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后端代码配置项如何规范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后端代码配置项如何规范

发布时间: 2022-09-10 18:21:59

‘壹’ 易语言写配置项

1、打开“易语言主程序”,进入“新建易语言工程文件”对话框,果断选择第一个“Windows窗口程序”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易语言窗口程序设计界面。


‘贰’ 什么是配置项管理

按管理的严格程度,配置项一般分3个等级:
(1)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
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是指变化时要走严格变更手续的配置项,需要做变更申请,要审批。审批一般分2种严格程度:
i) 项目经理或分CCB审批就可以,一般是局部的小的变更。
ii)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审批
纳入基线前,一般要经过评审或测试(称为验证)和质量保证。
(2) 没有纳入基线但是也不能随意变更的配置项,一般称为受控项
这类配置项不需要变更申请,但是要经过配置管理员或项目经理的允许才可以变更。
基线项与受控项写的权限要唯一,一般是CM或PM有唯一的写权限。
(3)非受控项
对变更不做控制。

拟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最后基线化。变更时,先检出(checkou)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checki)转为受控,等待验证(测试或评审),通过验证后进行基线化。

拟纳入受控而不入基线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变更时,检出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提交受控。

纳入基线管理的时机是管理平衡问题,一般是当配置项基本稳定后才纳入基线管理,如果处与频繁的变动之中,纳入基线后会增加管理成本,如单元测试通过后一般不形成基线,因为此时代码并不稳定,但是可以作为受控项,也不能任意变化。这个问题的判断也和项目组的规模有关系,如果规模很大,涉及到的人员很多,也可能需要建立基线。在系统测试后要形成基线,一般称为产品基线,此时系统基本稳定了,可以对外发布,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了。代码在没有纳入基线但是受控后(提交测试人员测试了),也不能随便变更了,要经过配置管理员的批准,并通知测试人员。

