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產房雲參觀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產房雲參觀腳本

發布時間: 2022-12-06 20:50:31

⑴ 產房消毒隔離措施

產房作為孕婦生產的地方,也是新生兒降生的地方,要做好消毒隔離 措施 ,避免空氣中的細菌對新生兒造成傷害。那麼產房消毒隔離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產房消毒隔離措施

1.產房包括辦公室、一般待產室、隔離待產室、分娩室、隔離分娩室、急診手術間、無菌物品存放間。嚴格區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各區有明顯標志,嚴格執行“三關”管理。

2.工作人員進入產房前,必須在工作人員通道的指定地點更換帽子、口罩、鞋子(或鞋套),洗手或消毒手後更換衣褲方可進入半限制區,進入半限制區後須進行二次更鞋更衣後方可進入限制區,外出必須更換外出衣、外出鞋,非工作人員一律不得隨意進入,參觀者應嚴格按照以上規定執行。

3.產婦進入產房需更換病員服、拖鞋(或鞋套)後經病人通道進入,個人物品不應帶入產房。陪伴進入待產室,須戴口罩、帽子、更換衣褲、拖鞋(或鞋套)後方可進入。

4.產房清潔由專人管理,牆面和地面每天採用濕式清掃,隨臟隨掃。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病原菌感染時,立即用含氯(500mg/L)消毒劑拖洗。刷手池、水龍頭、產床、對接車、輻射台、母嬰監護儀等儀器設備的物表每天進行擦拭,無菌物品存放間、待產室、分娩室及急診手術間每日進行一次循環風紫外線消毒,每月進行空氣培養、物表細菌學監測一次。產房專用的拖鞋,每天清洗消毒。

5.氧氣濕化瓶、吸引瓶、各種導管、接頭、霧化器、暖箱等接觸皮膚和粘膜的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產婦使用後的軟尺、骨盆測量儀用含氯(500mg/L)消毒劑浸泡消毒,乾燥保存備用。

6.每周一進行袖帶清洗、儀器保養各一次,每周更換消毒液、消毒消毒器械二次。

7.產房的清潔用品(如拖布、抹布)嚴格按照分區使用,並作好標志。

8.待產或分娩後的床單元及物品嚴格按照出院病人終末消毒處理,對患感染性疾病的產婦,安置在隔離待產室或分娩室,在待產或分娩過程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等按感染性醫療廢物嚴格處理。

9.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標准預防執行職業防護,接生時須穿防護服、戴防護罩。

10.胎盤等病理性垃圾嚴格按相關規定處理,醫療廢物經污物通道轉運。

11.無菌物品存放在無菌物品間的無菌物品櫃內,消毒標記清楚,並標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班班交接。產房所需器械進行高壓滅菌,一人一用一滅菌。

12.搶救新生兒後的用物(如喉鏡、氣管插管等)須一人一用一滅菌後備用。

13.使用後的LEEP刀器械由產房助產士嚴格按照清洗流程執行後,戊二醛浸泡消毒備用。使用後的床單元按照終末消毒處理。

消毒隔離措施

目的: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

1、 護理部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消毒、滅菌、隔離、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等制度,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控制醫院內感染有關知識的培訓。

2、 各護理單元設立醫院內感染監控護士,檢查督促本部門消毒隔離工作。

3、 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潔,不戴戒指,不著工作服進食堂或離院外出。

4、 護理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凡是高度危險性物品,必須選用滅菌法滅菌;凡中度危險性物品,可選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險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潔處理。

5、 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適當 方法 進行滅菌。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來菌法;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法。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

6、 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

7、 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並定期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先對用於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8、 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定期消毒和每次使用結束後進行終末消毒,乾燥保存。氧氣濕化瓶內的濕化液為滅菌水。

9、 以下情況必須洗手:接觸病人前後;進行無菌操作前後;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ICU、母嬰室、新生兒病房、燒傷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點部門時;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後等。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應戴手套,並洗手。

