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過雪山草地mv拍攝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過雪山草地mv拍攝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2-07 03:45:49

❶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賞析

對於長征中的紅軍來說,翻過大雪山,並不意味著艱苦的行軍已結束。迎接他們的,是更難逾越的茫茫大草地。

低頭、迎兩字把雪山擬人化,寫出紅軍不畏艱難、豪邁樂觀的氣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悅之情。毯、氈兩字展現了過草地時艱難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紅軍在惡劣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不怕難」的鋼鐵意志。

這兩句話出自《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全文如下: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1)過雪山草地mv拍攝腳本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長征。紅軍超乎尋常的毅力,戰勝了幾十萬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追堵截,越過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經歷十個省、約二萬五千里的征途。終於到達目的地-------陝西省北部。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曾參加過長征的肖華回顧他在長征中的真實經歷、歷時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史詩。

隨後,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選擇其中的10首譜成了組歌,分別描繪了10個環環相扣的戰斗生活場面,並巧妙地把各地區的民間曲調與紅軍傳統歌曲的曲調融合在一起,最終匯成了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

❷ 關於紅軍過雪山的時代背景

紅軍精神永放光芒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每當五星紅旗隨太陽一同升起,耳邊又響起雄壯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時,總會令我感動不已。每次感動,我就會憶起我們人民革命的艱苦歷程,想起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於王明的「左」傾錯誤,八萬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從南中國的崇山峻嶺中開始了漫漫長征。長征路上,面對著自然界種種艱難困苦,地方軍閥、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們都毅然挺過去了。瞧!那冰冷的空盪盪的十三根鐵索,他們「飛」過去了;瞧!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他們翻過去了;瞧!那杳無人煙的草地,他們踏過去了。在整個長征的368個日日夜夜裡,他們一共爬過了18座崇山峻嶺,渡過了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挺進和順利通過了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面對著30萬武裝精良的敵軍,攜帶著數量龐大的輜重,在一個地球上最為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這一切,讓今天的人們,長久地發出神奇的感慨。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主席寫的七律詩——《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正是這些肩負著偉大使命的中華兒女,以一種勢不可當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長的道路。是他們,嚇得敵人聞風喪膽,狼狽而逃;是他們,突破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將共和國的國旗抹成了紅彤彤的顏色;是他們,憑著一股執著的精神,創造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奇跡,走向抗日的最前線,擔負起了祖國生死存亡的重擔……
怪不得毛主席會這樣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像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2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沒錯,這正是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引以為驕傲的。紅軍戰士,我們因你們而感到驕傲,我們更不會忘記這一輝煌的斗爭業績。今天,我們要從紅軍長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氣、力量和智慧,繼承先烈們的遺志,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現代化強國,讓我們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們年輕一代,正走在先烈們為我們開辟的社會主義大道上,今後我們將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為建設現代化的強國而不懈努力,再努力。

紅軍,我們因你而驕傲
——《長征》讀後感

夜,靜靜地,喧鬧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變得萬籟俱寂。或許,外面樹枝上的貓頭鷹,正睜大眼睛,准備抓一隻陶醉於美味的田鼠呢。而此時的我,正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為什麼呢?因為我的腦海里不斷地浮現《長征》一詩中描寫的紅軍戰士過雪山、草地那雄偉壯觀的場面,心裡不停地稱贊他們的堅強意志。這又怎麼能使我安然入眠呢?
《長征》這首詩就是毛主席在紅軍浩浩盪盪地到達吳起鎮時寫下的。每當讀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時,我就心潮起伏,思緒萬千,紅軍戰士是這樣迎難而上,而我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登山時的事……
那是一個酷暑難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正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媽媽正閑得沒事做。於是,我們全家決定去爬那生長著鬱郁蔥蔥的樹木的紫荊山。
來到山腳下,望著那彎彎曲曲的山路,我不禁有些忘而怯步。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開始爬起山來。
剛開始,我還信心十足地小跑起來,還一邊看風景,一邊哼著歌。可到了後來,卻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才走了一小會兒,就氣喘吁吁了。剛才爸爸媽媽還被我甩得老遠,現在就已經快追上我了。我有些泄氣了,但還是靠最後一點力氣在兩邊懸崖峭壁間,賣力地、氣喘吁吁地走著。
到了半山腰,我已累得滿頭大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爸爸媽媽哪裡知道,我的心裡早已打了退堂鼓啊。
善解人意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的意志太軟弱了,如果當年的紅軍像你這樣,還會有今天的新中國嗎?」那時年幼的我,心裡有些不服氣,並不知道紅軍是什麼,嘴裡說:「那又怎麼樣?」便怏怏地下山了。
今天,我讀了毛主席的《長征》,終於知道了紅軍具有的堅強意志,不禁為他們的精神而喝彩:「紅軍戰士,我們因你而驕傲!」但比起我的爬山經歷來,我真是不應該呀!

