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形成性考核册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电大数据库应用技术形成性考核册

发布时间: 2022-09-19 17:01:14

㈠ 2010年秋中央电大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A 6、B 7、B 8、A 9、C 10、B 11、C 12、C
13、D 14、C 15、C 16、C 17、D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
1、管理科学 系统科学 计算机科学
2、一体化
3、信息管理
4、电子业务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5、战略计划子系统 管理控制子系统 执行控制子系统
6、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 开发语言
7、硬件资源管理 用户间信息交换
8、TCP/IP
9、集合和容器
10、数据库
11、决策过程
12、管理手段 管理方法
13、指挥 控制 协调
14、管理跨度 管理宽度
15、基层管理
16、非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
17、直线制结构 职能制结构 矩阵式结构
18、经过加工的数据 客观事物 物理符号
19、扩散
20、需求 收集 传输 处理
21、高层管理 高层管理
22、整体性 层次性 统一性
23、降低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复杂性
24、接口标准化原则
25、明确的目标 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简答题
1、信息化的内涵是什么
(1)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过程,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是对发展状况的描述,指一个地理区域、社会、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以信息为基础的不断发展的程度。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人机系统,又是一个一体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是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管理,就要有信息,就必然有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可以保证各种职能系统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分类的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为: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
按数据处理方式分: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铁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力管理信息系统、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业管理信息系统。

4、说明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关系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动力直接来源于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不了解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评价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越来越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工具,电子计算机和数据通信技术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手段。面对现代化管理活动中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没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是难以完成数据的加工处理,进而对管理进行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则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

5、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管理层次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6、决策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中心,管理活动的高、中、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1)结构化决策:通常指确定型的管理问题,它依据一定的决策规则或通用的模型来实现其决策过程的自动化。(2)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是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它多属于短期的、局部的决策。(3)非结构化决策:很难用确定的决策模型来描述,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这类问题一般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复杂性。

7、用图形的方法绘制出信息处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关系。
见书本P50页。

8、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系统分解的原则:可控制性原则、功能聚合性原则、接口标准化原则。

作业二
一、 选择题
1、B 2、D 3、B 4、C 5、A 6、B
7、A 8、D 9、C 10、D 11、B 12、B
13、D 14、A 15、A 16、A 17、A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
1、概念结构 功能结构 管理职能结构 软硬件结构 网络计算结构
2、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
3、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管理系统
4、物理位置安排 拓扑结构
5、功能模块组成 依附于硬件结构
6、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7、请求
8、传统的二层C/S
9、管理上的
10、分解和抽象
11、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12、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 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13、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14、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干
15、面向对象
16、桥梁和接口
17、总体设计 模块设计
18、程序设计 测试和试运行

三、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如图所示。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它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什么?
将管理信息系统按纵向分为:战略计划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分别对应于管理层次中的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和执行控制层。

3、说明管理信息系统金字塔结构的含义。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4、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1)中央主机集中式分时处理模式,主机系统是一种多用户系统,它采用集中式分时处理模式。所有程序都运行在宿主计算机上。
(2)文件服务器模式,是一种以总线、星型或环状等一定的拓扑结构,通过通信电缆将若干台PC机与一台或多台服务器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采用资源共享式的网络计算模式。
(3)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由服务器和客户端构成的一种异种机网络系统,计算机之间通过严格定义的标准程序接口和远程调用相互通信。
(4)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一种从传统的二层C/S模式发展超来的系统,这种网络计算模式是基于企业内部网的需求而出现并发展的。

5、简述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和基本策略。
(1)“分解”和“抽象”是结构化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这就是“分解”。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集中精力先解决主要问题这就是“抽象”。
(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结构化方法按上述思想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按照这种策略,不论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有多大,分析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对于大的系统只需要多分解几层,分析的复杂程度并不会随之增加。这也是结构化分析的特点。

6、系统开发应具备的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系统开发应具备的条件: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企业要有一定的投资保证。

7、依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说明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档。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文档是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文档是系统分析报告,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文档是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文档是用户操作手册,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文档是运行状况报告。

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确工作,主要包括:(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2)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3)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4)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9、简述文档管理遵循的原则。
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维护文档的一致性;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

作业三
一、选择题
1、A 2、C 3、C 4、A 5、C 6、B 7、C 8、D
9、A 10、B 11、C 12、C 13、D 14、C 15、A 16、C
17、B 18、B 19、C 20、D

