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尾巴在打谁的脸乐彼W2开箱体验谈
小尾巴其实也不是最近出来的产物了,记得我在2018年初就买过一个小尾巴,那时候手机行业正向着“去耳机接口化”发展,刚刚出现这类产品我就好奇入了一个,早期的小尾巴确实还是可以的,肯定是要比手机原来的接口好听,但可能是因为新东西出来没有人专门去研发外围电路的原因,codec所能发挥出来的性能极其有限,如果硬要去跟手机原口比较音质,无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带来的改善很有限,声音“发硬”“发冷”是那个时期小尾巴最普遍的特征。
3年后的现在,很多国产播放器品牌都加入到小尾巴行列了,耳机接口的空白逐渐填满,其中话题度最高的应该就是出自乐彼家的W1/W2。看了大家的评论各种说法都有吧,有的说是随身天花板,有的说是智商税,它到底是什么??对于一大堆没听过的人来说完全一头雾水,不要忘了,这年头的网络大军非常腻害,分分钟把你带偏,那个“春爽夏繁”的梗就是典型例子~!今天想跟大家重点聊聊W2,然后顺带一点关于W1/W2之间的差别,所聊的内容可能会比较主观,大家不喜勿喷,同时也希望这篇小作文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W1/W2是乐彼家推出的第一款小尾巴,得知上市消息的我一度认为这是老万闲暇之余搞出来的小玩具,记得去年有好几款小尾巴挺火,艾巴索的、线圣的,W1/W2也就是带个比较新鲜的屏幕,能打么?事实让我的怀疑直接被打脸-卖到多次断货......。
仔细一想啊,断货并不一定表示它很抢手,也可能是因为零件稀缺呢?断货这种事儿对于乐彼来说是家常便饭,见多了也就习惯了,更何况现在全球缺芯。紧接着各路高手对它进行了LJ式的检测,几个权威机构和民间高手直接给出了各种测试数据,再次piapia打我的脸,好吧,见时机成熟,入手!
我的W1是先于W2入手的,所以刚拿到W2时也就没有新鲜感了,但是做工不可否认,依然是很有档次的。精密的CNC切割工艺,细节打磨得都很不错,只是依然没有摆脱乐彼标志性的“工业直男”脸,没接触过乐彼的可能不会太喜欢他们家的设计风格,但我们这种老用户,看习惯就自然了啦~。
关于W1和W2的硬件区别,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熟悉了,这里我再啰嗦地总结一下:
1、W1的DAC是1颗CS43198;W2加到了两颗CS43198。
2、W1的平衡输出是220mW;W2的平衡输出是230mW。
3、W1的THD+N是0.0004%;W2的THD+N是0.00012%。
4、W1是单运放设计;W2是双运放设计。
相同的地方就比较多了,比如一样的外形设计,一样的3.5mm+4.4mm(pentaconn原装插座)耳机输出。对了,那个3.5mm耳机输出还同时带有SPDIF数字输出的功能,W1/W2相当于是把手机端的USB/SPDIF做了个中转,然后接到耳放上使用。当然,有的小伙伴手里的耳放自带USB数字输入接口,用与不用视设备情况而定。
外观和功能点的介绍差不多就这样吧,两个小尾巴,你喜欢哪个呢?如果就外观设计上来说,我还是更喜欢W1一点,它更有金属质感。W2一团黑,背面还是我最不喜欢的碳纤维纹路(主要是看腻歪了),Emmm~各花入各眼吧,不去多谈了。不过,它们的固件让我get到了一些新认识,比如通过固件可以改变声音风格,甚至还能根据不同耳机设计专门针对某个耳机调音的内容,这个结点我以前是有所猜测和疑惑的,乐彼的这波操作让我确信早前的猜测原来是正确的哈!
