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有哪些方向
启道考研提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美国大学一般将地理信息系统硕士课程开设在地理系。在地理数据的获取和收集过程中,GIS 主要研究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地理数据通常通过野外测量、数字化、遥感等手段获得,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该研究方向讨论的便是如何处理、减少这些误差,以及针对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错误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的获取手段和表达处理方式日渐成熟,但数据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却会永久存在,因此该研究方向被视为 GIS 研究领域中富有永久生命力的方向之一。
随着中国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以及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热潮的到来,地理信息的组织和管理过程是当前国内 GIS 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有着最为广泛的实践和应用空间。其中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包括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海量数据库机构体系(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空间本体论(Spatial Ontologie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时空数据关系及建模(Space and Space/Time Analysis and Modeling)GIS 和 RS
技术的集成(Incorporat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GIS )时空数据语义研究(Geospatial Semantic Web)空间数据共享以及互操作研究(Integration)等。
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提高使得地理信息数据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海量的地理数据正在等待 GIS 专家进行分析和利用,地理数据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仍有待挖掘。鉴于此,国外目前的 GIS 研究热点集中在地理信息的分析和表达过程,其中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包括与网络结合的网络地理服务 (GeoWeb)与计量地理有关的空间数据统计分析(Geo-computation)空间数据挖掘(Geographic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应急反应中的数据获取和分析(Emergency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空间信息可视化和虚拟地理环境(Visualization)、社会背景中 GIS 的表达以及 GIS 在公众信息传播中的研究(GIS and Society)等。
Ⅱ 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指南
一、编写目的
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的设计要求,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涉及地质、环境、水文、矿产等专业,并涉及单位较多,需要提交入库的数据也较多,为了指导和规范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特编写本指南,重点从建库的数据整理与格式转换阶段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最终提交成果,同时对元数据的填写做出了详细规定,本指南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数据库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编写依据及参考标准
1.国家及行业标准
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9649—8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9649.16—1998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
DZ/T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2.部门标准
GX199900X-200X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国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2.0版
版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库标准(试行稿)
四、数据库框架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山东半岛城市群数据库是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基于Arcinfo平台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存储和管理“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项目研究成果的资料、信息、地图及提供查询服务,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管理、规划和决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达成这一总体目标,对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对项目成果图件及其他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符合要求的空间数据库。
2)提供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地质研究成果的管理、查询与展示。
3)提供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分级分布情况。
4)组织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专题图件,直观地为决策咨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1)功能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得到软件的功能需求。除基本的数据输入、编辑和管理功能外,本系统还应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1)对现有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展示、查询;
2)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3)对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评价;
4)保持经济增长和地质-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
(2)性能需求
本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需求为:
1)系统稳定性好;
2)可扩展性好;
3)操作简单;
4)可移植性好;
5)保密性。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库涉及的基础图件和数据、项目研究的成果数据如下:
1)基础地理、地质图件,采用1∶20万的地理底图和经过简化的地质底图。
2)各专题项目编汇的成果图件,包括: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卫星遥感影像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区域稳定性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土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表水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海岸带地质灾害分布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图;
烟台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分区图;
烟台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图;
