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web app開發的難度怎麼樣
按復雜程度可以分為三個等級:
1、簡單的app開發—web語言
HTML5是構建Web內容的一種語言描述方式。HTML5是Web中核心語言HTML的規范。編程語言就是網頁三件套HTML+CSS+Javascript。
這種方式實現實現app開發比較容易,而且還是跨平台開發,只要開發一套代碼,就可以適用於安卓,蘋果等多個操作系統,但是這種方式功能比較弱,性能低,用戶體驗也沒那麼好,適合開發一些簡單的項目。
2、中等的app開發—web語言和原生開發語言混合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蘋果和安卓系統上實現一套app原生開發框架,像通用的Flutter, ReactNative都是較為流行的原生跨平台框架。通過這種方式開發app難度比用web開發大,但是比原生簡單,也是跨平台開發,一套代碼通用於多個操作系統,功能和性能方面也是處於中等水平。
3、復雜的app開發—原生開發
這種方式較為復雜,如果要開發不同的操作系統,要開發相對應的代碼。
② 一個合格的web前端需要會什麼
1. div和table
這個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礎的。要熟練掌握div、form table、ul li 、p、span、font這些標簽,這些都是最常用的,特別是div和table,div用於布局、table也可以用於布局,但是不靈活,基本 table是用來和數據打交道。
2.html
HTML是指超文本標簽語言,是目前web領域應用廣泛的語言,我們只需要在html文檔中插入對應的標簽,即可實現web頁面的編寫與排列,所以要熟練掌握HTML基本知識,包括每個標簽的用法等。
3. CSS
CSS指層疊樣式表,可以為HTML標簽自定義樣式,通過設置HTML標簽的樣式,來改變其外形,達到美化與排版web頁面的目的。
4.Javascript
Javascript是網頁腳本語言,它可以在html中運行,設置並修改瀏覽器中的各種對象與變數。例如用來改進設計、驗證表單、檢測瀏覽器、創建 cookies等等,現在各大網站都可以看見 Javascript的蹤影,常見的網站首頁大眼晴、警告提示框、頁面動畫效果等等。Javascript更是一種在客戶端廣泛使用的腳步語言,在 Javascript當中提供了一些內置函數、對象和DOM操作,藉助這些內容我們可以來實現一些客戶端的特效、驗證、交互等!
5.Jquery
Jquery是相當於把js封裝了一套的一個js插件,目的就是操作起來更方便,代碼寫的更少。 Jquery是一個免費、開源的輕量級的Javascript庫,並且兼容各種瀏覽器,同時現在有很多基於 Jquery的插件可供選擇,這樣在我們實現一些豐富的動態效果時更方便快捷,大大節省了我們開發的時間,提高了開發速度。
6.框架
從 bootstrap開始,響應式的珊格系統被後來框架一直沿用,建議學一套主流mvc框架,vue,react, angular兩選一種。
7.會點後台語言
對於前端工程師來說,並不需要像網站程序員樣,編寫對象、開發特殊功能、搭建資料庫。但是前端工程師要掌握基本的頁面GET&POST傳參、程序判斷語法、程序輸出語法、頁面提交、資料庫查詢與記錄插入,以及掌握HTTP與WEB工作原理、掌握Socket長連接實時網路通信技術、掌握 NOsql中的 MONGODB的應用、了解PHP語法、了解 MYSQL資料庫的基本操作。
當然,以上技能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前端工程師,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前端,必須掌握除技術以外的東西,例如設計,用戶等等,因此還需不斷的堅持學習。
③ 北京web前端培訓,三大框架去選那個
大家都知道,前端入門三件套:HTML、CSS、JS,但是邁過這個基礎階段,在以後實際工作中常常需要用到web前端框架,因為不可能每個項目都從頭開始碼代碼,一個好的框架可以幫你節省很多力氣,也有利於後期的維護。但是面對這三大框架,我們應該怎麼選呢?
誠築說帶你先看看Angular&Vue& React這三大框架分別有哪些優缺點?
