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射器針頭為什麼是斜面
准確的說,斜面更容易切開皮膚和更容易注射葯物`` 切開皮膚很好理解理解,更容易注射葯物你可以這樣理解,你把一個吸管尖成你希望的平面針頭
一頭剪成斜面針頭,然後用嘴巴對吸管吹氣`並用手去堵住另一頭。你就會發現斜面很難被堵住。當你把針插如肌肉或者血管里`若前端是平的,很容易抵住肌肉組織或者血管壁,導致注射困難和注射疼痛。但是具體哪個水滴會小`` 我猜應該是平頭的吧`` 但是從給葯量上 是沒區別的`` 你涉及的是液體的作用張力`和注射沒關系`~ ^_^
Ⅱ 氣管插管的第一標志是什麼
不知道您的意思,氣管插管術的操作我說下吧:
⑴模擬人體位、頭、頸項部位置正確;
仰卧、抽去枕並將枕墊於項部,使頭盡量後仰讓口、咽、喉三軸線接近重疊。
⑵置入喉鏡操作正確
考生左手持喉鏡,自口右側角置入,將舌體擋向左側,再將鏡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沿舌背孤度將鏡再稍向前置入咽部,見到會厭,挑起會厭,顯露聲門,右手以握筆狀持導管從右側弧形斜插口中,將導管前端對准聲門後輕柔地插入氣管內。
⑶檢查插管是否在氣管;
向已插導管中注氣(或吹氣)時,進行兩肺聽診是否有呼吸音,以確認導管插入氣管內。
Ⅲ 什麼是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為什麼要做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
氣管插管是用一根特製的聚乙烯塑料導管插入病人氣管內,然後用呼吸機和導管聯系起來,以呼吸機幫助病人呼吸,使病人能夠度過疾病的最危險階段。呼吸機和氣管插管是ICU病房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 氣管切開術是在病人頸部前方切開一個小口,放入一根聚乙醯塑料導管。其目的有二:一是保證氣道通暢,防止病人缺氧窒息;二是讓病人氣管內的分泌物容易吸出。摘自:MDSIN麥森中國區產品服務中心(mdsin#com)。 氣管切開常常是挽救生命的必不可少的搶救措施。但是,和其他任何手術一樣,在極少數情況下,氣管切開過程中可以發生麻醉意外、手術後可發生局部滲血、局部皮下氣腫、局部感染等並發症。
Ⅳ 氣管內插管術的實施方法
1.經口明視插管術
藉助喉鏡在直視下暴露聲門後,將導管經口腔插入氣管內。
(1)先將患者頭後仰,若患者口未張開,可用右手拇指對著下牙列,示指對著上齒列,以旋轉力量啟開口腔。
(2)左手持喉鏡自右口角放入口腔,將舌推向左方,徐徐向前推進,顯露齶垂(懸雍垂),再略向前深入,使彎形喉鏡窺視片前端進入舌根與會厭角內,然後依靠左臂力量將喉鏡向上、向前提起,增加舌骨會厭韌帶的張力即可顯露聲門。如系直型喉鏡,其前端應挑起會厭軟骨,顯露聲門。
(3)當聲門暴露清楚後,以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如持筆式持住導管的中、上段,使其前端自右口角進入口腔,直到導管接近喉頭時再將管端移至喉鏡片處,同時雙目經過鏡片與管壁間的狹窄間隙監視導管前進方向,准確輕巧地將導管尖端插入聲門。藉助管芯插管時,當導管尖端入聲門後,應拔出管芯後再將導管插入氣管內。導管插入氣管內的深度成人為4~5cm,導管尖端至門齒的距離18~22cm。安置牙墊,退出喉鏡。
2.經鼻明視插管術
本法基本上與經口明視插管法相同,但有下列幾點不同之處。
(1)插管前先滴液體石蠟入鼻腔,導管前端外塗以滑潤劑。清醒插管者需作鼻腔內表面麻醉。
(2)掌握導管沿下鼻道推進的操作要領,即必須將導管與面部作垂直的方向插入鼻孔,沿鼻底部出鼻後孔至咽腔,切忌將導管向頭頂方向推進,否則極易引起嚴重出血。
(3)鼻翼至耳垂的距離相當於鼻孔至咽後腔的距離。當導管推進至上述距離後,用左手持喉鏡顯露聲門。右手繼續推進導管入聲門,如有困難,可用插管鉗夾持導管前端送入聲門。
(4)經鼻導管容易在鼻後孔位置出現屈折,處理困難。為此,對導管的質地應事先檢查,選用堅韌而有彈性、不易折屈和壓扁的導管。
3.經鼻盲探插管術
將氣管導管經鼻腔在非明視條件下,插入氣管內。
(1)應首先檢查鼻腔通暢無異常,插管時必須保留較大通氣量的自主呼吸,可根據呼出氣流的強弱來判斷導管前進的方向。
(2)以1%丁卡因作鼻腔內表面麻醉,並滴入3%麻黃素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縮,以增加鼻腔容積,並可減少出血。
