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oracle数据库发展史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oracle数据库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2-10-20 22:20:12

数据库的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信息管理自动化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数据处理越来越占主导
地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产物。数据管理是数据库的核心任务,内容包括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从数据管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A.人工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是指计算机诞生的初期(即20世纪50年代后期之前),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硬件看,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从软件看,没有操作系统和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1. 数据不保存
该时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只是在计算某一课题 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后不保存原始数据,也不保存计算结果。
2. 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
程序员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还要在程序中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因此程序中存取数据的子程序随着存储的改变而改变,数据与程序不具有一致性。
3. 没有文件的概念
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 一组数据对应于一个程序,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即使两个程序用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各自组织,数据无法共享、无法相互利用和互相参照,从而导致程序和程序之间有大量重复的数据。
B.文件系统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是指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而且还大量用于管理数据的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件方面,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用于管理数据的软件,称为文件系统。
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
1. 数据需要长期保存在外存上供反复使用
由于计算机大量用于数据处理,经常对文件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所以数据需要长期保留,以便于反复操作。
2. 程序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和访问文件的存取方法,程序和数据之间有了数据存取的接口,程序可以通过文件名和数据打交道,不必再寻找数据的物理存放位置,至此,数据有了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区别,但此时程序和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尚还不充分。
3. 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由于已经有了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文件也就不再局限于顺序文件,还有了索引文件、链表文件等,因而,对文件的访问可以是顺序访问,也可以是直接访问。
4. 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⑵ 数据库oracle简介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简称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在数据库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可以说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强,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微机环境。它是一种高效率、可靠性好的 适应高吞吐量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

特点

1、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2]

1)数据的大量性

2)数据的保存的持久性

3)数据的共享性

4)数据的可靠性

2、完备关系的产品:

1)信息准则---关系型DBMS的所有信息都应在逻辑上用一种方法,即表中的值显式地表示;

2)保证访问的准则

3)视图更新准则---只要形成视图的表中的数据变化了,相应的视图中的数据同时变化

4)数据物理性和逻辑性独立准则

3、分布式处理功能:

ORACLE数据库自第5版起就提供了分布式处理能力,到第7版就有比较完善的分布式数据库功能了,一个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由oraclerdbms、sql*Net、SQL*CONNECT和其他非ORACLE的关系型产品构成。

4、用ORACLE能轻松的实现数据仓库的操作。

这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在这里讨论。

优点

■ 可用性强

■ 可扩展性强

■ 数据安全性强

■ 稳定性强

⑶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对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作为主要依据和标志。按照数据模型的发展演变过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如今短短的30年中,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迅速增长。这些新的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新的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的需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⑷ 谁知道oracle的发展历史,请告诉下,谢谢

1977年埃里森花了1200美元,与两位同事一道创办了软件系统工作室(ORACLE的前身),起初为另一家大公司提供定制软件。ORALCE的成功与其说得益于过硬的技术开发,还不如说得益于埃里森高超的“传福音”技术,他借助一切场合向潜在的用户传播技术的福音,告诉他们ORALCE研发的关系数据库将是人人都需要的技术。埃里森给了商业世界里的完美主义者以一记重击:没有速度的品质主义者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灭亡。

