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轻机枪如何配置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轻机枪如何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9-27 22:51:56

㈠ 二战时一个日军士兵武器的标准配置

二战时期日军步兵配备的是有坂式步枪,即38大盖。38大盖的名字来源于该型步枪的大型防尘盖,有坂式步枪才是它的本名。该型步枪的全长1274MM,是二战各主要参战国的制式步枪中最长的。这恐怕还得从日本人的刺刀情结上解释,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接受的是武士道精神的教育,因此对于刺刀杀人也是有所训练,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军队的军刺长度都没有日本军队的长……此外还有有坂99式步枪和有坂式步枪的各种变形枪,如缩短长度后的有坂式马枪、TEAR伞兵步枪,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日本人不使用冲锋枪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日本军部上层人士的一句话:“百发一中的冲锋枪不如一发一中的步枪。”这句话让冲锋枪再也难以普及到日本军队中去。这也让日本军队在需要近距离作战的热带丛林和太平洋地区吃足了盟军自动武器的苦头。
此外,日军一些生化部队,尤其在关东军中还使用春田式防毒面具。这也算是当时军队的制式装备。当然这已经算是特种作战装备了~~~
火炮方面,日军的火炮口径实际上都很小,只是由于中国军队缺乏重型武器,所以才会觉得日军的火力凶猛。和西方国家军队相比,日军的轻型火炮根本就不算是炮;日军的中型火炮放到欧洲只能算是轻型火炮;而日军的重炮按照欧洲军队的标准至多只能算是中型火炮。而日军的装甲部队和意大利一样,车体设计不良,组装工艺落后,导致整车装甲强度极差,根本无法抵御盟军火炮的攻击。
此外,日军步兵的反坦克武器也相当匮乏,在缺少装甲部队的中国,日军的这一问题并未体现出来,然而当日军在太平洋的岛屿上面对美军的格兰特式中型坦克时,这一问题便暴露无遗,几乎所有的日军步兵所携带的迫击炮、掷弹筒、手雷都奈何不了格兰特的焊接车体,只好采用自杀攻击的方式来进行反坦克作战。
太平洋战争后期,守岛日军也装备过一部分的百式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类似于英国斯坦恩冲锋枪,采用横置弹匣设计,只不过弹匣本身带一些弯曲。但是由于耗弹量高,补给不易,加上本身产量稀少,以及日军的固有思想,因此在日军中并未得到多少好评。关东军对这种冲锋枪的评价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使他们是被苏军的波波沙冲锋枪打的千疮百孔……

㈡ 轻机枪和重机枪的区别是什么

目前很多国家装备的重机枪,轻机枪实际上属于同一型号的机枪,他们的最大区别是采用了不同的枪架,重机枪使用的是更重,更大的三脚架儿,轻机枪则是使用比较轻便的两角架。这种随着枪架不同,变身为轻重两种型号的机枪,也被称为通用机枪。因为配置的枪架不同,通用机枪在轻重两种状态下的性能差距是比较明显的,你大名鼎鼎的希特勒的电锯,mg42型通用机枪为例,当他使用两脚架以轻机枪状态出现时,它的有效射程为800m。配备的是50发子弹,弹量射程不算远,持续射击能力也没有太大亮点,而当它配备三脚架,以重机枪身份出现时,它的有效射程一下子跃升到1800m,250发子弹的超长弹链,也让它拥有非常恐怖的持续射击火力,从mg42型通用机枪身上。轻重机枪的性能差距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那么为什么通用机枪在配备不同枪架时总体性能特别是有效射程,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差距呢?按道理说,既然属于同一款通用机枪,使用完全一样的枪管儿,弹药性能也应该是一样的呀,为什么会存在性能上的差距呢?这就要从后坐力方面说起嘞。通用机枪配备两脚架,以轻机枪状态出现时,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主要是由两脚架和射手身体去分担,特别是射手需要用坚固去抵抗大部分后坐力,人体不是钢铁打造的,无法以非常稳定固定的姿势去硬扛巨大的后坐力。所以轻机枪的设计状态并不稳定,由此也造成他的射击散布加大,在远距离射击时,这种误差更加明显,有效射程自然受到较大限制,加上轻机枪需要,射手提着它跟随步兵进攻作战,所以也不能携带更长的弹链。
而重机枪配备的是三脚架,枪身是固定在三脚架上的。三脚架的重量很大,支撑结构也非常稳定,重机枪射击时的巨大后坐力完全由三脚架吸收,很多重机枪配件儿的是弹性枪架,能够通过三脚架架腿儿的弹性形变来平稳的吸收后坐力,使得重机枪拥有一个比较平稳的射击平台。用机枪正是因为设计平台稳定,在更远距离上仍能保存较高的精度。
另外,重机枪不需要过分考虑便携,性,机动性等问题,所以可以配备超长弹链,在更换枪管儿等条件下,拥有了超强的持续射击能力。轻重机枪因为设计定位不同,使得他们虽然可能属于同一款枪械,但最终却拥有了截然不同的性能。
望采纳

