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oracle数据库的结构是什么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内存结构及进程。
1. 物理结构
物理数据库结构是由构成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文件所决定,Oracle数据库文件包括:
数据文件(Data File)
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例如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和索引数据.通常以为*.dbf格式,例如:userCIMS.dbf 。
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
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库所做的全部变更(如增加、删除、修改)、以便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用它对数据库进行恢复。名字通常为Log*.dbf格式,如:Log1CIMS.dbf,Log2CIMS.dbf 。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每个Oracle数据库都有相应的控制文件,它们是较小的二进制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如:数据库名、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名字和位置等信息。用于打开、存取数据库。名字通常为Ctrl*ctl 格式,如Ctrl1CIMS.ctl。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记录Oracle数据库运行时的一些重要参数,如:数据块的大小,内存结构的配置等。名字通常为init*.ora 格式,如:initCIMS.ora 。
2 逻辑结构
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描述了数据库从逻辑上如何来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逻辑结构包括表空间、段、区、数据块和模式对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将支配一个数据库如何使用系统的物理空间.模式对象及其之间的联系则描述了关系数据库之间的设计.
一个数据库从逻辑上说是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所组成,表空间是数据库中物理编组的数据仓库,每一个表空间是由段(segment)组成,一个段是由一组区(extent)所组成,一个区是由一组连续的数据库块(database block)组成,而一个数据库块对应硬盘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块。一个表空间存放一个或多个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即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被逻辑地存储在表空间上。
表空间(tablespace)
Oracle数据库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称为表空间的逻辑结构,它包括两类表空间,System表空间和非System表空间,其中,System表空间是安装数据库时自动建立的,它包含数据库的全部数据字典,存储过程、包、函数和触发器的定义以及系统回滚段。除此之外,还能包含用户数据。。
一个表空间包含许多段,每个段有一些可以不连续的区组成,每个区由一组连续的数据块组成,数据块是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最小单位。
每个表空间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数据库块(database block)
数据库块也称逻辑块或ORACLE块,它对应磁盘上一个或多个物理块,它的大小由初始化参数db-block-size(在文件init.ora中)决定,典型的大小是2k。Pckfree 和pctused 两个参数用来优化数据块空间的使用。
区(extent)
区是由一组连续的数据块所组成的数据库存储空间分配的逻辑单位。
段(segment)
段是一个或多个不连续的区的集合,它包括一个表空间内特定逻辑结构的所有数据,段不能跨表空间存放。Oracle数据库包括数据段、索引段、临时段、回滚段等。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
Oracle数据库的模式对象包括表、视图、序列、同意词、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关于它们将重点在后面章节介绍。
3.Oracle Server系统进程与内存结构