Angular
優點:
2012年發布版本1.0,後由谷歌接手負責持續的開發維護,你可以放心的。
Angular是一個比較完善的前端框架,服務、模板、數據雙向綁定、模塊化、路由、過濾器、依賴注入等功能相當完整,同時模板功能強大,自帶了豐富的指令,易於操作。此外還引入了一些java的思想,所以有java基礎的同學也能夠較快上手的。
缺點:
技術文檔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實例,很多功能的使用需要依賴搜索,對自學能力要求較高。入門容易,但是後期學習容易進入瓶頸,概念深入,不易理解。此外版本較多,沒有做到很好的兼容,整體較重,渲染初始化慢。
React
優點:
是Facebook的內部項目開源,提出了一種新思路解決Web/Native開發。運用了Virtual Dom技術,比起Angularjs來說,更新dom的次數少,更新的內容少,速度會更快。採用聲明式設計,可以輕松描述應用,更加靈活,也能和已知的框架或庫很好的配合。
缺點:
嚴格來說可能並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框架,很多功能無法直接實現,發布較新,很多功能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缺少大項目的實際應用。
Vue
優點:
輕量級!也簡單易上手,介紹是構建用戶界面的漸進式框架,可以靈活選取功能。簡潔、輕量、快速、數據驅動、模塊友好、組件化,這些特點都有利於更簡單的開發頁面,同時乘著近些年小程序的熱潮,webapp的持續發展,Vue也是廣泛使用。
缺點:
相對於家大業大的angular,歷史不久的Vue,部分功能還不夠完善,支持的庫和拓展的豐富性還有待提升,同時對於老瀏覽器的支持也不太好。數據復雜起來也容易變得不好維護。
我們可以看到,三大框架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應用場景各有不同,新手想要持續進階的話,要想好自己的學習目的,不過很多時候都是跟著公司使用的技術學習,而且熟練學會一門,再去使用別的框架都不會太難了。
④ Web 3綜合指南:互聯網的未來
現在,你可能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過 "Web3 "這個詞。可能是在工作的時候,在健身房鍛煉的時候,或者在晚飯閑聊時聽到,也有可能是伴隨著朋友發出"為什麼狗狗幣要把SpaceX帶到月球啊! "的咆哮聲中聽到的。
所有這些關於Web3的討論可能有點令人不安。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未真正適應Web2中社交媒體創造的新規則,所以僅僅是想到馬上就會有一個更新版本的網路,這個念頭一定會讓人不知所措。
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對Web3下一個定義,才能解讀這個所謂的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到底是什麼。
在我們開始之前,重要的是要注意Web3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它正在迅速發展,並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發展。但是,盡管Web3的全部影響和最終形式不會很快實現,我們確實對其基本原則有了最本質的理解。 一句話,它是以一個技術項目的生態系統為中心的。
為了准確地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以及為什麼它們對Web3如此重要,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互聯網發展的軌跡。討論一下互聯網的 歷史 ,會讓我們更清楚我們要去的地方。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已經有了兩個迭代。Web 1.0和Web 2.0。Web 1.0是互聯網的恐龍時代,時間跨度從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它誕生於1973年,當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研究允許計算機在分布式網路上進行通信的協議。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協議是標准化的、預先確定的規則,讓連接的設備在網路上相互通信。
最早的網路版本是分散的,這意味著它是建立在一系列免費使用的開放協議之上的。與專有協議不同的是,開放協議不能被集中的權威機構所擁有,也不局限於某個特定公司的產品。許多這些早期的網路協議,如HTTP(網路)、SMTP(電子郵件)和FTP(文件傳輸),是我們所知道和喜愛的現代互聯網應用的基礎。
在Web 1.0時期,互聯網主要由一系列超鏈接連接起來的頁面組成。沒有額外的視覺效果或評論窗口,就像我們今天使用互聯網時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用戶只不過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無法進行互動或回應。
那是一個 "只讀 "的時代。
網站所有者的主要目的是向盡可能多的讀者傳播信息,而不是與訪問者積極互動。當像IMDB這樣的網站剛剛誕生時,網頁只是一堆鏈接,這幾乎就是互聯網的全部。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們一直生活在Web 2.0中。它的特點並不是技術上的轉變。它源於我們對互聯網使用方式的改變。Web 2.0是一個互聯的版本,它使用戶能夠創造、分享和發布內容。普通人不再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相反,每一個人都在發揮著積極的創造作用。
為了說明這到底意味著什麼,Web1.0時代的電子商務商店只是一長串的產品名稱和價格。讀者通過掃描它們,然後他們去實體店進行購買。在Web 2.0中,用戶可以使用電子商務網站進行支付,跟蹤他們的訂單,發表評論,要求退款,等等。事實上,Web 2.0的網站一直在積極鼓勵用戶參與,從而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參考一下Facebook的喜歡按鈕或他們的通知系統。兩者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喜歡、評論或以其他方式參與。谷歌和亞馬遜也用類似的方式鼓勵用戶留下評論。
