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规划数据库更新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规划数据库更新

发布时间: 2022-08-17 22:24:08

⑴ 怎么才能建立数据库的自动备份机制.,越详细越好//谢谢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方案2008-08-05 13:15SQL Server 数据库备份方案
为了保证SQL Server 数据的安全,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备份数据库,在不同情况下应采用不同备份数据库备份策略,一方面维持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保持SQL Server 能顺畅运行。尽最大的努力减少由于数据的损坏对客户造成的损失。
概念
1) 备份工作规划
计算机软硬件的稳定性还未达到非常稳定的状态,计算机中的数据仍有损失或毁坏的情况发生。存在于计算机内的数据不安全,即使采用容错设备,也无法保证数据库 100%安全。 计算机硬件的费用可能很高,但计算机数据更珍贵,做好数据备份,可保证在各种意外发生情况时,仍能保持有数据库的完整性。 管理员必须花时间来备份数据库,但 SQL SERVER也提供不少自动化功能。
2)备份方式
数据库——完全
就是备份整个数据库的内容。若将整个数据库的内容都备份下来,需很多的存储空间来存放备份数据,但其好处是在还原数据库时,也只要将整个数据库从一份数据库备份还原到 SQL SERVER 中就可以了。它是其他备份的基础,在做其他备份之前,必须得做此种方式的备份。
数据库——差异 (Differential)
只备份从上一次执行“完全”数据库备份后有改动的数据,因此所需要的备份时间和备份空间都比“完全” 方式少,所以此方式最适合作为经常性的备份方式。
事务日志(Transaction Log)
只备份事务记录文件的内容,由于事务日志文件只会记录我们在前一次数据库备份或事务日志记录备份之后,对数据库所做的变动过程,也就是只记录某一段时间的数据库变动情况,因此在做事务记录备份之前,必须做一次“完全”的数据库备份
文件和文件组:
如果数据库的内容分散存储于多个文件或文件组,而且数据库已非常大,大到进行一次完整的数据库备份会有时间和存储空间上的问题。这时就可以使用此方式来备份数据库的部分文件或文件组。由于每次只备份部分的文件或文件组,因此需做数次不同的备份才能完成整个数据库的备份。才用此方式备份也有个好处,就是当毁坏的数据只是数据库中的某个文件或文件组时,也只要还原坏的文件或文件组备份就可以了。
3)备份方案制订原则
规划数据库的备份策略,需要考虑备份的各项变量,必须同时考虑到还原作业的进行。在做备份时,可考虑以下几点。
(1) 有多少时间以及在那些时段可进行备份
(2) 数据库变动的频率如何
(3) 数据库大小
(4) 当数据库出问题时,用户愿意等待多久让数据库还原完毕
(5) 应采用何种备份方式,做怎样的搭配
(6) 要使用哪种存储介质

4)备份方案
(1)完全数据库备份配合事务日志备份
对于数据库数据比较大,但每天的变动的内容小,可考虑采用此方式。可定期做一次完整的数据库备份,例如:每周或每月做一次“完全”数据库备份。然后再以较段短的周期,如每天或每两天做一此事务日志备份。这样平时备份工作负担比较轻,发生以外时,可将数据还原到最近期的状态。
(2)完全数据库备份配合差异式备份
此方式是将前一种方式中的事务日志备份方式改成差异式备份。其优点是在做还原时,只需在做完最近一次数据库备份的还原后,再用前一天的差异备份来还原就可以了,不像使用事务记录备份时,需一天一天还原。缺点是在比较后的日子里,每次做差异备份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会增加。
(3)三种备份方式的综合使用
由于事务记录备份和差异备份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对于数据信息非常重要,每1、2小时备份一次,可能的损失只是1、2个小时的数据。
(4)当数据库过大,有不易备份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文件或文件组备份方式,可考虑将数据库分开存于不同的文件和文件组中,然后以文件和文件组的方式将整个数据库分数次备份。此外,如果数据库中只有部分表经常变动,另一部分很少变动,也可考虑将这两部分存于不同的文件和文件组中,然后用不同的备份频率来备份其内容。 采用此方式备份数据的缺点是:必须数次操作才能备份完数据。
(5)使用备用服务器
采用此方式是再准备一台服务器,先在原服务器上做完全的备份,再把此备份放到备份服务器上做还原,使两边的数据同步,以后可以定期对原数据库做事务日志备份,把事务日志放到备份服务器上还原。当原服务器出现问题既可使用备份服务器接上网络提供服务。

