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va的MVC,其中Model模型是什么
model层指实体层,写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view层指视图层,就是写前端的页面,controller层是负责前端界面与实体层进行交互,写具体的方法,即界面要使用那些实体
2. java的mvc。我要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MVC英文即Model-View-Controller,即把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输出流程按照Model、View、Controller的方式进行分离,这样一个应用被分成三个层——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
视图(View)代表用户交互界面,对于Web应用来说,可以概括为HTML界面,但有可能为XHTML、XML和Applet。随着应用的复杂性和规模性,界面的处理也变得具有挑战性。一个应用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视图,MVC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视图上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用户的请求,而不包括在视图上的业务流程的处理。业务流程的处理交予模型(Model)处理。比如一个订单的视图只接受来自模型的数据并显示给用户,以及将用户界面的输入数据和请求传递给控制和模型。
模型(Model):就是业务流程/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对其它层来说是黑箱操作,模型接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目前流行的EJB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它从应用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划分,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组件,但它不能作为应用设计模型的框架。它仅仅告诉你按这种模型设计就可以利用某些技术组件,从而减少了技术上的困难。对一个开发者来说,就可以专注于业务模型的设计。MVC设计模式告诉我们,把应用的模型按一定的规则抽取出来,抽取的层次很重要,这也是判断开发人员是否优秀的设计依据。抽象与具体不能隔得太远,也不能太近。MVC并没有提供模型的设计方法,而只告诉你应该组织管理这些模型,以便于模型的重构和提高重用性。我们可以用对象编程来做比喻,MVC定义了一个顶级类,告诉它的子类你只能做这些,但没法限制你能做这些。这点对编程的开发人员非常重要。
业务模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那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主要指实体对象的数据 保存(持续化)。比如将一张订单保存到数据库,从数据库获取订单。我们可以将这个模型单独列出,所有有关数据库的操作只限制在该模型中。
控制(Controller)可以理解为从用户接收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划分控制层的作用也很明显,它清楚地告诉你,它就是一个分发器,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什么样的视图,可以完成什么样的用户请求。控制层并不做任何的数据处理。例如,用户点击一个连接,控制层接受请求后, 并不处理业务信息,它只把用户的信息传递给模型,告诉模型做什么,选择符合要求的视图返回给用户。因此,一个模型可能对应多个视图,一个视图可能对应多个模型。
模型、视图与控制器的分离,使得一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显示视图。如果用户通过某个视图的控制器改变了模型的数据,所有其它依赖于这些数据的视图都应反映到这些变化。因此,无论何时发生了何种数据变化,控制器都会将变化通知所有的视图,导致显示的更新。这实际上是一种模型的变化-传播机制。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
3. 有没有大神给我讲一下springmvc操作数据库
一直用的是ssh,因为公司要用到SpringMVC,以前也没接触过,所以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框架,以便工作需要。
例子大家可以到我上传的资源处http://download.csdn.net/download/tjcyjd/4251483下载。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模式,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归总到理论的高度,这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开发人员完成任务。做出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mvc模式起源于Smalltalk语言,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写。mvc减弱了业务逻辑接口和数据接口之间的耦合。使用MVC模式的好处有很多,可靠性强,高重用和可适应性,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快速的部署,可维护性强等。里面的细节在这儿就不作过多的讲解。
SpringMVC的特点:
1、清晰的角色划分,Spring在Model、View和Controller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划分,这3个方面真正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灵活的配置功能,因为Spring的核心是IOC,同样在实现MVC上,也可以把各种类当做Bean来通过XML进行配置。
3、提供了大量的控制器接口和实现类,这样开发人员可以使用Spring提供的控制器实现类,也可以自己实现控制器接口。
4、SpringMVC是真正的View层实现无关的,它不会强制开发员使用JSP,我们可以使用其他View技术,比如Velocity,Xskt等。
5、国际化支持,Spring的ApplicationContext提供了对国际化的支持,在这里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6、面向接口编程,其实这不仅是springMVC的特点,整个Spring来看,这个特点都是很明显的,因为它使开发人员对程序易于进行测试,并且很方便的进行管理。
7、Spring提供了Web应用开发的一整套流程,而不仅仅是MVC,他们之间可以很方便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有一个自己做得例子,做完这个例子后真的体会到了SpringMVC的强大。
下面开始配置我们的Springmvc工程:
首先我们配置WEB-INF目录下的web.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web-app version="2.5"
xmlns="http://java.sun.com/xml/ns/javae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java.sun.com/xml/ns/javaee
http://java.sun.com/xml/ns/javaee/web-app_2_5.xsd">
<servlet>
<!--springmvc的核心是DispatcherServlet,它负责控制整个页面的请求路径-->
<servlet-name>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servlet-class>