二、填空题
1、总体需求分析 详细需求分析
2、总体规划
3、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4、现行系统的目标和任务 新系统开发条件
5、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 客观上是否需要开发新系统
6、技术上的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7、系统设计
8、业务流程分析 逻辑模型
9、业务流程 数据流程
10、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11、自顶向下
12、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3、做什么 如何做 具体实现方案
14、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
15、耦合
16、变换分析
17、层次结构 过程性
18、将高层数据流图转换成结构图

三、简答题
1、简述需求分析的目的
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用户的这些想法和要求,分为总体需求分析和详细需求分析两个阶段,总体需求分析也称为总体规划,主要目的是明确未来系统“是什么”的问题,详细需求分析也称系统分析,主要明确“干什么”的问题。

2、简述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3、系统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现行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分析,将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在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现行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4、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如下:
(1)对当前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
(2)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3)进行数据流程分析,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补充完善,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把上述分析过程和结果以文档形式保存。

5、什么是数据流,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分析
企业所有的输入输出流均可用数字等形式来表示,从而形成企业的数据流。
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数据流就没有企业的活动。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

6、简述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任务
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数据流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在现行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新系统的目标,设计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7、简述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
描述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为新系统验收和评价提供依据。

8、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9、简要说明“耦合小、内聚大”原则
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耦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10、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四、应用题
1.参考答案:

2、参考答案

3、参考答案:

4、参考答案
错误1:考勤表和作业票的来源与一级不符;
错误2:“总账管理”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错误3:计件工资计算和计时工资计算两个加工的编号相同;
错误4:工资文件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改正后的数据流图如图9所示:

5、参考答案
错误1:加工“建立档案”没有编号
错误2:加工“建立档案”与文件F1间的箭头方向不正确,应为向下的箭头(或双箭头)
错误3:建立档案、计算工资、打印工资单三个加工之间的箭头多余
错误4: “打印人员清单”数据流应改为“人员清单”,将动词去掉。

6、参考答案
错误1:“原始单据”数据流名与一级图不一致;
错误2:“凭证文件”的编号应与一级图一致 ;
错误3:“P1.3打印凭证”多余,在一级图中没有描述;

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D 6、D
7、B 8、C 9、B 10、C 11、A 12、D

二、填空题
1、模块测试 子系统测试 系统总体测试
2、单元测试 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 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 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
3、直接切换 平行切换 分段切换
4、软件维护 数据维护
5、用户手册
6、完善性 预防性
7、平行工作一段时间 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原有系统
8、马上运行
9、信息主官
10、代码

三、简答题
1、试述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2、系统测试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测试的原则:确定预期输出结果;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进行破坏性测试;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工作,还应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应该做的事情;应保留测试数据,以便程序修改后进行再测试。

3、什么是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的前提是可以把软件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软件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软件的内部逻辑测试软件,检验软件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黑盒测试是测试者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即测试者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特性,而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并且仅仅按程序的规范导出测试数据。

4、系统测试与系统开发过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1)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2)好的测试方案是尽可能去发现迄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5、什么是系统切换,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
所谓系统切换就是在系统测试完成之后进行的,旧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的过程。有三种切换方式,即(1)直接切换,指在原有系统停止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2)平行切换方式,指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代原旧系统;(3)分段切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即分期分批逐步转换。

6、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有哪些?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了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系统维护和数据维护三部分内容。
根据系统维护的目的可分成以下几类:(1)改正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7、什么是系统的可维护性?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以定性地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和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8、简述系统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引言 :摘要、背景、参考资料;
2)评价内容:技术性能指标评价、经济指标评价、综合性评价。