注意: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是很多用户在定义数据库备份方案中容易忽略的,系统数据库中虽然不保存业务数据,但它保存了很多SQL Server的设置,如果不备份系统数据库,那么在服务器发生故障导致系统损坏时,重新配置所有的SQL Server设置将是一个噩梦DEMO
方案一 数据库备份(常用方案)
在SQL Server备份窗口,可以通过调度设置,将当前进行的备份处理设置为定时自动处理的作用。具体的步骤如下:
1. 展开一个服务器组。
2. 展开一个服务器( SQL Server实例)。
3. 展开【数据库】,右单击要备份的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所有任务】—〉【备份数据库】命令。
4. 在随后打开的SQL Server备份窗口中,设置备份的相关选项。参见前面的备份方案
单击【常规】选项卡,在【调度】项中,选中【调度】复选框,然后单击【调度】复选框后的【…】按钮。在随后出现的【编辑调度】对话框中,设置时间调度安排。
5. 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SQL Server将执行备份操作,同时在【SQL Server 代理】—〉【作业 】中自动建立对应的作业。
6. 在【SQL Server 代理】—〉【作业 】窗口中,可以像处理普通作业一样修改或删除数据库备份窗口中定义的备份计划。
演示
方案二 数据转换法(DTS)
具体的方案就是:
1.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装载完全一样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以及相应编制的管理软件;
2.事先选定需要定期更新的表、视图、存储过程等等,必要时可选择全部数据库更新;
3.使用SQL Server 提供的数据转换服务导入/ 导出向导(以SQL Server2000 为例) ,利用复制 SQL Server 对象任务,将 Microsoft SQL Server 对象从SQL Server 的一个实例复制到另一个SQL Server 中;
4.编辑反复出现的作业调度,确定发生的频率和具体时间,一般情况下,由于数据量较大,不提倡每日发生多次,尽量安排在网络空余时间发生。
这个方案优点是:
1.成本低、可靠性高,操作简单,较易维护;
2.系统转换时间短,备份系统替换主服务器只需几分钟。即使出现意外,备份系统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只损失少量数据,重新输入即可;
3.本地和异地备份都是利用晚上网络空闲时间进行的,没有增加日常网络流量,不会增加网络负担。
注意选择传输对象,相同版本的SQL Server 可以相互,或者由低版本向高版本SQL Server 备份,如:
SQL Server 7.0 的实例备份到 SQLServer 2000 的实例。
SQL Server 2000 的实例备份到另一个 SQL Server 2000 的实例。
备份的操作步骤:
1.打开企业管理器,选择SQLServer 服务器的数据库,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所有任务”,并点选“导入数据”或“导出数据”。 如果是在主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选导出数据;在备份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则选导入数据。
2.第一步操作后,调出“数据转换服务导入/ 导出向导”界面,单击“下一步”,进入“DTS 导入/ 导出向导”的选择数据源界面,选择“目的”,选择“制定表复制或查询”,选择要复制的对象。 弱
做选择时,首先根据具体的客户端选择数据源,如果是OLE DB客户端,选择“用于SQL Server的Microsoft提供的OLEDB 程序”。
然后选择提供数据源的服务器,接下来选择进入数据库的方式,可选择“使用Windows 身份验证”或“使用SQL Server 身份验证”。 如果选“使用SQL Server 身份验证”,须填写SQL Server 认可并对数据有修改权的用户,一般可选“SA”及其密码。最后选择要复制的数据库。
3.在“制定表复制和查询”中,选择“在SQL Server数据库之间复制对象和数据”,然后单击下一步。选择具体复制对象和相应的选项等等.。
4.通过保存调度和复制包,定制进行复制的时间和频率。
5.全部设置完成后,提示会列出源、目的、采用的方式、数据库等选项,由你确认完成。
6.如果设置结束后要进行定制时间修改,在企业管理器中,通过服务器、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 代理、作业,然后选择具体的作业,调出界面进行修改。
至此,你就可以在自己的中小企业环境中,轻松实现多台数据库服务器间的定时自动数据备份了。
演示
方案三 数据库维护计划+X命令(推荐使用)
1. 展开一个服务器组
2. 展开一个服务器实例(SQL Server实例)。
3. 展开【管理】,右击【数据库维护计划】,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维护计划】命令。
4. 在随后出现的【数据库维护计划 —(Local)】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欢迎页,在接下来的【选择数据库】步骤中,定义要备份的数据库。
5. 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与数据库备份无关的步骤,在【指定数据库备份计划】步骤中,选择【作为维护计划的一部分来备份数据库】复选框;通过单击【磁带】或者【磁盘】单选按钮来选择备份设备;单击【调度】选项右边的【更改】按钮,可以在随后出现的【编辑反复出现的作业调度】对话框中设置维护计划的时间安排。
6. 单击【下一步】按钮,如果在步骤(5)中,备份设备选择的是【磁盘】设备,则会进入【指定备份磁盘目录】步骤,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步骤中的内容。
7.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指定事务日志备份计划】步骤,如果需要进行事务日志备份,则选择【作为维护计划的一部分来备份事务日志】复选框。备份事务日志的其他设置步骤参考(5)~(6)。
8. 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步骤,最后进入【正在完成数据库维护计划向导】步骤,设置好【计划名】,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数据库维护计划的定义。
9. 完成步骤(1)~(8)后,单击【数据库维护计划】,在企业管理器控制台右边的详细信息窗口中就可以看到定义好的数据库维护计划,同时,展开【SQL Server代理】—〉【作业】,可以【作业】右边的详细窗口中,可以看到维护计划自动建立的备份出路作业。
10. 通过有机维护计划,选择【属性】命令,可以修改已经定义的维护计划。
11. 通过右击维护计划,选择【删除】命令,可以删除已经定义的维护计划,同时【SQL Server 代理】—〉【作业】中的相关作业也会自动删除。
新建一个批文件 Copy.bat具体脚本如下:
@echo off
title 正在传输数据库备份文件到远程备份服务器上!
echo 提示:开始验证服务器上是否存在备份文件!
echo 请稍候!
if exist F:\DBback\*.bak (goto Process ) else goto UnFound
:Process
echo 提示:在服务器上找到了备份文件!
echo -------------------------------------------------------------------------------
echo 提示:开始删除远程备份服务器上的原始文件!

rem 备注:下列IP地址为远程备份服务器的IP地址!
del \\192.168.244.24\DBback /q /s /f
del \\192.168.244.24\DBback\*.* /q /s /f
if errorlevel 0 goto success
:success
echo 提示:成功删除原始文件!
echo -------------------------------------------------------------------------------
echo 提示:开始复制数据库备份文件到远程备份服务器\\192.168.244.24\DBback!
echo 请稍候!
rem 备注:请具体更改\\192.168.244.1\DBback为服务器备份文件存放的位置。\\192.168.244.24\DBback为备份服务器上存放的位置!
x \\192.168.244.1\DBback \\192.168.244.24\DBback /y /f
rem 备注:当X命令结束后返回的Errorlevel为4说明磁盘控件不足。当X命令返回0时说明成功完成操作!
if errorlevel 4 goto lowmemory
if errorlevel 0 goto showmessage
:lowmemory
echo 警告:请查看磁盘空间是否不足!

