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明清实录数据库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明清实录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2-08-03 03:34:54

⑴ 明清档案的清朝档案的种类

故宫明清档案部所存清代档案,包括清天命前九年(1670年)至宣统三年,三百多年间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另外溥仪退位后于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一年间所形成的档案,也保存下来。这些清代档案内,约有上百种文件种类。以前有人称清档“浩如烟海”,这是形容其繁、其多。但是每项档案,在其自然形成的过程中,都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效用。凡对清朝档案感兴趣的同志,不仅需要掌握这些档案所记述的内容,而且首先要对其文种情质和运转关系有所了解,以助于从这多如山积的历史档案文件中,掌握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为此,我们在叙述这些档案的主要内容之前,先概要地分析几个重要全宗内的几项重要档案的情况。
在封建集权专制制度的国家里,皇权至上,国家庶政,事无巨细,均由皇帝直接处理。所以围绕着皇帝的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就均成了国家档案的核心。在清代档案中,这方面的档案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这是在皇帝和官员们实行统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它们是封建国家处理政务的主要的文书形式,也是当是沟通上下的重要手段。其中:
1.题本与奏本
2.奏折
3.谕、旨 这类资料很多,如起居注、实录、圣训、本纪及方略、纪略等。有的是直接记录皇帝的言行并结合有关档案记载而编纂的,更多的是档案文件的汇编和选编,但又作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删削和改动。其目的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但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史实。
1.起居注。
2.实录、圣训和本纪。
3.方略和纪略。 这部分档案主要集中在内务府、宗人府和宫中全宗中。主要有:
1.玉牒。
2.星源集庆。
3.皇册。
4.皇宫内府的各种档案。

⑵ 明清档案管理的明代档案

明代档案的利用,除日常政务活动外,主要用来编纂各朝实录,汇编法令典章如《明大诰》、《明会典》以及撰修历史。
明代档案大都毁于战火,保存下来的仅数千件,主要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些。

⑶ 中国实录编撰历史悠久,为什么绝大部分没能保存下来

“陈秉才从康熙保护明实录令中得到了灵感,称明清以前‘存在着正史成,实录亡’现象。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古代皇帝认为,正史是国史的标准范本。正史修好后,实录就成了废物,于是下令当废纸烧了。”在老师的ppt里看到的。

⑷ 明清时期的史料有哪些

明史 清张廷玉主编。国榷明代谈迁。四库总目提要 纪晓岚主编(算书籍的历史)。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万历野获编明朝沈德符。读史方舆纪要,清初顾祖禹。军事历史地理书籍

⑸ 明朝,清朝各统治多少年

1、明朝共统治二百七十六年,清朝共统治二百六十七年。
2、明朝(1368-1644年[1]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人口方面,《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有7000余万。明朝是继汉唐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修史书《明史》中评价明朝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3、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峰。这一时期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⑹ 扬州十日是真是假

扬州十日是否为真存在争议。

1、说假的观点:

清史专家、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座中所言,将“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归结为6个字:“天合、地合、人合”,“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

这是从宏观上来看清军军纪。联系到扬州,阎崇年认为,“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2、说真的观点:

攻打扬城的清朝将领多铎本人已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公告中承认:“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意思是:以后大军到的地方,抗拒不降的官员军民等,要以扬州事件为鉴。

说明扬州屠城完全属实。第二,张德芳先生指出了80万数字有误,但他并没有否定扬州十日,也说扬州十日杀人甚众。

有人把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乃至岳飞的《满江红》都列为“假书”。其关键的观点,是否认“扬州十日”的存在。理由是:此书是孤本不足信,书中文字描述混乱。

(6)明清实录数据库扩展阅读:

《扬州十日记》中记载:

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挥师南下破竹。南明国难当头之时,仍然党争不断。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奔赴扬州,支撑危局。

四月十五日,清军将领多铎一路挥师南下,清军包围了扬州城。史可法率军四千人上城御敌,誓与扬州城军民共存亡。

艰苦守卫十天以后(按:顾诚在《南明史》里认为史可法坚守扬州实际上仅仅半天),扬州陷入清军之手。扬州知府任育民不屈被杀,全家投井而亡。

史可法被俘,慷慨就义。都督刘肇基率残部四百余人与城内市民一起,与清军展开巷战,直至全军俱没,无一人投降。

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痛恨扬州人民的反抗,以不听招降为理由,下令屠城十日,纵使部下滥杀无辜。

扬州城的居民,只有少数人在破城前逃出,还有个别的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躲藏而幸免于难,而绝大部分人惨遭屠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扬州十日

⑺ 聊城大学代码是什么

聊城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447

⑻ 明清档案管理的明代档案库

明代档案库不仅遍及全国, 而且规模、 建筑技术、管理工作都有相当水平。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亲自筹划在南京后湖(今玄武湖)的中心小岛上建造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档案库──后湖黄册库,专藏全国赋役黄册与鱼鳞图册。后湖黄册库与明代相始终,至明末库藏黄册达179 万余册之多。明初还在宫内建古今通集库,收藏皇帝给功臣、将领、藩王、驸马等的诰封、铁券和官员的诰封底簿等档案,由太监掌管,是皇帝的御用档案库。嘉靖十三年(1534)在东苑(今紫禁城外东侧)仿古代石室金匮之制,建造了全用砖石砌成的宫殿式的档案库──皇史。专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和圣训。皇史在建筑技术上具有适合保存档案的各种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和保护档案技术的知识。明代地方普遍设有黄册库、架阁库、案牍库,有的库房建筑也有相当规模。如江西布政使黄册库,一次修建库房50间,厅事 3间。太平府架阁库,一次修库三连各五楹,“左藏黄册,右藏案牍”,收贮的档案很多。在库房建筑上,注意“凿池蓄水”,“布地以沙”,“覆沙以板”,利于防火、防鼠和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