乐彼一直在宣传它们能针对耳机进行调音,我本来以为一个固件只能存一个耳机调音文件,然后我就想着是不是不同耳机调音,固件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的话换耳机同时要换固件会很麻烦?事实并不是这样。目前W1/W2的最新固件已经来到V1.0.2.6,在这一个固件里已经同时有了谢兰图、IE800s和SE846三个配置文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匹配就可以了,十分简单,这就如同 游戏 键盘,你可以配置多套自定义设置,使用过程中随时都能进行配置的切换。
接下来还是简单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声音问题,我本人不是那种追求极致声音的人,耳机选择上可能更多的还是倾向于个人偏好、风格这个方向,怎么舒服怎么来,所以能用到的耳机并不高端。歌德黑标1号入手两年多了,是我日常听得最多的耳机,所以就先聊这个。
虽然黑标1号从指标上看是一个很容易驱动的耳机,但是在W2上,还是需要开启高增益模式的,此时W2的音量需要开到77以上,并且手机音量也必须开得比较高,才能得到正常的响度。我的红米K40音量是开到了70%以上的,大家可以简单的做个参考。
W2下的黑标1号,让我听着听着会忘记它是个小尾巴,更多的时候让我错以为是在听一个播放器!当然啦,这里还有个前提条件,比如手机软件用的是UAPP,然后手机里的音频文件都是WAV之类的无损格式。音频格式对于音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其实软件部分对于音质的呈现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没用过UAPP,强烈推荐试一试,那些什么QQ音乐网易音乐全是浮云......。
具体声音方面,用几个词汇来形容吧:饱满、庄重、均衡、安定。它完全就是一个正常的播放器发出来的声音,听不到什么短板的声音。还记得我前面提到过的一些早期小尾巴的缺点么?发冷、发硬,这些在W2上完全是没有的。另外顺带提一提黑标1号这个耳机,提到歌德,可能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歌德的耳机都是比较厚重的声音,但是黑标系列完全不一样哦,它的风格更清淡一点,有一种比较清爽的通透感,它跟W2搭配还是很默契的,无论密度还是通透度都相当够看,其他三频就不用多说了,该有的都有,绝不缺失,会略带一点轻微的颗粒感,用来听流行乐是一套很不错的组合。
我这条森海IE80S其实原本是IE80BT,因为蓝牙线放着放着就自己坏掉了,所以只能买一条便宜的4.4mm线缆当做IE80S来用。严格意义上来说IE80S是一条拿来听古典的塞子,跟流行稍稍能沾点边吧(主要是因为声音有点厚重,比黑标1号还厚重有点!),但是中频部分还是不太行,跟W2也是一样,所以用W2搭配起来听流行,我个人是不太推荐的。不过听古典的话它就很有一手了,W2上有两个模式TUNE 01和TUNE 02,网上有人说01适合流行,02适合听古典,老实说我真听不出来,这就跟CS43198自带那几个Filter一样,我都听不出来........可能是我木耳,也可能是便宜耳机对它们不够敏感吧。但不管是01还是02,我觉得搭配IE80S听古典都没毛病,动态很强烈,写到此处时我正在听的是《战地5》的BGM,其中一首《Electro War》刺激得我不要不要的~,耳机分辨率比较一般,但是那个声场和动态,就像把你丢到战场上去似的,紧张的氛围一下子就营造了出来,我忽然突发奇想,用这套组合重温了一遍《战狼2》,不多说什么,我只想告诉你,那种带有鲜明活跃感的大动态和大声场的表现力,在电影里边可以说拟真度相当高,可以瞬间把你带入到电影节奏里边去。不知道大家进影院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有发蒙的错觉,这个......也有!
关于W2的另外一种玩法,那就是用来接驳音箱。高素质的音箱对于前端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比如真力8020C,我试过手机、一些便宜蓝牙小耳放甚至小一千块的播放器都试过不太行,它会把前端很多缺陷给暴露出来。而W2在这方面显得游刃有余。
接驳线材方面,我用的是zephone帮我定制的一条双XLR转4.4平衡的音响线,我经常在干家务活的时候这么用,省去了开电脑的麻烦~。声音方面的话,低端播放器上常见的那些硬干冷都没有,风格取向偏一点点暖暖的味道,同时还能保证良好的分辨率,声音动态完全没压力,该有的照样都有,人声靠前、低频下潜比较中性,低频的厚度略薄,但弹性佳,总之声音不会发冲,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柔和的,主要优点就是没有明显缺陷,日常用来听听QQ音乐什么的没有太多值得吹毛求疵的bug,4.4平衡口据说压摆是2.7v,拿来推多媒体箱子并没出现疲软的情况,声音还是非常充沛有力的。
【总结】
每次聊小尾巴,很多人就会问及它能否PK播放器的问题。我觉得小尾巴和播放器完全就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东西,这么比较不太合适,但是一定有小伙伴硬杠想知道答案,我手头的播放器价位段跟它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十几年前刚开始发烧时倒是玩儿过一两千块的播放器,不负责任的按照个人印象来回答的话,这货干过它们没问题,其中我影响最深的是一款ACOUSTIC RESEARCH的M200,直接秒翻无压力,个人看法,不喜勿喷,但是你不要忘了,播放器是转盘+解码+耳放三合一。W2只是解码+耳放二合一,成本也算进去的话,别忘了还有手机这个转盘!!如果你的手机USB输出很LJ,这可能又是另外一番结论,所以单轮音质这种比较法其实很难讲清楚。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小尾巴可以用手机来配合使用,小尾巴的体积也很小,它就像一个线控装置,对于日常出行不会带来多少负担,这是传统播放器很难做到的,试想除了中毒到半身不遂的高阶发烧友,有多少人愿意带个砖头一样的播放器出门?更何况现在流媒体应用越来越广了,前些日子Apple Music不是开放了无损音频么,10块钱一个月美滋滋,手机做转盘不要太巴适!好了,今天的小分享就到这儿,我是歌布林,喜欢就点个关注哈!