<!--初始化参数>/WEB-INF/classes/相当于src目录-->
<init-param>
<!-- 这个param-name必须是contextConfigLocation-->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param-value>/WEB-INF/classes/applicationContext.xml</param-value>
</init-param>
<load-on-startup>2</load-on-startup>
</servlet>
<!--拦截所有以do结尾的请求-->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do</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处理从页面传递中文到后台而出现的中文乱码问题-->
<filter>
<filter-name>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UTF-8</param-value>
</init-param>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welcome-file-list>
<welcome-file>index.jsp</welcome-file>
</welcome-file-list>
</web-app>
每次配置好一个文件后建议先启动服务器看看是否产生异常,不然到后期会很难调试和找到异常所在。
WEB.XML配置好以后我们还需要在SRC目录下创建一个db-config.properties文件来存放我们的数据源配置信息:
内容如下:
db.url= jdbc:mysql:///springmvcdb?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db.username=root
db.password=root
db.dirverClass= com.mysql.jdbc.Driver
db-config.properties配置好以后就开始配置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
<?xml version="1.0"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2.5.xsd">
<!-- 定义个缺省的控制适配器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
<!-- 获取配置文件 -->
<bean id="config"
class="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
<property name="locations">
<list>
<value>classpath:db-config.properties</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 获取数据源 -->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db.dirverClass}</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rl">
<value>${db.url}</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db.user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db.password}</value>
</property>
</bean>
<!--
URL到处理器的映射列表可以配置多个
mappings属性健值为URL程序文件地址,而值为处理器的Bean名字,URL程序文件地址可采用路径匹配的模式,如:
com/mvc/t?st.jsp:匹配com/mvc/test.jsp、com/mvc/tast.jsp等 com/mvc /*.jsp
:匹配所有com/mvc/下带jsp后缀的URL com/mvc
/**/test.jsp:匹配所有在com/mvc路径下或子孙路径下的test.jsp com/mvc
/**/*.jsp:匹配所有com/mvc路径下或子孙路径下带.jsp后缀的URL cn/**/web/bla.jsp:匹配
cn/option/web/dog.jsp cn/option/test/web/dog.jsp cn/web/dog.jsp的请求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SimpleUrlHandlerMapping">
<property name="mappings">
<value>
user.do=userAction
</value>
</property>
</bean>
<!--定义视图通过internalResourceView来表示使用的是Servlet/jsp技术-->
<bean id="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成都erp系统软件开发公司http://www.yingtaow.com/erp/?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viewClass">
<value>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
</value>
</property>
<!--jsp存放的目录-->
<property name="prefix">
<value>/jsp/</value>
</property>
<!--jsp文件的后缀-->
<property name="suffix">
<value>.jsp</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userDao" class="com.yjde.springmvc.UserDao">
<property name="dataSource"ref="dataSource"></property>
</bean>
<!--定义控制器-->
<bean id="userAction" class="com.yjde.springmvc.UserController">
<property name="">
<ref bean="userDao"/>
</property>
<property name="commandClass">
<value>com.yjde.springmvc.UserDao</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viewpage">
<value>userInfo</value>
</property>
</bean>
</beans>
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配置好以后我们开始编写具体的JAVA类,我们需要一个Dao类,一个controller类和一个PO
我们在MySql中创建了一张USERMBO表,里面有三个字段 USERID,USERNAME,USERAGE
UserDao类:
package com.yjde.springmvc;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jdbc.core.RowMapp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jdbc.core.support.JdbcDaoSupport;
@SuppressWarnings("all")
public class UserDao extends JdbcDaoSupport {
private String msg;
public String getMsg() {
return msg;
}
public void setMsg(String msg) {
this.msg = msg;
}
// 此方法把USEMBO表对应的字段查询出来依次放入userPO中
public Collection<UserPO> doquery() {
String sql = "SELECT T.USERID,T.USERNAME,T.USERAGE FROM USERMBO T";