‘叁’ 网页设计前端和后端的区别越详细越好。

详细的解释一下web前后端的区别
1、
前台:呈现给用户的视觉和基本的操作。
后台:用户浏览网页时,我们看不见的后台数据跑动。后台包括前端、后端。
前端:对应我们写的html、css、javascript 等网页语言作用在前端网页。
后端:对应jsp、javaBean、层、action层和service层的业务逻辑代码。(包括数据库
为什么jsp是后端呢?主要是jsp的运行原理是在tomcat服务器运行的。
2、
(1)javaweb是java开发中的一个方向 java有搞安卓的,搞web的,搞嵌入式的等。javaweb就是指搞web方向的,javaweb分两块,一块是服务器端叫后端,另一块叫前端,也就是web前端。前端就是用户能看到的部分,比如淘宝网,qq空间,网页上你能看到的都是web前端做的。后端做的就是为前端的展示业务逻辑功能做处理。
(2)java web包括了jsp,servelt以及一些框架比如spring,structs以及与数据库交互的知识,当然也涉及到了html,css等前端技术,但是更侧重于后端的开发。web前端主要是html,css,javascript之类的技术。
jaweb是javaee的一个方向,Javaweb,由前端、Java代码、和数据库三个大方面组成,前端只是其中之一。
(3)在我们的机子上看到的界面,安装的程序,给用户看的,操作的就是前端;而你看不到的,帮你保存网络游戏数据,保存应用数据,处理数据的就是后端(服务器)。比如说:我们在用的知乎就是前端,而保存这个问题,还有把这个问题推送给你的就是后端。
二、定义不同
一般来说,我们将网站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主要负责页面的展示,后端则是业务逻辑的实现。
1、Web前端:
顾名思义是来做Web的前端的。这里所说的前端泛指Web前端,也就是在Web应用中用户可以看得见碰得着的东西。包括Web页面的结构、Web的外观视觉表现以及Web层面的交互实现。
2、Web后端:
后端更多的是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以处理相应的业务逻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实现功能、数据的存取、平台的稳定性与性能等。
三、需要掌握的技术不同
1、Web前端:
精通JS,能熟练应用JQuery,懂CSS,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交互效果的开发。
(1)精通HTML,能够书写语义合理,结构清晰,易维护的HTML结构;
(2)精通CSS,能够还原视觉设计,并兼容业界承认的主流浏览器;
(3)熟悉JavaScript,了解ECMAScript基础内容,掌握1-2种js框架,如JQuery;
(4)对常见的浏览器兼容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并有可靠的解决方案;
(5)对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了解yahoo的性能优化建议,并可以在项目中有效实施。
2、Web后端:
后端开发人员:会写Java代码,会写sql语句,能做简单的数据库设计,会Spring和iBatis,懂一些设计模式等。
(1)精通jsp,servlet,javabean,JMS,EJB,Jdbc,Flex开发,或者对相关的工具、类库以及框架非常熟悉,如Velocity,Spring,Hibernate,iBatis,OSGI等,对Web开发的模式有较深的理解;
(2)练使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常用的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库有较强的设计能力;
(3)熟悉maven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熟悉tomcat、jboss等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在高并发处理情况下的负载调优有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
(4)精通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包括设计模式、UML建模等;
(5)熟悉网络编程,具有设计和开发对外API接口经验和能力,同时具备跨平台的API规范设计以及API高效调用设计能力。
四、web后端和前端是怎么连接的?
1、web服务器(apache、tomcat等),网络协议(http、socket等),浏览器(chrome、FF、IE等)。浏览器发起建立连接请求,通过网络协议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器保持连接,获取浏览器想要的数据,服务器通过连接返回内容给浏览器,浏览器把数据呈现出来。
2、连接的协议一般是http,也有websocket。服务器以服务的方式存在,就像外卖店,你打个电话过去,人家就把饭菜送上门来了。
3、web服务器访问数据库一样要使用网络连接,端口只是开放服务的入口而已,就像外卖的电话。
五、JavaWeb与web前端的区别?
1、web前端,主要是给网站做静态页面的,也就是说你平时浏览的网站所看到的页面基本都出自web前端,不过网站版面可以是美工出图。
web前端需要掌握的技术有:DIV+CSS,j,jQuery更高一层的是可以去使用一些框架去网站页面。这样的框架也有很多。如Bootstrap,UIkit,Kube等等。
2、javaweb一般涉及到前端。而web前端开发只是有可能涉及到java。
前端开发一般只涉及到js,html,css,有些可能会用flash,photoshop这些。框架就jquery,ext,jodo等这些。
web前端的话他的后端可能是java,也可能是.net或者php等都可能,但javaweb可以确定后端就是java,web前端其实都一样。
前端和Javaweb的区别更多的在于一个主要负责前端的设计和效果,而Javaweb更专注于后端的内容。
3、刚开始从事web开发时,首先要选准学习方向,看是想从事前端部分还是后端程序部分。当然在工作的后期,就不会分的那么细致了。做前端到后期也会懂一些后端的技术,反之,后端也是。
六、学习Web前端开发都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1、学习html。这个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础的.要熟练掌握div、form table、ul li 、p、span、font这些标签,这些都是最常用的,特别是div和table,div用于布局、table也可以用于布局,但是不灵活,基本 table是用来和数据打交道。
2、学习css。这里说的css不包括css3,一般我们看到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的要求里面,有一个会使用css+html 或者 css+div 来进行界面布局,所以css是用于辅助html来布局和展示的,我们称之为“css样式”,为什么会说css+div呢?因为我上面说了div就是 html主要用于布局的东西,所以div就是核心掌握的东西!那么css肯定必须要配合div来使用才好.css要熟练掌握float、 position、width、height,以及对于的最大最小、会使用百分百、overflow、margin、padding等等,这些都是跟布局 有关系的样式,一点要掌握。
3、学习js。可能前两个大家觉得还过的去,看到js就傻眼了,其实吧,js入门很简单的,不需要会很多东西的,只要会根据某个id、或者name拿到网页dom或者样式、或者值,然后会给某个id或者name的元素标签赋值、或者追加数据、追html,这个是跟数据有关系的操作,然后数据逻辑判断,效果方面的,无非就是跳转、弹框、隐藏什么的,把这些全部结合其他就是实际用途了,代码一点都不难,会了这些基础js,其他的直接网络就好了.然后看多了,用多了,就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4、学习jquery。jquery是相当于把js封装了一套的一个js插件,目的就是操作起来更方便,代码写的更少,jquery入门也很简单,那些是入门需要学的和js一样,只是换成了jq的代码.其他的一样网络就够了。
5、最好会点后台语言,比如java、php,为什么呢?因为前台界面的数据都是从后台来的,如果会点后台代码,就知道怎么跟后台交互数据是最好的, 这样节约时间,也可以让前端代码更规范.不然可能因为你的写法和后端给来的数据不能结合上,那么前端代码又得重新写,那就更加麻烦了。
6、学习css3+html5,可能这个对于更接手的新人来说有点困难,需要较强的代码知识与经验,但是如果你们是准备专门搞前端,那么最好还是学一下,这样对于将来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
七、从事Java后端开发都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对于初学Java并且有志于后端开发的同学来说,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基础:比如计算机系统、算法、编译原理等等
2、Web开发:主要是Web开发相关的内容,包括HTML/CSS/js(前端页面)、 Servlet/JSP(J2EE)以及MySQL(数据库)相关的知识。它们的学习顺序应该是从前到后,因此最先学习的应该是HTML/CSS/JS(前端页面)。还有一些前段框架比如easyui,还有js,jquery等技术。
3、J2EE:你需要学习的是Servlet/JSP(J2EE)部分,这部分是Java后端开发必须非常精通的部分,因此这部分是这三部分中最需要花精力的。关于Servlet/Jsp部分视频的选择,业界比较认可马士兵的视频。 4、数据库:你需要学会使用数据库,mysql是个不错的入门选择,而且Java领域里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就是mysql。这部分一般在你学习Servlet/Jsp的时候,就会接触到的,其中的JDBC部分就是数据库相关的部分。你不仅要学会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还要学会使用数据库客户端工具,比如navicat,sqlyog,二选一即可。
5、开发框架:目前比较主流的是SSM框架,即spring、springmvc、mybatis。你需要学会这三个框架的搭建,并用它们做出一个简单的增删改查的Web项目。你可以不理解那些配置都是什么含义,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留着后面你去了解。但你一定要可以快速的利用它们三个搭建出一个Web框架,你在搭建SSM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接触到一个叫maven的工具。这个工具也是你以后工作当中几乎是必须要使用的工具,所以你在搭建SSM的过程中,也可以顺便了解一下maven的知识。在你目前这个阶段,你只需要在网络上了解一下maven基本的使用方法即可,一些高端的用法随着你工作经验的增加,会逐渐接触到的。
6、你需要去看一些JDK中的类的源码,也包括你所使用的框架的源码。这些源码能看懂的前提是,你必须对设计模式非常了解。否则的话,你看源码的过程中,永远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段代码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定义这个接口,它看起来好像很多余?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学习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你任何一个阶段拉下来了,那么你就真的跟不上了,或者说是一步慢步步慢。总而言之,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是深入了解Java底层和Java类库(比如并发那本书就是Java并发包java.concurrent的内容),也就是JVM和JDK的相关内容。而且还要更深入的去了解你所使用的框架,方式比较推荐看源码或者看官方文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肆’ 配置管理 如何对配置项进行标识