“硅谷坏小子”拉里·埃里森的创富故事打破了两个神话:首先,硅谷并不是一个少年人通吃天下的科技天堂,埃里森1977年创办ORACLE的前身公司时已33岁,他的成功更是在40岁以后;其次,在取得经营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坚持品质主义并不一定能成功,三流的品质但一流的发展速度,有可能带来巨大成功,一流品质三流速度带来的则可能是灭亡。
埃里森喜欢将自己置于极速之中。他骑自行车经过铁轨时不愿减速,结果猛地被撞倒,手肘部位造成的粉碎性骨折犹如被巨大杀伤力的步枪击中一般;为了体验海上冲浪的快感,他在汹涌的巨浪中被推向海底,使锁骨及三根肋骨被撞断,后来依靠自己的意志游到岸边拣回了性命。
对埃里森来说,生活是一场永远没有终结的竞赛。他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在任何时间,与任何人比赛。他的争强好胜的个性也是ORACLE公司的个性。在不顾一切、甚至不计后果地提升发展速度的同时,ORACLE以攻击同类公司着称。埃里森常常津津乐道的是一句成吉思汗的名言:仅仅成功是不够的,其他人必须失败。
如果说埃里森有什么经商理念的话,那会简单得出奇:就是取胜。至于如何取胜,如何成功,那都是第二位的。为了取胜,他可以不顾一切往前冲。
1977年埃里森花了1200美元,与两位同事一道创办了软件系统工作室(ORACLE的前身),起初为另一家大公司提供定制软件。但埃里森希望开发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软件,并通过销售这种软件赚钱。机会在不久后被他捕捉到:他从IBM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中找到了他想要开发的产品——一种基于关系技术的新型数据库软件,这种软件如果研发出来,将大大提升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这会给计算机数据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自主创业前的埃里森称不上成功,换过很多份工作的他,在工作上就像他在学习和婚姻上一样,很难证明自己有长久获取成功的能力。30岁时第一次婚姻破裂之际,散漫惯了的埃里森忽然间深信自己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但这种自信没能说服与他共同生活7年但缺乏安全感的妻子留下来。
埃里森就读过三所大学却无法获得一个学位,因为拒绝传统智慧让他无法坚持完学业——他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变通,而不是为了让思维受到束缚。离开大学后埃里森依靠自学的编程知识先后在多家软件公司打拼求生,但又没法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当硅谷里的大龄青年埃里森终于决心不再依靠打工糊口,而是自己创办一家公司时,他的动机很简单:为了不必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必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共事。他也不想再仅仅做一把被雇用的枪。
促使埃里森走向成功、日后成为巨富的,是他非主流的智慧,以及超越自卑、出人头地的内在愿望——作为一个没有父亲的私生子,他需要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在他的公司,充斥着从大学校园招来的聪明而又自大的年轻人。埃里森通过给他们施加压力,并调动他们的贪婪本性,来赢取成功。
他信奉弗洛伊德的一句话:生命中惟一重要的事情是爱情和工作。在爱情方面,他难以更改花花公子本色,而在工作方面,他则是一个专注的狂人,干起活来全力以赴,并希望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他那样卖命地工作。
当ORACLE开发新一代关系数据库软件时,一款拥有类似技术的软件INGRES已走在前面,运行可靠性及速度远超ORACLE,另外,当时占据着最庞大市场份额并拥有极高增长速度的软件厂商是CULLINET。但雄心勃勃的埃里森不惧怕这些,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占领市场,如何将软件业老大CULLINET压倒,如何置INGRES于死地。
埃里森懂得抢先占领市场的重要性:研制产品并将其卖出去是最主要的事情。其余的事情都不重要。他的公司发展策略是:拼命向前冲,拼命兜售ORACLE的产品,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ORALCE的成功与其说得益于过硬的技术开发,还不如说得益于埃里森高超的“传福音”技术,他借助一切场合向潜在的用户传播技术的福音,告诉他们ORALCE研发的关系数据库将是人人都需要的技术。
埃里森既是一个羞怯者,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旺盛精力及极强自我表现欲望的人。他完美的口才及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使其成为一个超级推销员。经过他的强力推销,在技术上还远称不上可靠的早期ORACLE软件,成为众多客户认购的产品。
尽管他的公司最初十多年发展中被认为是对客户不负责任的典型,埃里森本人也似乎一心只想着如何做大公司,客户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们是财源,但ORACLE仍以偏执于发展速度的策略证明,拥有普通技术但市场销售能力一流的公司,将战胜拥有一流技术而市场销售能力平平的公司。
他每年给公司制定出增长100%的目标——100%这个数字是令他着迷的魔咒。这个增长率高于80年代任何一家其他公司。除了埃里森之外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无法实现的荒唐目标。但埃里森毫不含糊地坚持:这不仅仅是“试一试”的目标,这是承诺,必须完成,哪怕业绩离目标只有5%的差距,销售人员等待的也将不是好结果。
他培养了一批狼性十足的销售人员。这些人员的贪婪和竞争本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继而转化为不可思议的战斗力,最终转化为不可思议的业绩。ORACLE的销售部门不是一个“懦夫呆的地方”,它是一个竞技场。疯狂追逐胜利的疯子在ORACLE成为吃香的人,发挥平常的人则不受待见,甚至被迫卷铺盖走人。
近乎疯狂的高目标一次次导致了奇迹的产生。ORACLE在成立的最初12年中,有11年软件销售额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长幅度。公司从第一年的4名员工、几十万美元的收入起家,突飞猛进到1989年的4148名员工、年销售额达5.83亿美元。90年代初期经过一阵混乱和调整后,90年代中期以后ORACLE继续高速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
速度偏执狂ORACLE随着自身的崛起,也将更注重质量的数据库软件INGRES,以及80年代大型软件公司CULLINET,PC机数据库大型厂商Ashton-Tate等等对手一举赶出了商业竞技场。当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ORACLE回过头来提升软件质量,使得自己摆脱昔日那个为了快速发展不顾一切而令用户叫苦不迭的暴发户软件商形象。
埃里森给了商业世界里的完美主义者以一记重击:没有速度的品质主义者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灭亡。速度就是生命。

