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地球引擎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地球引擎

發布時間: 2022-05-05 12:05:44

⑴ web2.0是什麼,現在好象很熱的樣子,他和web1.0有什麼區別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歷史。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但是,光知道網頁里有哪些關鍵字,只解決了人瀏覽網頁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製作時和架構資料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格式。這樣,整個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庫。從理想的角度,這是很誘人的,因為科學家和機器都喜歡有次序的東西。Berners-Lee關心的是,互聯網上數據,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聯網應用所重復引用。舉一個例子說明標准資料庫的魅力。有個產品叫LiberyLink。裝了它後,到Amazon上去瀏覽時,會自動告訴你某一本書在用戶當地的圖書館能否找到,書號是多少等。因為一本書有統一的書號和書名,兩個不同的互聯網服務(Amazon 和當地圖書館資料庫檢索)可以公享數據,給用戶提供全新服務。

但是,語義網提出之後,曲高和寡,響應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指望要網頁的製作者提供這么多額外的信息去讓機器理解一個網頁,太難;簡直就是人給機器打工。這違反了人們能偷懶就偷懶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個Page Rank技術,將網頁之間互相鏈接的關系,用來做結果排序的一個依據,變相利用了網頁製作人的判斷力。想一想網頁的製作者們,從數量來說,比純瀏覽者的數量小得多。但Google就這一個革新,用上了網頁的製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將其推上了互聯網的頂峰。

所以互聯網下一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全民織網,然後用軟體,機器的力量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瀏覽。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為核心的網,那我覺得WEB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互聯網。 我們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產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觀點。

Blog: 用戶織網,發表新知識,和其他用戶內容鏈接,進而非常自然的組織這些內容。

RSS: 用戶產生內容自動分發,定閱

Podcasting: 個人視頻/聲頻的發布/定閱

SNS: blog+人和人之間的鏈接

WIKI: 用戶共同建設一個大網路全書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 GoogleMAP/Gmail裡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們看到,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瀏覽路徑。在SNS裡面,內容是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

那麼,這種意義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語義網,有什麼不同呢?語義網的出發點是數據的規整及可重復換�韉饔茫�岢鍪褂糜鏌寤�哪諶莘⒉脊ぞ擼?nbsp;試圖從規則和技術標准上使互聯網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沒有語義網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給互聯網提供了線索。 WEB2.0則是鼓勵用戶用最方便的辦法發布內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過用戶自發的(blog)或者系統自動以人為核心(SNS)的互相鏈接給這些看似凌亂的內容提供索引。 因為這些線索是用戶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戶使用感受。互聯網逐漸從以關鍵字為核心的組織方式和閱讀方式,到以互聯網用戶的個人portal(SNS)為線索,或者以個人的思想脈絡(blog/rss)為線索的閱讀方式。WEB2.0強調用戶之間的協作。WIKI是個典型例子。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在變得更有序,每個用戶都在貢獻:要麼貢獻內容,要麼貢獻內容的次序.

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還會有很多的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才是WEB2.0商業之道。(作者為MOP網董事長兼CEO)

WEB2.0將成就新一輪網站創業、變革的狂潮

很感謝web2.0這個概念的誕生,它讓互聯網又煥發了新的活力,並吸引著資本流向web2.0,無數具有創新意義的web2.0網站應運而生,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圈內圈外關於web2.0的爭議、討論已經引起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如果你在IT圈混,而且你想獲得風險投資,你想立即創業致富,那你最好了解web2.0,吃透web2.0,創立web2.0,因為國外投資商已經認定web2.0前途無限。不知道是否新一輪網路泡沫的誕生還是新一輪網路變革的機遇,web2.0反正給我們帶來了激情。

what』s web 2.0?Wikipedia中有相應的描述,不過仍然含糊不清,不能作為web2.0的准確定義。有的說web2.0可定義為「可寫的互聯網」,這也不完全准確。關於web1.0和2.0的區別,我很贊同呂欣欣的一番比較,"web1.0天天談門戶,web2.0談個人化;web1.0談內容,web2.0談應用;web1.0商業模式,web2.0談服務;web1.0談密閉、大而全,web2.0大家談開放、談聯合;web1.0網站中心化,web2.0談個人中心化;web1.0一對一,web2.0談社會性網路;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我一清二楚甚至想要干什麼呢。。。"

