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沥青路面的级配是什么意思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是指粗集料嵌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设计孔隙率为18%的混合料;半开级配是指适当比例的粗、细集料及少量的填料(或是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的试件的孔隙率是6%至12%。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㈡ 什么是沥青
什么是沥青?
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
一、煤焦沥青:煤焦沥青是炼焦的付产品,即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它与精制焦油只是物理性质有分别,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的划分方法是规定软化点在26.7℃(立方块法)以下的为焦油,26.7℃以上的为沥青。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加热时有特殊气味;加热到260℃在5小时以后,其所含的蒽、菲、芘、■等成分就会挥发出来。
二、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根据提炼程度的不同,在常温下成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石油沥青色黑而有光泽,具有较高的感温性。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三、天然沥青: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
沥青材料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石油沥青是将精制加工石油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煤、木材等有机物干馏加工所得的焦油经再加工后的产品。工程中采用的沥青绝大多数是石油沥青,石油沥青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与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度,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㈢ 沥青指的是什么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
㈣ 什么是沥青
沥青是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分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地沥青又分为天然沥青和石油沥青。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液体;颜色为褐色深至黑色,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塑性、不透水性及耐化学侵蚀性,是防水卷材、涂料、油膏、沥青胶及防腐涂料的主体原材料之一。一般用于建筑防水工程的沥青有石油沥青和煤沥青两种。
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及润滑油后的残留物,再经加工而成。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石油沥青,半固体沥青中的建筑石油沥青是防水材料的主要原材料。煤沥青是炼焦或生产煤气的副产品煤焦油,经分馏提炼出各种油质后得到的。过去煤沥青是用于地下室外防水和防腐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环境污染大,最近几年采用煤沥青生产的防水材料正被限制使用和淘汰。改性沥青是指通过吹氧氧化、加催化剂氧化、加非金属硫化剂硫化等手段对沥青进行改性后的产品。
在沥青中存在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如石蜡等,使沥青的物理性能对温度敏感性大,温度低沥青变脆,温度高沥青易变形、流淌;另外,过多的活性基团,降低了沥青的耐老化性能。因此,通过上述手段改性后使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聚合,减小沥青中的活性基团,改善了沥青的物理性能,起到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耐热和耐低温性能的作用;同时,还提高了沥青分子抗降解裂变能力,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高聚物改性沥青是以高聚物为改性剂对沥青进行改性后的产品。通过改性,可以大大提高沥青类防水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这是沥青在建筑防水工程中应用的方向之一。使用最多的是SBS橡胶和APP树脂两种,此外,还有氯丁橡胶、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等。这些高聚物分子量大,分子极性基团和活性基团少,相对稳定,具有脆点温度低、熔点温度高、对高低温适应能力强、耐老化性能好的优点,因此,可以改善沥青的耐高低温性能及耐老化性能。
由于石沥青材料的低温柔性下降容易变硬发硬、裂缝.感温性强.长期受太阳光照的紫外线作用下,夏季高温软化,以致热解沉淌,反复热胀冷缩引起沥青内应力的变化。在氧和臭氧等的综合作用下,沥青中的化学组分不断转变的结果,光是油质挥发,沥青脂胶的含量减少、塑性降低、脆性增加、粘结力减低,产卞龟裂而“老化”。化统的石油沥青制品难以满足建筑防水耐用年限的需要、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开发合成高分子改性沥青,改性后的沥青耐热度、低温柔性、伸长率、抗老化性能都有提高.从而克服了石油沥青自身的弱点。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系以适量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是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掺量不低丁于10%)对石油沥青或煤沥青进行改性后为涂盖层,纤维毡、纤维织物或塑料薄膜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塑料膜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为了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确保屋面在耐用年限内不发生漏水,除了卷材的材性,材质因素外,卷材的厚度应是最土要的因素。卷材的厚度在防水层的施工、使用过程中,对保证质量起关键作用,如人们的踩踏、机具的压轧、穿刺、自然老化等均要求卷材有足够的厚度。因此对厚度的选样和检验应该十分认真的去对待。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厚度、规格、不论是用何种改性沥青.都应符合标准。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特点主要是利用高聚物的优良特性,改善了石油沥青或煤沥青的热淌冷脆,从而提高了沥青防水卷材的技术性能。
来自www.fundfund.cn 详文参考:http://www.fundfund.cn/news_200837_30396.htm
希望能帮到你!
