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鈦合金焊接
鈦及鈦合金手工鎢極氬弧焊操作要領
1、手工氬弧焊時,焊絲與焊件間應盡量保持最小的夾角(10~15°)。焊絲沿著熔池前端平穩、均勻的送入熔池,不得將焊絲端部移出氬氣保護區。
2、焊接時,焊槍基本不作橫向擺動,當需要擺動時,頻率要低,擺動幅度也不宜太大,以防止影響氬氣的保護。
3、斷弧及焊縫收尾時,要繼續通氬氣保護,直到焊縫及熱影響區金屬冷卻到350℃以下時方可移開焊槍。
六、注意事項
1、施工人員和焊工應佩戴潔凈的白細紗布手套(嚴禁佩戴棉線手套)。
2、經處理的焊區嚴禁用手觸摸和接觸鐵制物品。
3、焊接工作盡可能在室內進行,環境風速應≤0.5m/s,避免受穿堂風影響。
4、焊接時應盡可能採用短弧焊接,採用小的焊接熱輸入,噴嘴與焊件保持70~80度的夾角。 對接管定位焊時,其對接間隙一般為0.5mm左右。
5、每道焊縫應盡可能一次焊完,必須接焊的焊縫,在焊前應將介面處清理干凈,焊肉搭接長度為10~15mm。
6、焊接時,焊炬不應左右擺動,焊絲熔化端不得移出氣體保護區。
7、施焊引弧時應提前送氣,熄弧時不能馬上抬起焊炬,應延後供氣,直到溫度降至250℃以下。
8、氣體保護拖罩與焊炬的距離應以最短為佳,與管壁接觸的間隙力求最小。
9、進行管對接焊時,為了達到單面焊雙面成形要求,焊接分兩次進行:一次為封底焊接(封底焊時可以不用填充材料),另一次為成形焊接。
10、多層焊時,必須等前一焊道完全冷卻後,再焊下一焊道。
② 要做前端開發,需要什麼樣的電腦配置
mac pro中配即可,當然高配就更好了。
mac大法好,直接命令行操作,待機時間長,好幾天都不關機,關鍵是不卡,用window開個ps分分鍾卡死,特別是升級到win10,明明是8g的內存 。
③ 蘭博基尼跑車前端為什麼設計得這么尖這么設計有什麼用處
蘭博基尼毒葯的整個前端都建立了完美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極致的比例,以及強大的箭形前端與銳利的線條和精準的曲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前部和車身的超誇張進氣口使復雜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得到完美展現,從而確保完美的氣流來散熱發動機。y型大燈在當時也是獨一無二的設計。巨大的尾巴從車身中心連接到尾部,真的很像科幻電影里的太空飛行器的尾巴。車尾的擴散器大小幾乎是整體的一半,四個方形排氣管集中在中間。整體完美的設計提供了超強的向下壓力。獨特的合金輪轂設計也基於空氣動力學原理渦輪,它為碳陶瓷製動盤和碳纖維輪輞周圍的環提供額外的冷卻空氣。造型獨特,真的是前所未有。
汽車前部的擾流板和前唇也採用了新的設計,旨在進一步增加汽車前部的向下力,使汽車在高速行駛時更加穩定。車輛後部分為上下兩層,也是為了更好的引導空氣,從而進一步增加下壓力。發動機最大馬力提高到640馬力,採用鈦合金氣門。更多新的解決方案不僅提高了功率,而且使扭矩分配更加合理,優化了發動機在整個轉速范圍內的響應性能。蘭博基尼是少數幾個仍然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品牌之一。這款超跑依然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能帶來無與倫比的激情。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聲音也是其獨有的魅力。這款車型的排氣系統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從發動機出來的排氣過程變得更加直接,給人更深沉更有激情的聲音。
④ 鈦合金渦輪增壓器比普通增壓器有什麼好處
輕質鈦合金渦輪增壓器包括渦輪機、中間體、壓氣機;渦殼採用輕質鈦合金製作,渦輪焊接在輪軸的前端上,因渦輪重量的變化,且輪軸與渦輪仍能正常匹配運作,需重新設計軸徑、軸距,減少摩擦和提高輪軸的柔性;在輪軸中部設置一柔性摩擦阻力點;中間體與渦殼通過螺栓固定連接,輪軸中間部位設置有兩個浮動軸承,兩個浮動軸承位於中間體的兩端,並鑲嵌在中間體的軸承座孔內,壓氣機殼和中間體通過螺栓緊固連接。本實用新型設計科學,輪軸恰到好處地設有柔性摩擦阻力點,具有低速性能響應快,慣量小,壽命長等優點。整機效率高,實用性較強,取代了進口增壓器。整體結構緊湊、耗材少,成本低廉,性能穩定,維修方便,本實用新型適宜與發動機配套使用。
鈦合金渦輪增壓器,是用鈦合金製造,絕對的耐用且故障少。。。
auto1998增壓器網有銷售,你可以搜索下。
⑤ 鈦金屬可以燒黑么我想用鈦鎂合金進行燒黑處理,讓管體變黑,不知道有沒有專業人士幫幫忙
鈦合金發黑一般都是陽極氧化處理吧 不過應該也能化學腐蝕的,燒的話當然可以,但是你的太大了,還是化學腐蝕吧
⑥ 山地車騎行基礎知識
山地車騎行基礎知識
一. 山地車
特點:為征服各種地形設計,車架結實;車圈一般為26英寸;輪胎較粗;一般會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 公路車
特點:為追求速度而設計,車圈為700C規格;輪胎細,配置羊角車把。
三. BMX攀爬車
特點:為表現技巧而設計,車架穩、輪胎寬而無牙,車把可360度旋轉,輪徑小、操作性極強。適合年輕人玩不作詳述。
第二節 輪胎
一. 山地胎
特點:輪胎粗大,穩定性好,胎壓較低,一般有1.5、1.95和2.1幾種規格,因不同用途分為爛泥、沙土路胎,特點是胎寬大有深齒;兩用車胎,特點是在公路騎行時僅小部分輪胎接觸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騎行時,胎兩側的牙齒可以穩定車輛;光頭胎,特點是阻力小,適合公路騎行。
二. 公路胎
輪胎細,胎壓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規格,其中25C和23C適合訓練,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適合比賽。
第三節 車把
一. 山地車
山地車一般配平把或燕把,優點是雙手握把時張得較寬,有利於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後移,更適合下山車。缺點是兜風,阻力大。
