutron网络中,Linux Bridge Agent在侦测到新的device后,会通过ip link set 操作,根据network中的MTU值,设置虚拟机绑定至Linux Bridge的tap设备的MTU值。反观Openvswitch实现的网络中却没有相关的设置。实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ovs-vsctl set Interface <tap name> mtu_request=<MTU Value>命令人工去设置tap设备的MTU值。
dhcp和router相关的tap设备在plug时,neutron会根据网络的MTU,在各tap设备所在的namespace内运行“ip link set <tap name> mtu <MTU value>”设置tap设备的MTU值。
Openstack从J版以后,neutron使用ovs patch port代替了linux veth实现OVS网桥之间的连接(出于性能提升的目的)。但依旧保留了veth连接的方式。在openvswitch_agent.ini中可以通过配置use_veth_interconnection=true启用veth连接网桥的功能。如果开启这项配置,默认的veth_mtu值为9000。当配置链路MTU大于9000时,需要修改openvswitch_agent.ini配置文件中veth_mtu的值,以免发生瓶颈效应。
虚拟机内部网卡配置MTU则是通过虚拟机DHCP请求IP地址时,顺便请求MTU值。在RFC2132 DHCP Option and BOOTP Vendor Extensions里明确定义了Interface MTU Option。DHCP Option Code 26 用两个字节的MTU数据,定义了网络接口的MTU值。如下表所示。
在DHCP agent中,dnsmasq的spawn_process会根据network的MTU值调整自身的启动参数。从而使虚拟机在DHCP过程中能正确地配置自身网卡的MTU值。
通过指定ICMP报文内容size以及IP报文不分片来探测MTU值设置是否正确。注意这里的size是指icmp data size。该size并不包含ICMP报文头部长度(8Byte)以及IP头部长度(20Byte)。
windows下
linux下
㈤ vmware虚拟机网络使用巨帧吗
可以使用巨帧。
巨型帧是指具有超过 1500 字节负载的以太网帧。巨型帧通常可承载最多 9000 字节的负载,但存在一些差异。
使用巨型帧可降低 CPU 占用率并提高吞吐量。必须确定这些收益是否高于在整个网络中实施巨型帧的开销。在网络基础架构中已启用巨型帧的数据中心中,您可以将其用于 vSAN。在整个网络中配置巨型帧的运营成本可能会高于有限的 CPU 和性能收益。
㈥ 网卡高级属性中的“巨型帧”是做什么用的
在计算机网络中,巨型帧(英语:jumbo frames),又称大型帧,是指有效负载超过IEEE 802.3标准所限制的1500字节的以太网帧。
通常来说,巨型帧可以携带最多9000字节的有效负载,但也存在变化,因此需要谨慎使用该术语。
许多吉比特以太网交换机和吉比特以太网网卡可以支持巨型帧。部分Fast Ethernet交换机和Fast Ethernet网卡也支持巨型帧。大多数国家级研究和教育网络(诸如Internet2、National LambdaRail、ESnet、GÉANT和AARNet)支持巨型帧,但大多数商业性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则不支持。
巨型帧采用
巨型帧或9000字节有效负载帧可以减少开销和CPU使用。最近的工作也证明了,巨型帧对端到端TCP性能有着积极作用。巨型帧的存在可能对网络延迟有不利影响,尤其是在低带宽链路上。端到端连接使用的帧大小通常受到中间链路中的最小帧大小限制。
802.5 Token Ring可以使用4464字节的帧MTU,FDDI可以4352字节,ATM可以9180字节,以及802.11可以传输7935字节MTU。IEEE 802.3以太网标准仅规定支持1500字节的帧MTU,总计1518字节的帧大小(1522字节及可选的IEEE 802.1QVLAN/QoS标签)。
巨型帧所采用的9000字节有效负载大小来自Internet2联合工程团队与美国联邦政府网络的讨论。他们的建议已被其他所有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采纳。
为满足这一强制性购买标准,制造商已将9000字节纳入常规的MTU大小,使巨型帧尺寸至少有9018/9022字节(不含或包含IEEE 802.1Q字段)。大多数以太网设备可支持高达9216字节的巨型帧。
㈦ visionpro 找不到巨型帧
在网络适配器中。
设置管理里找到网络适配器,右键该设置属性,选高级,在这里面找。巨型帧把以太网的最大帧长扩展到了9K,几乎把以前的最大帧长扩展了6倍。加大帧长的好处在于,减少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个数,减轻了网络设备处理包头的额外开销。
㈧ 什么是巨型帧
默认情况下,以太网的MTU是1500 bytes。默认情况下以太网帧是1522bytes,包含1500bytes的负载、14bytes的以太网头部、4bytes的CRC、4bytes的VLAN Tag。巨型帧是大于1522bytes的以太网帧。默认情况下,巨型帧是不能被处理的。
㈨ 开启巨型帧网络会不会变好
不会。巨型帧可能会影响延迟的一些方面:
9kB巨型帧的大小是最大标准以太网帧(1500字节)的6倍。因此,在相同的误码率下,超长帧发生错误的几率高6倍,并且当发生错误时,必须重传整个大6倍的帧。
针对以太网帧检查序列(FCS)中为CRC32算法选择的多项式,是针对最大1500字节的帧大小进行了调整的。对于较大的帧,它的效果较差,但是(使用)巨型帧的人们并没有改变多项式。因此,巨型帧中的位错误更有可能在MAC层上未被检测到,而必须稍后在更高的层(对于UDP / IP的情况下可能是应用层)被检测到,这导致被要求重传之前的等待时间更长。
如果对延迟敏感的数据包在full-size帧之后排队等待访问介质,那么如果full-size是9kB巨型帧而不是标准的1500字节,则等待访问介质所需的时间是原来的6倍。
如果对延迟敏感的协议使用巨型帧以提高带宽效率,那么在发送到线路之前构造帧,填帧的第一个字节到帧的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大大加长。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某些高效的语音编解码器可以使用2kbps的比特率,因此单个9k帧可能需要大约36秒的语音。试想一下,在VoIP通话中有36秒的延迟,以至于无法提及。尽管如此,使用巨型帧仍可能会损害延迟。
另请注意,路径MTU发现是IP层的内容,因此它不是特定于TCP的(so it is not TCP-specific)。因此基于UDP的协议可以从“路径MTU发现”中“受益”。还要注意,您不必执行PMTUD即可知道本地链接的MTU,因此,如果您的发送主机位于巨型帧以太网上,即使不执行PMTUD,它的MTU也将设置为(最多)9000字节。
㈩ 小米笔记本的巨型帧在哪设置
设置管理里找到网络适配器,右键该设置属性,选高级,在这里面找。
巨型帧把以太网的最大帧长扩展到了9K,几乎把以前的最大帧长扩展了6倍。加大帧长的好处在于,减少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个数,减轻了网络设备处理包头的额外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