可悲的是,Web 2.0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這些中介機構來描述和定義的。
為了找到一個公司或品牌,人們依靠谷歌搜索。要找到有趣的藝術家,人們依靠Instagram或Spotify。為了尋找商品,人們依靠亞馬遜。一目瞭然,使用Web 2.0,就離不開網路巨頭們的平台。
像谷歌、Spotify、亞馬遜、Facebook和所有其他Web 2.0中的大名鼎鼎的平台,都是中心化的數據聚合者。他們是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中介,在這個過程中,以數據和金錢的形式,獲取了幾乎所有的價值。
這些多面體平台主要通過實現群體之間的直接互動來創造價值,隨著Web 2.0的普及而上升。事實上,它們現在在全球經濟中佔主導地位,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這也伴隨著一些問題。
最終,這些平台完全被利益所驅使,這使群體之間的直接互動變得更加困難,因此,中介機構更像是一個路障,而不是一條通途。讓我們以Facebook為例。
現在,Facebook是一個中介,它決定了用戶和企業何時以及如何互動和參與。谷歌的廣告平台和亞馬遜的特色產品也是如此。
在Web 2.0中,這些中介機構掌握著全部的權力。他們擁有我們全部數據,決定了我們在網上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保留了隨時關閉我們對平台的訪問的權利。無論你屬於政治路線的哪一邊,你都已經親眼看到了這些中介機構的力量,比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推特賬戶被封停。
這些中介機構還決定我們可以與誰互動,什麼時候互動,把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賣給最高的廣告商。最後,如果這還不夠,我們在互聯網上使用的大多數工具和服務都是通過亞馬遜的AWS雲計算服務等地方集中起來的,近三分之一的互聯網是通過AWS運行的。
什麼是Web3.0?
在Web 2.0之後的階段被稱為Web 3.0,直到Gavin Wood在2014年左右創造了 "Web3"。無論好壞,這個簡短的名字堅持了下來。簡而言之,Web3就是要消除Web2.0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這一代互聯網的重點是將權力從大型 科技 公司轉移到用戶個人身上。
正如一開始提到的,Web3的核心是一個去中心化、無信任、無許可和可互操作的技術產品的生態系統。現在是時候解釋這到底意味著什麼了。
Web3不是依靠單一的集中式伺服器,而是建立在區塊鏈驅動的加密網路之上,使數據能夠存儲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式設備(也被稱為 "節點")上。最終,這些分布式設備可以是任何東西,如電腦、筆記本電腦,甚至更大的伺服器。它們作為區塊鏈的框架,相互溝通,以實現數據的存儲、傳播和保存,而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背書。
由於這些節點,區塊鏈提供了一個不可改變的記錄——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所有權證明工具,與我們之前看到的任何東西都不同。
隨著Web 2.0的發展,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將我們的數據交給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大型 科技 巨頭。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依靠AWS提供我們的許多工具和服務。甚至更進一步,我們需要相信這些方面會以道德方式使用這些數據。正如我們在劍橋分析公司的丑聞中看到的那樣,我們的數據很容易被用來對付我們,這可能會產生全球性的 社會 政治影響。
像這樣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數據和身份的分散所有權,也被稱為 "自我主權身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這種自主權所有權是通過MetaMask(用於以太坊和ETH兼容的區塊鏈)或Phantom(用於Solana區塊鏈)等數字錢包實現的。有點像現實世界中的 "錢包",數字錢包作為你的Web3身份,安全地保存你的貨幣和數據。
這個錢包是可互操作的,這意味著它可以在互聯網上無縫攜帶,並與各種產品和系統一起工作,允許你選擇哪些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可以訪問你的財產。此外,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和互動都是無許可權的,這意味著它們不需要受信任的第三方的批准就能完成。
今天,個人必須使用他們的Facebook或谷歌登錄來訪問許多在線應用程序,這迫使他們交出他們的數據。但在Web3中,個人將擁有自己的身份。通過用區塊鏈取代第三方,Web3開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價值鏈,集中式的中介機構不再受到青睞。最終,Web3將權力從中間商手中奪回,並將其還給個人。
事實上,我們已經在NFTs(不可偽造的代幣)上親眼看到了這一點。
許多藝術家、音樂家和其他創作者最近已經開始嘗試他們可以從其作品中獲得大部分收入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於智能合約的功能,智能合約是編程到區塊鏈中的預定協議,一旦滿足指定條款就會自動執行。具體來說,通過NFTs,智能合約允許二級版稅結構,這意味著創作者每次在公開市場上交換作品時都能得到報酬。
由於價值鏈的這一根本性變化,創作者的收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並慢慢改變了 "飢餓的藝術家 "這一令人痛苦的真實刻板印象。
DAO在Web3中的作用是什麼?