二. 公路車
公路車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寬度規格,適合自己的寬度是與肩同寬,其特點是可以減小風阻,同時適合長時間騎行。
第四節 減震系統
分為前避震與後避震,可以使
更舒適,尤其是下山車為必不可少的組件;但對於上山與平路的騎行就有「瀉力」的不良影響,如果避震系統帶鎖死功能的話將使車的適應性更強。
第五節 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的作用是利用牙盤和飛輪之間不同的齒輪比,產生不同的驅動扭矩,以適應不同的路況和騎行者的身體狀況。
一. 山地車
一般牙盤為三片齒輪,分別有44(42)、32(32)、22(22)個牙齒;後飛為7-10片齒輪,分別有11——28(34)個牙齒。
二. 公路車
一般牙盤為兩片齒輪,分別有52(54)、42(39)個牙齒;後飛為8-10片齒輪,分別有11-25個牙齒。
第六節 剎車系統
公路車一般都為鉗制,山地車分為吊制、V制和碟制三種,目前最常用的是V制和碟制。
V制的優點是價格便宜、重量輕、剎車效果好、結構簡單、維修容易;缺點是在下雨天和爛泥路上效果差;
碟制的優點是剎車效果好,適合下山車和騎行爛泥路,缺點是重量大,價格貴,結構復雜、維修困難。
第七節 車架材料
一. 高拉力鋼:重、強度高;
二. 鉻鉬鋼:重、強度高、壽命不長;
三. 鋁合金:輕、不生銹、強度低、壽命不長(5-6年);
四. 鈦合金:輕、壽命長、軟;
五. 碳纖維:分全碳、半碳(和其它零件接觸部位是金屬)兩種,對縱向力耐受性好,怕橫向受力。
第八節 如何配置適合自己的車
從幾個高度和長度的參數來選購和調整自己的車子,車的價錢不是最重要的,適合自己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
一. 安全高度
跨車上管站立在地面時,上管距襠部要有4-5CM的安全距離,以防下車時傷害襠部。
二. 公路車坐包和車把、上管的相對高度
公路車坐包距上管至少要10CM以上,15-20CM為好,同時坐包比把立高10CM左右。
三. 車架的高度
根據不同的身高選擇車架的高度。
四. 車架的長度
在正常握把時,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輪花鼓三點一線則說明車架長度正好,否則可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把立來調整長度。
五. 坐包的高度
當正坐於坐包之上,用腳跟把腳蹬踩到最低時,膝關節剛好伸直為高度正好,這樣用前腳掌發力時剛好有幾CM的餘量。
六. 坐包的前後調整
把腳蹬放平,正坐於坐包之上,如前腳發力點和膝蓋的連線垂直於地面為位置正好。如經常上山可把坐包稍向前調一點。
七. 坐包的水平面
建議將坐包調成水平或略微上翹以提高對車的控制,不主張向下傾斜,但還是以個人的`感覺為准。
第九節 騎行技術
一. 善用變速
變速器要多用,找到適合的檔位騎行可以節省體力,一般騎行中,前半小時用低檔高頻率熱身,中間用高檔發力高速踩,後半小時低檔恢復疲勞。
二. 過彎技巧
過彎時,向哪個方向拐彎就把哪個方向的腳蹬收到上方,一方面可以避免腳蹬刮碰地面,一方面可以把重心調整到過彎的狀態。
三. 下坡技巧
下坡時要重心靠後,身體放鬆。
四. 團隊騎行
團隊跟車騎行可以節省後面隊員30%的體力,一般配合默契的團隊均採用這種騎行方式。一般一人領騎幾百米到一公里,然後讓出頭位跟到隊尾,如此往復。此外根據不同的風向,採用偏左或偏右的跟車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頭車的破風作用。但頭車一定要用手勢提示跟車的隊員前方路面情況,以免出現危險。
五. 體力分配
要多研究騎行路線和隊員體力狀況,合理分配體力,爭取最佳的鍛煉效果。
第十節 安全
要購買頭盔、手套、騎行褲、車燈等安全裝備,盡量減少來自於自身和外界的危險。購買意外險、做好防曬措施。加強安全意識,遵守交通法規,城市道路走非機動車道,無非機動車道的公路,路邊沿起1.5米為單車合法車道。能用錢減輕的痛苦盡量用錢解決。
⑦ 鈦合金的焊接方法
鈦及鈦合金由於易被氧、氫、氮等雜質污染,從焊接方法看,不適合採用焊條電弧焊、氣焊、及CO2氣體保護焊,目前生產上主要採用氬弧焊、埋弧焊及電子束焊等焊接方法進行焊接。
⑧ 鈦金牌圖片大全邊上怎麼能沒焊點
您好,具體焊接步驟如下:
焊前准備:
焊件和鈦焊絲表面質量,對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有很大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清理。
1)機械清理對焊接質量要求不高或酸洗有困難的焊件,可用細砂紙或不銹鋼絲刷擦拭,但最好是用硬質合金黃色刮削鈦板,去除氧化膜。
2)化學清理:焊前可先對試件及焊絲進行酸洗,酸洗液可用HF(5%)+HNO3(35%)的水熔液。酸洗後用凈水沖洗,烘乾後立即施焊。或者用丙酮、乙醇、四氯化碳、甲醇等擦拭鈦板坡口及其兩側(各50mm內)、焊絲表面、工夾具與鈦板接觸的部分。
3)焊接設備的選擇:鈦及鈦合金鎢板氬弧焊應選用具有外特性、高頻引弧的直流氬弧焊電源,且延遲遞氣時間不少於15秒,避免焊件遭受到氧化、污染。
4)焊接材料的選擇:氬氣純度應不低於99.99%,露點在-40℃以下,雜質總的質量分數為0.001%。當氬氣瓶中的壓力降至0.981MPa時,應停止使用,以防止影響焊接接頭質量。
5)氣體保護及焊接溫度:鈦管接頭在焊接時低,為了防止焊接接頭在高溫下被有害氣體及元素污染,必須對焊區及焊縫進行必要的焊接保護與溫度控制,其溫度應在250℃以下。
操作要領:
1、手工氬弧焊時,焊絲與焊件間應盡量保持最小的夾角(10~15°)。焊絲沿著熔池前端平穩、均勻的送入熔池,不得將焊絲端部移出氬氣保護區。
2、焊接時,焊槍基本不做橫向擺動,當需要擺動時,頻率要低,擺動幅度也不宜太大,以防止影響氬氣的保護。
3、斷弧及焊縫收尾時,要繼續通氬氣保護,直到焊縫及熱影響區金屬冷卻到350℃以下時方可移開焊槍。
焊縫和熱影響區表面顏色:
1、焊縫區
銀白、淡黃色(一、二、三級焊縫允許);深黃色(二、三級焊縫允許);金紫色(三級焊縫允許);深蘭色(一、二、三級焊縫均不允許)。
2、熱影響區
銀白、淡黃色(一、二、三級焊縫允許);深黃、金紫色(二、三級焊縫允許);深蘭色(三級焊縫允許)。