oracle发展历史
1.1977年6月,larry ellison与bob miner和ed oates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的计算机公司,第一位员工bruce scott加盟进来。
2.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
3.1983年,rsi再次更名为 oracle。oracle从此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
4.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 oracle产品。
5.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历尽艰辛用c语言重新写就这一版本。
6.1984年10月,oracle发布了第4版产品。产品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7.在1985年,oracle发布了5.0版,这个版本算得上是oracle数据库的稳定版本。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运行的的rdbms产品。
8.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开上市,当日以20.75美元收盘,公司市值2.7亿美元。
9.oracle第6版于1988年发布,引入了行级锁、联机热备份功能,使数据库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创建联机的备份,这极大地增强了可用性。
10.1992 年6月,第七版推出,增加了许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务处理功能、增强的管理功能、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11.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发布。oracle8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及新的多媒体应用,这个版本也为支持internet、网络计算等奠定了基础。
12.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发布oracle 8i。
13.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会中,oracle发布了oracle 9i。
14.2003年9月8日,旧金山举办的oracle world大会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数据库产品为“oracle 10g”, 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网格计算的功能。
15.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发布,功能上大大加强,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等多项创新。

Oracle公司的历史发展
http://wenku..com/view/b8bf3fbf1a37f111f1855bdc.html

⑸ oracle是什么意思

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它是在数据库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可以说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可移植性好、使用方便、功能强,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微机环境。它是一种高效率、可靠性好的适应高吞吐量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2、ORACLE通常应用于大型系统的数据库产品。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
3、Oracle数据库是数据的物理存储。这就包括(数据文件ORA或者DBF、控制文件、联机日志、参数文件)。其实Oracle数据库的概念和其它数据库不一样,这里的数据库是一个操作系统只有一个库。可以看作是Oracle就只有一个大数据库。