㈡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答案

2014电大最新《数据库基础及应用》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一 (第1~第3章)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空括号内填写上正确选项的字母,每小题2分,共36分) 1.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四个发展阶段中,第3个发展阶段是( C )。 A.人工管理 B.文件系统 C.数据库系统 D.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实体中能够唯一标识自己的属性被称做( A )。 A.码 B.域 C.联系 D.元组 3、关系数据模型属于( B )。 A.概念数据模型 B.逻辑数据模型 C.存储数据模型 D.对象数据模型 4.若实体A和B是1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多对1的联系,则实体A和C是( C )联系。 A.1对1 B.1对多 C.多对多 D.多对1 5.在数据库体系结构的三级模式中,全局模式处于( B )层。 A.最内 B.中间 C.最外 D.应用 6.下面不属于数据库体系结构中三级模式的是( C )。 A.存储模式 B.逻辑模式 C.数据模式 D.应用模式 7.设D1、D2和D3定义域中的基数分别为2、3和4,则D1xD2xD3的元组数为( B )。 A.9 B.24 C.10 D.14 8.设关系R1具有a1个属性和b1个元组,关系R2具有a2个属性和b2个元组,则关系R1×R2所具有的元组个数( D )。 A.a1+b1 B.a2+b2 C.a1xa2 D.b1xb2 9.若一个关系为R(学生号,姓名,性别,年龄),则可以作为主码的属性为( A )。 A.学生号 B.姓名 C.性别 D.年龄 10.设一个关系模式为R(A,B,C),对应的关系内容为R={{1,10,50},{2,10,60},{3,20,72},{4,30,60}},则δB>15(R)的运算结果中具有的元组个数为( B )。 A.1 B.2 C.3 D.4 11.设一个学生关系为S(学生号,姓名),课程关系为C(课程号,课程名),选课关系为X(学生号,课程号,成绩)。则求出所有选修课程信息的运算表达式为П课程号(X)与( A )的自然连接。 A.C B.S C.X D.П课程号(C) 12.设两个关系中分别包含有m和n个属性,它们具有同一个公共属性,当对它们进行等值连接时,运算结果的关系中包含的属性个数为( C )。 A.m*n B.m+n-1 C.m+n D.m+n+1 13.在一个关系R中,若X,Y和Z为互不相同的单属性,并且存在XY和YZ,则必然存在X到Z的( B )函数依赖。 A.部分 B.传递 C.直接 D.平凡 14.在一个关系R中,若存在“学号系号,系号系主任”,则该关系必定存在着( )函数依赖。 A.部分 B.平凡 C.相互 D.传递 15.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A,C)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B )。 A.(A,B) B.(A,C) C.(A,D) D.(A,E) 16.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BC.BD,D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C )。 A.(A,B) B.(A,D) C.A D.B 17.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 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C )。 A.(A,C) B.(C,D) C.(A,D) D.(B,D) 18.设一个关系为R(A.B,C,D,E,F,G),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AC,CD,CE,AF,FG},若要规范化为高一级的范式,则将得到( C )个关系。 A.1 B.2 C.3 D.4
其余的点击http://wenku..com/link?url=-就可以看到了。是网络文库的,放心。

㈢ 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形成性考核答案

中央电大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单机版2.0版计算机信息专业一共五门形成性考核分别是:
1 形成性考核(信息管理系统)
2 形成性考核(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3 形成性考核(信息化运作与管理)
4 形成性考核(网络实用技术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
5 形成性考核(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
好多人发练习答案骗人,其实不是考核的答案,我有考核的,可以给你。
我已经通过了,可以帮你

㈣ 为什么我电大的形成性考核做了却没有成绩

1、是 在线的形成性考核没有提交成功
2、是 离线形成性考核册 如果错误都一样出现了雷同就是没成绩
3、是提交作业时间截止了,你提交的时候已经过期了
4、是老师成绩统计漏掉你了

以上几种情况会出现没成绩,你联系一下班主任问问,就知道了!

㈤ 谁有电大《企业信息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网上的答案好像跟我们的作业不同。急!