(3)選用合適管徑的氣管導管,在導管外部塗上石蠟油或局麻葯膏,右手持管,將導管自鼻孔緩慢送入。需依靠導管內的呼吸氣流聲強弱或有無,來判斷導管斜口端與聲門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導管口越正對聲門,氣流聲音越響;反之,越偏離聲門,聲音越輕或全無。此時術者一邊用左手調整頭位,並觸診頸前區的皮膚以了解導管前端的位置;一邊用右手調整導管前端的位置,同時用耳傾聽氣流聲響。當調整至聲響最強的部位時,緩緩推進導管入聲門。
(4)在聲門張開時將導管迅速推進。導管進入聲門感到推進阻力減小,呼出氣流明顯,有時患者有咳嗽反射,接麻醉機可見呼吸囊隨患者呼吸而伸縮,表明導管插入氣管內。
(5)如導管推進後呼出氣流消失,為插入食管的表現。應將導管退至鼻咽部,將頭部稍仰使導管尖端向上翹起,可對准聲門利於插入。
4.清醒氣管內插管術
利用1%丁卡因噴霧咽喉、氣管施行黏膜表面麻醉,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氣管內插管,稱「清醒氣管內插管」,簡稱「清醒插管」。當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插管不夠安全時,可選用清醒插管。
(1)表面麻醉清醒插管前要求對上呼吸道必須有完善的黏膜表面麻醉,包括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和氣管黏膜表面麻醉。
(2)鎮靜施行經口或經鼻清醒插管,要求患者充分鎮靜,全身肌肉鬆弛,這樣不僅有助於插管的施行,也可基本避免術後不愉快的回憶。
(3)患者的准備①對患者必須做好適當的解釋,重點說明配合的事項,如放鬆全身肌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不使勁,不亂動;保持深慢呼吸,不屏氣,不惡心等,盡量爭取患者全面合作;②使用適當的麻醉前用葯,可使患者分泌物減少和鎮靜咽喉反射減弱,以利於施行清醒插管。
(4)插管咽喉氣管黏膜表麻完成後1~2分鍾,即可按經口明視氣管內插管方法施行清醒氣管插管。
Ⅳ 什麼是墨菲孔
墨菲孔是氣管插管病人端的一個呈橢圓形的小孔,具體可看YY0337.1-2002標准。
Ⅵ 為什麼氣管導管前端套囊注氣5ml左右,每 6 小時應放氣 1 次,5-10 分鍾後再注氣
因為氣管導管套囊對氣管壁會形成壓迫,使氣管缺血造成損傷。臨床上有很多病人長時間氣管插管後,出現氣管疤痕增生狹窄,嚴重者呼吸困難。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率,所以要做你說的那些。另外注氣也不是絕對的5ml,要根據套囊的壓力來定的。
Ⅶ 氣管插管途徑和解剖特點
氣管內插管術
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內,是氣管內麻醉、心肺復甦或呼吸治療的必要技術。
(一)適應證
氣管內插管能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易於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便於吸氧和施行扶助或控制通氣;能經導管吸入麻醉葯及便於全麻下呼吸管理,因此適於多數需要全麻的手術,尤以下列情況更為適合:①開胸手術或應用肌松葯後需行人工通氣者;②需全麻的飽胃或急性腸梗阻病人;③頭頸部全麻手術,插管後使麻醉操作遠離手術野,尤其是口鼻及顱底骨折手術,可防止血液誤吸。④氣道受壓或不能保持正常通氣的俯卧或側卧位等手術。此外心肺復甦或呼吸急救時,插管是最緊迫的任務。遇呼吸道急性炎症、嚴重出血素質、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病人,除非緊急,一般不宜插管。
(二)方法
1.准備插管用具:氣管導管、喉鏡、噴霧器、牙墊、吸引器、銜接管、麻醉機等。
2.麻醉:①靜脈誘導插管法:常用葯有2.5%硫噴妥鈉、羥乙酸鈉、安定及芬氟合劑等,可以配合肌松葯如琥珀膽鹼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②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葯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然後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
