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slave前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lave前端

發布時間: 2022-05-31 11:32:42

『壹』 percona xtradb cluster 支持前端為php應用嗎

Percona XtraDB Cluster是針對mysql用戶的高可用性和擴展性解決方案,基於Percona Server 。其包括了Write Set REPlication補丁,使用Galera 2.0庫,這是一個針對事務性應用程序的同步多主機復制插件。

Percona XtraDB Cluster特點:

(1)同步復制,事務在所有集群節點要麼同時提交,要麼不提交。

(2)多主復制,可以在任意一個節點寫入。

(3)從伺服器上的並行應用事件,真正的「並行復制」。

(4)自動配置節點。

(5)數據一致性,沒有不同步的從伺服器。

實驗系統:CentOS 6.6_x86_64

實驗前提:防火牆和selinux都關閉,伺服器上沒有安裝任何版本的MYSQL

實驗說明:本實驗共有3台主機,IP分配如拓撲

實驗拓撲:

Percona XtraDB Cluster集群的安裝與配置
一、安裝percona環境

1.配置yum源:

yum -y install http://www.percona.com/downloads/percona-release/redhat/0.1-3/percona-release-0.1-3.noarch.rpm
yum -y epel*
2.安裝Percona軟體:

yum -y install Percona-XtraDB-Cluster-server Percona-XtraDB-Cluster-client Percona-Server-shared-compat percona-xtrabackup

3.添加賬戶:

/etc/init.d/mysql bootstrap-pxc //啟動PXC
mysql
---------------------------------------->
GRANT RELOAD,LOCK TABLES,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com@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FLUSH PRIVILEGES;
\q
<----------------------------------------
/etc/init.d/mysql stop
二、編輯PXC的節點配置:

1.在19.66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66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bootstrap-pxc
2.在19.74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74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start
3.在19.76上:

vim /etc/my.cnf
-------------------------------->
wsrep_provider=/usr/lib64/libgalera_smm.so
wsrep_cluster_address="gcomm://192.168.19.66,192.168.19.74,192.168.19.76"
wsrep_sst_auth=com:123456
wsrep_node_address=192.168.19.76
wsrep_cluster_name=Percona
wsrep_sst_method=xtrabackup-v2
wsrep_slave_threads=2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1
innodb_autoinc_lock_mode=2
<--------------------------------
/etc/init.d/mysql start
4.各節點上查看狀態,保證如下幾項沒有問題:

mysql
---------------------------------------------->
SHOW STATUS LIKE '%wsrep%';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wsrep_local_state_uuid | a82bc530-3748-11e5-a4fc-c26f7c90839c |
...
| wsrep_local_state | 4 |
| wsrep_local_state_comment | Synced |
...
| wsrep_cluster_size | 3 |
| wsrep_cluster_status | Primary |
| wsrep_connected | ON |
...
| wsrep_ready | ON |
+------------------------------+----------------------------------------------------------+
5.測試:

在19.66上:

CREATE DATABASE jason;
USE jason;
CREATE TABLE jjj (id int ,name char(10)) engine=innodb;
COMMIT;
在19.74上:

USE jason;
INSERT INTO jjj values (1,'22');
COMMIT;
在19.76上:

USE jason;
SELECT * FROM jjj;
Percona XtraDB Cluster集群的安裝與配置

『貳』 mysql主從配置成功,但是過段時間再操作master,發現slave沒有同步更新

復制有延遲,slave想要盡可能及時跟上master的進度,可以嘗試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採用MariaDB發行版,它實現了相對真正意義上的並行復制,其效果遠比ORACLE MySQL好的很多。在我的場景中,採用MariaDB作為slave的實例,幾乎總是能及時跟上master。如果不想用這個版本的話,那就老實等待官方5.7大版本發布吧;
關於MariaDB的Parallel Replication具體請參考:Replication and Binary Log Server System Variables#slave_parallel_threads – MariaDB Knowledge Base

2、每個表都要顯式指定主鍵,如果沒有指定主鍵的話,會導致在row模式下,每次修改都要全表掃描,尤其是大表就非常可怕了,延遲會更嚴重,甚至導致整個slave庫都被掛起,可參考案例:mysql主鍵的缺少導致備庫hang;
3、應用程序端多做些事,讓MySQL端少做事,尤其是和IO相關的活動,例如:前端通過內存CACHE或者本地寫隊列等,合並多次讀寫為一次,甚至消除一些寫請求;
4、進行合適的分庫、分表策略,減小單庫單表復制壓力,避免由於單庫單表的的壓力導致整個實例的復制延遲;
其他提高IOPS性能的幾種方法,根據效果優劣,我做了個簡單排序:
1、更換成SSD,或者PCIe SSD等IO設備,其IOPS能力的提升是普通15K SAS盤的數以百倍、萬倍,甚至幾十萬倍計;
2、加大物理內存,相應提高InnoDB Buffer Pool大小,讓更多熱數據放在內存中,降低發生物理IO的頻率;
3、調整文件系統為 XFS 或 ReiserFS,相比ext3可以極大程度提高IOPS能力。在高IOPS壓力下,相比ext4有更穩健的IOPS表現(有人認為 XFS 在特別的場景下會有很大的問題,但我們除了剩餘磁碟空間少於10%時引發丟數據外,其他的尚未遇到);
4、調整RAID級別為raid 1+0,它相比raid1、raid5等更能提高IOPS性能。如果已經全部是SSD設備了,可以2塊盤做成RAID 1,或者多快盤做成RAID 5(並且可以設置全局熱備盤,提高陣列容錯性),甚至有些土豪用戶直接將多塊SSD盤組成RAID 50;
5、調整RAID的寫cache策略為WB或FORCE WB,詳情請參考:常用PC伺服器陣列卡、硬碟健康監控 以及PC伺服器陣列卡管理簡易手冊;
6、調整內核的io scheler,優先使用deadline,如果是SSD,則可以使用noop策略,相比默認的cfq,個別情況下對IOPS的性能提升至少是數倍的。
其他更多方法,歡迎大家幫忙補充 :)

『叄』 用BIOS把電腦搞黑屏了怎麼辦,顯示器燈會亮,就是不啟動,也進不了BIOS,這樣要怎麼辦。

跳線就好了!

這發不了那麼多的圖,自己慢慢看。

希望有用

硬體跳線設置完全篇——包括CPU的標准外頻、CPU電壓設置跳線、硬碟跳線等設置

一、認識跳線

不管是主板還是硬碟、光碟機等驅動器,都能看到跳線身影。那什麼是「跳線」呢?所謂跳線,也就是鑲嵌在主板、硬碟、光碟機等設備上的金屬接針(跳線柱),以及套在這些金屬棍上的跳線帽。

跳線柱是一根根小金屬柱,而跳線帽從外表來看是一個有兩個「小孔」的塑料帽,不過跳線帽表層的這層塑料是用來起絕緣及保護作用的,它的裡面有兩塊金屬彈片所以當跳線帽插在跳線柱上時,這兩根跳線柱之間就形成了一個「通路」。

跳線的作用是調整設備上不同電信號的通斷關系,並以此調節設備的工作狀態。如確定CPU的工作電壓、外頻,驅動器的主從關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跳線至少有兩根跳線柱,但也可以有多根跳線柱。從排列組合的角度來看,具備多根跳線柱的跳線(應該說是跳線組)能夠調節的狀態遠比只有兩根跳線柱的跳線要多,所以這種「跳線組」往往用在主板上,以此來調節CPU的外頻、倍頻等(用於超頻)。

另外,很多主板上還有DIP開關設置,用以替代跳線帽,使用起來更為方便簡單。DIP開關右上角通常有 「ON」標識,表明開關撥向上部時為接通「ON」狀態(相當於跳線帽插入狀態),向下則為斷開「OFF」狀態。

跳線非常重要,如果設置錯誤,輕則死機,重則損壞元器件,所以在調整跳線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核對跳線名稱、跳線柱編號和通斷關系。雖然不同設備的跳線設置方法不同,但也具備通用性,所以下面就讓我們去認識並設置一些常見的跳線。

主板上需要設置「通斷」關系的地方很多,所以這里也是跳線最多的地方,對於一個初學硬體的新手而言,正確設置主板上的跳線是必須掌握的技能。

二、設置CPU的標准外頻

目前CPU的標准外頻只有66MHz、100MHz、133MHz這三擋,雖說目前的新型主板都支持「軟跳線」,也就是通過「BIOS」來設置CPU的外頻,但這種軟跳線一般只能設置某個區段的非標准外頻(用來超頻),比如說將標准外頻為100MHz的新賽揚超頻到110MHz。而如果要將100MHz外頻的新賽揚超頻到133MHz這樣的標准外頻,那往往得靠跳線才能完成。注意,前面所說的這些只是用來簡單說明「外頻跳線」的作用,該跳線最基本的作用是「針對不同外頻的CPU,在主板上正確設置其外頻,使之正常工作」。

1.Socket370主板

Socket370介面的主板支持賽揚、PIII系列CPU,由於賽揚系列CPU的外頻分為66MHz、100MHz兩種,而PIII的外頻又為133MHz,所以Socket370主板必須要能夠支持66MHz、100MHz、133MHz這三擋標准外頻,而用來設置這三種外頻的重擔就落在了「外頻跳線」的身上。由於需要組合成三擋外頻,所以Socket370主板的外頻跳線一般是一組跳線。至於如何排列組合從而實現66MHz、100MHz、133MHz呢,則要看主板說明書了,不過主板商一般也會將此類說明印刷到主板上,所以你在外頻跳線的附近一般都能找到一個白色字體的簡單跳線說明。

不要以為外頻跳線非常復雜,當你看了這個簡單的說明之後,就會發現我們要做的也就是「將跳線帽插在1與2號跳線柱上或者2與3號柱上」。說明書中的「1-2」的意思就是指「將1號與2號跳線柱用跳線帽連起來」,跳線的旁邊都對1號跳線柱用數字「1」或「▲」進行了標示,我們很容易就能確定跳線中各個跳線柱的編號。

市面也有些Socket370介面的主板一般都不需要去手動設置外頻跳線,因為此類主板大多具備「自動偵測」功能——自動偵測CPU類型,自動選擇適合它的外頻檔。

2.Socket A主板

對於支持毒龍、Athlon、AthlonXP的Socket A介面的主板而言,由於此三種CPU的外頻只有100MHz與133MHz兩種,所以此類主板的外頻跳線一般都是一個三針跳線。

3.Socket423/Socket478主板

這類主板支持P4 CPU,雖然目前的P4有Willamette與Northwood兩種核心,前端匯流排為400MHz,而以後的Northwood P4將採用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現在的P4主板一般都只提供兩擋標准外頻,即100MHz與133MHz,因此也大多採用三針的跳線,設置方法與上面的Socket462主板一樣。因為現在的P4都是100MHz,所以默認值即為100MHz,用戶無需更改外頻跳線。

三、清除CMOS設置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CMOS設置的重要性,特別是其中的「開機密碼」功能非常實用。不過當我們自己忘記了密碼該怎麼辦呢?此時主板上的這個用來清除CMOS設置的跳線就有用武之地了。