⑹ Oracle数据库开发基础教程的目录

第1章Oracle基础1
1.1关系数据库概述1
1.1.1目前主流的两类关系数据库1
1.1.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数据库
对象1
1.2Oracle简介2
1.2.1Oracle的发展简史2
1.2.2Oracle的特点2
1.2.3Oracle的工作模式2
1.3安装与配置Oracle3
1.3.1安装Oracle的环境需求3
1.3.2Oracle的安装工具3
1.3.3Oracle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3
1.3.4Oracle客户端的安装8
1.3.5为客户端配置网络服务连接9
1.4Oracle的常用工具11
1.4.1企业管理器11
1.4.2SQLPlus12
1.4.3SQLPlusWorksheet13
1.5Oracle常用对象的创建与管理14
1.5.1Oracle表空间与常用
对象简介14
1.5.2数据表14
1.5.3数据完整性约束16
1.5.4索引的管理17
1.5.5视图的管理与使用18
1.5.6存储过程与触发器19
1.6Oracle的数据类型20
1.6.1数据类型的分类20
1.6.2字符数据类型20
1.6.3数字数据类型21
1.6.4日期数据类型21
1.6.5其他数据类型21
1.7SQL语言基础22
1.7.1基本的SELECT查询22
1.7.2用WHERE子句设定数据
筛选条件23
1.7.3用ORDERBY子句排序
结果集23
1.7.4多表连接查询24
1.7.5用UNION子句连接两个
结果集24
1.7.6统计函数24
1.7.7用GROUPBY子句分组
统计数据25
1.7.8使用子查询25
1.7.9用INSERT语句向表中
插入数据26
1.7.10用UPDATE语句修改表中
的数据26
1.7.11用DELETE语句删除表中
的数据27
1.8PL/SQL简介27
1.8.1PL/SQL的基本特性27
1.8.2在PL/SQL中使用SELECT27
1.8.3PL/SQL中的常用SQL函数28
1.8.4游标29
1.8.5PL/SQL中的子程序30
1.9Oracle的安全性管理31
1.9.1用户31
1.9.2角色32
1.9.3概要文件33
1.10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34
1.10.1Oracle数据库备份简介34
1.10.2EXP命令与IMP命令34
1.11Oracle与高级语言37
1.11.1使用ADO连接Oracle37
1.11.2使用Oracle的专有接口
连接Oracle38
1.12小结38
第2章考勤管理系统39
2.1系统设计39
2.1.1系统的设计目标39
2.1.2设计思想39
2.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39
2.2数据库设计40
2.2.1数据库需求分析40
2.2.2数据库结构设计41
2.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44
2.3.1创建考勤类型表44
2.3.2创建员工表45
2.3.3创建考勤管理表45
2.4设计系统的界面46
2.4.1窗口的设计46
2.4.2菜单的设计51
2.5系统的编程实现52
2.5.1员工信息的管理模块53
2.5.2考勤类型的设定模块57
2.5.3员工考勤信息手工录入模块61
2.5.4经考勤机生成并处理过的
考勤信息导入模块64
2.5.5员工出勤情况统计报表
生成模块66
2.5.6数据库维护模块69
2.6系统的测试运行70
2.7小结73
第3章费用收缴管理系统74
3.1系统设计74
3.1.1系统的设计目标74
3.1.2设计思想74
3.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74
3.2数据库设计75
3.2.1数据库需求分析76
3.2.2数据库结构设计76
3.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80
3.3.1收费员信息表80
3.3.2收费员任务表81
3.3.3燃气价格表82
3.3.4预存款表82
3.3.5居民区信息表83
3.3.6住户信息表83
3.3.7收缴情况表84
3.4设计系统的界面86
3.4.1窗口的设计86
3.4.2菜单的设计93
3.5系统的编程实现94
3.5.1住户信息管理模块94
3.5.2收费员所辖范围及收费
任务设定模块99
3.5.3燃气价格管理模块103
3.5.4住户预存款管理模块104
3.5.5收费情况录入模块107
3.5.6查询及报表模块112
3.5.7数据库维护模块115
3.6系统的测试运行117
3.7小结119
第4章仓库管理系统120
4.1系统设计120
4.1.1系统的设计目标120
4.1.2设计思想120
4.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120
4.2数据库设计121
4.2.1数据库需求分析121
4.2.2数据库结构设计122
4.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125
4.3.1物品表125
4.3.2提货部门表126
4.3.3入库单表127
4.3.4出库单表127
4.3.5物品库存表128
4.4设计系统的界面129
4.4.1窗口的设计129
4.4.2菜单的设计135
4.4.3数据窗口的设计136
