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課件的腳本應該怎樣製作
怎麼設計課件腳本?
目前課件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廣大教師對課件並不陌生,但在課件製作過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腳本,腳本是製作課件的前提,就像一部影片需要有一個劇本,那麼你想要製作課件,首先就要先有腳本。作為教師的我們,並不要求人人都能做出精美的課件,但至少自己要會設計課件的腳本,通過腳本,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課件的製作者進行溝通,從而使課件達到你最初的設想。即使你自己製作課件,也能做到綜觀全局,有的放矢,減少重復勞動。所以說,我們可以不會做課件,但決不能不會寫課件腳本,那腳本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呢?怎樣寫腳本呢?寫腳本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以及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實踐,談談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以作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為什麼要設計腳本,腳本與課件有什麼關系。
要製作出方便、實用、效果好的課件,除了要有較好的製作技術外,關鍵在於創意,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能激發學生興趣,能揭示教學重點或難點的課件。而腳本正是創意的體現,是創意的初級表達。編寫腳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指導製作者去進行課件製作,雖然我們有關於整堂課設計的教案,但教案主要是由學科教師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後順序,將知識內容和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它還不能作為課件製作的直接依據。課件製作者對計算機軟體很精通,但不一定了解各個學科內容和教學設計的具體問題,因而設計者必須交給製作者一套製作腳本,以確保其製作時有據可依。
製作腳本對課件的製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腳本是溝通課件的構思者和製作者的橋梁,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
二、 怎樣設計腳本?
設計腳本是一個連續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
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
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你的這堂課,你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不管是哪種類型,我們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我們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教師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
一般說來,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
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目前,存在的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形式有:1. 動畫模擬型;2. 圖形變化型;3. 實時控制型;4. 應用題庫型;5. 智能專家型;6. 網上教學型。
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件運用中,有些教師就因為過多的使用計算機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直觀的教具、實驗的動手操作和其它電教媒體的使用,所以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課件呈現資料時應講究畫面簡潔大方,要給屏幕留出適當的空白,使學生獲得視覺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現資料太多,而使畫面過於擁擠;課件中濫用音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節好課,一定是恰當地使用幾種媒體或是幾種媒體的合理組合的一節課,所以在課件的組織形式上,就應利用各媒體的特有優勢服務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外部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設計腳本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課件形式的合理運用。
(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
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課件呈現的內容
①具體內容
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
文字信息:標題、文本
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
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
這些是整個課件的主角,我們要進行精心選擇,我們的依據便是你的教學設想,選擇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們一定牢記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整堂課的設想,時時想到我需要什麼,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課件需要什麼。
為了使課件達到我們的設想,我們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
②組織形式
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我們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我們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
