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教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问题
梯度洗脱装置分两种: 高压梯度: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溶剂输入 低压梯度:在常压下将两种溶剂(或多元溶剂)混合,然后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输入到色谱柱中。 梯度洗脱可提高分离度、缩短分离时间、降低最小检测量和提高分离精度。
Ⅱ 高效液相色谱如何做梯度洗脱
不同的工作站的设置和操作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都是在色谱条件栏目中设置的。也有的有专门的梯度设置菜单。色谱问题建议你到“生化色谱网”去看看。那里非常专业。
Ⅲ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流动相设置
一、这个具体还要看你的仪器类型。 15c好像是单泵。如果是这样就不可能进行梯度洗脱。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通道。不可能设置梯度。当然了,如果是低压二元泵,或者是双泵的话就可以。在梯度洗脱的地方设置:
比如,流速是1.0ml/min
AB
01090
20 5050
305050
调整梯度的时候
时间单元
0.01 PUMP FLOW 1.0
0.01 pump B.CONC 90
20.00 PUMP B.COMC 50
30.00 PUMP B.COMC 50
二、工具按钮,这个太多……没办法一一解释。如果你是中文版,你把鼠标移到按钮上,上面就会显示功能的。
大约是这个吧:
三、液相也不是岛津一家独大。基本上是岛津、安捷伦和Waters并列。岛津胜在性价比。不过安捷伦的国际认可性比岛津好很多。岛津可以改图,安捷伦不可以。所以国外的科研机构、国内的国家企业大多用安捷伦。
如果是新手,光是这么问没办法回答你。岛津会有说明书,上面关于仪器的问题和工作站的问题写得很详细。具体的去参考那个看一下。网上也有电子版的。细节的东西都是从那上面可以学到的。
Ⅳ 高效液相色谱使用步骤
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步骤如下:
1). 过滤流动相,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滤膜.
2). 对抽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20分钟。
3). 打开hplc工作站(包括计算机软件和色谱仪),连接好流动相管道,连接检测系统。
4). 进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单,点击manual,进入手动菜单。
5). 有一段时间没用,或者换了新的流动相,需要先冲洗泵和进样阀。
6). 调节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动相,可以先试一下压力,流速越大,压力越大,一般不要超过2000。
7). 设计走样方法。
8). 进样和进样后操作。
9). 关机时,先关计算机,再关液相色谱。
10). 填写登记本,由负责人签字。
11). 流动相均需色谱纯度,水用20m的去离子水。
12). 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让液体过柱子。
13). 所有过柱子的液体均需严格的过滤。
14). 压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2000 psi。
Ⅳ 岛津液相色谱仪梯度程序怎么设置
做实验时,需要设置梯度洗脱。对于组分复杂的样品,采用一种色谱体系,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分离效果,要么分离时间太长,要么分离度太差。这种情况,采用梯度洗脱就可以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离效果。1仪器岛津LC2010CH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在线脱气、自动冷却装置、全自动进样器、紫外检测器):梅特
勒-托利多AB135-S双量程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色;实验用水采用双重燕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两种洗脱方法: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等度洗脱是由不同溶剂构成的固定比例的流动相,在整个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DH值等因素皆保持不变。对于较复杂的中药成分来说,只单纯的用等度洗脱来分析中药的成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为此采用梯度洗脱,在此过程中可调节流动相的极性,改善样品中每个组分的分离度从而达到彻底分离的目的。
Ⅵ 液相梯度洗脱设置问题