10、 病房及各診療科室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採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洗手用的肥皂應保持清潔、乾燥,有條件的醫院應用液體皂。可選用紙巾、風干機、擦手毛巾等擦乾雙手。擦手毛巾應一次性用。不便洗手時應配備快速手消毒劑。

11、 無菌容器及敷料紺每周滅菌1-2次;體溫計用後要用高效消毒劑二步法消毒(最好一次一用或專人專用);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應保持密閉,定期滅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針一筒一帶一墊。

12、 門診、病房各室應定期通風換氣,地面應濕式清掃,床頭桌、椅每日濕擦,保持清潔,每周大掃除一次。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即以有效消毒劑擦凈。抹布、拖把應分區專用,用後消毒、洗凈、晾乾。

13、 病人出院後,病室及室內物品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傳染病病人按傳染病管理制度及其護理常規執行,特殊感染病人除嚴格隔離外,其用過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等物品應燒毀。

14、 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換一次,如有特殊情況應及時更換。臟被服不能在病室及走廊清點。

15、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領用、保管、使用、處理、毀形等各環節,應嚴格按照《省醫療衛生機構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規范》執行,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在密閉保存的前提下,可不行毀形及浸泡消毒。

16、 各具體部門、重點科室的消毒隔離管理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規范》及本規范有關科室管理條款執行。

消毒隔離要求:

1、 治療室、換葯室(處置室)

以上各室均屬無菌操作室各項操作如配葯、穿刺、注射都在此進行,因此消毒隔離管理要求如下

(1) 醫護人員進入室內,衣帽整齊,戴口罩,操作前應洗手(1:100“84”)擦手毛巾每日

用1:50“84”浸泡2次,每次30分鍾。

(2) 各科室嚴格區分無菌操作區和有菌處理區,兩區之間≥1米,標記清楚,滅菌物品有菌物品分開放置。

(3) 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洗手制度,采血、輸血、輸液實行一人一針一管一止血帶一避污紙一洗手。

(4) 各室要每日通風,紫外線照射,擦拭、拖地消毒兩次,每日熏蒸一次,每月培養一次,擦拭消毒為1:50——1:100“84”或0.2——0.5%過氧乙酸,空氣熏蒸為1g/m³過氧乙酸,密閉2小時,每日徹底清掃一次。

(5) 無菌櫃內無菌物品分類按滅菌日期的先後依次擺放整齊,近日在遠,遠日在近,無菌包放在無菌櫃內,距地面20㎝,屋頂50㎝,離牆5㎝,接受供應室的物品應查看滅菌日期,指示膠帶是否變氣合格,布包是否潮濕(≤3%)高壓滅菌有效期一周,無菌包超過一周,開包≥24小時或潮濕均應重新滅菌,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經使用,也不可再放回到無菌容器中,無菌物品持續使用時間4小時。

(6) 無菌持物鉗每周高壓滅菌2次,消毒液每周更換2次(0.2%新潔爾滅+0.5%亞硝酸鈉)容器加蓋。換葯室,婦科治療室每周更換一次,每個容器內存放一把,取放無菌持物鉗時尖端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的容器內壁,手指不可觸摸浸泡部位,使用時尖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容器內,如取遠處物品時,滅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移至無菌物品旁,無菌持物鉗不能觸及未經滅菌的物品,也不可用於換葯和皮膚消毒。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應重新滅菌。

(7) 盛裝碘酒、碘伏、酒精、換葯棉球的瓶、敷料罐應每周高壓滅菌1--2次,標簽清楚,註明日期,瓶(罐)內剩餘物品禁止使用或按有菌物品處理。

(8) 換葯室一切物品必須保持無菌,嚴格執行一人二盤二鑷制度,換葯操作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一次處理。換葯所用溶液(生理鹽水)開瓶後部超過24小時。器械用後砸死1:100 “84”溶液浸泡30分鍾再刷新,擦幹上油高壓。對傳染乙肝、綠膿桿菌感染,換葯的彎盤單獨使用0.5--1%過氧乙酸或1:50 “84”溶液浸泡60分鍾,高壓2次。