拓展:
鈦合金指的是多種用鈦與其他金屬製成的合金金屬。鈦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結構金屬,鈦合金強度高、耐蝕性好、耐熱性高。20世紀50~60年代,主要是發展航空發動機用的高溫鈦合金和機體用的結構鈦合金。70年代開發出一批耐蝕鈦合金,80年代以來,耐蝕鈦合金和高強鈦合金得到進一步發展。鈦合金主要用於製作飛機發動機壓氣機部件,其次為火箭、導彈和高速飛機的結構件。
⑨ F-22「猛擒」介紹
研製國家:美國名稱型號:F/A-22(LOCKHEED F-22)「猛禽」戰斗機研製單位:美國洛克希德公司造 價:F/A-22單價1.2億美元(不含研製成本)。現 狀:在研。2005年12月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將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
一、概述
F/A-22是美國空軍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也是除美國的F-35以外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戰斗機」,它將成為21世紀初的主戰機種。它的任務包括:奪取制空權,向美軍作戰提供空中優勢,在戰區空域有效實施精確打擊;防空火力壓制和封鎖、縱深遮斷,近距空中支援。與第三代戰斗機相比,F/A-22飛機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技術特性是:採用全隱身與氣動綜合布局、持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過失速機動、短距起降、先進的機載設備和火控系統與綜合航空電子系統。
1、研發背景
1981年11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了研製作為F-15後繼機的新型制空戰斗機的要求。1983年年9月美國空軍與7家公司簽訂了概念研究合同,同時與普•惠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簽訂發動機的驗證和鑒定合同。1985年9月,空軍公布了正式的先進戰術飛機的戰、技術要求,同年11月空軍要求在先進戰術飛機的設計中要把隱身作為一項指標,也是專家們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戰斗機」,它將成為下世紀初葉的主戰機種。主要用途是壓取戰區制空權,因而也是F-15的後繼型號。1990年9月原型機首飛,最初計劃采購750架,經過兩肖減最後確定的采購數量是438架。1997年9月EMD型飛機首飛,預計2002年開始交付生產型飛機,2004年形成初步作戰能力,2013年交付第438架飛機。該計劃原稱ATF,始於1982年,ATF要求,也是首次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探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使用軍用推力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滿足於以往老型號的短時間超音速沖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足夠遠的航程。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是毫無疑問的。
2、研發歷程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3家公司聯合研製小組的YF-22中標,並按要求製造兩架原型機。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飛,10月26日進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11月3日YF-22原型機進行了不使用加力的超音速飛行。隨後於11月28日在加州的中國湖海軍武器試驗中心首次發射了未裝彈葯的「響尾蛇」導彈,12月20日在加州的太平洋導彈試驗場發射未裝彈葯的AIM-120「阿姆拉姆」導彈。
1991年8月2日空軍正式授予研究洛克希德公司一份95.5億美元的工程發展合同,製造13架試驗型飛機。1991年12月16日,空軍確定了F-22戰斗機的外形,並製造了風洞試驗和測定雷達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開始准備內部設計和飛機製造用的工具。
1992年6月4日,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F-22的設計修改。同月,進行了F119型試驗型發動機部件的關鍵性設計評審,完成了發動機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決定進行F119發動機的生產和組裝。12月27日F119的第1台工程發展階段的發動機開始進行試驗。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統公司開始製造第1架F/A-22的部件。1995年6月,F-22的關鍵設計評審工作全面完成,至此F/A-22飛機機身的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完成。
1997年3月6日,第1架F-22基本組裝完畢,開始進行加註燃料和發動機試車。4月9日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系統公司首次公開了F-22戰斗機,並正式公布了「猛禽」的綽號。1997年9月7日,該機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鍾的首次試飛。隨後,該機於1998年春返回愛德華空軍基地,交由空軍試驗。
