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DL 工具:pt-osc
对于 MySQL Online DDL 目前主流的有三种工具:
原生 Online DDL;
pt-osc(online-schema-change),
gh-ost
本文主要讲解 pt-online-schema-change 的使用以及三种工具的简单对比。
一、原理及限制
1.1 原理
1.创建一个与原表结构相同的空表,表名是_new后缀;
2. 修改步骤 1 创建的空表的表结构;
3. 在原表上加三个触发器:delete/update/insert,用于 数据过程中,将原表中要执行的语句在新表中执行;
4. 将原表数据以数据块(chunk)的形式 到新表;
5. rename 原表为 old 表,并把新表 rename 为原表名,然后删除旧表;
6. 删除触发器。
⑵ MYSQL数据表名称修改
喜欢的话就采纳吧 数据库从最初的数据文件的简单集合发展到今天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借助数据库的帮助,许多简单的工作将变得冗长乏味,甚至难以实现。尤其是象银行、院校和图书馆这样的大型组织更加依靠数据库系统实现其正常的运作。再看互联网上,从搜索引擎到在线商场,从网上聊天到邮件列表,都离不开数据库。 目前,市面上的数据库产品多种多样,从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案到中小企业或个人用户的小型应用系统,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这里,我们所要向大家介绍的MySQL数据库是众多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中的一个,相比较其它系统而言,MySQL数据库可以称得上是目前运行速度最快的SQL语言数据库。除了具有许多其它数据库所不具备的功能和选择之外,MySQL数据库是一种完全免费的产品,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数据库,用于个人或商业用途,而不必支付任何费用(推荐下载站点http://www.mysql.com)。 总体来说,MySQL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同时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 2. 可以保存超过50,000,000条记录; 3. 是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中运行速度最快的数据库系统; 4. 用户权限设置简单、有效。 如今,包括Siemens和Silicon Graphics这样的国际知名公司也开始把MySQL作为其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就更加证明了MySQL数据库的优越性能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本文将重点向读者介绍MySQL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如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如果设置数据库,以及如何执行基本的命令等。希望能够对读者学习和掌握MySQL数据库有所助益。 入门 一般来说,我们访问MySQL数据库时,首先需要使用telnet远程登录安装数据库系统的服务器,然后再进入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的连接命令如下: my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p[password] 或者: my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password=password 其中,hostname为装有MySQL数据库的服务器名称,username和password分别是用户的登录名称和口令。 如果MySQL数据库安装和配置正确的话,用户在输入上述命令之后会得到如下系统反馈信息: Welcome to the MySQL monitor. Commands end with ; or \g.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49 to server version: 3.21.23-beta-log Type help for help. mysql> 这样,用户就成功进入了MySQL数据库系统,可以在mysql>命令提示符之后输入各种命令。下面,我们列出一些MySQL数据库的主要管理命令供读者参考,用户也可以通过在命令符之后输入help,\h或?得到以下命令的简单说明。 mysql> help help (\h) 显示命令帮助 ? (\h) 作用同上 clear (\c) 清除屏幕内容 connect (\r) 重新连接服务器,可选参数为 db(数据库)和 host(服务器) exit (\) 退出mysql数据库,作用与quit命令相同 go (\g) 将命令传送至mysql数据库 print (\p) 打印当前命令 quit (\q) 退出mysql数据库 status (\s) 显示服务器当前信息 use (\u) 打开数据库,以数据库名称作为命令参数 上述命令主要用于MySQL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如果用户需要对某个具体的数据库进行操作,可以使用use命令进入该数据库,格式如下: mysql> use dbname; 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一点就是MySQL数据库要求使用者在所有命令的结尾处使用“;”作为命令结束符。 数据类型和数据表 从本质上说,数据库就是一种不断增长的复杂的数据组织结构。在MySQL数据库中,用于保存数据记录的结构被称为数据表。而每一条数据记录则是由更小的数据对象,即数据类型组成。因此,总体来说,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组成一条数据记录,一条或多条数据记录组成一个数据表,一个或多个数据表组成一个数据库。我们可以把上述结构理解为如下形式: Database < Table < Record < Datatype 数据类型分为不同的格式和大小,可以方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创建最理想的数据结构。