呵呵
,你说能看明白。你举这个例子不是特别的恰当了。我给我举个例子,希望能帮助你。
时间
A
B
0
80
20
10
10
90
14
10
90
14.1
80
20
20
80
20
这个例子能说明你的问题,前面0-10分钟采用的梯度是等比例的把A80%和B20%变换成A10%和B90%,而当10分钟时,已经变换成了A10%和B90%,这只是梯度变换成了这个比例,实际上,因为液相色谱的死时间问题,在柱子中的比例还没到这样的比例,再就是现在这个比例应该是有机相最多的时候,这时会把一些难于洗脱的物质洗脱出来,一般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吧,然后过了四分钟,觉得洗脱完全了,就在14.1分钟立即把梯度换成了A80%和B20%,接下来其实现在已经不在分析样品了,是在平衡系统了。在实际运行中,我做的这个梯度只有14分钟再加上大约2分钟的死时间,也就是说大约16分钟的时间是整个样品中的谱图正常时间,16分钟之后不可能再有峰出来了,如果有峰说明方法梯度设置有问题了。
而你上面的梯度其实是个等度,设置这个梯度没意义,可以都删除,直接在AB泵上设置就行了。
Ⅶ 高效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实验具体操作如何在工作站上如何设置参数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柱子可分离不同化合物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此外高效液相色谱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破坏、易回收等优点,但也有缺点,与气相色谱相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高效液相色谱的缺点是有“柱外效应”。
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着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气相色谱。
(7)高效液相色谱剃度洗脱液怎么配置扩展阅读:
cs—溶质在固定相中浓度;cm—溶质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s—固定相的体积;Vm—流动相的体积。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Ⅷ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
1.开机前先将流动相过滤和超声:水流动相用混合滤膜(0.2μm)过滤,有机流动相用有机滤膜过滤,之后超声脱气15-20分钟。(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流动相里的杂质,以免杂质进入色谱柱堵塞色谱柱;超声的目的是排除流动相里面的气体,以防气体进入色谱柱损害色谱柱,影响柱效能)
注:试验过程中由于只有0.45μm的混合滤膜,第一次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于是过滤水时同时使用两张混合滤膜过滤水流动相。
2.超声结束后,将流动相放置到规定位置(1号泵接水流动相,2号泵接有机流动相),开机逐个排气(先启动泵,排气结束后再打开检测器)。
3.排气结束后,关闭所有排气阀。先用纯有机流动相冲洗色谱柱20-30分钟,基线走稳之后,再打开水流动相(注意:水流动相和有机流动相流速之和为1ml/min),继续走基线,直到基线平稳。
注意:实验结束后,再用纯有机流动相冲洗色谱柱20-30分钟,冲出色谱柱内残留的样品物质,预防长时间不使用仪器样品的残留物质沉积在色谱柱内,导致下次使用难以冲出,色谱柱柱压偏高,基线不稳,出现大量鬼峰。(不同规格的色谱柱其所允许的.最大流速之和不同)
4.走基线时,应将进样阀处于Load状态,用注射器进样时应快速进样,进样后将进样阀立即扳回到Inject状态,此时液相系统开始进入采样状态。采样结束后,可在数据分析里面查看分析结果并可进行编辑,也可以在脱机状态下查看样品的分析结果并编辑。
二、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过滤时有时会出现流动相漏液。可能的原因是滤膜放置不正确(有点偏)和接头有点错位,导致流动相从缝隙中漏出。
注意:操作时,应先向滤瓶内倒入少量流动相,观察是否漏液并开始过滤,若未漏液,再向滤瓶中添加流动相。
2.超声时,瓶外液体的液面应高于瓶内流动相的液面,否则流动相内的气体可能无法排出液体,气体仍然残留在流动相内,以致开机排气时无气泡排出。
3.开机排气结束后,应先将流动相流量调小,再关闭排气阀,否则会导致柱压瞬间升高超过压力上限,致使泵停止工作。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冲洗柱子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纯水流动相冲洗柱子,因为水极性强,会损害色谱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柱C18是非极性的),导致柱效下降。
5.冲洗色谱柱时,还可辅助以不同比例的混合流动相冲洗色谱柱,以冲出不同极性的残留物质,但最后还是要用纯有机流动相冲洗色谱柱一段时间。
