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烤乳豬肉怎麼做才好吃
小乳豬一隻(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1) 選料
一定要選用專用品種,如香豬。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2) 整理
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臟後,清洗干凈。然後,從臀部內側順脊骨劈開,
除去板油,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再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瀝去水分。
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豬身表面一定要刮洗干凈;
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臟為准。
(3) 腌制
將乳豬洗凈後放在工作台上,把五香粉和食鹽擦抹在豬的腹腔內,腌約30分鍾,
接著把調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干蔥茸、洋蔥茸、味精、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勻,塗抹在豬腹內,再腌約30分鍾。
(4) 定形
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木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
在豬腹腔內安上支撐,用鐵絲紮好,使乳豬定形,
再在豬身的前後各插2根鋼叉,以便於烤制。
(5) 燙皮
將支撐好的乳豬用70℃的熱水燙皮,以淋至皮硬為止,然後揩乾表面水分。
經過這個步驟後才能均勻地塗上一層麥芽糖漿。
(6) 調脆皮糖漿
為使成品顏色均勻,皮質香脆,對所用脆皮糖漿的質量要求甚高。
將麥芽糖放入小盆內,倒入150克開水,待其完全溶化後,再加人白酒和浙醋調勻,
即成脆皮糖漿。調制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其含糖分,遇熱極易上色,致使成品發黑。
(7) 上脆皮糖漿
將脆皮糖漿均勻地塗抹在乳豬皮上,掛在通風處,吹乾表皮。必須將豬皮表面的水分揩乾,
才可塗脆皮糖漿,才能塗均勻;塗上後風干,才可烤制。否則,成品會出現「花臉」現象。
(8) 烤制
烤制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明爐烤制,用鐵制長方形烤爐,把爐膛燒紅,放人叉好的乳豬,
在火上烤制。先烤胸、腹部,約20分鍾。
再順次烤婆,昔、胸膀殛溈緩部鋅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須用針刺排出水分。
同時,要進行刷油,將體內、外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以免流在皮或肉上,影響外觀。
二是用暗爐烤制,採用一般烤鴨的烤爐。先將爐內燒至高溫,把乳豬胴體放人爐膛內,烤制30分鍾左右。
在豬皮開始變色時,取出來用針刺,並刷平滲出的油脂,再烤制20~30分鍾即熟。
不管哪種方法,烤時一定要勤轉動,才能達到色澤均勻。
鑒別成熟的方法:察看豬身流出的油,呈清而帶白色時,證明乳豬已烤熟。
(9) 成品
把烤好的乳豬取出後,趁熱在表面刷上一層香油,即為成品
Ⅱ 烤乳豬的具體做法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1] 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烤乳豬的具體做法,供大家參考!
烤乳豬的具體做法
(1) 選料
一定要選用專用品種,如香豬。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2) 整理
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臟後,清洗干凈。然後,從臀部內側順脊骨劈開,除去板油,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再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瀝去水分。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豬身表面一定要刮洗干凈;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臟為准。
(3) 腌制
將乳豬洗凈後放在工作台上,把五香粉和食鹽擦抹在豬的腹腔內,腌約30分鍾,接著把調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干蔥茸、洋蔥茸、味精、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勻,塗抹在豬腹內,再腌約30分鍾。
(4) 定形
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木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在豬腹腔內安上支撐,用鐵絲紮好,使乳豬定形,再在豬身的前後各插2根鋼叉,以便於烤制。
(5) 燙皮
將支撐好的乳豬用70℃的熱水燙皮,以淋至皮硬為止,然後揩乾表面水分。經過這個步驟後才能均勻地塗上一層麥芽糖漿。
(6) 調脆皮糖漿