能否正确的选择恰当的数据类型对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数据类型的有关概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MySQL 数据类型 MySQL 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数据类型,其中较为常用的几种如下: CHAR (M) CHAR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可以包含最多达255个字符。其中M代表字符串的长度。 举例如下: car_model CHAR(10); VARCHAR (M) VARCHAR是一种比CHAR更加灵活的数据类型,同样用于表示字符数据,但是VARCHAR可以保存可变长度的字符串。其中M代表该数据类型所允许保存的字符串的最大长度,只要长度小于该最大值的字符串都可以被保存在该数据类型中。因此,对于那些难以估计确切长度的数据对象来说,使用VARCHAR数据类型更加明智。VARCHAR数据类型所支持的最大长度也是255个字符。 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一点是,虽然VARCHAR使用起来较为灵活,但是从整个系统的性能角度来说,CHAR数据类型的处理速度更快,有时甚至可以超出VARCHAR处理速度的50%。因此,用户在设计数据库时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最佳的平衡。 举例如下: car_model VARCHAR(10); INT (M) [Unsigned] INT数据类型用于保存从- 2147483647 到2147483648范围之内的任意整数数据。如果用户使用Unsigned选项,则有效数据范围调整为0-4294967295。举例如下: light_years INT; 按照上述数据类型的设置,-24567为有效数据,而3000000000则因为超出了有效数据范围成为无效数据。 再例如: light_years INT unsigned; 这时,3000000000成为有效数据,而-24567则成为无效数据。 FLOAT [(M,D)] FLOAT数据类型用于表示数值较小的浮点数据,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精度。其中,M代表浮点数据的长度(即小数点左右数据长度的总和),D表示浮点数据位于小数点右边的数值位数。 举例如下: rainfall FLOAT (4,2); 按照上述数据类型的设置,42.35为有效数据,而324.45和3.542则因为超过数据长度限制或者小数点右边位数大于规定值2成为无效数据。 DATE DATE数据类型用于保存日期数据,默认格式为YYYY-MM-DD。MySQL提供了许多功能强大的日期格式化和操作命令,本文无法在此一一进行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MySQL的技术文档。 DATE数据类型举例如下: the_date DATE; TEXT / BLOB TEXT和BLOB数据类型可以用来保存255 到65535个字符,如果用户需要把大段文本保存到数据库内的话,可以选用TEXT或BLOB数据类型。TEXT和BLOB这两种数据类型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TEXT不区分大小写,而BLOB对字符的大小写敏感。 SET SET数据类型是多个数据值的组合,任何部分或全部数据值都是该数据类型的有效数据。SET数据类型最大可以包含64个指定数据值。 举例如下: transport SET (truck, wagon) NOT NULL; 根据上述数据类型的设置,truck、wagon、以及truck,wagon都可以成为transport的有效值。 ENUM ENUM数据类型和SET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ENUM只允许选择一个有效数据值。例如: transport ENUM (truck, wagon) NOT NULL; 根据上述设置,truck或wagon将成为transport的有效数据值。 以上,我们只是对用户使用MySQL数据库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数据类型进行了简单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MySQL技术文档的详细说明。 数据记录 一组经过声明的数据类型就可以组成一条记录。记录小到可以只包含一个数据变量,大到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复杂需求。多条记录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据表的基本结构。 数据表 在我们执行各种数据库命令之前,首先需要创建用来保存信息的数据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MySQL数据库中创建新的数据表: mysql> CREATE TABLE test ( > name VARCHAR (15), > email VARCHAR (25), > phone_number INT,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 PRIMARY KEY (ID)); 系统反馈信息为: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10 sec) mysql> 这样,我们就在数据库中创建了一个新的数据表。注意,同一个数据库中不能存在两个名称相同的数据表。 这里,我们使用CREATE TABLE命令创建的test数据表中包含name,email,phone_number和ID四个字段。MySQL数据库允许字段名中包含字符或数字,最大长度可以达到64个字符。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创建数据表时所用到的几个主要的参数选项。 Primary Key 具有Primary Key限制条件的字段用于区分同一个数据表中的不同记录。因为同一个数据表中不会存在两个具有相同值的Primary Key字段,所以对于那些需要严格区分不同记录的数据表来说,Primary Key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Auto_Increment 具有Auto_Increment限制条件的字段值从1开始,每增加一条新记录,值就会相应地增加1。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Auto_Increment字段作为数据表中每一条记录的标识字段。 