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仓库 » 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是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是

发布时间: 2022-07-03 20:16:50

1. 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图,逻辑模型图分别是什么

1.1.概念模型(E-R图描述)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
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在E-R图中,使用了下面几种基本的图形符号。
实体,矩形
E/R图三要素 属性,椭圆形
关系,菱形
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
E/R图中的子类(实体):
1.2.逻辑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
1.3.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如下: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即是把概念模型中的对象转换成物理模型的对象。

2. 数据库主要有哪些模型这些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1. 两大类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分为2类(分属2个不同的层次,在开发和使用数据库中使用不同的模型)。

  2.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3.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4.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5. 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6. 用途: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但要考E-R图!

  7.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非关系模型,有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3. 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是哪种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的树型结构,下层记录是上层记录中某元素的细化。
层次模型的记录类型间只有简单的层次关系,且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记录类型没有父结点;其他记录类型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网状模型
有一个以上记录类型没有父结点;至少有一个记录类型多于一个父结点。用这种网络结构表示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二维表格的形式描述。一个关系可以看作一个二维表,表中每一行是一个记录,每一列是一个字段。
关系模型可用离散数学中的关系代数来描述,因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用严格的数学理论来描述数据库的组织和操作,且具有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高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

4.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语义模型。

在关系模型基础上增加全新的数据构造器和数据处理原语,用来表达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语义的一类新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询的数据操作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维护、通信等功能,且能够允许多用户使用。另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为此,若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人员就应当不断创新、改革计算机技术,并不断拓宽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真正促进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的革新。



(4)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是扩展阅读:

数据库管理应尽可能地消除了冗余,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而是控制大量数据库固有的冗余。例如,为了表现数据间的关系,数据项的重复一般是必要的,有时为了提高性能也会重复一些数据项。

通过消除或控制冗余,可降低不一致性产生的危险。如果数据项在数据库中只存储了一次,则任何对该值的更新均只需进行一次,而且新的值立即就被所有用户获得。

如果数据项不只存储了一次,而且系统意识到这点,系统将可以确保该项的所有拷贝都保持一致。不幸的是,许多DBMS都不能自动确保这种类型的一致性。

数据库应该被有权限的用户共享。DBMS的引入使更多的用户可以更方便的共享更多的数据。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依赖于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数据,并且只增加没有存储的数据,而不用重新定义所有的数据需求。

5. 目前最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目前最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一、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层次结构采用关键字来访问其中每一层次的每一部分。

层次模型发展最早,它以树结构为基本结构,典型代表是IMS模型。

优点是存取方便且速度快;结构清晰,容易理解;数据修改和数据库扩展容易实现;检索关键属性十分方便。

二、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用连接指令或指针来确定数据间的显式连接关系,是具有多对多类型的数据组织方式。

网状数据模型通过网状结构表示数据间联系,开发较早且有一定优点,目前使用仍较多,典型代表是 DBTG模型。

优点是能明确而方便地表示数据间的复杂关系。

三、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以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优点在于结构特别灵活,概念单一,满足所有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查询要求;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增加和删除数据非常方便。

(5)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是扩展阅读:

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是一种面向用户、面向客观世界的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是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

2、逻辑模型(Logical Data Model),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3、物理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是一种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

6. 数据库中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哪些

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五种,它们是:
(1)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
(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 ;
(3)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4)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5)对象关系模OJ (object relational model)
其中,前两类模型称为非关系模型。非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在20世纪70-80年代初非常流行,在数据库系统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数据库系统的初期起了重要作用二在关系模型得到发展后,非关系模型迅速衰退。在我国,早就不见非关系模型了。但在美国等一些国家,由于早期开发的应用系统实际使用层次数据库或网状数据库系统,因此目前仍有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在使用。

7.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是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满足新的数据库应用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方法学,也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学。

数据库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数据库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7)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常用的模型是扩展阅读:

建立数据概念模型,就是从数据的观点出发,观察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输出等,经过分析、总结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逻辑模型,它主要是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的各种状态。这个模型不关心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如何存储)和细节,而是主要关心数据在系统中的各个处理阶段的状态。 实际上,数据流图也是一种数据概念模型。

8. 数据库概念模式设计中,目前最广泛被采用的概念模型设计模型是

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

9. 数据库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哪三种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1、层次模型:

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叫根结点)。

②除根结点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层次模型中的记录只能组织成树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图的集合。在层次模型中,记录的组织不再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图,而是一棵"倒长"的树。

2、网状模型 :

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用记录的集合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用链接(可看作指针)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组织成任意图的集合。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每个表有多个列,每列有唯一的列名。

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的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单一的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