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34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34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9-22 14:03:51

❶ mysql 连接数 设置 多少合适

MySQL服务器的连接数并不是要达到最大的100%为好,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对MySQL服务器最大连接数的合理设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供您参考。
我们经常会遇见“MySQL: ERROR 1040: Too many connections”的情况,通常,mysql的最大连接数默认是100, 最大可以达到16384。
一种是访问量确实很高,MySQL服务器抗不住,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增加从服务器分散读压力,另外一种情况是MySQL配置文件中max_connections值过小: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connections | 256 |
+-----------------+-------+
这台MySQL服务器最大连接数是256,然后查询一下服务器响应的最大连接数: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
MySQL服务器过去的最大连接数是245,没有达到服务器连接数上限256,应该没有出现1040错误,比较理想的设置是:
Max_used_connections / max_connections * 100% ≈ 85%
最大连接数占上限连接数的85%左右,如果发现比例在10%以下,MySQL服务器连接上线就设置得过高了

在Windows下常用的有两种方式修改最大连接数。
第一种:命令行修改。
>mysql -uuser -ppassword(命令行登录MySQL)
mysql>show variables like 'max_connections';(查可以看当前的最大连接数)
msyql>set global max_connections=1000;(设置最大连接数为1000,可以再次查看是否设置成功)
mysql>exit(推出)
这种方式有个问题,就是设置的最大连接数只在mysql当前服务进程有效,一旦mysql重启,又会恢复到初始状态。因为mysql启动后的初始化工作是从其配置文件中读取数据的,而这种方式没有对其配置文件做更改。
第二种:修改配置文件。
这 种方式说来很简单,只要修改MySQL配置文件my.ini 或 my.cnf的参数max_connections,将其改为max_connections=1000,然后重启MySQL即可。但是有一点最难的就是my.ini这个文件在哪找。通常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在安装目录下(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另一种是在数据文件的目录下,安装的时候如果没有人为改变目录的话,一般就在C:/ProgramData/MySQL往下的目录下。
与连接数相关的几个参数:
在修改最大连接数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这个值是不是越大越好,或者设置为多大才合适?这个参数的大小要综合很多因素来考虑,比如使用的平台所支持的线程库数量(windows只能支持到2048)、服务器的配置(特别是内存大小)、每个连接占用资源(内存和负载)的多少、系统需要的响应时间等。可以在global或session范围内修改这个参数。连接数的增加会带来很多连锁反应,需要在实际中避免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
首先看一下MySQL的状态:
mysql> status;
--------------
mysql Ver 14.14 Distrib 5.5.15, for Win32 (x86)
Connection id: 1
Current database:
Current user: root@localhost
SSL: Not in use
Using delimiter: ;
Server version: 5.5.15 MySQL Community Server (GPL)
Protocol version: 10
Connection: localhost via TCP/IP
Server characterset: utf8
Db characterset: utf8
Client characterset: gbk
Conn. characterset: gbk
TCP port: 3306
Uptime: 1 hour 3 min 27 sec
Threads: 12 Questions: 18 Slow queries: 10 Opens: 33 Flush tables: 5 Open tab
les: 34 Queries per second avg: 6.256
--------------
Open tables:34,即当前数据库打开表的数量是34个,注意这个34并不是实际的34个表,因为MySQL是多线程的系统,几个不同的并发连接可能打开同一个表,这就需要为不同的连接session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来存储这些信息以避免冲突。因此连接数的增加会导致MySQL需要的文件描述符数目的增加。另外对于MyISAM表,还会建立一个共享的索引文件描述符。
在MySQL数据库层面,有几个系统参数决定了可同时打开的表的数量和要使用的文件描述符,那就是table_open_cache、max_tmp_tables和open_files_limit。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table_ope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able_open_cache | 256 |
+------------------+-------+
1 row in set (0.00 sec)
table_open_cache:256,这就是说所有的MySQL线程一共能同时打开256个表,我们可以搜集系统的打开表的数量的历史记录和这个参数来对比,决定是否要增加这个参数的大小。查看当前的打开表的数目(Open tables)可用上边提到过的status命令,另外可以直接查询这个系统变量的值:
mysql> show status like 'open_table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Open_tables | 3 |
+---------------+-------+
1 row in set (0.00 sec)
Open_tables就是当前打开表的数目,通过flush tables命令可以关闭当前打开的表。 这个值如果过大,并且如果没有经常的执行flush tables命令,可以考虑增加table_open_cache参数的大小。