NOT NULL NOT NULL限制条件规定用户不得在该字段中插入空值。 其它数据表命令 除了创建新的数据表之外,MySQL数据库还提供了其它许多非常实用的以数据表作为操作对象的命令。 显示数据表命令 mysql> show tables; 该命令将会列出当前数据库下的所有数据表。 显示字段命令 mysql> show columns from tablename; 该命令将会返回指定数据表的所有字段和字段相关信息。 数据操作 对MySQL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我们将会在本节中对此进行介绍。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MySQL数据库所采用的SQL语言同其它绝大多数计算机编程语言一样,对命令的语法格式有严格的规定。任何语法格式上的错误,例如不正确的使用括号、逗号或分号等都可能导致命令执行过程中的错误。因此,建议用户在学习时一定要多留心语法格式的使用。 添加记录 用户可以使用INSERT命令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记录。 例如: mysql> INSERT INTO test VALUES mysql> (John, [email protected], mysql> 5554321, NULL); 上述命令正确执行后会返回以下信息: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2 sec) mysql> 对上述命令有几点我们需要说明。首先,所有的字符类型数据都必须使用单引号括起来。其次,NULL关键字与AUTO_INCREMENT限制条件相结合可以为字段自动赋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记录的字段值必须与数据表中的原字段相对应,如果原数据表中有4个字段,而用户所添加的记录包含3个或5个字段的话都会导致错误出现。 MySQL数据库的一个非常显着的优势就是可以对整数、字符串和日期数据进行自动转换。因此,用户在添加新记录时就不必担心因为数据类型不相符而出现错误。 查询数据 如果我们无法从数据库中查找和读取数据的话,数据库就丧失了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 在MySql数据库中,用户可以使用SELECT命令进行数据的查询。 例如: mysql> SELECT * FROM test mysql> WHERE (name = John); 上述命令会返回如下结果: name email phone ID John [email protected] 5554321 1 删除数据 用户除了可以向数据表中添加新的记录之外,还可以删除数据表中的已有记录。删除记录可以使用DELETE命令。 例如: mysql> DELETE FROM test mysql> WHERE (name = ); 该命令将会删除test数据表中name字段的值为John的记录。同样, mysql> DELETE FROM test mysql> WHERE (phone_number = 5554321); 将会从数据表中删除phone_number字段值为5554321的记录。 修改数据 MySQL数据库还支持用户对已经输入到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记录可以使用UPDATE命令。 例如: mysql> UPDATE test SET name = Mary mysql> WHERE name = John; 上述命令的执行结果如下: name email phone ID Mary [email protected] 5554321 1 到此为止,我们对MySQL数据库数据操作的核心概念,即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事实上,MySQL数据库所支持的SQL语言具有非常丰富和强大的数据操作功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相关文章。我们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
⑶ 如何批量修改mysql的表前缀名称
方法一:使用sql语句修改mysql数据库表前缀名
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用sql查询语句来修改,这个方法也很方便,只需进入无忧主机控制面板——phpmyadmin登入后,在运行 SQL 查询框中输入如下语名就可以了。
ALTER TABLE 原表名 RENAME TO 新表名;
如:
ALTER TABLE old_post RENAME TO new_post;
Sql查询语句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一句SQL语句只能修改一张数据库的表名,如果你要精确修改某一张表,很好用。如果数据库表很多的话,不推荐使用。有木有,批量修改多个数据库表前缀名称的方法类?有的,请看下面的介绍
方法二:php脚本批量修改mysql数据库表前缀
下面无忧主机(www.51php.com)小编收集的一个快速批量的修改数据表前缀的方法,小编已经测试,成功修改。如果你需要,请参考借鉴如下:
1、将下面的代码复制到记事本,根据自己人情况修改好数据库信息,并保存了51php.php。再上传您网站的根目录。您可以直接下载mysql数据库前缀名批量修改脚步:修改mysql数据库表前缀名。
<?php
//设置好相关信息
$dbserver='localhost';//连接的服务器一般为localhost
$dbname='y8n9nghmze_shop';//数据库名
$dbuser='y8n9nghmze_user';//数据库用户名
$dbpassword='admin';//数据库密码
$old_prefix='ecs_';//数据库的前缀
$new_prefix='51php_';//数据库的前缀修改为
if (
!is_string($dbname) || !is_string($old_prefix)|| !is_string($new_prefix) )
{
return false;
}
if (!mysql_connect($dbserver,
$dbuser, $dbpassword)) {
print 'Could not connect to mysql';
exit;
}
//取得数据库内所有的表名
$result =
mysql_list_tables($dbname);
if (!$result) {
print "DB Error, could not
list tables\n";
print 'MySQL Error: ' .
