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数据库每天备份与周期备份区别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库每天备份与周期备份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7-11 17:01:37

sql Server数据库自动备份频率高低的优劣分析

如果你的领导了解或完全明白了,完整备份/增量备份/事物日志备份,真正的含义。还是要求您按照他的方式去备份。建议您还是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做。领导对数据的重要性和您看待的考虑和我们的不一样,可能看得更远。
下面写一下它们的区别
SQL Server 2008提供了四种备份方式:完整备份、差异备份、事务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完整备份
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所有内容,包括事务日志。该备份类型需要比较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备份文件,备份时间也比较长,在还原数据时,也只要还原一个备份文件。
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是完整备份的补充,只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更改的数据。相对于完整备份分来说,差异备份的数据量比完整数据备份小,备份的速度也比完整备份要快。因此,差异备份通常作为常用的备份方式。在还原数据时,要先还原前一次做的完整备份,然后还原最后一次所做的差异备份 ,这样才能让数据库里的数据恢复到与最后一次差异备份时的内容相同。
事务日志备份
事务日志备份只备份事务日志里的内容。事务日志记录了上一次完整备份或事务日志备份后数据库的所有变动过程。事务日志记录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库变动情况,因此在进行事务日志备份之前,必须要进行完整备份。与差异备份类似,事务日志备份生成的文件较小、占用时间较短,但是在还原数据时,除了先要还原完整备份之外,还要依次还原每个事务日志备份,而不是只还原最后一个事务日志备份(这是与差异备份的区别)。
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如果在创建数据库时,为数据库创建了多个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可以使用该备份方式。使用文件和文件组备份方式可以只备份数据库中的某些文件,该备份方式在数据库文件非常庞大时十分有效,由于每次只备份一个或几个文件或文件组,可以分多次来备份数据库,避免大型数据库备份的时间过长。另外,由于文件和文件组备份只备份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当数据库里的某个或某些文件损坏时,可能只还原损坏的文件或文件组备份。

举例说明
完整备份
例如,在2017年7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那么将来在还原时,就可以恢复到2017年7月有1日早上8点时的数据库状态。
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是备份完整备份后的数据变动情况。例如,在2017年7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在7月2日和7月3日又分别进行了差异备份,那么在7月2日的差异备份里记录的是从7月1日到7月2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而在7月3日的差异备份里记录的是从7月1日到7月3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因此,如果要还原到7月3日的状态,只要先还原7月1日做的完整备份,再还原1月3日做的差异备份就可以了。
事务日志备份
事务日志备份是以事务日志文件作为备份对象,相当于将数据库里的每一个操作都记录下来了。假设在2017年7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到7月2日早上8点为止,数据库里的数据变动了100次,如果此时做了差异备份,那么差异备份记录的是第100次数据变动后的数据库状态,而如果此时做了事务日志备份,备份的将是这100次的数据变动情况。
再举一个例子,例如在2017年7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在7月2日和7月3日又进行了事务日志备份,那么在7月2日的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是从7月1日到7月2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而在7月3日的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是从7月2日到1月3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因此,如果要还原到7月3日的数据,需要先还原7月1日做的完整备份,再还原7月2日做的事务日志备份,最后还要还原7月3日所做的事务日志备份。
备份方式的选择
了解了以上数据库备份方式后,便可以针对自己的数据库利用以上方式来备份数据库了。合理备份数据库需要考虑几方面,首先是数据安全,其次是备份文件大小,最后是做备份和还原能承受的时间范围。
数据变动量较小
例如,如果数据库里每天变动的数据量很小,可以每周(周日)做一次完整备份,以后的每天(下班前)做一次事务日志备份,那么一旦数据库发生问题,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前一天(下班时)的状态。
当然,也可以每周(周日)做一次完整备份,以后的每天(下班前)做一次差异备份,这样一旦数据库发生问题,同样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前一天下班时的状态。只是一周的后几天做差异备份时,备份的时间和备份的文件都会跟着增加。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在数据损坏时,只要恢复完整备份的数据和前一天差异备份的数据即可,不需要去恢复每一天的事务日志备份,恢复的时间会比较短。
数据变动量较大
如果数据库里的数据变动得比较频繁,损失一个小时的数据都是十分严重的损失时,用上面的办法备份数据就不可行了,此时可以交替使用三种备份方式来备份数据库。
例如,每天下班时做一次完整备份,在两次完整备份之间每隔八小时做一次差异备份,在两次差异备份之间每隔一小时做一次事务日志备份。如此一来,一旦数据损坏可以将数据恢复到最近一个小时以内的状态,同时又能减少数据库备份数据的时间和备份数据文件的大小。
数据库文件较大
在前面还提到过当数据库文件过大不易备份时,可以分别备份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将一个数据库分多次备份。在现实操作中,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使用到数据库文件的备份。例如在一个数据库中,某些表里的数据变动得很少,而某些表里的数据却经常改变,那么可以考虑将这些数据表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或文件组里,然后通过不同的备份频率来备份这些文件和文件组。但使用文件和文件组来进行备份,还原数据时也要分多次才能将整个数据库还原完毕,所以除非数据库文件大到备份困难,否则不要使用该备份方式。
尾部日志备份
针对以上备份方案,能看出数据还是不完整吗?比如昨天夜间12点做了完整备份,每隔一小时做了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是今天中午12点,现在是今天中午12点10分,发现数据库数据遭到丢失或破坏,可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是今天中午12点,如果我此时将数据库恢复到12点,那么12点后至12点10分前没遭到破坏的操作数据将丢失(比如数据库有三个表,一个表的数据遭到破坏,其它两个表的数据被其它用户变动)。此时就要用到【尾部日志备份】,尾部日志备份原理是从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的时间点开始,将之后的所有操作进行备份,还原时便可以找到12点后操作的正确数据了。
注:进行尾部日志备份时,数据库将强制停止数据库,此时如果不停止数据库,还有用户继续操作,尾部日志备份将失去意义。SQL Server 2012如果你最后一次备份事务日志后,对数据进行过改动,即发生过事务日志(也就是当前日志文件记录的LSN(日志序列号)大于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最大LSN,SQL Server通过LSN来区分日志的记录),并尚未对尾部日志备份,它会提示并要求你必须先做尾部备份。