接下来看max_tmp_tables: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tmp%';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max_tmp_tables | 32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ax_tmp_tables:32即单个客户端连接能打开的临时表数目。查看当前已打开的临时表的信息: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tmp%tabl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Created_tmp_disk_tables | 0 |
| Created_tmp_tables | 11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根据这两个值可以判断临时表的创建位置,一般选取BLOB和TEXT列、Group by 和 Distinct语句的数据量超过512 bytes,或者union的时候select某列的数据超过512 bytes的时候,就直接在磁盘上创建临时表了,另外内存中的临时表变大的时候,也可能被MySQL自动转移到磁盘上(由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参数决定)。

增加table_open_cache或max_tmp_tables 参数的大小后,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mysqld进程需要使用的文件描述符的个数就要相应的增加,这个是由open_files_limit参数控制的。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open_files%';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open_files_limit | 2670 |
+------------------+-------+
1 row in set (0.00 sec)
但是这个参数是OS限制的,所以我们设定的值并不一定总是生效。如果OS限制MySQL不能修改这个值,那么置为0。如果是专用的MySQL服务器上,这个值一般要设置的尽量大,就是设为没有报Too many open files错误的最大值,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了。当操作系统无法分配足够的文件描述符的时候,mysqld进程会在错误日志里记录警告信息。
相应的,有两个状态变量记录了当前和历史的文件打开信息:
mysql>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open%fil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Open_files | 0 |
| Opened_files | 76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为每个连接分配线程来处理,可以通过threads_connected参数查看当前分配的线程数量:
mysql> show status like '%threa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Delayed_insert_threads | 0 |
| Performance_schema_thread_classes_lost | 0 |
| Performance_schema_thread_instances_lost | 0 |
| Slow_launch_threads | 0 |
| Threads_cached | 0 |
| Threads_connected | 1 |
| Threads_created | 1 |
| Threads_running | 1 |
+------------------------------------------+-------+
8 rows in set (0.00 sec)
比较threads_connected参数和前面提到的max_connections参数,也可以作为目前的系统负载的参照,决定是否需要修改连接数。
查看每个线程的详细信息:mysql>show processlist;对影响系统运行的线程:kill connection|query threadid的命令杀死。

❷ 数据库是什么意思

数据库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库呢?当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这一概念时就有不同的定义(当然是描述性的)。例如,称数据库是一个"记录保存系统"(该定义强调了数据库是若干记录的集合)。又如称数据库是"人们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该定义侧重于数据的组织)。更有甚者称数据库是"一个数据仓库"。当然,这种说法虽然形象,但并不严谨。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20.6.3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的优点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微型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LL,操作直观,使用灵活,编程方便,环境适应广泛(一般的十六位机,如IBM/PC/XT,国产长城0520等均可运行种软件),数据处理能力极强。数据库在我国正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必将成为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

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dBASELL就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种类

数据库通常分为层次式数据库、网络式数据库和关系式数据库三种。而不同的数据库是按不同的数据结构来联系和组织的。

1.数据结构模型

(1)数据结构

所谓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组织形式或数据之间的联系。如果用D表示数据,用R表示数据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集合,则将DS=(D,R)称为数据结构。例如,设有一个电话号码簿,它记录了n个人的名字和相应的电话号码。为了方便地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将人名和号码按字典顺序排列,并在名字的后面跟随着对应的电话号码。这样,若要查找某人的电话号码(假定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Y),那么只须查找以Y开头的那些名字就可以了。该例中,数据的集合D就是人名和电话号码,它们之间的联系R就是按字典顺序的排列,其相应的数据结构就是DS=(D,R),即一个数组。