4.5系统的编程实现141
4.5.1仓库物品设定模块142
4.5.2提货部门设定模块144
4.5.3物品出库模块145
4.5.4查询及作废出库单模块149
4.5.5出库单汇总查询模块152
4.5.6物品库存查询模块153
4.5.7单品明细账查询模块154
4.5.8数据维护模块156
4.6系统的测试运行157
4.7小结160
第5章人事管理系统161
5.1系统设计161
5.1.1系统的设计目标161
5.1.2设计思想161
5.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162
5.2数据库设计162
5.2.1数据库需求分析162
5.2.2数据库结构设计164
5.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168
5.3.1系统用户表168
5.3.2员工资料表169
5.3.3部门资料表170
5.3.4岗位资料表170
5.3.5状态资料表171
5.3.6员工调动记录表172
5.3.7员工状态调整记录表172
5.4设计系统的界面174
5.4.1窗口的设计174
5.4.2菜单的设计180
5.4.3数据窗口的设计181
5.5系统的编程实现186
5.5.1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187
5.5.2基本资料管理模块190
5.5.3录用新员工模块192
5.5.4员工调动模块193
5.5.5信息查询模块195
5.6系统的测试运行199
5.7小结204
第6章论坛系统205
6.1系统设计205
6.1.1系统的设计目标205
6.1.2设计思想205
6.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205
6.2数据库设计206
6.2.1数据库需求分析206
6.2.2数据库结构设计207
6.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211
6.3.1用户信息表211
6.3.2版面信息表212
6.3.3等级称号表213
6.3.4内容信息表213
6.3.5改动记录表214
6.4系统页面的编程实现217
6.4.1论坛首页及用户注册
与登录218
6.4.2版面管理222
6.4.3等级称号管理226
6.4.4论坛内容的查询发布
与管理230
6.4.5查询内容改动记录242
6.5系统的测试运行244
6.5.1建立运行的环境244
6.5.2系统测试245
6.6小结248
第7章采购订单管理系统249
7.1系统设计249
7.1.1系统的设计目标249
7.1.2设计思想249
7.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249
7.2数据库设计250
7.2.1数据库需求分析250
7.2.2数据库结构设计251
7.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254
7.3.1用户信息表254
7.3.2供应商信息表255
7.3.3商品信息表256
7.3.4采购订单表头表256
7.3.5采购订单明细表257
7.4系统页面的编程实现258
7.4.1首页及用户登录259
7.4.2用户管理263
7.4.3供应商管理266
7.4.4商品管理269
7.4.5订单录入272
7.4.6订单查询打印278
7.4.7密码修改284
7.5系统的测试运行287
7.5.1建立运行的环境287
7.5.2系统测试287
7.6小结290
第8章招聘求职管理系统291
8.1系统设计291
8.1.1系统的设计目标291
8.1.2设计思想291
8.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291
8.2数据库设计292
8.2.1数据库需求分析292
8.2.2数据库结构设计293
8.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298
8.3.1个人用户资料表298
8.3.2企业用户资料表299
8.3.3求职信息表300
8.3.4招聘信息表301
8.3.5交流意向信息表301
8.4系统页面的编程实现302
8.4.1系统首页及用户注册303
8.4.2用户资料修改311
8.4.3信息发布317
8.4.4信息搜索及意向投递320
8.4.5用户自有信息管理324
8.5后台数据管理程序的编制331
8.6系统的测试运行333
8.6.1建立运行的环境333
8.6.2系统测试333
8.6.3后台数据维护程序测试335
8.7小结336
第9章供求信息发布系统337
9.1系统设计337
9.1.1系统的设计目标337
9.1.2设计思想337
9.1.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337
9.2数据库设计338
9.2.1数据库需求分析338
9.2.2数据库结构设计339
9.3数据库对象的创建342
9.3.1用户资料表342
9.3.2版面资料表343
9.3.3供求信息表343
9.3.4回复信息表344
9.4系统页面的编程实现345
9.4.1系统首页及用户注册348
9.4.2用户资料修改356
9.4.3信息发布359
9.4.4信息搜索及回复360
9.4.5自有信息管理365
9.5后台版面管理程序的编制367
9.6系统的测试运行370
9.6.1建立运行的环境370
9.6.2系统测试371
9.6.3后台数据维护程序测试374
9.7小结375
……