該跳線一般都在BIOS晶元附近,而且也能在主板上找到跳線說明。它們常見的設置方法是:當跳線帽插在1、2號跳線柱上時,CMOS設置處於正常狀態(這也是主板出廠時的默認值;當把跳線帽從1、2號跳線柱拔下來,改而插在2、3號跳線柱上時,CMOS設置將被清除;當將CMOS設置清除後,我們還必須將跳線帽還原——重新插在1、2號跳線柱上,否則不能開機。

四、CPU電壓設置跳線

對於超頻愛好者來說,主板上的CPU電壓設置跳線好處多多——適當提高超頻狀態下的CPU的工作電壓,能有效提高CPU的穩定性,這也就是常說的「加壓」。需要注意的是,提高CPU的工作電壓會造成CPU溫度升高,另外也對CPU的壽命造成影響。所以此類跳線一般都只能稍微提高CPU的電壓,並且分為幾個擋位,如+0.05V、+0.1V、+0.15V,一般不會超過0.3V,否則會嚴重影響CPU的安全。由於需要提供幾個擋位的電壓值,所以此類跳線一般也採用跳線組的形式。

CPU電壓設置跳線一般位於CPU插座的附近,當然,由於該類跳線都是為超頻而設,所以只有少部分主板能看到此類跳線。對於不需要超頻的用戶來說,千萬不要去更改CPU的電壓設置,否則極易出現問題。

五、BIOS防寫跳線

由於CIH這樣的病毒能夠破壞BIOS晶元(也就是寫入一些破壞程序到BIOS中),所以後來的主板便針對這種情況在主板上增加了一個「BIOS防寫跳線」。具備此跳線的主板BIOS晶元在刷新BIOS程序時,需要更改BIOS的電壓才能寫入BIOS程序——處於防寫狀態(不能刷新BIOS)為5V,未處於防寫為12V。而用來調節這個電壓的跳線也就是「BIOS防寫跳線」。該類跳線一般也位於BIOS晶元的附近,當把跳線帽插在「2-3」號跳線柱上時,則處於可寫入狀態;將它插在「1-2」號跳線柱上時,則處於防寫狀態(主板的默認設置。

六、AC』97音效卡屏蔽跳線

如今的主板都板載了集成軟音效卡(俗稱AC』97音效卡),雖然此類音效卡能滿足一般用戶的需要,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單獨購買一塊PCI音效卡插在主板上。不過當把PCI音效卡插在主板上之後,用戶往往會發現PCI音效卡很難安裝——很容易出現中斷沖突,而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裝好之後,卻發現系統中竟然有兩個音效卡——原來的AC』97音效卡還在「搶著上崗」。

其實要關閉AC』97音效卡很簡單,一般在集成音效卡輸出端的附近,都有一個「音效卡屏蔽跳線」,只要將默認的「1-2」改為「2-3」就能將AC』97音效卡屏蔽。

七、鍵盤開機跳線

目前許多主板都支持「鍵盤開機」功能,當打開此功能後,需要按鍵盤上相應的鍵,便能啟動電腦。雖然很多主板都支持鍵盤開機,但一般情況下此功能都被主板上的跳線屏蔽了。要找到該跳線比較簡單,它一般位於PS/2介面附近,按照跳線說明,將默認的「1-2」連接改為「2-3」連接就行了。

八、轉接卡上的跳線

對於那些使用Slot 1架構的主板的用戶而言,必須為自己的CPU配上一塊轉接卡。目前的賽揚只有兩種外頻的產品,即66MHz外頻的賽揚及100MHz外頻的Tualatin賽揚,所以目前的普通型轉接卡一般都只提供一個三針的跳線來調節CPU外頻——當「1-2」連接時,外頻為66MHz(默認值);當「2-3」連接時,外頻為100MHz。當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可調節電壓的高檔轉接卡,如華碩、微星的,其跳線的選擇性要大一些,不過方法和普通的轉接卡大同小異。

九、顯卡上的跳線

事實上顯卡上一般都沒有跳線,不過隨著一些具備「神奇跳線」的顯卡上市,我們也就知道了「原來顯卡上也有跳線啊」。其實這類「神奇跳線」並不復雜——通過一些硬體修改或軟體修改,我們能夠將普通的GeForce系列顯卡改成專業的「Quadro」顯卡,以此來提升GeForce顯卡在專業繪圖軟體中的性能。當然,手工修改並不復雜,《電腦報》也多次刊登了這類文章,而這些具備「神奇跳線」的顯卡則在設計時便考慮了用戶的這個需要,因此你只要將顯卡上的這個跳線用跳線帽連起來,GeForce便變成Quadro了,如果將跳線帽拔掉,則又變回到GeForce。目前耕升的好幾款顯卡都具備這樣的跳線,使用非常簡單。

十 、驅動器上的跳線
硬碟、光碟機、刻錄機等驅動器上面的跳線也很多,這些跳線都是用來設定其「主從」關系的,那為什麼要設置「主從」呢?我們知道主板上的IDE介面共兩個,而每個介面通過數據線又能夠掛兩個IDE設備,於是兩個IDE介面便能掛4個IDE設備。為了4個IDE設備相互「爭權」,便對它們進行了排序。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於即將掛接到數據線上的驅動器(硬碟、光碟機等)而言,我們首先要確定其「Master」(主盤)與「Slave」(從盤)地位。比如說大部分用戶只有兩個IDE設備,即一塊硬碟與一個光碟機,因為有兩個IDE介面,所以我們可以將這兩個設備各佔用一個IDE介面(各讓佔用一條數據線)。一般我們將硬碟掛在IDE1介面上,此時硬碟可以是「Primary Master」,也可以是「Primary Slave」,至於光碟機則掛在IDE2上,同樣對它來說不管是「Master」還是「Slave」都無所謂——IDE2介面上只有它一個設置,沒有其他設備與它爭地位。

對於有3個甚至4個IDE設備的用戶而言,則必須事先規劃每個設備的位置,然後再去設置其跳線。比如說當我們需要在一個IDE介面上掛兩塊硬碟時,則必須將它們其中的一塊設置成「Master」,而另一塊則設置成「Slave」。

1.IBM硬碟跳線的設置

目前市場上能見到的IBM硬碟基本上都是騰龍系列,而事實上IBM硬碟跳線設置的方法都一樣,所以只要學會了操作方法,我們就能搞定所有的IBM硬碟。

基本上所有的硬碟跳線的位置都在一個地方——數據線介面與電源介面的中間,IBM硬碟也不例。從圖中可以看出,IBM硬碟的跳線共有上下兩排9根跳線柱(左下角的那根是空位),那麼如何設置其主從盤呢?

(1)Master(主盤)

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G-H」,另外一個跳線帽插在「A-B」上時,此時硬碟便成了「Master」,這也是硬碟出廠時的默認設置。

(2)Slave(從盤)

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A-B」上,另外一個插在「C-D」(也就是最右邊的兩列跳線柱)上時,硬碟便成了「Slave」。

(3)Cable Select(電纜選擇)

如今我們使用的硬碟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來連接這類硬碟的數據線也由原來的40芯變成了80芯,其實這80芯的數據線不僅僅增強了抗干擾能力,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當硬碟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時,硬碟的主從關系將由其連接到數據線上的位置而決定。在學習硬碟時我們已經知道,此類數據線用來連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間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則叫「Drive 0」。

當硬碟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後,它掛在「Drive 0」上是「Master」(主盤),掛在Drive1上則是「Slave」(從盤)。由於「Cable Select」是根據安裝位置來確定主從關系的,所以硬碟不管掛在哪個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線,非常方便。不過享受「Cable Select」所帶來的方便時要注意:所有的IDE設備都得設置成「Cable Select」,另外當硬碟與光碟機掛在同一根數據線上時,「Cable Select」可能會失效——光碟機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還需要數據線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質數據線,往往也會出現錯誤,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老老實實將硬碟設置成「Master」或「Slave」吧。至於IBM硬碟的「Cable Select」設置則非常簡單。

2.Seagate(希捷)硬碟

Seagate硬碟雖然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不過其跳線設置方法倒沒什麼變化,只要你以前接觸過他們,那怕現在將最新款的Seagate硬碟拿給你設置也不是一件難事。另外Seagate硬碟還將跳線設置方法印在了硬碟的背面,所以即使是新手也能輕松搞定。

Seagate硬碟的跳線設置方法很簡單,其跳線也在數據線介面與電源介面之間,有了前面設置IBM硬碟的經驗,相信你看了這幅示意圖就會設置了。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將一個跳線帽插在「G-H」上時,硬碟為「Master」;將所有的跳線帽取下來,硬碟則為「Slave」;如果將「E-F」連通後,則是「Cable Select」。

3.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碟

西數硬碟的跳線設置方法也很簡單,廠家還將跳線設置方法印在硬碟的正面,非常醒目。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西數硬碟跳線一般都是10針的,也就是上下兩排共10根跳線柱,而也有部分西數硬碟的跳線是6針的。在對西數硬碟設置跳線時,一定要數一下跳線柱的數目,10針的跳線與6針的跳線設置方法不能混淆。注意,跳線的1號跳線柱是靠近電源介面那一列的上面一根,然後可根據上面的示意圖進行排列。

4.Maxtor(邁拓)硬碟

Maxtor自從收購了昆騰之後,已經成了硬碟市場的老大,其生產的鑽石、金鑽、美鑽、星鑽系列硬碟雖然性能各異,不過在跳線設置方法倒也一致。不過邁拓近期出的幾個新系列硬碟在跳線方面卻與以前的邁拓有了很大的區別,下面一一介紹。

(1)典型的邁拓硬碟系列

這里所說的邁拓硬碟指的是鑽石系列、金鑽六代及其以前的產品,這類邁拓硬碟的樣子都差不多。邁拓硬碟有個特點——跳線設置說明都會印刷在盤面上,雖說該說明對與初學者而言可能一下子沒法看懂,不過等一下你就會明白的。

這類邁拓硬碟的跳線分為上下兩排,共10針,其中有一個針腳是空位,所以事實上只有9針。

(2)新型邁拓硬碟

前面提到邁拓收購了昆騰公司,所以後來邁拓充分吸收了昆騰硬碟的一些技術優勢。邁拓最新推出的金鑽七代的樣子就與原來的邁拓硬碟 有了根本的改變——非常像以前的昆騰硬碟。雖然金鑽七代的盤面上仍然印刷了跳線的設置說明,不過這已經不是原來的那種說明了。

十一.光碟機

光碟機(包括刻錄機、DVD-ROM)的跳線相對於硬碟來說要簡單多了,一般光碟機的跳線都是6針的,也就是上下兩排各3根跳線柱,通過一個跳線帽便能設置出「Master」、「Slave」及「Cable Select」(^18030301p^16)。需要注意的是,光碟機類的產品一般都會直接在跳線的旁邊標注該跳線柱的意思,比如「MA」即「Master」,「SL」即「Slave」,「CS」則是「Cable Select」。跳線就說明該光碟機是「Master」,如果我們需要將其改為「Slave」,則只要用鑷子將插在「MA」上的跳線帽拔出來,然後插在「SL」上就行了。

