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如何评估政府资源配置能力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如何评估政府资源配置能力

发布时间: 2022-08-17 22:15:27

Ⅰ 如何全面衡量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

一、看财政总收入多少及其增长速度

对于需要政府承担还款压力的融资来说,政府一年有多少收入是能不能还上钱的基本前提。而一个融资项目通常需要存续2-3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涉及到把钱借出去的一方去对政府未来的收益作出一个预期,如果你不看好政府前景,你当然不会把钱借给它,对不对?

2013年湖南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共完成3307.3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66.3亿元,比上年增加369.4亿元,增长12.6%。

假如一个以省政府应收账款作为融资标的的3年期信托计划需要融资30亿,省政府出承诺函愿意做担保,30亿占湖南省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大约1%,如果只看这个指标,这个比例算是很低的。而且如果我们预期湖南省的财政收入每年都按10%左右增长,2-3年以后30亿的比例占比更低。

我们可以认为,一次融资占财政总收入比例越低,当地财政总收入增长越快,当地政府的偿债能力越强。

二、看公共财政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比例
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里面,既包括当地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也就是税收收入加非税收收入,同时也包含政府的转移性收入。

所谓的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就是指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财政的一种支持。一般预算收入反映了当地实际的财政状况,能够看出当地真实的财政实力,而上级政府的补助则反映了当地政府的发展需求,能够看出上级政府对当地财政的支持力度。

三、看公共财政收入的质量
如果看收入的最终来源,公共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是税收收入,而税收收入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税收来自哪些行业或哪些企业。

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税收比较依赖于某一单独的企业或者依赖于前景不是很好的产业,我们就可以认为当地的财政收入质量不是很好。

四、看政府基金收入占比及其质量

目前中国政府基金收入里面,很大一部分来自卖地的收入,而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太多的财政收入源,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地方,这时候就相对依赖于政府基金收入。

如果政府基金收入占比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很高,同时卖地收入又是基金收入的主要构成时,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政府的收入质量不是很高,因为和地产行业关联性很高,可能伴随着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现在这种市场情况下。

五、看相应科目的支出比例
政府城建支出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财政总预算比例去实施,像上表所示,交通运输支出占总收入预算的1.92%。如果一次交通运输方面的基建项目,融资数额占当地财政收入预算的比例远远小于1.92%,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样的项目在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六、看已有负债数额及期限分布

其实政府已有负债是很不好衡量的一个方面,因为公开的地方政府财政开支多是没有将累计的债务反映在其收支表上的,这时我们就不得不依赖于审计署去对地方政府做相应的审计。

不过即使是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也没有精确到地市级或县级财政,但是如果能够精确到省,我们也可以根据地市级或县级财政收入占省总收入的比例大致估算出一些地市级或县级的已有负债。

比如说经审计,截止2013年6月底,湖南全省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477.9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733.4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3526亿元。

2013年湖南省益阳市财政总收入153亿,占湖南省财政总收入5%左右,我们可以大体认为益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170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债务在35亿左右,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70亿左右。看看益阳一年的财政所有收入才153亿,这几个数字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在看负债绝对数额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负债的期限分布,因为比较中国经济目前市发展的,财政收入也表现出大概每年大概10%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些负债期限错开,能够在较长的时间段里面逐一到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政府的偿还压力,这些就能算是较高质量的政府负债。

总结

衡量政府的财政实力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本文只是说出了几个可以量化的方面,相信也是很重要的几个方面,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还有很多信息需要去挖掘。

各个地方政府的信息透明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事实上只是通过少量公开获得的信息,是很难完整的分析一个政府的准确的财政状况。同时,政府债务负债是一个存量概念,随着地方政府支柱产业的变化,未来的债务水平又是一个变动的概念。我们只能希望随着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透明度会逐渐提高并最终完全透明,这样才能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相应的资本风险。

Ⅱ 公共经济学中 如何看待资源政府配置怎样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线等高手...谢谢

政府配置资源是为了解决市场配置资源出现的问题的,主要的问题有信息不对称,公共性问题,还有几个,这些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一般你要资源的特性,比如有一些资源规模效应很明显的,如电力、矿产等,要政府配置,有一些像服务业,追求个性的,就由市场配置。

