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隨便找一首現代詩或古文 分析其意象和意境(急)
【蒹葭】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一、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家。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里,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准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二、意境的整體象徵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想到理想、事業、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徵,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它二者「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徵意蘊。
❷ 關於行走的現代詩句
1.關於"路"的現代詩句
路
我走在深秋林間的小路
感受著漫長的寂寂孤獨
好像走進遙遙的遠古
用樹葉勾勒著無聊的典故
百十千年的時光不能常駐
就像留不住的日落月出
我終會變成風中的塵土
伴著黃葉漫無目標的飛舞
就像無數前人的重復
聆聽著詩歌吟誦著詞賦
幻想著會留下蹩腳的拙著
轉眼快到了自己的歸宿
唯有那牽腸掛肚的一幕
刻骨般的永遠記住
那天有滴淚的紅燭
還有著令人心痛的白幕
依傍著滿山遍野的松樹
佇望漫天的梨花飛舞
久久彌留在內心的深處
變成淚泉總愛在秋冬流注
人生是那濃濃的迷霧
誰都需要前後盼顧
青絲白發是條長的路途
桑榆樹下做著繞膝的陳述
2.關於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現代詩
延續童年的夢想 溫斯頓·丘吉爾小時候最喜歡收集玩具錫兵,他有近1500多個錫兵,組織得像一個步兵師,還管轄一個騎兵旅。
小錫兵改變了他的生活志向,從那時起,他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後來,他懷著童年的夢想應征入伍,在部隊時逐漸顯露出自己的軍事才華,並因此一步步成為英國著名的政治家。
他在自傳《我的早年生活》中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沒有童年時代統率軍隊的雄心,我就不可能有在軍旅生活中帶兵打仗的本領。」 丘吉爾的人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選擇的事業延續了童年的夢想。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事業上延續童年的夢想,就能把事業與興趣、愛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行成強大的內驅力,調動你全部的熱忱和激情去全身心地投入事業,從而贏得成功。」 走向成功的過程應該是既緊張、忙碌,又能感受到源自內心的愉悅和滿足的——是一種享受創造快感的過程。
如果只有難熬之感,那就意味著選錯了奮斗的方向,根本不可能抵達真正的成功。海涅還在上中學時就特別愛好文學,但他母親堅持要他去經商,而他對經商毫無興趣,不久商店就倒閉了。
他母親又要他去學法律,結果也是半途而廢。後來,他決定放飛童年的夢想,從事詩歌創作,最終成為德國傑出的詩人。
當我們面臨人生的選擇時,千萬不要被時髦的職業所誘惑,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挾裹,不要被從眾的心理所左右,還是要聽從內心的召喚,拾起童年的夢想,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吧!只有那樣的路,才是離成功最近的路。山高路遠 汪國真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不論激越 還是寧靜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選自《與汪國真對白》,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1年版) 賞析: 《山高路遠》堪稱汪國真詩歌的代表。
這首詩抒發了一種進取、執著、樂觀、自信的情感,表現了當代青年搏擊、奮進、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那些無病呻吟的靡靡之音,還有那些空洞乏味的豪言壯語式的詩作劃清了界限。它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引導,因而博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
在抒情方式上,主要靠形象的議論抒發感情。議論在這里是抒情的主要手段,但它不同於那些乾巴巴的說教。
它秒年個將抽象的思考化作新穎而美好的形象,在形象的議論中暗示情感。在寫法上,用淺顯平易的語言使詩作明白易懂,易於被廣大讀者所接受。
本詩的主旨全部凝聚在最後兩句:「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上。山高,路遠,但人都可以到達,十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它其實也是在強調一種精神,一種樂觀、進取、執著、自信的生活態度。會飛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媽媽去小木屋後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開著一叢叢火紅的杜鵬、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我快活地拍著小手,蹦蹦跳跳採摘這些五顏六色的花兒,可媽媽卻總是輕輕地挽著我走到山坡的另一側,那裡開滿著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兒怪逗人的: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輕盈地飛了起來,飛呀飛,飛得老高老高的,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抓住一朵飛在空中的小白花。
媽媽說:「這是蒲公英,它從不滿足於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盪。」 媽媽的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廣闊的世界上空飄盪。不久,我上小學了,媽媽縫了個花書包給我,書包上綉著幾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還歪歪斜斜地綉著幾個字——會飛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樂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一個有風的黃昏,我從學校跑回家,高興地拉著媽媽來到開滿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師剛剛教的兒歌《蒲公英的種子》唱給媽媽聽,我一邊喝一邊在蒲公英叢中跳來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聲中輕輕飄上了天空。媽媽的神情有些激動,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隨著那一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