刻錄機、DVD光碟機等IDE設備的跳線設置方法與光碟機相同,在此不再詳細介紹。

『肆』 modbus 中ucSlaveAddress 和ucSlaveID有什麼區別

ucSlaveAddress指的是前端設備變數地址,ucSlaveID指的是前端設備ID。
在同一個485匯流排上掛接多個前端設備,每個設備的ID是不能重復的,通過此ID區分同一鏈路上的不同設備,才能有效對設備進行訪問,讀寫變數數據。在讀寫變數的時候,通過ucSlaveAddress區分變數。

『伍』 linux系統怎樣查看伺服器性能命令

通過執行以下命令,可以在1分鍾內對系統資源使用情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uptime
dmesg | tail
vmstat 1
mpstat -P ALL 1
pidstat 1
iostat -xz 1
free -m
sar -n DEV 1
sar -n TCP,ETCP 1
top
其中一些命令需要安裝sysstat包,有一些由procps包提供。這些命令的輸出,有助於快速定位性能瓶頸,檢查出所有資源(CPU、內存、磁碟IO等)的利用率(utilization)、飽和度(saturation)和錯誤(error)度量,也就是所謂的USE方法。
下面我們來逐一介紹下這些命令,有關這些命令更多的參數和說明,請參照命令的手冊。
uptime
$ uptime
23:51:26 up 21:31, 1 user, load average: 30.02, 26.43, 19.02

這個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機器的負載情況。在Linux系統中,這些數據表示等待CPU資源的進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斷IO進程(進程狀態為D)的數量。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對系統資源使用有一個宏觀的了解。
命令的輸出分別表示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平均負載情況。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了解伺服器負載是在趨於緊張還是區域緩解。如果1分鍾平均負載很高,而15分鍾平均負載很低,說明伺服器正在命令高負載情況,需要進一步排查CPU資源都消耗在了哪裡。反之,如果15分鍾平均負載很高,1分鍾平均負載較低,則有可能是CPU資源緊張時刻已經過去。
上面例子中的輸出,可以看見最近1分鍾的平均負載非常高,且遠高於最近15分鍾負載,因此我們需要繼續排查當前系統中有什麼進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可以通過下文將會介紹的vmstat、mpstat等命令進一步排查。
dmesg | tail
$ dmesg | tail
[1880957.563150] perl invoked oom-killer: gfp_mask=0x280da, order=0, oom_score_adj=0
[...]
[1880957.563400] Out of memory: Kill process 18694 (perl) score 246 or sacrifice child
[1880957.563408] Killed process 18694 (perl) total-vm:1972392kB, anon-rss:1953348kB, file-rss:0kB
[2320864.954447] TCP: Possible SYN flooding on port 7001. Dropping request. Check SNMP counters.

該命令會輸出系統日誌的最後10行。示例中的輸出,可以看見一次內核的oom kill和一次TCP丟包。這些日誌可以幫助排查性能問題。千萬不要忘了這一步。
vmstat 1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34 0 0 200889792 73708 591828 0 0 0 5 6 10 96 1 3 0 0
32 0 0 200889920 73708 591860 0 0 0 592 13284 4282 98 1 1 0 0
32 0 0 200890112 73708 591860 0 0 0 0 9501 2154 99 1 0 0 0
32 0 0 200889568 73712 591856 0 0 0 48 11900 2459 99 0 0 0 0
32 0 0 200890208 73712 591860 0 0 0 0 15898 4840 98 1 1 0 0
^C

vmstat(8) 命令,每行會輸出一些系統核心指標,這些指標可以讓我們更詳細的了解系統狀態。後面跟的參數1,表示每秒輸出一次統計信息,表頭提示了每一列的含義,這幾介紹一些和性能調優相關的列:
r:等待在CPU資源的進程數。這個數據比平均負載更加能夠體現CPU負載情況,數據中不包含等待IO的進程。如果這個數值大於機器CPU核數,那麼機器的CPU資源已經飽和。
free:系統可用內存數(以千位元組為單位),如果剩餘內存不足,也會導致系統性能問題。下文介紹到的free命令,可以更詳細的了解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
si, so:交換區寫入和讀取的數量。如果這個數據不為0,說明系統已經在使用交換區(swap),機器物理內存已經不足。
us, sy, id, wa, st:這些都代表了CPU時間的消耗,它們分別表示用戶時間(user)、系統(內核)時間(sys)、空閑時間(idle)、IO等待時間(wait)和被偷走的時間(stolen,一般被其他虛擬機消耗)。
上述這些CPU時間,可以讓我們很快了解CPU是否出於繁忙狀態。一般情況下,如果用戶時間和系統時間相加非常大,CPU出於忙於執行指令。如果IO等待時間很長,那麼系統的瓶頸可能在磁碟IO。
示例命令的輸出可以看見,大量CPU時間消耗在用戶態,也就是用戶應用程序消耗了CPU時間。這不一定是性能問題,需要結合r隊列,一起分析。
mpstat -P ALL 1
$ mpstat -P ALL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07:38:49 PM CPU %us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guest %gnice %idle
07:38:50 PM all 98.47 0.00 0.7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78
07:38:50 PM 0 96.04 0.00 2.9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99
07:38:50 PM 1 97.0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0
07:38:50 PM 2 98.00 0.00 1.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
07:38:50 PM 3 96.9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03
[...]

該命令可以顯示每個CPU的佔用情況,如果有一個CPU佔用率特別高,那麼有可能是一個單線程應用程序引起的。
pidstat 1
$ pidstat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07:41:02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7:41:03 PM 0 9 0.00 0.94 0.00 0.94 1 rcuos/0
07:41:03 PM 0 4214 5.66 5.66 0.00 11.32 15 mesos-slave
07:41:03 PM 0 4354 0.94 0.94 0.00 1.89 8 java
07:41:03 PM 0 6521 1596.23 1.89 0.00 1598.11 27 java
07:41:03 PM 0 6564 1571.70 7.55 0.00 1579.25 28 java
07:41:03 PM 60004 60154 0.94 4.72 0.00 5.66 9 pidstat
07:41:03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7:41:04 PM 0 4214 6.00 2.00 0.00 8.00 15 mesos-slave
07:41:04 PM 0 6521 1590.00 1.00 0.00 1591.00 27 java
07:41:04 PM 0 6564 1573.00 10.00 0.00 1583.00 28 java
07:41:04 PM 108 6718 1.00 0.00 0.00 1.00 0 snmp-pass
07:41:04 PM 60004 60154 1.00 4.00 0.00 5.00 9 pidstat
^C

pidstat命令輸出進程的CPU佔用率,該命令會持續輸出,並且不會覆蓋之前的數據,可以方便觀察系統動態。如上的輸出,可以看見兩個JAVA進程佔用了將近1600%的CPU時間,既消耗了大約16個CPU核心的運算資源。
iostat -xz 1
$ iostat -xz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73.96 0.00 3.73 0.03 0.06 22.21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xvda 0.00 0.23 0.21 0.18 4.52 2.08 34.37 0.00 9.98 13.80 5.42 2.44 0.09
xvdb 0.01 0.00 1.02 8.94 127.97 598.53 145.79 0.00 0.43 1.78 0.28 0.25 0.25
xvdc 0.01 0.00 1.02 8.86 127.79 595.94 146.50 0.00 0.45 1.82 0.30 0.27 0.26
dm-0 0.00 0.00 0.69 2.32 10.47 31.69 28.01 0.01 3.23 0.71 3.98 0.13 0.04
dm-1 0.00 0.00 0.00 0.94 0.01 3.78 8.00 0.33 345.84 0.04 346.81 0.01 0.00
dm-2 0.00 0.00 0.09 0.07 1.35 0.36 22.50 0.00 2.55 0.23 5.62 1.78 0.03
[...]
^C

iostat命令主要用於查看機器磁碟IO情況。該命令輸出的列,主要含義是:
r/s, w/s, rkB/s, wkB/s:分別表示每秒讀寫次數和每秒讀寫數據量(千位元組)。讀寫量過大,可能會引起性能問題。
await:IO操作的平均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這是應用程序在和磁碟交互時,需要消耗的時間,包括IO等待和實際操作的耗時。如果這個數值過大,可能是硬體設備遇到了瓶頸或者出現故障。
avgqu-sz:向設備發出的請求平均數量。如果這個數值大於1,可能是硬體設備已經飽和(部分前端硬體設備支持並行寫入)。
%util:設備利用率。這個數值表示設備的繁忙程度,經驗值是如果超過60,可能會影響IO性能(可以參照IO操作平均等待時間)。如果到達100%,說明硬體設備已經飽和。
如果顯示的是邏輯設備的數據,那麼設備利用率不代表後端實際的硬體設備已經飽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這應用程序性能會不好,可以利用諸如預讀取、寫緩存等策略提升應用性能。
free –m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5998 24545 221453 83 59 541
-/+ buffers/cache: 23944 222053
Swap: 0 0 0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m參數表示按照兆位元組展示。最後兩列分別表示用於IO緩存的內存數,和用於文件系統頁緩存的內存數。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緩存佔用了大量內存空間。這是Linux系統的內存使用策略,盡可能的利用內存,如果應用程序需要內存,這部分內存會立即被回收並分配給應用程序。因此,這部分內存一般也被當成是可用內存。
如果可用內存非常少,系統可能會動用交換區(如果配置了的話),這樣會增加IO開銷(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現),降低系統性能。
sar -n DEV 1
$ sar -n DEV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12:16:48 A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ifutil
12:16:49 AM eth0 18763.00 5032.00 20686.42 478.30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lo 14.00 14.00 1.36 1.36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docker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2:16:49 A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ifutil
12:16:50 AM eth0 19763.00 5101.00 21999.10 482.56 0.00 0.00 0.00 0.00
12:16:50 AM lo 20.00 20.00 3.25 3.25 0.00 0.00 0.00 0.00
12:16:50 AM docker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C

sar命令在這里可以查看網路設備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問題時,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的吞吐量,判斷網路設備是否已經飽和。如示例輸出中,eth0網卡設備,吞吐率大概在22 Mbytes/s,既176 Mbits/sec,沒有達到1Gbit/sec的硬體上限。
sar -n TCP,ETCP 1
$ sar -n TCP,ETCP 1
Linux 3.13.0-49-generic (titanclusters-xxxxx) 07/14/2015 _x86_64_ (32 CPU)
12:17:19 A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12:17:20 AM 1.00 0.00 10233.00 18846.00
12:17:19 AM atmptf/s estres/s retrans/s isegerr/s orsts/s
12:17:20 AM 0.00 0.00 0.00 0.00 0.00
12:17:20 A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12:17:21 AM 1.00 0.00 8359.00 6039.00
12:17:20 AM atmptf/s estres/s retrans/s isegerr/s orsts/s
12:17:21 AM 0.00 0.00 0.00 0.00 0.00
^C