2001年8月,F-22研製成功10年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投入巨資批量生產F-22戰斗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接生產295架F-22的生產訂單,如果價格成本令軍方滿意,五角大樓將會增加訂數。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官員宣布F-22"猛禽"戰斗機的首支作戰聯隊將駐扎在弗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首批F-22戰斗機計劃於2004年9月抵達蘭利空軍基地,2005年12月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蘭利基地成立三個F-22戰斗機中隊,共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
2002年5月31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完成F-22靜力試驗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F-22的疲勞試驗。F-22機體要求使用壽命為20年或8000飛行小時。
2002年8月,美國空軍宣布,將F-22更名為F/A-22,以更准確地體現F/A-22的使命,包括對地攻擊能力,同時也是為了配合空軍提出的FB-22轟炸機型的任務。
2002年11月,F/A-22已完成初始飛行試驗,在試驗中,F/A-22實現了以2倍音速飛行;飛行高度15240米以上,並完成了高過載機動飛行,如9g轉彎。在3048米以上高度進行了亞音速飛行。
2003年7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困擾多時的F/A-22軟體問題予以解決。這標志著F/A-22項目又取得一次顯著的進展。改進版本的軟體安裝在F/A-22上後,顯著改善了座艙系統的可靠性。而在此之前,由於軟體的問題,座艙系統每運行兩小時就要關閉一次,現在則可以連續運行21小時以上。
2003年9月19日,一架F/A-22試驗飛機在例行試飛時差點墜毀,據空軍初步調查稱,事故是因駕駛員沒按原定程序進行飛行機動而致,並非飛機本身出現問題。
2004年3月,空軍決定略微增加訂購F/A-22的數量,主要的原因是該項目在削減成本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並認為當前的項目估算支持采購277架F/A-22,而此前美空軍確定的采購目標是276架。2004年4月29日,美國空軍宣稱F/A-22進入初始作戰試驗與鑒定階段,這為擴大「猛禽」戰斗機的采購掃清了障礙。
2004年6月,美國空軍宣布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項價值4.92億美元的固定價格確認合同,用於購買製造24架F/A-22所需的先進器材和相關設備,這標志著第五批「猛禽」戰斗機即將投入低速初始生產。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F/A-22的生產速度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加快了戰斗機的生產步伐。該公司的目標是2004年生產19架戰斗機,並計劃在大批量生產階段每年生產24架F/A-22戰斗機。2004年12月21日,一架美軍F/A-22「猛禽」戰斗機墜在美國內華達州南部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墜毀。
雖然美國防部還未正式宣布,但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國防部已經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A-22戰斗機進入全速生產。F/A-22單價1.2億美元(不含研製成本)。5月12日,首架作戰型F/A-22已交付給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的第1戰斗機聯隊第27戰斗機中隊。
二、性能指標:
F—22尺寸:翼展13.56米;機身18.92米;機高5.00米;機翼面積78.80米。重量:額定起飛重量27.216公斤。動力裝置:兩台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帶加力的渦輪風扇發動機(2×13,900公斤力)。飛行特性:最高飛行速度1950公里/小時;近地最高飛行速度1480公里/小時;實際最大飛機高度18,000米;作戰半徑1,300~1,500公里;最大使用過載9.0。
F/A-22的起落架 由於該機配備了兩台高推重比的F-119渦扇發動機,在不使用加力的狀態下,就能以M數1.5-1.6的速度巡航飛行,最大飛行速度M數為2.0,最大飛行迎角 75 度,最大起飛重量28000公斤,實用升限15240米,作戰半徑達1450公里,航程為F-15飛機一倍。
F/A-22艙蓋
三、結構特點
在平面內為帶高位梯形機翼的帶尾翼的綜合氣動力系統,包括彼此隔開很寬和帶方向舵並朝外傾斜的垂直尾翼,並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機翼布置。按照技術標准(小反射外形、用吸收無線電波的材料、用無線電電子對抗器材和小輻射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裝備戰斗機,其設計最小有交錯射面為0.1平方米左右。F/A-22是美國戰斗機中使用鈦合金與復合材料最多的機型。其中鈦-64合金約36%、熱定型復合材料約24%、鋁合金約16%、鋼約6%、鈦-52222合金約3%、熱塑復合材料約1%、其它約15%。F-22機身蒙皮全都是高強度、耐高溫的BMI復合材料。新研究開發的高強度鈷-62222合金,初問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鋼材。武器艙門與起落架艙門使用熱塑復合材料。兩側翼下菱形截面發動機進氣道為不可調節的進氣道,為敷設發動機壓氣機冷壁進氣道呈S形通道。發動機二維噴管,有固定的側壁和調節噴管橫截面積及按俯仰±20°角偏轉推力矢量而設計的可動上調節板和下調節板.