:UnFound
echo 警告:在服务器上找不到备份文件,批任务将要结束。服务器备份工作似乎没有正常进行,请确认服务器是否正常生成备份文件!
goto exit

:showmessage
echo 提示:批任务完成!
echo 提示:成功复制数据库备份到远程服务器\\192.168.244.24\DBback!
echo 按任意键结束退出!
echo --------------------------------------------------------------------------------
:exit
pause
echo 成功复制PersonnelM数据库备份到远程服务器\\192.168.244.24\1上!
Pause

利用Windows 任务计划来调度批任务
1. 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任务计划”
2. 双击“新建任务计划”,弹出“任务计划向导”单击“下一步”。在选择任务窗体中选择“浏览”。我们选择要调度执行的Copy.bat文件。
3. 在接下来弹出的窗体中为我们的任务计划起个名称并且选择执行频率。这里我们选择“每天”
4. 在密码确认窗体中输入本机的密码。单击“下一步”选择“完成”。至此任务计划设置完成。(有需要的话可以单击选择“在单击完成时,打开此任务的高级属性”复选框以便对此任务进行高级设置!)

方案四 同步备份服务器(脚本)
/*该部分参考了邹建的脚本*/
/*--说明:
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利用日志还原功能,将主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及时反馈到备用数据库中
备用数据库的数据可以随时用于查询,但不能被更新(备用数据库只读)。
--*/
--首先,创建一个演示用的数据库(主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b_test
ON
( NAME = Db_test_DATA,
FILENAME = 'c:\Db_test.mdf' )
LOG ON
( NAME = Db_test_LOG,
FILENAME = 'c:\Db_test.ldf')
GO
--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BACKUP DATABASE Db_test TO DISK='c:\test_data.bak' WITH FORMAT
GO
--把数据库还原成备用数据库(演示主数据库与这个备用数据库之间的同步)
RESTORE DATABASE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data.bak'
WITH REPLACE,STANDBY='c:\db_test_bak.ldf'
,MOVE 'Db_test_DATA' TO 'c:\Db_test_data.mdf'
,MOVE 'Db_test_LOG' TO 'c:\Db_test_log.ldf'
GO
--启动 SQL Agent 服务
EXEC master..xp_cmdshell 'net start sqlserveragent',no_output
GO
--创建主服务器数据训与备用服务器数据库之间同步的作业
DECLARE @jogid uniqueidentifier
EXEC msdb..sp_add_job
@job_id = @jogid OUTPUT,
@job_name = N'数据同步处理'
--创建同步处理步骤
EXEC msdb..sp_add_jobstep
@job_id = @jogid,
@step_name = N'数据同步',
@subsystem = 'TSQL',
@command = N''
--主数据库中进行日志备份
BACKUP LOG Db_test TO DISK="c:\test_log.bak" WITH FORMAT
--备用数据库中还原主数据库的日志备份(应用主数据库中的最新变化
--实际应该时主数据库备份与备用数据库的还原作业应该分别在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上建立,并且备份文件应该放在主服务器和备用都能访问的共享目录中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log.bak' WITH STANDBY='c:\test_log.ldf',
@retry_attempts = 5,
@retry_interval = 5
--创建调度(每分钟执行一次)
EXEC msdb..sp_add_jobschele
@job_id = @jogid,
@name = N'时间安排',
@freq_type=4,
@freq_interval=1,
@freq_subday_type=0x4,
@freq_subday_interval=1,
@freq_recurrence_factor=1
-- 添加目标服务器
EXEC msdb.dbo.sp_add_jobserver
@job_id = @jogid,
@server_name = N'(local)'
GO

--通过上述处理,主数据库与备用数据库之间的同步关系已经设置完成
--下面开始测试是否能实现同步
--在主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测试用的表
CREATE TABLE Db_test.dbo.TB_test(ID int)
GO
--等待1分钟30秒(由于同步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分钟,所以要延时才能看到效果)
WAITFOR DELAY '00:01:30'
GO
--查询一下备用数据库,看看同步是否成功
SELECT * FROM Db_test_bak.dbo.TB_test
/*--结果:
ID
-----------
(所影响的行数为 0 行)
--*/
--测试成功
GO

--最后删除所有的测试
DROP DATABASE Db_test,Db_test_bak
EXEC msdb..sp_delete_job @job_name=N'数据同步处理'
GO
/*===========================================================*/
/*--服务器宕机处理说明
使用这种方式建立的数据库同步,当主数据库不可用时(例如,主数据库损坏或者停机检修)
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使备用数据库可用。
--*/
--1. 如果主数据库损坏,无法备份出最新的日志,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语句使备用数据库可读写(丢失最近一次日志还原后的所有数据)。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WITH RECOVERY
--2. 如果主数据库可以备份出最新日志,则可以使用下面的语句。
--先备份主数据库的最新的事务日志
BACKUP LOG Db_test TO DISK=''c:\test_log.bak'' WITH FORMAT
--再在备用数据库中恢复最新的事务日志,并且使备用数据库可读写(升级为主数据库)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log.bak'