Ⅱ 全功能的小尾巴Audirect(奥迪莱特)Beam 3Plus
Audirect(奥迪莱特)品牌在耳机发烧友中知名度不算高,这个品牌其实很早就专注于小尾巴类音频产品(便携解码耳放),旗下多个产品在国内外销量都不错。
Beam 3Plus是奥迪莱特的高端型号,售价为1280元,如果按照售价来说在目前小尾巴市场上属于中端产品。
一、外观及技术特点:
Beam 3Plus体积相对一般小尾巴来说更宽一些,被人戏称为“大尾巴”。外观工艺优秀,通过多个指示灯显示工作状态、增益状态等,没有屏幕。
Beam 3Plus技术上最大特点是集成了USB解码和蓝牙解码功能。这也带来了几乎全能的适用场景:可通过USB线连接手机(安卓/苹果)作为普通小尾巴适用;可附加转接头用在电脑上作为外置声卡;也可开启蓝牙功能,作为便携蓝牙解码耳放适用。
Beam 3Plus为了集成蓝牙解码功能,不仅多了相关的电路,还需要内置电池,这也带来体积相对较大的问题。不过相对入门级便携播放器还是要轻巧很多。
相关拆解见:
http://www.audiotop.net/newsinfo/2589835.html
http://www.audiotop.net/newsinfo/2556668.html
其他一些技术特点:
DAC采用ES9281AC PRO芯片;支持MQA解码;蓝牙支持LDAC、aptX HD;内置麦克风;输出增益3档可调;3.5单端+4.4平衡输出。
二、声音特点:
耳塞用飞朵阿缇米斯(12345),对比播放器:山灵M5S,手机:vivo X50
1、连接手机USB口:
Beam 3Plus的声音一耳朵听起来感觉比较“震撼”,不大的体积带来的声音却具有强悍的动态,视觉与听觉的反差极大。
Beam 3Plus低频不仅下潜深,而且控制力优秀,低音听起来比较猛,大动态音乐听着过瘾。作为对比的山灵M5S低频动态相对收敛很多,属于中等水平。
Beam 3Plus高频听着比山灵M5S更明亮一些,细节上其实差别不大,Beam 3Plus高频的能量感稍强一些。
Beam 3Plus中频人声相对山灵M5S还是要差了一点,山灵M5S在2000价位的便携播放器里声音做得是比较出色的,中频人声更水润、更自然一些,Beam 3Plus中频则相对平淡一些。
整体上来说Beam 3Plus作为小尾巴使用时,声音属于两头比较突出,动态强大的风格。
2、连接电脑USB口:
接到台式电脑的USB口上,Beam 3Plus的整体声音风格没有变化,相对来说低频控制力有一定提升,收得更紧一些,高频细节以及器乐和人声分离度都有少许提升。
3、蓝牙连接:
通过蓝牙连接,手机自动开启LDAC传输格式,Beam 3Plus声音风格有一定变化,整体声音变得柔和了很多,低频动态也降到中等水平,中高频细节有明显下降。
蓝牙连接与USB连接对声音影响如此之大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好处是:相当于同时买了两台不同风格的播放器,可适配不通风格的耳塞。
总结:
Beam 3Plus兼具普通小尾巴以及便携蓝牙解码耳放的功能,USB连接方式下具有极好的动态表现,蓝牙输入则声音柔和,在千元价位上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
附:部分拆解图:
测试数据:
Ⅲ 小米8配置如何
小米吧的配置是非常高的,小尾巴的手机适合打游戏,如果说玩游戏玩的比较多的话,可以买小米吧。
Ⅳ 宝马新3系配置高吗
下面是关于“宝马新3系配置高吗”的相关介绍:
宝马新3系配置高吗?宝马新3系的配置还挺高的:
1、外观方面,国产全新3系基本沿用了海外版全新3系车型的设计风格,锐利的LED前大灯组与尺寸经过加大的亮黑色双肾式前格栅相接,搭配前包围进气口和立体感的线条;
2、全新宝马3系长轴距版车型基本沿用了海外版车型的主体设计。例如,全新的悬浮式液晶屏配合全新造型的电子挡杆以及带有M标识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
3、全新3系Li车型C柱处最新样式的霍夫迈斯特拐角取消了现款长轴距版专属的“小尾巴”造型。
Ⅳ 小米10手机用什么小尾巴能推的了水月雨ssp
