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蜡烛的火焰是单色光吗
亲爱的LZ……
你点蜡烛是在发射激光么?!?!
觉得不是那当然就不是单色光!
实际上具体来说,蜡烛的光包含CH基团带带头的431.3(单位nm,下同),432.3;C2蒸气带头的437.1,438.2;Na的439,589;K的766.5,769;CO带带头的751.28【Na,K主要来自焰芯无机盐杂质,CO是燃烧中间产物。】
所以底部蜡烛内焰的光谱相对比较纯,集中在蓝紫光,看起来也发暗;中间往上的外焰部分,无机盐,白炽碳,以及CO的红光成分混合,使得外焰光谱明亮又偏黄。
⑵ sp青行灯御魂最佳搭配是什么
SP青行灯作为一个辅助类的式神,御魂搭配上可以选择辅助类的御魂,御魂可以选择:招财猫、火灵、地藏像等御魂。暴雨中的暗室里,等待的人们讲起故事。烛焰跃动着,聆听的女子突然发出了嗤笑,世人嘴中这虚假的“故事”,就由她来,逆转那无趣的结局。
全新SP阶式神浮世青行灯即将降临百鬼弈,更多相关情报,还请大人们留意扫地工的后续报道,青焰跃动,以浮世为书,引烛蝶成墨。女子怀中灯火摇曳,照亮了众人因她所续写的结局,而变得惊恐的面容。
相关信息
游戏中,剧情副本的战斗能根据情节在战斗时自动生成不同的阵型,如双方对垒的剧情,战斗也是如此;如果剧情是多数对一个,就以多数包围一个的阵型进行——这样的设计对战斗的策略、顺序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既不破坏玩家对前面剧情的印象,也保证了后续的承接。
游戏中的阵型配置有3人和5人,前者就是“探索”玩法中通关地图以及“斗技”(PVP,中午12点以及晚上8点开启,持续两小时)初期。游戏大部分作战都是使用3人阵,大概10级左右开启观战模式选另2个未参战式神观战,观战式神享有经验,可以在战斗前随意更换。
⑶ 九年级化学 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果,问题和建议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⑷ 蜡烛火焰的本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有哪些等离子在其中。
蜡烛火焰的本质是石蜡蒸气在燃烧,外焰部分充分接触空气,燃烧温度最高,内焰部分有尚未充分燃烧的炭粒,火焰最亮,焰心部分是石蜡蒸气,呈暗色。
⑸ 如何自制彩焰蜡烛
自制彩焰蜡烛
【原理】彩焰蜡烛指点燃后的火焰能够呈现红、黄、绿、蓝、紫、白等各种颜色的蜡烛。利用各种金属盐(如氯化铜、氯化锂、氯化锑等)在焰色反应中发出不同的颜色,把金属盐分别粘附在烛芯上或溶入蜡烛中。在点燃这些蜡烛时,就能产生各种色彩鲜艳的火焰。彩焰蜡烛最简单的制作方法是:把能发色的金属盐和蜡熔融成一体,再倒入配有烛芯的模具中,待冷却后就能使用。这种彩焰蜡烛制作简单,但是发色效果不很理想。它火焰小,而且四周略带有黄色。这种黄色火焰是石蜡和烛芯燃烧时的本色。为了消除这黄色火焰的干扰,可以用氨基甲酸乙酯或乙二酸酯等替代石蜡作主燃剂,灯芯上添些氧化促进剂。这样处理后能使彩焰蜡烛发色鲜艳,火焰大而无杂色干扰。但是氨基甲酸乙酯等物质的粘结性极差,没有蜡烛那样的硬度和强度,且极易变形,为此可添加些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醇,提高蜡烛的成形性和保形性。为了提高彩焰发色的质量,一般把烛芯分为燃烧芯和发色芯,两种芯分开制作,然后捻合在一起作为烛芯。燃烧芯跟普通烛芯的材料和功能相同。为了除去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焰,要添加一些氧化促进剂(如白金、钯、钒等元素的化合物或草木灰的浸泡液等)。发色芯是由普通的烛芯材料加上发色剂和氧化促进剂制成。钴、铜、钾、钠、锂、锑、钙、钡、锶等金属的氯化物、氧化物、硝酸盐、硬脂酸盐等都能用作发色剂。为了固定住发色剂,发色芯外层要涂一层树脂液。所选树脂液要求对焰芯发色没有干扰,且能完全燃烧。一般选用水溶性树脂液,如聚乙烯醇类等,也可用有机溶剂溶解的溶剂型树脂液,如硝酸纤维素、聚乙烯或它们的共聚物等。用量宜少不宜多。
【操作】
(1)紫红色彩焰烛的制备
①配制主燃剂按质量比称取94份氨基甲酸乙酯、5份硬脂酸、1份醋酸乙烯-顺丁烯二酸酐(1:1)共聚物。把这些原料混合后放在烧杯里待用。
②制备发色芯称取12g氯化锂溶于87mL水中,再加入0.1g聚乙烯醇,加热到80~85℃,使它溶解。
另称取0.1g氯铂酸溶于200mL水中(如没有铂盐,也可选代用品,详见本文说明),再加入5g细粉状氧化铝,搅拌均匀后再加入0.2g肼和0.1g烧碱,最后加入2000mL水稀释,搅拌均匀后静置一昼夜,把沉淀的细粉状氧化铝分离出来,得到白金触媒粉。把0.1g这种触媒粉撒入上述配得的氯化锂溶液中,就得到发色剂-氧化促进剂液。
另按质量比称取7份醋酸乙烯和乙烯(摩尔比1:3)的共聚物,溶于93份三氯乙烯中制成树脂液。
取20号棉线,浸在上述发色剂-氧化促进剂液中,取出后在120℃下干燥。如此反复操作3次,使附在棉线上的发色剂量约为2g/m。再用树脂液浸渍处理1次,取出晾干即为发色芯。