方案五 复制订阅
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复制(Replication)就是将数据由某处复制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由于对数据库分散式应用的需求日渐增加,SQL Sever也提供了复制的功能。
SQL Server 的复制功能基本上是使用“发布服务器(Publisher) ”和“订阅服务器”(Subscriber)的结构,这整个结构中包含了数个不同的组件。
(1) 发布服务器(Publisher):在复制中,发布服务器就是负责发布数据库内容给其他服务器的SQL Server (一般的我们把主服务器当作发布服务器,形象一点比喻发布服务器就好像是一本书的作者)
(2) 订阅服务器(Subscriber):订阅服务器就是指受发布服务器所发布数据的SQL SERVER,通常发布服务器只有一个,但订阅服务器可以有多个。(形象比喻订阅服务就像是读者,购买相同图书的读者可以有很多。)
(3) 分发服务器(Distributor):除了发布服务器和订阅服务器这两个基本外,另一个可以由 SQL SERVER 在整个复制结构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分发服务器。分发服务器是负责将发布服务器所发布的数据库发布、传输到各订阅服务器的服务器。在简单的复制结构中,发布服务器和分发服务器通常是使用同一个 SQL SERVER。设置为分发服务器的 SQL SERVER,会有个名为 distribution 的系统数据库存放复制信息。
(4) 发布项(Article):发布服务器所发布的数据称为发布项,发布项是进行复制时的复制单位,发布项可以是表或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也可以知识表中的某几列或某几项数据。
(5) 发布(Publish):一组特定的发布项组合就称为发布,也就是 SQL SERVER进行复制时所复制的数据合。当订阅服务器向发布服务器订阅数据时,是以发布为单位,而不是以发布项为单位的。即,订阅服务器只能接收整个发布中的所有 article。而不能只选择其中几个发布项类订阅,每个发布只有来自单一数据库的内容,但我们可以为数据库设置多个发布。
(6) 为适应不同的复制需求,SQL SERVER提供了发送(Push)和请求(Pull)两种不同的订阅方式。区别如下:
(a) 发送订阅(Push Subscription也称为强制订阅):所谓的发送订阅就是由发布服务器主动传送发布给订阅服务器,也就是由发布服务器控制复制的操作,只要指定进行复制的时间一到,不管订阅服务器有没有提出要求,发布服务器都会将数据传送给订阅服务器。
(b) 请求订阅(Pull Subscription):请求订阅和发送订阅相反,是由订阅服务器自行根据排定的日程向发布服务器要求订阅发布,通常在订阅服务器数量较多,或是不需要即时取的最新的数据内容时,可采用此种订阅方式。

步骤:
下介绍实现复制的步骤。(以快照复制为例)
准备工作:
1.发布服务器,订阅服务器都创建一个同名的windows用户,并设置相同的密码,做为发布快照文件夹的有效访问用户
--我的电脑
--控制面板
--管理工具
--计算机管理
--用户和组
--右键用户
--新建用户
--建立一个隶属于administrator组的登陆windows的用户
2.在发布服务器上,新建一个共享目录,做为发布的快照文件的存放目录,操作:
我的电脑--D:\ 新建一个目录,名为: BakPUB
--右键这个新建的目录
--属性--共享
--选择"共享该文件夹"
--通过"权限"按纽来设置具体的用户权限,保证第一步中创建的用户具有对该文件夹的所有权限
--确定

3.设置SQL代理(SQLSERVERAGENT)服务的启动用户(发布/订阅服务器均做此设置)
开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务
--右键SQLSERVERAGENT
--属性--登陆--选择"此账户"
--输入或者选择第一步中创建的windows登录用户名
--"密码"中输入该用户的密码
4.设置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解决连接时的权限问题(发布/订阅服务器均做此设置)
企业管理器
--右键SQL实例--属性
--安全性--身份验证
--选择"SQL Server 和 Windows"
--确定
5.在发布服务器和订阅服务器上互相注册
企业管理器
--右键SQL Server组
--新建SQL Server注册...
--下一步--可用的服务器中,输入你要注册的远程服务器名--添加
--下一步--连接使用,选择第二个"SQL Server身份验证"
--下一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下一步--选择SQL Server组,也可以创建一个新组
--下一步--完成
6.对于只能用IP,不能用计算机名的,为其注册服务器别名
(在连接端配置,比如,在订阅服务器上配置的话,服务器名称中输入的是发布服务器的IP)
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别名--添加
--网络库选择"tcp/ip"--服务器别名输入SQL服务器名
--连接参数--服务器名称中输入SQL服务器ip地址
--如果你修改了SQL的端口,取消选择"动态决定端口",并输入对应的端口号
==============================================================================
正式开始:
1.配置发布服务器
a. 选中指定 [服务器] 节点
b. 从 [工具] 下拉菜单的 [复制] 子菜单中选择 [发布、订阅服务器和分发] 命令
c. 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点 [下一步] 然后看着提示操作
--直到"指定快照文件夹"
--在"快照文件夹"中输入准备工作中创建的目录: \\<服务器名>\ BakPUB
一[下一步] 直操作到完成。
d. 当完成了出版服务器的设置以后系统会为该服务器的树形结构中添加一个复制监视器
同时也生成一个分发数据库(distribution)