我認為的web2.0的典型特徵和表現形式:個人出版和聚合(如blog,rss,atom)、社會協作(wiki,軟體工程協作)、更好的用戶體驗(如簡短的url、ajax技術)、開放APIs(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用戶參與佔主導(sns,blog,社會化書簽,網摘)。除此之外我還認為網路游戲也具有web2.0的性質,因為它講究社會協作、講究用戶參與佔主導,講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新事物新概念的誕生,總是會存在反對意見的,國外的就不說了,國內老冒的"朝web 2.0潑點冷水"、周天舒的"給「所謂的」Web 2.0潑點熱水",都從技術角度分析認為web2.0是早就已經使用的技術,這有些讓我失望,因為他們的觀點走向了狹隘,沒有看到後面的本質。也許web2.0的幾種表現形式早就有了,例如rss,blog,ajax等等都已經有年頭了,但是真正大規模應用卻是在近期,個體現象的發展與匯合逐漸被提煉成一種模式、理論和概念,這就脫離了其表現形式這一技術外殼所賦予的基本內涵,通俗點說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革命性的過程,這是對表面現象的更深層次的發掘和提煉,帶有更具變革更具創意更具激情的深刻含義。

在如今傳統的互聯網模式越來越單一,並逐漸走向了死胡同,僅靠服務商自身的滑鼠+水泥來造就龐大的內容平台和用戶數量,這樣的模式如今已經受到嚴峻挑戰。而web2.0的浪潮已經席捲了全球最知名的網路巨頭:yaohoo、msn、google等,國內的門戶網站首當其沖需要進行web2.0變革,而其他網路應用,如求職招聘、同學錄、分類信息、b2b、b2c等各類網站都需要經過web2.0的改造,來面對新的挑戰和沖擊。

普通用戶也許不需要知道sns,web2.0等概念,但作為互聯網的創業者、參與者、投資者,你不能只做旁觀,你需要行動起來,機會就在眼前。

web2.0讓我感受到了互聯網新一輪發展的巨大機遇,也讓我感受到了互聯網尋求突破創新的迫切。當然除了國內國外的常用web2.0模式以外,我也一直在探尋著整合性質的web2.0,傳統應用的web2.0化以及更合適的web2.0的創業模式,歡迎大家有空交流。

全民上網到全民織網 Web 2.0掀起人民戰爭

作者: CNET科技資訊網
CNETNews.com.cn 2005-07-05 09:0 AM

Web 2.0 正在讓互聯網逐漸找回Internet的真正含義: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你不應該只是互聯網的讀者,你也應該是互聯網的作者;你不該只是在互聯網上沖浪,你本身就是波浪製造者。Web 2.0 之於Web 1.0 ,如同分布式計算之於集中式計算,網格之於大型主機。

CNET科技資訊網7月5日北京報道(文/高飛)當Internet的創立者利克·李德在1963年提出「超銀河網路」(Internet的前身)時,他想的是如何讓計算機和網路幫助人們溝通和思考,如何讓網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雅虎等超級門戶網站出現之後,互聯網的發展卻一度遠離利克。李德的初衷。

雅虎、亞馬遜,和中國網路、搜狐等超級網站憑借強勢的內容,常年駐扎在網民的收藏夾中。網民們美其名曰的「網上沖浪」其實就是圍繞這些網路「恆星」所作的圓周運動,網民僅僅充當互聯網的讀者,而不是作者,這時的互聯網是「只讀」的。但Web 2.0 的出現,結束了了網民周期性趕集運動。

Blog作者Keso說:「在Web 1.0 時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各處瞎逛,並美其名曰——沖浪(即Web 瀏覽)。Web 2.0 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可以讀寫的互聯網,Blog、Wiki等是其中的代表。」

藉助Web 2.0 ,一個不僅「可讀」,而且「可寫」和「可交互」的互聯網正逐漸浮出水面。利克·李德30多年前的夢想正逐漸被實現。

Blog:個人媒體崛起

在Web 2.0 的世界中,Blog(中文翻譯作「網志」、「博客」)絕對是個「招牌菜」,它已獲得了廣泛的知名度。

「911 事件」是Blog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階段。人們發現,恐怖事件現場當事人建立的Blog才是最可能給出第一手和最真實信息的人。一個重要的博客類戰爭Blog(WarBlog )因此繁榮起來。「對911 事件最真實最生動的描述不在《紐約時報》,而在那些倖存者的Blog中」一位Blog作者寫道。