手術室:

(1)手術室按無菌、半無菌、有菌手術分室。

(2)工作人員進入手術室需更換衣帽、口罩、鞋,貼身衣服不能外露。外出須更換外出衣、鞋。

(3)手術前用消毒液擦拭手術間物體表面、手術台、地面。每日術前空氣消毒,每周大清掃,空氣密閉熏蒸1次。

(4)各區域拖鞋嚴格區分,每周刷新1次。污染隨時刷新。

(5)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檢查肝功等所需檢查項目,陽性者或急診手術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處理,傳染病病人用過的器械、清洗、消毒 物體表面、地面、門把手用過氧乙酸擦拭消毒,空氣熏蒸消毒,地面、物體表面、物品、空氣連續檢查3次均陰性方可使用(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感染、傷寒、乙型肝炎等)。

(6)連續手術應先滅菌手術、半滅菌手術、有菌手術進行,手術台、物體表面、地面用0.5%過氧乙酸擦拭消毒後進行下一台手術。

(7)手術患者物品一律不得帶入手術室,術前應更換清潔衣服,戴好帽子。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少穿衣物。外工作人員不能擅自進入手術室。

(8)手術室體積小於等於30*30*25cm,重量金屬小於等於7kg,布包小於等於5kg。

(9)傳染病病人液體性排泄物和婦產科、手術室引流瓶內的引流我疑似傳染病者用1:50 “84”溶液混勻靜止60分鍾後傾倒。

(10)分娩室要求同手術室。

病房、觀察室:

1.病房內收住患者應按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

2.病室內應定時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鍾。

3.晨間護理採取濕式掃床,一床一巾,床頭桌擦拭一桌一巾,用後1:200“84”浸泡30分鍾,床頭櫃,門把手、窗檯,床桿等物體表面用1:100“84”擦拭2次。

4.病員被服每周更換一次,污染隨時更換。

5.病室、走廊地面每日濕式清掃拖地2次。

6.患者的餐具、便器等用品固定使用,便器用後應用1:50“84”浸泡30分鍾清洗備用。

7.出院、轉院、轉科、死亡的病人需進行終末消毒,首先紫外線照射60分鍾。1:50“84”消毒液擦拭床、床頭桌、凳、地面。

8.對乙肝病人床頭,一覽卡有H表示,實行床頭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9.如設有痰盂,要盛放1:200“84”液,隨時更換。

10.病人用過的果皮等物品應放置在生活垃圾袋內,不準扔在地面或走廊,更不準順窗口扔到外面。

常用物品使用管理要求

1、溫度計1:20“84”75%酒精30分鍾

2、霧化器上唅嘴、面罩吸引器瓶、洗胃管1:50“84”30分鍾

3、止血帶1:200(1:100)“84”

4、氣圈熱水袋、冰袋、袖帶、血壓計袖帶用後1:200“84”

5、濕化瓶1:200

紫外線消毒

220W相對濕度60%,溫度20——40℃,否則延長照射時間,輻射強度不低於70W/cm2 壽命1000

照射距離2m+-0.2m

安裝瓦數≥1.5W/m3體積

注射室必須關閉門窗

每周用酒精擦拭1次

在照射前禁止衛生清掃

⑵ 你在產房外見過哪些感人的畫面

作為一個22歲小齡青年女性來說,去產房參觀自然分娩的過程完全是出於好奇(我本來是在產科病區實習,不是在產房實習),來產科生孩子基本過程就是在病區辦理入院,即將生產時送去產房,順利生產後留在病區觀察最後出院(當然病區的病種非常多,這種情況是最正常的自然分娩),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要講講我親眼所見的第一次驚心動魄的自然分娩,第二次驚心動魄的自然分娩和第三次驚心動魄的自然分娩。