從媽媽的目光里我彷彿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個夢: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過一間間古舊的小木屋,飛過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飛進金色的陽光中…… 帶著這個白色的夢,我考上了中學。那個綉著蒲公英的花書包舊了破了,有幾個深夜,媽媽把花書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後來,媽媽又守著小油燈,為我做了一件藍色連衣裙,裙上綉著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著藍色的連衣裙,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幾年之後,一張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使我那關於蒲公英的夢更真切了。臨別前的一個黃昏,風很大,媽媽和我不知不覺來到了小木屋後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飛得比以往更高了。
我驚訝地睜大了雙眼,媽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眼睛裡含著淚花。暮色漸濃,我和媽媽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時,媽媽拉了拉我的手,輕輕地說:「孩子,你算是一朵會飛的蒲公英了,但你還要飛得更高一些。」
從此,我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開始盡情地在大學的林陰小道。
3.關於行走在風雨中的現代詩
在風雨中行走(詩歌)
汪邦年
風雨/從歷史的悠遠處
刮來
風雨/從人生的幽深處
刮來
我有時在和風細雨中
有時在風雨大作中
有時在狂風暴雨中
我有時徜徉
有時傲立
有時狂奔呼號
我在風雨中行走
有時披戴著斜風細雨
不需歸的輕箬笠/綠蓑衣
有時穿著輕勝馬的芒鞋
有時拄著吟嘯且徐行的竹杖
我有時會靈魂出竅
放飛大海的精靈
一隻黑色的海燕
迎著烏雲翻滾
迎著雷鳴電閃
在狂濤巨浪的海面上
箭鏃一般/飛翔
並高叫著
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4.「文明行走」主題的現代詩歌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 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
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周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游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鍾,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凈凈。
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柳仁圭說:「野外應該是一片凈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么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或是一人或是數人乃至數十人,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
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遊,也照樣與陋習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在迎客首日,內地遊客在樂園的非吸煙區肆無忌憚吸煙,橫躺座椅、胡亂吐痰、隨意插隊,種種陋習給迪士尼樂園留下了一曲不和諧的音符。
再比如到國外旅遊,中國遊客大聲喧嘩,不排隊,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良好衛生習慣等在國內已見怪不怪的陋習,在外國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
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天仍在,美好禮儀卻被一些國人丟得差不多了。
再來看看我們的孩子們吧。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也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在學校里,不聽從老師的教誨,說一些時髦的臟話,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著時尚的發型;不知道認真學習,在校園內大聲喧嘩,亂扔垃圾。
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同學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孔子雲「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文明禮儀時刻提醒我們周圍還有別人的存在,我們的行為會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一種現代化的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 其實,要想成為一名「講文明,樹新風」的時代青年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還記得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煉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籃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了自己。 還有,10月25日,由新華網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十大民間環保傑出人物」評選結果揭曉。