F/A-22的F119-PW-100 發動機
F119-PW-100 發動機在場內例試
四、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
1、電子系統
航空電子:F/A-22配備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是第四代戰斗機的主要特點之一,它通過數據匯流排進行信息傳送,採用模塊化結構實現結構的簡化和資源共享,通過感測器數據融合獲取更豐富、准確、質量更高的目標信息,所有作戰信息通過平面顯示器和多功能顯示器顯示,為飛行員提供關鍵的飛行及作戰信息,明顯降低飛行員的工作負擔,通過機內自檢和系統重構,使系統具有容錯能力,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高性能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使F/A-22具有良好的識別、選擇、瞄準、快攻和幫助飛行員決策的能力。航空電子共分以下幾部分:通用合成處理器、ADA軟體、高級數據合成座艙顯示器;合成電子戰系統、合成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光纖數據傳輸系統;AN/APG-77主動相控陣多功能火力控制雷達。
通用合成處理器:通用合成處理器由休斯公司製造,負責將雷達、電子戰和識別感測器數據、通信、導航、武器和系統狀況等數據合成到一起,並通過多功能顯示器向飛行員顯示。每架F/A-22有兩台通用合成處理器,每台處理器中有66個模塊化插槽。F-22的所有信號和數據處理需求可僅由7類處理器完成,這些處理器都是通過一個容錯網路連接在一起。目前,第1通用合成處理器中66個插槽中有19個、第2通用合成處理器中有22個未被使用,以供未來升級使用。F/A-22通用合成處理器的主任務電腦每秒能發出105億條指令、其內存為300兆。
Ada軟體:Ada軟體有4種版本:版本0是首次試飛階段使用的版本。只有基本功能,有27.2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1是工程發展型4號機試飛時使用的版本,有86.6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2將是1999年底擴充雷達功能後的版本,有102.4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3是首批批產型使用的版本,有155.6萬行源語言代碼。
這些軟體負責通訊、導航、識別處理功能,雷達處理功能,電子戰處理功能,任務處理功能,慣性基準處理功能,外掛物管理處理功能,控制和顯示處理功能,核心處理功能,飛行器管理功能,通用分系統功能。
座艙顯示器:平視顯示器,顯示戰術信息和飛行儀表信息。戰術信息顯示武器和目標狀態、射擊標記、武器包線和探測器標記。總視場為20°×30°,由英國GEC-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研製。
綜合控制板,裝在平視顯示器的駕駛員顯示裝置的組合玻璃下方,其上的鍵盤和行顯示器用於輸入數據和系統控制。上前方顯示器,是通訊、導航、識別系統的顯示器。顯示系統狀態、綜合提示、注意、告警信息。上前方顯示器,是備用飛行儀表,顯示關鍵的飛行信息:姿態、空速、高度、航向和燃油。兩個上前方顯示器的功用可以互換。 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防禦電子系統顯示器。顯示空中和地面威脅的平面視圖及其探測器的作用距離,使駕駛員能對威脅作出反應和迴避。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攻擊顯示器。顯示空中威脅的平面視圖並標出其相應的高度、射擊清單、目標航跡、導彈發射包線、武器控制標記和導彈射出標記。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外掛物管理系統顯示器。顯示有關發動機、武器和投放外掛物的信息。主多功能顯示器,是戰術信息顯示器。顯示戰術態勢的平面圖,包括竄航跡、地面上的陣地和F-22探測器的搜索范圍。目標符號的形狀和顏色表示威脅的屬性、目標航跡特性和射擊的優先次序。
電子戰系統:電子戰系統是探測、電子和處理設備的集合,它能探測和確定來自其它飛機的信號,並且控制F/A-22的箔片和曳光彈等干擾設備。電子戰系統還包括雷達預警接收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檀木」導彈發射探測器,為飛機提供全方位保護。
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F/A-22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負責履行通信、導航和識別功能,它使用通用合成處理器進行信號和數據處理。
飛行中數據鏈:飛行中數據鏈可使所有F/A-22在飛行中自動共享目標和系統數據,而不需無線電呼叫。在飛行中數據鏈的幫助下,飛行員能更自主飛行。長機可以通過數據鏈告訴僚機其油料、武器狀態,以及敵機狀況。只要一按按鈕,就能自動地按優先順序排列打擊目標,並且建立打擊清單。長機和僚機的導彈飛行狀態都能在座艙顯示器上監控。根據這些能力,基於視覺識別和編隊機動等傳統的戰術可能會完全得到改變。數據鏈同樣允許另外的F/A-22加入網路進多機協調攻擊。
AN/AGP-67雷達系統:AN/AGP-67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由諾斯羅普•格魯曼與雷聲公司合作研製。天線與機身完全合成到一起,提高了頻率的捷變、降低雷達的橫截面積、增加了帶寬,從而更好支持F/A-22的空中主宰任務。雷達對F/A-22的合成航空電子和感測器的能力至關重要,它在敵雷達發現飛機前就能向飛行員提供多個敵目標的詳細信息。