信息的含义: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生产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信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鉴于共享性、可传达递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它的特性,使应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在的很大的风险和和很多不确定因素。
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具体包括收款、付款、记账、转账等资金流动的过程。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务流。具体包括管理方法与操作流程、上下级之间的请示报告与命令等。
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及各种各样的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
在企业信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伴随着物流等其它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2)信息流反映其它流的状态,并且对其它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管理信息:是对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管理信息主要特点有:1、信息量大。2、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来源分类,可以分为企业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
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它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金融部门、有关信息服务中心、国内外市场、供货单位、销售单位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原始记录、定额、指标、统计报表以及分析资料,等等。
按信息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信息。常规信息又称固定信息,它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要本性的变化。
管理信息包括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三个层次。
1、战略信息又称为决策信息。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组织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制定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等。
2、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它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主要用于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等。
3、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它来自企业的基层部门,主要为企业掌握生产进度、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停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我国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和前提。
系统是由相互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概念的含义:首先,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单元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系统组成元素具有相关性;其次,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而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系统具有目的性。
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性:1、层次性;2、整体性;3、目的性;4、相关性;5、边界性;
系统方法: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系统: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某一事物时,它就是系统,以系统的输入、加工、边界、输出、目标、反馈考察分析事物时,被分析的对象就是系统。
系统方法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
1、考虑系统的整体性。2、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作用。3、考虑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此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处理的系统。它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在系统中,人与机器共同行动,共同完成系统目标,例如处理业务或做出决策。其基本构造都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
对于信息开发中的分析方法:对于系统开发,一般采用两种系统开发方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方式。
自底向上的主要优点有:1、自底向上分析方法符合现实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出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2、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于判断其费用。3、相对来说,每一阶段的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4、由于方法的汇总性质,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5、由于系统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优点:1、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2、方法的实践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主要缺点:1、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2、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管理信息系统: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第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子系统到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和战略计划子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辅助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管理理解为: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3、管理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运用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具体地讲:管理又可进一步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1、高层管理,属战略级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其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2、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主要任务是根据最高管理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具体对组织内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体目标。3、基层管理,也称职能层或作业层管理,是按照中层管理制定的计划,具体组织人力去完成计划。
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1、组织与变革。2、管理。3、技术。4、世界范围的商业竞争环境。
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式、直线一职能式、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组织环境的激烈变化,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等尤为突出。这些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通过企业的组织重构,简化内部组织结构,尤其是弱化了等级制度,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每位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使得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敏感、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实力。
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
组织扁平化: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着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作用:1、组织战略决定着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2、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3、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1、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2、信息技术为企业变革提供支持。3、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流程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承包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企业流程是指生产或服务过程中一连串活动的工作流程。企业流程再造的要点在于简化和优化任务之间的联系,减少冗余过程。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BPR的特性,即根本本性、彻底的和巨大的。
把企业流程再造的工作步聚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描述环境,明确目标。2、规范原流程。3、整合与再造流程。

