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1、安装并打开Mysql WorkBench软件以后,在软件的左侧边栏有三个选项,分别是对应“连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迁移数据库”的功能。这类选择第二项,设计数据库,点击右边的“+”号,创建models。
❷ 对数据表进行日,月,年的统计,这样的数据库表该怎么设计,求助助。
如果数据量不大,时间字段可以设置为:20130202格式,月统计就截取201302,年统计就截取2013.
若数据量大,则时间字段设置为:年月:201302,和年:2013.
❸ MSSQL数据按日、月、年统计如何设计
最简单的方法是就用两列,一列是日期,一列是当日数据
日期 数据值
20170421 100
20170422 300
类似上边这样
这样的话,可以统计你所说的年月日的数据
❹ (sql设计)根据日、周、月、季度四个时间周期来统计出商品的销量,智能分析热销、一般、滞销商品的情况
汇总数据是基于明细交易数据经过计算得到的,你要考虑的是保证明细交易数据表的字段满足使用需要,只要明细交易数据表提供足够多的字段,要统计什么样的数据就写SQL语句汇总就OK了。
有时也做汇总后结构的数据表,但一般都不放临近计算的汇总数据,因为刚刚发生的业务有可能会变化。
比如一笔销售业务卖出去A商品100件,800元。你放到周报表中了,但是过几天又退回来了,你从汇总表中查有这100个,但是从明细交易表汇总就没有这100个,造成了数据的不一致,数据不一致对一个管理系统来说是个致命的问题。这里简单举个例子。
❺ 如何统计记录的 周点击和月点击数数据库怎么设计 - 技术问答
在你的主题表增加2个字段,分别记录下载数及浏览数即可。szrq 发表于 2009-5-6 07:58[i][/url][/b]可以?
❻ 如何设计一个含年、月、日数据的数据库
1.建立销售记录表,显示每个商品每日出售信息:
createtable销售记录(商品代码varchar(18),商品名称varchar(50),计量单位varchar(18),售出数量decimal(12,4),销售单价decimal(12,4),销售金额decimal(12,4),销售时间datetime)
2.建立月汇总视图,显示每个月每种商口出售情况。
CREATEVIEW月统计as
select商口代码,商品名称=MAX(商品名称),统计月份=month(销售时间),月售总额=sum(销售金额)from销售记录groupby商品代码,month(销售时间)
3.建立年汇总视图,显示每年每种商口出售情况。
CREATEVIEW年统计as
select商口代码,商品名称=MAX(商品名称),统计年份=year(销售时间),月售总额=sum(销售金额)from销售记录groupby商品代码,year(销售时间)
建立以上三个数据库对象后,就可以这样查询:
每个商品每日出售信息:
SELECT*FROM销售记录
每个月每种商口出售情况
select*from月统计
每年每种商口出售情况
SELECT*FROM年统计
❼ 数据库 怎么进行统计
select 课程,count(1) from 表名 group by 课程
❽ 如何设计周期性生产计划数据库
做2张表,一张只存本周开始至未来52周的计划,另外一张存历史记录(每次上传新计划才插入一次)。
❾ 如何合理和有效的进行数据库设计
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数据库设计的是否规范:
1)一是看看是否拥有大量的窄表
窄表往往对于OLTP比较合适,符合范式设计原则
2)宽表的数量是否足够的少。
所谓的宽表就是字段比较多的表,包含的维度层次比较多,造成冗余也比较多,毁范式设计,但是利于取数统计
若符合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说数据库设计的比较好.
当然这是两个泛泛而谈的指标。为了达到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要求,一般来说,需要符合以下五个要求。
要求一:表中应该避免可为空的列。
虽然表中允许空列,但是,空字段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数据类型。数据库在处理的时候,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此的话,就会增加数据库处理记录的复杂性。当表中有比较多的空字段时,在同等条件下,数据库处理的性能会降低许多。
所以,虽然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允许表中具有空字段,但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若确实需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折中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空字段,让其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最少。
要求二:表不应该有重复的值或者列。
如现在有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中有一张产品基本信息表中。这个产品开发有时候可以是一个人完成,而有时候又需要多个人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在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开发者这个字段中,有时候可能需要填入多个开发者的名字。
如进销存管理中,还需要对客户的联系人进行管理。有时候,企业可能只知道客户一个采购员的姓名。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对客户的采购代表、仓库人员、财务人员共同进行管理。因为在订单上,可能需要填入采购代表的名字;可是在出货单上,则需要填入仓库管理人员的名字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式。但是,若设计不合理的话在,则会导致重复的值或者列。如我们也可以这么设计,把客户信息、联系人都放入同一张表中。为了解决多个联系人的问题,可以设置第一联系人、第一联系人电话、第二联系人、第二联系人电话等等。若还有第三联系人、第四联系人等等,则往往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字段。
所以,我们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这种重复的值或者列的产生。笔者建议,若数据库管理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如把客户联系人另外设置一张表。然后通过客户ID把供应商信息表跟客户联系人信息表连接起来。也就是说,尽量将重复的值放置到一张独立的表中进行管理。然后通过视图或者其他手段把这些独立的表联系起来。
要求三:表中记录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在数据库表设计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用一个ID号来唯一的标识行记录,而不要通过名字、编号等字段来对纪录进行区分。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ID列,任何两个记录都不可以共享同一个ID值。另外,这个ID值最好有数据库来进行自动管理,而不要把这个任务给前台应用程序。否则的话,很容易产生ID值不统一的情况。
另外,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最好还能够加入行号。如在销售订单管理中,ID号是用户不能够维护的。但是,行号用户就可以维护。如在销售订单的行中,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行号的大小来对订单行进行排序。通常情况下,ID列是以1为单位递进的。但是,行号就要以10为单位累进。如此,正常情况下,行号就以10、20、30依次扩展下去。若此时用户需要把行号为30的纪录调到第一行显示。此时,用户在不能够更改ID列的情况下,可以更改行号来实现。如可以把行号改为1,在排序时就可以按行号来进行排序。如此的话,原来行号为30的纪录现在行号变为了1,就可以在第一行中显示。这是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对ID列的一个有效补充。这个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没有的。需要在实际应用程序设计中,才会掌握到这个技巧。
要求四:数据库对象要有统一的前缀名。
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系统,其对应的数据库表往往以千计。若让数据库管理员看到对象名就了解这个数据库对象所起的作用,恐怕会比较困难。而且在数据库对象引用的时候,数据库管理员也会为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对象而头疼。
其次,表、视图、函数等最好也有统一的前缀。如视图可以用V为前缀,而函数则可以利用F为前缀。如此数据库管理员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对象引用的时候,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象。
要求五:尽量只存储单一实体类型的数据。
这里将的实体类型跟数据类型不是一回事,要注意区分。这里讲的实体类型是指所需要描述对象的本身。笔者举一个例子,估计大家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内容了。如现在有一个图书馆里系统,有图书基本信息、作者信息两个实体对象。若用户要把这两个实体对象信息放在同一张表中也是可以的。如可以把表设计成图书名字、图书作者等等。可是如此设计的话,会给后续的维护带来不少的麻烦。
如当后续有图书出版时,则需要为每次出版的图书增加作者信息,这无疑会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也会增加记录的长度。而且若作者的情况有所改变,如住址改变了以后,则还需要去更改每本书的记录。同时,若这个作者的图书从数据库中全部删除之后,这个作者的信息也就荡然无存了。很明显,这不符合数据库设计规范化的需求。
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建议可以把上面这张表分解成三种独立的表,分别为图书基本信息表、作者基本信息表、图书与作者对应表等等。如此设计以后,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就都引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