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聚簇索引聚集索引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聚簇索引聚集索引

发布时间: 2022-09-11 21:42:08

❶ oracle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聚集索引:也称 Clustered Index。是指关系表记录的物理顺序与索引的逻辑顺序相同。由于一张表只能按照一种物理顺序存放,一张表最多也只能存在一个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相比,聚集索引有着更快的检索速度。
Mysql 里只有 INNODB 表支持聚集索引,INNODB 表数据本身就是聚集索引,也就是常说 IOT,索引组织表。非叶子节点按照主键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主键以及对应的行记录。所以对 INNODB 表进行全表顺序扫描会非常快。
非聚集索引:也叫 Secondary Index。指的是非叶子节点按照索引的键值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索引键值以及对应的主键键值。MySQL 里除了 INNODB 表主键外,其他的都是二级索引。MYISAM,memory 等引擎的表索引都是非聚集索引。简单点说,就是索引与行数据分开存储。一张表可以有多个二级索引。
关键词:爱可生、开源数据库、数据监测、数据库运维

❷ 数据库索引中的聚族索引(聚集索引)有什么特点

聚集索引的顺序就是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而对非聚集索引的解释是:索引顺序与数据物理排列顺序无关。正式因为如此,所以一个表最多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的特点:
1)聚集索引对于那些经常要搜索范围值得列特别有效。使用聚集索引找到包含第一个值的行后,便可以确保包含后续索引值的行在物理上相邻;
2)对表中数据进行排序时,通常是按照某个字段来排序,可以在该字段上创建聚集索引,避免每次查询该列时都进行排序,节约成本。
3)先创建聚集索引,再创建非聚集索引。这样在创建聚集索引后就无需重新生成非聚集索引了。
4)聚集索引不适合用于频繁更改的列,因为这将导致整行移动。
非聚集索引的特点:
1)不适合返回大型结果集的查询
2)适合返回精确匹配的查询的搜索条件(where子句)中经常使用的列。

❸ 数据库中 聚簇索引 是什么~

聚簇索引是一种对磁盘上实际数据重新组织以按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列的值排序。由于聚簇索引的索引页面指针指向数据页面,所以使用聚簇索引查找数据几乎总是比使用非聚簇索引快。每张表只能建一个聚簇索引,并且建聚簇索引需要至少相当该表120%的附加空间,以存放该表的副本和索引中间页。

❹ 数据库中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知乎

索引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也称聚类索引、簇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nonclustered
index,也称非聚类索引、非簇集索引)。
聚集索引在一个表中只能有一个,默认情况下在主键建立的时候创建,它是规定数据在表中的物理存储顺序,我们也可以取消主键的聚集索引,所以必须考虑
数据库可能用到的查询类型以及使用的最为频繁的查询类型,对其最常用的一个字段或者多个字段建立聚集索引或者组合的聚集索引,它就是sql
server会在物理上按升序(默认)或者降序重排数据列,这样就可以迅速的找到被查询的数据。
非聚集索主要是数据存储在一个地方,索引存储在另一个地方,索引带有指针指向数据的存储位置。索引中的项目按索引键值的顺序存储,而表中的信息按另
一种顺序存储。可以在一个表格中使用高达249个非聚集的索引,在查询的过程中先对非聚集索引进行搜索,找到数据值在表中的位置,然后从该位置直接检索数
据。这使非聚集索引成为精确匹配查询的最佳方法,因为索引包含描述查询所搜索的数据值在表中的精确位置的条目。
填充因子:
使用
fill
factor
选项可以指定
microsoft
sql
server
使用现有数据创建新索引时将每页填满到什么程度。由于在页填充时
sql
server
必须花时间来拆分页,因此填充因子会影响性能。
仅在创建或重新生成索引时使用填充因子。页面不会维护在任何特定的填充水平上。
fill
factor
的默认值为
0,有效值介于
0