在一個風(wu)雨(liao)交()加(bao)的夜班晚上,應該是23點左右吧,一對夫妻來辦入院,當家屬在辦理入院手續時,病人並沒有坐下,而是站在一旁手撐著護士站的工作台上,只說肚子一陣陣疼的很,站著比坐著舒服,除了有時會露出痛苦的表情外,並沒有什麼特殊,畢竟是醫院,比這更為痛苦的表情我也看到過。我換完幾個液體巡視了一圈病房回來後,那個病人已經進了產房了。我當時還傻乎乎的覺得生孩子並不是傳說中那種伴隨著凄厲尖叫電閃雷鳴的生死攸關時刻。

我強烈要求去產房參觀一下分娩的過程,我教員也爽快答應了,她可能覺得我很上進!然後我換了鞋子戴上口罩就去了產房,一進產房就看到兩個產婦躺在產床上,左邊這個就是剛剛前面提到的那個產婦,她是個經產婦,這次是她的第二胎。裡面的教員告訴我她的宮口已經開到7-8cm了,再等會就可以鋪無菌台接生了。我就在旁邊靜靜的看著,雖說不像電視劇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但可以看的出來那種陣痛是非常強烈和難以忍受的,一到宮縮我就能聽到她很沉很深痛苦的哼聲,感覺像是咬緊牙關後從牙縫里冒出來的聲音,可能跟那種隱忍的性格有關,並沒有出現我想的那種大喊大叫。旁邊的醫生和教員就鼓勵她,教她怎麼用力,我站在旁邊可能有點激動,什麼也沒想就想在產婦用力幫她加把勁,不知道這種蒼白的鼓勵有沒有用,確實旁人也幫不上什麼忙。很快胎兒的頭發露出來了,我想應該馬上就能生出來了,就眼也不眨的盯著生怕錯過了這種很有意義的時刻。助產師和教員們都有條不紊的准備接生了,看著胎兒的頭一點點的出來了,我就很沒出息的越來越激動(內心os:哎呀,看著好痛啊~我的天啊,要生了~),然後然後……胎兒的額頭就慢慢出來,就很蒼白在水裡泡了很久皺皺的那種,接下來胎頭一下子出來了,教員立刻用手一把捋過胎兒的臉,把鼻子和嘴巴裡面的羊水和其他的一些黏糊糊的東西擠出來了,然後特別快胎兒的肩,身體,腿,腳都一下都出來了,伴隨著一大股有些渾濁的羊水一瀉而下,產婦似乎也已經疲乏的不行了,呼~~~突然覺得我自己也鬆了口氣。教員們趕緊用吸引器把胎兒口咽,鼻子的粘液吸了出來,胎兒才生出來那會我感覺他還挺痛苦的,哭也哭不出來,嘴張的很大表情很誇張,然後教員把孩子提起來使勁拍他的小腳掌,孩子就哇哇大哭了,哈哈,還挺可愛的。臍帶一結扎,給產婦看了一眼孩子就把孩子抱去嬰兒室洗澡去了。接下來就是胎盤排出的過程了,我還挺詫異的,因為有些血腥。胎盤排出來的過程倒是沒有什麼,就是排出來瞬間湧出很多血,胎盤本身也是個血肉模糊的形象,所以算個視覺沖擊。然後差不多就結束了。我就在出了產房的時候很想給家裡打電話,可是一看錶都零點了就沒打。

第二次和第三次去產房看這個過程時,感受都差不多,還是非常激動,內心也是起伏不定的。可能是因為見得不夠多,還做不到像教員她們一樣鎮定自如。第二次和第三次見的產婦都是初產,花費的時間就相對長了很多,真的都是很驚心動魄的,哭什麼的都並不算什麼了,有的時候產婦痛到開始打顫發抖了,所以說母親真是無私的。總感覺對父母說不出很肉麻的話,所以我決定等實習完了就回家呆一段時間,天天早起做飯給他們吃。我也只是在產科去過這么幾次,說實話我真的挺感謝這個經歷的,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護理實習生能學到和掌握更多的專業操作知識,更是為人子女的一種被愛的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