自定义啊。一般就是一些英文字母缩写简称,然后加一些用于区分不同类型配置项的关键字。这个是组织级配置管理要做的事,用于统一不同项目同一类型的配置项的名称罢了,方便从整体上管理

‘伍’ 关于项目管理中配置管理的实现过程,配置项的知识请教以及相比版本管理的差异

你的理解更多是“产品集成”的概念,即怎么把几个产品模块或构件组合成一个产品,但这不是配置管理的概念。
配置管理:简称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标识、控制和管理变更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控制配置项的修改和发行;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保证配置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确性;以及控制配置项的储存、装载和交付。
根据这个定义,配置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1)配置库的管理活动。配置库现在工具非常多,例如GIT、SVN、CVS、VSS等等。通常会根据开发所处的阶段,设立开发库、受控库与产品库。
2)标识配置项,即需要定义如何去标识配置项。配置管理中受控制的对象被称为配置项,是生命周期中创建的信息,包含程序、数据、文档,分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特别是你的产品最终是如何标识的,比如怎样定义V1.0.0的规则。
3)基线的管理。是一组经过正式审查并且达成一致的规范或工作产品,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怎样确定、发布基线,怎样管理基本的变更。
4)配置项变更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项、不同的开发周期,明确变更的管理规则。
5)配置项状态管理与配置审计 。