(2)数据结构种类

数据结构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的角度(即数据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来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与数据的存储位置无关。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中存放的结构,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所以物理结构也被称为存储结构。本节只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并将反映和实现数据联系的方法称为数据模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即按图论理论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和网状结构模型以及按关系理论建立的关系结构模型。

2.层次、网状和关系数据库系统

(1)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实质上是一种有根结点的定向有序树(在数学中"树"被定义为一个无回的连通图)。例如图20.6.4是一个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图。这个组织结构图像一棵树,校部就是树根(称为根结点),各系、专业、教师、学生等为枝点(称为结点),树根与枝点之间的联系称为边,树根与边之比为1:N,即树根只有一个,树枝有N个。这种数据结构模型的一般结构见图20.6.5所示。

图20.6.4 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图 图20.6.5 层次结构模型

图20.6.5中,Ri(i=1,2,…6)代表记录(即数据的集合),其中R1就是根结点(如果Ri看成是一个家族,则R1就是祖先,它是R2、R3、R4的双亲,而R2、R3、R4互为兄弟),R5、R6也是兄弟,且其双亲为R3。R2、R4、R5、R6又被称为叶结点(即无子女的结点)。这样,Ri(i=1,2,…6)就组成了以R1为树根的一棵树,这就是一个层次数据结构模型。

按照层次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System)是其典型代表。

(2)网状结构模型?

在图20.6.6中,给出了某医院医生、病房和病人之间的联系。即每个医生负责治疗三个病人,每个病房可住一到四个病人。如果将医生看成是一个数据集合,病人和病房分别是另外两个数据集合,那么医生、病人和病房的比例关系就是M:N:P(即M个医生,N个病人,P间病房)。这种数据结构就是网状数据结构,它的一般结构模型如图20.6.7所示。在图中,记录Ri(i=1,2,8)满足以下条件:

①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如R1、R2、R3)。

②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双亲。在"医生、病人、病房"例中,"医生集合有若干个结点(M个医生结点)无"双亲",而"病房"集合有P个结点(即病房),并有一个以上的"双亲"(即病人)。

图20.6.6 医生、病房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图20.6.7 网状结构模型

按照网状数据结构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为网状数据库系统,其典型代表是DBTG(Data Base Task Group)。用数学方法可将网状数据结构转化为层次数据结构。

(3)关系结构模型

关系式数据结构把一些复杂的数据结构归结为简单的二元关系(即二维表格形式)。例如某单位的职工关系就是一个二元关系(见表20.6.8)。这个四行六列的表格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字段(即属性),字段名相当于标题栏中的标题(属性名称);表的每一行是包含了六个属性(工号、姓名、年龄、性别、职务、工资)的一个六元组,即一个人的记录。这个表格清晰地反映出该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

表20.6.8 职工基本情况

通常一个m行、n列的二维表格的结构如表20.6.9所示。

表中每一行表示一个记录值,每一列表示一个属性(即字段或数据项)。该表一共有m个记录。每个记录包含n个属性。

作为一个关系的二维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表中每一列必须是基本数据项(即不可再分解)。
(2)表中每一列必须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例如字符型或数值型)。
(3)表中每一列的名字必须是唯一的。
(4)表中不应有内容完全相同的行。
(5)行的顺序与列的顺序不影响表格中所表示的信息的含义。

由关系数据结构组成的数据库系统被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在关系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几乎全部建立在一个或多个关系表格上,通过对这些关系表格的分类、合并、连接或选取等运算来实现数据的管理。dBASEII就是这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典型代表。对于一个实际的应用问题(如人事管理问题),有时需要多个关系才能实现。用dBASEII建立起来的一个关系称为一个数据库(或称数据库文件),而把对应多个关系建立起来的多个数据库称为数据库系统。dBASEII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建立命令文件来实现对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相应的命令序列文件,称为该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一个关系称为一个数据库,若干个数据库可以构成一个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可以派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辅助文件和建立它的应用系统。

? 数据库的要求与特性

为了使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必须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

