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数据库与服务器有什么关系
服务器是提供WEB服务运行的环境基础,这种服务包括网站和数据库等服务项目。
网站程序和数据库 都在需要一定的储存空间,WEB以文件保存为主,网站和数据库储存在服务器上,网站提供程序运行的框架和外观主体数据库保存网站的数据供网站调用读取和展示出来;
数据库空间,一般象除了access以外的其他类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 和MySQL或者Oracle都得使用专门的数据库空间,如果网站是用asp、.net(.aspx)、java(.jsp)、php+以上一种数据库的话,那么就得买一个存放网站程序的空间和一个存放数据库的空间。
归跟结底,得看网站是用什么语言开发的,还有使用的数据库是哪一种来最终选择买哪些空间。
‘贰’ 数据服务器
数据服务器也称数据库服务器,用来存储数据和提供基本数据服务,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图像源数据和各个专题成果数据等。本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基于ArcSDE+Oracle而设计,各类数据实际上最后均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于Oracle数据库中,并具体存储在多张相互有一定关联的二维表中。
另外,本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在设计时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即元数据库服务器和空间数据库服务器。
由于元数据的形式是与元数据内容标准相一致的数字形式,可以用多种方式建立、存储和使用,因此,我们在标准的HTML和文本形式保存基础上,还将这些非结构化的形式导入Oracle数据库中,采用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本次遥感综合调查元数据集,构成遥感综合调查元数据库。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与Metadatabase中的URL元数据项相连,把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空间数据库与元数据库系统相结合,实现分布式异构数据的共享。在这样的共享机制下,元数据库就成了访问空间数据库的向导,应用服务器的每个请求,首先都要访问元数据库,确定请求的所需数据是否存在,并可访问遥感调查成果数据的格式、性质、应用方式等内容,实现高效地管理空间数据,适应网络上多用户的并发访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由此,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实现起来较Client/Server两层体系结构复杂得多,但只有采用这样的体系结构,才可以体现浙江省遥感调查成果类型繁多、数据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满足多维、动态的应用分析需求,并可实现与其他领域的应用集成。另外,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即使应用服务器可能受到某些“黑客”的袭击,采用数据服务器与网络访问处理相分离的方法,也可以把数据库服务器放在防火墙以内,使其不能被防火墙外的计算机访问,某种程度上起了内外网隔离的作用。
‘叁’ 登陆sql2012,新建数据库出现问题,总是说服务器主体无法在当前安全上下文访问数据库“model”
该用户没有访问model库的权限。
方法:
【安全性】【登录名】,选择该用户,双击编辑属性;
设置好【用户映射】
‘肆’ SQL2005中新建数据库更改存储位置时提示:服务器主体“XX”无法再当前安全上下文下访问数据库“model”
以管理员的身份运行……
‘伍’ 数据库无法附加数据库文件,服务器主体无法在当前上下文安全路径下访问数据库
以管理员的身份运行……
‘陆’ 网站、服务器、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关系:
1、服务器位于网络和数据库之间,服务器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业务逻辑的。是基于组件的,位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架构的中间件。
2、这个架构通常是一个主要的基于Web的界面。中间件是业务逻辑所在的应用服务器。而第三层,后端是负责数据库的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充当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3、应用服务器通过各种协议向客户端应用程序打开业务逻辑。还可以包括计算机,web服务器或其他应用服务器上的图形用户界面。业务逻辑通过组件API。管理自己的资源以及执行安全性,事务处理,资源和连接池以及消息传递。
(6)数据库服务器主体扩展阅读:
相互之间的优势
1、当需要与现有数据库和服务器(如Web服务器)集成时,应使用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通过启用集中式方法来提供应用程序更新和升级来提供数据和代码的完整性。
2、可伸缩性是使用应用服务器的另一个原因和好处。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与数据库连接。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扩展Web服务器群,而不需要增加数据库连接的数量。
3、另一个好处是安全。从网页到数据库的直接链接如果暴露,可导致SQL注入攻击基础架构。通过单独的数据访问层执行数据验证和/或显示业务逻辑,可以确保以Web表单输入的文本不被用作SQL调用。
通过集中身份验证过程以及数据访问管理,还可以提高安全性。可以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限制来提高对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程序的性能。
‘柒’ 数据库和服务器有什么区别,请解释下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服务器:是回应运用软件的总站点,它提供软件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服务器通常情况是一台(或台)电脑构成,通过网络与应用软件(客户湍)连接。它硬件珥软件、网络的结合体。
