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分析“大数据”的存储方式及主要业务跟课中所讲解的关系型数据库有何区别
大数据的存储方式主要使用nosql
这种数据库有几个特点,一个是针对大数据环境,它是分布式的,另一个他的操作非常原始,只有Keyvalue读写
关系数据库呢,一般都是单机的,因为关系数据库最强大的就是事务,事物在分布式环境很难实现,所以关系数据库通常都是单机版,另外一个是关系数据库,它的计算层次更高,是表格上的运算
Ⅱ “数据库中的事务”是什么
事务是作为一个逻辑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
原子性
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
一致性
事务在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在相关数据库中,所有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数据的完整性。
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 B 树索引或双向链表)都必须是正确的。
隔离性
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
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这称为可串行性,因为它能够重新装载起始数据,
并且重播一系列事务,以使数据结束时的状态与原始事务执行的状态相同。
持久性
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该修改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持。
Ⅲ 数据库事务使用方法
一个大型、稳健、成熟的分布式系统的背后,往往会涉及众多的支撑系统,我们将这些支撑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施。除了前面所介绍的分布式协作及配置管理系统ZooKeeper,我们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所依赖的基础设施,还包括分布式缓存系统、持久化存储、分布式消息系统、搜索引擎,以及CDN系统、负载均衡系统、运维自动化系统等,还有后面章节所要介绍的实时计算系统、离线计算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日志收集系统、监控系统、数据仓库等。
分布式缓存主要用于在高并发环境下,减轻数据库的压力,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吞吐。当大量的读、写请求涌向数据库时,磁盘的处理速度与内存显然不在一个量级,因此,在数据库之前加一层缓存,能够显着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并降低数据库的压力。作为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提供完整的ACID操作,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强大的关联查询、where语句等,能够非常客易地建立查询索引,执行复杂的内连接、外连接、求和、排序、分组等操作,并且支持存储过程、函数等功能,产品成熟度高,功能强大。但是,对于需要应对高并发访问并且存储海量数据的场景来说,出于对性能的考虑,不得不放弃很多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原本强大的功能,牺牲了系统的易用性,并且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这也使得在过去几年中,流行着另一种新的存储解决方案——NoSQL,它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最大的差别在于,它不使用SQL作为查询语言来查找数据,而采用key-value形式进行查找,提供了更高的查询效率及吞吐,并且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扩展,存储海量数据,在数千个节点上进行分区,自动进行数据的复制和备份。在分布式系统中,消息作为应用间通信的一种方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消息可以被保存在队列中,直到被接收者取出,由于消息发送者不需要同步等待消息接收者的响应,消息的异步接收降低了系统集成的耦合度,提升了分布式系统协作的效率,使得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提供更高的吞吐。
当系统处于峰值压力时,分布式消息队列还能够作为缓冲,削峰填谷,缓解集群的压力,避免整个系统被压垮。垂直化的搜索引擎在分布式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全文检索、模糊匹配的需求,解决数据库like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又能够解决分布式环境下,由于采用分库分表,或者使用NoSQL数据库,导致无法进行多表关联或者进行复杂查询的问题。
Ⅳ 关系型数据库中 事务表示什么含义
一连串的sql 从开始执行 到最终返回想要的结果,就是一个事务,一个事务不一定非要一条sql 也可能是不同库间好多条sql 的配合执行,才得到最终结果,这也算一个事务,也就是分布式事务
Ⅳ Mysql数据库中,事务是指什么如何使用该功能
MySQL 事务
什么是事务?
MySQL 事务主要用于处理操作量大,复杂度高的数据。比如说,在人员管理系统中,你删除一个人员,你既需要删除人员的基本资料,也要删除和该人员相关的信息,如信箱,文章等等,这样,这些数据库操作语句就构成一个事务!
在 MySQL 中只有使用了 Innodb 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库或表才支持事务。
事务处理可以用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成批的 SQL 语句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事务用来管理 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
一般来说,事务是必须满足4个条件(ACID):原子性(Atomicity,或称不可分割性)、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又称独立性)、持久性(Durability)。
原子性: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
隔离性: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其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持久性: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在 MySQL 命令行的默认设置下,事务都是自动提交的,即执行 SQL 语句后就会马上执行 COMMIT 操作。因此要显式地开启一个事务务须使用命令 BEGIN 或 START TRANSACTION,或者执行命令 SET AUTOCOMMIT=0,用来禁止使用当前会话的自动提交。
from 树懒学堂 - 一站式数据知识平台
Ⅵ 关系数据库事务的特性是什么
关系数据库事务(DatabaseTransaction)是指一个可以包含多个步骤来完成所需要的任务的工作单元。通过事务将一系列不可分割的数据库操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执行,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包含了一组数据库操作命令的一个操作序列,事务中所有命令作为一个整体向系统提交或撤销操作请求(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即数据库命令系列要么都成功,要么都不成功)。
2.1.1事务特性数据库事务必须具备ACID特性,一个逻辑工作单元要成为事务,必须满足ACID属性。