1.建立数据库文件的要求

(1)尽量减少数据的重复,使数据具有最小的冗余度。计算机早期应用中的文件管理系统,由于数据文件是用户各自建立的,几个用户即使有许多相同的数据也得放在各自的文件中,因而造成存储的数据大量重复,浪费存储空间。数据库技术正是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而出现的,所以在组织数据的存储时应避免出现冗余。

(2)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众多用户都能共享数据资源。

(3)注意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这对某些需要历史数据来进行预测、决策的部门(如统计局、银行等)特别重要。

(4)注意同一数据描述方法的一致性,使数据操作不致发生混乱。如一个人的学历在人事档案中是大学毕业,而在科技档案中却是大学程度,这样就容易造成混乱。

(5)对于某些需要保密的数据,必须增设保密措施。

(6)数据的查找率高,根据需要数据应能被及时维护。

2.数据库文件的特征

无论使用哪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由它们所建立的数据库文件都可以看成是具有相同性质的记录的集合,因而这些数据库文件都有相同的特性:

(1)文件的记录格式相同,长度相等。

(2)不同的行是不同的记录,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3)不同的列表示不同的字段名,同一列中的数据的性质(属性)相同。

(4)每一行各列的内容是不能分割的,但行的顺序和列的顺序不影响文件内容的表达。

3.文件的分类

对文件引用最多的是主文件和事物文件。其他的文件分类还包括表文件、备份文件、档案的输出文件等。下面将讲述这些文件。

(1)主文件。主文件是某特定应用领域的永久性的数据资源。主文件包含那些被定期存取以提供信息和经常更新以反映最新状态的记录。典型的主文件有库存文件、职工主文件和收帐主文件等。

(2)事务文件。事务文件包含着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数据活动(事务)的那些记录。这些事务被分批以构成事务文件。例如,从每周工资卡上录制下来的数分批存放在一个事务文件上,然后对照工资清单文件进行处理以便打印出工资支票和工资记录簿。

(3)表文件。表文件是一些表格。之所以单独建立表文件而不把表设计在程序中是为了便于修改。例如,一个公用事业公司的税率表或国内税务局的税率就可以存储在表中文件。

(4)备用文件。备用文件是现有生产性文件的一个复制品。一旦生产性文件受到破坏,利用备用文件就可以重新建立生产性文件。

(5)档案文件。档案文件不是提供当前处理使用的,而是保存起来作为历史参照的。例如,国内税务局(IRS)可能要求检查某个人最近15年的历史。实际上,档案文件恰恰是在给定时间内工作的一个"快照"。

(6)输出文件。输出文件包含将要打印在打印机上的、显在屏幕上的或者绘制在绘图仪上的那些信息的数值映象。输出文件可以是"假脱机的"(存储在辅存设备上),当输出设备可
用时才进行实际的输出。

❸ 举例说明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表、字段、记录分别指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关系型数据库个人感觉应该这样解释:一是关系型数据库在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张表格,不过这张表格有一些要求,一定是不可分的表格,就是基本单元是二元的没有表中表。这个也就是你说的数据表;

表是有横列有竖列的。字段就是相当于其中竖列上写的内容,记录就是其中横列上的内容,有几条记录即使表中有几行内容。

借用上面那位仁兄的例子:

id name score
1 ss 12
2 aa 23
3 dd 34

这相当于一个建好的关系数据库的表,其中的id,name,score就是该数据表的字段,1 ss 12 就是一条记录,该表现在有三条记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❹ ORACLE数据库在创建触发器时出现错误:行号= 2 列号= 34 错误文本= PL/SQL: ORA-00933: SQL 命令未正确结

纠正一下,oracle是支持多表更新的,不过我感觉语法比较变态,它和sqlserver,mysql的语法的语法都是有区别的:
你的语句写的是有问题的,oracle里边怎么可能有deleted和inserted呢,你写的根本就是sqlserver的语法?
正确语法如下: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触发器名称
Before Delete On Dept
For Each Row
Begin
Update Dept Set Major_Num = Null Where Major_Num = :Old.Staff_Id;
End;