② 为什么数据库和日志的备份保留周期不同

完全备份:是对数据库进行完整备份,周期比较长,如1周等
差异备份:是对更新备份的数据进行备份,周期比较短,如1小时差量备份会备份自从上次完全备份后被修改过的文件。它不将文件标记为已经备份(换句话说,没有清除存档属性)。从差量备份中恢复也是很快的,因为只需要两份磁带——最后一次完全备份和最后一次差量备份。

③ 数据库同步复制与数据库备份有何不同

数据库同步复制必须是实时的,源库与目标库的数据要保持一致,同时复制的数据格式内容也是一样的。而数据库备份一般情况是定时的,有一定的备份的周期。数据经备份软件处理后成为备份的格式,如使用时需要用软件恢复。 虽然都是对数据的保护, 但数据库同步复制与备份的场景还是有区别的,对RPO、RTO要求高的客户会选择采用数据库同步复制。反之,采用备份软件。

④ sqlserver数据库几种备份方法

数据库备份可以分为4个备份类型。

l 全备份:创建备份完成时数据库内存在的数据的副本。

l 差异备份:只记录自上次数据库备份后发生更改的数据。差异数据库备份比数据库备份小,而且备份速度快,因此可以更经常地备份,经常备份将减少丢失数据的危险。

l 日志备份:是自上次备份事务日志后对数据库执行的所有事务的一系列记录。可以使用事务日志备份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的即时点(如输入多余数据前的那一点)或恢复到故障点。

l 文件组备份:可以备份和还原数据库中的个别文件。可以只还原已损坏的文件,而不用还原数据库的其余部分,从而加快了恢复速度。

不同的备份类型适用的范围也不同。全备份,可以只用一步操作完成数据的全部备份,但执行时间比较长。差异备份和日志备份,都不能独立作为一个备份集来使用,需要进行一次全备份。文件备份必须与事务日志备份一起使用,所以文件备份只适用于完全恢复模型和大容量日志记录恢复模型。