数据库:是存贮信息数据的软件,它有多种。大型的MSSQL,放在服务器上,同时需要数据库软件提供应用操作。小型的放在个体电脑上即可。
(7)数据库服务器主体扩展阅读:
数据库服务器由运行在局域网中的一台/多台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共同构成,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
数据库服务器建立在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具有数据库系统的特性,且有其独特的—面。主要功能如下:
1、数据库管理功能,包括系统配置与管理、数据存取与更新管理、数据完整性管理和数据安全性管理;
2、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 ,该功能包括数据库检索和修改;
3、数据库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导入/导出管理,数据库结构维护、数据恢复功能和性能监测;
4、数据库并行运行,由于在同一时间,访问数据库的用户不止一个,所以数据库服务器必须支持并行运行机制,处理多个事件的同时发生。
参考资料: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捌’ 如何为 SQL Server 站点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SPN
为了最安全地运行 SQL Server 站点数据库服务器,应该配置一个低权限的域用户帐户来运行 SQL Server 服务。 必须为 SQL Server 服务帐户(不使用本地系统帐户时)注册服务主体名称 (SPN),以允许客户端使用 Kerberos 身份验证对服务进行识别和身份验证。可以使用 SetSPN 实用程序注册站点数据库服务器 SQL Server 服务帐户的 SPN。SetSPN 实用程序必须在位于 SQL Server 域中的计算机上运行,而且必须使用域管理员凭据运行。要使用 SetSPN 实用程序正确配置 SQL Server 服务帐户的 SPN,请按照这些过程中的步骤操作。注意 要使用 SetSPN 实用程序或打开 ADSIEdit MMC 控制台,您必须首先安装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支持工具。Windows�0�22000 Server 和 Windows�0�2Server�0�22003 CD 上的支持工具文件夹中包括这些工具。要安装 Windows Server 支持工具,请导航到服务器安装 CD 上的 \SUPPORT\TOOLS\,然后运行 suptools.msi。 手动创建 SQL Server 服务帐户的域用户服务主体名称 (SPN)依次单击“开始”、“运行”,然后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 cmd。从命令行导航到 Windows Server 支持工具安装目录。默认情况下,这些工具位于 C:\Program Files\Support Tools 目录中。输入有效的命令以创建 SPN。命令形式如下:setspn –A MSSQLSvc/<SQL Server 计算机名称>:1433 <域\帐户>。注意 为SQL Server 命名实例注册 SPN 的命令与注册默认实例的 SPN 时使用的命令相同,只不过端口号应该与命名实例使用的端口匹配。 通过查看已更新对象行的命令输出来验证命令是否已成功完成。使用ADSIEdit MMC 控制台验证域用户 SPN 是否已正确注册依次单击“开始”、“运行”,然后输入 adsiedit.msc 以启动 ADSIEdit MMC 控制台。如有必要,请连接到站点服务器的域。在控制台窗格中,依次展开站点服务器的域、“DC=<服务器可分辨名称>”和“CN=用户”,然后右键单击“CN=<服务帐户用户>”。在上下文菜单上,单击“属性”。
‘玖’ 数据库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硬件、软件、人员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硬件的配置应满足整个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3、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解决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
4、人员主要有4类。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应用程序员,负责编写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
(9)数据库服务器主体扩展阅读
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①能够保证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相互独立有利于加快软件开发速度,节省开发费用。
②冗余数据少,数据共享程度高。
③系统的用户接口简单,用户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④能够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排除;能够保护数据不受者访问或破坏;能够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一旦产生也能及时发现。
性能
①能够保证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相互独立有利于加快软件开发速度,节省开发费用。
②冗余数据少,数据共享程度高。
③系统的用户接口简单,用户容易掌握,使用方便。
④能够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排除;能够保护数据不受非受权者访问或破坏;能够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一旦产生也能及时发现。
⑤有重新组织数据的能力,能改变数据的存储结构或数据存储位置,以适应用户操作特性的变化,改善由于频繁插入、删除操作造成的数据组织零乱和时空性能变坏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