伴隨著這個新的價值鏈,Web3孕育了全新的經濟組織。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是整個Web3空間互動的一個核心功能。正如Linda Xi所解釋的那樣,DAO是圍繞著一個任務組織起來的一群人,"通過一套在區塊鏈上執行的共享規則進行協調"。
DAO的主要優勢在於,與傳統公司不同,區塊鏈為DAO提供了完全的透明度。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和分析DAO的所有行動和資金。這種透明度大大降低了腐敗的風險,防止重要信息被審查。它還確保DAO堅持其承諾。這是因為,像NFT一樣,DAO也在智能合約上運行,只要滿足某些條件,就可以觸發一個行動。例如,在DAO的情況下,智能合約可以確保獲得一定數量的贊成票的提案會自動頒布。
與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組織(幾乎所有的公司或非營利組織都是如此)不同,DAO以扁平的等級結構運作,允許所有成員在影響更廣泛群體的關鍵決策中發言--而不僅僅是主要股東。
更重要的是,DAO對普通人來說更容易進入,因為進入的門檻沒有那麼高。
通常情況下,只有那些被允許在早期投資於一個項目因此而獲得大部分財務回報的機構--他們都是有龐大資源和有廣闊關系網。
DAO則不然。它們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參與,而且成本要低得多。
一些加密貨幣項目也可以被視為DAO,因為其中許多項目是由分散的治理形式管理的,其中代幣持有人對項目的未來進行投票。迄今為止,DAO已被用於眾籌項目,治理社區,甚至還試圖購買美國憲法。
雖然 "Web3 "和 "metaverse "這兩個詞經常交替使用,但它們是不一樣的。
元宇宙被定義為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混合體。元宇宙的支持者認為,這樣的未來是不可避免的,有一天人類將在一個以某種方式增強的世界中度過大部分時間。這個想法最近獲得了很大的吸引力,因為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將他的社交媒體公司更名為 "Meta",在元宇宙上下了很大賭注。
Web3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版本,與增強物理現實沒有任何關系。雖然許多Web3協議,如NFT或點對點加密貨幣交易,可能會在未來的metaverse中使用,但Web3並不是metaverse。
盡管如此,Web3還有更嚴重的問題。
首先,重大的變化帶來了重大的風險。Web3最好的部分之一是你對你自己的數據有完全的所有權。這也是最糟糕的部分。Web3空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狂野的西部,充滿了不良行為者。由於不依賴中心化的權威機構,你要完全負責的保證你的數據和貨幣的安全。這意味著要注重錢包安全,不斷警惕網路釣魚計劃,並且永遠不要泄露你的種子短語(助記詞),即使是最值得信賴的Web3協議和平台也會被黑客攻擊和暴露,所以始終保持警惕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在Web3中,不信任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真理,你首先需要信任你自己。
還有可擴展性問題。雖然很少有人會認為去中心化本身是一件壞事,但正是因為去中心化,Web3上的交易才會更慢。更改需要由礦工處理並在整個網路中傳播,這需要時間。
然後是gas,這是用戶為使用世界上最流行的區塊鏈--以太坊區塊鏈所支付的費用。具體來說,"gas "是成功進行區塊鏈交易所需的費用。這些費用在高峰期可以飆升到每筆交易數百美元。
然後是去中心化的難題。盡管區塊鏈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但許多使用區塊鏈的Web3服務目前是由數量極少的私人公司控制的。而且人們有理由擔心,為支持去中心化網路而出現的行業是高度整合的。
事實上,這遠不是一份詳盡的擔憂清單。然而,如前所述,Web3仍處於起步階段,許多開發人員正在積極努力解決目前的問題。
因此,Web3被設想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去中心化、隱私至上的互聯網時代,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利潤從中心化的中介機構轉移到創造者和他們的社區手中。如果解決當前問題的開發人員取得成功,我們可能就會進入Web 3。