sar命令在這里用於查看TCP連接狀態,其中包括:
active/s:每秒本地發起的TCP連接數,既通過connec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passive/s:每秒遠程發起的TCP連接數,即通過accep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retrans/s:每秒TCP重傳數量;
TCP連接數可以用來判斷性能問題是否由於建立了過多的連接,進一步可以判斷是主動發起的連接,還是被動接受的連接。TCP重傳可能是因為網路環境惡劣,或者伺服器壓力過大導致丟包。
top
$ top
top - 00:15:40 up 21:56, 1 user, load average: 31.09, 29.87, 29.92
Tasks: 871 total, 1 running, 868 sleeping, 0 stopped, 2 zombie
%Cpu(s): 96.8 us, 0.4 sy, 0.0 ni, 2.7 id, 0.1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25190241+total, 24921688 used, 22698073+free, 60448 buffers
KiB Swap: 0 total, 0 used, 0 free. 554208 cached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0248 root 20 0 0.227t 0.012t 18748 S 3090 5.2 29812:58 java
4213 root 20 0 2722544 64640 44232 S 23.5 0.0 233:35.37 mesos-slave
66128 titancl+ 20 0 24344 2332 1172 R 1.0 0.0 0:00.07 top
5235 root 20 0 38.227g 547004 49996 S 0.7 0.2 2:02.74 java
4299 root 20 0 20.015g 2.682g 16836 S 0.3 1.1 33:14.42 java
1 root 20 0 33620 2920 1496 S 0.0 0.0 0:03.82 init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2 kthreadd
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5.35 ksoftirqd/0
5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H
6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6.94 kworker/u256:0
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2:38.05 rcu_sched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幾個命令的檢查的內容。比如系統負載情況(uptime)、系統內存使用情況(free)、系統CPU使用情況(vmstat)等。因此通過這個命令,可以相對全面的查看系統負載的來源。同時,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諸如內存佔用最多的進程、CPU佔用率最高的進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對於前面一些命令,輸出是一個瞬間值,如果不持續盯著,可能會錯過一些線索。這時可能需要暫停top命令刷新,來記錄和比對數據。
總結
排查Linux伺服器性能問題還有很多工具,上面介紹的一些命令,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定位問題。例如前面的示例輸出,多個證據證明有JAVA進程佔用了大量CPU資源,之後的性能調優就可以針對應用程序進行。

『陸』 求教perl,tcl等腳本語言對一個數字前端或者驗證者的重要性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對於設計人員來講,可以用perl或者tcl完成頂層的自動連接,或者通過腳本自動生成reg-slave代碼。這樣就打打減少了工作量,並且消除了可能的筆誤等錯誤,修改起來也很容易。

『柒』 驛唐DTU如何與昆侖通態MCGS軟體建立無線通信 詳細�0�3

不同型號的DTU,介面和網路制式不同,但如何配置及配置的參數基本相同。本文以MD-309G為例介紹如何連接MCGS組態軟體。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採集設備 MD-309G DTU 上位機 internet 在現場數據採集的應用中,越來越多的前端模塊支持MODBUS協議。如莫迪康、西門子、三菱等PLC,還有研華、台達等I/O採集模塊。本例中使用MODBUS SLAVE軟體來模擬前端支持MODBUS協議的模塊(此軟體索取聯系驛唐技術支持),通過驛唐DTU如何與 MCGS組態軟體連接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驛唐MD-309G與MCGS連接方案方案-串口通方式:通過驛唐無線串口通虛擬串口方式連接MCGS 串口通方式介紹:�6�1 串口通方式用戶無需搭建伺服器(使用驛唐測試伺服器),使用快捷;但由於電腦虛擬串口個數的局限性(最多256個),該方式適合中小規模的項目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結構圖 MD-309G DTU 上位機 internet 驛唐伺服器 PC運行modbus slave 軟體,並與MD-309G串口連接,串口參數都用「9600 8 N 1 N」能上網的電腦運行驛唐串口通軟體和MCGS軟體,串口通虛擬出串口與 MCGS連接下面具體介紹設備和軟體的具體參數配置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D-309G的設置Step1 �6�1 下位機用modbus slave軟體模擬一個modbus從站,設備地址為1,s輸入寄存器,偏置為1(1x0001-3),波特率9600,8個數據位,無校驗,一個停止位,無流控。�6�1 設置MD-309G。由於MD-309G默認串口參數與slave完全一致,故全採用默認配置。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D-309G的設置Step2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串口通軟體的設置Step1 �6�1 MD-309G配置完畢後,插卡、接天線、加電。然後打開無線串口通軟體,點擊設置,輸入賬號8080,密碼1234。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MCGS的設置Step1 �6�1 打開MCGS,添加一個標准MODBUS-RTU設備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設置Step2 �6�1 設備組態,設置虛擬串口號及參數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設置Step3 �6�1 添加標准modbusrtu設備,並設置地址等屬性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設置Step4 �6�1 內部屬性-添加通道,讀取1x0001-3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 MCGS的設置Step5 �6�1 設備調試,讀取變數的值 驛唐科技 驛唐科技串口通方式-總結�6�1 多個MD-309G連接的問題:如有多個MD-309G連接,需要在串口通軟體中將多個MD-309G設備映射出多個虛擬串口,在MCGS中新建多個RTU設備即可。

『捌』 BIOS設置問題

進入了AWARD BIOS CMOS設定工具, 屏幕上會顯示主菜單。主菜單共提供了十二種設定功能和兩種退出選擇。可通過方向鍵選擇功能項目, 按鍵可進入子菜單(不要告訴我不知道怎麼進BIOS哦)。
Standard CMOS Features(標准CMOS特徵)
使用此菜單可對基本的系統配置進行設定,例如時間,日期。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特徵)
使用此菜單可對系統的高級特性進行設定。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級晶元組特徵)
使用此菜單可以修改晶元組寄存器的值,優化系統的性能表現。

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
使用此菜單可對周邊設備進行特別的設定。

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定)
使用此菜單可以對系統電源管理進行特別的設定。

PNP/PCI Configurations(PNP/PCI 配置)
此項僅在您系統支持PnP/PCI時才有效。

PC Health Status(PC當前狀態)
此項顯示了您PC 的當前狀態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頻率/電壓控制)
此項可以規定您的頻率和電壓設置。

Load Fail-Safe Defaults(載入故障安全預設值)
使用此菜單載入工廠默認值作為穩定的系統使用。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載入高性能預設值)
使用此菜單載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響穩定的默認值。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設置管理員密碼)
使用此菜單可以設置管理員的密碼。

Set User Password(設置用戶密碼)
使用此菜單可以設置用戶密碼。

Save & Exit Setup(保存後退出)
保存對CMOS的修改,然後退出Setup程序。

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
放棄對CMOS的修改,然後退出Setup程序。

標准CMOS特徵
Standard CMOS Features菜單中的項目共分為11個類。每類不包含或包含一個到一個以上的可修改項目。使用方向鍵選定您要修改的項目, 然後使用或選擇您所需要的設定值。

Date(日期)
日期的格式為 。
day 星期, 從Sun.(星期日)到Sat.(星期六), 由BIOS定義。只讀。
month 月份, 從Jan.(一月)到Dec.(十二月)。
date 日期, 從1到31可用數字鍵修改。
year 年, 用戶設定年份。

Time(時間)
時間的格式為 。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IDE 第一/第二主/從)
按PgUp/或PgDn/鍵選擇硬碟類型:Manual,None或Auto。請注意,您驅動設備的規格必須與設備表(Drive Table)內容相符合。如果您在此項中輸入的信息不正確,您的硬碟將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您的硬碟規格不符合設備表,或設備表中沒有,您可選擇Manual來手動設定您硬碟的規格。
如果您選擇Manual,將會被要求在後面的列表中輸入相關信息,可直接從鍵盤輸入。您可以從銷售商或設備製造商提供的說明資料中獲得詳細信息。

Access Mode 設定值:CHS, LBA, Large, Auto
Capacity 存儲設備的格式化後存儲容量
Cylinder 柱面數
Head 磁頭數
Precomp 硬碟寫預補償
Landing Zone 磁頭停放區
Sector 扇區數

Drive A/B((驅動器A/B)
此項允許您選擇安裝的軟盤驅動器類型。可選項有:None,360K,5.25in,1.2M,5.25 in,720K, 3.5 in,1.44M,3.5 in,2.88M,3.5 in 。

Video(視頻)
此項允許您選擇系統主顯示器的視頻轉接卡類型。可選項:EGA/VGA,CGA 40,CGA 80,MONO。Halt On((停止引導)此項讓您決定在系統引導過程中遇到錯誤時,系統是否停止引導。可選項有:
All Errors 偵測到任何錯誤,系統停止運行
No Errors 偵測到任何錯誤,系統不會停止運行
All, But Keyboard 偵測到關鍵錯誤,系統停止運行
All, But Diskette 偵測到磁碟錯誤,系統停止運行
All, But Disk/Key 偵測到磁碟錯誤或關鍵錯誤,系統停止運行
Base/Extended/Total Memory(基本/擴展/總內存)
此3個選項是用來顯示內存的狀態(只讀)。

Virus Warning(病毒報警)
可以選擇Virus Warning功能,可對IDE硬碟引導扇區進行保護。打開此功能後,如果有程序企圖在此區中寫入信息,BIOS會在屏幕上顯示警告信息,並發出蜂鳴報警聲。設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CPU L1 & L2 Cache(CPU一級和二級緩存)
此項允許您打開或關閉CPU內部緩存(L1)和外部緩存(L2)。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CPU Hyper-Threading(CPU超線程, 845PE/GE/GV/G晶元組支持)
為了使計算機系統運行超線程技術的功能,需要以下的平台:
*CPU:一個帶有HT技術的Intel? Pentium? 4處理器;
*晶元組:一個帶有支持HT技術的Intel? 晶元組;
*BIOS:支持HT技術的BIOS並且設為Enabled;
*操作系統:支持HT技術的操作系統。

此項允許您控制超線程功能。設置為Enabled將提高系統性能。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Fast Boot(快速引導)
將此項設置為Enabled將使系統在啟動時跳過一些檢測過程,這樣系統會在5秒內啟動。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1st/2nd/3rd Boot Device(第一/第二/第三啟動設備)
此項允許您設定AMIBIOS載入操作系統的引導設備啟動順序, 設定值為:
Floppy 系統首先嘗試從軟盤驅動器引導
LS120 系統首先嘗試從LS120引導
HDD-0 系統首先嘗試從第一硬碟引導
SCSI 系統首先嘗試從SCSI引導
CDROM 系統首先嘗試從CD-ROM驅動器引導
HDD-1 系統首先嘗試從第二硬碟引導
HDD-2 系統首先嘗試從第三硬碟引導
HDD-3 系統首先嘗試從第四硬碟引導
ZIP 系統首先嘗試從ATAPI ZIP引導
LAN 系統首先嘗試從網路引導
Disabled 禁用此次序

Boot Other Device(其他設備引導)
將此項設置為Enabled,允許系統在從第一/第二/第三設備引導失敗後,嘗試從其他設備引導。

Swap Floppy Drive((交換軟碟機盤符)
將此項設置為Enabled時,可交換軟碟機A:和B:的盤符。

Seek Floppy(尋找軟碟機)
將此項設置為Enabled時,在系統引導前,BIOS會檢測軟碟機A:。設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根據所安裝的啟動裝置的不同,在「1st/2nd/3rd BootDevice」 選項中所出現的可選設備有相應的不同。例如:如果您的系統沒有安裝軟碟機,在啟動順序菜單中就不會出現軟碟機的設置。