當選者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女孩。說她「特別」是因為她是當選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歲;說她「特別」是因為她是一個只有兩個手指的女孩;說她特別是因為她用僅有的兩個小手指,從10歲到15歲的5年時間里,利用業余時間撿了6000多枚廢舊電池。
她就是潘娜威,營口的一個中學生,是她以自己真誠的環保行為為遼寧爭得了惟一的「十傑」稱號。 還有美國汽車公司的巨頭——福特公司,它的總裁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
和他一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幾個人面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
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門,他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便彎腰撿了起來,並順手扔進了紙簍里。然後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
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
你的眼睛不僅看見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並成為了總裁,而且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鰲頭。
所以,同學們清除陋習需要我們要從小事做。
5.有關生活的現代詩走什麼
《生活是多麼廣闊》
作者:何其芳(1912-1977)
生活是多麼廣闊。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
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
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
去高山上滑雪,
去駕一隻船顛簸在波濤上,
去北極探險,去熱帶搜集植物,
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發現心。
生活是多麼廣闊。
生活又是多麼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6.寫一首關於說走就走的旅行的詩詞,,句子優美點吧,現代的最好,
最美的自己在路上。不去走走就不會知道自己有多美麗。
保持年輕,就要背起行囊。無論是愛情還是青春,其實都在旅行的路上。不旅行,就會老。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一直覺得人應該去旅行,在年輕的時候,趁著有脾氣裝瀟灑,有本錢耍個性,離開睜眼閉眼看見的城市,逃離身邊的紛紛擾擾,找一個讓心裡安靜和干凈的地方,讓自己變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後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給老年的自己。
我想去旅行,一個人背包,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目睹沿途的風景,拿著相機,拍下沿途上的風景,記錄沿途的心情。那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背著背包的路上, 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流轉的時光,都成為命途中美麗的點綴,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對未知的恐懼,對舒適的留戀將阻止我們成為一個旅行者走上的冒險旅程。可是,當你作出這樣的選擇,你就永遠不會後悔。
我躺下來,以一張報紙當枕頭。高高在我上方的,是會眨眼的星星,而當火車彎曲而行,這些星群便上上下下的畫著弧線,望著它們,我睡著了。今天已經過去——我生命中所有天中的一天,明天又會是新的一天,而我依然年輕。
每當太陽西沉,我坐在河邊破舊的碼頭上,遙望新澤西上方遼闊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有未經開墾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走向西部海岸。我現在才知道,在這里,所有的年輕人總是躁動喧鬧,因為是那片土地使他們如此無法平靜。
我,熱愛旅行,不為別的,只為把世界看得多一點,我不坐飛機,也不打的,但我去過的地方比誰都多。 生活就是這樣,腳長在自己身上,往前走就對了。 我的熱愛能走多遠,直到嚮往的風景變成走過的地方!
如果不去接觸未知,我們的感覺將變得遲鈍,我們的世界就那麼小小的一點兒,就連好奇心也將消失不見。我們的目光將不再放眼遠方的地平線,耳朵也聽不到那些熟悉的聲音。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坐在一列火車上,沿途跟著一條河,你看著它在晨光暮靄中變換著色彩,看著它洗滌一縷縷陽光,看著它映襯一片片星輝,看著它或是洶涌或是平靜,然而一直相隨,不離不棄。
不要因為路途遙遠,就忘記為什麼而出發。有些事情,想到了就努力去做。或許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勇氣去做了
旅行教給我最大的一個道理是:世界上原來真的有很多很多種人,用五花八門的方式生活著,他們擁有不一樣的價值觀,讓這個世界顯得紛繁復雜又有趣,讓理解他們的人有共鳴,不理解他們的人有話題。他們是苦行僧,是賭徒,是藝術家,是商業巨子,是農民,是隱居者,是靈修者,是城市漫遊人……不旅行,我就無法遇見他們,縱然我把省下來的錢買十部QQ輪流開,也不會比現在過得更滿足
希望可以幫到你,好運喲
7.關於「路」的現代詩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卻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現代詩
路
啊!路,
高山巍巍,
使我想起攀登的路,
大浪揚波,
使我想起斗浪的路,
藍天一碧,
使我想起博雲的路,
風沙漫漫,
使我想起山澗的路。
千條路,萬條路,
昏暗的路,閃光的路,
交叉又重復。
啊!路,
我願披荊斬棘,
拓一條盤山的路,
我願乘風破浪,
闖一條越海的路,
我願翱翔天空,
架一條通天的路,
我願跋涉沙海,
打開一條綠色的路。
看吧,
我們正汗流浹背,
戰斗在知識的世界裡,
為了明天的路!!!
沒有走的路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
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
因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
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兩條路是一樣的,
都撒滿落葉,還沒踩下足跡。
啊,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來日!