(2)課件的操作過程
課件的操作過程是要在課件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具體到課件流程中具體安排,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內容:
①屏幕的外觀設計
在這個方面主要考慮整個課件的風格以及各個頁面的元素和布局,在設計課件風格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課件的內容,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密切統一。一般來說,我們在設計腳本是只要把握大概的布局就可以了,至於細節上具體要用什麼顏色搭配什麼顏色,要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多次比較才能決定。
②各元素的內部鏈接關系
因為一個課件不可能像流水線一樣是單一方向的(這樣的課件在實際中卻存在多多),因為這樣的課件非常不利於操作,某一環節出錯,就需要從頭開始,顯然,這對於課件操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課件內部的各元素之間進行合理的鏈接。在腳本設計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它們之間的隸屬、鏈接關系,這樣,能夠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利於課件製作者的實際製作和課件程序的維護。
③人機交互機制
如果你對課件製作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我想對這個內容肯定很熟悉。人機交互方式因不同的軟體方式也不同,但一般都有按鈕交互,熱區交互,等待等方式,在設計腳本時,應根據你的實際需要考慮選擇適當的方式。
(四)撰寫課件腳本。
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我們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
三、 設計腳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個精美的課件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腳本,蹩腳的腳本再高明的製作者製作出來的也只能是劣質的課件。我們在腳本設計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腳本不是教案。
在我接觸的一些腳本中,很多是教案式的,也就是在他設計的腳本中,所描述的過程就是整堂課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完整,很具體,其實,這並不利於課件製作者製作課件,因為他需要的不是課的內容與過程,而是課件的具體操作過程。
2、腳本變成簡單的資料堆積。
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在文科中比較常見,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幾乎全都是課件所需的材料,而關於這些材料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出現或哪裡出現卻很少。這種腳本對於課件製作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3、多多和課件製作者溝通。
腳本的設計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需要你不斷的和課件製作者溝通,了解製作軟體的優勢和劣勢,並積極聽取製作者的意見(因為製作者有多次製作的經驗,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見解),甚至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的優化腳本的質量。
4、盡量熟悉課件製作者所用的軟體
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件製作中我們應該切實重視腳本的作用,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課件應用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Ⅱ 翻譯視頻腳本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1、翻譯風格– 首先整體行文的風格要和原文吻合,在這個基礎上,語言要盡量簡練、生動。
2、翻譯長度– 有的視頻(比如電視上播放的宣傳片)是有播放長度限制的,而播放長度的限制會制約翻譯的長度。翻譯過程中要在盡量不犧牲翻譯質量的前提下,滿足每個句段的長度限制。對於少數確實無法滿足長度限制的句段,可以在視頻的後期同步階段進行技術處理。
3、要充分考慮錄音員讀腳本時的流暢性。舉個例子,我們在翻譯書面資料的時候,經常會使用括弧來表達補充的內容,但這種方式在錄音的時候會造成語義的不連貫,所以在翻譯音視頻資料時應盡量避免。
【示例】
英文原文:The DataSet object (on the second layer) represents adisconnected cache of data.
原翻譯:DataSet 對象(在第二層上)代表斷開連接時的數據緩存。
建議翻譯:第二層上的 DataSet 對象代表斷開連接的數據緩存。
4、要有一定的政治和文化敏感性– 這一要求適用於所有翻譯任務。打比方說,在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提到了中國的版權問題,直接翻譯出來勢必會引起中國讀者的反感,這種情況要和客戶協商妥當的變更翻譯。
【示例】
英文原文:This is not only to register your proct online but alsoto prevent Chinese people among others to these procts. You know inChina right is right to .
原翻譯:這不僅可以在線注冊您的產品,而且還可以防止中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復制這些產品。您知道的,在中國版權就是復制權。
建議翻譯:這不僅可以在線注冊您的產品,而且還可以防止別的公司或者個人復制這些產品。您知道的,在一些國家,版權保護形同虛設。
5、要確保翻譯的准確性、流暢性,同時確保產品名和術語的正確性,當然,這些要求也是常規的要求,適用於所有的翻譯任務。
Ⅲ 如何縮寫句子
怎樣縮寫句子