為使成品顏色均勻,皮質香脆,對所用脆皮糖漿的質量要求甚高。具體調法是將麥芽糖放入小盆內,倒入150克開水,待其完全溶化後,再加人白酒和浙醋調勻,即成脆皮糖漿。調制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其含糖分,遇熱極易上色,致使成品發黑。
(7) 上脆皮糖漿
將脆皮糖漿均勻地塗抹在乳豬皮上,掛在通風處,吹乾表皮。必須將豬皮表面的水分揩乾,才可塗脆皮糖漿,才能塗均勻;塗上後風干,才可烤制。否則,成品會出現“花臉”現象。
(8) 烤制
烤制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明爐烤制,用鐵制長方形烤爐,把爐膛燒紅,放人叉好的乳豬,在火上烤制。先烤胸、腹部,約20分鍾。再順次烤婆,昔、胸膀殛溈緩部鋅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須用針刺排出水分。同時,要進行刷油,將體內、外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以免流在皮或肉上,影響外觀。二是用暗爐烤制,採用一般烤鴨的烤爐。先將爐內燒至高溫,把乳豬胴體放人爐膛內,烤制30分鍾左右。在豬皮開始變色時,取出來用針刺,並刷平滲出的油脂,再烤制20~30分鍾即熟。
不管哪種方法,烤時一定要勤轉動,才能達到色澤均勻。鑒別成熟的方法:察看豬身流出的油,呈清而帶白色時,證明乳豬已烤熟。
(9) 成品
把烤好的乳豬取出後,趁熱在表面刷上一層香油,即為成品[5] 。
烤乳豬傳說
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二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Ⅲ 烤乳豬好不好吃
香香的,脆脆的,好吃的。乳豬色澤金黃,芝麻般的氣泡均勻密布,入口則化。特點: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嫩,香而不膩。
Ⅳ 怎麼學做烤全豬
原料與輔料
原料均為巴馬香豬,體重約6-10千克。
配方1:食鹽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芝麻醬50~100克,南乳50~60克,五香粉8~15克,硝酸鈉5克,蔥、米醋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2:食鹽45~55克,白糖200~250克,白酒15克,味精6~10克,芝麻醬100~150克,豆腐乳4小塊,姜絲、蔥、香油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3食鹽40~50克,白酒60~10克,白糖200~300克,醬油15~50克,味精5克,豆腐乳5~7小塊,五香粉6克,蒜泥30克,姜絲、蔥及麥芽糖各適量。
2 加工設備
秤、案板、大鍋、特製烤鉤及烤爐等。
3 加工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原料的屠宰與整理→腌制→燙皮、掛糖色→烤制→成品。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宰殺放凈血,用65℃左右的熱水浸燙,注意翻動,取出迅速刮凈毛,注意颳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沖洗干凈。
從腹中線用刀剖開胸腹腔和頸肉,取出全部內臟器官及板油,剔出體內所有的骨頭,不要破壞皮膚。也可將頭骨和脊骨劈開,取出脊髓和豬腦,剔出第2~3條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間用刀劃開,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於佐料滲透入味。
腌制:除米醋和麥芽糖外,將所有輔料混和後,均勻地塗擦在體腔內,放入2~5℃的腌制室內腌制。時間為夏天5~8小時,冬天可延長到12~24小時。
燙皮、掛糖色:腌制好的豬坯,用特製的長鐵叉從後腿穿過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瀝干水。然後用90℃熱水燒淋在豬皮上,直到皮膚收縮,達到定型的作用。在燙皮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米醋,可使烤香豬的皮更脆。
待晾乾水分後,將麥芽糖水(1份麥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勻,否則烤香豬的皮色深淺不一。最後放在通風處晾乾表皮。
烤制:採用掛爐烤制。熱源有電或炭2種。傳統加工用炭爐,工廠生產一般用電烤爐。
將燙皮並已塗麥芽糖晾乾後的豬坯掛入加溫的烤爐內,烤爐要有穩定的爐溫,並掌握好火候,烤制時正常的爐溫需控制在160~200℃之間。烤制40分鍾左右,豬皮開始轉色時,將豬坯移出爐外扎針,用竹針或鋼針從皮刺入,均勻地刺遍豬身,可防止皮與肉分離。然後刷上1層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豬的皮層炸脆。再掛入爐內烤制40~60分鍾,至皮脆呈棗紅色時即可出爐。烤制期間經常調換香豬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勻。
Ⅳ 烤乳豬 作文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製作原料:小乳豬一隻(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製作方法:將凈光乳豬從內腔劈開,使豬身呈平板狀,然後斬斷第三、四條肋骨,取出這個部位的全部排骨和兩邊扇骨,挖出豬腦,在兩旁牙關各斬一刀。