在中文世界,讓「博客」一舉成名的人當屬「木子美」,她對個人隱私毫不避諱的曝光,完全顛覆了中國人的倫理傳統。網民們蜂擁而至 「木子美」的Blog,「木子美」私生活曝光的同時,Blog也走進大眾傳播領域。

Blog並不是一個充滿技術含量的概念,為了便於理解,你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以時間為順序更新的個人主頁。Blog的可貴之處在於,它讓世人認識到,寫作並不是媒體的專利,新聞也不是記者的特權。再眼疾手快的記者也不如在現場的人更了解事實。目擊者的Blog比新聞記者擁有更高的權威和更接近事實的判斷。

在亞洲,韓國人Oh Yeon Ho創立的Blog網站已經成為韓國重要的媒體力量,通過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無論是韓國總統盧武鉉遭彈劾事件,還是韓國人金善逸在伊拉克遭到綁架並被殺害事件,都走在了韓國各大媒體的前列。這個網站的一條新聞上竟然有85000 條評論,遠超過其他媒體互動水平。

著名矽谷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總結說,Blog本身代表著「新聞媒體3.0 」。1. 0 是指傳統媒體或說舊媒體(O l d Media ,如「晚報、CCTV」),2.0 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新媒體(New Media ,如網路、雅虎)或者叫跨媒體,3.0 就是以Blog為代表的(We Media)的個人媒體或者叫自媒體。

Blog發展到現在,內容已並不僅局限於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都是可選項,而音頻B l o g 就有一個自己的名字——Podcast (國內有翻譯為「播客」)。Blog搭起從互聯網閱讀時代到寫錄時代的橋梁。

模糊編輯和讀者的角色

在Blog完成了對Web2.0的啟蒙教育之後,一系列在其框架下的理念紛至沓來,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Wiki(網路大網路全書)、Social Bookmark(社會化書簽)等等。

Wiki是Web 2.0 體系下的又一個概念。Wiki可以簡單地解釋為由網友自發維護的網路大網路全書,這個大網路全書由網友自發編輯並修改內容,每個人既可以是某個詞條的讀者,又可以是這個詞條的編撰者,讀者和編輯的界限在Wiki中被模糊了。首個Wiki網站的創建者Ward Cunningham說:「我創建第一個Wiki的初衷就是要建立一種環境,我們能夠交流彼此的經驗。」社會化書簽則是與Wiki很相似的概念,它可以讓網民互相共享自己的收藏夾,交換資源。

獨立的Blog並不具備商業網站的推廣能力,這一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網路節點如何完成互通與共享?在Web 2.0 體系下,Tag (標簽), RSS (聚合服務)和六度分隔理論起到了黏合劑的作用。

Tag 直譯為標簽,它可以讓你為自己所創造的內容(Blog文字、圖片、音頻等)創建多個用作解釋的關鍵字。比如一副雪景的圖片就可以定義「雪花」、「冬天」、「北極」「風景照片」這幾個Tag.雅虎剛剛收購的圖片共享網站Flickr就對此提供支持。Tag 類似於傳統媒體的「欄目」,它的相對優勢則在於創作者不會因媒體欄目的有限性而無法給作品歸類。

RSS 則是一種更為直接的互動方式,一般翻譯為聚合服務,它彷彿就是為Blog而生的技術,藉助RSS ,網民可以自由訂閱指定Blog(絕大多數的Blog都支持RSS),也就是說讀者可以自定義自己喜歡的內容,而不是象Web 1.0 那樣由網路編輯選出讀者閱讀的內容。

顛覆媒體中心理念

雅虎首席運營官丹尼爾·羅森格告訴記者,「(對傳統媒體的)顛覆倒不敢說,但RSS 重新定義了信息分享的方法,顛覆了未來信息社會必須有一個核心的理念,雖然RSS 眼下並不會為網路廣告帶來什麼幫助,但是卻能讓所有人更好地分享信息。」

傳統媒體也希望藉此把自己的內容互動起來。數字音頻出版商Audible 正計劃發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其他一些期刊的Podcast ,通過RSS 網路標准進行發行,用戶可以下載到MP3 播放器中收聽。

曾經有人提出疑問,Web 2.0 的互動與傳統BBS 有何不同?一名叫羅皓菱的Blog作者解釋了Blog與BBS 的區別:Blog是集原創文章、鏈接評價、鏈接、網友跟進於一體的,比起BBS 那種口無遮攔、隨心所欲、良莠不齊的情緒化發言,博客製作的日誌更加審慎、仔細和周詳,其單個文本的豐富性、討論脈絡的清晰度、論題的拓展空間都超過了BBS 的網友發言帖子。