第三章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是指以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对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加工、传递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支持的技术总称。信息系统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结组织中各个方面的活动提供支持或进行控制的系统。
计算机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计算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功夫硬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软件等。
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网络是面向远程终端的联机系统;第二代是以ARPANET和Ethernet为代表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多个主机系统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第三代是网络与网络的互联阶段;第四代可称为高速网络技术发展阶段。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网络分类: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
网络传输设备:1、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收装置的物理媒体。有线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介质有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2、网络适配器(简称网卡),是计算机、通信控制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通信的接口,是将各个结点上的设备连接到网络上的接口部件。3、调制解调器是利用信道传递数字信号时使用的远程连接设备。
网络互联设备:1、中继器;2、集线器;3、网桥;4、交换机;5、路由器。
如何连接上Internet:一般使用电话线和数据专线两种方式。
传统数据组织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编写的程序和特定的文件紧密相连,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整体规划。
传统的数据文件处理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数据混乱;2、数据冗余;3、程序与文件过分依赖。4、实用性差。 数据库存储方式是指数据集中并可以减少重复,有效率地提供多方面的数据组织方式。
数据库第统DOS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
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等:可以大致划分为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等几方面。
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E—R图是1976年由P•S•Chen提出的描写现实世界数关系的实体一联系模型。优点:1、清楚地描述了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2、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且这种转移方法非常简单。3、有方法可以证明,通过这种转化形成的
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具体转换可以根据以下规则:(1:1)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1:n)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m:n)的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
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 Office附带的一个组件。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通过各种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Access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对象又分七种,它包括: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它的基本功能如下:1、提供收集、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的手段。2、利用查询方式,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处理。3、通过窗体来浏览或更新新表中的数据,用报表以特定的方式来分析和打印数据。4、共享数据,提供了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接口,即数据的导入、导出及链接功能。5、其他功能。
Access的主要特点如下:1、Access操作简单,与Office中的其他组件,如Word,Excel等,具有相同的操作界面,一致的设计风格。2、数据对象丰富,七种对象类型,基本满足了一般用户的需求。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和执行规划两个层次。战略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计划,执行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化。
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它的活动主要包括: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制定执行规划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考虑企业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资源约束的同时,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
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在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之前,需要成立一个规划领导小组,时进行有关的人员培训,明确规划工作的进度等。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一、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步骤如下: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关键因素。3、分析信息需求。二、企业系统规划法。是根据企业目标责任制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该方法根据企业目标分析企业过程、数据通信类等。然后再从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建立基于目标的企业规划。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我们可以明确子系统(或模块)及其相互关系。1、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2、定义过程(功能)。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结构。5、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步骤。这五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系统运行后又能会面临新的系统请求,开始新的周期循环,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2、工作文件规范化。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4、用户的观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1、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2、质量保障措施完备。3、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4、文档齐全。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3、文档化工作大。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初始原型系统。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3、修改和改进原型需求。
原型化方法的主要特点:1、便于满足用户要求。2、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原型法的主要缺点:1、频繁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程难以管理。2、原型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理论不确定、需求经常变化的情况。
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可分为: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2、面向对象分析(OOA),即分析问题。3、面向对象设计(OOD),即整理问题。4、面向对象编程( OOP),即程序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优点: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不足:需要一定的软件环境支持,对系统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求也比较高;可能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CASE方法的主要特点:1、既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又支持自底向上的原型化开发方法,更加实用。2、解决了由现实世界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3、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和编程工程工程中解放出来。4、自动生成文档和程序代码,使系统产生统一的标准化文档。5、着重于分析与设计,具有设计可重用性,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
CASE 平台上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1、系统分析、设计工具。2、代码生成工具。3、测试工具。4、项目管理工具。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1、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2、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3、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4、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5、开发方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的开发式:1、独立开发方式。2、委托开发方式。3、合作开发方式。4、购买现成软件。
IT外包是将组织中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部分或全部交给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完成。外包内容包括:信息处理服务、业务流程支持、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网络系统建设、硬件设备选型与维护、IT知识培训和企业信息化方案咨询等。
采用IT外包的主要优点:1、有益于企业将力量集中到核心能力上。2、有益于预见成本。3、简化内部的管理工作。4、促进企业资源整合。
IT外包的主要风险:1、降低了企业的控制能力。2、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规避IT外包的风险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健全合同文档管理。2、供应商的选择需要参考国际评估标准。3、引入多个供应商。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ERP代表的管理思想支持企业内部的管理业务,朝着支持决策、制定整个供应链优化方案的方向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原有企业管理方式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要想真正理解ERP,首先需要了解库存管理订货法、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相关内容。
1、库存管理订货法。2、物料需求计划MRP。3、制造资源计划MRPⅡ。4、企业资源计划ERP。
库存订货点法是指:制定一个数量额,当库存达到这个数量水平时便可下达订单去采购订货的方法。
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MRP是根据生产计划表上需要物料的时间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的。
1977年,美国着名管理专家第一次倡议为新的MRP起个名字——制造资源计划。
从狭议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在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电子商务系统是以电子数据处理、环球网络、数据交换等技术为基础,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信息处理系统。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电子商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1、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2、电子商务将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3、电子商务将改变组织内部的结构。4、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角色有采购商、供应商、支付中心、认证中心、物流中心等。
电子商务通常是在三类群体之间进行的,即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个人消费者。
第五章 系统分析
初步调查的内容如下:1、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3、分析内容。4、了解系统基本状况,收集与系统相关的参考材料。5、技术要求和限定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框架和可能的各种参考方案。
分析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有三个方面:“显现”的必要性是指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系统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更新管理方法、手段,建立新型的系统;“预见”的必要性是指根据组织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而对将来进行的预想措施;“隐见”的必要性是指系统的缺陷是长期的、分散的、不直接的或不明显的,通过改进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满足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可行性是建立在必要性基础上的,建立信息系统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3、管理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规模与目标。2、明确用户主要信息需求。3、提出拟建系统的初步方案。4、提出并评价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5、给出该项目做还是不做的选择,同时确定方案。6、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安排。7、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8、向用户审查小组与指导委员会提交结果。
详细调查的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各个方面。这是由于新系统一般都是以当前系统的基础为前提,只有通过对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弄清业务现状,查明执行效果,发现薄弱环节,才能为改进系统和开发高质量的新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查中,有一点原则我们必须要强调,即用户参与原则。用户最熟悉他们工作的环境、业务情况、现行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系统的成功才能有保障。
一般而言,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现有系统的基本情况。2、管理业务。3、信息需求、处理手段和信息资源。4、信息化现状。
调查的步骤和方法:1、研究资料法。2、开调查会。3、用户访谈。4、问卷调查法。5、实地观察法。6、发电子邮件。
在系统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先计划。2、调查态度。3、调查顺序。4、研究分析。
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分析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系统边界。2、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即按照结构化方法的思想,采用分层的数据流程图,把大问题或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3、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即先确定每一层数据流程图的边界或范围,再考虑数据流程图的内部,先画处理的输入和输出,再画处理的内部。
分析和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审定系统目标。2、对管理模式的分析和优化。3、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功能确定、处理手段的落实)4、业务流程优化。5、数据分析(收集、来源、去处、存储和流量)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1、确定新系统目标。2、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3、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式。4、确定新系统的数