㈢ 布伦轻机枪

布伦和 AK的战术定位就不一样, 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布伦是配备到步兵班的, 由班长指挥, 目的是加强步兵班的火力, 属于支援武器, 使用两脚架射击时有效射程约600M.
AK是自动步枪, 班里面的战士人手一把, 属于单兵武器, 有效射程约400M.
MG-42是一挺通用机枪, 一般是配备到步兵连直属的火力排, 由连部直接指挥. 根据需要可以配属到排甚至是班一级. 轻机枪状态有效射程600~800M, 重机枪状态有效射程1000M.

因为当时, 英军步兵班主要武器是恩菲尔德步枪, 射速慢. 为了加强火力, 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挺布伦. 一个排里3个班, 一共3挺布伦. 步兵连直属的火力排还额外部署了3挺布伦, 加上3个排的 9挺, 每个步兵连共有 12挺布伦.

每一挺布伦要两名射手, 一名负责射击和携带机枪, 另一名负责更换弹匣和枪管. 不过实战中, 经常出现单人操作布伦机枪的场面, 说明步兵班里面配备2人制机枪组确实有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布伦的弹匣容量是30发, 可是为了防止弹匣卡弹等故障, 通常只装28或29发.

AK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二战以后, 世界的军事思想发生了大变革. 正迈向自动火力时代. AK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只需要3支AK就能在3秒钟内发射90枚弹头, 如果用恩菲尔德步枪, 则需要整个步枪班齐射足足一分钟. 尽管用这种"火力投送"能力来评价步枪不太合适, 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自动步枪给整个军队带来的巨大变革.

AK等自动步列装部队以后, 班用机枪的作用实质上是下降了的, 火力支援的角色主要落在了步兵连直属火力排的重机枪/通用机枪身上. MG-42就属于这种通用机枪, 重机枪状态的MG-42是无法配置到步兵班的.

一个标准的MG-42机枪组包括6个人: 一名机枪组长, 1号射手负责射击, 2号射手携带三脚架, 3、4、5号射手携带弹药、备用枪管、维护工具等. 其中组长、1号、2号射手携带手枪, 3、4、5号射手携带步枪.
不过实战中, 通常会减少到只有3人: 射手, 弹药手, 观察员. 这种3人制机枪组一般不携带三脚架, 根据需要可以配属到步兵班, 加强步兵班火力.

英军中战术定位跟MG-42类似的是"威克斯"机枪, 是英国仿制的马克沁水冷机枪. 用作重机枪, 配属给步兵连. 由于威克斯过于笨重, 排以下的支援任务只有交给布伦了. 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

目前我军主力的火力梯队配属是: 步枪81式, 班用机枪81式, 连用机枪67-2式.
以后实现步兵武器全面小口径话以后, 可能的火力梯队配置是: 步枪95式, 班用机枪95式, 88式 5.8mm通用机枪的定位有点模糊, 用作连用机枪有点勉强, 配备到步兵班似乎有点浪费编制.
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跟美国学, 在3个班的步兵排里面加设一个机枪班, 配备2~3挺中型机枪(小口径机枪或轻机枪状态的通用机枪). 把12.7mm机枪配置到步兵连用作支援火力, 这样的方案也在讨论中.

㈣ 步兵班的机枪组如何配制火力

机枪组一般是两名机枪手,装备两挺轻机枪和数百发子弹,现代步兵班甚至会携带不限数量的火箭筒

㈤ 战地2巨人崛起的轻武器配置:

中国人民解放军:
特种兵:QBZ03突击步枪
狙击手:QUB88 狙击步枪
突击兵:QBZ95双瞄
补给兵:QJY95班用轻机枪 全息
工兵: QBZ95
医疗兵:QBZ95全息
反装甲兵 QBZ03突击步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
特种兵:SCAR ACOG
狙击手:MK110狙击步枪
突击兵:SCAR红点反射
补给兵:M249 ACOG
工兵: M4卡宾全息
医疗兵:M4卡宾反射
反装甲兵:M16A4ACOG
日本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
特种兵:89式自动步 光瞄
狙击手:L96A1狙击步枪
突击兵:89式自动步 榴弹
补给兵:M249机枪
工兵: 89式自动步
医疗兵:89式自动步枪
反装甲兵:89式自动步
欧盟联军:
特种兵:M4A1红点
狙击手:AS50
突击兵:SCAR 榴弹
补给兵:M249 MGO
工兵 :SA80 榴弹
医疗兵:M4A1 榴弹
反装甲兵:FN F2000 榴弹
俄罗斯联军
特种兵:AK74u冲锋枪
狙击手:SVD德拉个贡洛夫狙击枪
突击兵:AK101突击步枪+GP30榴弹
补给兵:RPK-74轻机枪
工兵 :AK101突击步枪
医疗兵:AK74突击步枪
反装甲兵:AK74突击步枪