Ⅲ 政府在哪些方面实行了资源配置职能请举例说明

资源配置职能: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
拓展资料
一、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二、调控经济职能:财政调控经济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通过发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稳定经济活动。三是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等,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监督管理职能: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经济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三是通过对国有资产营运的监督管理。四是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分配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
四、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五、所谓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组合,即运用有限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经济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稀缺的,能否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决定了一国的实际产出和物质福利水平,二是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是否真正被用得恰到好处,即是否达到最优配置。在资源总量配置优劣一定的情况下,资源总量越接近充分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就越高。若资源总量的利用程度为一定时,资源越接近于最优配置,效率就越高。资源总量的利用问题是宏观经济总量的问题,与此相关的问题将在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等章节中讨论,这里讨论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假定在资源利用程度一定的前提下或者是在预算应该平衡的前提下。

Ⅳ 我想知道政府的能力一般是怎么评价的

为什么我们这里的扶贫对象得不到政府的帮助,反而为农民办一点事还要从农民要钱。

Ⅳ 政府财政职能的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既包括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财力等经济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产品等之间的分配。所以,资源配置就是将各种资源分配于不同的使用方向,从而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而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因而需要政府的介入。例如,市场机制不能提供人们需要的国防、公安、司法等公共产品;市场机制会导致混合产品的扭曲配置;市场机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所需要的充分竞争条件也不是市场本身所能完全创造的,诸如存在着市场的地区分割、收入的分配不公等。所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范围是由国家的经济职能和财政自身的特点、能力所决定的。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中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应当包括:(1)保证国家履行行政、国防、外交、治安、发展文化教育、基础科技、尖端科技、社会稳定(救灾、救济、抚恤、对落后地区补助)等职能的支出。(2)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集中资金兴建公路、桥梁、码头、机场、铁路、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公用设施,等等。(3)基础工业。部分基础工业因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市场调节不力,尤其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需政府出资。(4)社会公益性事业。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艺术馆、社会福利院等的建设和运作,仅靠市场调节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需政府介入。此外,财政还可以以财政资金的配置或财政杠杆的运用影响其他社会资金由市场调节形成的配置格局。
财政配置资源的合理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不能不受市场机制的完善状况的制约。市场发育状况越好,筹资机制越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越大,公民收入水平越高,财政直接进行资源配置的范围相对越小。尤其是基础工业投资、部分社会公益投资、文化教育等项目可以转向市场调节。但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单方向的,往往是在减少一些项目的同时,因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新的对政府直接投资的需要,如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的支出。此外,即使是实行相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因其生产力发展所处的阶段、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其他方面的国情存在差异,财政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也会有所差别。如,处于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任务繁重,尤其是实行重化工业—加工工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国家或地区,国家投资额巨大,而以旅游、金融、加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可以利用天时地利等条件吸引大量外资,甚至可以依赖其他条件得以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国家直接投资相对较少。
就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上看,主要有:(1)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从社会总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政府和私人部门各应获得合理的份额。一方面保证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私人部门顺利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总资源配置的均衡。这就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确定财政职能的合理范围,并进而确定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适当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即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主要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前一个比例表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配置结构,而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则表明财政配置功能的大小。这两个比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是否合理。(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它表明政府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政府投资结构如何则会直接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4)合理运用财政收支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政府投资、税收、公债、补贴等财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起到指导、修正和补充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5)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财政配置资源的目标是使社会总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所以,财政的资源配置也必须讲求效率。比如,通过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非生产性支出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判明其所费资源和所获社会经济效益的对比关系,作为决定是否安排某项支出、安排顺序和安排多少数量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用最少的财政支出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再如,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是通过个人交税和政府征税的方式实现的,所以,应对税收进行征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比较考核,争取不断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等等。

Ⅵ 财政预算绩效评估体系主要评估哪些方面的内容

1、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2、绩效评价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绩效目标与战略发展规划的适应性;(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3)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4)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5)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释义:
绩效: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为的结果。
绩效评价:组织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中央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绩效评价的过程就是将员工的收集工作绩效同要求其达到的工作绩效标准进行比对的过程。

