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告訴我這些詞的意思 急用。謝謝!
1
【讀音】zǐ qì dōng lái 圖片[1]:成語「紫氣東來」
【釋義】傳說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舊時比喻吉祥的徵兆。 【用法】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萬紫千紅、清都紫微、佩紫懷黃 [1]紫氣是紫色的氣,古人認為紫色與當官有關。很多官服是紫色的。紫氣東來主要用於書香門弟家的大門口上的牌匾。 2、JQ,是網路用語,一般是指漢語拼音的頭一個字母的組合,比如:激情,近親、盡情、舉起、聚齊、禁區、劇情、技窮、將星、強取、講求、江青、獎券、景區、姦情等。如果你用最新的拼音輸入法輸入「jq」,就會出現下面這些短語:激情,機器,進去,軍區,加強,近期,技巧,金錢,減輕,堅強,劇情,假期,精確,健全,盡情,價錢,禁區,景區,郊區,絕情,家禽,角球,金曲,嬌軀,甲醛,矯情,精氣,捐錢等等。在不同的情況下JQ可能代表不同的漢語意思。
3、讀音 傾國傾城:qīng guó qīng chéng 傾國傾城
釋義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 《詩·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現多用於指婦人美貌驚艷。 示例 一個太真妃~。 ★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花月痕》第七回:「所選的人,橫豎是那並州幾個粉頭,又難道又有個傾國傾城的出來?」 近義詞 傾城傾國、國色天香、出水芙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故事
古代學者在剖析我國歷史時,曾列舉「商惑妲己」、「周愛褒姒」、「漢嬖飛燕」、「唐溺楊妃」四大美女傾國案例。他們用商紂王、周幽王、漢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別被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楊玉環美色迷惑,不愛江山愛美人,驕奢淫逸,最後導致國家滅亡的歷史事件,來說明「女人是禍水」,她們足以「傾國傾城」。 在我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別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詩句。這就是譏諷周幽王寵幸絕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廢而亡國的真實故事。哲夫、哲婦,即明達、才智者。傾城,是指城邦覆滅。「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為城,智慧的婦人壞城」。 據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縣圖志》中「褒城縣」條下載:「褒國,在縣東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國是褒姒的家鄉。漢中地方誌又記,褒國故址在駱駱坪,今屬漢中市漢台區河東店鎮花果村。唐代著名詩人胡曾也寫有褒姒傾國詩篇:「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烽火戲諸侯。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即所謂「傾城傾國」是傾覆邦國的意思。這就是「傾城傾國」或「傾國傾城」典故的出處。古人把西周滅亡的歷史罪責強加在褒姒頭上,顯然有失偏頗。 後來,人們約定成俗,習慣用傾城傾國來形容婦人容貌很美。這句成語已作為絕色美女的贊詞,並無貶意。這里的傾,已不是傾覆之意,而應作為傾慕理解。傾城傾國是說全城、全國得人都傾慕其美貌。這就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褒姒的美貌應受到所有人的羨慕。女人艷麗何罪之有!唐代官居御史大夫的大詩人元稹當年路過褒城時曾有感而發,留下了「花疑褒姒笑,棧息武侯征」的詩句。這位政治家和詩人把功業未就的哲夫諸葛亮和亡國人劫的褒姒相提並論,字里行間充滿對這兩位「哲人」遺憾及同情之心,這也是對那些歷史學人所作的褒姒傾國結論的有力否定。
典故
傾國傾城語出自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後,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 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寵愛,後因病重,武帝時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終背對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說是病顏憔悴,怕有損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後,武帝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她懷念不已。白居易據此寫了一首諷諭詩《李夫人》。 漢武帝, 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 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不已, 甘泉殿里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葯, 玉釜煎鏈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 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 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 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彷彿平生貌, 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 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 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 重璧台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貴妃。 縱令妍姿艷質化為土, 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傾城色。
2. 蘚的拼音組詞和部首
蘚的拼音:xiǎn
部首:艹
筆畫數:17畫
苔蘚的圖片
古籍對於「蘚」字的記載:在康熙字典中,記載蘚【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7畫,《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游,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