⑺ Oracle一般有哪些版本各个版本有什么区别

1977年,Larry Ellison、Bob Miner和Ed Oates等人组建了Relational软件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RSI)。他们决定使用C语言和SQL界面构建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并很快发布了第一个版本(仅是原型系统)。

1979年,RSI首次向客户发布了产品,即第2版。该版本的RDBMS可以在装有RSX-11操作系统的PDP-11机器上运行,后来又移植到了DEC VAX系统。

1983年,发布的第3个版本中加入了SQL语言,而且性能也有所提升,其他功能也得到增强。与前几个版本不同的是,这个版本是完全用C语言编写的。同年,RSI更名为Oracle Corporation,也就是今天的Oracle公司。

1984年,Oracle的第4版发布。该版本既支持VAX系统,也支持IBM VM操作系统。这也是第一个加入了读一致性(Read-consistency)的版本。

1985年,Oracle的第5版发布。该版本可称作是Oracle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通过SQL*Net引入了客户端/服务器的计算机模式,同时它也是第一个打破640KB内存限制的MS-DOS产品。

1988年,Oracle的第6版发布。该版本除了改进性能、增强序列生成与延迟写入(Deferred Writes)功能以外,还引入了底层锁。除此之外,该版本还加入了PL/SQL和热备份等功能。这时Oracle已经可以在许多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1991年,Oracle RDBMS的6.1版在DEC VAX平台中引入了Parallel Server选项,很快该选项也可用于许多其他平台。

1992年,Oracle 7发布。Oracle 7在对内存、CPU和I/O的利用方面作了许多体系结构上的变动,这是一个功能完整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易用性方面也作了许多改进,引入了SQL*DBA工具和database角色。

1997年,Oracle 8发布。Oracle 8除了增加许多新特性和管理工具以外,还加入了对象扩展(Object Extension)特性。

2001年,Oracle 9i release 1发布。这是Oracle 9i的第一个发行版,包含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等新功能。

2002年,Oracle 9i release 2发布,它在release 1的基础上增加了集群文件系统(Cluster File System)等特性。

2004年,针对网格计算的Oracle 10g发布。该版本中Oracle的功能、稳定性和性能的实现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07年年7月12日,甲骨文公司推出的最新数据库软件Oracle 11g,Oracle 11g有400多项功能,经过了1500万个小时的测试,开发工作量达到了3.6万人/月。相对过往版本而言,Oracle 11g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性。

⑻ oracle是什么

Oracle,仅次于微软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
Oracle虽然规模很大,但名声不像微软、IBM那样显赫,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不知道Oracle是何物。但是如果你是一位想在毕业后进入IT行业的学生,那么,你必须知道什么是Oracle。

首先,Oracle是一家软件公司。这家1977成立于加利福尼亚的软件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RDBMS)的公司。现在,他们的RDBMS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环境:Windows NT、基于UNIX系统的小型机、IBM大型机以及一些专用硬件操作系统平台。事实上,Oracle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RDBMS供应商,并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信息处理软件供应商。现在,Oracle是仅次于微软公司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为101亿美元。现在Oracle在世界范围内大约聘用了4万3千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美国本土有2万1千名。有趣的是,即使在美国本土,Oracle的技术人员(主要是程序员)中有40%是印度人,中国人是第二多的,其次才是美国人。

⑼ oracle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与Bob Miner和Ed Oates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计算机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个时候,32岁的Larry Ellison,这个读了三家大学都没能毕业的辍学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公司创立之初,Miner是总裁,Oates为副总裁,而Ellison,因为一个合同的事情,还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没多久,第一位员工Bruce Scott(用过ORACLE数据库软件的人都知道有个Scott用户的吧?没错,就是这个Scott,至于Scott用户的密码Tiger,那是Scott养的猫的名字, Oracle也一直没有忘记她的第一位程序员)加盟进来,在Miner和Oates有些厌倦了那种合同式的开发工作后,他们决定开发通用软件,不过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开发出来什么样的产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 考特的那篇着名的论文连同其他几篇相关的文章并推荐Ellison和Miner也阅读一下。Ellison和Miner预见到数据库软件的巨大潜力(跟着IBM走,没错),于是,SDL开始策划构建可商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根据Ellison和Miner他们在前一家公司从事的一个由中央情报局投资的项目代码,他们把这个产品命名为ORACLE。因为他们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释有“神谕, 预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为关系软件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毕竟“软件开发实验室”不太像一个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产品,RSI再次更名为ORACLE。Oracle从此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

RSI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ORACLE产品,这个数据库产品整合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其中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出于市场策略,公司宣称这是该产品的第二版,但却是实际上的第一版。这就是Oracle这种“要命”的市场策略,事实上,这种策略有时候也是非常成功的。

1983年3月,RSI发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历尽艰辛用C语言重新写就这一版本。(说老实话,太佩服这两个大牛了,为什么一直没多少媒体宣传这两个人呢,怀疑Miner简直就是“少林老僧”般的人物。)要知道,C语言当时推出不久,用它来写ORACLE软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很快就证明了这样做是多么的正确:C编译器便宜而又有效,还有很好的移植性。从现在起,ORACLE产品有了一个关键的特性:[可移植性]。同样是1983年,IBM发布了姗姗来迟的Database 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么说,ORACLE已经占取了先机。