㈥ 二战时日军的编制及武器配置

各个时期日军步兵中队的基本武器配置是不同的。

一、火炮一般只配属到大队一级,一个大队配属一个55人的步兵炮小队,2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重机枪也只配属到大队一级,每个大队配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

一个步兵中队的基本武器配置为:

9挺轻机枪;

9具掷弹筒;

110支以上的步枪。

二、日军步兵中队的编成: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中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㈦ 二战期间美军枪支是怎样配备的

二战时期美军在人员配发武器的方案上比较开放,十分注重士兵的个人意见。但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能够保证武器装备比例不失调的情况下。允许士兵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武器。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说在M1911手枪的配发上就曾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下士以下的作战人员不得私自佩带手枪。但这种情况通常用于陆军部队。而101空降师、82空降师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由于任务特殊。士兵普遍需要手枪用于近战和自卫。因此就没有这样的规定。二战时期美军三军普遍装备的单兵作战武器是你提到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采用7.62毫米口径弹药。普遍装备的主要原因是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但缺点在于枪身重量太大,近战时威力过大易于误伤。而M1卡宾枪弥补了这个缺陷,其采用的中间型威力枪弹适合近战。但杀伤力不足,因此二战美军的医务兵,通讯兵,运输兵等非战斗人员经常使用它。我们在影视剧看到的手持M1卡宾枪的士兵大多是这类角色。而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则担任了轻机枪的角色。它比M1步枪重两倍,但M1918自动步枪的威力是惊人的。在太平洋战争塞班岛战役中曾出现过用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击穿日军99式坦克侧装甲的情况。但唯一的致命缺点是采用了20发弹夹,严重削弱了火力持续性。平均每个10人班组都会装备一支。不过M1A1和M1928A1汤姆森冲锋枪解决了这个问题。军官们也喜欢使用M1冲锋枪,它可以采用20发或30发弹夹,也可以采用50或100发弹鼓,但它的重量太大,故障率偏高也是它的缺点之一,《兄弟连》中空降兵使用的是M1A1,M1928A1是海军陆战队员专用的武器。只不过是把拉机柄设置在枪上方,枪口加装了枪口制退器。

㈧ 目前主流步兵班是什么武器配置

目前世界各国的步兵班配置大同小异,一般根据自己的战术原则会有所不同,而且各国的普通步兵班 机械化步兵班 海军陆战队步兵班的武器配置还会有所差异,所以仅列举一下美 俄 的机械化步兵班火力配置。

目前我国的机械化步兵班火力配备还在不断完善和加强,患有火力综合症的我们总希望步兵班的火力再强一些,但由于一些敏感问题,不在此具体说明,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找一下资料了解一下。

㈨ 苏联解体时,PKM轻机枪与RPK-74轻机枪的在苏联部队中的列装情况 求教各位大神在91年左右苏

RPK-74是AK74枪族的一员,属于小口径班用机枪,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支,战时可加强到2-3支(参考阿富汗战争)

而PKM机枪是通用机枪,使用7.62×54的全威力子弹,一般是配备给连一级的火力支援部队,战时下到班、排,每个连装备3-4挺

㈩ 班用轻机枪的编制是两个人,那是否意味着另一个士兵就没有枪械配置呢

那些认为轻机枪一定需要2人配置,其中,一个是射手,一个是副手,确实没错,但那是二战时期的配置了。

那时所谓的轻机枪,都有10公斤左右的重量,长度也大都在1.2米左右,弹匣容量也大都在20-30发之间,因为当时步兵尽管有为数不多的冲锋枪,以及半自动步枪,当然有许多军队直接没有这两种步兵武器。

综上,二战时期,由于栓动步枪兵对轻机枪依赖性很高,其机枪弹匣容量低,需要不断持续地射击,才能压制对手的进攻,所以必须配备一名副手。

现在,轻机枪被班用机枪的概念所取代,由于步兵都用上了自动步枪,对班用机枪的依赖大为降低,且班用机枪重量下降,采用了75发弹鼓或100-200发弹链,火力持续能力大为提高,一人就能轻松搞定,所以就不必配副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