mysql_error();
exit;
}
//把表名存进$data
while ($row =
mysql_fetch_row($result)) {
$data[] = $row[0];
}
//过滤要修改前缀的表名
foreach($data as $k => $v)
{
$preg = preg_match("/^($old_prefix{1})([a-zA-Z0-9_-]+)/i",
$v, $v1);
if($preg)
{
$tab_name[$k] =
$v1[2];
//$tab_name[$k]
= str_replace($old_prefix, '', $v);
}
}
if($preg)
{
// echo '<pre>';
// print_r($tab_name);
// exit();
//批量重命名
foreach($tab_name as $k =>
$v)
{
$sql = 'RENAME TABLE
`'.$old_prefix.$v.'` TO `'.$new_prefix.$v.'`';
mysql_query($sql);
}
print 数据表前缀:.$old_prefix."<br>".已经修改为:.$new_prefix."<br>";
}
else
{ print 您的数据库表的前缀.$old_prefix.输入错误。请检查相关的数据库表的前缀;
if ( mysql_free_result($result) ) {
return true;
}
}
?>
2、 在浏览器输入访问您的网址/51php.php.数据库表的前缀就可以修改成功了。
⑷ mysql中怎样修改表格的名字
用如下语法:
altertabletable_namerenametable_new_name;
其中,table_name是旧表名,table_new_name是新表名。
mysql简介: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Oracle旗下公司。
MySQL 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 WEB 应用方面 MySQL 是最好的 RDBMS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之一。
MySQL 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
MySQL 所使用的 SQL 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
MySQL 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本词条“授权政策”),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 MySQL 作为网站数据库。
由于其社区版的性能卓越,搭配PHP和Apache可组成良好的开发环境。
⑸ MYSQL数据库怎么修改表名
进入数据库后,
先 use 数据库名;
然后:
alter table customers rename custs;
⑹ MySQL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需要用的资料以链接的形式给需要的同学。
我用的mysql版本为: Mysql-5.5.45-win64.msi 密码是:26zw
图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荐用,直接手动敲): Navicat 密码:c7fs
开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于2016.12.04
--WH
一、数据库的安装
这个就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了,因为网上实在是太多安装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给的mysql,在按照这个安装教程(MySQL安装教程)去看,就能够安装完好。
安装好mysql后,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来操作mysql,那么就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在安装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将其目录放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就行了,检测成功与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输入mysql,就会出现一大段英文,就说明成功了,反之失败,如果不会的话就去网络搜教程。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开启mysql服务命令
net start mysql
2、进入mysql的两种方式
明文进入:mysql -uroot -proot格式:mysql -u帐号-p密码
密文进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会提示你输入密码(Enter pssword:),此时你写的密码就会显示为***这样。
3、查看mysql中所有的数据库(一般在固定的单词命令就会是用大写,这个要习惯,看多了敲多了就认识了)
前面四个数据库是mysql中自带的,也就是必须的.
SHOW DATABASES;
4、创建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
5、删除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DATABASE test_1;
总结:学习了对数据库的三个操作,1、查看所有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数据库还有Mysql三者的关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对数据表的增(创建表)删(删除表)改(修改表字段)查(查询表结构)。 注意:这里的操作对象是表,对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结构,和表中的字段的操作(字段和记录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数据库下的,所以要先确实使用哪个数据库。
USE test_1;
1、创建数据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数据表名(
字段名1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2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3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这样隔着写,完全可以全部写成一行。但是那样写可观性非常差。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释:
1、[]中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没有,
2、列级别这个“列”一定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一张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竖,行表示横
3、约束条件后面会讲到
1.1、创建没有约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nameVARCHAR(12), ageINT(11) );
注释:SHOW TABLES 查询数据库底下的所有表。
1.2、创建有约束的student表
六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自动增加
1.2.1:主键约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独一无二(唯一)和不能为空(非空),通俗的讲,就是在表中增加记录时,在该字段下的数据不能重复,不能为空,比如以上面创建的表为例子,在表中增加两条记录,如果id字段用了主键约束。则id不能一样,并且不能为空。一般每张表中度有一个字段为主键,唯一标识这条记录。以后需要找到该条记录也可以同这个主键来确认记录,因为主键是唯一的,并且非空,一张表中每个记录的主键度不一样,所以根据主键也就能找到对应的记录。而不是多条重复的记录。如果没有主键,那么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重复的记录,那么即浪费存储空间,在查询时也消耗更多资源。
一般被主键约束了的字段度习惯性的称该字段为该表的主键
单字段主键约束
两种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PRIMARY KEY(id) );
多字段主键约束(复合主键)
这个id和name都市主键,说明在以后增加的插入的记录中,id和name不能同时一样,比如说可以是这样。一条记录为id=1,name=yyy、另一条记录为:id=1,name=zzz。 这样是可以的。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两个字段分别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 PRIMARY KEY,nameVARCHAR(12),
ageINT(11)ageINT(11),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键约束