100
之间。fillfactor
设置为
0

100
时,叶级别几乎完全填满,但至少会保留一个其他索引行的空间。这样设置后,叶级别空间会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仍有空间可以在必须拆分页之前进行有限扩展。很少需要更改
fill
factor
的默认值,因为可以使用
create
index

alter
index
rebuild
语句来覆盖其对于指定索引的值。

❺ 数据库中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知乎

聚集索引:也称 Clustered Index。是指关系表记录的物理顺序与索引的逻辑顺序相同。由于一张表只能按照一种物理顺序存放,一张表最多也只能存在一个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相比,聚集索引有着更快的检索速度。
MySQL 里只有 INNODB 表支持聚集索引,INNODB 表数据本身就是聚集索引,也就是常说 IOT,索引组织表。非叶子节点按照主键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主键以及对应的行记录。所以对 INNODB 表进行全表顺序扫描会非常快。
非聚集索引:也叫 Secondary Index。指的是非叶子节点按照索引的键值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索引键值以及对应的主键键值。MySQL 里除了 INNODB 表主键外,其他的都是二级索引。MYISAM,memory 等引擎的表索引都是非聚集索引。简单点说,就是索引与行数据分开存储。一张表可以有多个二级索引。

❻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区别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索引类型,而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当表有了聚簇索引的时候,表的数据行都存放在索引树的叶子页中。

非聚簇索引(NoClustered Index),又叫二级索引。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中保存的不是指向行的物理指针,而是行的主键值。

二、应用不同:

在《数据库原理》里面,对聚簇索引的解释是:聚簇索引的顺序就是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而对非聚簇索引的解释是:索引顺序与数据物理排列顺序无关。正式因为如此,所以一个表最多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

在SQL Server中,索引是通过二叉树的数据结构来描述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聚簇索引:索引的叶节点就是数据节点。而非聚簇索引的叶节点仍然是索引节点,只不过有一个指针指向对应的数据块。

相关如下:

因为聚簇和非聚簇索引本质上是数据存储方式,需要依赖于载体,即以InnoDB引起来讲解聚簇索引,以MyISAM来讲解非聚簇索引。下述讲解的图都引用自《高性能MySQL》。

它的每个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都包含主键值、事务ID、回滚指针(用于事务和MVCC)以及余下的列。从物理文件也可以看出 InnoDB的数据文件只有数据结构文件.frm和数据文件.ibd其中.ibd中存放的是数据和索引信息 是存放在一起的。

❼ 解释一下 聚集索引 和 非聚集索引 是啥意思啊

聚集索引:也称 Clustered Index。是指关系表记录的物理顺序与索引的逻辑顺序相同。由于一张表只能按照一种物理顺序存放,一张表最多也只能存在一个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相比,聚集索引有着更快的检索速度。
MySQL 里只有 INNODB 表支持聚集索引,INNODB 表数据本身就是聚集索引,也就是常说 IOT,索引组织表。非叶子节点按照主键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主键以及对应的行记录。所以对 INNODB 表进行全表顺序扫描会非常快。
非聚集索引:也叫 Secondary Index。指的是非叶子节点按照索引的键值顺序存放,叶子节点存放索引键值以及对应的主键键值。MySQL 里除了 INNODB 表主键外,其他的都是二级索引。MYISAM,memory 等引擎的表索引都是非聚集索引。简单点说,就是索引与行数据分开存储。一张表可以有多个二级索引。
关键词:爱可生、开源数据库、数据监测、数据库运维

❽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区别是什么

存储特点的区别:

聚集索引。表数据按照索引的顺序来存储的,也就是说索引项的顺序与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一致。对于聚集索引,叶子结点即存储了真实的数据行,不再有另外单独的数据页。 在一张表上最多只能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因为真实数据的物理顺序只能有一种。