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2009开放英语1形成考核册
Units1-6第一部分 1 B 2A 3B 4B 5A第二部分6B 7A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C 15C 16B 17A 18B 19B 20A 21B 22A 23C 24C 25A第三部分26 Is he a manager? 27 Does she usually go to work by bus? 28 Are there fifty students in the class?29 Have they a large house ?30 Is he currently working on TV advertisements?第四部分31B 32A 33A 34B 35B 36B 37B 38B 39A 40C第五部分41会议室在一楼。42他现在在跟客户谈话。43大卫经常在午餐时间在他的办公室吃三明治。44我预定了一件单人房。45我正在等我的老板在上海打来的重要电话。 Units7-12第一部分 1 A 2B 3B 4A 5A第二部分6B 7C 8B 9A 10C 11C 12A 13A 14A 15A 16B 17A 18B 19A 20A 21A 22C 23A 24B 25C第三部分26 You can’t smoke in the bedrooms.27 It dosen’t usually snow in winter in Ireland.28 Don’t put then on the desk.29 She hasn’t got brown wavy hair.30 Idon’t need to y any apples.第四部分31B 32A 33A 34A 35B 36C 37A 38A 39B 40A第五部分41这个起居室又大又舒服。42和看报纸相比我更喜欢看电视。43银行就在报刊经售点的对面。44他从我这借走了很多钱。45坐出租车从机场到市中心要40分钟。Units13-18第一部分 1 B 2B 3A 4A 5A第二部分6B 7B 8C 9A 10A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B 18B 19A 20B 21C 22C 23B 24A 25A第三部分26 How does he go to work?27 When is she flying for Paris?28 Where is the bus stop?29 They will not go to the wedding reception.30 He was’t at the party last night.第四部分31B 32A 33B 34A 35A 36B 37C 38B 39A 40C第五部分41你需要降低你的温度。42对于下周的考试我感到担心43他比她更擅长于网站设计。44这份工作有四名求职者。45在9月30日之前我们将作出决定。期末自测第一部分 1 B 2B 3B 4A 5A第二部分6C 7B 8B 9B 10B 11B 12A 13A 14C 15C 16C 17C 18A 19A 20B 21C 22C 23A 24A 25A第三部分26 Does he always work on Tuesday?27 I don’t have to work every evening.28 My computer isn’t working.29 How long will the meal take?30 How much does the flat cost a month?第四部分31B 32A 33B 34B 35A 36B 37B 38B 39C 40A第五部分41我每周去游泳一次。42 你想去哪个博物馆?43他对电脑的兴趣比我少。44你能开那个瓶子吗?45 北京的天气和纽约的天气一样。
............................................................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1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一、二、三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体循环
3.突触
4.上呼吸道
5.关节
6.纵隔
7.脑屏障
8.肾门
二、 问答题
1.在光镜和电镜下骨骼肌纤维与心肌纤维的结构有何异同?
2.试比较深感觉传导通路与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3.列表说明心脏各个腔室的入口、入口处的瓣膜、出口、出口处的瓣膜及瓣膜的作用。
4.你在学习第一章~第三章的内容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你需要哪些帮助?
(说明:学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与辅导老师、主持老师、主讲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讨论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互帮互助、教学相长。比如参加教学点面授,与辅导老师面对面交谈;再比如经过注册能够随时进入电大在线课程端的在线讨论,在那里与主持老师或主讲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老师取得联系。主持教师和主讲教师的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在作业本的封底可查到。)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2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4、5、6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反射
3.受体
4.静息电位
5.血细胞比容
6.红细胞沉降率
7.纤维蛋白溶解
8.心动周期
9.血压
10.微循环
11.血-脑屏障
二、问答题: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每种形式请举一例说明。
2.比较教材104页图4-3动作电位的模式图和140页图6-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模式图,写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说明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总是保持流体状态?
4.下面三题可任选一题完成
(1)分别测量25岁左右和65岁左右健康人的血压并给予分析(建议测量人数至少5人,并把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2)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列表分析比较
(3)如果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3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7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
2.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
3.肺泡通气量
4.消化和吸收
5.胃的容受性舒张
6.胆盐的肠-肝循环
7.基础代谢率
8.肾小球滤过率
9.肾糖阈
10.渗透性利尿