而产品集成是如何把一个产品逐步的从一个个模块或组件,最后组合成一个产品的过程。
1)首先产品的技术结构上要能够支持,如果模块不能相互独立和拆解,谈不上灵活的组合。
2)在开发实现上,需要有一个集成的策略,哪些先实现,哪些后实现,哪些可以先进行集成
3)需要建立 集成的环境,使开发好的模块可以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调试
4)通常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源代码的编译,并打包成一个测试包,然后装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调试,以确认各个模块之前是否可以兼容和运转,这时通常会进行测试工作。
5)如果你想进行ABC组合,或者AC组合,那么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编译、打包(例如形成EXE)过程,然后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联调和测试。

‘陆’ wpf如何用后台代码设置Combobox的IsEnable属性,求详细的实例或讲解

其实很简单,总体分三步: ^ ^ 1.用blend选中你的combobox,然后右击“编辑模板”->“编辑副本”,找到ComboBoxStyle1的Template里的ContentPresenter那行,在它的上面新加一行,加入<TextBlock Name="DefaultContent" Margin="5,0,0,0" VerticalAlignment="Center" Foreground="Gray" Text="{TemplateBinding Tag}"/> 这个TextBlock 就是用来显示默认的字符的。和combobox的Tag进行了模板绑定。 2.<ComboBox x:Name="combobox" Tag="请选择..." Height="25" Width="120" DisplayMemberPath="name" Style="{DynamicResource ComboBoxStyle1}" > 设置Combobox里的tag属性 3.<ComboBox x:Name="combobox" Tag="请选择..." Height="25" Width="120" DisplayMemberPath="name" Style="{DynamicResource ComboBoxStyle1}" SelectionChanged="comboboxSelectionChanged"/> 加上SelectionChanged事件。 后台代码:private void comboboxSelectionChanged(object sender, System.Windows.Controls.SelectionChangedEventArgs e) { if(combobox.SelectedIndex>-1) { combobox.Tag=""; } } //意思是当combobox有选择项的时候,默认的字符就为空。

‘柒’ 想做程序员做后端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目前掌握的仅能:
1,研发(基本吧,产品总得有人来做)
2,调优(主要是Mysql调优,在符合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TPS)
3,运维(小公司不会像大公司一样还标配运维,通常后端兼任运维职能)

扩展下:
研发:php入行,选个好框架(推荐Yaf),然后研发过程中多注意下性能,多用php本身的函数来解决需求,php本身函数丰富,而且都是C扩展,性能非常可靠。

调优:这个我实在不知道该放到研发还是运维,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其实对于服务器性能的调优本身两边都需要进行,一是研发时注意,二是各个软件(主要是DB)的配置项。我的调优很粗暴,用阿里云的压力测试(耗费了公司一些钱财,罪过罪过)每次压一分到5分钟,然后看看瓶颈在哪里,把配置项全部列出来,肉眼+自行判断调整哪个参数看看能不能提升性能(233),我也会在代码中把每个核心部分的消耗时间打入日志,来判断到底该进行哪里的优化。

运维:主要分三部分,
快速部署:虽然是小公司,但是老板有些资源,所以可以预计上线第一波的压力不小,如果产品良好的情况下压力只能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如果感觉到系统有压力后,需要快速进行横向扩展系统,这里我选用的Puppet,理由很简单:老牌,使用广泛,社区强大。
监控报警:这是运维的眼睛,我选用的zabbix,理由跟上面一样:老牌,使用广泛,社区强大。
日志采集:因为是集群的原因,看日志不方便,最开始是用nfs来收集,后来随着日志越来越分散,日志越来越大,没用多久就被我抛弃了,然后在朋友的推荐下使用ELK进行日志采集和查看。理由只是因为没有别的更好选择(朋友强烈推荐这个,其他的都是没有啥强大社区,这个看着更靠谱点)

‘捌’ 前后端分离,关于接口文档,后端是要先写好接口文档,再进行写代码开发,还是写完代码后再编写接口文档

1、先理清业务流程
2、定义前后端开发的接口规范。比如json的格式,url的格式
3、定义接口文档,这里的接口文档一般就是对应后台的实体reqVo(调用后台接口<控制器>访问的实体)和返回给前台的respVo(前台调用接口的返回的实体)。注意一般respVo都会有在后台做一个统一的处理为ResultVo(这个规范在2中要定义好,比如:错误码,错误描述,请求的url,请求时间,以及实体T<这个实体才是真正的respVo和业务相关,这个一般都是实体>)
4、定义接口文档是在了解业务流、数据流基础之上完成的。有了这个接口文档(其实就是定义实体的过程和对应的json)前后端的开发基本按照这个文档去开发。接口文档会有版本迭代,一般放到svn上,供所有开发人员阅览
5、现在一般系统用到的数据库都不会是单纯mysql了。还有redis,mongo、es等。这些个人感觉都是在十分了解业务的情况和系统架构下去设计的。后台运用这些工具去完成接口功能的实现已经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实现。这个和接口文档先后顺序还真不好说,个人觉得都可以。
6、业务流-数据流-资金流。去了解和设计系统。