取125克香料勻塗豬內腔,腌30分鍾即用鐵鉤掛起,滴干水分後取下,將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調料拌和,勻抹內腔,腌20分鍾後叉上,用沸水遍淋豬身使皮綳緊、肉變硬。
將燙好的豬體頭朝上放,用排筆掃刷糖水,用木條在內腔撐起豬身,前後腿也各用一條木條橫撐開,紮好豬手。
點燃炭火,撥作前後兩堆,將豬頭和臀部烤成嫣紅色後用針扎眼排氣,然後將豬身遍刷植物油,將爐炭撥成長條形通烤豬身,同時轉動叉位使火候均勻,至豬通身成大紅色便成。上席時一般用紅綢蓋之,廚師當眾揭開片皮。
特點: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嫩,香而不膩。
Ⅵ 有人知道為什麼香港人開業都喜歡切乳豬嗎有什麼出處或者歷史可以追溯嗎
有著美好寓意,從頭斬(賺)到尾的意思。出自香港傳統習俗。
香港傳統習俗中,燒豬是喜慶場合常用的祭品。在婚宴中,燒乳豬是必備的菜色。按香港婚禮習慣,新娘出嫁三天後返回娘家探望,稱謂「回門」,男方會以乳豬或燒豬作為回禮。 到了農歷新年,酒樓或是燒臘店家則會推出「鴻運乳豬」,一家人分食,寓意新年鴻運當頭。
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份,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予者分享。燒乳豬由於的份量較少,而且乳豬放涼後味道會較為遜色,因此在戶外進行儀式時,一般多用普通燒豬而較少採用乳豬。
選取幾個月的小奶豬,豬皮和豬油的分量要夠足,後面才能做出松鬆脆脆的效果。把乳豬對半切開,去除豬骨,風干後加入鹽、五香粉腌制。最後刷上糖醋汁。香港做燒臘常會加一味玫瑰露酒,以去除乳豬腥氣。
(6)烤乳豬探店腳本擴展閱讀:
香港傳統慶典:
1、天後誕
在香港這個繁華大都會,漁民的人數漸少,但是海上守護神 ─ 天後仍然廣受擁戴。每年天後誕,香港各區70多座天後廟都有慶祝活動,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會景巡遊,西貢的天後古廟則有漁船巡遊。
相傳天後姓林名默,自幼已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在海難中救人無數,過去香港沿海鄉民和漁民多建廟奉祀她,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
2、元朗十八鄉:花炮會景巡遊
鑼鼓喧天,喜氣洋洋!元朗十八鄉天後寶誕會景巡遊有超過50年歷史,是天後誕慶典的重頭戲。近30支來自各鄉鎮的花炮隊伍大張旗鼓,並由舞龍舞獅助陣,在元朗區內巡遊,歷時三小時。此外,還有多個地區及中小學團體參與,沿途帶來「英歌舞」等別具特色的表演。
3、西貢大廟灣:賀誕活動
跟數千善信一起,在香港最古老的天後廟賀誕!西貢大廟灣的天後廟已有700多年歷史,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在天後誕期間,眾多善信前來參拜進香,除了於正殿供奉天後,也喜歡到側殿「摸龍床」,以增添運氣。
4、太平清醮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獨有的民間節慶,歡騰又富地道色彩。在節慶期間,島上居民全情參與,舞龍舞獅鑼鼓、鼓喧天,熱鬧的程度更勝農歷新年!其中北帝廟一帶的「搶包山」比賽和主要街道上的飄色會景巡遊更是必看亮點。
由於獨一無二的包山,長洲太平清醮又稱為「包山節 」。至於什麼是「醮 」呢? 「醮 」就是祭祀活動。相傳清朝中葉長洲瘟疫為患,居民向北帝神祈福,請高僧設壇拜祭,並奉北帝神像遊行,疫症才消除。
Ⅶ 烤乳豬是用多大的小豬呢
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燒乳豬在種類上分麻皮與光皮兩種:光皮乳豬用火較慢,燒時塗油少,有的可在豬身上燒出花紋圖案,觀感較好;麻皮乳豬用旺火,燒制時不斷塗油,利用油爆出的氣泡疏導乳豬表皮,燒制後乳豬皮色金黃,皮層酥脆,入口則化。由於口感方面的優勢,麻皮乳豬較受歡迎。
(7)烤乳豬探店腳本擴展閱讀: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烤乳豬也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再聚餐食用。
Ⅷ 燒乳豬的菜品文化
世界不同的飲食文化中都有燒乳豬這種菜色。在西方,古羅馬的傳統菜譜中亦有燒乳豬一項。現今的中國菜中以粵菜的燒乳豬最廣為流傳;而在西方國家中,葡萄牙及西班牙俱以燒乳豬為特色菜。
在我國,西周時相信便已有食用燒豬。當時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信便是指燒豬。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在廣東傳統習俗中,燒豬或燒乳豬是各喜慶場合的常用祭品。無論是新店開張或是清明祭祖,都可常見抬出整隻燒豬或燒乳豬作為祭祀用品。切燒豬有時更會是儀式的一部份,待儀式完成後,燒豬便會分給各參予者分享。燒乳豬由於的份量較少,而且乳豬放涼後味道會較為遜色,因此在戶外進行儀式時,一般多用普通燒豬而較少採用乳豬。但是在廣東或香港的婚宴中,燒乳豬仍然是必備菜色。按廣東傳統的婚禮習慣,新娘出嫁後三天返回娘家探望,稱之為「回門」。倘若新娘出嫁時仍是處女,回門時男家會以乳豬或燒豬作回禮。今天的婚禮已不會再傳遞這種意思;但乳豬仍然被留在婚宴中,並且蛻變成了各項菜色中的主角。香港某些酒家曾流行在乳豬的眼上裝上閃動的小燈泡;在婚宴中上乳豬前,先把燈光調暗,然後才由侍應生列隊隆重地奉上乳豬。除了被留在緡宴的桌上以外,在粵語的俚語內,「豬」亦被用作暗指女子的童貞。
Ⅸ 烤乳豬是粵系名菜嗎
是的。
Ⅹ 寫一篇有關烤乳豬的作文,急。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