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几个主要阶段哪些阶段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哪些阶段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设计阶段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
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是:实施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
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1)数据库启动有哪几个阶段扩展阅读:
形成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数据流程图(DFD)。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②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③ 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
数据库设计阶段包括六个阶段,分别是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运维阶段。
④ 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一、人工管理阶段:
数据的管理者:人。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二、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的管理者:文件系统。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
数据的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管理的定义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中所建立的数据结构,更充分地描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可靠、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故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
⑤ 数据库经过哪三个阶段
一、 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层次型和网状型:
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 关系型数据型库: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其代表产品为sysem R和Inges。
3、 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二、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 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
数据库研究人员借鉴和吸收了面向对旬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 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组合:
3、 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⑥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哪三个
1:程序管理阶段
2:文件管理阶段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⑦ .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六个阶段:
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拓展资料: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⑧ Oracle在正常启动过程中分别有哪三个阶段,并分别读取数据库的哪些
楼主您好
1.Oracle启动模式的nomount阶段
nomount,在这个启动阶段里,Oracle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相关的启动参数文件,并且打开启动参数文件,根据启动参数里记录的参数值。
启动实例,并且启动成功的话,打开告警文件alert_.ora文件,这个文件默认在ORACLE_BASE/admin/SID
/bmp下,并且记录相关的启动信息。如果在startup里指定了pfile=''的话,Oracle将从你指定的文件作为启动参数文件,如果是没有指定pfile的话,Oracle会先去默认目录($ORACLE_HOME/)下找spfileSID.ora,如果没有找到,则找
spfile.ora,如果还是没有,找initSID.ora,这个就是以前的静态参数文件了,如果没有则找init.ora;如果没有找到的话,这时候,启动就会有,找不到参数文件的错误,同时会动态注册实例名到监听服务里。
当然,在使用startup pfile=''前,我们需要先用create pfile from spfile;把实例的动态参数文件先export成静态的文本参数文件,然后根据合适的参数修改这个文件,修改好了一个在用这个pfile启动。
2.Oracle启动模式的mount阶段
当达到了nomount阶段以后,数据库就只能一步一步的来进行启动了,他的下一个启动的阶段,就是mount。我们通过alter
database mount;来从nomount阶段或者通过startup
mount来到达这个阶段,到达这个阶段,Oracle从启动参数文件里找到控制文件的路径参数值,找到所有的控制文件,然后打开读取控制文件的信息,控制文件里记录了各种表空间文件,日志文件的信息,以及数据库的字符集,其实就是控制文件里的记录(控制文件是可以指定多个的,只要有个一个不能成功读取,这个阶段将会失败),这时,数据库已经读取了相关系统文件的信息,也读取了字符集信息,但是仅仅只是读取,这些系统文件,并没有真正的加载到数据库里。
曾经有人启动到mount的时候,出现问题,最后一看原来是control文件这里已经被删除掉了,解决的办法,就是从备份的控制文件来一个过来,然后做恢复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备份,在nomount下,新建一个controlfile,就可以了。
3.Oracle启动模式的open阶段
mount阶段结束后,数据库体系的所有信息已经读取全了,我们知道了redo文件,数据文件的信息,但是还没有加载,到open状态,数据库读取所有的文件,如果有一个文件不能成功读取,open阶段就会失败。这时候,我们能够解决的就是通过错误的提示,进行数据恢复,或者错误排查。
这一个阶段的错误的各种原因最多,处理起来的方式也相对于前面的要复杂的多,不过基本上都是和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缺失,数据scn不一致,等等有关,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错误的提示来进行相应的数据恢复,和数据排查,这块是数据库恢复最有趣的地方。
SMON是系统监视器(System
Monitor)的缩写。如果Oracle实例失败,则在SGA中的任何没有写到磁盘中的数据都会丢失。有许多情况可能引起Oracle实例失败,例如,操作系统的崩溃就会引起Oracle实例的失败。当实例失败之后,如果重新打开该数据库,则背景进程SMON自动执行实例的复原操作。
DBWR是数据库书写器(Database
Write)的缩写.该服务器进程在缓冲存储区中记录所有的变化和数据,DBWR把来自数据库的缓冲存储区中的脏数据写到数据文件中,以便确保数据库缓冲存储区中有足够的空闲的缓冲存储区。脏数据就是正在使用但是没有写到数据文件中的数据。
LGWR是日志书写器(Log Write)的缩写。LGWR负责把重做日志缓冲存储区中的数据写入到重做日志文件中。
CKPT进程是检查点(Checkpoint)的缩写。该进程可以用来同步化数据库的文件,它可以把日志中的文件写入到数据库中。
PMON是进程监视器(Process Monitor)的缩写。当取消当前的事务,或释放进程占用的锁以及释放其它资源之后,PMON进程清空那些失败的进程。
⑨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91
使用计算机后,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长,产生了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⑩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