---------------------------------------------------------------------------
2.创建发布
a. 选中指定的服务器
b. 从 [工具] 菜单的 [复制] 子菜单中选择 [创建和管理发布] 命令。此时系统会弹出
一个对话框
c. 选择要创建发布的数据库,然后单击 [创建发布]
d. 在 [创建发布向导] 的提示对话框中单击 [下一步] 系统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
框上的内容是复制的三个类型。我们现在选第一个也就是默认的快照发布(其他两个
大家可以去看看帮助)
e. 单击 [下一步] 系统要求指定可以订阅该发布的数据库服务器类型,SQLSERVER允许在
不同的数据库如 ORACLE或ACCESS之间进行数据复制。但是在这里我们选择运行
"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服务器
f. 单击 [下一步] ,选择要发布的对象(如表,视图,存储过程,一般是表)
g. 然后 [下一步] 直到操作完成。当完成出版物的创建后创建出版物的数据库也就变成了
一个共享数据库。

---------------------------------------------------------------------------
3.设计订阅
a. 选中指定的订阅服务器
b. 从 [工具] 下拉菜单中选择 [复制] 子菜单的 [请求订阅]
c. 按照提示单击 [下一步] 操作直到系统会提示检查SQL SERVER代理服务的运行状态,执行
复制操作的前提条件是SQL SERVER代理服务必须已经启动。
d. 单击 [完成] 完成订阅操作。

----------------------------------------------------------------------------
完成上面的步骤其实复制也就是成功了。但是如何来知道复制是否成功了呢?
这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快速看是否成功。
展开出版服务器下面的复制——发布内容——右键发布内容——属性——击活——状态然后点立即运行代理程序接着点代理程序属性击活调度
把调度设置为每一天发生,每一分钟,在0:00:00和23:59:59之间。
接下来就是判断复制是否成功了打
开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REPLDATA\下面
看是不是有一些以时间做为文件名的文件夹差不多一分中就产生一个。

⑵ 请问怎样更新数据库

这是个什么问题?不详细啊。分2种情况吧,第1种,更新数据库里的数据,用update语句,比如 update table1 set ***='测试数据'; 然后再 commit; 第2种,更新数据库软件,就是下载软件补丁包,然后给数据库打补丁。
以上举例为oracle数据库,如果是mysql之类的数据库,语法可能会不同,自己上网上查询吧。

⑶ 数据库规划一般要包含那些内容

DB2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直接跟数据库对象的多少、大小有关。如果对象很少,不复杂,那么就算不怎么规划,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性能。如果对象数据比较多、比较大的话,那么就需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好好的规划,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

一、选择合适的语言与数据库字符集。

在企业中部署数据库的时候,首先需要在操作系统上安装数据库。而在安装数据库的时候,需要选择安装的语言环境。即是以中文状态下安装数据库还是以英文状态安装数据库。如在启动安装程序的时,可以利用/i language选项来指定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到目前为止,DB2数据库已经支持很多种语言。那么数据库在安装过程中,该采用什么语言呢?笔者建议,只要数据库管理员有一点英语基础,最好能够采用英文语言环境来进行安装。虽然说现在DB2数据库的中文语言环境已经设计的比较完善,但是笔者仍然担心其有一些不知名的漏洞。为此笔者在安装DB2数据库的时候,基本上都采用的是英文语言环境来进行安装。即将语言设置为“EN”,表示英文。提高DB2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效率。

另外如果DB2 数据库中要保存英文以外的数据,或者说用户会使用不同的字符集访问数据库时,还需要在数据库安装过程中选择特定的数据库字符集。DB2数据库中的所有字符数据,包括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都是存储在数据库字符集中的。如果用户使用不同的字符集访问数据库时,数据库管理员就需要选择包含所有这些用户的字符集的超集。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系统能够很方便的使用替代字符完成字符的转换,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如果用户选择的字符集不对,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一次用户在安装数据库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字符集。虽然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存储中文字符没有问题。但是当对数据库采取还原操作时,却发现还原后的数据库中有些原来是中文字符的地方,尽然出现了乱码。这主要就是没有选择合适的字符集惹的祸。有时候如果字符集选择不当的话,从外部数据源(如Excel表格)导入数据的时候,中文数据也会无法顺利导入。所以,数据库管理员在安装数据库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企业,来选择合适的字符集。

二、评估数据库对象的大小、数量。

DB2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直接跟数据库对象的多少、大小有关。如果对象很少,不复杂,那么就算不怎么规划,也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性能。如果对象数据比较多、比较大的话,那么就需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前好好的规划,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库的性能与稳定性。其实DB2 数据库就好像一个仓库,数据库中的对象(如索引、数据表、表空间)等等就好像仓库中的货物。如果货物比较少,那么随便放放,仓库都显得很空旷。货物寻找起来也会很方便。但是如果货物数量比较多、比较大,就必须要对其存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仓库的空间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并且货物的存放有序,在查找起来也特别的方便。笔者这里就以仓库管理为例,说话该如何做好数据库对象大小、数量等方便的评估,以及他们对于数据库性能与稳定性的影响。

1、根据对象大小来规划存储空间。在仓库货物的摆放上,要根据货物的大小来规划存储空间。或者说要首先防止大的货物。只有如此空间的利用率才会最高。其实在规划DB2对象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某些表可能会包含的记录比较多,属于大表。此时数据库管理员就需要考虑,是否将其放置在一个独立的表空间或者硬盘空间上,以提高数据操作的性能。大表所对应的索引往往也是比较大的。为此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索引表与数据表分别存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而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对象(如数据表),可以将它们存放在一个表空间中。其实这个表空间就好像仓库中的一个个纸盒子。将小的对象放入到这个“纸盒子”中,不但不占空间,而且也容易管理。