当在计算机服务器上启动Oracle数据库后,称服务器上启动了一个Oracle实例(Instance)。ORACLE 实例(Instance)是存取和控制数据库的软件机制,它包含系统全局区(SGA)和ORACLE进程两部分。SGA是系统为实例分配的一组共享内存缓冲区,用于存放数据库实例和控制信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治理和操作。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一个进程执行一组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对ORACLE数据库治理系统来说,进程由用户进程、服务器进程和后台进程所组成。
当用户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系统就为它建立一个用户进程。服务器进程处理与之相连的用户进程的请求,它与用户进程相通讯,为相连的用户进程的ORACLE请求服务。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更好地实现多用户功能,ORACLE还在系统后台启动一些后台进程,用于数据库数据操作。
系统进程的后台进程主要包括:
SMON 系统监控进程:(system monitor)负责完成自动实例恢复和回收分类(sort)表空间。
PMON 进程监控进程:(PRocess monitor)实现用户进程故障恢复、清理内存区和释放该进程所需资源等。
DBWR 数据库写进程:数据库缓冲区的治理进程。
在它的治理下,数据库缓冲区中总保持有一定数量的自由缓冲块,以确保用户进程总能找到供其使用的自由缓冲块。
LGWR 日志文件写进程:是日志缓冲区的治理进程,负责把日志缓冲区中的日志项写入磁盘中的日志文件上。每个实例只有一个LGWR进程。
ARCH 归档进程:(archiver process)把已经填满的在线日志文件拷贝到一个指定的存储设备上。仅当日志文件组开关(switch)出现时,才进行ARCH操作。ARCH不是必须的,而只有当自动归档可使用或者当手工归档请求时才发出。
RECO 恢复进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选项时使用的一个进程,主要用于解决引用分布式事务时所出现的故障。它只能在答应分布式事务的系统中出现。
LCKn 封锁进程:用于并行服务器系统,主要完成实例之间的封锁。
内存结构(SGA)
SGA是Oracle为一个实例分配的一组共享内存缓冲区,它包含该实例的数据和控制信息。SGA在实例启动时被自动分配,当实例关闭时被收回。数据库的所有数据操作都要通过SGA来进行。
SGA中内存根据存放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区域:Buffer Cache:存放数据库中数据库块的拷贝。它是由一组缓冲块所组成,这些缓冲块为所有与该实例相链接的用户进程所共享。缓冲块的数目由初始化参数DB_BLOCK_BUFFERS确定,缓冲块的大小由初始化参数DB_BLOCK_SIZE确定。大的数据块可提高查询速度。它由DBWR操作。
b. 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存放数据操作的更改信息。它们以日志项(redo entry)的形式存放在日志缓冲区中。当需要进行数据库恢复时,日志项用于重构或回滚对数据库所做的变更。日志缓冲区的大小由初始化参数LOG_BUFFER确定。大的日志缓冲区可减少日志文件I/O的次数。后台进程LGWR将日志缓冲区中的信息写入磁盘的日志文件中,可启动ARCH后台进程进行日志信息归档。
c. 共享池Shared Pool:包含用来处理的SQL语句信息。它包含共享SQL区和数据字典存储区。共享SQL区包含执行特定的SQL语句所用的信息。数据字典区用于存放数据字典,它为所有用户进程所共享。
Cursors:一些内存指针,执行待处理的SQL语句
其他信息区:除了上述几个信息区外,还包括一些进程之间的通讯信息(如封锁信息);在多线索服务器配置下,还有一些程序全局区的信息,请求队列和响应队列等。 本文来自: http://hi..com/ipbun/blog/item/3f75d7230a7f5ee698250a7c.html
Ⅱ java 如何 从数据库批量取数入队列,再逐条处理。关键是消息队列的实现。谢谢
为什么要用到消息队列?
你这个需求貌似只需要队列这个数据结构就行了
使用JDK中自带的就行,LinkedList是实现Queue的
Queu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add(Object )//尾部添加
queue.remove()//头部取出
你只需要将通过JDBC把数据库取出的对象用循环依次add到queue, 然后再通过循环依次remove就行了
Ⅲ Oracle数据库精讲与疑难解析的图书目录
第1篇 创建属于自己的Oracle数据库
第1章 认识Oracle的世界——Oracle的体系结构
1.1 Oracle的发家史
1.2 数据库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4 关系数据库的概念(RDBMS)
1.4.1 关系数据库模型
1.4.2 表
1.5 Oracle的总体框架结构
1.5.1 Oracle实例(Oracle Instance)
1.5.2 Oracle的存储结构
1.6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1.6.1 数据字典概述
1.6.2 数据字典的结构
1.6.3 数据字典的使用
第2章 迈出第1步——Oracle的安装/卸载
2.1 Oracle的安装
2.1.1 Oracle安装的几个概念
2.1.2 Oracle g(10.1)的安装——Windows篇
