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剪力墙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按实配钢筋怎么计算
1、参考抗震规范 抗震墙计算,一般构造配筋就可以了,计算也是最简单的了
2、按照新高规JGJ3-2010第7.2.17的要求,一、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是0.25%,四级和非抗震是0.20%。
另外还有直径间距等要求,你可以自己看规范第7.2.18和7.2.19条。
计算方法很简单啊,就是把剪力墙一根钢筋的面积,乘以钢筋的排数(除非墙非常非常厚,通常为2排布置),除以墙的厚度,再除以钢筋的间距即可。水平和竖向分布筋分别计算。
例如说,墙厚200,配筋双排,直径8(每根钢筋面积50.3),间距150。
那么配筋率就是50.3*2/200/150=0.34%
‘贰’ 构造柱的箍筋要怎么配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二次结构构造柱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要求预留钢筋。预留的方法就是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预留,设计要求规格的插筋就可以了;
插筋埋人一次结构混凝土中的长度要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外露长度要满足构造柱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要求;要求构造柱钢筋需要错开搭接接头就按错开搭接接头的长度插筋。
(2)正截面受弯箍筋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例一: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例二: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设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护层厚度c,箍筋直径d,钢筋按外皮计算,弯钩为135°,那么。
箍筋长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难理解,读者只要画出草图就可以分析出来,箍筋计算的关键是弯钩及弯钩平直段应该取多长才合适的问题。
‘叁’ 我国规范规定弯剪扭构件是如何进行设计的,其纵筋和箍筋是如何考虑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7.6.12条 矩形、T形、I形和箱形截面弯剪扭构件,其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应分别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剪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计算确定,并应配置在相应的位置;箍筋截面面积应分别按剪扭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和受扭承载力计算确定,并应配置在相应的位置。
‘肆’ 柱中箍筋设置有何规定
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4)正截面受弯箍筋如何配置扩展阅读:
箍筋的相关要求规定:
1、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2、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有30°、45°、6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伍’ 框架梁的箍筋如何配置《规范》有何要求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矩形箍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
——外包长度=h-2c;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箍筋
‘陆’ 什么叫梁正截面和斜截面钢筋混凝土梁中配置箍筋的目的在何规范上可找出
1、所谓的正截面和斜截面,我的理解为梁正面,即你从正上方一刀很直的切下去那个面,正截面计算的是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则是从侧面过去的,要计算受剪承载力。
2、配置箍筋的目的为抗剪
3、在混规上有,具体你看梁、板、柱的那个章节,具体也要结合抗规来看
可能表达不好,不明白可以追问
‘柒’ 简述叠合受弯构件箍筋的配置原则
摘要 亲,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捌’ 构件上,算出截面面积后,箍筋的选配,如何选择设置
首先要了解箍筋的作用。第一,箍筋能起到固定主筋不往外凸出(因为主筋里面是实体混凝土,不可能往内偏);第二、箍筋主要用来抗剪,即当梁(柱)受弯时,会产生弯矩和剪力,即梁(柱)在正截面上有正应力和剪应力,两个应力在平面上正好相差90度,如果这个两个应力组成一个合力,那么这个力就比其中任何一个力都大,这个力就是主应力(一般按45度分布),这个主应力就是靠箍筋来承担。
至于这个力有多大,要多少箍筋,直径多少,间距是多少,这个要靠计算来确定,不能随便来定的。
‘玖’ 结构设计:梁中箍筋有哪些配置规定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