晓3点5mm版小尾巴。调查得知。晓。其搭载了两颗CS43131DAC芯片,机线一体设计简单易携。不过接口并非通常的3点5mm,而是4点4mm平衡口。但对于日常听歌的普通用户而言,手边没有4点4接口耳机的话还需要借助转接线,加长的尾巴肯定会略显不便。于是,3点5mm版本的晓正式上新,配置、参数与4点4版基本保持一致。
Ⅵ applemusic接小尾巴还是杜比吗
分情况而定,不过原本苹果已经是杜比无损音质其实大可以不装。
有些苹果自己的小尾巴在高码率,高负荷下过载,导致全是噪音,需要拔下来重新插入。 首先要在手机里打开相关设置,然后在播放时选择有相应标识的曲目。正确打开方式,在播放页面点三条线的标识,在时间条的正下方,会有提示,至于你的小尾巴怎么处理的,也是需要它有能力。
苹果的小尾巴,官方说最高支持24bit/48khz,在播放24bit/96khz的时候,推导出来(没有仪器去测)其实是降频处理了。预算富裕的话,建议优先升级耳机。
Ⅶ WEY版的X6,外观霸气硬朗,内饰豪华大气,家用撩妹两不误
从前脸看,VV7 GT和新款的VV7恐怕并没有多少区别,相比于老款的VV7,这两台新车都采用了 全新设计的前中网, 并且 保险杠和雾灯组 也都有所调整。WEY家族式的 “黑豹仿生学”前脸, 也让它们看上去气势十足。
在大灯方面,VV7和VV7 GT的低配车型都匹配了 LED大灯, 而在 VV7 GT的高配车型 上则 标配了激光大灯, 我个人对于这个配置还是很满意的。毕竟标配激光大灯这件事儿,在此之前也只有一些豪华品牌会做了。
虽然前脸看上去差别不大,但来到侧面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了,VV7 GT在C柱往后的地方延伸出了一个 “小尾巴”。
车身尺寸方面VV7 GT的 长宽高分别为4774/1931/1672mm,轴距为2950mm。 相比于VV7,VV7 GT由于增加了“小尾巴”,所以在 长度和高度 上要比VV7稍大一些,而 轴距则保持一致。
而来到车尾,两款车同样采用了 LED的尾灯, 并且也都有着 “三竖条”的造型设计, 能够和WEY的品牌LOGO形成呼应。
在排气方面,VV7将此前的四出排气变成了 两个镀铬装饰口, 看上去 低调 了不少;而在 VV7 GT上 则依旧 保留了标志性的四出排气设计, 在我个人看来,四出排气对于 车尾运动感 的营造还是有着不小的作用。
进到车内, 两车的设计就基本相同了, 依旧是大家很熟悉的设计风格和按键布局。
但在细节方面,两车都在 A柱上增加了AI人脸识别系统, 可以有效的 监测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如果有疲劳驾驶的征兆还会发出预警,对于行车安全有着不小的帮助。
中控屏幕 也都从老款上的 9寸升级为了12.3寸, 反应速度更快也更加流畅, 支持3点触控, UI界面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两车也都搭载了边框更窄,清晰度更高,范围可调的 流媒体后视镜, 并且这个后视镜还 集成了行车记录仪系统, 为买车之后省去了一些麻烦,并且在 方向盘上还有行车记录仪拍照按键。
在座椅方面,在VV7的高配车型和VV7 GT上都采用了 Nappa真皮座椅, 并且都支持 电动调节、加热、通风、记忆功能。 对于一台10几万的SUV来说,确实 性价比十足。
而安全性配置上, VV7全系标配了6气囊,VV7 GT 还在此基础上 增加了膝部气囊, 也都是全系标配的。
除了气囊VV7 GT还有 Launch Control弹射模式、虚拟动态声浪模拟系统 两项可以提升VV7 GT运动感的配置。据官方所说,在使用了弹射模式之后, VV7 GT的0-100km/h加速 成绩可以达到 7.3s! 要知道我自己的那台86,百公里加速也仅仅7s左右。
而在后排方面,虽然VV7 GT增加了一个“小尾巴”,但在 空间方面和VV7并没有什么区别。 腿部空间大约4拳,头部空间也有1拳左右,配合上全景天窗的效果,在 后排坐着并没有什么压抑的感觉。
座椅材质和前排一样,都是 Nappa真皮材质, 长度足够并且角度也很合适。VV7 GT上还配备了一块 多媒体屏幕, 可以控制 后排座椅的加热、通风及按摩功能。