烟台地区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市建设规划图;
青岛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分区图;
青岛地区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青岛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评价分区图。
3)属性数据;
4)文字报告;
5)专题图件数据。
2.数据库系统架构
根据以上对数据库需求的分析,结合目前项目的需要和经费情况,采用的系统架构见图12-1。
图12-1 数据库系统架构
本项目采用 ArcGIS Desktop 来搭建系统平台,用以实现定义好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核心采用地理数据库 GeoDataBase 体系结构。在后台通过 ArcCat-alog 应用模块来组织和管理所有的 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 通过 ArcToolBox 工具来完成数据转换、叠加处理、地理编码、统计分析和投影变换等数据处理。
客户端采用定制的 ArcMap,用以完成数据的显示、分析和编辑。另外可以通过 Arc-GIS 的扩展模块来实现对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可视化和分析; 用 ArcGIS Spatial Analyst实现栅格数据的显示和处理。ArcGIS Desktop 系统平台表现示例见图 12 -2。
在系统数据库建成之后,如项目的后期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和发布,可采用 ArcSDE +ArcIMS 的搭配来实现 B / S 构架的数据共享。
图12-2 ArcGIS Desktop系统平台表现示例
3.数据库系统功能软件的系统功能分为基本系统数据管理功能和专业应用扩展功能两大部分。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各部分的功能。
1)基本功能部分:包括系统管理,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和输出,数据处理和图形符号库管理等。
2)扩展功能部分:包括现状展示、分析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和决策支持等。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见图12-3。
图12-3 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
4.系统软件平台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结合调查评价研究项目的工作实际,选取了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作为数据库开发的GIS软件平台,同时考虑到各专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MapGIS作为电子图件的绘制软件。在汇总各专题研究单位提交的MapGIS数字图件后,进行MapGIS格式数据向ArcGIS格式数据的转换,将研究成果加载到项目统一的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中。本项目选择的ArcGIS软件平台包括ArcGISDesktop、ArcS-DE、ArcIMS等组件。
5.硬件平台选择
除按系统平台的选择原则外,硬件选择从以下方面考虑:
1)硬件的性能:能够满足系统软件平台的运行需求;
2)与其他硬件的兼容性:各种硬件设备可以协同工作;
3)与软件的兼容性:要兼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或其他应用软件。
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适当增设需要的硬件来构造系统的硬件环境。
6.系统实现步骤
(1)系统设计
1)总体结构设计:主要指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
2)系统各子系统或子功能模块的描述:各功能模块要划分到软件单元的层次,要求描述清晰,以满足编码、编译和测试的需要。
3)系统外部接口设计:完成系统外部接口、各软件单元之间的详细设计。
4)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主要指规划数据组织与表达方式的设计。
5)界面设计:主要指应用系统的操作界面设计。
6)软、硬件设计:主要指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的设计。
7)系统单元测试的详细计划:包括测试集、测试用例和测试步骤。
(2)软件编程
完成程序代码的编写及数据库建库任务。
1)遵照软件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利用编程工具编制程序代码,并完成程序代码的测试工作。
2)按照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库标准及数据库建库规范的要求,完成数据建库工作。
(3)系统集成与测试
完成系统集成及测试,生成可实际运行的系统,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1)系统集成。
2)系统集成测试。集成测试的步骤为:
①制定系统各单元、模块、子系统的集成计划和集成测试计划,内容包括测试要求、步骤、数据和时间表等;②编写系统集成、测试文档;③按计划进行系统集成与集成测试,修改错误,再测试,直到符合设计要求;④编写测试报告。
3)编写用户使用手册。
五、数据入库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规划数据库数据入库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项目数据库的数据入库流程见图12-4。
图12-4 数据入库流程
1.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图件、表格和文字资料等项目所涉及的数据和成果。
2.资料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就是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及筛选等。
3.建库文档准备
主要是指对建库所需的文档进行准备,主要为数据整理记录表、属性填卡表准备,MapGIS编图的花纹符号库、线型库、颜色库设定等。
4.数据采集
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图件的输入、建立分层文件、属性的输入。
5.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为:检查数据分层,重新命名分层文件,补充新增图层、调整部分地理、地质和规划专题属性结构,增加部分属性表格,以及整理附加文档等,完成上述工作后要填写元数据采集表并完成对元数据的录入,最后,对所有文件要进行标准化命名。
6.空间数据格式转换
按照项目建库的统一要求,各子项目在MapGIS平台下完成的成果图件,数据需要向ArcInfo格式进行转换。
六、数据质量监控
1.质量监控体系
项目承担单位和实施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规划数据库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制度。
(1)自互检
建立完整的自互检表,每个作业人员的建库工作都要进行100%的自检,并将自检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在自检的基础上,由项目负责人安排其他作业人员进行60%以上的互检,并将互检结果和修改处理结果如实、完整地记录下来。
(2)抽检
每张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抽取10%进行检查,并确保检查内容全部符合质量要求。
(3)阶段性检查
对建库的每个阶段性成果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关,如图件扫描矢量化后的图元检查;属性录入后的图元、属性一致性检查等。
2.数据质量监控
(1)空间数据质量检查
空间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是对成果图上的内容进行质量检查,要分别对MapGIS和ArcInfo格式的所有图层进行逐项检查,包括入库数据图层套合精度、拓扑、命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分层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属性表结构的正确性、图元与属性的对应性、属性代码的准确性等。
(2)图面质量检查
图面检查是指对提交的成果数据图进行图面内容检查,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完善,直至准确无误。
(3)数据表数据质量检查
是指对非空间数据表和空间属性数据表检查数据的正确性,检查数据结构的一致性,并对照规划文本检查与规划实施相关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文档检查