指導老師:臧素萍
紅軍精神,我心中永遠的豐碑
——讀《萬水千山》有感

《萬水千山》是一本講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感人故事的好書。那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動了我,時常把我的思緒引到那段艱苦的歲月。
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最後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里……這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我深深感到生命有多麼的寶貴啊!的確,長征是一部堅忍旅程的史詩,也是一部勇敢者的頌歌。
長征路上,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上刀山,下火海……為了戰勝這些艱難險阻,紅軍戰士身體遭受了超出人類種種極限才能忍受的痛苦,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可是面對困難,紅軍戰士勇敢樂觀,迎難而上,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新中國。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的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征途中,紅軍歷經艱難困苦,而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要吃,那個不愛吃,做事拈輕怕重,怕苦怕累,怕臟怕受委屈,在家裡就像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和紅軍一對比,我真是慚愧極了。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用「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讀書,不浪費光陰,虛度年華。
今天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明天我們將是祖國的棟梁。紅軍精神將成為我心中永遠的豐碑,紅軍的事跡將不斷地激勵我,刻苦學習,努力向上,迎來自己人生的一個又一個「盡開顏」。

❸ 紅軍過草地的時代背景

紅軍過草地背景中央紅軍在佔領瀘定城以後,為了迅速甩掉身後的追兵,實現北上的的戰略部署,選擇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作為行軍路線。這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難的路程。1935年6月初,紅軍開始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夾金山。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連鳥也飛不過去。6月中旬,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山,經過短暫的調整,於8月下旬開始向荒無人煙的草地進軍。廣闊無邊的千里沼澤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吃光了,就挖野菜,吃樹皮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在這樣艱苦無比的條件下,靠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革命意志,紅軍將士走過了人跡罕至的荒灘草地。 長征 [原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憶秦娥·婁山關(1935年2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❹ 紅軍長征中爬雪山過草地究竟要面對哪些困難

紅軍異常艱苦,沒有糧食吃,吃野菜,甚至吃皮帶,皮鞋。身後還有有敵軍的圍追堵截。

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大雪山給紅軍生命造成威脅。生病只能采草葯,沒有西葯,尤其是消炎葯,一般情況下即使只是得感冒都會有生命危險。缺乏保暖的衣物,過雪山時不少戰士因為低溫活活凍死。

長征途中才發現自己懷有身孕的女性也是長征途中的一大困難。

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和鄧發的妻子陳慧清是最先體驗征途分娩和骨肉分離之苦的女性。

當時賀子珍跟隨毛澤東一起踏上萬里長征路,出發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有身孕,到了途中才知道,已經有一個小生命在她的體內,已經出發了,也不好退回去,就一直前進,直到經過了10個月,在紅軍度過赤水河的一個雨夜中,賀子珍在路邊的一個茅草屋裡臨盆分娩,因為條件簡陋,戰事吃緊,分娩的時候,還是用的平時吃飯的臉盆為嬰兒洗的身子。

(4)過雪山草地mv拍攝腳本擴展閱讀:

長征的由來: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為「長征」,而是稱為「突圍」、「反攻」等。

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萬里長征,是一部永不褪色的英雄史詩;紅軍戰士,是一群值得永遠銘記的民族英雄。

胡錦濤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革命的壯麗史詩。「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❺ 爬雪山 過草地