1、縮寫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飾、限製作用的「枝葉」,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幹」部分,把句子縮寫成一個最簡單的句子。如
原句: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
縮句:太陽照射著樹林。
原句比縮後句子內容要豐富、具體,但縮後句子比原句簡練、概括,這種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比較復雜的句子的主要意思,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培養我們的概括能力。也可以做為檢驗較復雜的句子是否正確的一種方法。
2、縮寫句子的方法和步驟
(1)要認真讀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誰」(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主、謂、賓),刪掉次要部分(定、狀、補)
(3)檢查是否縮成最簡單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縮寫句子時注意事項
(1)縮寫後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變。如「哥哥的發型很漂亮」。應該縮寫成「發型漂亮」。如果縮寫成「哥哥漂亮」。就錯了,因為它改變句子的原意。
(2)把句子中的修飾詞語,即所謂的枝葉盡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點,留一點。如「他非常詳盡地向大家講述了事情的詳細經過。」應縮寫成「他講述了經過。」如果縮寫成「他向大家講述了經過。」或「他講述了事情經過。」都是縮寫不徹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確。但有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葉」都刪掉。如「我班同學陳玉梅的媽媽原來就是我的鄰居王叔叔的妹妹。」應該縮寫成「陳玉梅的媽媽是王叔叔的妹妹。」如果縮寫成「媽媽是妹妹」就成了笑話了,所以,什麼樣的枝葉要全部去掉還要視句子內容而定。
(3)句子中的「不、無、沒有」等否定詞,縮句時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則有可能顛倒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裡沒有找到那個裝書的包」,應該縮成「我沒有找到包」。如果把「沒有」去掉,就變成「我找到包」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徑庭,就大錯特錯了。
(4)句子中謂語後面的「著、了、過」和賓語後面的「啊、嗎、呀、呢」等語氣詞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會改變句子的句式、結構或語氣、情感。如「平靜的水面霎時漾起了一圈圈波紋」。可以縮寫成「水面漾起了波紋」。再如「昨天晚上下的這場大雨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可以縮寫成「這場大雨真是及時雨啊!」這樣縮句才能使原句和縮寫後的句子在情感和語氣等方面保持一致。
Ⅳ 怎樣撰寫分鏡頭腳本
1、在寫分鏡頭腳本時,我們要明白,自己的腳本是為了拍攝而寫,所以,在寫腳本時,我們應該以細節為主,否則,太過於籠統,導演會不知道拍什麼。
2、寫分鏡頭腳本時,如果是影視需要,導演會給我們一段劇情,我們要做的是把這段劇情分解,並應用在拍攝中,從而讓鏡頭更容易拍攝,至於怎麼分解,這就需要一定的經驗與想像力。
3、如果是企業宣傳腳本,對方會給我們一段話語,我們同樣要把這段話語拆分,並寫寫成一個個分鏡頭,鏡頭多少無所謂,情節一定要細。
4、在領悟分解話意之後,我們在寫每一個鏡頭時,都需要寫出需要拍攝的場景,就算是寫片頭,我們也應該寫出拍攝的具體時間,精確到秒。
5、在寫每一個鏡頭時,都需要寫出這樣的寓意是什麼,後期又該如何處理,只有這樣寫,導演才會確定這樣拍攝到底值不值。
6、這些都是分鏡頭腳本需要注意的事項,而最難之處莫過於如何分解分鏡頭,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找一些小說來嘗試分解,如果我們自己滿意,那麼,我們就開始寫真正的鏡頭腳本了。
Ⅳ 影視腳本製作有什麼注意事項
第一階段即確立主題的創意階段,以及完成創意的形式:提案和大綱這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對作品製作方進行深入了解。了解製作方即投資方對這部作品的:用途、訴求、期望值、形式類別、檔次級別、給誰看等等這一些問題。影視文案的創作沒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再好的創作者也寫不出好的解說詞的。
第二:影片所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什麼?(想對目標受眾說什麼?)一般來講,企業類型注重的是:技術、產品、服務、文化、規模、團隊;個人類型注重的是:經歷、事件、觀點;紀實類作品注重的是:事件、背景、人物、觀點;故事類作品注重的是:人物、故事、轉變(變化)。
第三:本影片必須要表達的內容有哪些?務虛點:如何演繹、展現、傳達;務實點:如何講述、情節、人物、事件的設計。
掌握了基本信息框架之後,進行實地的考察和采訪,在此基礎上,創作作品提綱,也就是俗稱的提案供對方討論和審核,通過之後,才能進行正式的腳本創作。
具體來說,在企業宣傳片拍攝中,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可以細化到以下幾個方面:
1.是對宣傳片拍攝的前期指導,是拍攝中最主要的參考指導;
2.企業宣傳片畫面內容和配音一般要參考分鏡頭腳本,為後期製作提供方便;
3.可以當作企業宣傳片計時的依據,按照分鏡頭腳本的情節,可以計算出拍攝時長;
4.分鏡頭腳本可以提高與客戶溝通的效率,製作公司一般都是通過將分鏡頭腳本發送給客戶,以便更形象的與客戶溝通宣傳片的拍攝內容;企業宣傳片分鏡頭腳本,需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構思按照場景的次序描繪出來,以便對將來企業宣傳片拍攝進行具體形象的勾勒。
關於影視腳本製作有什麼注意事項,環球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Ⅵ 在撰寫錄制微課腳本時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首先,規范的微課腳本一般要包括解說詞、鏡頭類型、畫面要求三部分,其中解說詞決定著視頻總體時長,字數建議在2000字以下;鏡頭則是能夠有效區分對應的解說詞的表現手法;而畫面要求則是標注清楚畫面需要如何展示,一般為何處需要加標注,動畫形式該如何展現等。可能有的老師可能不習慣按照規范樣式寫,而是直接把整個解說詞寫成文章形式,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標注清楚開頭、過度和結尾的內容部分,通過清晰地標注讓拍攝人員可以清晰了解哪些出境內容,在拍攝時可以提前設置好提詞器,能夠使得整個拍攝流程更加順暢快捷。同時對於不同內容所匹配的畫面需求也要在相應內容後面加以說明清楚,方便後期製作人員更好的製作出符合老師所預想的畫面場景。當然,我們最為推薦的還是老師最好能夠按照拍攝團隊所提供的腳本模板去寫,應該這樣最為全面清晰,更有利於老師與拍攝團隊間的理解和交流。