资料文档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库所要求的文本、研究报告、编制说明、附表等资料文档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正确,并检查元数据采集表及入库数据内容是否合乎要求。
3.数据质量监控指标
上述内容的检查总错误率小于2%,其中,图元(包括点、线、面、注释)错误率小于1%,属性(包括文字、代码、ID号对应、记录个数等)错误率小于2%,凡错误率大于该两值的,或发生图层缺失、附表缺失、文档缺失以及未提交正确的元数据采集表和入库数据的,一律不予通过。
七、提交数据要求
1.提交格式
成果图件:MapGIS格式,含工程、图层和系统库文件。
文档:包括编制说明、研究报告及其他文档资料(Word和Html两种格式)。表格:Access和Excel两种格式。
元数据采集表:Word格式。
2.提交形式
汇交数据存储介质为光盘。在提交成果之前,要进行全面查杀毒,确保数据安全。
Ⅲ 全国土地二调完成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什么东西啊
土地和资源的数字化,走近我
-------------------------------------- ------------------------------------------
2009年12月15日5点56分人民
这样的便利性将不再是深圳的“专利”,不久的将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享受。国土部国土资源信息“十五”计划实施资源组织已经出台,目的是初步评价,土地资源调查,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要过程的信息化,现代化的土地和资源管理进一步的土地和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数字化的土地和资源,为5-10年后的所有工作和重点的基础上,只要你登录国土资源部门部的门户网站,点击鼠标,全国各地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基础地质数据和图像将立即显示在你的面前时,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这些数字化的土地资源信息,在适当的权限。
据报道,在未来的5年中,矿物基础数据库建设,基本完成了国家小型和中等规模的一部分,该地区的大规模的重大地球科学数据库,进行地学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和完成国家矿产资源相关的数据库,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国家地质信息数据库,开展国家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国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地籍,地价,农场的土地分类和分级,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土地开发,复健和,整理数据库建设,完成了国家的地位,省级和主要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县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海洋基础数据库建设也将全面加强。
“数字化国土资源工程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前列,在这方面。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自1995年投入巨资,先后建立了多个数据库,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和监督,以及土地规划,建设,产权,光纤,宽带市局,分局,3个管理网络连接起来,形成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完整和成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城域网每天超过1900名员工和20??00多台计算机处理各类文件以最高的效率,据统计,一般办文时间压缩了1/3。
BR />“数字化国土资源”长远利益的双向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促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在深圳进行的土地文件,或有任何疑问,工作人员会立即通过网络(或发送手机短信,拨打语音合成器的手机,电子邮箱)通知客户,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文件处理的进展情况,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在建工程进步,开发信息,可能也反映了管理部门的意见。有很多土地资源信息储存在政府手中,如果我们可以排序出来,向公众开放,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BR />
“数字化的土地和资源,也将有助于提高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以防止在土地审批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重复批次,溢价不均匀的边界仍不清楚的现象,现在是非常罕见的在深圳在深圳的城市,主要道路网,从行政区划图,1:1000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访问办公系统,统一审批条件,土地价格,从而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酌情权力,在土地管理部门和其工作人员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因素。在此之前,在土地部门的形象在公众心中在深圳一次排位赛进入倒计时,并在近几年已逐渐上升的顶部5降落的土地和资源。
>
门户网站,轻点鼠标,全国各地的有关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基础,如数据信息和图像的地面学校,立即显示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的国家正积极建立“数字化国土资源”将在5到10年后,这种情况成为现实,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些数字化的今天在适当的权限,国土资源信息化
部长田凤山在这里宣布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五”计划已经推出,目的在于土地资源的初步调查和评估,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基本适应发展的需要,导致土地的三个主要过程和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和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和资源,以建立一个“数字化”将成为所有工作和重点的基础上的现代化。
据报道,在未来五年内,在矿物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国将基本完成全国小型和中等规模的零部件大型的重大地球科学数据库,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完成国家矿产资源相关的数据库和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国家地质信息数据库,开展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地籍,地价,农场土地分等定级,建设项目用地,以及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数据库建设,完成国家,省级和重点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县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海洋基础数据库建设,继续重点进行海洋地理数据库建设,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经济,重点完成在中国海域的1:25万和海?1:5万国家海洋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基本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国家1:5万和发达地区1:1万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核心要素矢量,地名,土地覆盖数据库建设。
/>在此基础上,中国将大力发展和应用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积极推进土地和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信息技术的主要流向;进行综合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政府办公自动化;建立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系统,国土资源信息化社会服务,建设标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建立土地资源信息交换系统。(完)
土地资源数字化将带来什么?