盡管我明白:路是連著路的,
我懷疑是否還能重返舊地。
此後不論歲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總要伴一聲嘆息:
兩條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
此後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❸ 艾青詩選《公路》意象和象徵意義
在中國西部高原,一條新辟的公路沿著高山盤緣而上。詩人徒步行走在公路上,所 見所想,引起了詩人的詩情……
1940年,詩人所寫的《公路》一詩,把當時詩人的所見所想,留在了紙上,也留給了當時的讀者和以後的讀者,使人們能夠清晰地了解到當時詩人的心情。
詩人行走在公路上,心情是愉快的,激動的。詩人在詩中並不掩飾,相反,卻是直率地敞亮地奔瀉而出。情緒是那麼激越,感情是那麼熾烈,很明顯,詩人是想讓讀者與自己一起來享受這種歡悅。
詩人的歡悅可以說是滿心的了,靈魂,肺腑,眼睛,腳,都感到了歡悅。詩人的歡悅可以說是滿心的了,靈魂,肺腑,眼睛,腳,都感到了歡悅。詩人在這首詩中,為了表達自己抑止不住的愉悅心情,採用了寫景與抒情相結合的方式,極好地使詩人的心情得到流瀉。詩人在描繪公路上的所見時,寫得生動逼真。寫公路的走向,寫山澗的奔騰,寫鷹鷲與雕鴿的飛翔,寫騾馬隊的行進,寫汽車的賓士,又寫山下的景色*……都使人如臨其境。詩人的描繪本領得到了充分的展現。這些場景描寫,與直抒胸臆在詩中交織起來,組成了一幅恢宏的圖畫,使熾烈的情感有了依託,又使直抒胸臆的語言避免了枯燥。相反,熾烈的情感,又使場景描寫避免了呆板,在逼真的畫圖中,也涌動著濃郁的情感。在詩歌創作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觸景生情。這首詩,就清晰地呈現出這一創作動態。這首詩,寫得情景交融,反映了詩人的狀景抒情的高明。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詩的很高境界。《公路》這首詩,可以說達到了這樣的境界。景使詩人生了情,情又使景生輝,情景在這首詩里真可以說是相得益彰了。
❹ 戴望舒 雨巷的意象全詩當中有哪些意象
有以下七種意象:
1、雨巷。「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人迷茫、潮濕、凄冷之感.巷則點出陰暗、狹窄、悠長的環境。這一幅梅雨時節悠長狹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陰沉圖景,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寫照。
2、油紙傘。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有一種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憑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圍。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迷濛的特點。
3、抒情主人公「我」。獨自、冷漠、凄清,懷有希望,又無限惆悵、迷茫。
4、雨。可以看成是一種哀曲。
5、籬牆。連籬牆都是「頹圮的」,為全詩更多添了幾分黯淡無奈與感傷。
6、「丁香」。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徵著美麗、高潔、哀婉、愁怨,在古典文學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徵物。
7、「丁香一樣」的姑娘。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而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行走的腳本意象擴展閱讀:
《雨巷》創設了一個富於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
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網路——雨巷
❺ 凱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結點,區域,界限,標志】分別是什麼意思
1、 道路:道路是觀察者們或頻繁、或偶然、或有潛在可能沿之運動的軌跡,可以是街道、步道、運輸線、河道或鐵路——這就是大多數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們沿著道路運動,同時觀察城市,並靠這些道路把其餘的環境因素組織、聯系起來。
2、節點:節點就是標識點,是城市中觀察者所能進入的重要戰略點,是他旅途中抵達與出發的聚焦點。它們主要是一些聯結樞紐、運輸線上的停靠點、道路岔口或會合點,以及從一種結構向另一種結構轉換的關鍵環節。
節點也可以只是簡單的匯聚點,只因為是某種功能或物質特性的中心而顯得舉足輕重,比如街角空間或是圍合的廣場。
3、區域:區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組成單元,它們代表著兩個不同尺度的范圍。觀察者們在精神上深入它們「內部」,它們由於具有一些個性鮮明的共有特徵而易於被人們所感知。從內部看,它們總是易於辨認的;如果從外部可見的話,它們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間的參照物。
4、邊界:邊界是一種線性元素,是兩個片斷之間的界線,是連續體上的線性裂紋:海濱、鐵道斷口、城市發展的邊緣、牆體等等。它們只是附加的腳注,而不是對等的軸線。這種邊界可以是將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滲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兩個地區互相聯系、互相結合的接縫線。
5、標志:標志是另一類型的參照點,只是觀察者身處它們外部,而並不進入其中。它們通常是一些簡單定義的實物:建築、標識牌、商店或山峰。它們的作用是從一大堆可能對象中挑選,突顯處一個單獨的元素。
(5)行走的腳本意象擴展閱讀:
由於林奇城市五要素的方法對於形成局部的區域概念特別有效,其次於林奇城市要素的方法對於形成局部的域概特別有效而且易於操作,因此被廣泛運用於城市設計當中。這實際上是在城市結構上契入各種想像的秩序形式,並因此而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同時這種方法還形成了對城市空間的進一步劃分,如設立邊界性的門窗、綠籬等。領域性的加強雖然對防止犯罪有幫助,但識別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常常使城市空間被分化得更為零碎和隔絕。
這不僅與城市的整體性相悖,而且極易產生新的空間障礙,無法在居民與陌生人之間形成一種交流的界面,從而滋生新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