Ward Cunningham 也談到過Wiki與BBS 的差別,他認為BBS 沒有上下文的概念,討論經常無法持久地進行。討論組反復圍繞著同一個話題,但是人們經常忘了以前說過什麼。

全民上網到全民織網 Web 2.0掀起人民戰爭(下)
(2005.07.05) 來自:ZDNET

Web 2.0 探索盈利模式

一個新的互動模式,必然伴隨著新的商業模式,或者帶來新的商業機會。

但是因為與Web 1.0 巨大的差異,Web 2.0 在商業模式上現在還處於探索階段。2003年2 月,Google並購了全球最大的博客託管服務網站 Blogger.com 母公司Pyra實驗室。Pyra當時成立僅3 年半,博客注冊用戶已達數百萬、人氣極旺,但由於缺乏收入,三個創始人中的兩個被迫離開公司,如果不是Trellix 公司的CTO Bricklin(也是一個著名博客)出手相助,Pyra早已破產。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找到Web 2.0 的商業模式應該只是遲早的事情。雅虎、微軟這些傳統互聯網巨頭則並不太在意Web 2.0 當前的商業價值,他們更希望趕快搶占這一陣地。雅虎剛剛推出的Yahoo 360 服務,就是一個包含了圖片上傳、Blog、IM(即時通訊)所有功能在內的個人Web 2.0 平台。微軟也發布了與之類似的MSN Space.微軟非常看好Blog,它甚至僱傭一個Blog團隊來為其MSN 門戶網站製作原創內容。

在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Web 2.0 商業公司是Blog服務託管商(BSP ),其中總部位於杭州的中國博客網目前注冊用戶超過200 萬,並以每月8 到10萬的速度增長。該公司董事長胡之光認為,當用戶數足夠多的時候,博客就能夠通過廣告和無線增值來實現盈利。另外一家BSP 博客中國負責人方興東透露,未來的盈利將來自三個方面:廣告收入、無線增值服務和向博客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和應用程序收取的服務費。但是到目前為止,上述兩家都還沒有實現盈利。

不過對一般的企業而言,Web 2.0 的好處則是立竿見影。在企業內部實施Blog和Wiki,可以讓知識輕松共享,一個新員工可以通過內部Wiki 熟悉工作技能,了解企業文化。

Blog作者Keso這樣說:「Web 1.0 提下的HTML、JavaScript等本身是一種語言,它按照某種約定的協議(比如TCP/ IP )進行對話,但這只是機器與機器的對話,人頂多是讓這場對話存在而已,並未直接參與進來。而Web 2.0 讓人參與到對話中,互聯網一下子就變得生動了起來。

Web 2.0 無疑是一場革命。「

不管Web 2.0 是不是革命,一場以「交互」為核心的互聯網創網路潮已確定無疑的到來。每個人都要在這次互聯網「人民運動」中尋找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Web 2.0 重要名詞解釋

Blog:Blog是個人或群體以時間順序所作的一種記錄,且不斷更新。Blog之間的交流主要是通過反向引用(TrackBack )和留言/ 評論(Comment )的方式來進行的。Blog的作者(Blogger ),既是這個Blog的創作人,也是其檔案管理人。

TrackBack :是一種Blog應用工具,它可以讓Blogger 知道有哪些人看到自己的文章後撰寫了與之有關的內容。這種功能實現了網站之間的互相通告;因此它也可以看作一種提醒功能。

RSS:是一種用於共享新聞和其他Web 內容的數據交換規范。讀者可以通過RSS 訂閱一個Blog,確知該Blog最近的更新。

Wiki:1995年,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 )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個w i k i 系統——WikiWikiWeb (http://c2.com/cgi/wiki),並用它建立了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在建立過程中,沃德。坎寧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

Social Bookmark :社會化書簽,它可以讓你把喜愛的網站隨時加入自己的網路書簽中;你可以用多個關鍵詞(Tag )而不是分類來標示和整理你的書簽,並與其他人共享。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 (1933~1984)創立。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六度分隔理論的數學解釋是:如果每個人平均認識260 人,其六度就是2606=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節點重復,那也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人口若干多倍。

(名詞解釋的主要內容來自Wiki網路大網路全書)