新华社深圳11月4日
今天,深圳市国土资源部宣布了他们的最新计划,该计划用5至10年,土地和资源,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大量的土地资源数据,访问是困难的,和更新速度慢的特点,这个项目肯定会是一个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耗费,但是与我们的变化将是巨大的
目前,国内,审批土地和房地产项目往往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指多长时间,不是很透明的程序,不能得到的信息;一方面,它是高息贷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数字化的土地和资源,这些矛盾将得到相当的改观。
现在,一些重要的土地和资源数据库基地已建成,在我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仍然积累不足,尚未实现数字化信息的主要过程调查和评估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共享,政府管理自动化和服务水平还非常低,但土地和资源的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一直在发展领域的反映。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入巨资先后建立了多个数据库,文档管理和监督的信息系统,以及土地规划,建设,产权,光纤宽带PUC,分公司,管理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化MAN最先进,最完整,成熟的,每天有超过1900名员工在网络上的2000多台计算机处理各类文件以最高的效率。
一个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这是在深圳的长远利益,土地文件完成或有任何问题,工作人员会立即通过网络,或发送手机短信,或拨打语音合成器的手机或发送e-mail,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查询文件的进步,以及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开发管理信息,以反映监管机构的意见。目前,有很多土地资源信息储存在政府手中,如果我们能够梳理,是对公众开放的,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消除腐败,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前,在土地审批过程重复批次,溢价不均匀的地界不清的问题,在深圳已经不多见了他们创造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从的行政城市地图,主要道路网地图,直到1:1000地形图都可以访问办公系统,统一审批条件,土地价格,从而增加行政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在审批过程中涉及的的可能性,在电源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工作人员一定的规范和制衡的。此前,在土地部门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在深圳一次只排到倒数第二的位置,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五大(完)
Ⅳ 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
一、内容概述
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数字化研究成果,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张DVD数字光盘,由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和数据信息管理软件两部分组成。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包括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技术文档等内容,包涵了该项目各种形式的专业调查与研究成果;数据信息管理软件是针对上述数据成果专门设计开发的,它实现了各类数据的浏览、查询和多格式的数据输出等功能。
地下水资源综合数据库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各省承担单位共同完成,地图数据引自《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图集》,按出版要求对地理数据进行了修订,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由各省提供并进行了统一汇总,各类技术文档资料来源于2004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系列综合成果报告。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资料截止到1999年,部分地理数据采用1999年以后的新资料。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该系统是在研究提出全国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图层划分方案、图元代码体系、图元属性结构以及空间数据库综合存储方案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空间数据库浏览软件,实现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电子图集信息,以及文本、图片、录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浏览功能。制作完成的光盘数据,包括了全国、区域、分省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环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及电子版图集的全部内容,为数字地下水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信息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社会服务。
三、推广转化方式
该成果已正式出版,包括: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卷)(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年12月)、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年6月)。
正式出版的《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卷)》是“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总结,阐述了数字光盘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中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系统(数字光盘)则大大促进了全国地下水与环境综合评价成果的共享服务,在国土、水利、环保、农业部门及科研院所广泛使用。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联系人:申建梅张永波张礼中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政编码:050061
联系电话:0311-67598657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Ⅳ 什么是四大国家基础数据库
“四大基础数据库”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无论在政务领域,还在企业领域,“四大基础数据库”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在建设的过程本身也推进着各业务流程的整合及优化。
四大基础库分别是: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也有的专家称“四大基础数据库”是国家层面四大主数据库。
1、人口信息数据库
人口信息库的主体包括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还包括各部门业务系统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其他部门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数据库主要来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综治办、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也有部分数据。
2、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
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场监督局的企业注册登记库和组织机构代码库,编办的事业单位注册登记、民政局的社会团体登记库、国税地税的税务数据库,以及统计局的基本单位普查库等。
3、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整合道路、行政区划、建筑、植被、地下管线等基础数据,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园林绿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专题数据。
4、宏观经济基础信息数据库
宏观经济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完成情况、金融机构信贷情况、各镇(区)主要经济指标等信息,以统计经济信息为基础。
(5)中国地理数据库扩展阅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已开始积极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并在“四大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建设“数字城市”,有些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已开始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进入“大数据”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这充分说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础数据库”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电子政务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既能加强政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与交换,打破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又能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业务协同,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数据加工和挖掘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知识依据和大数据的支持。
Ⅵ 中国湿润半湿润区占中国多大
其实比较少占了不到50%。其中湿润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2%,半湿润地区占15%,半干旱地区占22%,而干旱地区占31%。 数据来源:中国地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