3.插管步驟:插管可經口或鼻腔的途徑,採用喉鏡明視或盲探插入導管,而以口腔明視插管最常用,特殊情況可通過氣管造口插管,近年來又開展光導纖維喉鏡插管。插管須在麻醉條件下按步驟作(圖1-16,1-17):①左手持喉鏡沿病人右側口角置入鏡片,將舌體推向左側後使鏡片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②鏡片進入咽喉部並見到會厭。③彎鏡片置入舌根與會厭交界外,使病人頭向後仰再上提喉鏡,隨之會厭翹起而顯露聲門。④將導管經聲門裂插入氣管內,塞入牙墊後退出喉鏡,妥善固定導管和牙墊,接上麻醉機。
4.注意事項:①插管操作中必須輕輕柔。②選擇導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過聲門裂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時易致喉、氣管損傷,太細則不利於呼吸交換。③導管尖端通過聲門後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過聲門,但不要誤入一側支氣管或食道。④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 缺血壞死。⑤放置好手術休位後應試行氣管內吸引,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圖1-16 聲門解剖
圖1-17 氣管插管步驟
(三)並發症
1.損傷:如牙齒松動或脫落、粘膜出血等。
2.神經反射:如嗆咳、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驟停。
3.炎症:如插管後引起喉炎、喉水腫、聲帶麻痹、呼吸道炎症等。
二、麻醉裝置
根據氣體排出方式,將吸入全麻裝置分成四類,也是四種基本方法。
(一)開放法 指吸入氣(麻醉混合氣)和呼出氣全部排出到大氣中,無重復吸入。如開放點滴法(圖1-18)、丁型管法(圖1-19)、吹入法。其特點是方法簡單,呼吸阻力和死腔小,但麻醉氣體逸出快,麻醉深度不易保持恆定。一般用於小兒。
(二)緊閉法 吸入氣和呼出氣全由麻醉機控制,呼氣中二氧化碳由鈉石灰吸收。其特點是全麻深度能長時保持穩定不變,便於人工通氣和呼吸管理,但呼吸阻力和器械死腔較大。緊閉法中又有循環式和來回式二種(圖1-20),以循環緊閉式多用。
(三)半開放法及半緊閉法 此二種方法的特點是介於開放法和緊閉法之間,呼出氣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吸入,根據所用的活瓣和氣體流量來控制,規定二氧化碳復吸入量半開放式應低於1%,半緊閉式則可高於1%。626型空氣麻醉機即屬半開放式(圖1-21),緊閉法時如將部分呼出氣通過呼出活瓣逸出,即成半緊閉式,需有二氧化碳吸收裝置,實際工作中二者有時很難區別
Ⅷ 氣管插管方法,根據插管時時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
是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看看就知道
1經口氣管插管術
①准備:根據患者體型選擇氣管導管。擺體位,頭、頸、肩相應墊高,使頭後仰並抬高8~10 cm。對於肥胖病人,可將外耳道與劍突擺在同一水平線上。2%利多卡因對口咽部及下咽區噴霧局麻。
②插管: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張口。用左手持喉鏡沿口角右側置入口腔,將舌體推向左,使喉鏡片至正中位,此時可見懸雍垂,慢慢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稍前上提喉鏡,可看到會厭的邊緣,繼續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與會厭交界處,然後向前上提喉鏡,間接拉起會厭而顯露聲門。右手執氣管導管,斜口對聲門裂,在吸氣末順勢將導管輕柔插入。導管插入氣管內的長度,成人約為5 cm,小兒約為2~3cm。如果用導絲塑型,在導管斜面進入聲門2cm後,要及時抽出導絲。導管插入氣管後,立即塞入牙墊,然後退出喉鏡,檢查確認導管在氣管內。
2經鼻氣管插管術:
①盲探經鼻氣管插管:適應證基本與經口插管的禁忌證相同。
禁忌證或相對禁忌證:主要包括呼吸停止;嚴重鼻或頜面骨折;凝血功能障礙;鼻或鼻咽部梗阻;顱底骨折。
操作要點:先將鼻腔內點滴呋麻滴鼻液,潤滑劑潤滑並作表面麻醉。操作時導管進入鼻腔就將導管與面部作垂直方向插入鼻孔,使導管沿下鼻道推進,經鼻後孔至咽腔,切忌將導管向頭頂方向推進,否則極易引起嚴重出血。操作者可一面注意傾聽通過導管的氣流,一面用左手調整頭頸方向角度,當感到氣流最強烈時,然後迅速在吸氣相時推入導管,通常導管通過聲門時患者會出現強烈咳嗽反射。不要施加暴力。如果推進導管時呼吸氣流聲中斷,提示導管前端已觸梨狀窩,或誤入食管,或進入舌根會厭間隙。應稍稍退出重試。成功率約70%。插入後務必確認氣管導管在氣管內而不是在食管內。反復嘗試插管易造成喉頭水腫,喉痙攣、及出血,導致急性缺氧,誘發心跳驟停。建議在3次不成功後改其他方法。