爬雪山、過草地

中央紅軍佔領瀘定城後繼續北上,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紅軍大多來自氣候炎熱、潮濕的南方亞熱帶地區,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的確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大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如果你能在山上張開嘴,山神就會把你掐死。總之,大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大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

6 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萬餘人,士氣高昂。但張國燾卻以種種借口延誤紅四方面軍主力北上,並以改組黨中央和紅軍總部相要挾。為維護紅軍的團結,並爭取張國燾本人,黨中央於 7月18日發出通知,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隨後又對紅軍序列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8月3日,紅軍總部制定了夏洮計劃,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軍:左路軍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國燾率領,經阿壩北進;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經班佑北上。黨中央、中央軍委隨右路軍行動。8 月20日,中共中央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批評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決定以主力迅速佔領洮河流域地區,並以此向東發展取得陝甘。隨後,右路軍進入茫茫的毛兒蓋大草原,這又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挑戰。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在她的著作《偉大的道路》中勾畫了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地帶:"大草地位於康藏交界地區的高地上,一望無垠,廣袤達數百英里,全是沒有路的沼澤地帶。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四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渾水深達數英尺的沼澤。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樹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鳥類飛翔,聽不到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都找不到。這里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際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雪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雲,把大地襯托成灰暗而陰沉的地獄。"紅軍走出草地的時候,只剩下一支襤褸不堪、瘦得只有骨頭架子的部隊。成千上萬的人咳得喘不過氣來,可是它還能一師又一師地擊敗軍閥部隊,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頑強、最結實、最有政治覺悟的老戰士,是歷史上一支無與倫比的堅強隊伍。紅軍將士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歷盡艱辛,終於在 8月底以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左路軍也於8月20日經過草地到達阿壩。班佑以東的上下包座位於松潘北部,群山環抱,地勢險要。守敵胡宗南部獨立旅第 2團憑借山險林密,築以集群式碉堡,構成一個防禦區,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之路上。胡宗南發現紅軍過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師由松潘以北的敵人支援包座,並在上、下包座至阿西一線堵截紅軍。消滅包座之敵,開辟前進道路,是擺在右路軍面前的迫切任務。徐向前主動向黨中央建議,攻打包座的任務由第四方面軍部隊來承擔,並准備採取圍點打援的戰法,求殲包座和來援之敵。29日黃昏,部隊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紅軍掃清外圍據點,殘敵退入大戒寺後山碉堡負隅頑抗,等待援兵。為誘敵來援,紅軍對其圍而不攻。30日夜,援敵49師先頭部隊291團進抵大戒寺以南,為誘敵深入,紅30軍以264團略作阻擊便且戰且退,至當日下午,敵49師全部被誘入我伏擊圈內。下午 3時,我軍向敵人發起總攻,隱蔽在山上的紅軍將士一齊向敵出擊,敵49師被分割成 3塊,首尾不能相顧。剛剛走出草地的紅軍英勇拼殺,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敵人。經七八小時的激烈戰斗,我軍終於在當晚將胡宗南的第49師全部殲滅,敵師長伍誠仁受重傷後跳河自殺。固守在大戒寺後山高地的300餘敵人,見大勢已去,在我軍政治攻勢下全部繳械投降。此役是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的一個大勝仗,我軍殲滅包座地區守敵及援敵49師的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50餘挺,長短槍1500餘支,還繳獲了紅軍急需的氂牛、騾馬、糧食、彈葯等軍用物資,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使敵企圖把我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

❻ 長征組歌兩首背景

一. 創作背景

組歌是由內容上有聯系但又有相對獨立性的一些歌曲組成的聲樂套曲,組歌的演唱形式有獨唱、重唱、對唱、齊唱、合唱等。本文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當年首演於北京。全曲由十個樂章組成: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這部大型聲樂作品,採用領唱、重唱、齊唱、合唱及樂隊的表現形成,融匯長征沿途各地民間音樂和工農紅軍歌曲而加以發展,藝術地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若乾重大歷史事件,構成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四曲。《過雪山草地》是長征組歌中的第六曲。

二.背景資料:

1. 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運用一系列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在「反圍剿」戰斗中,採用了「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弱敵,在運動戰中各個殲滅」等戰術;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運用「調虎離山」之計;「國內革命戰爭」中,運用「蘑菇戰斗」、「運動戰」等;「淮海戰役」中用「瓮中捉鱉」戰術;「遼沈戰役」中用了「關門打狗」之計……)

2. 紅軍長征途中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這些雪山海拔高,山頂終年白雪覆蓋,空氣稀薄,氣候復雜多變;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爾蓋草地,上面泥潭、沼澤遍布,且被草蔓遮蓋,極具隱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滅頂之災。紅軍長征途中前有殺敵,後有追兵,空中有敵機盤旋,紅軍指戰員連續行軍作戰,缺少衣食,葯品奇缺,許多戰士尤其是傷病員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長征途中最難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長征時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師師部測繪員,援西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後任成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詩作:

《過雪山草地》

萬苦艱辛出重圍,又入雪山荒原地;飢腹奇寒旦可忍,難捱高原氣體稀。

三軍肝膽硬如鐵,經得狂風暴雨侵;飢寒交迫不掛齒,全靠主義照征程。

神兵飛奪臘子口,會師陝甘挫追敵;日寇深入民族危,為求解放戰到底。

《悼戰友》

三過草地苦難熬,雨夜棲身牛糞房;

篝邊戰友長辭去,別前鞠躬淚含眸。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ba/44487.htm

❼ 視頻拍攝腳本

視頻拍攝腳本範文

你看過視頻拍攝腳本範文嗎?在視頻拍攝的過程中,腳本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沒有腳本的拍攝將會是一盆散沙,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一些關於視頻拍攝腳本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與收藏。

視頻拍攝腳本1

《地鐵兄妹》拍攝腳本

短片以MV的形式展現「地鐵兄妹」的立志辛路,用他們原創的勵志歌曲,襯托出灰色都市中的陽光兄妹。

引子

哥哥和妹妹分別敘述旁白:北京地鐵10號線,現已開通的一期全長32.9公里,共設車站28座,西起海淀區巴溝,沿元代土城徑直向東,在芍葯居和亮馬橋之間轉彎,向南經東三環路直到勁松站……(聲音漸弱)

(引子部分用一種平靜而又有經歷感的音樂)

引子畫面

01:特寫地鐵站里旁白中的各種站牌。

02:中景別車門開啟,關閉,開啟,關閉,重復幾次。(報站名的'聲音)

03:大全景別站台上流動的人群,兄妹站在原地不動等車的背影。

04:中景別地鐵涵洞,車燈亮,進站的車頭。(前景掛妹妹的頭發,音樂起)

正文

(原創歌曲高潮部分一個小節直接進入)

畫面01:中景別哥哥和妹妹在車廂內演唱。

畫面02:哥哥演唱特寫。

畫面03:妹妹演唱特寫。

畫面04:特寫乘客表情。

妹妹旁白:

你有萬千世界,(畫面01:兄妹清晨走在無人的馬路上)

我有小小地鐵,(畫面02:中景別,一把吉他斜靠在地鐵站的一個柱子旁。)

北京承載了無數北漂的未來,(畫面03:特寫妹妹和哥哥燦爛笑容。)

我們的夢想也交託給了這個地方。(畫面04:特寫哥哥的琴弦波動,妹妹的小話筒。)(此處進入原創歌曲最後段落)

畫面01:特寫陽光從城鐵的玻璃中透出,逆光中哥哥演唱的側臉。

畫面02:特寫妹妹長發中透出陽光。

畫面03:大全景別城鐵列車駛向遠方。

哥哥旁白:

三平米的小屋

畫面01:大全景別夜幕降臨。

十小時的奔忙

畫面02:中景哥哥送妹妹上車告別。妹妹過肩拍哥哥,車門關閉,地鐵開動。

雖然辛苦卻無需可憐

畫面03:特寫手機,妹妹接到哥哥的簡訊。囑咐路上注意安全,妹妹臉上堅強的微笑。)

結束:

只要擁有理想生活就充滿陽光。(結束畫面:大全景別空盪的,空盪的地鐵站。)

視頻拍攝腳本2

短視頻腳本怎麼寫

短視頻腳本一般分為3種,分鏡頭腳本、拍攝題綱、以及文學腳本。

根據自己的實操經驗,同時整合了一些實用的腳本創作資料,來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三種短視頻腳本怎麼寫!