return super.getJdbcTemplate().query(sql, new RowMapper() {
public Object mapRow(ResultSet rs, int num) throws SQLException {
UserPO user = new UserPO();
user.setUserId(rs.getInt("USERID"));
user.setUserName(rs.getString("USERNAME"));
user.setUserAge(rs.getInt("USERAGE"));
return user;
}
});
}
}
JdbcTemplate是core包的核心类。它替我们完成了资源的创建以及释放工作,从而简化了我们对JDBC的使用。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比如忘记关闭数据库连接。具体请参阅API
Controller类:
package com.yjde.springmvc;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validation.BindExcep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odelAndView;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SimpleFormController;
@SuppressWarnings("all")
// SimpleFormController是spring提供的表单控制器,把页面中Form中的元素名称设定为和bean中的一样,当传入的时候Spring会自动抓取form中和Bean名称一样的元素值,把它转换成一个bean,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SimpleFormController {
private String viewpage;
private UserDao ;
public String getViewpage() {
return viewpage;
}
public void setViewpage(String viewpage) {
this.viewpage = viewpage;
}
@Override
protected ModelAndView onSubmi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command, BindException errors)
throws Exception {
UserDao tmp = (UserDao) command;
Collection<UserPO> list = .doquery();
List<UserPO> users = new ArrayList<UserPO>();
UserPO user;
for (UserPO userPO : list) {
user = new UserPO();
user.setUserId(userPO.getUserId());
user.setUserName(userPO.getUserName());
user.setUserAge(userPO.getUserAge());
users.add(user);
}
Map mp = new HashMap();
mp.put("list", users);
return new ModelAndView(getViewpage(), mp);
}
public void setDao(UserDao ) {
this. = ;
}
}
UserPO类:
package com.yjde.springmvc;
public class UserPO {
private Integer user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Integer userAge;
public Integer getUserId() {
return userId;
}
public void setUserId(Integer userId) {
this.userId = userId;
}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Integer getUserAge() {
return userAge;
}
public void setUserAge(Integer userAge) {
this.userAge = userAge;
}
}
类创建完成以后我们编写两个JSP进行测试:
Index.jsp:
<%@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util.*" pageEncoding="UTF-8"%>
<%
String path = request.getContextPath();
String basePath = request.getScheme()+"://"+request.getServerName()+":"+request.getServerPort()+path+"/";
%>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ml>
<head>
<base href="<%=basePath%>">
<title>My JSP 'index.jsp' starting page</title>
<meta http-equiv="pragma" content="no-cache">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meta http-equiv="expires" content="0">
<meta http-equiv="keywords" content="keyword1,keyword2,keyword3">
<meta http-equiv="description" content="This is my page">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s.css">
-->
</head>
<body>
<form action="user.do" method="post">
请输入<input name="msg" type="text" />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body>
</html>
4. Java中的MVC是什么
一、什么是MVC
Model:模型层
View:视图层
Controller:控制层
MVC (Modal View Controler)本来是存在于Desktop程序中的,M是指数据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批统计数据你可以分别用柱状图、饼图来表示。C存在的目的则是确保M和V的同步,一旦M改变,V应该同步更新。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是Xerox PARC在八十年代为编程语言Smalltalk-80发明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至今已被广泛使用。最近几年被推荐为Sun公司J2EE平台的设计模式,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ColdFusion 和 PHP 的开发者的欢迎。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箱,它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
二、MVC如何工作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
视图
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对老式的Web应用程序来说,视图就是由HTML元素组成的界面,在新式的Web应用程序中,HTML依旧在视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些新的技术已层出不穷,它们包括Macromedia Flash和象XHTML,XML/XSL,WML等一些标识语言和Web services.