小資料

SNS 以及六度分隔理論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簡稱SNS ,社會化網路軟體)是Web 2.0 體系下的一個技術應用架構。SNS 基於六度分隔理論運作,這個理論的通俗解釋是:「在人脈網路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可以達到目的。」

我們舉個例子更好地介紹六度分隔理論。一位叫做「FLYPI 」的網友用歌手孫燕姿做起了實驗,如何才能與這個「亞洲小天後」建立聯系呢?他認為以下的鏈條可能行之有效:「我→初中同學Eric→ Eric 在南洋理工大學念書的表哥Michael → Michael的教授,也就是孫燕姿的父親→孫燕姿。」

放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Blog、自己維護的Wiki、社會化書簽或者Podcast.用戶通過Tag 、RSS 或者IM、郵件等方式連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論,每個個體的社交圈都不斷放大,最後成為一個大型網路,這就是社會化網路(SNS )。」

Google推出1GB 免費信箱也是一個SNS 應用,通過網友之間的互相邀請,Gmail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巨大的用戶群。

SNS 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它的商業價值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

⑵ WEB2.0與WEB3.0的區別是什麼

Web2.0則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web2.0不同於web1.0的最大之處在於它的交互性。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國、億友交友、聯絡家等。

web 3.0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主動性,即強調網站對用戶需求的主動提取,並加以分析處理,然後給出用戶所需要的資源。這點類似於新浪網7月份推出的智能互動式搜索引擎iask,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需求通過問題的形式提出,然後藉助iask的海量知識庫和用戶回答兩種形式給出答案。但是搜索引擎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已,它無法直接解決用戶生活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的困難,這就需要更為專業的服務型站點來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用戶不僅通過互聯網獲取答案,還能直接接受服務以便解決更為復雜的需求。

⑶ WEB2.0與WEB3.0的區別

Web1.0,是以編輯為特徵,網站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是網站編輯進行編輯處理後提供的,用戶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這個過程是網站到用戶的單向行為,web1.0時代的代表站點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則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web2.0不同於web1.0的最大之處在於它的交互性。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國、億友交友、聯絡家等。 無論是web1.0還是web2.0,它們都是在窄帶互聯網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基於內容與交互的信息模式,只是web2.0在表現形式上比web1.0豐富一些,加強了用戶的參與度。然而,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會更深層次的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筆者認為,web3.0是以主動性(Initiative)、數字最大化(max-Digitalizative)、多維化(multi-dimension)等為特徵的,以服務為內容的第三代互聯網系統。 web 3.0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主動性,即強調網站對用戶需求的主動提取,並加以分析處理,然後給出用戶所需要的資源。這點類似於新浪網7月份推出的智能互動式搜索引擎iask,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需求通過問題的形式提出,然後藉助iask的海量知識庫和用戶回答兩種形式給出答案。但是搜索引擎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已,它無法直接解決用戶生活或者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的困難,這就需要更為專業的服務型站點來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用戶不僅通過互聯網獲取答案,還能直接接受服務以便解決更為復雜的需求。 www.1p2p3p.com抄別人滴~HOHO~~~

⑷ cesium 和 Three.js有什麼區別,以及二者與WebGL 的關系

我也想做3D。暫時還在門外,以下僅供參考。
Cesium是國外一個基於JavaScript編寫的使用WebGL的地圖引擎。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次知道它。專做地圖的看樣子,類似於jquery之類的,jquery方便快速出網站,cesium方便快速出地圖網站。
Three.js知道一點,是做3D的基礎庫啊,可以做任意的3D的東西。做動畫,做游戲的吧。
WebGL 是一個底層標准吧,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工程應用。它本身不是javascript的東西,印象中他是專門做圖像圖像的,更關注底層硬體的渲染和性能之類。
我覺得是javascript 在這個WebGL 的繪圖標准上,定義了canvas, 熟悉不,canvas的各種繪圖標准應該是參考的這個標准。Canvas 提供了最基本的點線面的繪制,是基本api。然後Three是對canvas的一層封裝,方便更加快速地繪制一個球,一個立方體,然後動起來。