2、根据对象的使用频率来规划存放空间。在仓库中摆放物品的时候,往往会把近期就要用到的货物或者频繁需要用到的东西放在仓库门口或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此在拿这些货物时就会比较便捷,也不会对其他货物产生影响。对于DB2数据库中的对象来说,也是这么一回事。可以将那些访问量比较大的对象,如索引、数据表,存放在性能比较好的硬盘上或者单独的硬盘中。此时访问这些数据,就不会与其它对象产生I/O冲突,操作起来速度就会比较快。而将不怎么用到的对象,存放在一起。由于他们不怎么被用到,所以即使存放在性能比较低的硬盘上,其对数据库性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DB2数据库里面如何更新执行计划

3、根据类别来存放数据库对象。在仓库中存放货物的时候,还会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类别来进行存放。这有利于货物的管理与检索。其实在数据库对象存储空间设计时,也需要考虑这个因素。如现在应用软件在设计的时候,很多都是根据模块来设计。那么在数据库对象设计时,也需要根据这个模块来设计存储的空间。如将同一个模块的数据库对象存放在同一个表空间内。不过这可能会跟上面的两个建立相违背。此时最好是在对象的命名上做文章。如可以根据模块的不同,分别给数据库对象取一个相同的前缀或者后缀。如即使同一块模块要用到多个表空间,此时就可以给表空间一个相同的前缀。如此在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时候,根据表空间的前缀就可以判断其所属的模块了。如果再加上一个后缀来表示其数据库对象的分类,那么就更合理了。为此在管理数据库对象的时候,要执行分类管理。不仅要从技术上对其进行分类,如分为索引、数据表、关键字等等。还需要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如按应用程序的模块来进行分类等等。

三、设计好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案。

在数据库交付生产使用之后,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往往又会产生很多的垃圾数据。可是交给企业应用的,肯定是一个干净的数据库系统。为此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想好如果减少测试过程中的垃圾数据。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在交互时自动清除垃圾数据的机制。

一般来说,想要一个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案,减少数据库测试所产生的垃圾数据。如现在在给企业部署数据库的时候,往往是先安装一个干净的数据库系统。当然字符集这些需要预先设置好。然后再利用数据库还原功能将预先定义好的数据库模型还原出来。

另外有些时候需要两个方案互为补充。如在数据库初始化的过程中,采用数据库还原的方式来创建数据库对象。但是在应用软件升级的时候,由于此时已经有了用户的数据,为此不能够在使用数据库还原的方法。而是通过应用程序来执行某些SQL代码,来调整或者增加部分数据库对象。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在给企业创建数据库对象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测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需要先在测试服务器上创建对象并测试对象可用。然后直接将相关的SQL代码在投入使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

⑷ C# 数据库批量更新问题

有一个办法,可能是你想要的。但是不保证一定能实现你的目的。
在C#中有一个SqlCommandBuilder类,该类用来批量自动更新表数据变化,
说是自动更新,其实是根据已知的select语句,来自动生成其他的update,delete语句。
我以前项目的sqlhelper中,用这个类自定义过批量更新方法,在winform中使用一切ok。方法发你,看有用没。
有些细节一定要注意的是,表状态决定表数据的操作,比如表某行状态是修改,那么SqlCommandBuilder会执行update。但是这个状态你要控制好。另外,你传递的select语句,一定要和你所构造的表结构接近吻合。看方法。
/// <summary>
/// operare database by commandbuilder
/// </summary>
/// <param name="connectinString">connectinString</param>
/// <param name="commandString">commandString</param>
/// <param name="sourceDable">do update or insert database table</param>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ByCommandBuilder(string connectinString, string commandString, DataTable sourceDable, SqlParameter sqlparam)
{
SqlConnection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
sqlc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nString;
using (SqlCommand sqlcommand = new SqlCommand(commandString, sqlcon))
{
if (sqlparam != null)
{ sqlcommand.Parameters.Add(sqlparam); }
SqlDataAdapter da = new SqlDataAdapter();
da.SelectCommand = sqlcommand;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da.Fill(ds);
//ds.Tables[0].Merge(sourceDable, false);
SqlCommandBuilder sqlcommandbuilder = new SqlCommandBuilder(da);
return da.Update(sourceDable);
}
}

⑸ 如何快速更新数据库中的百万条数据

首先,检索数据是为了通过检索的结果,得到讯息,如流水记录、对比记录、统计表格。
而,一个表格显示900W条记录,检索人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讯息。
所以,实际应用不会一次性检索大量的数据,而是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一部份数据,或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决定检索速度的因素有:
1、表格设计对检索的影响:如合理的主键即索引设计。
2、检索语句的效率:如子句的应用、数据的分组、排序、筛选 等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配置: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

⑹ 数据库如何更新

数据库如何更新?
一、登录后台,然后更新你要更新的即可。
二、如果是程序代码的话,就要对数据库执行:链接-打开-上传-update-关闭等步骤。

⑺ 如何更新数据库中部分数据

既然id字段都是数值,实际上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解决。

UPDATE table SET id=id/10;

当然,如果ID不能被10整除的话可是会使ID出现小数的哦

所以还可以用取子字符串的方式取出ID的0到(字符串长度-1)的子字符串

如:

UPDATE table SET id=SUBSTR(0,STRLEN(id)-1,id);