Ⅶ 政府能力与行政职能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怎样衡量政府的能力

你好,这个问题最好去期刊网上搜索文章,能得到比较详细的资料。我找了一下,给你个参考。

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是两个关系至为密切的概念。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政府能力则指政府实际能够履行这种职责和功能的程度,它要解决的是政府如何去做、何时做、通过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可见,政府职能框定了政府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政府能力的大小强弱则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政府职能相对拓展的当今,政府能力及其提升,对于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 政府职能对政府能力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错位(政府管了不是自己管的事) 、越位(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 和缺位(该管的事没人管) 现象严重,导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给政府能力提升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11 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降低政府管理效力政府职能范围与政府效力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政府能力赖以形成和发挥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职能的扩张必然导致政府能力的相对分散和政府资源配置的短缺现象,从而带来政府管理效力的衰减。政府扮演“全能政府”的角色时,普遍存在的投资失误、重复建设以至资源浪费,以及严重的失职渎职和低效率现象都与政府高度集权而又无力有效行使职权、履行职能有关。可见,权力范围的扩大、职能的扩张是以政府能力的效力的衰减为代价的,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严重的管理失误、管理不力。21 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削弱社会管理能力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导致社会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政府扮演“全能政府”的角色时,政府的权力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凡事都需政府拍板决定。在这种背景下,独立或半独立的社会组织就缺乏生长的土壤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导致社会功能分化程度降低。这种“强政府”“弱社会”的结构使各种社会事务事无巨细都依赖于政府的管理,致使政府机构严重膨胀,而社会组织明显萎缩。即使有限的社会组织由于财务和其他资源依赖于政府,它们的组织结构和职员级别与政府雷同,社会管理普遍行政化。社会对政府的高度依赖必然走向对政府的无奈。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使政府往往不能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但社会别无选择,只能无奈地予以接受31 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腐浊政府能力主体腐败现象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政府职能的扩张意味着政府对社会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权力的扩大,从而导致寻租现象的加剧,为政府机关中的腐败分子提供了更多的以权谋私的机会,致使腐败现象的蔓延。目前,我国“腐败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尤其是侵蚀到我们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犯罪行为,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种状况与政府职能无限扩张是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扩张致使腐败现象的蔓延,而政府能力与为政清廉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政府中腐败现象的蔓延必定严重损耗政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使政府的基本职能得不到实现。

(二) 政府能力对政府职能的影响行政权力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是相互的。政府能力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保障,如果政府能力欠缺,势必影响到政府职能的实现。政府能力的提升受到社会资源的制约。正如界定政府能力的涵义时论述的那样,资源的运作能力是政府能力的支撑。随着政府能力的增强,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规范和合理。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重构必须充分重视政府能力制约性,以此作为适度界定政府职能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是因为:11 政府能力提升促使政府职能“外移”由于政府能力赖以形成和发挥的资源的限制,政府能力必定是有限的。有限的政府能力只能承担有限的政府职能,政府能力的大小,只是相对而言的,“量力而行”是中国的古训,对于政府同样是适合的。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政府能力的衰减,从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的视角来看,对同样限度的政府能力,如果政府“干了许多干不了又干不好的事”,要履行的职能越多,那末,履行每项职能的能力则越小;反之,如果对同样限度的政府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逐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实现职能外移,则政府对履行少数关键职能的能力大大提升。因此,政府只有实现职能外移,形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政府才能提升对履行外移职能的部门实施运营监控的能力。21 政府能力提升促使政府职能“平移”从同一级别政府的职能来看,职能部门之间交叉扯皮,多头管理和政出多门,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为实现政府能力提升,可以使同级政府机关的职能重新配置,撤并职能雷同和相似的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节约行政成本,从而节约有限的行政资源,提升政府的能力,而这一个过程又是相互的,因而,提升政府能力,会迫使政府“忍痛割爱”,甩掉长期以来使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职能不清的包袱。理清关系,理顺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平移”。31 政府能力提升促使政府职能“下移”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是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但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层次级别繁多,政府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上级政府需要具备较强的监督管理能力而下级政府需要较强的执行组织能力。当然职能转变过程中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也有其陷阱,如若控制不力,容易导致宏观经济的失控,容易因地方争夺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当,容易形成地方主义和部门主义等等。因此,对政府来说,职能下移的战略都必须从各级政府机构能力的评价开始,并用明确的规则具体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只有提升政府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下移,加强地方政府自主权,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