什么是外键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两张表,一张表是emp(员工)表,另一张表是dept(部门)表,一个员工属于一个部门,那么如何通过员工能让我们自己他在哪个部门呢?那就只能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那该字段就只能是存储dept中的主键了(因为主键是唯一的,才能确实是哪个部门,进而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部门名称,有些部门的名称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区分了。),像这样的字段,就符合外键的特点,就可以使用外键约束,使该字段只能够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如果不被外键约束,那么该字段就无法保证存储进来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张表的主键值。
外键约束的特点:
1、外键约束可以描述任意一个字段(包括主键),可以为空,并且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但是外键字段中的值必须是另一张表中的主键。
2、这样被外键关联的两种表的关系可以称为父子表或者主从表。子表(从表)拥有外键字段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键字段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必须和父表的主键字段的类型一样。
注意:一个表中有被外键修饰的字段,就称该表有外键(是“有外键”。而不是“是外键”),并会给该表中的外键约束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表有没有外键,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而是指这个表是否有存在外键约束。也就是说,不能说这个表的外键是xxx(该表中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格式:CONSTRAINT外键名称FOREIGN KEY(被外键约束的字段名称)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字段)
英文解释:CONSTRAINT:约束REFERENCES:参考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CREATE TABLE tableB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PRIMARY KEY(id),
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
解释:tableB中有一个名为tableA_tableB_1的外键关联了tableA和tableB两个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为tableB中的deptId,主键字段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约束
NOT NULL. 被该约束修饰了的字段,就不能为空,主键约束中就包括了这个约束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1.2.4:唯一约束
UNIQUE 被唯一约束修饰了的字段,表示该字段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点讲,就好比插入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中处于该字段的值不能是一样的。
CREATE TABLE tableA
(
id INT(11),
name VARCHAR(22) UNIQUE,
location VARCHAR(50),
PRIMARY KEY(id)
);
也就是说在插入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name值不能是一样的。
1.2.5:默认约束
Default 指定这一列的默认值为多少,比如,男性同学比较多,性别就可以设置为默认男,如果插入一行记录时,性别没有填,那么就默认加上男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
salary FLOAT
);
1.2.6:自动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个表只能一个字段使用AUTO_INCREMENT,并且使用这个约束的字段只能是整数类型(任意的整数类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认值是1,也就是说从1开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给主键使用的,自动增加,使每个主键的值度不一样,并且不用我们自己管理,让主键自己自动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询表结构
2.1、查看表基本结构语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这两个的功能是一样的,简写了单词describe
DESCRIBEstudent;
2.2、查看创建表的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
这样显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
3、修改数据表
修改数据表包括:对表中字段的增加、删除、修改。 在这个里面用的关键字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旧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将student表名改为student1(改完后在改回来)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
3.2、修改表中的字段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新数据类型>
将student表中的name字段名改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
3.3、修改表中的数据类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解释:只能修改字段名的数据类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样,这里也有修改字段名的过程,只不过修改后的字段名和修改前的字段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不一样。
3.4、修改字段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1><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2>
解释:将字段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字段2的后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字段1><字段2><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3>
解释:其实是一样的,将是字段2覆盖字段1,然后在进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
总结
CHANGE和MODIFY的区别?
原理都市一样的,MODIFY只能修改数据类型,但是CHANGE能够修改数据类型和字段名,也就是说MODIFY是CHANGE的更具体化的一个操作。可能觉得用CHANGE只改变一个数据类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个能直接改数据类型的使用关键字MODIFY来操作。
3.5、添加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释:在一个特定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
3.6、删除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字段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
3.7、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 FOREIGN KEY<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切记,而是我们在创建外键约束关系时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后的存储引擎名>
这个存储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虽然知道有哪几种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后在说。
4、删除表
4.1、删除无关联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
4.2、删除被其他表关联的主表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有外键关联关系的两张表中,如果删除主表,那么是删不掉的,并且会报错。因为有张表依赖于他。那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总共有两种方法
1、先删除你子表,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就达到了删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删除
2、先解除外键关系,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也能达到目的,并且保留了子表,只删除我们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讲解了如何删除外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