❺ 数据库,数据库是什么意思

数据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数据。如学校中的学生档案、学习成绩记录、学校会计帐务,工厂的自动化系统需要生产线上的实时数据,军事指挥员需要的各种情报,各个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和数据打交道。在信息时代,由于数据量的急剧增长,需要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处理和加工大量的数据,于是产生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简单地说,数据库(Data Base,简记为DB)是为某种特殊目的而组织起来的记录和文件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记为DBMS)则是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库进行定义、描述、建立、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
一个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用户、软件和硬件。
数据,是指数据库系统中集中存储的椅披数据集合,即数据库,它是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对象,通常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具有集成性和共享性。
集成性,是指把某特定应用环境中的各种应用相关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全部集中地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存储。
共享性,是指数据库中的一块块数据可为多个不同的用户所共享,即多个不同用户,使用多种不同的语言,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而同时存取数据库,甚至同时存取同一块数据。
用户,存在一组使用数据库的用户,即指存储、维护和检索数据的各类请求。数据库系统中有三类用户: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
终端用户是指从计算机终端存取数据库的人员,也可称为联机用户。
应用程序员是指负责编写应用程序的人员。
数据库管理员是指全面负责数据库存取、维护和正常使用的人员。
软件,是指负责数据库存取、维护和管理的软件系统,通常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中各类用户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请求,均由DBMS完成,它是苏剧苦笑台的核心软件。DBMS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的。

❻ 数据库是什么意思

数据库,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由于资料集中管理,电脑的资源便可由使用者共享,而且资料的保密及处理的一致性更容易达成。

数据库将相关数据的集合存储在一起的,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6)数据库34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数据库一般具备具有存储、截取、安全保障、备份等基础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依据它所支持的数据库模型来作分类,或依据所支持的计算机类型来作分类,或依据所用查询语言来作分类,或依据性能冲量重点来作分类。

而且拥有有数据索引的功能。像是一本书前面几页都有目录,目录也算是索引的一种,只是它的分类较广,例如车牌、身份证字号、条码等,都是一个索引的号码,可以从号码中看出其中的端倪,若是要找的人、车或物品,也只要提供相关的号码,即可迅速查到正确的人事物。

❼ C语言数据库是什么

数据库是用来存入数据的仓库。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新增、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但是C语言和数据库是两个东西,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C语言可以用来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也可以通过C语言借助于SQL语句来操作数据库。

C语言普适性最强的一种计算机程序编辑语言,它不仅可以发挥出高级编程语言的功用,还具有汇编语言的优点,因此相对于其它编程语言,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广泛性。C 语言的运算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其优劣性。C 语言中包含了34种运算符,因此运算范围要超出许多其它语言,此外其运算结果的表达形式也十分丰富。此外,C 语言包含了字符型、指针型等多种数据结构形式,因此,更为庞大的数据结构运算它也可以应付。

其二,简洁性。9 类控制语句和32个KEYWORDS是C语言所具有的基础特性,使得其在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写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可以适用广大编程人员的操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同 时还能够支持高级编程,避免了语言切换的繁琐。


(7)数据库34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数据库架构

1、内层:最接近实际存储体,亦即有关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

2、外层:最接近用户,即有关个别用户观看数据的方式。

3、概念层:介于两者之间的间接层。

❽ 数据库三级模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

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有: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8)数据库34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

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操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❾ 什么是数据库

我们刚刚学习了数据库系统,就在这里现学现卖了:)
数据库,顾名思义,是存入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而且数据是按一定格式存放的。
当人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后,应该把它们保存起来进入近一步的处理,进一步的抽取有用的信息。当年人们把数据存放在文件柜中,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量急剧增长,现在人们就借助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科学的保存大量的数据,以便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资源。
要是下定义的话,就应该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❿ Oracle数据库ID34错误

数据库报错应该有错误代码吧?看看ORA-xxxxx的代码是什么样的?
另外这个“ID34”,你的数据库是不是报的登录连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