Ⅶ 在腳本中使用ssh時的幾個注意事項
1. 超時設置
-o ConnectTimeout=3
2. 重定項標准輸入到/dev/null
-n
當使用這樣的形式時 (使用 key 認證):
while read line ; do ip=$(awk '{print $1}' < << $line ) ssh -n -o ConnectTimeout=3 $i uptime done < file
假如此時不使用 -n ,則只有第一行會被處理。
3. 批處理模式,在腳本中使用再合適不過(使用 key 認證)
-o BatchMode=yes
當 key 認證不成功時,有可能會彈出「密碼認識」,從而影響腳本運行下去,此時可以打開 BatchMode模式。
4. 遇到未知主機: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當遇到未知的主機公鑰時,自動接受key。
5. 糟遇遠程主機連接後無響應:
當設置了 BatchMode 時 ServerAliveInterval 默認被設置成 300 秒(服務端無數據傳回的持續時間)。
ServerAliveCountMax相當於是重試的次數,比如下面的例子,15秒 x 3 = 45 秒,即當 45 秒後,真正超時斷開。
TCPKeepAlive打開時,便於發現網路的斷開。當網路故障(比如路由器壞掉)或者遠端開機、死機時,連接會主動斷開,否則的話,將會等待相當一段時間後才會斷開。
-o ServerAliveInterval=15
-o ServerAliveCountMax=3
-o TCPKeepAlive=yes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超時、無響應,僅是 ssh或者sshd無影響,假如是在遠程上執行程序,程序無響應,則不能處理此時的超時,解決方法見《在Shell中實現非同步》。
Ⅷ 在寫短視頻腳本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1、有拍攝想法
寫腳本不僅需要腦子裡面有內容,還要把內容落地實施,有拍攝的想法,腦子裡面裝著一個導演,要知道怎麼統籌帷幄。要有對遠景、近景、特寫的把握。
2、基本的審美要求
拍攝短視頻最終是視覺的呈現,所以撰寫腳本的時候要有畫面感和基本的審美感,撰寫腳本不僅要寫台詞內容而且還要構思整體服飾、以及畫面的側重點。
3、掌握基本要素
短視頻腳本寫作還要掌握具體的拍攝地點,這個非常重要拍攝地點非常重要。室內場景和室外場景也有所不同,拍不同的主題所需要的場景就不一樣。其次拍攝的時間、拍攝的人物、具體的對白內容、旁白內容都要體現在腳本上面。
4、背景配樂
短視頻的背景音樂十分重要,他決定了整個內容的調性,要想寫出好的短視頻腳本還要在配樂方面下功夫的。協調的背景音樂可以讓觀眾在看視頻的時候跟進節奏、記住節奏。
5、明確視頻的定位
在撰寫腳本時,一定要明確視頻內容的定位,也就是抖音的系列內容,也就是要傳播的主要思想,還有就是什麼形式,比如輕松搞笑的、還是劇情故事的、還是帥哥美女的。撰寫腳本要明確核心戰略,跟著大方向去一步步撰寫。
Ⅸ ppt課件腳本的寫法
首先是整個課件主要內容的一個思路展示。 其次腳本,就是思路、線索。
最後包括:課件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對象、教學時間、教 學工具、教學過程、所有整個課堂的設計。
注意事項:
不要面面俱到;講求簡、精、順、明;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9)縮寫腳本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擴展閱讀:
腳本的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
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
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
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堂課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
不管是哪種類型,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
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
一般說來,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
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
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
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
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
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課件呈現的內容。
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
文字信息:標題、文本。
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
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
為了使課件達到需要的設想,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
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
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
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
(四)撰寫課件腳本。
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 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
Ⅹ 在填寫微課腳本時要注意什麼有沒有微課製作腳本模板可以參考
撰寫微課腳本時注意解說詞、鏡頭類型、畫面要求三部分一定要寫清楚,還要特別注意解說詞字數要符合微課時長。而一般的腳本模板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