ACID是指Atomicity(原子性)、Consistency(一致性)、Isolation(隔离性)和Durability(持久性)。事务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事务管理子系统负责处理。
1.原子性原子性指的是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2.一致性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如果事务成功完成,那么系统中所有变化将正确地应用,系统处于有效状态。如果在事务中出现错误,那么系统中的所有变化将自动地回滚,系统返回到原始状态。
3.隔离性隔离性指的是在并发环境中,当不同的事务同时操纵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完整数据空间。由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他并发事务所做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更新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到中间状态的数据。
4.持久性持久性指的是只要事务成功结束,它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就必须永久地保存下来。即使发生系统崩溃,重新启动数据库系统后,数据库还能恢复到事务成功结束时的状态。
Ⅶ 关系数据库事务有哪些特性
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分离性、持久性
原子性、一致性、分离性、持久性(1) 原子性 事务的原子性指的是,事务中包含的程序作为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它所做的对数据修改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这种特性称为原子性。
事务的原子性要求,如果把一个事务可看作是一个程序,它要么完整的被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就是说事务的操纵序列或者完全应用到数据库或者完全不影响数据库。这种特性称为原子性。
假如用户在一个事务内完成了对数据库的更新,这时所有的更新对外部世界必须是可见的,或者完全没有更新。前者称事务已提交,后者称事务撤消(或流产)。DBMS必须确保由成功提交的事务完成的所有操纵在数据库内有完全的反映,而失败的事务对数据库完全没有影响。
(2) 一致性事务的一致性指的是在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数据库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这种特性称为事务的一致性。假如数据库的状态满足所有的完整性约束,就说该数据库是一致的。
一致性处理数据库中对所有语义约束的保护。假如数据库的状态满足所有的完整性约束,就说该数据库是一致的。例如,当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S1时,对数据库执行一个事务,在事务执行期间假定数据库的状态是不一致的,当事务执行结束时,数据库处在一致性状态S2。
(3) 分离性分离性指并发的事务是相互隔离的。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正在操作的数据必须封锁起来,不被其它企图进行修改的事务看到。
分离性是DBMS针对并发事务间的冲突提供的安全保证。DBMS可以通过加锁在并发执行的事务间提供不同级别的分离。假如并发交叉执行的事务没有任何控制,操纵相同的共享对象的多个并发事务的执行可能引起异常情况。
DBMS可以在并发执行的事务间提供不同级别的分离。分离的级别和并发事务的吞吐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较多事务的可分离性可能会带来较高的冲突和较多的事务流产。流产的事务要消耗资源,这些资源必须要重新被访问。因此,确保高分离级别的DBMS需要更多的开销。
(4)持久性持久性意味着当系统或介质发生故障时,确保已提交事务的更新不能丢失。即一旦一个事务提交,DBMS保证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应该是永久性的,耐得住任何系统故障。持久性通过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来保证。
持久性意味着当系统或介质发生故障时,确保已提交事务的更新不能丢失。即对已提交事务的更新能恢复。一旦一个事务被提交,DBMS必须保证提供适当的冗余,使其耐得住系统的故障。
Ⅷ 数据库为什么要用事务
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事务可以是一条SQL语句、一组SQL语句或整个程序。
简单举个例子就是你要同时修改数据库中两个不同表的时候,如果它们不是一个事务的话,当第一个表修改完,可是第二表改修出现了异常而没能修改的情况下,就只有第二个表回到未修改之前的状态,而第一个表已经被修改完毕。
而当你把它们设定为一个事务的时候,当第一个表修改完,可是第二表改修出现了异常而没能修改的情况下,第一个表和第二个表都要回到未修改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事务回滚。例如,在将资金从一个帐户转移到另一个帐户的银行应用中,一个帐户将一定的金额贷记到一个数据库表中,同时另一个帐户将相同的金额借记到另一个数据库表中。由于计算机可能会因停电、网络中断等而出现故障,因此有可能更新了一个表中的行,但没有更新另一个表中的行。如果数据库支持事务,则可以将数据库操作组成一个事务,以防止因这些事件而使数据库出现不一致。如果事务中的某个点发生故障,则所有更新都可以回滚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如果没有发生故障,则通过以完成状态提交事务来完成更新。
在 ADO.NET 中,可以使用 Connection 和 Transaction 对象来控制事务。可以使用 Connection.BeginTransaction 启动本地事务。一旦开始一个事务,就可以使用 Command 对象的 Transaction 属性在该事务中登记命令。然后,可以根据事务组件的成功或失败情况,使用 Transaction 对象提交或回滚在数据源中所做的修改。
Ⅸ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有哪些
1、存储引擎:MySQL中的数据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存储在文件(或者内存)中。这些技术中的每一种技术都使用不同的存储机制、索引技巧、锁定水平并且最终提供广泛的不同的功能和能力。通过选择不同的技术,你能够获得额外的速度或者功能,从而改善你的应用的整体功能。
2、索引设计:索引和表一般要创建在不同的表空间中,以提高IO性能。因为索引不会在空值上生效,所以如果某列有空值且希望建立索引,那么可以考虑建立组合索引(colName, 1)。
3、sql优化器(商业数据库竞争的核心):由于移动设备的资源限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一般和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前端而存在,而它所管理的数据集可能是后端服务器中数据集的子集或子集的副本。
4、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在事务处理中,一旦某个操作发生异常,则整个事务都会重新开始,数据库也会返回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在事务中对数据库所做的一切操作都会取消。事务要是成功的话,事务中所有的操作都会执行。
5、容灾与恢复技术:基于数据同步复制技术,通过实时同步I/O,实现服务器和数据库数据从源端到目标端的持续捕获(RPO趋近于0,注:RPO=最后备份与发生灾难之间的时间,也是业务系统所允许的在灾难过程中的最大数据丢失),并且可以全自或手动创建数据恢复点,以确保数据发生错误时,恢复数据到最新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