㈤ 沥青混凝土配料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1 级配类型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设计一般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以下简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和《公路工程集试验规程》(JTJ058—2000)。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由此分析,厚度一定的沥青面层,若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最低要求选择级配类型,则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普遍偏大,何况还有0~5%的颗粒超过最大粒径,这样势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带来难以解决的施工难度,如摊铺机的熨平板易拉动大粒径的骨料,尤其比最大粒径大0~5%的超粒径骨料;若采用细料弥补,易破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级配,使局部部位的面层压实度难以控制,或使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偏大,渗水严重等。濮阳市的沥青路面结构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4cm+3cm的厚度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对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4cm的下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25mm,3cm上面层最大粒径一般不宜超过15mm;根据近年来濮阳地区路面所用材料的情况,经调查、试验、分析、比较可知,下面层的选择余地较宽,多采用AG-201级配类型。而上面层混合料型的选择非常困难。3cm厚的上面层,按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AC-10I型较合适,AC-10I型公称最大粒径为13.2mm。最大粒径为15mm。这使我们在选材上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要实现这一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必须通过两种渠道来把关:一是尽量多的考察集料资源,二是拌和机的振动筛一定要根据不同级配类型要求的筛孔专门定做。
2 原材料的选择
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这也是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确定原材料应根据设计文件对路面结构和使用品质的要求,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地材的供应情况,按照相关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检验,然后择优选材,使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1 选材原则
组成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有:不同规格的粗集料、细集料、填充料(矿粉)、胶结料(沥青)。选择原材料按以下原则:技术性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经济性好,结合环保就地取材。
2.2 沥青的选择
沥青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是决定沥青混合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选择沥青时,除了要注意沥青自身品质的优劣以外,还要注意沥青标号对当地环境、气、气温的适应性,既要兼顾冬季的抗裂性,又要兼顾到夏季的抗塑变能力。近几年,濮阳市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及交通状况,选择了AH-90广泛应用于路网改造项目中,对提高沥青咱面的使用品质发挥了很大作用。
2.3 粗集料的选择
粗集料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作用是通过颗粒间的嵌锁作用提供稳定性,通过其摩擦作用抵抗位移。其形状和表面纹理都影响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所以选择粗集料时,要严格按照粗集料的技术要求选择。即压碎值、磨光值、吸水率、粘附性、针偏状颗粒含量等均符合要求。结合本地区选用的粗集料多为石灰岩,这种耐磨性较差,但与沥青的粘结力非常好,是修筑较薄沥青路面的理想材料。主要规格有:20~40mm、10~20mm、5~10mm、3~6mm。
2.4 细集料的选择
细集料一般是指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在沥青混合料中增加颗粒间嵌锁作用,减少粗集料间的孔隙,从而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选择细集料时,除考虑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指标外还应考虑级配情况,与沥青的粘结力以及耐磨性和对混合料的稳定性。
2.5 填料的选择
选择填料时一定要考虑能否满足亲水性和细度要求,能否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根据集料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填料,对于碱性集料,可选择磨细的石粉作填料;对于中性材料,可使用磨细的石灰石粉;另外,根据不同情况还可选用水泥消石灰等作填料。
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规范》规定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三阶段配合比设计法。这一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程序化和深入化,使设计结果更加符合生产实际,以充分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3.1 目标配合比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结构层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合格材料,先进行矿料级配比计算,找出最佳状态的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应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值。参照《规范》推荐,根据以往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以0.5%间隔的不同油石比配置5~6组试件,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孔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根据验证结果,若达不到相关规定则另选材料、调整级配或采取其他措施重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出较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3.2 生产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确定以后,要使实际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进行生产配合设计。试验前,首先根据路面结构的级配类型,选择适当尺寸的振动筛。选择时要遵循:
(1)动筛的最大筛孔应使超粒径的矿料排出,保证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量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
(2)振动分档应使各热料仓的材料保持均衡,以提高生产效率;
(3)应注意振动筛的孔径要与室内试验方孔筛尺寸的对应关系。试验时,矿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比例由冷料仓取样进行各项指标试验,使其合成级配在要求范围内并大致接近中值,按此配比进行拌和,用热拌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此试验的油石比采用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油石比±0.3%进行试验。按照与目标配合比相同的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用油量,所得结果为生产配合比。据此结果根据拌和设备的拌和能力确定每盘料所需各热仓的矿料数量和沥青的数量。
3.3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
生产配合比的验证是通过实际施工对预期结果的验证,也是从感性的角度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评估,同时也是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的检验,检验期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工艺等的可行性和设备的匹配情况。这可从混合料的颜色、拌和均匀度、离析情况、碾压后的表面状况等方面做出判断:同时可组织试验人员对拌和摊铺后的混合料及时取样,进行抽提如马歇尔试验,对碾压段进行钻芯取样等各种检验,并对生产的全过程监控,检查各种设备参数材料投放是否准确。整理出该阶段的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若有指标不到规范要求,应对生产配合比或有关工艺做出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据此写出总结报告,报监理及业主批准实施。
4 沥青混合料三阶配合比设计的意义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采用三阶段设计对施工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其真正使室内试验与施工生产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克服以往只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目标配合比,而忽视生产配合比和验证配合比;也不能碰到一些指标不合格或试验有困难就放弃。特别应注意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要严格控制冷料仓和热料仓的配比;当材料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配合比。
(2)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规范》规定。在不脱离《规范》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材料,灵活的进行配比设计。
(3)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和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有的技术条件;同时要严格施工管理,使混合料的生始终控制在设计的最佳状态。
㈥ 沥青是什么东西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
沥青的表面是呈黑色的,可溶于二硫化碳。主要成分是沥青质和树脂,其次有高沸点矿物油和少量的氧、硫和氯的化合物。在土木工程中,沥青是应用广泛的防水材料和防腐材料,主要应用于屋面、地面、地下结构的防水,木材、钢材的防腐。
(6)什么是配置沥青扩展阅读:
沥青分类
1、煤焦沥青
焦油蒸馏后残留在蒸馏釜内的黑色物质。煤焦沥青中主要含有难挥发的蒽、菲、芘等。这些物质具有毒性,由于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煤焦沥青的性质也因而不同。温度的变化对煤焦沥青的影响很大,冬季容易脆裂,夏季容易软化。
2、石油沥青
原油蒸馏后的残渣。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曾经蒸馏至400℃以上,因而所含挥发成分甚少,但仍可能有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未经挥发出来。
3、天然沥青
天然沥青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这种沥青大都经过天然蒸发、氧化,一般已不含有任何毒素。通常沥青闪点在240℃~330℃之间,燃点比闪点约高3℃~6℃,因此施工温度应控制在闪点以下。
㈦ 液体沥青怎样配置
液体乳化沥青的话加水、加乳化剂,搅拌使水油两相乳化即成液体沥青
其他方法加柴油、煤油和沥青搅拌(沥青加热至流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