2.1.3 Oracle g的安装——Solaris篇
2.1.4 Oracle安装疑难解析
2.2 Oracle的卸载
2.2.1 Oracle完全卸载——Windows篇
2.2.2 Oracle完全卸载——UNIX篇
第3章 有米之炊——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3.1 创建数据库
3.1.1 数据库创建概述
3.1.2 Solaris下用DBCA创建数据库
3.1.3 DIY——Solaris下手工创建数据库
3.1.4 数据库创建疑难解析
3.2 删除数据库
3.2.1 数据库删除概述
3.2.2 数据库删除——手工篇
3.2.3 数据库删除——DBCA篇
第2篇 网 络 管 理
第4章 Oracle网络管理并不难
4.1 Oracle网络体系结构
4.1.1 Oracle应用的几种网络结构
4.1.2 Oracle Net
4.1.3 OSI模型
4.1.4 Oracle Net的堆栈结构
4.1.5 Oracle监听器
4.1.6 连接描述符(connect identifier)
4.1.7 网络服务名(Net Service Name)
4.1.8 命名方法
4.1.9 配置Oracle网络的工具
4.2 Oracle网络管理
4.2.1 Oracle网络服务器端配置
4.2.2 Oracle网络客户端配置
4.3 Oracle网络管理疑难解析
4.3.1 Oracle网络服务器端配置疑难解析
4.3.2 Oracle网络客户端配置疑难解析
4.3.3 Oracle网络与防火墙(Firewall)
第3篇 系 统 管 理
第5章 系统管家婆——SQL*Plus的使用
5.1 系统管理工具SQL*Plus
5.2 SQL缓冲区(SQL Buffer)
5.3 SQL*Plus的环境配置
5.3.1 SQL*Plus的环境变量
5.3.2 SQL*Plus站点配置文件(Site Profile)
5.3.3 SQL*Plus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
5.4 SQL*Plus的启动
5.5 SQL*Plus专有命令介绍
5.5.1 登录,注销命令
5.5.2 编辑命令
5.5.3 其他有用的SQL*Plus命令
5.6 SQL*Plus 与疑难解析
第6章 有始有终——数据库的启动与关闭
6.1 数据库启动
6.1.1 数据库启动原理
6.1.2 数据库启动
6.1.3 数据库启动疑难解析
6.2 数据库关闭
6.2.1 数据库关闭原理
6.2.2 数据库的关闭(SHUTDOWN)
6.2.3 数据库关闭疑难解析
第7章 理清两个模式问题——专有/共享服务器模式
7.1 理解专有服务器模式(Dedicated Server Mode)
7.2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原理
7.2.1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的架构
7.2.2 监听器和调度进程的关系
7.2.3 请求队列(Request Queue)/响应队列(Response Queue)
7.2.4 调度进程(Dispatcher Processes,Dnnn)
7.2.5 共享服务器进程(Shared Server Processes,Snnn)
7.3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
7.4 共享服务器模式(Shared Server Mode)疑难解析
第8章 掌握两个管理问题——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
8.1 数据库存储结构
8.1.1 物理结构
8.1.2 逻辑结构
8.2 深刻理解表空间
8.2.1 大文件表空间
8.2.2 系统表空间
8.2.3 辅助表空间
8.2.4 回滚表空间(Undo Tablespace)
8.2.5 临时表空间
8.2.6 表空间中区的管理方式
8.2.7 表空间中段的管理方式
8.2.8 非标准块表空间
8.2.9 表空间的离线(Offline)与在线(Online)
8.2.10 只读表空间(Read-Only Tablespace)
8.3 深刻理解数据文件
8.3.1 数据文件的内容
8.3.2 数据文件的尺寸(Size)
8.3.3 离线数据文件
8.3.4 临时数据文件(Temporary Datafiles)
8.4 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4.1 永久表空间管理
8.4.2 临时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4.3 回滚表空间管理 与疑难解析
8.5 数据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8.5.1 数据文件管理
8.5.2 数据文件管理疑难解析
第9章 进程管理
9.1 Oracle进程简介
9.2 用户进程
9.3 Oracle进程
9.3.1 服务器进程
9.3.2 后台进程
9.4 进程综合管理 与疑难解析
9.5 会话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0章 内存管理
10.1 Oracle内存结构简介
10.2 系统全局区
10.3 SGA自动管理
10.4 SGA组成介绍
10.4.1 数据库高速缓冲区
10.4.2 日志缓冲区
10.4.3 共享池
10.4.4 大池
10.4.5 Java池