每一种备份类型都有不足之处,要针对需要选择备份类型,或者使用几种备份方式的配合来完成数据库的备份。

经常使用备份方式组合有以下几种:

l 全备份+差异备份:以一周为周期,星期日进行全备份,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进行差异备份。

l 全备份+日志备份:以一周为周期,星期日进行全备份,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进行日志备份。

l 文件组备份+日志备份:备份周期取决于数据库的大小和能力,每周期分别进行一部分数据文件备份,每天进行日志备份。

⑤ 数据库需要每天都备份吗

这要看你数据的重要性
如果很重要每小时每分钟都有可能
因为防止数据库破坏等因素,可以利用备份恢复数据
很多数据库自己的日志文件也是为此准备的

⑥ 每天备份的数据库,就是当天参生的数据么

这个得根据你的备份策略来看的,如果你是每天执行增量备份,那么备份的就是 当前备份与上次备份的差异数据,如果是完整备份的话,看名字就知道了,“完整备份” 就是包含所有数据的!

⑦ 数据库容灾备份方案的备份是每隔多少天进行一次备份

这由数据本身要求决定了。

如果数据特别重要,数据库崩溃以后,恢复数据的成本特别高。那备份时间都需要短。一天一次,甚至半天一次。
如果数据并不特别重要,数据库崩溃以后,恢复数据的成本有不特别高。那备份时间可以拉长。几天甚至几天都可以。

总之,每隔多少天备份一次的含义是,数据库一旦崩溃,意味着最多有这么多天的数据丢失。
假定10天,数据库崩溃以后,你就要考虑最多10天的数据丢失,恢复这么多天的数据需要多大代价(成本)。然后用最近一次的备份还原数据库,然后再想办法恢复最后一次备份时到数据库崩溃时之间这段数据。

⑧ 数据库备份有几种方式以及各自有什么特点

1、完全备份

这是大多数人常用的方式,它可以备份整个数据库,包含用户表、系统表、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等所有数据库对象。但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一周做一次完全备份。

2、事务日志备份

事务日志是一个单独的文件,它记录数据库的改变,备份的时候只需要复制自上次备份以来对数据库所做的改变,所以只需要很少的时间。为了使数据库具有鲁棒性,推荐每小时甚至更频繁的备份事务日志。

3、差异备份

也叫增量备份。它是只备份数据库一部分的另一种方法,它不使用事务日志,相反,它使用整个数据库的一种新映象。它比最初的完全备份小,因为它只包含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所改变的数据库。它的优点是存储和恢复速度快。推荐每天做一次差异备份。

4、文件备份

数据库可以由硬盘上的许多文件构成。如果这个数据库非常大,并且一个晚上也不能将它备份完,那么可以使用文件备份每晚备份数据库的一部分。由于一般情况下数据库不会大到必须使用多个文件存储,所以这种备份不是很常用。



数据库备份重要性

尤其在一些对数据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如银行、证券、电信等,如果发生意外停机或数据丢失其损失会十分惨重。为此数据库管理员应针对具体的业务要求制定详细的数据库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并通过模拟故障对每种可能的情况进行严格测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

数据库的备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恢复只在发生事故后进行,恢复可以看作是备份的逆过程,恢复的程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备份的情况。此外,数据库管理员在恢复时采取的步骤正确与否也直接影响最终的恢复结果。

⑨ oracle数据库备份,啥叫全备,啥叫增量备份,有啥区别

我个人的理解,全备就不说了,就是数据库内容全部备份而已。
增量备份也可以指定备份数据库全部内容。
在这里所说的备份主要分为三类:备份表,备份方案,备份数据库。方案则是指一个用户所对应的所有数据库的内容。
增量备份针对三种备份类型都可以备份,增量备份的主要好处是,在第二次及其以后备份时,会增加备份的速度,因为这种备份在第二次及其之后的时间里,都是先去检索表中新增数据,修改的数据,删除的数据进行备份的,对于没有修改的数据,在第二次备份中不需要浪费时间去将其备份,因为第一次已经将其备份到数据库中。
增量备份的缺点:如果数据量变化值很大的时候,反而会需要更多的备份时间。因为检索本身就需要时间。
说的比较乱,但是基本解释清楚了吧,亲,有什么不懂的在问我吧 :)

⑩ 简述数据库备份和差异数据库备份的区别

一般的数据库备份是完全备份,意思是每次备份都是把全部数据都备份一次;而差异数据库备份是在第一次完全备份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备份新增加或者修改过的数据进行备份,这种方式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