上面的SUBSTR,STRLEN是我随便写的,只是意思意思,不一定可以直接运行的,具体的函数与用法还要查相关文档

⑻ 如何更新数据库

一、登录后台,然后更新你要更新的即可。
二、如果是程序代码的话,就要对数据库执行:链接-打开-上传-update-关闭等步骤。

⑼ 年度业务计划

●业务计划安排

根据国土资源部批复规划院的2013年部门预算、软科学研究课题任务下达,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复的科技项目,以及签订的决策支持服务、对外技术服务合同,围绕职能定位和国土资源部2013年重点工作,规划院全年共下达两批业务计划,落实各类业务项目66项,经费28483.90万元(表1-1)。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检查评估

调整与完善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体系,完成了重点城市、开发区、高校用地及小城市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服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与条件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成果汇总分析和转化应用研究,对重要评价成果数据进行了提炼、汇总,首次形成了155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数据库成果;开展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解思路与方法研究,为国土资源部2014年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解下达提供了重要参考;抽调精干力量分别参加了违法用地案件调查、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检查评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实地考核等工作,锻炼队伍,提升人员贴近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调整了土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技术体系,全面开展了6个重点区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工程,完成了1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生态状况基础性调查指标及区域性调查指标的信息提取,形成基础数据、图件、数据库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生态状况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中国土地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框架和网络体系,并开展了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全面转变土地资源管护模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与土地督察、执法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优化服务工作体系。向9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提供所管辖区2012年度全部遥感监测成果,积极参与《土地督察条例》起草工作,并承担相关课题研究,服务土地督察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稳步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势观测分析工作,完成分季度采集数据和形势分析报告撰写;在对各土地督察局上报的专题材料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督察区域典型低效用地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政策研究两篇专题形势分析报告。同时,配合总督察办公室,完成了监测指标体系的调整、管理信息系统的改版升级与全国培训、全国观测点工作情况评比等相关工作。

政策研究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显着提高

整合规划院内多部门人才、资源和数据,全力支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安排,承担并完成了《土地资源空间承载力研究》、《优化开发区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等研究报告的撰写,并配合制度研究小组召开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地方座谈会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专题研讨会等,修改完善了研究报告并专报国务院,对国家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了决策依据作用。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了扩大集体土地权能、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研究与政策提炼,开展土地管理制度顶层设计研究,研究起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框架,研究成果为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积极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差别化用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土地年租金征管等土地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加快新制度供给奠定了基础,重点、热点问题快速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重大成果发布实现了常态化,成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出版了《中国地价指数报告(2012)》、《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3)》,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关注热度持续升温,社会反响持续向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客观评价与预判土地政策与市场走向的权威性进一步增强。《地政研究动态》更加贴近土地管理热点难点,规划院在土地政策和土地市场分析领域的权威性、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⑽ 用SQL数据库做规划、安装、升级、迁移、复制、备份、灾难恢复和性能优化调整、管理、数据库运行监控的

Oracle 9i比8i多了哪些新特性?

简要说:
9i更易于管理。
详细说:
并发集群,8i OPS升级为9i RAC,8i结点间用硬盘交换信息,9i结点间采用高速网线的缓存熔合(Cache Fusion)技术交换信息,交换速度提高100倍以上。
9i可以在线修改内核参数和内存分配,8i不行。
数据文件和表空间管理,8i手工管理,9i自动管理。
9i比8i增强了对ANSI SQL99的支持。
9i比8i增强了故障后的快速恢复(Fast-start)。
8i只支持物理备份(physical backup)数据库,9i还增加了支持逻辑备份(logical backup)数据库,使备份数据库除了作为主数据库的镜像外,还可以提供其他数据服务.

Oracle 10g比9i多了哪些新特性?

简要说:
10g支持网格(Grid),支持自动管理(Automatic Management)。

详细说:

10g的g是"Grid"缩写,支持网格计算,即,多台结点服务器利用高速网络组成一个虚拟的高性能服务器,负载在整个网格中均衡(Load Balance),按需增删结点,避免单点故障(Single Point of Faliure)。
安装容易,安装工作量比9i减少了一半。
新增基于浏览器的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

自动存储管理(ASM),增删硬盘不再需要操作系统管理员设置的镜像、负载均衡、物理卷、逻辑卷、分区、文件系统,只要打一条Oracle命令,ASM会自动管理增加或删除的硬盘。
内存自动化,根据需要自动分配和释放系统内存。
SQL性能调整自动化。
免费提供基于浏览器的小应用开发工具Oracle Application Express(原名HTML DB),支持10g和9i R2。
快速纠正人为错误的闪回(Flashback)查询和恢复,可以恢复数据库、表甚至记录。
数据泵(Data Pump)高速导入、导出数据,比传统方法导出速度快两倍以上,导入速度快15--45倍。
精细审计(Fine-Grained Auditing),记录一切对敏感数据的操作。
存储数据的表空间(Tablespace)跨平台复制,极大的提高数据仓库加载速度。
流(Streams)复制,实现低系统消耗、双向(double-direction)、断点续传(resume from break point)、跨平台(cross platform)、跨数据源的复杂复制。
容灾的数据卫士(Data Guard)增加了逻辑备份功能,备份数据库日常可以运行于只读状态,充分利用备份数据库。
支持许多新EE选件,加强数据库内部管理的“Database Vault”,数据库活动的审计的(Audit Vault),数据仓库构建高级功能(Warehouse Builder Enterprise ETL, Warehouse Builder Data Quality).

Oracle 11g比10g多了哪些新特性?