‘玖’ 服务器后端必会(3)-SSH配置

本文最初发表于 我的个人站点

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 SSH网络

简单来理解,就是我拥有一台服务器,我现在想要登录上去做一些事情,那就得使用ssh登录到远程的服务器上,才能在上面进行操作。

一开始在远程服务器上面,需要查看一下他的sshd服务启动了没有,如果没有启动,任何客户端主机是连接不上来的,一般如果是自己在云厂商处购买了主机,主机启动的时候就会把sshd服务启动起来。但有可能自己在测试环境搭建机器的时候,是没有默认启动的,这时候就需要在测试机器的终端看一下,命令如下

如果没有启动的话,那就启动一下,命令如下

这里我在测试环境机器的ip是 192.168.0.187, 我在自己的电脑上想要登录这台机器,我要做的就是使用ssh命令去登录192.168.0.187这台主机

我需要告诉192.168.0.187这台主机我以谁的身份去登录, 192.168.0.187会询问密码,命令如下

敲入正确的密码之后,我们就已经成功登录了主机了

这里看到让我输入一个文件名字来保存密匙,我这里示例就输入一个"foxchao"

回车以后,询问是否要输入一个密码来保护这个密匙,为了方便起见,我就不输入了,不然每次使用这个密匙文件还要输一遍密码,直接一路回车就ok,如下所示

到了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创建好了密匙对

现在我们新建了自己的密匙对之后,把foxchao.pub这个文件放到目标的机器上,加入目标机器的 authorized_keys 中就可以了,以后登录的时候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步骤。
那我们先用scp放上去 ,关于scp命令,这里不过多介绍,就是传文件的一个命令,使用也比较简单,具体想了解可以看这里 Linux scp命令

这里表示我要把foxchao.pub这个文件拷贝到192.168.0.187这台机器root用户的用户目录下

回车之后会询问密码,输入密码确认之后,文件就传上去了,如下

这时候我们先用密码登上去看看传上去没有

可以看到foxchao.pub这个文件已经传上来了

目标主机上如果没有.ssh文件夹,就自己创建一个,创建好之后,再创建一个authorized_keys文件。如果有的话就不用了。

把刚才的foxchao.pub这个文件内容写进authorized_keys

看一下,已经有内容了

这里需要注意
authorized_keys 文件对权限有哟求,必须是600(-rw——-)或者644
.ssh目录 必须是700(drwx——),否则一会儿登录不成功
弄完之后检查一下权限,如果不是的话,改成响应的权限就ok了

在登录之前,要确认一下目标主机是否允许密匙对登录,一般都是打开的,如果没有打开就自己打开
(查看 /etc/ssh/sshd_config 文件内容 中的 PubkeyAuthentication 这一项是否为 yes,如果不是就自己修改成yes之后重启sshd服务 )

为了避免繁琐的每次都敲一长串 user@host 这样的命令, 可以自己在.ssh 目录下建一个config文件,文件内容如下,想要多了解一下配置参数使用的,可以看 linux ssh_config和sshd_config配置文件

文件建立好之后,直接使用自己定义的别名登录,非常方便快捷

如果是自己局域网搭建的机器,倒不用在意服务器的安全问题,但如果是暴露在公网上的机器,可以通过公网ip登录的,一定要注意自己服务器的安全问题,最起码不能开放默认端口,以及密码登录

在服务器上查看一下登录的日志,可以看到很多想要尝试登陆机器的人,所以公网上面的机器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

这里只列出一小部分的日志

统计一下,可以看到有29190次登录失败的记录

我们改掉默认的端口,以及禁用密码登录,只支持密匙对登录,这样一来,提高了服务器本身的安全性,至少没那么容易被别人登录上来为所欲为。

在服务器上修改sshd的配置文件

保存之后,重启sshd服务

使用自己定义的端口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