10.4.6 流池
10.5 程序全局区
10.6 内存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1章 用户管理
11.1 用户验证
11.1.1 口令认证
11.1.2 外部认证
11.1.3 全局认证
11.2 Oracle的安全大门——权限(Privileges)
11.2.1 系统权限
11.2.2 对象权限
11.3 使权限管理变得更加容易——角色(Role)
11.4 限制用户的资源消耗——资源限制文件(Profile)
11.4.1 资源限制的级别
11.4.2 限制资源的参数
11.5 用户与权限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1 用户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2 权限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3 角色管理 与疑难解析
11.5.4 资源限制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4篇 移动你的数据库
第12章 数据导出
12.1 数据导出方法介绍
12.1.1 Oracle最新导出工具——Data Pump Export
12.1.2 Oracle原来的导出工具——Export
12.2 数据导出
12.3 数据导出疑难解析
第13章 数据导入
13.1 数据导入方法介绍
13.1.1 Oracle最新导入工具——Data Pump Import
13.1.2 Oracle以前的导入方法——Import
13.2 数据导入
13.3 数据导入疑难解析
第5篇 Oracle文件管理
第14章 重中之重——控制文件的管理
14.1 控制文件的概念
14.2 控制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5章 成为数据库的最高统治者——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管理
15.1 超级用户权限(SYSDBA、SYSOPER)介绍
15.2 口令文件的基本概念
15.3 启用口令文件认证
15.4 口令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6章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16.1 联机日志文件的概念
16.1.1 联机日志文件的内容
16.1.2 联机日志文件的循环利用
16.2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7章 参数文件(PFILE/SPFILE)管理
17.1 参数文件的基本概念
17.2 初始化参数文件
17.3 服务器参数文件
17.4 初始化参数的修改
17.5 参数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6篇 Oracle高级专题
第18章 全球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疑难攻略
18.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8.1.1 同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1.2 异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1.3 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
18.2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19章 并不陌生的问题——裸设备
19.1 裸设备的概念
19.2 裸设备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7篇 数据库备份/恢复
第20章 备份/恢复之基石——归档(Archivelog)管理
20.1 归档的基本概念
20.1.1 非归档模式
20.1.2 归档模式
20.1.3 归档路径
20.2 归档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21章 必行之举——数据库备份
21.1 理解数据库备份
21.1.1 数据库失败的种类
21.1.2 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21.1.3 备份和恢复的物理结构
21.1.4 备份的类型
21.1.5 执行用户管理的备份
21.2 恢复管理器(RMAN)
21.2.1 通道
21.2.2 备份集的维护
21.2.3 RMAN资料库
21.2.4 RMAN的使用
21.3 数据库备份 与疑难解析
21.4 恢复目录管理 与疑难解析
第22章 失而复得——数据库恢复
22.1 数据库恢复
22.1.1 实例恢复
22.1.2 介质恢复
22.1.3 用户错误(User Error)的恢复
22.2 数据库闪回(Flashback Database)
22.3 用户管理的恢复(User-managed Recovery)
22.4 联机日志文件丢失的恢复
22.5 控制文件损坏的恢复
22.6 数据文件损坏的恢复
22.7 表的恢复(用户错误的恢复)
第8篇 Oracle程序设计
第23章 数据库通用语言——SQL语句
23.1 结构化查询语言简介