②明視經鼻氣管插管 :氣管導管通過鼻腔方法同盲插,聲門暴露方法基本同明視經口插管法。當導管通過鼻腔後,用左手持喉鏡顯露聲門,右手繼續推進導管進入聲門,如有困難,可用插管鉗夾持導管前端送入聲門。檢查確認導管位置並固定。
3逆行氣管插管術
所謂逆行氣管插管是相對常規氣管插管而言,先行環甲膜穿刺,將導絲經環甲膜送入氣管,通過喉部,到達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將氣管導管沿導絲插入氣管。清醒、麻醉病人均可實施。根據逆行氣管插管的原理。
適應證:由於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條件下,無法看到聲帶甚至會厭,無法完成經口或經鼻氣管插管者。
禁忌證: ①甲狀腺腫大,如甲亢或甲狀腺癌;②無法張口;③穿刺點腫瘤或感染;④凝血機能障礙;⑤病人不合作又無法控制。此法體位要求低,一次成功率高,插管過程中缺氧時間短。
4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術
纖支鏡在人工氣道建立及管理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具體為:①檢查氣道,明確引起氣道急症的原因;②放置雙腔支氣管導管,用於分側肺通氣;③肺泡灌洗並作病原學檢查;④用於困難氣道插管;⑤成功率高,損傷小,安全性高。它的缺點也很突出:①價格貴;②需要專門維護、保養;③攜帶不便;④操作要專門培訓。�
5經氣管噴射通氣技術
當不能通過面罩或氣管導管進行有效肺通氣時,如果沒有其他可使用的通氣措施,必然會造成病人死亡。一般認為,採用粗口徑的靜脈套管針穿刺環甲膜進行氣管噴射通氣(trans-tracheal jet ventilation,TTJV)是處理面罩不能通氣且氣管插管失敗狀態的一種簡單和極為有效的方法。
TTJV的適應症:①緊急情況。②擇期情況,主要是與上呼吸道有關的手術和防止常規氣管插管中發生的插管失敗。
6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適宜於在擇期條件下使用,需緊急呼吸道控制的病人,不能觸及環甲軟骨的病人及小兒病人是此種方法的禁忌症。
Ⅸ 新生兒插管深度怎麼計算
新生兒氣管插管技術是兒科和麻醉科醫師,尤其是新生兒科醫師必備的一項技能。隨著基層醫院新生兒科的不斷增多,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由於經驗欠缺或正規培訓沒跟上,在插管過程中出現插管失敗、呼吸道損傷和後期並發症等問題。因此,強調熟練掌握這項技術很有必要。
對於管徑的選擇及插管的深度,臨床醫生早已諳熟於心,但是還有些細節問題值得注意。
1.插管時墊高患兒肩部,不要墊高患兒頸部,使其頭部呈輕度後仰位,過度的後伸往往適得其反,使得聲門難以暴露。
2.喉鏡上抬過程中要將葉片整體向鏡柄方向移動,不要單純上翹葉片前端,這樣易造成患兒喉部損傷。
3.對於聲門緊閉的患兒,不要用插管前端硬性刺激喉口,易導致喉頭水腫。應由助手對患兒進行適當的刺激,如彈足底、撫背等,待聲門打開後再行插管。
4.判斷氣管插管深度是否恰當,醫生往往通過聽診雙肺送氣音來判斷。臨床上往往為圖方便選擇聽診前胸壁,其實聽診雙側腋下區更為准確,當然輔以胸片判斷更有說服力。
5.對於痰液較多或出血嚴重的患兒,常常難以辨別喉口的位置,而病情危急往往又不允許進行徹底的吸痰或吸血處理。此時可以仔細觀察,喉口所在位置會有氣泡冒出,對准氣泡中央位置插入導管,成功率極高。
6.很多醫生覺得氣管插管固定方向無所謂,只要固定牢固即可,其實不然。插管的前端一般為斜口斷面,固定方向應與斜口方向一致,這樣固定時插管斜斷面才不會貼到氣管壁上,而且送氣均勻,不僅可以在較低吸氧濃度及峰壓下保證患兒生命體征穩定,還可以大大降低氣胸發生率。
7.對於需要長途轉運並輔助通氣的危重患兒,如果救護車沒有車載呼吸機系統而需要氣囊加壓供氧,氣管插管的口徑要選擇較正常計算值略細的插管。因為如果插管與喉口過緊結合,轉運過程中汽車顛簸,極易造成患兒受力不均而發生氣胸。
8.對於體重較小的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在進行輔助通氣時,可將氣管插管外露部分適當減短,減少死腔通氣,療效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