③制备燃烧芯取约0.1g铂触媒粉撒入500mL水中,用30根20号棉线捻成纱芯,浸在含铂触媒粉的水中,浸透后取出晾干,即得到粘附有氧化促进剂的燃烧芯。
④制作成品把发色芯以25mm一周的螺距缠绕在燃烧芯上,作为彩焰蜡烛的烛芯。缠绕时,发色芯的卷绕方向要跟燃烧芯的捻合方向相反,使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隙。
取一段8mm(内径)×40mm的玻管,一端塞一只中央有小孔的塞子。使制得的彩烛芯穿过塞子中央的孔,再穿过玻管。在玻管的另一端用一枚大头针系上该烛芯,并收紧固定,使烛芯通过玻管的中心线。烛芯固定好后将主燃剂加热到75℃,等它熔融搅匀后加入穿有烛芯的玻管内(该玻管用作模具)。等冷却固化后取出,即得彩焰烛成品。如果蜡烛难于取出,在模具四周微微加热,就能轻易取出。这种彩焰烛的保形性和强度都比较好,燃烧、发色性也好,点燃后火焰呈鲜艳的紫红色。
(2)青绿色火焰烛的制备
①配制主燃剂按质量比称取95份氨基甲酸乙酯,4份硬脂酸,1份醋酸乙烯-丙烯酸甲酯(摩尔比是3:7)共聚物。把这些组成主燃剂的原料混合后放在烧杯里待用。
②制备发色芯称取氯化铜35g,醋酸乙烯-乙烯(2:8摩尔比)共聚物1g,氯铂酸5mg,把这些物质溶在64g三氯乙烯溶剂中,配成发色剂-氧化促进剂液。
称取5份质量的硝酸纤维素溶于95份质量的醋酸乙烯中,用作涂覆用树脂液。
取0.02g/L的聚酯线在发色剂-氧化促进剂液中浸润片刻,取出晾干,再浸在涂覆树脂液中片刻,取出晾干,即制得发色芯。
③制备燃烧芯用18根30号棉线捻成芯线,浸在浓度0.2g/L的铂触媒粉氧化促进剂中(该铂触媒粉氧化促进剂的配制方法同前),经干燥后,再在52℃的氨基甲酸乙酯中浸渍一次,干燥后即为燃烧芯。
④制作成品把发色芯以40mm的螺距按前述的方法缠绕在燃烧芯上制得彩烛芯。然后用前述相同的方法制成彩焰烛。这种彩焰烛点燃时发出鲜艳的青绿色火焰。
(3)彩焰蜡烛简易制法
简易法的模具制作和主燃剂的灌注方法跟上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简易制法把发色剂通过酒精与主燃剂蜂蜡互溶一体。制作方法如下。
①红色火焰烛把约1~3份体积的氯化锂溶解在4份体积的乙醇中,在加热时加入5~10份体积的蜂蜡,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倒入模具。冷却后取出即可。
②绿色火焰烛把约2份体积的硝酸铜和1份体积的高氯酸钡溶解在4份体积的乙醇中,再加入5~10份蜂蜡熔化混均后灌入模具,冷却即成。
③蓝色火焰烛把约1~3份体积的氯化铜溶解在4份体积的乙醇中,在加热时加入5~10份体积蜂蜡。其他操作同上。
【说明】
(1)把草木灰浸泡在热水里,这种浸泡液也能用作氧化促进剂。把芯线浸在浸泡液里,取出晾干,即为彩焰烛的燃烧芯。也可以把这种浸泡液和铂触媒粉混合后作为氧化促进剂。
(2)氯化钒等物质也可作氧化促进剂。
(3)在简易制作方法中,如果想使火焰大一些,可适当增加乙醇的含量。要使蜡烛燃烧时间长一些,可适当减少乙醇的含量,用乙二醇代替。乙二醇的含量不能太高,否则易熄灭或不易点燃。这种彩焰烛熔化下来的蜡收集起来再熔化倒入配有烛芯的模具中,能制成相同的彩焰烛。
⑹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⑺ 关于蜡烛燃烧
只要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大
火焰越大,如果有大量黑烟就是不完全的燃烧,放出的热量不是最大
只与完全燃烧有关
⑻ 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温度最高
3层,外层最高。
(1)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
(2)中层。深红或浅黄色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
(3)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或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
(8)烛焰要什么配置扩展阅读
蜡烛的火焰是热量造成空气流上升所致。空气流在蜡烛火焰周围平稳流动,并将它聚拢成一点。如果空气事先同燃气混合,那么火焰的温度要高得多,形状也规则得多,是带点蓝色的圆锥形。
无论何种方式,火焰的形状同重力有关,尤其是这样一个事实: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低,因此会向上升。在失重状态下,这种“对流”的效应就不再发挥作用了,火焰的形状更像球形。
火焰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使用不慎却亦可以害人至深。产生火焰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部分物质燃烧并非一定需要氧气,如活泼的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