Boot Up NumLock Status(啟動時Numberlock狀態)
此項是用來設定系統啟動後,NumLock 的狀態。當設定為On時,系統啟動後將打開Num Lock,小鍵盤數字鍵有效。當設定為Off 時,系統啟動後Num Lock關閉,小鍵盤方向鍵有效。設定值為:On,Off。

Gate A20 Option(Gate A20的選擇)
此項用來設定Gate A20的狀態。A20是指擴展內存的前部64KB。當選擇預設值Fast 時,GateA20是由埠92或晶元組的特定程序控制的,它可以使系統速度更快。當設置為Normal ,A20是由鍵盤控制器或晶元組硬體控制的。

Typematic Rate Setting(鍵入速率設定)
此項是用來控制字元輸入速率的。設置包括Typematic Rate(字元輸入速率)和Typematic Delay(字元輸入延遲)。

Typematic Rate (Chars/Sec)(字元輸入速率,字元/秒)
Typematic Rate Setting選項啟用後,您可以設置鍵盤加速度的速率(字元/秒)。設定值為: 6, 8, 10, 12, 15, 20, 24, 30。

Typematic Delay (Msec)(字元輸入延遲,毫秒)
此項允許您選擇鍵盤第一次按下去和加速開始間的延遲。設定值為:250,500,750和1000。

Security Option(安全選項)
此項指定了使用的BIOS 密碼的類型保護。設置值如下為:

APIC Mode(APIC模式)
此項是用來啟用或禁用APIC(高級程序中斷控制器)。根據PC2001設計指南,此系統可以在APIC模式下運行。啟用APIC模式將會擴展可選用的中斷請求IRQ系統資源。設定值有: Enabled,Disabled 。
選項描述:
Setup 當用戶嘗試運行設置時,出現密碼提示
System 每次機器開機或用戶運行設置後,出現密碼提示

MPS Version Control For OS(MPS操作系統版本控制)
此項允許您選擇在操作系統上應用哪個版本的MPS(多處理器規格)。您須選擇您的操作系統支持的MPS 版本。要查明使用哪個版本,請咨詢您操作系統的經銷商。設定值為:1.4和1.1。

Boot OS/2 DRAM > 64MB(使用大於64MB內存引導OS/2)
此項允許您在OS/2? 操作系統下使用大於64MB的DRAM。設定值有:Non-OS2,OS2。

Full Screen LOGO Show(全屏顯示LOGO)
此項能在啟動畫面上顯示公司的LOGO標志。
Enabled 啟動時顯示靜態的LOGO畫面
Disabled 啟動時顯示自檢信息

高級晶元組特徵
Configure DRAM Timing(設置內存時鍾)
此設置決定DRAM 的時鍾設置是否由讀取內存模組上的SPD(Serial PresenceDetect)EPROM 內容決定。設置為By SPD允許內存時鍾根據SPD的設置由BIOS自動決定配置;設置為Manual允許用戶手動配置這些項目。

CAS# Latency(CAS延遲)
此項此項控制了SDRAM在接受了命令並開始讀之間的延遲(以時鍾周期)。設定值有:1.5, 2, 2.5, 3 (clocks)。1.5個clock是增加系統性能,而3個clock是增加系統的穩定性。

Precharge Delay(預充電延遲)
此項規定了在預充電之前的空閑周期。設定值有:7, 6 和5(clocks)。

RAS# to CAS# Delay(RAS到CAS的延遲)
此項允許您設定在向DRAM寫入,讀出或刷新時,從CAS脈沖信號到RAS脈沖信號之間延遲的時鍾周期數。更快的速度可以增進系統的性能表現,而相對較慢的速度可以提供更穩定的系統表現。此項僅在系統中安裝有同步DRAM才有效。設定值有:3和2 (clocks)。

RAS# Precharge(RAS預充電)
此項用來控制RAS(Row Address Strobe)預充電過程的時鍾周期數。如果在DRAM刷新前沒有足夠的時間給RAS積累電量,刷新過程可能無法完成而且DRAM將不能保持數據。此項僅在系統中安裝了同步DRAM才有效。設定值有:3,2 (clocks)。

DRAM Frequency(內存頻率)
此項允許您設置所安裝的內存的頻率。可選項為:Auto,DDR200,DDR266,DDR333 (僅845GE/PE支持) 。

Delayed Transaction(延遲傳輸)
晶元組內置了一個32-bit寫緩存,可支持延遲處理時鍾周期,所以於ISA匯流排的數據交換可以被緩存,而PCI匯流排可以在ISA匯流排數據處理的同時進行其他的數據處理。若設置為Enabled可兼容PCI 2.1規格。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Delay Prior to Thermal(超溫優先延遲)
當CPU的溫度到達了工廠預設的溫度,時鍾將被適當延遲。溫度監控裝置開啟,由處理器內置感測器控制的時鍾模組也被激活以保持處理器的溫度限制。設定值由:4 Min,8 Min,16 Min,32 Min。

AGP Aperture Size (MB)(AGP口徑尺寸, MB)
此項決定了用於特別PAC配置的圖形口徑的有效大小。AGP口徑是內存映射的,而圖形數據結構是駐於圖形口徑中的。口徑范圍必須設計為不可在中央處理器緩存區內緩存,對口徑范圍的訪問被轉移到主內存,然後PAC 將通過一保留在主內存中的解碼表格翻譯原始結果地址。此選項可選擇口徑尺寸為:4MB,8MB,16MB,32MB,64MB,28MB和256MB。

On-Chip VGA Setting(板載VGA設置)
此項允許您配置板載VGA。

On-Chip VGA((板載VGA)
此項允許您控制板載VGA功能。設定值有:Enabled和Disabled。

On-Chip VGA Frame Buffer Size(板載VGA幀緩沖容量)
此項設定了系統內存分配給視頻的內存容量。設定值有:1MB,8MB。

Boot Display(引導顯示)
此項用於選擇您的系統所安裝的顯示設備類型。設定值有:Auto, CRT,TV,EFP。選項EFP可引用LCD 顯示器。

整合周邊
On-Chip Primary/Secondary PCI IDE(板載第一/第二PCI IDE)
整合周邊控制器包含了一個IDE介面,可支持兩個IDE通道。選擇Enabled可以獨立地激活每個通道。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 PIO(IDE 第一/第二主/從PIO)
四個IDE PIO(可編程輸入/ 輸出)項允許您為板載IDE支持地每一個IDE設備設定PIO模式(0-4)。模式0到4提供了遞增的性能表現。在Auto模式中,系統自動決定每個設備工作的最佳模式。設定值有:Auto,Mode 0,Mode 1,Mode 2,Mode 3,Mode 4。

IDE Primary/Secondary Master/Slave UDMA(IDE 第一/第二主/從UDMA)
Ultra DMA/33/66/100隻能在您的IDE硬碟支持此功能時使用,而且操作環境包括一個DMA驅動程序(Windows 95 OSR2 或第三方IDE匯流排控制驅動程序)。如果您硬碟和您的系統軟體都支持Ultra DMA/33,Ultra DMA/66或Ultra DMA/100,選擇Auto使BIOS支持有效。設定值有:Auto,Disabled。

USB Controller(USB控制器)
此項用來控制板載USB控制器。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USB Keyboard/Mouse Support(USB滑鼠/鍵盤控制)
如果您在不支持USB或沒有USB驅動的操作系統下使用USB鍵盤或滑鼠,如DOS和SCO Unix,需要將此項設定為Enabled。

AC』97Audio(AC』97音頻)
選擇Auto將允許主板檢測是否有音頻設備在被使用。如果檢測道了音頻設備,板載的AC』97控制器將被啟用。如果沒有,控制器將被禁用。如果您想使用其他的音效卡,請禁用此功能。設定值有:Auto,Disabled。

AC』97 Modem(AC』97數據機)
選擇Auto將允許主板檢測是否有板載數據機在被使用。如果檢測道了數據機設備,板載的AC』97(Modem Codec』97)控制器將被啟用。如果沒有,控制器將被禁用。如果您想使用其他的數據機,請禁用此功能。設定值有:Auto,Disabled。

Onboard LAN selection(板載網卡選擇)
此項允許您決定板載LAN控制器是否要被激活。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IDE HDD Block Mode(IDE硬碟塊模式)
塊模式也被稱為塊交換,度命令或多扇區讀/寫。如果您的IDE硬碟支持塊模式(多數新硬碟支持),選擇Enabled,自動檢測到最佳的且硬碟支持的每個扇區的塊讀/寫數。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Floopy Disk Controller(軟碟機控制器)
此項用來控制板載軟碟機控制器。
選項描述
Auto BIOS將自動決定是否打開板載軟盤控制器
Enabled 打開板載軟盤控制器
Disabled 關閉板載軟盤控制器

Serial Port A/B((板載串列介面A/B)
此項規定了主板串列埠1(COM A)和串列埠2(COM B)的基本I/O埠地址和中斷請求號。選擇Auto允許AWARD自動決定恰當的基本I/O埠地址。設定值有:Auto,3F8/IRQ4,2F8/IRQ3,3E8/COM4,2E8/COM3,Disabled。

Serial Port B Mode(串列介面B模式)
此項允許您設置串列介面B的工作模式。設定值有:Normal,1.6 uS,3/16 Baud,ASKIR。
Normal: RS-232C串列介面
IrDA: IrDA-兼容串列紅外線介面
ASKIR: 廣泛Shift Keyed紅外線介面

RxD, TxD Active(RxD, TxD活動)
此項允許您決定IR周邊設備的接收和傳送速度。設定值有:Hi,Hi,Hi,Lo,Lo,Hi,Lo,Lo。

IR Transmission Delay(IR傳輸延遲)
此項允許您決定IR傳輸在轉換為接收模式中,是否要延遲。設定值有:Disabled,Enabled。

IR Duplex Mode(IR雙工模式)
此項用來控制IR傳送和接收的工作模式。設定值有:Full,Half 。在全雙工模式下,允許同步雙向傳送和接收。在半雙工模式下,僅允許非同步雙向傳送和接收。

IR Pin Select(使用IR針腳)
請參考您的IR設備說明文件,以正確設置TxD和RxD信號。設定值有:RxD2,TxD2,IR-Rx2Tx2。

Parallel Port(並行埠)
此項規定了板載並行介面的基本I/O埠地址。選擇Auto,允許BIOS自動決定恰當的基本I/O埠在地址。設定值有:Auto,378/IRQ7,278/IRQ5,3BC/IRQ7,Disabled。

Parallel Port Mode(並行埠模式)
此項可以選擇並行埠的工作模式。設定值有:SPP,EPP,ECP,ECP+EPP,Normal。
SPP:標准並行埠
EPP:增強並行埠
ECP:擴展性能埠
ECP + EPP:擴展性能埠+ 增強並行埠