⑤ web3和元宇宙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
元宇宙將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參與式媒介,所有用戶都可以參與、創造、分享並從中獲利。元宇宙並不等同於虛擬空間、虛擬游戲、虛擬平台,它不會只由一家公司控制,用戶的數字化身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平台之間穿梭,每個人將擁有自己的通用身份、通用錢包。
而Web3的概念則是例如人們可以利用虛擬形象在亞馬遜的虛擬商店裡買衣服,然後再穿著這身衣服去迪士尼的虛擬樂園里買票遊玩,再把遊玩記錄傳送到虛擬社交媒體上。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需要去每個平台上注冊不同的賬號,不需要用不同的結算方式,不需要任何第三方驗證,所有的數據都將記錄在同一個數字身份的賬號之中。
Web3 的理念是創造一個更加民主化的互聯網。沒有一個實體可以控制信息流,更不會因為坐擁硬體所有權的人能夠「拔插頭」就破壞網路。理論上,Web3中的應用程序運行的伺服器、系統和網路,以及數據存儲的地方,都將由用戶自己擁有,用戶投票決定網路的規則和條例。
2、構成不同。
元宇宙是個虛擬世界,而Web3則是理念或者願景。元宇宙理念跟Web 3一脈相承,而Web 3就是元宇宙持續運行的基石。元宇宙有幾個重要元素:分布式資料庫、加密技術、邊緣計算等底層技術。有了這些技術的成熟化才能說是Web 3時代的到來。最終以上這些技術再加上顯示技術(AR/VR)、人工智慧等才可以說元宇宙完成落地。
監管的挑戰:
無論Web3多麼去中心化,監管問題始終是其發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問題。Web3如何和政府的監管相結合,技術、法律和行政界共同討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政策,將是Web3能夠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Web3所提出的去中心化設想,在本質上就對監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扎克伯格在多年前所提出的要建立Libra數字貨幣聯盟(如今改名為Diem,2022年初宣布出售)時遭遇各國到極強的阻力,最後不了了之。如何建立一套與Web 3時代相適應的運行規則,各方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還需要長時間討論、摸索以及試錯。
⑥ web3在哪下載
網頁或應用商店。
電腦下載就直接點擊進入下載,安裝即可;手機下載要掃描二維碼下載軟體,安裝即可使用。
《Web3.0鏈游STEPN》(MovetoEarn邊走邊賺)STEPN是世界上第一款move2earnNFT手機游戲,玩家們在打開軟體以後通過sql錢包直接購買運動鞋和綁定軟體,以大家最熟悉的運動走路方式來賺幣並對運動鞋進行升級,成功完成所有任務以後可以獲得bit幣獎勵哦。
⑦ iOS調試Webview
HTML、JS、CSS的Web三件套,時下占據了項目的主要業務部分,原生和JS的交互必不可少,下面總結iOS調試Webview的兩種方法:
1.在手機設置里,找到Safair瀏覽器,在高級里啟用Web檢查器;
2.Mac上Safair瀏覽器,在偏好設置高級選項底部勾選「在菜單欄中顯示開發菜單」;
3.手機連接Xcode工程,操作App跳轉到JS頁面,點擊Mac上的Safair瀏覽器,在開發選項下拉菜單中,找到手機名稱對應的html頁面即可進入調試器;
( 參考鏈接 )
1.使用brew安裝 ios-webkit-debug-proxy
brew install ios-webkit-debug-proxy
若上面的命令不有效,嘗試下面的命令安裝
brew uninstall --force libimobiledevice ios-webkit-debug-proxy
brew install --HEAD libimobiledevice ios-webkit-debug-proxy
2.安裝成功後,在終端輸入下面的命令
ios_webkit_debug_proxy -f chrome-devtools://devtools/bundled/inspector.html
若有問題,報錯Could not connect to lockdownd. Exiting.: Permission denied,可輸入下面的命令,再次嘗試