⑸ 求 web 3d 引擎的工作原理

插件就是和網頁上顯示flash差不多的,是一個需要選擇載入的小軟體而已,並不那麼神秘,它具有收集和偵別功能。

web3d引擎的原理更是簡單,它也是一種普通的網路技術,只是呈現方式不同而已。

找本相關的書看一下吧,不要被它們顯示的時候那種表象迷惑,好像很難,其實,它們和其它網路技術及顯示原理都是一樣的。

⑹ Google地球引擎代碼編輯器頁面打不開

摘要 你是用國內網路嗎

⑺ 電影中人類給地球裝上了發動機,這種設想在現實中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呢

電影中人類給地球裝上了發動機,這種設想在現實中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從理論上講,強烈的核聚變是可能的,因為這是在紅巨星的中心發生的,它也發生在人類的粒子加速器中。事實上,人類並不打算發展重核聚變,人類目前正在發展受控核聚變氘或氚核聚變氦,這是氫彈的原理,如果你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一個生物可以獲得遠超過百萬倍的石油和煤的能量儲備,將會開發出核聚變,這是在太陽中發生的聚變反應,如果掌握了,人類就會擁有無限的能量。


電影中最大的弱點是推動地球本身,地球本身並不是一個堅硬的固體,它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軟”得多,在發動機的推力下地殼像脆弱的蛋殼一樣,最有可能是發動機直接飛向地幔,赤道上的發動機的方向被拋進了太空。地球表面的板塊已經在移動,地球的引擎可能只是在拉板塊,而不是地球本身。

⑻ web搜索引擎屬於人工智慧嗎

web搜索引擎是屬於人工智慧的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種網路服務,為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web的表現形式:

超文本是一種用戶介面方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接到其他欄位或者文檔的超文本鏈接,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鏈接所指向的文字。

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結都屬於超文本。

超文本鏈接一種全局性的信息結構,它將文檔中的不同部分通過關鍵字建立鏈接,使信息得以用交互方式搜索。

超媒體是超級媒體的簡稱。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體在信息瀏覽環境下的結合。用戶不僅能從一個文本跳到另一個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聲音,顯示一個圖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動畫。

Internet採用超文本和超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將信息的鏈接擴展到整個Internet上。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鏈接。

它使得文本不再像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並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還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把它稱為Web。

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

⑼ 什麼是WEB3.0

互聯網的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web3.0將是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的互聯網形式。web3.0使所有網上公民不再受到現有資源積累的限制,具有更加平等地獲得財富和聲譽的機會。web3.0會從哪裡開始呢?事實上,已經有了web3.0,只不過還沒有得到足夠多的了解。那就是電子商務領域和在線游戲。不管是BC還是CC,網民利用互聯網提供的平台進行交易,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互聯網進行勞動,並獲得了財富。在線游戲通過積分的方式,角色扮演者通過攻城掠寨、不斷地修煉、花費大量的時間,他們在那裡可以獲得聲譽和財富,而這個財富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在現實中兌換,正所謂人生如同一場游戲,互聯網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像游戲一樣。當前的論壇也提供積分,但由於缺乏個性,這個不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最有代表性的blog,卻在積分方面做得很少,勞動價值沒有體現,也因為這樣,好的bloger將另起爐灶,以便得到更多,這是在追求一種更加均衡的分配方式。當這個2.0的參與者有足夠力量和籌碼的時候,他們就會要求一種對他們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在bloger個人力量不夠的時候,可以通過聯合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利益。

⑽ 日本地下660公里處板塊滯留,地球引擎被卡住,科學家是怎樣解釋的呢

對於人類現在居住著的地球,雖然還有很多的不解,就比如地球的內部,但是對於此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過,一直以來的努力,也是有著一些成果的,那麼地球的內部到底是什麼呢?你可以想像一下,想成正在烹飪著美食的鍋,各色的菜品在底下,最上面的就好像是鋪了一層米飯,然後就打開或開始燒,最底下的自然溫度就是最高的,越往上溫度就越低,偶爾有一些液體沖出了米飯的裂縫,這可能就是火山爆發吧,液體的滾動會帶動著米飯的變化,或是上升,或是陷下去,這可能就是地球的山脈隆起和地震了吧。

通過一番的研究,唯一可以解釋清楚的原因,就是在上下地幔之間不知道為什麼,存在了一層薄薄的低粘度岩石,板塊碎片移動到這里的時候,就在岩石這里發生水平的滑動,不再發生沉降,而這里就像是一個引擎運動不暢的粘滯點一樣。

根據更多的研究,知道了這樣的情況自出現在亞洲的地下,最常出現的就是日本東海岸附近,不過這些碎片並不會一直賴著不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停滯,還是會像地核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