EPP Version(EPP版本)
如果並行埠設置為EPP模式,那麼此項可以選擇EPP的版本。設定值有:1.7,1.9。

ECP Mode Use DMA(在ECP模式使用DMA)
ECP模式用於DMA通道。當用戶選擇ECP特徵的板載並行埠,一定要設置ECP Mode User DMA 。同時,用戶可以在DMA通道3和1之間選擇。

nboard Game Port(板載游戲埠)
此項用來設置板載游戲埠的基本I/O埠地址。設定值有:Disabled,201,209。

Onboard Midi Port(板載Midi埠)
此項用來設置板載Midi埠的基本I/O埠地址。設定值有:Disabled,330,300,290。

Midi IRQ Select(Midi埠IRQ選擇)
此項規定了板載Midi埠的中斷請求號。設定值有:5,10。
電源管理設置
IPCA Function(IPCA操作系統)
此項是用來激活ACPI(高級配置和電源管理介面)功能。如果您的操作系統支持ACPI-aware,例如Windows 98SE/2000/ME,選擇Enabled。設定值為:Enabled,Disabled。

ACPI Suspend Type(ACPI 掛起類型)
此選項設定ACPI功能的節電模式。可選項有:S1/POS S1休眠模式是一種低能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沒有系統上下文丟失,(CPU或晶元組) 硬體維持著所有的系統上下文。S3/STR S3 休眠模式是一種低能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僅對主要部件供電,比如主內存和可喚醒系統設備,並且系統上下文將被保存在主內存。一旦有「喚醒」事件發生。存儲在內存中的這些信息被用來將系統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Power Management/APM(電源管理/APM)
此項用來選擇節電的類型(或程度)和與此相關的模式: Suspend Mode和HDD Power Down。以下時電源管理的選項:
User Define 允許終端用戶為每個模式分別配置模式
Min Saving 最小省電管理,Suspend Time Out = 1 Hour,HDDPower Down = 15 Min
Max Saving 最大省電管理,Suspend Time Out = 1 Min,HDDPower Down = 1Min

Suspend Type(掛起類型)
此項允許您選擇掛起的類型。設定值有:Stop Grant(保存整個系統的狀態,然後關掉電源),PwrOn Suspend(CPU和核心系統在低量電源模式,保持電源供給)。

MODEM Use IRQ(MODEM使用的IRQ)
此項可以設置MODEM使用的IRQ(中斷)。設定值有:3,4,5,7,9,10,11,NA。

Suspend Time Out(掛起時限)
如果系統沒有在所設置的時間內激活,所有的設備包括CPU將被關閉。設定值為:Disabled, 1 Min, 2 Min, 4 Min, 8 Min, 12 Min, 20 Min, 30 Min, 40Min和1 Hour。

Power Button Function(開機按鈕功能)
此項設置了開機按鈕的功能。設定值如下:
power Off 正常的開機關機按鈕
Suspend 當您按下開機按鈕時,系統進入掛起或睡眠狀態,當按下4秒或更多時間,系統關機

Wake Up On PME, USB Wakeup From S3(PME喚醒, USB從S3喚醒)
此項設置了系統偵測到指定外設或組件被激活或有信號輸入,機器將從節電模式被喚醒。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CPU THRM-Throttling(CPU溫控)
此項允許您設置CPU溫控比率。當CPU溫度到達了預設的高溫,您可以通過此項減慢CPU的速度。設定范圍從12.5%到87.5%,以12.5%遞增。

Resume by RTC Alarm(預設系統啟動時間)
此項用來設置系統定時自動啟動的時間/日期。

Date (of Month) Alarm
此項可以設置Resume by Alarm的日期。設定值有:0~31。

Time (hh:mm:ss) Alarm
此項可以設置Resume by Alarm的日期。格式為。

POWER ON Function(開機功能)
此項控制PS/2滑鼠或鍵盤的哪一部分可以開機。設定值為:Password,Hot KEY,Mouse Left,Mouse Right,Any Key,BUTTON ONLY,Keyboard98。
KB Power ON Password(鍵盤開機密碼)
如果POWER ON Function 設定為Password,你就可以在此項為PS/2鍵盤設定開機的密碼。

Hot Key Power ON(熱鍵開機)
如果POWER ON Function 設定為Hot KEY,你可以在此項為PS/2鍵盤設定開機熱鍵,設定值:Ctrl-F1到Ctrl-F12。

Power Again(再來電狀態)
此項決定了開機時以外斷電之後,電力供應恢復時系統電源的狀態。設定值有:
Power Off 保持機器處於關機狀態
Power On 保持機器處於開機狀態
Last State 恢復到系統斷電前的狀態。進入掛起/睡眠模式,但若按鈕被撳下超過4秒,機器關機。
Reload Global Timer Events: Primary Master/Slave IDE, Secondary Master/Slave IDE, FDC/LPT/COM Port((重載全局計時器)
全局計時器時間屬於I/O事件,此類事件的出現可以避免系統進入節電模式或將系統從這一狀態中喚醒。生效時,即某設備被設置為Enabled時,如果有這類時間發生,系統將發出報警,即使系統處於低電量狀態。
PNP/PCI 配置
Reset Configuration Data(重置配置數據)
通常您應將此項設置為Disabled。如果你安裝了一個新的外接卡,系統在重新配置後產生嚴重的沖突,導致無法進入操作系統,此時將此項設置為Enabled,可以在退出Setup後,重置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ESCD,擴展系統配置數據)。設定值有:Enabled,Disabled。

Resource Controlled By(資源控制)
Award的Plug and Play BIOS(即插即用BIOS)可以自動配置所有的引導設備和即插即用兼容設備。但是,此功能僅在您使用即插即用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 95/98時才有效。如果您將此項設置為Manual(手動),可進入此項的各項子菜單(每個子菜單以「 」開頭),手動選擇特定資源。設定值有:Auto(ESCD),Manual。
IRQ Resources(IRQ資源)
此項僅在Resources Controlled By設置為Manual時有效。按鍵,您將進入子菜單。
IRQ Resources列出了IRQ 3/4/5/7/9/10/11/12/14/15,讓用戶根據使用IRQ的設備類型來設置每個IRQ。設定值有:
PCI Device 為PCI匯流排結構的Plug & Play兼容設備
Reserved IRQ將給保留為以後的請求
VGA 調色板動作
偵測 設定

Disabled CPU的數據讀或寫直接指向PCI VGA設備的調色板寄存器
Enabled CPU的數據讀或寫同時指向PCI VGA設備的調色板寄存器和ISA VGA設備的調色板寄存器,允許兩種VGA設備的調色板寄存器內容相同
如果系統中安裝的任何ISA適配卡要求VGA調色板偵測,此項必須設置為:Disabled
PCI/VGA Palette Snoop(PCI/VGA調色板配置)
當設置為Enabled,工作於不同匯流排的多種VGA設備可在不同視頻設備的不同調色板上處理來自CPU的數據。在PCI設備中命令緩存器中的第五位是VGA調色板偵測位(0是禁用的)。例如,如果計算機中有兩個VGA設備(一個是PCI,一個是ISA),設定方式如下:如果系統中安裝的任何ISA適配卡要求VGA調色板偵測,此項必須設置為Enabled。

PC當前狀態
Current System Temp., Current CPU Temperature, CPU fan, SYSTEM fan,Vcore, VTT, 3.3 V, +5 V, +12 V, -12 V, -5 V, VBAT(V), 5VSB(V)
此項顯示目前所有監控的硬體設備/元器件狀態如CPU電壓,溫度和所有風扇速度。
Chassis Intrusion Detect(機箱入侵監測)
此項是用來啟用、復位或禁用機箱入侵監視功能並提示機箱曾被打開的警告信息。設置為Enable時,系統將記錄機箱的入侵信息。下次您打開系統,將顯示警告信息。將此項設為Reset可清除警告信息。之後,此項會自動回復到Enabled狀態。設定值有:Enabled,Reset和Disabled。
CPU Critical Temperature(CPU的臨界溫度)
此選項用來指定CPU的溫度臨界值。如果CPU溫度達到了這個指定值,系統就會發出一個警告並且允許你去防止這樣的過熱問題。

頻率和電壓控制
CPU Ratio Selection(CPU倍頻選擇)
最終用戶可以在此選項中通過指定CPU 的倍頻(時鍾增加器)實現超頻。
Auto Detect PCI Clk(自動偵測PCI時鍾頻率)
此項允許自動偵測安裝的PCI插槽。當設置為Enabled,系統將移除(關閉)PCI插槽的時鍾,以減少電磁干擾(EMI)。設定值有:Enabled,
Spread Spectrum(頻展)
當主板上的時鍾震盪發生器工作時,脈沖的極值(尖峰)會產生EMI(電磁干擾)。頻率范圍設定功能可以降低脈沖發生器所產生的電磁干擾,所以脈沖波的尖峰會衰減為較為平滑的曲線。如果您沒有遇到電磁干擾問題,將此項設定為Disabled ,這樣可以優化系統的性能表現和穩定性。但是如果您被電磁干擾問題困擾,請將此項設定為Enabled,這樣可以減少電磁干擾。注意,如果您超頻使用,必須將此項禁用。因為即使是很微小的峰值漂移(抖動)也會引入時鍾速度的短暫突發,這樣會導致您超頻的處理器鎖死。可選項為:Enabled,+/-0.25%,-0.5%,+/-0.5%,+/-0.38%。
CPU Host/PCI Clock(CPU 主頻/PCI時鍾頻率)
此選項指定了CPU的前端系統匯流排頻率、AGP(3V66)和PCI匯流排頻率的組合。它提供給用戶一個處理器超頻的方法。如果此項設置為Default,CPU主頻匯流排,AGP和PCI匯流排的時鍾頻率都將設置為默認值。
大哥看我那麼辛苦加點分先.............