11 g 扩展了 Oracle 独家具有的提供网格计算优势的功能,您可以利用它来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减少停机时间以及更加有效地利用 IT资源,同时还可以增强全天候业务应用程序的性能、可伸缩性和安全性。

利用真正应用测试(RAT)尽量降低更改的风险

11 g降低了数据库升级以及其他硬件和操作系统更改的成本,显着简化了更改前后的系统测试以便您可以识别和解决问题。例如:

利用 Database Replay,您可以在数据库级别轻松捕获实际的生产负载并在您的测试系统上重新播放,这样您可以全面测试系统更改(包括关键的并发特性)的影响。

SQL Performance Analyzer识别结构化查询语言 ) SQL(执行计划更改和性能回退。然后,可以使用 SQL Tuning Advisor解决识别的问题,方法是还原到原始的执行计划或进一步优化。

利用管理自动化提高 DBA 效率

Oracle 数据库 11 g继续致力于(从 Oracle9i数据库开始一直到 Oracle 数据库10 g)显着简化和完全自动化 DBA 任务。 Oracle数据库11 g中的新功能包括:

利用自学功能自动进行 SQL 优化系统全局区(SGA)和程序全局区( PGA)的内存缓存区的自动、统一调整新的 advisor用于分区、数据恢复、流性能和空间管理针对自动数据库诊断监视器 (ADDM)的增强,能够提供 Oracle 真正应用集群 (Oracle RAC)环境中的更好的性能全局视图以及改进的性能比较分析功能。

利用故障诊断快速解决问题

Oracle 数据库 11 g中新增的故障诊断功能使客户在发生错误后捕获 Oracle

Support所需的数据变得极为简单。这可以加速问题的解决,减少客户重现问题的需要。

尽量降低停机成本

通过 Oracle Data Guard快速恢复数据

Oracle Data Guard在本地和远程服务器之间协调数据库的维护和同步以便从灾难或站点故障快速恢复。 Oracle数据库11 g提供了大量显着的 Oracle Data Guard增强,包括

可以在物理备用系统上运行实时查询用于报表和其他目的

可以通过将物理备用系统暂时转换为逻辑备用系统执行联机的、滚动的数据库升级

..支持测试环境的快照备用系统

此外,物理和逻辑备用的性能都有提高。逻辑备用现在支持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类型字符大型对象 (CLOB)数据类型和透明的数据加密。现在支持自动的、快速启动的故障切换以支持异步传输。

Oracle 数据库 11 g提供了几个针对自动存储管理的重要的高可用性增强,

包括:

..支持滚动升级

..自动坏块检测和修复

..快速镜像重新同步,该功能可以有效地重新同步存储网络连接性暂时丢失时自动存储管理镜像的存储阵列

自动存储管理的性能增强使得大型数据库可以更快地打开并减少 SGA 内存消耗。这些增强还允许 DBA增加存储分配单元大小以加快大型序列输入/输出 (I/O)

显着增加正常运行时间

Oracle数据库11 g使您可以应用很多一次性数据库补丁(包括诊断补丁),而没有停机时间。新的数据恢复 advisor通过快速识别故障根本原因、为 DBA提供可用的恢复选项,极大地减少了停机时间,在某些情况下,还通过“自我恢复”机制自动纠正问题。

Oracle 数据库 11 g还有其他高性能提高,包括

..自动编译数据库中的 PL/SQL 和 Java

..更快的触发器,包括更加有效地调用每行触发器

..更快的简单 SQL 操作

..更快的 Oracle Data Guard 和 Oracle Streams 复制

..与网络文件系统( NFS) 存储设备更快、更可靠的直接连接

..更快的升级

..大型文件更快的备份/还原

..更快的备份压缩

Oracle 数据库 11 g包括大量新的 ILM特性,例如

..新的分区功能,包括

.按父/子引用分区

.按虚拟列分区

Oracle数据库11 g还具有带 Oracle闪回数据归档的 Total Recall,使您可以在选定的表中查询以前的数据,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向数据中添加时间维度的方法以便于更改跟踪、 ILM、审计和合规。

其他高可用性增强

Oracle 数据库 11g还有其他高可用性增强,包括:

Oracle闪回事务查询,提供带其他相关事务更改的流氓事务的按钮更改

具有更多可传输选项的增强的平台移植和数据移动,包括可传输分区、

模式和跨平台数据库

Oracle恢复管理器 (RMAN)支持 Windows 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 ( VSS )快照,从而实现与 Windows备份更紧密的集成

优化性能和可靠性

合规、法律取证以及整合数据仓库的趋势导致数据库的大小每两年就会增加

两倍,这极大地影响了大型数据库的存储成本和性能、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

。Oracle 数据库 11 g使组织可以使用低成本的服务器和模块化的存储器轻

松伸缩大型的事务和数据仓库系统并提供快速的全天候数据访问。 Oracle 数

据库11 g提供新的创新特性以进一步提高要求极严格的环境的性能和可伸

缩性。

利用 SecureFiles安全地存储您的所有数据

SecureFiles 是 Oracle用于在数据库中存储大型对象) LOB (

(例如图像、大型文本对象或包括 XML、医学成像以及地理空间栅格对象在内的高级数据类型)的下一代产品。 SecureFiles提供能够完全与文件系统相媲美的卓越性能。此外,它还提供高级功能,例如智能压缩、透明加密以及透明的重复

删除。

通过联机事务处理压缩提高性能并尽量降低存储成本

Oracle 数据库 11 g支持联机事务处理 (OLAP)应用程序中常用的更新、

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数据压缩。以前的 Oracle数据库版本支持数据仓库应用

程序常用的批量数据加载操作的压缩。 Oracle 数据库 11 g OLTP表压缩通

过更加高效地使用内存来缓存数据以及减少表扫描的 I/O提高了数据库性能

。利用 OLTP表压缩,您可以利用最小的处理开销达到 2 到 3倍的压缩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