二、问答题:
1.
2.简述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和胰液中哪些成分本身并无活性?它们需要哪些物质的激活?
3.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4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11、12、13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填空题
1.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肾小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质。
3.抗利尿激素分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
4.中枢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6.小脑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胆碱能受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型。
8.神经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
9.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散热。
11.折光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2.视近物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激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幼年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_____________症。 幼年生长素分泌过多引起_____________症。
15.能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按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期。
二、A型题
1、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
A、醛固酮 B、血管升压素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2、每昼夜代谢产物的排出至少需溶解于:
A、0.1L尿液 B、0.5L尿液 C、1.0L尿液 D、1.5L尿液
3、与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有关因素不包括:
A、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 D、循环血量增多
4、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后电位 D、局部电位
5、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牵张反射可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 B、感受器与效应器在同一快肌肉上
C、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D、正常肌紧张维持只决定于重力的作用
6、左侧中央前回受损,将导致:
A、左侧躯体运动障碍 B、右侧躯体运动障碍 C、左侧感觉障碍 D、右侧感觉障碍
7、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正确的是: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胃肠平滑肌舒张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心肌收缩力增强
8、组织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ATP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9、呼吸商的意义是:
A、通过耗氧量可求得食物卡价 B、根据耗氧量可知食物的氧热价
C、从CO2的产生量推算机体能量代谢强度 D、以其推算体内物质氧化的种类和比例
10、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异,错误的是:
A、早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B、女性月经期体温最高
C、幼儿体温高于成年 D、情绪激动、紧张、体温会增高
11、正常时,强光照射一侧瞳孔的反应是:
A、两侧瞳孔扩大 B、该侧瞳孔缩小
C、该侧瞳孔扩大 D、两侧瞳孔缩小
12、第1信使指的是:
A、受体 B、基因 C、激素 D、激素—受体复合物
13、肾上腺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使机体反应敏捷 B、迅速提高血糖
C、促使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 D、使心跳加强加快
14、雌激素作用,错误的是:
A、 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生长发育
B、 激发女性附性征出现并维持之
C、 促使子宫内膜血管、腺体增生,腺体分泌
D、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
三、名词解释:
1、瞳孔对光反射 2、肌紧张 3、第2信号系统 4、肾小球滤过滤 5、肾糖阈
6、渗透性利尿 7、基础代谢率 8、突触 9、神经递质 10、允许作用
四、问答题:
1、解释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
2、简述月经周期是怎样形成的?
3、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4、皮肤痛与内脏痛各有何特点?牵涉痛有何意义?