『玖』 前端匯流排是不是就是一條線啊誰可以發個實物圖片給我看看啊

先說下 樓上的高手啊 汗!!!! 我也來說下
僅供參考:
安裝前的准備

在動手組裝電腦前,應先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包括硬體結構、日常使用的維護知識、常見故障處理、操作系統和常用軟體安裝等。

安裝前配件的准備
裝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盲目攀比,按實際需要購買配件。

如選購機箱時,要注意內部結構合理化,便於安裝,二要注意美觀,顏色與其他配件相配。一般應選擇立式機箱,不要使用已淘汰的卧式機箱,特別是機箱內的電源,它關繫到整個電腦的穩定運行,其輸出功率不應小於250 W,有的處理器還要求使用300 W的電源,應根據需要選擇。

除機箱電源外,另外需要的配件一般還有主板、CPU、內存、顯卡、音效卡(有的音效卡主板中自帶)、硬碟、光碟機(有VCD光碟機和DVD光碟機)、軟碟機、數據線、信號線等。

除了機器配件以外,還需要預備要用到的螺絲刀、尖嘴鉗、鑷子等工具。

另外,還要在安裝前,對室內准備好電源插頭等,這些內容在第1章的1.4節已經敘述了。

裝電腦的基本步驟

組裝電腦時,應按照下述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

(1) 機箱的安裝,主要是對機箱進行拆封,並且將電源安裝在機箱里。

(2) 主板的安裝,將主板安裝在機箱主板上。

(3) CPU的安裝,在主板處理器插座上插入安裝所需的CPU,並且安裝上散熱風扇。

(4) 內存條的安裝,將內存條插入主板內存插槽中。

(5) 顯卡的安裝,根據顯卡匯流排選擇合適的插槽。

(6) 音效卡的安裝,現在市場主流音效卡多為PCI插槽的音效卡。

(7) 驅動器的安裝,主要針對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進行安裝。

(8) 機箱與主板間的連線,即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的連接,以及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

(9) 蓋上機箱蓋(理論上在安裝完主機後,是可以蓋上機箱蓋了,但為了此後出問題的檢查,最好先不加蓋,而等系統安裝完畢後再蓋)。

(10) 輸入設備的安裝,連接鍵盤滑鼠與主機一體化。

(11) 輸出設備的安裝,即顯示器的安裝。

(12) 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准備進行測試。

(13) 給機器加電,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表明初裝已經正確,此時進入BIOS進行系統初始設置。

進行了上述的步驟,一般硬體的安裝就已基本完成了,但要使電腦運行起來,還需要進行下面的安裝步驟。

(14) 分區硬碟和格式化硬碟。

(15) 安裝操作系統,如Windows 98或者Windows XP系統。

(16) 安裝操作系統後,安裝驅動程序,如顯卡、音效卡等驅動程序。

(17) 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組裝電腦的過程
對於平常接觸電腦不多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裝機」是一件難度很大、很神秘的事情。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動手裝一次後,就會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當然你最好先對電腦的各個配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組裝電腦的准備工作都准備好之後,下面就開始進行組裝電腦的實際操作。

(1) 打開機箱的外包裝,會看見很多附件,例如螺絲、擋片等。

(2) 然後取下機箱的外殼,我們可以看到用來安裝電源、光碟機、軟碟機的驅動器托架。許多機箱沒有提供硬碟專用的托架,通常可安裝在軟碟機的托架上。

機箱的整個機架由金屬構成,它包括五寸固定架(可安裝光碟機和五寸硬碟等)、三寸固定架(可用來安裝軟碟機、三寸硬碟等)、電源固定架(用來固定電源)、底板(用來安裝主板的)、槽口(用來安裝各種插卡)、PC喇叭(可用來發出簡單的報警聲音)、接線(用來連接各信號指示燈以及開關電源)和塑料墊腳等,如圖11.1所示(這里的圖片已經安裝好電源,實際上新打開的機箱是沒有安裝好電源的)。

l 驅動器托架。驅動器艙前面都有擋板,在安裝驅動器時可以將其卸下,設計合理的機箱前塑料擋板採用塑料倒鉤的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再次安裝。在機箱內部一般還有一層鐵質擋板可以一次性地取下。

l 機箱後的擋片。機箱後面的擋片,也就是機箱後面板卡口,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USB介面等都要從這個擋片上的孔與外設連接。

l 信號線。在驅動器托架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從機箱面板引出Power鍵和Reset鍵以及一些指示燈的引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型喇叭稱之為PC Speaker,用來發出提示音和報警,主板上都有相應的插座。

有的機箱在下部有個白色的塑料小盒子,是用來安裝機箱風扇的,塑料盒四面採用卡口設計,只需將風扇卡在盒子里即可。部分體積較大的機箱還會預留機箱第二風扇、第三風扇的位置。

11.2.2 安裝電源
機箱中放置電源的位置通常位於機箱尾部的上端。電源末端四個角上各有一個螺絲孔,它們通常呈梯形排列,所以安裝時要注意方向性,如果裝反了就不能固定螺絲。可先將電源放置在電源托架上,並將4個螺絲孔對齊,然後再擰上螺絲。

把電源裝上機箱時,要注意電源一般都是反過來安裝,即上下顛倒。只要把電源上的螺絲位對准機箱上的孔位,再把螺絲上緊即可。

提示:上螺絲的時候有個原則,就是先不要上緊,要等所有螺絲都到位後再逐一上緊。安裝其他某些配件,如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也是一樣。

11.2.3 安裝主板
在機箱的側面板上有不少孔,那是用來固定主板的。而在主板周圍和中間有一些安裝孔,這些孔和機箱底部的一些圓孔相對應,是用來固定主機板的,安裝主板的時候,要先在機箱底部孔裡面裝上定位螺絲,(定位螺絲槽按各主板類型匹配選用,適當的也可放上一兩個塑膠定位卡代替金屬螺絲)。

接著將機箱卧倒,在主板底板上安裝銅質的膨脹螺釘(與主板上的螺釘也對齊),然後把主板放在底板上。同時要注意把主板的I/O介面對准機箱後面相應的位置(圖中箭頭所指位置),ATX主板的外設介面要與機箱後面對應的擋板孔位對齊

注意:要讓主板的鍵盤口、滑鼠口、串並口和USB介面和機箱背面擋片的孔對齊,主板要與底板平行,決不能搭在一起,否則容易造成短路。另外,主機板上的螺絲孔附近有信號線的印刷電路,在與機箱底板相連接時應注意主板不要與機箱短路。如果主板安裝孔未鍍絕緣層,則必須用絕緣墊圈加以絕緣。最好先在機箱上固定一至兩顆螺柱,一般取機箱鍵盤插孔(AT主板)或I/O口(ATX主板)附近位置。使用尖型塑料卡時,帶尖的一頭必須在主板的正面。

安裝系統不同,安裝盤不同,安裝方法有些差別。大體過程如下:
1、准備好WINDOWS XP光碟
2、啟動電腦,按Delete鍵,進入主板BIOS設置界面。
3、設置光碟機啟動:進入BIOS後,根據你所說的主板,請使用方向鍵找到 BOOT,按Enter進入打開,方向鍵選擇 BOOT DEVICE PRIORITY CD/DVD DRIVES 按Enter進入,其中的選項有 Floppy 、HDD-0 等,當然也有 CD-ROM 選項,按鍵盤上的Page Up或Page Down 鍵選中CD-ROM ,回車,然後按F10後(將光碟裝入光碟機),回車保存退出BIOS設置,計算機自動重新啟動。
4、重新啟動後,電腦從光碟進行引導,並顯示安裝向導界面,你可以根據提示一步步進行安裝設置。不同的安裝光碟啟動後選項菜單不太一致,但大體相同,你只要首先選擇光碟提示中的「安裝…××××系統」就可以了。
5、大致步驟是:按Enter確定繼續安裝;按F8接受許可證協議;選擇你想要安裝的位置一般為C盤,按Enter;選擇文件系統,推薦使用NTFS,按Enter;將進入磁碟掃描,並且將安裝程序復制到硬碟上;計算機將在15秒後重新啟動,按Enter立即重新啟動;從硬碟啟動繼續安裝過程,此時開始是圖形界面模式,在這一界面下,要進行六個步驟的自動安裝:安裝設備、安裝網路、復制文件、安裝開始菜單、注冊組件、保存設置。現在的計算機這六個步驟一般要經過30分鍾左右。
6、系統安裝結束後,自動重新啟動進入到桌面,此時安裝你的主板驅動(一般只要安裝音效卡、顯卡,網卡大多為系統自認,不認當然要安裝了,呵呵……)。由於主板型號不同,驅動程序的安裝方法也不同,在此就不詳細說明了,以免誤導!!!
7、一切齊備,建立網路連接,輸入賬號,連接上網。
8、神遊網路空間吧!呵呵……
參考資料:
最新電腦組裝教學視頻

回答者: fish_hi - 魔法師 五級 6-23 19:52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xiexie 鏈接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相關問題
• 電腦組裝 詳解最好有圖
• 求電腦組裝的部驟(最好有圖)
• 電腦組裝時硅膠要圖多少?+哪有數據線電源線怎麼連的網址
• 想學硬體知識不知從哪開始
其他回答 共 1 條
一、 准備工作
組裝前應先做如下准備工作:
1. 工作台:如果你已購買了電腦桌,它就是最好的工作台。如果你還沒有購買,用其他結實點的三屜桌、飯桌都可以。將工作台放在房間的「空檔」部位,使你能夠圍著它轉,以便從不同的位置進行操作。
2. 部件放置台:床、沙發都可以。在它們上面鋪墊一層硬紙板(如部件包裝盒)、報紙或純棉布都可以,不要用化纖布或塑料布,防止產生靜電損壞部件。
3. 中號十字起子、一字起子各一把;環形橡皮筋幾只;導熱硅脂(購CPU風扇時索取)。
4. 將買回的部件開封,取出部件,除機箱放在工作台上外,其他部件放在部件放置台上,不要重疊。說明書、安裝盤、連接線、螺釘分類放開備用。注意,不要觸摸拆封部件上面的線路及晶元,以防靜電損壞它們。一些帶有靜電包裝膜的部件,如主板、硬碟、內存等,在安裝前,先讓它們呆在裡面。
至此,准備工作就緒。
在組裝過程中,請注意如下事項:
● 在進行部件的線纜連接時,一定要注意插頭、座的方向,一般它們都有防誤插設施,也叫「防呆裝置」——預防你發呆時出錯的措施,如缺口、倒角等。只要留意它們,就會避免出錯。另外,連接光碟機、硬碟、軟碟機的扁平線纜邊上有一條線是紅色的,它表明這是1號線,應與插座的1號線連接。由此,也可輔助驗證你插接連線是否正確。
● 插接的插頭、座一定要完全插入,以保證接觸可靠。如果方向正確又插不進去,應修整一下插頭(電源插頭帶殘留毛邊,難以順暢插入的情況比較多見)。
● 不要抓住線纜拔插頭,以免損傷線纜。

二、 組裝硬體
組裝工作按下列步驟進行(以立式ATX機箱為例):
1. 准備機箱
● 機箱立放在工作台上,拆下機箱兩邊的側面板,取出附送的外接220V市電的電源線和附件包(內有螺釘、機箱腳墊、後面板PCI插槽防塵片等附件)。
● 將機箱腳墊安裝在機箱底部。
● 整理一下機箱揚聲器、控制線,將它們收攏,用橡皮筋簡單捆紮在一起,以免影響後續操作;
● 機箱卧放,左面向上。將附件包中的6顆主板安裝螺絲(6面體銅制,下部帶螺桿,上部帶螺紋孔)根據主板上的安裝孔位置,旋入機箱托板上的對應孔內。
● 如果你購買的是平面安裝軟碟機的機箱,由里往外推壓,取下光碟機、軟碟機部位的塑料面板及可拆除擋板;如果你購買的是安裝內陷式軟碟機的機箱,僅取下光碟機部位的塑料面板及擋板。
● 對安裝內陷式軟碟機的機箱,進行軟碟機試裝。將軟碟機由機箱內部推入軟碟機安放機倉,然後,左右各用1顆螺釘將它臨時固定在機倉內。此時插入1張軟盤,調試安裝位置:插入軟盤時,彈出按鈕被頂出;按下彈出按鈕能順暢彈出軟盤。否則,需要調整軟碟機位置或修整機箱的相應部位,使軟盤能夠順暢出入。
● 對照主板輸入/輸出介面的部位,用手或十字起子推壓,去除機箱後面板上相應安裝孔及AGP插槽、將使用的PCI插槽位置上的可拆除鐵片。
● 將隨機箱帶的電源從機箱內部安放到機箱後上方的電源倉內,然後從後面板擰緊固定螺釘。
至此,機箱准備工作完成。將它放到別的地方,騰出工作台。
2. 安裝主板上的部件
● 安裝CPU
主板平放在工作台上,將CPU插座旁邊的一根「零壓力桿」向上拉起,與主板成90°(見圖1)。