如何处理应用程序的界面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MVC一个大的好处是它能为你的应用程序处理很多不同的视图。在视图中其实没有真正的处理发生,不管这些数据是联机存储的还是一个雇员列表,作为视图来讲,它只是作为一种输出数据并允许用户操纵的方式。
模型
模型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例如它可能用象EJBs和ColdFusion Components这样的构件对象来处理数据库。被模型返回的数据是中立的,就是说模型与数据格式无关,这样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控制器
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所以当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和发送HTML表单时,控制器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用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模型处理返回的数据。
现在我们总结MVC的处理过程,首先控制器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然后模型用业务逻辑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用相应的视图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并通过表示层呈现给用户。
三、为什么要使用 MVC
大部分Web应用程序都是用像ASP,PHP,或者CFML这样的过程化语言来创建的。它们将像数据库查询语句这样的数据层代码和像HTML这样的表示层代码混在一起。经验比较丰富的开发者会将数据从表示层分离开来,但这通常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精心的计划和不断的尝试。MVC从根本上强制性的将它们分开。尽管构造MVC应用程序需要一些额外的工作,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无庸质疑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正如我所提及的,现在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访问你的应用程序。对此,其中一个解决之道是使用MVC,无论你的用户想要Flash界面或是 WAP 界面;用一个模型就能处理它们。由于你已经将数据和业务规则从表示层分开,所以你可以最大化的重用你的代码了。
由于模型返回的数据没有进行格式化,所以同样的构件能被不同界面使用。例如,很多数据可能用HTML来表示,但是它们也有可能要用Macromedia Flash和WAP来表示。模型也有状态管理和数据持久性处理的功能,例如,基于会话的购物车和电子商务过程也能被Flash网站或者无线联网的应用程序所重用。
因为模型是自包含的,并且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所以很容易改变你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规则。如果你想把你的数据库从MySQL移植到Oracle,或者改变你的基于RDBMS数据源到LDAP,只需改变你的模型即可。一旦你正确的实现了模型,不管你的数据来自数据库或是LDAP服务器,视图将会正确的显示它们。由于运用MVC的应用程序的三个部件是相互对立,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其它两个,所以依据这种设计思想你能构造良好的松偶合的构件。
对我来说,控制器的也提供了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控制器来联接不同的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这样控制器可以为构造应用程序提供强有力的手段。给定一些可重用的模型和视图,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模型进行处理,然后选择视图将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
四、MVC的缺点
MVC的缺点是由于它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完全理解MVC并不是很容易。使用MVC需要精心的计划,由于它的内部原理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思考。
你将不得不花费相当可观的时间去考虑如何将MVC运用到你的应用程序,同时由于模型和视图要严格的分离,这样也给调试应用程序到来了一定的困难。每个构件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彻底的测试。一旦你的构件经过了测试,你就可以毫无顾忌的重用它们了。
根据我个人经验,由于我们将一个应用程序分成了三个部件,所以使用MVC同时也意味着你将要管理比以前更多的文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好像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请记住这比起它所能带给我们的好处是不值一提。
MVC并不适合小型甚至中等规模的应用程序,花费大量时间将MVC应用到规模并不是很大的应用程序通常会得不偿失。
五、MVC优点:MVC是一条创建软件的好途径
MVC设计模式是一个很好创建软件的途径,它所提倡的一些原则,像内容和显示互相分离可能比较好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隔离模型、视图和控制器的构件,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你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应用程序的构架方面。如果你肯接受MVC,并且有能力应付它所带来的额外的工作和复杂性,MVC将会使你的软件在健壮性,代码重用和结构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 java SpringMVC编程 多步数据库操作该怎么处理请教高手
用到SPRING的话 可以用SPRING的注解事务
6. Java中的mvc和三层结构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件事,要知其然往往很简单,要知其所以然通常不是那么容易,就如最近重新巩固spring的过程中,就觉得还有许多问题其实并不是十分明了。
屈指一算,手头上做过的正式项目也有了四五六七个了,不管用的数据库和其他一些细节上的技术如何,总的来说大的框架结构都是差不多的。
说白了,也就是mvc和三层结构。
而mvc和三层结构究竟是什么关系,我曾在面试的过程中被人问过几次,也曾仔细的想过、查过这个问题,但是直到此时,我也还是不能完全确定。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随着技术的沉淀,随着视野的拓宽,我大体上认同了两种说法,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个人是觉得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欢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一起讨论。
三层结构是什么,是展现层、应用层、数据访问层,这个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异议的,两种看法的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对于mvc的理解。
对于java web应用来说,不管是B/S还是C/S,大体上都可以分成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只不过B/S的客户端就是公用的浏览器。
基于这种大的架构,有一种对于mvc的说法就是:
m是model,也就是和数据库相关的那些,比如实体类和、mapper.xml等,对应着三层结构的数据访问层;
v是view,也就是前台的页面或者说是客户端展示给用户看的东西,也就是展现层;
而c就是controller以及service等具体的业务逻辑,对应着三层结构的应用层。123
而对于这种说法,为什么我觉得有道理呢?是因为按照这种描述,就是和前台展示直接相关的东西都放在展现层。
*比如controller要直接和url打交道,而很多时候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也会封装成对象的形式,经常就是model;也就是说不管是controller还是model,都实打实和用户看得到的部分相关,就划为了展现层。
只不过在某些时候,就比如我们现在的项目中,为了进一步的实现松耦合,我们会创建一个command类,类似于实体model,然后用model操作数据库,用command和前台打交道,道理是一样的。
而在另一方面,我们现在项目前端使用的技术是angular js,这项技术现在也说实现了前台的mvc,有controller、service,还有数据层。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就觉得,mvc本就是一个概念,重要的是一种理解,它本身的作用只是为了实现松耦合,而不是为了mvc而mvc,未必一定要有一个唯一的答案!