6.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压力超过上限或压力偏高(在压力上限范围内有机流动相和水流动相流速之和无法达到1ml/min),有可能是柱内有残留物质未被冲出,此时应用较大流速(≤1ml/min)的有机流动相充分冲洗色谱柱。若条件允许,也可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冲洗色谱柱。压力过高也有可能是滤头堵塞,此时可将滤头取出放到有机溶剂中超声。
7.若隔天或更长时间不使用液相色谱仪,应将两流动相瓶中均倒入纯的有机流动相(因为水流动相长时间不用会滋生细菌,污染滤头和色谱柱,导致下次开机使用时会出现鬼峰,基线不稳)。
8.进样时所进样品的体积应不小于色谱柱的最大容积,且进样时注射器里的气泡一定要排出,不可将气泡打进色谱柱。
工作原理
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有进样系统、输液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下面将分别叙述其各自的组成与特点。
进样系统
一般采用隔膜注射进样器或高压进样间完成进样操作,进样量是恒定的。这对提高分析样品的重复性是有益的。
输液系统
该系统包括高压泵、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三部分。高压泵的一般压强为l.47~4.4X10Pa,流速可调且稳定,当高压流动相通过层析柱时,可降低样品在柱中的扩散效应,可加快其在柱中的移动速度,这对提高分辨率、回收样品、保持样品的生物活性等都是有利的。流动相贮存器和梯度仪,可使流动相随固定相和样品的性质而改变,包括改变洗脱液的极性、离子强度、PH值,或改用竞争性抑制剂或变性剂等。这就可使各种物质(即使仅有一个基团的差别或是同分异构体)都能获得有效分离。
分离系统
该系统包括色谱柱、连接管和恒温器等。色谱柱一般长度为10~50cm(需要两根连用时,可在二者之间加一连接管),内径为2~5mm,由"优质不锈钢或厚壁玻璃管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住内装有直径为5~10μm粒度的固定相(由基质和固定液构成).固定相中的基质是由机械强度高的树脂或硅胶构成,它们都有惰性(如硅胶表面的硅酸基因基本已除去)、多孔性(孔径可达1000?)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加之其表面经过机械涂渍(与气相色谱中固定相的制备一样),或者用化学法偶联各种基因(如磷酸基、季胺基、羟甲基、苯基、氨基或各种长度碳链的烷基等)或配体的有机化合物。因此,这类固定相对结构不同的物质有良好的选择性。例如,在多孔性硅胶表面偶联豌豆凝集素(PSA)后,就可以把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糖蛋白分离出来。
另外,固定相基质粒小,柱床极易达到均匀、致密状态,极易降低涡流扩散效应。基质粒度小,微孔浅,样品在微孔区内传质短。这些对缩小谱带宽度、提高分辨率是有益的。根据柱效理论分析,基质粒度小,塔板理论数N就越大。这也进一步证明基质粒度小,会提高分辨率的道理。
再者,高效液相色谱的恒温器可使温度从室温调到60C,通过改善传质速度,缩短分析时间,就可增加层析柱的效率。
Ⅸ 高效液相色谱的梯度洗脱实验具体操作如何在工作站上如何设置参数
你说的俩流动相分别为15%和60%我不太了解,我暂时以我的方法来描述一下,
比如说a相是100%乙腈
,b
是水。
在参数设置栏里找到平时用的等梯度洗脱,有个下拉箭头,选择另一个选项,就是双泵洗脱模式
然后下面有选择a泵b泵分别是多少的,这是初始状态下的流动相比例,比如开始是a相15%
你就填上a
15%
同时b就是85%
,因为总量一定是100%的,这时候流动相就相当于15%的乙腈。
然后在标签上找到时间程序设置,下面有个表格,
最左边是时间,横向第二格是控制栏,
选择pump也就是泵,你可以选择pumpa或者pumpb,然后第三格就是选择pumpa的流动相比例,你可以自己填写需要多少比例
比如:
时间
泵选择
流动相比例
0.01
pumpa
15
10.00
pumpa
60
10.01
event
stop
这就是说a泵的流动相比例从开始到10分钟从15%匀速增长为60%
在10.01时间
操作完成
,具体命令好像是这个,我有点记不清了
设置完成后要在后面选择加载曲线按钮,并且保存方法,然后再开始。
Ⅹ 哪个高手知道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时流动相的浓度比怎么去定
关于流动动相梯度选择的问题,个人习惯不同,方法 也不尽一样。据我愚见,一般应该选择乙腈:水=90:10进行首选。30-60分钟的首次运行时间,观察最晚出峰时间。以此为据进行流动相及梯度的选择。如果物质出峰时间者在10分钟以前出来,才有必要进行梯度变换。梯度变换原则是达到所有物质的基线分离,同时兼顾总计的分析时间,超始用大比例水相,小比例有机相。随着时间改变,增加有机相到80或90的比例,把所有物质洗脱,最后再把梯度比例达到初始阶段就行了。一般来说,梯度方法 设置到20-30分钟之间较为合适。具体比例参数要看出峰时间及物质性质等。
详细可参见我写的文章:化学化工分析方法选择-研发分析方法开发初探,进阶及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