sudo chmod -R 777 /var/db/lockdown/
3.保持終端命令連接狀態,在chrome瀏覽器中打開 localhost:9221 ,點擊真機選項;
4.操作App跳轉到JS頁面,下面兩種方式均可進入調試器:
(1)在Mac的chrome中刷新頁面,選中要打開的html連接,右鍵點擊「復制鏈接地址」,新建標簽頁,在地址欄粘貼地址,按enter鍵進入;
(2)直接在谷歌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 chrome://inspect/#devices ,點擊Target下方的inspect進入;
備註:
(1)手機上也要安裝谷歌瀏覽器,否則終端可能無法連接到真機;
(2)復制JS頁面地址時,不要用cmd+c快捷鍵,要右鍵單擊「復制鏈接地址」,然後新建標簽頁,粘貼地址打開;
總結:
兩種瀏覽器相比較,雖然Safair調試器打開方便,但容易卡住,有時無法查看JS的變數值,甚至打斷點會閃退,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調試方法。
⑧ wed3是什麼意思
Web3是一些技術人員為使用去中心化區塊鏈而構想出的新型互聯網。
這個術語已經存在多年,幫助推廣Web3的投資者帕基·麥考密克(PackyMcCormick)將其定義為「由建造者和用戶擁有、由代幣(Token)提供激勵的新型互聯網。」
根據設想,Web3將通過多種形式存在,包括去中心化的社交網路,用加密代幣獎勵玩家的視頻游戲,以及允許人們買賣數字版文化產品的NFT平台。
Web3的設想
理想主義者認為,Web3將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互聯網,它將顛覆傳統,讓人類迎來一個全新的、沒有「中間人」的數字經濟。
但批評者表示,Web3隻不過是對加密貨幣品牌的重塑,其目的是為了擺脫這個行業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束縛,它使人們相信區塊鏈是網路進化的下一個階段。還有一些人認為Web3是付費互聯網的一種反烏托式的願景,互聯網上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社交行為都可以成為可供買賣的金融工具。
⑨ Web3和Web3.0有何不同都有哪些實用價值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
其次,該介面程序的速度可以達到實際,是一個技術框架和平台,可以實現更快的應用,2022年,投資圈將不會有新的門店。大消費軌道已死,TMT投資者“改變了職業”,硬技術的門檻很高,生物醫葯的投資已經被二級市場所教導,Web3在中國仍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由於當前的政策環境,很難形成更好的商業模式,但我們已經研究了Web3與其他行業和學科相結合所提供的機會,並做了大量研究。
網路分散的運動是Web3.0,騰訊此前曾參與為Web3 NFT游戲公司Immutable融資2億美元;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和騰訊也在打造國產NFT產品,以促進Web3在中國的本地化。此外,近年來,Web3相關行業出現了幾家與加密相關的公司和平台,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上帝創造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⑩ WEB3.0 到底是什麼
Web 3是一種新的網際網路,由技術人員設想,利用去中心化區塊鏈,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
這個詞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很受歡迎。帕基·麥考密克(Packy McCormick)曾協助推動 Web 3的投資人,將其定義為「一種新的網際網路,由創造者和用戶擁有,由代幣提供獎勵。」
按照預期, WEB 3將會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分散的 社會 網路、電子 游戲 和 NFT平台,這些都是用加密貨幣來獎勵玩家的。
理想主義者相信,網路3將會改變我們所熟知的網際網路,將會使傳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人們進入一個沒有「中間人」的全新的數碼經濟時代。