圖1

然後,將CPU按針腳對應位置(下部左右各有缺針),放入CPU插座(注意:位置正確時不需要施加壓力即可將CPU平放到插座內。千萬別加壓硬插,以免損壞CPU插針)。然後,將「零壓力桿」壓回水平位置卡住壓力桿即安裝好了CPU(見圖2)。

圖2

● 安裝CPU散熱風扇
散熱風扇與CPU的連接方式隨風扇類型有所不同,我們以常見的掛鉤式散熱風扇說明其安裝方法。掛鉤式散熱風扇帶有一條兩端有長方孔、具有彈性的「M」型連接片。安裝前,先比劃一下,確定風扇安裝方向:與CPU插座上的掛鉤凸起一致(圖1插座左右邊上);並使風扇電源線靠近主板上的CPU風扇插座。方向確定後,在CPU晶元(圖2中CPU中間姆指甲大小,深色、光亮的那個方塊)表面均勻、薄薄地塗復一層導熱硅脂(P3-CPU風扇上一般預塗有硅脂,上面蓋有一片白色保護紙,將紙撕去即可,勿需再塗);然後將風扇平放在CPU晶元上,使連接片一邊的鉤孔掛在CPU插座凸起上,調整一下連接片位置,再將風扇另一邊的掛鉤加力壓下,掛在CPU插座的另一個凸起上。安裝完後,用手抓住風扇散熱片輕輕加力、左右旋動一下,使硅脂分散均勻;然後檢查一下安裝是否平穩,掛鉤是否牢靠。最後,將風扇電源插頭,插入主板上的CPU風扇插座(FAN1或CPUFAN),將多餘的線收短,用橡皮筋捆紮好,這樣就完成了CPU散熱風扇的安裝,如圖3所示。

圖3

● 安裝內存條
一般來說,如果只安裝一根內存條,應安放在靠近CPU的第一個內存條插座DIMM1上;如果安裝多根內存條,則按DIMM2,DIMM3順次安放。內存條安裝到哪條內存插座,主板說明書上大多有相應說明,如果出現認不出內存的情況,最好參照主板說明安裝。
安裝內存條時,先將插座兩邊的白色卡子向外扳開(約呈45°);然後,使內存條插腳的缺口與插座上的定位凸起對應,將內存條垂直放入兩邊白色卡子的槽中,雙手拇指按住內存條垂直向下用力,並用食指扶住卡子稍向上用力,使內存條插入插座。插接過程中,兩邊的卡子隨壓力抬起,最後,卡子上端的鉤子,正好卡住內存條兩邊的半圓形卡口,見圖4。

圖4

如要取出內存條,用兩手拇指同時向外扳卡子,即可將內存條撬出。
● 將機箱附件中的幾個塑料防壓支柱,按長端留在主板背面的方向壓入不上螺釘的安裝孔內,以起到防止插入插卡時主板懸空,損傷主板的作用。v
至此,主板上部件的安裝工作完成。
3. 將主板裝入機箱
● 將主板放入機箱,將它安放在機箱托板上,看看與准備機箱時安裝的螺釘位置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應調整托板上安裝螺帽的位置;然後用螺釘將主板固定在機箱托板上。
安放主板時,一定要保證安裝孔對正,能夠輕松旋入固定螺釘,千萬不要湊合。如果安裝孔偏位強行旋入螺釘,將使主板產生內應力,時間一長,可能引起印製板導線斷裂等難以查找和修復的隱患。另外,安裝孔偏位也可能使托板上的銅螺釘與主板背面線路接觸,形成短路或「接地」,造成電路故障,甚至損壞主板。
4. 連接機箱至主板的控制線
● 一般機箱至主板的連接線有如下5組,線端有插座,插座上標有英文名稱:
SPEAKER(揚聲器/蜂鳴器):2線,使用4線插座,有+/-極性;
POWER ON (電源「開」):2線,使用2線插座,無極性;
RESET(復位):2線,使用2線插座,無極性;
POWER LED(電源指示燈):2線,使用3線插座,有+/-極性;
HDD-LED(硬碟運行指示燈):2線,使用2線插座,有+/-極性。
某些機箱還可能有:
SMI(睡眠開關線):2線,使用2線插座,無極性;
SP-LED(省電指示燈):2線,使用2線插座,有+/-極性。
● 在主板上,有與之對應的兩排插針,分別標有:SPEAKER,PWR.ON,RESET,POWER.LED,HDD.LED,SMI,SP.LED。這兩排插針一般在主板靠近機箱底部的位置。
● 將機箱上各個連接線的連接插座插入主板相應的插針上,即可完成機箱控制線與主板的連接,如圖5所示。有+/-極性的插座要注意插入方向(一般紅線為+),如果插反了,指示燈不亮。

圖5

5. 安裝光碟機
● 在安裝光碟機前,先認識一下光碟機的介面:將光碟機的尾部向著自己,一般可以看到它有5組介面,如圖6所示。

圖6

由右向左分別是:
電源輸入埠,粗4針(+5,G,G,+12):+5V,地,地,+12V;
數據線埠,40針;
主從選擇埠,6針(MA,SL,CS):主,從,線選。圖例設置為主設備;
模擬音頻輸出埠,4針(R,G,G,L):右聲道,地,地,左聲道;
數字音頻輸出埠,2針(D,G):數字信號,地。
● 在安裝光碟機之前,應檢查一下光碟機的主從配置。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光碟機,應將「主從選擇」埠中的「短接端子(小黑帽)」安放到外殼上標記有「master(MA)」的位置,使其作為主設備工作(出廠設置一般為「主設備」);如果有兩個光碟機,則一個短接到「master(MA)」作為主設備工作,另一個短接到「slave(SL)」作為從設備工作。
● 當完成主從配置後,將光碟機由機箱的正面推入機箱,使光碟機面板與機箱面板平整;然後,在機箱內部,左右各用2顆螺釘將它固定在機倉內。
● 將主板附送的40線IDE扁平電纜,以紅色線對向插座1腳那邊,或根據插頭、座的缺口定位邊,插入主板的IDE2插座,另一端插入光碟機的40線埠。注意:一般主板有兩個IDE埠,分別標記為IDE1和IDE2。如果你的主板支持ATA66/100,則IDE1為藍色插座,而IDE2為白色插座,如圖7所示。

圖7

如果你安裝兩個光碟機,主、從光碟機共用一條IDE線纜(IDE線纜除頭、尾各有一個插座外,中間還有1個插座):一般主光碟機使用IDE線纜尾端那個插座;從光碟機使用中間那個插座。如果只有一個光碟機,使用中間或尾端的插座均可。
● 將光碟機附送的兩端均為4線插座的音頻線,一端插入模擬音頻輸出埠,另一端暫不使用。
● 將機箱電源「大4線」連接器之一,插入光碟機電源埠(注意插頭、座方向)。
連接好的光碟機如圖8所示,由左至右:模擬音頻線、40線數據線、電源線。

圖8

至此,光碟機安裝完畢。
6. 安裝硬碟
● 安裝硬碟前,先認識一下硬碟的介面:它有3組,如圖9所示。

圖9

由右向左分別是:
電源埠,粗4針;
主從配置埠,6針或更多針;
數據介面,40針。
● 安裝硬碟前,應檢查硬碟主從配置。與光碟機類似,如果只有一個硬碟,應將「主從配置」埠中的「短接端子」安放到「master(MA)」位置,使其作為主設備工作(出廠設置一般為「主設備」);如果有兩個硬碟,則一個作為主設備工作,另一個作為從設備工作。硬碟的主從設置針腳比光碟機稍復雜,應參照硬碟上的標識和說明書設置。
● 將硬碟金屬蓋面向上,由機箱內部推入硬碟安放機倉(一般在軟碟機下面),盡量靠前,但又與機箱前面板間保持一點距離。然後,左右各用2顆螺釘將它固定在機倉內。如有可能,最好與軟碟機間隔一個倉位,以利散熱。
● 將主板附送的80線IDE扁平電纜的藍色插頭插入主板藍色的IDE1插座。將尾端(黑色)插入硬碟40線埠。注意: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ATA66/100,IDE線纜與光碟機線纜一樣,均為40線,可以互換使用。40線線纜的三個插頭均為黑色。將任一端插入IDE1,另一端接硬碟即可。
如果你安裝兩個硬碟,與光碟機一樣,主、從硬碟共用一條IDE線纜:尾端接主設備,中間(灰色插頭)接從設備。如果只有一個硬碟,應使用尾端的插座。
● 將機箱電源「大4線」連接器之一,插入硬碟電源埠。
至此,硬碟安裝完畢。
7. 安裝軟碟機
● 軟碟機有2組介面。
數據介面:34針;
電源埠:粗4針小插座。
● 如果你購買的是平面安裝軟碟機的機箱,將軟碟機由機箱外部推入軟碟機安放機倉,使面板平整;然後,左右各用2顆螺釘將它固定在機倉內。
如果你購買的是安裝內陷式軟碟機的機箱,將軟碟機由機箱內部推入軟碟機安放機倉,然後,左右各用2顆螺釘將它固定在機倉內。
● 將主板附送的34線扁平電纜的一端插入主板上IDE插座附近的FDC插座。另一端插入軟碟機的數據埠。如果你安裝兩個軟碟機,與光碟機一樣,它們共用一條數據線纜:尾端接A軟碟機;中間插頭接B軟碟機。
注意,一般軟碟機的數據線按防呆缺口插接即可。但SONY軟碟機數據插座的上下兩邊均有防呆缺口,如圖10所示,數據線有可能插錯。正確的插接方向為:34線連接電纜上的紅線邊靠近電源插座。

圖10

● 將機箱電源「小4線」連接器插入軟碟機電源埠。
至此,軟碟機安裝完畢。
安裝好的軟碟機和硬碟如圖11所示。

圖11

8. 安裝插卡(顯卡、音效卡等)
安裝插卡的工作就簡單多了。
● 將顯卡、音效卡等插卡垂直插入相應的AGP或PCI插槽,並將插卡的金屬翼片固定在機箱後面板的檯面上。
● 將光碟機的模擬音頻線的另一端插入音效卡的「CD IN」端子。
進行到這一步,主要設備的安裝、連接工作已經完成。剩下的音箱、MODEM、滑鼠器、鍵盤,都由機箱的後面板接插,暫不管它。
下面還要做兩件事:
1. 將機箱電源的20線ATX電源插頭,插入主板上的ATX電源插座。注意,該插頭座有一個卡勾(圖12),要拔出插頭時,須壓下勾柄,使勾端抬起,否則難以拔出;

圖12

2. 整理機箱內的線纜:將多餘長度的線纜和沒有使用的電源插頭折疊、捆綁,使機箱內部整潔、美觀。同時注意不要讓線纜碰到主板上的部件,盡量給CPU風扇周圍留出更大的空間,以利散熱。
至此,硬體的連接基本完成。你再檢查一下連線,如果無誤,清理檯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