在开发第三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Scott离开了ORACLE。当时用C语言改写ORACLE的压力很大,无休止的软件调试终于让Scott不堪重负,选择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担交给了Miner一个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后,Scott 后来创建了Gupta公司(现更名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纯Java嵌入式数据库),都是开发和数据库相关的产品。多年后有人问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时候,Scott,这个曾经给ORACLE写出第一行代码的技术高手,也只能报以一笑了。如果能坚持下来,那是一笔几亿美金的财富。不过当时的Scott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研发由Miner独力承担。Miner视金钱如无物,为人低调,和Ellison的锋芒必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公司里,大家一致认为他是老好人,他也深受员工爱戴。Ellison是公司的大脑,Miner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公司的心脏。他是个沉默的英雄,正如Steve Jobs背后的Steve Wozniak一样。

1984年10月,ORACLE发布了第4版产品。产品的稳定性总算得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用Miner的话说,达到了“工业强度”。

在1985年,ORACLE发布了5.0版。有用户说,这个版本算得上是ORACLE数据库的稳定版本。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运行的的RDBMS产品,在技术趋势上,ORACLE数据库始终没有落后。

那是在1985年,当时曾经的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Cullinet(主要销售网状数据库)已经如流星般陨落。ORACLE的主要竞争对手是Ingres数据库。Ingres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诞生,主要的设计者是当时鼎鼎大名的Michael Stonebraker教授。可以说Ingres数据库软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技术上最好的数据库,Ingres市场分额的快速增长已经给ORACLE早成了很大的压力。巧的是,这个时候,IBM公司再一次伸出“上帝之手”。

Ingres使用的是Stonebraker 发明的QUEL(Query Language))的查询技术,这和IBM的SQL大不相同。在某些地方QUEL甚至要优于SQL。IBM当时担心Ingres把QUEL变成标准会对自己不利。经过一番衡量,决定把自己的SQL提交给数据库标准委员会。而Stonebraker教授可不打算把QUEL提交给数据库标准委员会,学院派的他认为这麽做实际上是扼杀了创新精神。可以看出,学院派,大都会把事情搞杂。

1986年3月12日,ORACLE公司以每股15美元公开上市,当日以20.75美元收盘,公司市值2.7亿美元。3月13日,微软以每股21美元的发行价上市,以28美元收市,公司市值达到7亿美元。远远超过了ORACLE。成功的光环的微软和盖茨遮盖住了ORACLE和Ellison的光芒,可能这也是Ellison敌视微软的开始。

ORACLE第6版于1988年发布。由于过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屡受诟病,Miner带领着工程师对数据库核心进行了重新的改写。引入了行级锁(row-level locking)这个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说,执行写入的事务处理只锁定受影响的行,而不是整个表。这个版本引入了还算不上完善的PL/SQL(Proce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 SQL)语言。第6版还引入了联机热备份功能,使数据库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创建联机的备份,这极大地增强了可用性。

在第六版刚发布之后,很多迫不及待开始使用的用户就怨声载道。这是个根本就没有测试好就进行发布的产品(也怪Ellison,大话总要说在前头,只好自尝苦果)。用户开始对ORACLE大肆抨击,ORACLE的一些对手也开始落井下石,针对ORACLE产品的一些弱点进行攻击。

噩梦延续到ORACLE第七版的推出而结束。这个公司已经空谈了好几年的新版本(一度被讥讽为不过是Ellison的故计重施而已),直到1992年6月才终于闪亮登场,这一次公司吸取了第六版匆忙上市的教训,听取了用户的多方面的建议,并集中力量对新版本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测试。该版本增加了许多新的性能特性:分布式事务处理功能、增强的管理功能、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

ORACLE 第七版是ORACLE真正出色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版本的出现真是好时机,当时Sybase公司的数据库已经占据了不少份额,ORACLE借助这一版本的成功,一具击退了咄咄逼人的Sybase。公司的销售人员这次算到了给用户兑现空头许诺的时候。公司经过两三年的治理,终于摆脱了种种麻烦,重新开始健康发展,销售额也从92年的15亿美元变为四年后的42亿美元。