非聚集索引。表数据存储顺序与索引顺序无关。对于非聚集索引,叶结点包含索引字段值及指向数据页数据行的逻辑指针,其行数量与数据表行数据量一致。

总结一下:聚集索引是一种稀疏索引,数据页上一级的索引页存储的是页指针,而不是行指针。而对于非聚集索引,则是密集索引,在数据页的上一级索引页它为每一个数据行存储一条索引记录。

更新表数据

1、向表中插入新数据行

如果一张表没有聚集索引,那么它被称为 “堆集”(Heap)。这样的表中的数据行没有特定的顺序,所有的新行将被添加到表的末尾位置。

而建立了聚簇索引的数据表则不同:最简单的情况下,插入操作根据索引找到对应的数据页,然后通过挪动已有的记录为新数据腾出空间,最后插入数据。如果数据页已满,则需要拆分数据页,调整索引指针(且如果表还有非聚集索引,还需要更新这些索引指向新的数据页)。而类似于自增列为聚集索引的,数据库系统可能并不拆分数据页,而只是简单的新添数据页。

2、从表中删除数据行

对删除数据行来说:删除行将导致其下方的数据行向上移动以填充删除记录造成的空白。如果删除的行是该数据页中的最后一行,那么该数据页将被回收,相应的索引页中的记录将被删除。对于数据的删除操作,可能导致索引页中仅有一条记录,这时,该记录可能会被移至邻近的索引页中,原索引页将被回收,即所谓的“索引合并”。

❾ “Mysql索引原理(六)”聚簇索引

       本节课主要关注InnoDB,但是这里讨论的原理对于任何支持聚簇索引的存储引擎都是适用的。

       叶子节点包含了全部数据,其他节点只包含索引列。InnoDB将通过主键聚集数据,也就是说上图中的“被索引的列”就是主键列。如果没有定义主键,InnoDB会选择一个唯一的非空索引代替。如果没有这样的索引InnoDB会隐式定义一个主键来作为聚簇索引。

       如果主键比较大的话,那辅助索引将会变的更大,因为 辅助索引的叶子存储的是主键值;过长的主键值,会导致非叶子节点占用占用更多的物理空间

所以建议使用int的auto_increment作为主键

       主键的值是顺序的,所以 InnoDB 把每一条记录都存储在上一条记录的后面。当达到页的最大值时,下一条记录就会写入新的页中。一旦数据按照这种顺序的方式加载,主键页就会近似于被顺序的记录填满。
       聚簇索引的数据的物理存放顺序与索引顺序是一致的,即:只要索引是相邻的,那么对应的数据一定也是相邻地存放在磁盘上的。如果主键不是自增id,那么可以想 象,它会干些什么,不断地调整数据的物理地址、分页,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措施来减少这些操作,但却无法彻底避免。但,如果是自增的,那就简单了,它只需要一 页一页地写,索引结构相对紧凑,磁盘碎片少,效率也高。
       因为MyISAM的主索引并非聚簇索引,那么他的数据的物理地址必然是凌乱的,拿到这些物理地址,按照合适的算法进行I/O读取,于是开始不停的寻道不停的旋转。聚簇索引则只需一次I/O。(强烈的对比)
       不过,如果涉及到大数据量的排序、全表扫描、count之类的操作的话,还是MyISAM占优势些,因为索引所占空间小,这些操作是需要在内存中完成的。

       MyISM使用的是非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的两棵B+树看上去没什么不同 ,节点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存储的内容不同而已,主键索引B+树的节点存储了主键,辅助键索引B+树存储了辅助键。表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地方,这两颗B+树的叶子节点都使用一个地址指向真正的表数据,对于表数据来说,这两个键没有任何差别。由于 索引树是独立的,通过辅助键检索无需访问主键的索引树
       所以说,聚簇索引性能最好而且具有唯一性,所以非常珍贵,必须慎重设置。 一般要根据这个表最常用的SQL查询方式来进行选择,某个字段作为聚簇索引,或组合聚簇索引 ,这个要看实际情况。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数据分布有区别,主键索引和二级索引的数据分布也有区别,通常会让人感到困扰和以外,下面通过一个列子来讲解InnoDB和MyISAM是如何存储数据的:

       该表的主键取值1~10000,按照随机顺序插入并使用optimize table命令做了优化。换句话说,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已是最优,但行的顺序是随机的。列col2的值是从1~100之间随机赋值,所以有很多重复的值。

       MyISAM的数据分布很简单,所以先介绍它。MyISAM按照数据插入的顺序存储在磁盘上,如下图所示:

在行的旁边显示行号,从0开始递增。因为行是定长的,所以MyISAM可以从表的开头跳过所需的字节找到需要的行。

col2上的索引

       事实上,MyISAM中主键索引和其他索引在结构上没有什么不同。主键索引就是一个名为PRIMARY的唯一非空索引。

       InnoDB支持聚簇索引,所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存储同样的数据。

       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和前面的没什么区别,但是该图显示了整个表,而不是只有索引。因为在InnoDB中,聚簇索引就是表,所以不像MyISAM那样需要独立的行存储,这也是为什么MyISAM索引和数据结构是分开的。
       聚簇索引的每一个叶子节点都包含了主键值。事务ID、用于事务和MVCC的回滚指针以及所有的剩余列。如果主键是一个列前缀索引,InnoDB也会包含完整的主键列和剩下的其他列。
       还有一点和MyISAM不同的是,InnoDB的二级索引和聚簇索引很不相同。InnoDB的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中存储的不是“行指针”,而是主键值,并以此作为指向行的“指针”。这样的策略减少了当出现行移动或者数据页分裂时二级索引的维护工作。使用主键值当作指针会让二级索引占用更多的空间,换来的好处是,InnoDB在移动时无需更新二级索引中的这个“指针”。

       我们在来看一下 col2索引

       每一个叶子节点包含了索引列(这里是col2),紧接着是主键值(col1),上图我们省略了非叶子节点这样的细节。InnoDB非叶子节点包含了索引列和一个指向下一级节点的指针。
       最后,以一张图表示InnoDB和MyISAM保存数据和索引的区别。

       前面讲过,最好使用AUTO_INCREMENT自增列来聚集数据,避免随机的、不连续的、值分布范围大的列做聚簇索引,特别是对于I/O密集型的应用。例如,从性能角度考虑,使用UUID来作为聚簇索引则会很糟糕:他使得聚簇索引的插入变得完全随机,这是最坏的情况,使得数据没有任何聚集特性。

       为了演示这一点,我们做两个基准测试:

1、使用证书ID插入userinfo表,和uuid作为主键的userinfo_uuid表

       userinfo_uuid表跟userinfo表除了主键给为UUID,其他字段都一样

       测试这两个表的设计,首先在一个有足够内存容纳索引的服务器上向这两个表各插入100万条记录。然后向两个表继续插入300万数据,使索引的大小超过服务器的内存容量。测试结果如下:

       向UUID主键插入行不仅花费的时间更长,而且索引占用的空间也更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主键字段更长,另一方面毫无疑问是由于页分裂和碎片导致的。

       为了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来看看往第一个表中插入数据时,索引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整型主键插入

       因为主键是顺序的,所以InnoDB把每一条记录都存在上一条记录的后面。当达到页的最大容量后,下一条记录就会写入到新的页中。一旦数据按照这种顺序的方式加载,主键页就会近似于被顺序的记录填满,这也正是所期望的结果。

UUID插入

       因为新行的主键值不一定比之前插入的大,所以InnoDB无法简单的总是把新行插入到索引的最后,而是需要为新的行寻找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已有数据的中间位置,并且分配空间。这会正价很多的额外工作,并导致数据分布不够优化。

缺点:

把这些随机值载入到聚簇索引后,也许需要做一次OPTIMIZE TABLE来重建表并优化页的填充。

结论 :使用InnoDB时应尽可能地按主键顺序插入数据,并且尽可能地单调增加聚簇键的值来插入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