23.2 SELECT语句
23.2.1 理解SELECT 语句
23.2.2 SELECT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3 INSERT语句
23.3.1 理解INSERT语句
23.3.2 INSERT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4 UPDATE语句
23.4.1 理解UPDATE语句
23.4.2 UPDATE语句使用 与疑难解析
23.5 DELETE语句
23.5.1 理解DELETE语句
23.5.2 DELETE语句的使用
23.6 SQL语句中,集合函数使用 与疑难解析
第24章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管理
24.1 模式(Schema)的概念
24.2 模式对象管理
24.2.1 表(Table)
24.2.2 索引(Index)
24.2.3 外部表(External Table)
24.2.4 临时表(Temporary Table)
24.2.5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24.2.6 聚簇(Cluster)
24.2.7 索引组织表(Index-Organized Table,IOT)
24.2.8 视图
24.2.9 同义词
24.2.10 序列
第25章 PL/SQL应用程序开发
25.1 PL/SQL简述
25.1.1 PL/SQL块结构
25.1.2 数据类型
25.1.3 运算符
25.1.4 PL/SQL语句控制结构
25.2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re)
25.2.1 存储过程的基本原理
25.2.2 存储过程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3 函数(Function)
25.3.1 函数的基本原理
25.3.2 函数的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4 包
25.4.1 包的基本原理
25.4.2 包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5 触发器
25.5.1 触发器的基本原理
25.5.2 触发器管理 与疑难解析
25.6 游标
25.6.1 游标的基本原理
25.6.2 游标管理 与疑难解析
速查目录
第2章 迈出第1步——Oracle的安装/卸载
第3章 有米之炊——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
第4章 Oracle网络管理并不难
第5章 系统管家婆——SQL*Plus的使用 实务
第6章 有始有终——数据库的启动与关闭
第7章 理清两个模式问题——专有/共享服务器模式
第8章 掌握两个管理问题——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
第9章 进程管理 实务
第10章 内存管理 实务
第11章 用户管理 实务
第12章 数据导出 实务
第13章 数据导入 实务
第14章 重中之重——控制文件的管理
第15章 成为数据库的最高统治者——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管理
第16章 联机日志文件管理 实务
第17章 参数文件(PFILE/SPFILE)管理
第18章 全球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疑难攻略 实务
第19章 并不陌生的问题——裸设备 实务
第20章 备份/恢复之基石——归档(Archivelog)管理 实务
第21章 必行之举——数据库备份
第22章 失而复得——数据库恢复
第23章 数据库通用语言——SQL语句
第24章 模式对象(Schema Object)的管理
第25章 PL/SQL应用程序开发 实务
Ⅳ 怎么让数据库存放命令队列
入队:首先将值写入rear指向的地方,然后rear加1
出队:首先将front指向的元素取出,然后front加1
当front == rear时 队列为空
需要掌握队列的那些知识才算掌握了 队列的运算啊。 顺便留个Q行吗,谢了 回答: 。。没考过二级,不太清楚。
队列的操作无非就是入队列和出队列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当然,队列又会分为线性队列和循环队列。
对于这两种队列,出队列和入队列操作都是相同的。只是循环队列在判断队列的空与满上面有些差别
Ⅳ 到底什么是消息队列Java中如何实现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顾名思义 首先是个队列。 队列的操作有入队和出队
也就是你有一个程序在产生内容然后入队(生产者) 另一个程序读取内容,内容出队(消费者)
这是最最基本的概念。
我想你应该是缺乏一个使用场景。
当你不需要立即获得结果,但是并发量又不能无限大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你需要使用消息队列的时候。
比如你写日志,因为可能一个客户端有多个操作去写,又有很多个客户端,显然并发不能无穷大,于是你就需要把写日志的请求放入到消息队列里,在消费者那边依次把队列中产生的日志写到数据库里。
至于怎么实现消息队列,其实你本身一个普通的队列就行呀~看你需要什么附加功能而已。
Ⅵ 错误信息:服务器处理请求队列已满,请重试!怎么办