1997年6月,ORACLE第八版发布。ORACLE8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及新的多媒体应用,这个版本也为支持Internet、网络计算等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版本开始具有同时处理大量用户和海量数据的特性。

1998年9月,ORACLE公司正式发布ORACLE 8i。“i”代表Internet,这一版本中添加了大量为支持Internet而设计的特性。这一版本为数据库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ORACLE 8i成为第一个完全整合了本地Java运行时环境的数据库,用Java就可以编写ORACLE的存储过程。对,Java,只要是能够打击微软的武器,ORACLE都要派上用场。

在2001年6月的ORACLE OpenWorld大会中,ORACLE发布了ORACLE 9i。在ORACLE 9i的诸多新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了。说起ORACLE集群服务器,早在第五版的时候,ORACLE就开始开发ORACLE并行服务器(ORACLE Parallel Server ,OPS),并在以后的版本中逐渐的完善了其功能,不过,严格来说,尽管OPS算得上是个集群环境,但是并没有体现出集群技术应有的优点。

2003年9月8日,旧金山举办的ORACLE World大会上,Ellison宣布下一代数据库产品为“ORACLE 10g”。ORACLE应用服务器10g(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也将作为甲骨文公司下一代应用基础架构软件集成套件。“g”代表“grid ,网格”。这一版的最大的特性就是加入了网格计算的功能。(Oracle绝对是造概念的能手,只要是能引领出新的卖点,出些新概念,也是值得的)。

最近两年,Oracle先后又收购了People soft(103亿$), BEA(80多亿$),还有Sibel之类的就不说了。通过收购,实力大增。

2007年11月,Oracle 11g正式发布,功能上大大加强。11g是甲骨文公司30年来发布的最重要的数据库版本,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等多项创新。大幅提高了系统性能安全性,全新的Data Guard最大化了可用性,利用全新的高级数据压缩技术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支出,明显缩短了应用程序测试环境部署及分析测试结果所花费的时间,增加了RFID Tag、DICOM医学图像、3D空间等重要数据类型的支持,加强了对Binary XML的支持和性能优化。

从Oracle的发展来看,它的市场策略直接引导着公司的发展。与别的公司有很大的不同。

⑽ Oracle数据库概述及特点

Oracle数据库概述及特点

Oracle Database,又名Oracle RDBMS,或简称Oracle。是甲骨文公司的一款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到目前仍在数据库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劳伦斯·埃里森和他的朋友,之前的同事Bob Miner和Ed Oates在1977年建立了软件开发实验室咨询公司(SDL,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ORACLE数据库概论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比如SilverStream就是基于数据库的`一种中间件。

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但它的所有知识,只要在一种机型上学习了ORACLE知识,便能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上使用它。

Oracle数据库最新版本为Oracle Database 12c。Oracle数据库12c 引入了一个新的多承租方架构,使用该架构可轻松部署和管理数据库云。此外,一些创新特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率和灵活性,如Oracle Multitenant可快速整合多个数据库,而Automatic Data Optimization和Heat Map能以更高的密度压缩数据和对数据分层。这些独一无二的技术进步再加上在可用性、安全性和大数据支持方面的主要增强,使得Oracle数据库12c 成为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的理想平台。

ORACLE数据库特点

1、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

1)数据的大量性

2)数据的保存的持久性

3)数据的共享性

4)数据的可靠性

2、完备关系的产品:

1)信息准则---关系型DBMS的所有信息都应在逻辑上用一种方法,即表中的值显式地表示;

2)保证访问的准则

3)视图更新准则---只要形成视图的表中的数据变化了,相应的视图中的数据同时变化

4)数据物理性和逻辑性独立准则

3、分布式处理功能:

ORACLE数据库自第5版起就提供了分布式处理能力,到第7版就有比较完善的分布式数据库功能了,一个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由oraclerdbms、sql*Net、SQL*CONNECT和其他非ORACLE的关系型产品构成。

4、用ORACLE能轻松的实现数据仓库的操作。

这是一个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在这里讨论。

优点

■ 可用性强

■ 可扩展性强

■ 数据安全性强

■ 稳定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