欢迎有其他理解的朋友留言交流!
以下是我觉得比较好的其他理解:
来自网络的说法,是否是标准?
MVC(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是一种架构模式,可以用它来创建在域对象和UI表示层对象之间的区分。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ler的概念。这是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以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
这是来自网络知道的说法,是否专业?
MVC和三层架构有什么区别就是MVC是最流行的三层架构中的一种框架,就是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分离。
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把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MVC模式最早由Trygve Reenskaug在1978年提出[1] ,是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在20世纪80年代为程序语言Smalltalk发明的一种软件架构。MVC模式的目的是实现一种动态的程式设计,使后续对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简化,并且使程序某一部分的重复利用成为可能。除此之外,此模式通过对复杂度的简化,使程序结构更加直观。软件系统通过对自身基本部分分离的同时也赋予了各个基本部分应有的功能。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专长分组:
控制器(Controller)- 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 视图(View) - 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模型(Model)
- 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实现算法等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来自来看日出的评论,我觉得有道理
无意中看到这个问题,我前段时间也想了很久,今天看到有点感触,不知道您怎么看,我一直其实有疑惑的(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对于mvc的三层架构,设计理念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您说得第一种三层结构,我觉得其实并没有达到这个低耦合的效果,因为在应用层处理业务时,并没有将真正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库逻辑分离开来,仅仅将视图和逻辑分离开了,并没有达到低耦合的效果,个人这并不是真正的MVC。
个人的理解,mvc应该分为5层。
1.视图层(html/jsp/)等用户能看得到的信息,数据信息的开始和结束。
2.控制层(servlet/action),控制层不处理任何业务(包括业务逻辑和数据库逻辑),只为控制流程,实现跳转功能,只调用service层的结果实现跳转功能,控制层的逻辑更偏向视图层,为视图层提供服务。
3.服务层(service):专门处理业务逻辑,是控制层和DAO的中间过渡层,根据DAO层的返回结果的不同,处理不同的业务逻辑,并将结果向上返回给控制层。
4.DAO层:专门处理各种数据库逻辑,包括对数据库的CRUD,存储过程/函数各种操作,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接口,DAO层更偏向于model。
5.数据模型层:专门封装数据原始模型(javabean/DTO),本身不提供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只提供接口供DAO层调用数据。 从上到下依次为视图层,控制层,服务层,DAO层,数据模型层。 个人理解,新人刚入门,有错误的地方希望指出共同学习。
我对来看日出的回复如下:
实际上,我个人现在的观点是,我觉得我说的两种都有道理,而你说的这一种也有道理,只看出发点是什么,能不能说通。
你的这种说法,应该是实际开发时的代码结构,后端通常有model、、service、controller,但是现在的前端,就比如我们用的angular js,实际上也分成了数据模型层、servie层、controller层、html展示层。
因此,我的理解是,网上常见的mvc解释应该是针对之前整个系统架构比较简单的情况,而现在前后端各种架构和技术都复杂起来了,可能便不能再这样简单的对应。
也就是说,我说的两种实际上对于现在的情况可能都不对了。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直在变,或许就是那句“看山是山,然后看山不是山,然后看山是山”,理解性的东西,本来就会随着个人的阅历增长而变化,今天觉得对的可能明天就觉得错了。
所以,归根结底,我觉得可以回到主题:我觉得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说通,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对也好,错也罢,能说的有理有据就够了,因为理解会变。
7. 在mvc框架下,数据库里的数据怎么在java程序里走的。
意思就是:假如我们要把用户输入的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那么先由JSP页面来显示表单让用户填写需要插入的信息,这个JSP页面就代表V--视图。然后服务器将请求交给C--控制器来处理,当然,用户输入的数据也会提交给控制器。控制器验证过信息以后调用M--模型进行插入,模型一般是我们已经封装好的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类,在此调用相应的插入方法进行数据的插入。这样就有个好处,M、V、C各负其责,代码清晰明了,既便于维护又使开发层次分明。不知道我说的详细么?
8. Java的SpringMVC框架操作数据库,一定要建立对应的实体类吗,能不能通过直接嵌入sql命令方式操作数据库
springmvc只是视图层控制容器不能直接操作数据库,要通过持久层hibernate或者mybatis等框架对数据库操作。可以不用实体,使用jdbc直接查询数据库也行,查出来转换成json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