APG-77雷達
APG-77雷達掃描跟蹤示意圖
APG-77雷達系統:最大特點是合成了捷變光束控制,它允許一部雷達同時履行搜索、跟蹤和目標瞄準任務。捷變光束控制同樣使雷達搜索其它空域,而同進可能繼續跟蹤優先打擊的目標。另外,雷達的低截獲率能力使F/A-22在瞄準裝備有雷達警報接收機和電子干擾設備的敵機時,而敵機還不知道其已被瞄準。
APG-77雷達的主要特性:工作頻率:8至12GHz;掃描范圍:電子掃描,±方位90°;真實波束地形測繪:148公里;多普勒波束銳化:18.5公里、37公里或74公里;活動目標指示:74公里;邊測距邊搜索:296公里(迎頭);邊速度搜索邊測距 296公里(迎頭)。平均故障間隔時間450小時(預測值)。
2、武器裝備
F/A-22除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外,也能使用聯合直接攻擊彈葯等精確制導武器進行精確對地攻擊。由於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需要,F/A-22的基本武器裝備安置在機內。不過它也有用於掛副油箱和導彈的4個翼下掛點,用於在非隱身狀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
(一)機炮
F/A-22戰斗機原計劃裝備1門新研製的先進技術機炮,但在該型機炮實用前,目前裝備的是1門改進的M61A2機炮。機炮安裝在飛機右進氣口上方的炮艙內。射擊時,炮艙的前部艙門必須向後打開,以便射擊和排除廢氣。炮艙內除安裝M61A2機炮外,還安裝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無殼彈葯線性供彈系統,並備有480發炮彈。
武器艙內的6枚空空導彈
(二)空對空導彈和空對地武器
F/A-22戰斗機的空空武器有AIM-9「響尾蛇」短程和AIM-120「阿姆拉姆」中程導彈。每加裝1枚AIM-120導彈,武器系統將增重205公斤,其中導彈重160公斤,發射裝置重45公斤。由於武器掛在機身武器艙內,飛行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並不增大。空對地武器主要是454公斤的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葯。也可以掛載由MK84或BLU-109/B的改裝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葯。為改善F/A-22的主武器艙中攜帶未來彈葯的能力,美國空軍進行了武器的優化研究。所考慮的方案包括:兩枚精度在3米以內的改進型聯合直接攻擊彈葯;兩枚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風力修正彈葯布撒器;8枚115公斤的小口徑精確彈葯;或者24枚激光/雷達復合制導自主式子彈葯。
打開主武器艙的F/A-22戰斗機
(三)武器艙和武器懸掛裝置
機身武器艙。F/A-22戰斗機前部機身下有1個主武器艙,在機身兩側各有1個副武器艙,因此,除了炮艙外,F/A-22機身內部共有3個武器艙,保證所有的武器都能安裝在飛機內部。
武器掛架和導彈發射器。F/A-22安裝了由EDO公司研製的LAU-142/A「阿姆拉姆」導彈垂直彈射發射器,主武器艙內共安裝了6具這樣的發射架。這種轉向彈射器可以減小武器艙體積,從而節省重量,並能在所有飛行條件下發射導彈。彈射器使用氣動液壓裝置在1秒內發射導彈。另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戰術飛機系統部在F-16飛機的翼尖發射軌的基礎上,為F/A-22飛機研製了LAU-141A掛架式發射器發射AIM-9導彈。這種發射器能迅速地伸縮,但不能彈射導彈,而是從側武器艙的前端射出「響尾蛇」導彈。從而增大了導彈紅外導引頭的視場。這種發射器也適應F/A-22的較新的AIM-9X導彈要求。
外部掛架。F/A-22有4個翼下掛點,每個掛點能掛載2270公斤重量。翼下掛點在不掛武器時能掛載4個2270升副油箱,也可在掛2個副油箱時攜帶4枚導彈
武器懸掛裝置示意圖
五、作戰使用
(一)作戰任務
根據設計,F/A-22戰斗機將要承擔的三類任務:一是對付蘇-30等空優戰斗機;二是對付現代的地空導彈,打擊時間敏感目標;三是參與巡航導彈防禦。由於F/A-22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在對巡航導彈實施第一次攻擊不中之後,可以發起第二次攻擊。
(二)作戰范圍
可能隨時從駐地快速轉場至世界的各地區執行作戰任務。並依靠隱形性能突擊敵防護嚴密的縱深或核心目標。但是為了避免潛在對手可能動用精確制導武器對美國空軍基地的打擊,「猛禽」一般不會部署在一線機場,這決定了其將採取遠程奔襲的戰術,從後方基地到戰區襲擊後返回。
(三)兵力使用
在美國空軍全球打擊的戰略行動中,將首先利用F/A-22的隱身優勢,壓制敵地面防空系統,然後用B-2A隱身轟炸機進行突防轟炸,打擊敵防空和指揮系統,摧毀其防禦體系,為隱身和非隱身作戰飛機向戰區部署,並實施大規模的空中突擊行動創造條件,保持戰區的空中優勢,為後續聯合打擊部隊開辟通道。按照美國空軍的戰略,執行全球打擊特遣任務將由48架F/A-22戰斗機(兩個中隊)和12架B-2轟炸機組成。另外,在美國本土防禦中,美空軍將出動E-10飛機和F/A-22協同行動,實施巡航導彈防禦。
(四)武器使用