我无法安装消息队列,或收到“访问拒绝”的错误
更新时间:2007年6月
适用于:Windows Server 2008的
描述安装特定问题的消息队列。包括这个问题,一步一步的指示决议。
通常情况下,当您安装消息队列客户端出现此问题。在消息队列客户端的安装,消息队列安装失败,并显示“拒绝访问”的错误消息。
诊断
要安装消息队列的客户端,您必须登录使用上要安装软件的计算机上的本地管理权限。要?安装消息队列服务器在Windows Server 2008家族域控制器,则需要具有域管理权限。若要安装消息队列服务器上的非域控制器路由支持,你需要有经营管理权。
解决方案
要解决此问题,请使用具有相应权限的帐户安装消息队列,或当您安装具有适当权限的帐户登录授予消息队列。授予
登录帐户的本地管理员权限
中国
单击“开始”,指向“运行”,键入compmgmt.msc,然后按Enter键显示在“计算机管理MMC”控制台。
中国
单击展开“系统工具”,单击展开“本地用户和组”,然后单击“组”。
中国在计算机管理MMC控制台的右侧窗格中,双击Administrators组。
中国
点击“添加”,然后输入安装消息队列中的用户名会被记录下来,然后点击“确定”。
中国
注意
如果要授予在域控制器上的帐户权限,则必须指定的用户添加到Active Directory域服务Domain Users组,因为域控制器不维护本地安全帐户管理器(SAM)数据库。使用“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MMC控制台管理域组成员。授予
中国登录帐户域管理员权限或企业管理员权限
中国
单击“开始”,指向“程序“,”管理工具“,然后单击”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以显示”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MMC控制台。
中国
单击以展开域容器顶部,然后单击“用户”。
中国右键单击“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MMC控制台右侧窗格中Domain Admins或Enterprise Admins组(如果有必要),然后选择“属性”。
中国
点击“属性”对话框中的“成员”选项卡。
中国
点击“添加”,然后输入安装消息队列中的用户名会被记录下来,然后点击“确定”。
验证
酒店与具有相应权限的帐户登录后,可以使用“服务器管理器”中的“添加功能向导”安装消息队列
Ⅶ 消息队列(mq)是什么
是生产者先将消息投递一个叫队列的容器中,然后再从这个容器中取出消息,最后再转发给消费者。
消息队列是 Microsoft 的消息处理技术,它在任何安装 Microsoft Windows 的计算机组合中,为任何应用程序提供消息处理和消息队列功能,无论这些计算机是否在同一个网络上或者是否同时联机。
消息队列网络是能够相互间来回发送消息的任何一组计算机。网络中的不同计算机在确保消息顺利处理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中有些提供路由信息以确定如何发送消息,有些保存整个网络的重要信息,而有些只是发送和接收消息。
消息队列的类型介绍:
消息队列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POSIX消息队列以及系统V消息队列,系统V消息队列目前被大量使用。每个消息队列都有一个队列头,用结构struct msg_queue来描述。队列头中包含了该消息队列的大量信息。包括消息队列键值、用户ID、组ID、消息队列中消息数目等等。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消息的链表,可以把消息看作一个记录,具有特定的格式以及特定的优先级。对消息队列有写权限的进程可以向消息队列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新消息;对消息队列有读权限的进程则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读走消息。消息队列是随内核持续的。
Ⅷ 数据库结构---队列的链接实现
你的链表是要存放数据的,如果只有*front和*rear,那就全部存放的是指针了,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每一个结点有3个格子:*front是指向该结点的前一结点的指针,*rear是指向该结点后一结点的指针,另外data单元存放该结点的数据。lp->data = x;就是将x的值赋给lp这个结点的数据单元!
感觉你的这个程序有些问题,你不是说*front和*rear指针么,怎么还有*next!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Ⅸ 数据库结构,队列怎么运算
入队:首先将值写入rear指向的地方,然后rear加1 出队:首先将front指向的元素取出,然后front加1 当front == rear时 队列为空 需要掌握队列的那些知识才算掌握了 队列的运算啊。 顺便留个Q行吗,谢了 回答: 。。没考过二级,不太清楚。 队列的操作无非就是入队列和出队列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判断队列是否为满。。 当然,队列又会分为线性队列和循环队列。 对于这两种队列,出队列和入队列操作都是相同的。只是循环队列在判断队列的空与满上面有些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