腳本一般分為拍攝提綱、分鏡頭腳本和文學腳本。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類型的短視頻。

1、拍攝提綱

拍攝提綱是拍攝一部影片或某些場面而制定的拍攝要點。它只對拍攝內容起各種提示作用,適用於一些不容易掌控和預測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是:腳本題綱一般不受限制,攝影師可發揮的空間比較大,但是對於視頻後期的指導效果較小。

所以,我們在做抖音、快手等這類短視頻時,一般不需要採用這種腳本寫作方式。

2、分鏡頭腳本

分鏡頭腳本適用於故事性強的短視頻。

分鏡頭腳本已經將文字轉換成了可以用鏡頭直接表現的畫面,通常分鏡頭腳本包括畫面內容、景別、攝法技巧、時間、機位、音效等。

分鏡頭腳本一定程度上已經是「可視化」影像了,它能幫助團隊最大程度保留創作者的初衷,因此對於想要表達一定故事情節的短視頻創作者不可或缺。

分鏡頭腳本對畫面的要求極高,因為我們要在極短的時間展現出一個情節性強的內容,所以創作起來耗時耗力。

一個完整的分鏡頭腳本,要想表現出品牌的特性,細節多,鏡頭類別也很多:包括全景、近景、俯拍、特寫等等。

而一般我們做一份短視頻腳本,可能也會限制在15秒左右。

要想在短短的15秒內呈現出情節的完整性以及產品或品牌的特性,那麼,就需要我們在每一個細節上精雕細琢,不浪費每一個鏡頭。

分鏡頭腳本是我們目前創作短視頻腳本用到比較多的形式。

❽ 雪凱凱,路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是一首什麼歌

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肖華將軍作詞,這首歌是大型革命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歌曲,李光曦演唱。
雪皚皚,野茫茫,
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都是鋼鐵漢,
千錘百煉不怕難。
雪山低頭迎遠客,
草毯泥氈扎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於天。

❾ 翻過雪山來到了草原是什麼歌

翻過雪山來到了草原是《站著等你三千年》。

歌曲:《站著等你三千年》

詞: 王琪

曲:王琪

歌詞:

我翻過了雪山來到了草原,只為在你出嫁前再看你一眼

說好了要一起到海枯石爛,難道你忘了我們發過的誓言

阿媽說我們就是緣份太淺,阿爸不說話抽了一夜的煙

在你的氈房外我唱斷了琴弦,看著你走遠我把淚也流干

妹妹你要做一隻絕情的雁,哥哥做胡楊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變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個地方叫永遠

你說別等我別等我,可我怎麼忍心讓你守著孤單

我翻過了雪山來到了草原,只為在你出嫁前再看你一眼

說好了要一起到海枯石爛,難道你忘了我們發過的誓言

阿媽說我們就是緣份太淺,阿爸不說話抽了一夜的煙

在你的氈房外我唱斷了琴弦,看著你走遠我把淚也流干

妹妹你要做一隻絕情的雁,哥哥做胡楊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變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個地方叫永遠

你說別等我別等我,可我怎麼忍心讓你守著孤單

妹妹你要做一隻絕情的雁,哥哥做胡楊等你三千年

生也等你死也等你,等到地老天荒我的心不變

妹妹我等你三年又三年,才知你去了個地方叫永遠

你說別等我別等我,可我怎麼忍心讓你守著孤單

歌曲資料:

《站著等你三千年》是由王琪作詞、作曲,王琪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18年12月2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站著等你三千年》中。

❿ 紅軍過雪山的故事

爬雪山、過草地中央紅軍佔領瀘定城後繼續北上,於1935年6月8日突破敵人蘆山、寶興防線,隨後翻越了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紅軍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

一開始見到雪山,覺得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夾金山。

總之,夾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夾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

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爬雪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風雪刺得紅軍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萬餘人,士氣高昂。

(10)過雪山草地mv拍攝腳本擴展閱讀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

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