F/A-22可以攜帶「阿姆拉姆」中距空對空導彈、「響尾蛇」近程空對空導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葯和小口徑炸彈,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F/A-22攜帶不同的彈葯:F/A-22以內掛方式攜帶兩枚450公斤聯合直接攻擊彈葯,在主武器艙內側與2枚AIM-120並排懸掛。在作戰中典型的武器配備方案如下:
隱形作戰狀態: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4枚AIM-120A「阿姆拉姆」導彈(掛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導彈(掛在側武器艙內);空空作戰: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6枚AIM-120C「阿姆拉姆」導彈(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掛在側武器艙內);對地攻擊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2枚AIM-120C「阿姆拉姆」導彈(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葯(與AIM-120並排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掛在側武器艙內);
非隱形作戰狀態:轉場時,最多可在機翼下掛4個副油箱和8枚AIM-120「阿姆拉姆」導彈;空對地攻擊時,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2顆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葯(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掛在側武器艙內)+機翼下掛載空對地武器。
缺點:
F-22可帶2枚+4枚=6枚
這么先進的戰機只帶這么少的導彈,就算是發射後不管的AIM-120也太少了。
F-22的致命弱點:全部電子化、一體化
F-22作戰系統全部電子化、一體化。然而,眾所周知,電子系統很脆弱。其中,俄羅斯等國研製的微波武器將是「猛禽」一大剋星。「猛禽」的隱形主要針對紅外探測系統和紅外製導武器。微波導彈作戰時,微波可以鑽到「猛禽」內部毀傷其電子系統,形成「軟殺傷」。一旦如此,F-22很難繼續作戰,甚至可能墜毀。
至於空空導彈技術,中美兩國空軍在技術層面相差不大,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空空導彈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完全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同步,基本上你有的我也有,美國空空導彈在技術上的形不成絕對優勢!
F-22戰斗機是針對米格29和蘇-27戰斗機的出現而設計的新一代具有空中優勢的先進戰斗機。這種飛機集隱身、敏捷、速度、多用途、高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於一體,代表了今後戰斗機發展方向。該機採用了翼身融合體、邊條翼、自動增升前後緣襟翼和外傾雙立尾等先進氣動設計技術。廣泛使用鈦合金結構材料、復合材料、吸波性材料和塗層,二元推力矢量噴管等隱身技術。 矩形傾斜式進氣道, 進氣道向上向內伸呈S形,上方裝有篩形排氣口和可操縱輔助進氣門。採用內部掛裝武器方案,從而大大減少了雷達、紅外線和可見光特徵,雷達反射截面僅為 0.065-0.08 平方米,為F-15飛機的1%。良好的紅外、聲、光隱身措施使其具有全譜頻隱身性能。
由於該機在設計中不僅考慮到以爭奪制空為主, 還考慮了對地攻擊型和海軍型,因而又具有多用途特性。從該機型目前的進展情況看, 其工程樣機將於 1997 年首飛,2001年全面投產,2004年開始裝備部隊,形成批量裝備而取代F-15戰斗機的地位,約在2008年以後。根據美國空軍的采購計劃,由於經費短缺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已由原計劃采購648架而削減到442架,總投入約700億美元。
⑩ 用於高速注射成型的熱流道系統
用於高速注射成型的熱流道系統
膨脹注射成型和物理發泡成型為塑料成型工藝實現節省成本、優化產品和成型過程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即使是傳統的注射成型,也常常需要較高的注射速度,以實現對材料的可靠加工,而這兩種注塑技術尤其需要設定較高的標准,在此,適合的熱流道系統必不可少。
何種情況下速度是重要的
當需要生產具有薄壁結構的精美部件以及熔體流動路徑較長的部件時,快速注射是實現可靠生產的基本條件。當然,即便是生產大型部件,快速注射成型常常也必不可少。在此,選用適當的熱流道技術將有助於實現完美的加工以及獲得優良的產品。
即使是傳統的注射成型,也常常需要較高的注射速度,而在此介紹的兩種注塑技術尤其需要設定較高的標准,即膨脹注射成型和物理發泡成型。在膨脹注射成型中,熔體被壓縮在螺桿的儲料段或熱流道中,並充當著壓力的存儲介質。一般,在大約2000bar(2029kg/cm2)的壓力下,塑料熔體大約能夠被壓縮10%,這種特性通常被用於膨脹注射成型工藝中。然而,為了實現生產的可再現性,必須使預壓縮熔體的體積保持穩定。因此,在壓縮後,螺桿必須保持在一個精確的位置上。當閥式澆口噴嘴打開、大量的熔體流入到模具中時,它會承受較高的壓力。只有電機驅動的注塑機可以滿足這一條件,它允許在系統界限范圍內做出選擇性的軸向定位,即使是在高壓下也可保持該位置的穩定不變。如果在膨脹注射成型中使用了熱流道系統,那麼高達2500bar(2536kg/cm2)的壓力就會積聚在熱流道系統中,並在定義的時間內保持不變,從而確保了所有的型腔均可獲得均衡的壓力。