尽管后排配置不低,座椅也足够舒适,但中央的 地台高度不低, 并且和座椅之间的距离也 不够放脚, 如果中间坐人的话...很遗憾,只能“劈腿”了。
在动力方面,VV7 GT和VV7均搭载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27马力,最大扭矩387牛·米,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
由于本次是静态体验,所以关于这两台车的 动态驾驶 部分我将会在未来的试驾过程中为大家带来。并且由于 两台车都将在9月的成都车展上市, 所以关于价格方面的问题也将在未来的节目中带给大家。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 VV7 GT的定位是年轻、运动的轿跑SUV, 和它的竞争对手长安CS85 COUPE、吉利星越相比,主打 豪华 的WEY品牌车型在 配置方面 有着不小的优势。
VV7 GT 对于独树一帜,追求 个性、 时尚 又对配置要求比较高 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而 2020款VV7 则比较适合相对 保守、低调又要满足家庭需求 的消费者了。
Ⅷ “评测”终极的便携——山灵UP5
要让我们如何定义便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个答案,至于角度反而并没有太多不同,大致也就是如下的情形吧?
其一,便是现在正当红的无线类设备,这一类产品确实能够为我们摆脱线材的困惑,尤其是不经意间将耳机线卷成了一团团,实在是让人恼火,越是细软的耳机线越是难以解开,实在是很麻烦;一切,有了无线设备都会引刃而解。但是真的到了真无线耳机,作为一个有着很多耳机的发烧友,很少人会将其当做个人主力设备。其二,便是电池,当任何设备配备了电池之后,都可以独立于供电端来工作,具体的便是耳机发烧友最喜欢的便携播放器,有的时候也专门捆一个独立的解码耳放。而对于越来越性价比高的入耳塞,可能播放器一体机直推耳塞才是我们所认为的最方便最音色好的配置。然而究其根本,核心还是在于更好的解码和平衡输出。其三,解码耳放一体的小尾巴。小尾巴自身耗电来源于手机,因此手机本身的供电情况决定了小尾巴的表现。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小尾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并非不可替代。
其实,对于发烧友心目中的便携设备,无非就是要足够好的解码、足够大力的耳放和平衡口、足够用的续航时间,以及必要的玩法支持。大邪神之前推荐过一些蓝牙接收器,但是很多设计在这样一款产品之下都会黯然失色,那便是山灵的UP5,旗舰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搭载了充足的硬件玩法支持,素质极高,请大家随我一看。
外观设计:
双曲面玻璃的设计,这不是山灵第一次将手机的设计理念放在HIFI产品。诚然手机产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红火,伴随的各种技术和设计全面开花、日新月异,但是这些成果能通过山灵的牵头为相对保守缓慢的HIFI产品所吸收,想来也是一件幸事。
按键布局采用双键形式,其中一键便是经典的山灵滚轮。这样设计的按键功能十分强劲,囊括了必要的无线线控的指令,包括暂停播放、上下曲等,甚至可以在机器内部调出来设置菜单,以此调节无论是EQ还是滤波模式,甚至可以直接调整开机默认音量和单双片解码模式,还有UAC模式,其中1.0支持Switch,2.0支持各种手机的连接。
当我们手机下载了山灵的APP,可以直接在APP内部对UP5的所有设置项进行操控,即使在有线模式下也可以通过连接蓝牙实行交互,十分方便。
产品同时配备了当前主流的三种插口,3.5、4.4、2.5,作为发烧友,可以随意配置自己的耳机;双片解码、240mW的推力,构成了UP5的基本配置,也决定了其后续带来无穷的玩法和可能性。
玩法介绍:
蓝牙接收器:最传统的玩法,也正是产品名称中的“蓝牙”,使用了高通旗舰级芯片,实现稳定的连接与强劲的传输。支持SBC、AAC、LDAC、LHDC、aptX等格式,因此面对不同来路的手机都可以有着很好的适配,使用了双片ES9219解码芯片,以此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声音效果。大邪神使用的是iPhone家族作为前端,连接AAC和苹果无损音乐支持,可以说,有着优秀的前端数据,加上优秀的解码支持,可谓如虎添翼。
桌面or手机一体机:开机后蓝牙连接手机,同时使用有线连接手机或者电脑,即可享受小尾巴/桌面一体机的玩法。用山灵触控APP对小尾巴本身进行蓝牙控制,也可以直接靠着有线连接对小尾巴进行控制,以达成各种玩法。实际效果来说,作为有线连接的小尾巴,UP5不辱使命,即使不考虑综合成本比价,在1000价位的小尾巴里面也是有竞争力的产品。
Switch声卡:调整成UAC1.0之后直接插进Switch便可以实现声卡功能,在玩塞尔达这样的开放环境的 游戏 ,需要时刻注意一些细小的声音,比如依盖队的笑声,以免少一个大剑香蕉吃,此时,有一个声卡支持的耳机使用,便可以最大程度上帮助到你。此外,一些注重环境的竞技类 游戏 ,比如喷射战士这样的 游戏 ,个人认为其重要程度不亚于PC竞技 游戏 ,因此如果一个前端能兼容我的Switch,我会非常高兴。
单双解码模式等功能:UP5配置的单双解码功能可以说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旦设计成这样的结构则电路设计会很麻烦,因此我十分敬佩山灵真的将这个功能做出来,并且在蓝牙模式下切换如此顺滑,单解码相对而言更加省电,单声音而论两者各有特色。顺便一提,平衡输出是默认双解码的,无法切换,也不需要切换。UP5支持两种滤波器,轻微改变高频风格,一个相对凌厉,一个相对柔和,应对不同音乐需求非常实用。最让我叫绝的设计便是内置EQ,有着多种风格音乐的适配,实用山灵APP可以直接自己调自己的EQ曲线并且将其应用于UP5中,直线拓展了可玩性。
声音表现:
排除UP5本身所支持玩法的局限,其声音风格非常具有山灵产品的后期的特色,即摒弃了之前的独特暖色调音,而迈向的新式的流行调音风格:中频温厚实在,乐器形体较为明确,音色深沉浓厚,声场适中,适合少乐器的演奏场景;高频柔和,线条感略逊磨砂感,声音表现准确中带有特色;低频浓郁,注重氛围感,能量强劲。
理论上有线模式下声音更加优质,实际上确实如此,增加了很多声音细节,因此大部分乐器都更加立体,高频提升尤为明显,更加凌厉,但是仍然保持着柔和的基底。同时,有线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双解码的优势,对于一些注重单一乐器还原的音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双片解码模式下效果有着比较明显的改变,即在于信息量提升,乐器的形体轮廓更加具体。对于平衡输出的耳机,是默认双片解码的,而单片解码模式下的单端声音反而比双片解码下的单端声音更加耐听,搭配山灵的独特音色更加值得一听。
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全面且颇具硬实力的产品,毕竟山灵对其冠以旗舰的称号,想必投入了不少心血和汗水,就此创造出这样一款产品。
至于选购建议,大邪神这里也特别明确,900大几的价位显然已经超出了寻常耳机玩家的预算数倍有余,这个价格也足够买山灵最新的真无线耳机MTW200两支,更不用说还得匹配足够优秀的耳机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也是这一类产品的共同困境,足够优秀足够全面,但是面对较为单一的使用场景,其价值将会十分局限。
明确局限的同时也明确了其真正的价值所在,那便是对于广大耳机发烧友,尤其是多年发烧友们,有着丰富的耳机收藏,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场景需求,因此这样的朋友将是选购这一品类产品的核心人群所在。真诚地推荐您尝试这款UP5,优秀的调音、全面的功能,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