但評論家認為, Web 3僅僅是重新塑造了加密貨幣的品牌,旨在從文化和政治層面上解放出來,讓人們認為,區塊鏈是互聯網發展的下一步。
其他人則將 Web 3視為一種對付費型網路的反烏托邦觀點,即在網際網路上的每一項活動、每一次社交活動都可以作為一種金融交易。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炒作、營銷的結果,也是因為人們「擔心會錯過重要的事情」。
不過, Web 3的蓬勃發展也反映出,在數碼加密地長達幾年之後,大量資金、人才和精力湧入這個領域。
2021年,風投公司將270億多美元用於加密相關項目(比過去十年加起來還要多),而這些錢的大多數都被用於 Web 3項目。
一些大公司,比如 Twitter, Reddit,都在進行他們自己的 Web 3計劃。
該產業是一塊吸引技術人才的「磁鐵」,很多大技術公司的雇員都放棄了輕松、穩定的工作,轉而投身於 Web 3.0
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在 Web 1上閱讀靜止的頁面,並且大多數的網站都是使用「開放協議」,如 HTTP, SMTP, FTP (不用擔心這是什麼東西,只要你明白,開放協議並不是一個公司的網路架構,它的概念會在幾個字之後再次出現)。
大約2005年, Web 2期開始。這個時候, 社會 傳媒的巨人如 Facebook,推特, YouTube開始出現。
在 web 2的年代,人們開始創造和發表自己的文章,主動地加入到網路中,不再是被動地去閱讀已發表的內容。但網路上的大多數業務都是大公司組織、變現的,並且它們還擁有大量的資本和控制權。
Web 3將會利用一個分散的社區來運行網路,並使用開放的協議來取代這個集中的企業平台。簡單地說,它把 Web 1的開放性和 Web 2人的公共參與相結合。
「如果說以前的網際網路(Web 1)對出版商有利, Web 2號對大平台有利,而下一次的創新(Web 3)則是要將版權歸還給用戶和創作者」,李津對此進行了描述。
網路3的擁護者相信,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新網際網路將在很多方面改善目前的網際網路。
首先, web 3平台能夠讓開發者和用戶「變現」自己的行為和貢獻,這是目前各大平台所不具備的。
例如,現在的 Facebook就是靠收集用戶數據和目標營銷來賺錢的。臉譜網3版讓用戶可以「變現」自己的資料,還能從其它用戶身上得到啟發,並發表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在 Web 3中, Spotify允許歌迷從那些剛嶄露頭角的藝人那裡購買「股份」,作為贊助人,從而獲得一定的流量版權費。網路3中的優步是由駕駛員擁有的。
彭博雜志的專欄作者馬特·萊文表示:「Web 3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是,每一種產品都是一種投資機遇。」
其次, web 3的擁護者們相信 web 3的平台可以用一種民主的方法來進行管理,這是 Web 2所不具備的。在 Facebook和 Twitter等網路中,這些巨頭基本上都是獨裁的,他們可以讀取用戶的名字,禁止帳號,隨意更改規則。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 社會 網路則會把決策交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要做什麼。
第三,網路3沒有像 Web 2那樣依賴於廣告業務。這樣,人們就會有更多的隱私,更不會有人追蹤和發布有目標的廣告,更不會有大公司來搜集私人資料。
當然,這僅僅是 Web 3中一個非常理想的想法,這個想法是人們在 Web 3成形之後能夠從中獲益。事實也許是另一回事。
是的。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的 SkyMavis公司製作的一款視頻 游戲 Axie Infinity,該 游戲 通過 NFT和加密貨幣來激勵玩家,讓他們在玩完之後把加密貨幣換成現金。
在 游戲 里,玩家能夠「培育」出一個被稱為 Axies的人物,並且能夠操縱它與其它的玩家作戰。他們可以通過 NFT方式來獲取虛擬的土地,從而獲得一種稱為「Smooth Love Potion」或者 SLP (SLP)的數字貨幣。
Axie Infinity擁有數以百萬計的玩家,包括很多菲律賓人,他們靠打 游戲 謀生。但加密貨幣非常不穩定,一旦價格下降,玩家將會損失慘重。
這就像是一場賭博。沒錯,可是賭博也很成功,對吧?許多支持 web 3的人會說,你已經在視頻上花費了好幾個小時,你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