為了成功地實現膨脹注射成型,必須確保所有的針閥能夠同時平穩地開啟。一旦針閥打開,被預壓在熱流道中的熔體就會爆發式地膨脹,並均勻地填滿型腔,從而允許非常薄的部件充滿成型。
就物理發泡成型如MuCell工藝而言,需要向系統中加入物理發泡劑,該發泡劑首先是在壓力的作用下溶解於塑料熔體中。當熔體注入型腔時,壓力降低,發泡劑膨脹,從而使熔體發泡。在此,使熔體以高速狀態注射到型腔中也是必要的,它有助於熔體在型腔中有選擇性地發泡成型。由此,便可生產出帶有發泡芯層和封閉表皮層的輕型部件。利用該工藝,能夠生產出壁厚小於1mm的發泡結構部件。
在發泡過程中產生的內部壓力會作用在部件的所有點上,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保壓的作用,從而能夠平衡或至少能夠減少凹痕、收縮和翹曲等缺陷。
注塑機必須能夠適應上述兩種工藝不同的要求。在膨脹注射成型中,有必要使用全電動注塑機以滿足精密計量和注射的要求。MuCell微發泡工藝要求使用特殊的螺桿和特殊的裝置,以便能夠將處於超臨界狀態的發泡劑注射到熔體中。這兩種工藝只有少許的差別,都能加工普通的聚合物。但是,液晶聚合物(LCP)不能採用MuCell工藝進行加工,但它非常適合於膨脹注射成型工藝。
閥式澆口熱流道系統必不可少
在上述兩種工藝中,必須使用閥式澆口熱流道系統,以便於在熱流道系統中積聚並保持必要的壓力。在膨脹注射成型中使用的熱流道系統不僅需要承受很高的壓力,而且必須確保用於多型腔模具的所有針閥都能夠同時而准確地開啟。位於德國Frankenberg的君特公司(GüNTHER Heisskanaltechnik GmbH)生產的側滑塊式提升板可以滿足上述要求。此產品由油缸軸向驅動,並通過側滑塊機構轉換成提升板的提升運動。由於是單一提升板的機械運動,從而保證了針閥開啟或關閉的同步動作。
在與注塑機製造商恩格爾(Engel)公司合作進行的一個X-Melt試驗中,君特公司將一副2腔模具用於2800bar(2840.6kg/cm2)的工作壓力下並保持0.5s的時間,然後檢查熱流道系統的泄漏情況。所做的注射成型試驗是採用多種不同的材料成型一個壁厚為0.5mm的試樣。在試驗中,熔體注射到型腔中的時間隨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聚苯乙 烯 的注射時間是0.1s,而LCP的注射時間是0.04s。試驗結果表明:處於2800bar(2840.6kg/cm2)工作壓力下的熱流道系統密封完好,沒有熔體從閥式澆口噴嘴中流出。兩個型腔同時被填滿,從而實現了極高水平的`生產再現性。膨脹注射成型的一個應用實例是生產摩擦盤。
正如試驗所顯示的,膨脹注射成型工藝可實現可靠的生產加工。該生產是將一個塑料部件注塑成型到一個條狀金屬基底上。由LCP材料成型的摩擦盤厚度為0.15mm,重0.02g。該成型操作所面臨的挑戰是,需要注射非常少量的材料並要確保成型過程的可靠穩定性。因為注射量非常低,因此只能使用閥式澆口熱流道系統。
該生產選用了一個專為加工LCP而設計的熱流道噴嘴。為了降低LCP材料的粘度以避免出現較高的剪切力,噴嘴的進料管採用了較狹窄的設計。
降低重量和成本
物理發泡成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熔體在熱流道中不會膨脹,直到它進入型腔中。因此,在注射完熔體並隨之閉合模具後,熱流道噴嘴必須保持系統的壓力直到發泡劑完全溶解於熔體中。這可通過試驗得到證實。該工藝的一個應用案例是生產車門鎖外殼。這一壁厚為1.1mm的部件是採用MuCell 工藝、由POM材料製成的。該客戶的目標是通過減少材料的用量,以及縮短循環時間、減少翹曲和凹痕缺陷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於熔體中的氣體能夠降低熔體的粘度,因而可實現快速注射成型。這些微孔泡沫允許獲得同質的收縮行為,從而可避免在較厚部位產生凹痕。該生產中使用的熱流道噴嘴是由君特公司提供的8NLT80噴嘴,針閥的運動是由液壓驅動的單針閥進行驅動的。
當採用物理發泡工藝時,針閥是通過單針閥而運動的,這些單針閥的數量取決於型腔的數量。用MuCell技術生產出的車門鎖外殼重量減少了10%。
同一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
基於君特熱流道技術的閥式澆口熱流道噴嘴(N_T噴嘴)帶有的軸套機構,使其非常適用於膨脹注射成型和物理發泡成型。該噴嘴的優點是可實現精確的溫度控制。特別是對於一些技術型聚合物,由於它們都屬於加工窗口較窄的半透明材料,因此有必要對整個噴嘴長度進行均一的溫度控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這些噴嘴擁有一個由雙組分構成的軸套,以起隔熱的作用,軸套的前端採用鈦合金製成。
對於所有的閥式澆口熱流道系統而言,最重要的是:當模具閉合、針閥進入到注射澆口中時,要確保其准確地居於中心位置,即在針閥與針閥導向件的接觸處的密封區域。這有助於消除熱流道系統的磨損。在君特熱流道系統中使用的針閥導向件由粉末金屬鋼製成,它具有極高的硬度和強度。
如果一個元件磨損了,可以對其進行更換。當產品出現毛邊時,只需要更換被磨損的針閥導向件,而不需要修補模具嵌件。
膨脹注射成型和物理發泡成型為塑料成型工藝實現節省成本、優化產品和成型過程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要實現對材料的可靠加工,適合的熱流道系統必不可少。為此,君特為這些應用而專門設計了各種閥式澆口熱流道系統,它們已在多個實際應用中證實了其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