..............................................................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1
(WINDOWS XP)
一、选择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3、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二进制码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4、目前使用的防杀毒软件的作用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部分已感染病毒。5、操作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6、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出现之前,Windows 98是微软公司所提供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稳定的。7、Internet是广域网类型的网络。8、在以字符特征名为代表的IP地址中,第一级域名的cn代表中国。9、下列[email protected]是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10、下列在线聊天不属于Ootlook Express的功能。二、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2、第二代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4、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交互性的技术。5、在系统软件中,必须首先配置操作系统。6、Windows XP进行系统还原时,是以还原点为基础的。7、对于网络系统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8、Http的中文意思是超文本传输技术。9、电子邮件是指由计算机编制而成并经网络传递、收发的信息文件。10、答复和转发邮件时,主题将自动打上Re和Fw标记。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2
(WINDOWS XP)
一、选择题
1、在Word中编辑文本时,编辑区显示的“水线”在打印时不会出现在纸上。2、Word文档以文件形式存放于磁盘中,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doc。3、Word文档转换成纯文本文件时,一般使用另存为项。4、在Word中,选定文档内容之后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是将选定的内容复制到剪贴版。5、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英文字体是Arial。6、在Word 97中,如果使用了项目符号或编号,则项目符号或编号在每次按回车键时会自动出现。7、Word中给选定的段落、表单元格、图文框添加的背景称为底纹。8、在Word 97表格中,拆分操作对行/列或单一单元格均有效。9、在Word 97表格中,表格内容的输入和编辑与文档的编辑完全一致。10、在Word 97中,按Ctrl+S键与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功能相同。二、填空题1、在Word中,标尺是作用是控制文档内容在页面中的位置。2、Word文档编辑区的右侧有一纵向滚动条,可对文档页面作上下方向的滚动。3、Word在正常启动之后会自动打开一个名为文档1的文档。4、文档窗口中的鼠标指针呈现为闪烁的“I”形状。5、在Word中,如果要对文档内容(包括图形)进行编辑操作,首先必须选定操作对象。6、在Word文档编辑过程中,如果先选定了文档内容,在按住Ctrl键并拖拽鼠标至另一位置,即可完成选定文档内容的复制操作。7、Word中,给选定的段落、表单元格、图文框及图形四周添加的线条称为边框。8、在Word表格的单元格内单击鼠标左钮,即可选定单元格。9、在Word表格中,一个表格单元可以拆分成多个单元格。10、在Word中保存一个新文档时,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3
(EXCEL 2003部分)
一、选择题
1、输入分数时,最好以混合形式(# ?/?)方式输入,以免与日期格式相混。2、运算符的作用是用于指定对操作数或单元格引用数据执行何种运算。3、公式中,运算符用于指定对操作数或单元格引用数据执行何种运算。4、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5、对某列作升序排序时,则该列上有完全相同项的行将保持原始次序。二、填空题1、在Word中我们处理的是文档,在Excel中我们直接处理的对象称为单元格。2、在Excel中,公式都是以=开始的,后面由函数或单元格和运算符构成。3、比较运算符可以比较两个数值并产生逻辑值TRUE或FALSE。4、文本选择运算符“&”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文本连接为一个组合文本。5、一旦更新了工作表数据,图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POWERPOINT部分)
一、选择题
1、PowerPoint 2003具有普通、大纲、幻灯片浏览、幻灯片放映视图。2、编辑制作幻灯片时,应该在普通视图中进行。3、当希望幻灯片之间进行切换时,形成一种水平百叶窗的动态切换效果,可是实际演示时发现只是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显示百叶窗的效果,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应该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设置。4、当你制作的幻灯片上的文本字体为“华文新魏”时,但在别的用户机器上却显示为宋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机器上没有安装相应的字库。5、PowerPoint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幻灯片。二、填空题1、要利用模板创建一个名为“SOARING”演示文稿,其操作步骤是: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再选择新建文档稿演示,然后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选项卡中的SOARING模板,再单击确定按钮。2、如果将幻灯片中的一段文字(宋体、常规、12磅、黑色)更改为(幼圆、倾斜、24磅、绿色、阳文),其操作步骤是:在格式菜单中选择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中,在中文字体选择幼圆,在字型选择倾斜,在字号选择24磅,在颜色选择绿色,在西文字体选择阳文,在单击确定按钮。3、如果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个彩色图片,需要将图片改变为黑白,并且形成添加边框的效果,应该在工具栏对话框中的图片选项卡与绘图选项卡内进行有关的设置。4、如果有一个具有8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需要循环地从第2张起播放到第6张,应该在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中的放映类型与幻灯片中进行设置。5、如果想让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在放映时具有百叶窗式的播放效果,应该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然后在效果选择动画和声音中的百叶窗动作。(FRONTPAGE 2003部分)
一、选择题
1、FrontPage 2003具有网页、文件夹、远程网站、报表、导航、超链接、任务视图。2、编辑制作网页时,可以在网页视图设计、代码选项卡中进行。3、当在网页中插入一个计数器,在浏览时计数器插入的位置却显示出“计算器”字样,原因是服务器上没有安装FrontPage扩展软件。4、当你制作的网页上的文本字体为“文鼎粗黑”时,但在别的用户机器上却显示为宋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机器上没有安装相应的字库。5、如果你想让自己制作的网站使因特网上的网民都可以浏览,那么应该将网站发布到ISP提供的主页空间上。二、填空题1、要利用网页模板创建一个“书目”网页,其操作步骤是: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中的网页,然后在网页模板对话框中选择常规模板,再单击确定按钮。2、如果将网页中的一段文字(宋体、常规、12磅、黑色)更改为(幼圆、倾斜、24磅、绿色、上划线),其操作步骤是:打开字体属性对话框,在字体选择幼圆,在字型选择倾斜,在大小选择24磅,在颜色选择绿色,在效果选择上划线,再单击确定按钮。3、如果插入一个视频文件,需要达到当鼠标悬停在视频文件上时,才可以间隔10毫秒的时间开始播放,播放5遍就停止的效果,应该在图片属性对话框中的对话框选项卡内进行有关的设置。4、在网页中插入一个2×2的表格,如果学要分别给网页、表格、单元格添加不同的背景颜色,应该在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元格属性对话框,背景属性对话框中进行设置。5、利用FrontPage 2003发布网站,主要有FIP与Web两种形式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