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帕金森綜合症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帕金森綜合征是由於原發性帕金森病以外的一些疾病,比如腦外傷、腦梗、腦出血、感染性疾病影響了基底節區域,導致產生帕金森樣的臨床表現。從臨床表現上來講,可以表現為和原發性帕金森病基本一樣的臨床表現,比如也會產生震顫、強直、姿態異常,這些是原發性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同時還有其他疾病的臨床表現,比如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梗死導致的,會有腦梗死的臨床表現;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導致的,會有顱內感染性疾病所特有的臨床症狀;腦外傷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還有腦外傷的臨床表現。
『貳』 帕金森綜合症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少數患者尤其70歲以上發病者可不出現震顫。早期常表現在肢體遠端,始於一側,以上肢的手部震顫為多見,部分患者始於下肢的膝部。
當伴有旋轉的成分參與時,可出現拇指、食指搓丸樣震顫。肌強直:肌強直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狀之一,主要是由於主動肌和拮抗肌均衡性張力增高所致。由於肌張力的增高,可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異常症狀,如瞬目、咀嚼、吞咽、行走等動作減少。
帕金森綜合症前兆還有例如起床、翻身、步行和變換方向時運動遲緩,面部表情肌活動減少,常雙眼凝視,瞬目減少,呈面具臉,手指精細動作如扣紐扣、系鞋帶等困難,書寫時字愈寫愈小,為寫字過小等。
帕金森綜合征患者有哪些治療方法
1、症狀波動劑末現象:該現象表現為左旋多巴的療效持續時間縮短,葯效減退大約的每四個小時後。隨著疾病的進展,「開」期越來越短,而「關」期越來越長。可能是腦內DA能神經元進行性減少,對左旋多巴的轉化能力和DA儲存、釋放能力減退的緣故。「晨僵」是發生在清晨的劑末現象。處理:(1)調整左旋多巴:增加左旋多巴給葯次數;換用或交替使用左旋多巴控釋劑。
2、酶抑制劑:使用MAO-B或COMT抑制劑,穩定血中左旋多巴和腦內DA的濃度。
3、加用或增加DA受體激動劑的劑量。
4、改善左旋多巴的吸收:減少蛋白攝入、使用西沙比利等胃腸動力葯促進胃腸運動。 「開-關」現象:這是左旋多巴治療晚期最棘手的並發症,症狀波動變得更加突然,不可預測,即所謂常突然出現,不可預測,通常和給葯時間沒有關系。處理:減少左旋多巴的劑量,增加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協良行具有D1、D2受體雙重激動作用,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其它患者可嘗試持續給予DA能葯物,國外有人報告使用左旋多巴直腸灌注、阿朴嗎啡持續皮下給葯有一定效果。
『叄』 帕金森綜合症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帕金森是病,主要由靜止性震顫、運動障礙、肌肉強直、運動姿勢為主的症狀。而帕金森綜合征是有其它疾病引起的,雖然症狀相同,但是發病原因是不同的。
網路下帕金森綜合症分為以下四類:
1、帕金森病。
2、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指外傷、中毒、葯物、腦血管病、腫瘤、腦炎等原因造成的帕金森綜合征。
3、遺傳變性型帕金森綜合征。
4、帕金森疊加綜合征。
帕金森綜合征至少包含幾十種疾病,常見的包括多系統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體痴呆、皮質基底節變性等,屬於帕金森疊加綜合征還有腦血管病引起的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腦炎、葯物或中毒、外傷等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其他腦部疾病引起的如正常顱壓腦積水等,屬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另外還有遺傳性相關的帕金森病。
『肆』 帕金森綜合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帕金森綜合症的主要表現有:1、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症狀,多由一側上肢遠端開始,手指呈節律性伸展和拇指對掌運動,頻率每秒4~6次,靜止時出現,精神緊張時加重,隨意運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可逐漸擴展到同側或對側上下肢,而下頜、口唇、舌和頭部一般很少受累。2、肌強直:表現為屈肌和伸肌張力同時增高,如關節被動運動時始終保持阻力增高,稱為鉛管樣強直;如肌張力與伴隨的震顫疊加,檢查時感覺到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稱為齒輪樣強直。3、動作遲緩:表現為隨意運動減少,主動運動緩慢,表情呆板,兩眼凝視,瞬目減少等。4、姿勢平衡障礙:表現為慌張步態等。帕金森綜合症主要的表現是,在早期的症狀,震撼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表現手和肢體的顫抖,開始是從一側的手開始,手指手會出現不自主的抖動,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會擴展到另一側的肢體或下肢發生碰撞的情況,也有的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如果出現嗅覺減退,或者是動作緩慢,特別是老年人,走路非常緩慢,動作也非常遲鈍,面部的表情是比較呆滯的,並隨著時間逐漸加重,會發現面容的表情越來越少,走路的肢體擺動減少,會伴隨一些失眠,情緒不穩定,精神行為異常等一些表現。
『伍』 什麼是帕金森綜合症它的具體症狀是什麼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其得名是因為一個名為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了這些症狀,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目前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類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症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症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醯酞苯類葯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鬱等葯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鍾,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鍾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痴呆的症狀。返回
帕金森氏病的診斷
一份有關中國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患帕金森氏病總人數已達172萬人,5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
1、帕金森氏病的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齶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鑒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鑒別困難要藉助輔助檢查。返回
2、鑒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征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鑒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
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道,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道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臟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徵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3)特發性震顫:
屬顯性遺傳病,表現為頭、下頜、 肢體不自主震顫,震顫頻率可高可低,高頻率者甚似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本病無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反射障礙,並於飲酒後消失、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性帕金森氏病鑒別。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症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干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5)Shy_Drager綜合征:
臨床常有錐體外系症狀,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經症狀,如:暈厥、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礙,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無效等,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6)葯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過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鬱葯物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有明顯的服葯史、並於停葯後減輕可資鑒別。
(7)良性震顫:
指沒有腦器質性病變的生理性震顫(肉眼不易覺察)和功能性震顫。功能性震顫包括:1.生理性震顫加強(肉眼可見),多呈姿勢性震顫,與腎上腺素能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也見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葯物的副反應。癔病性震顫,多有心因性誘因,分散注意力可緩解震顫。3.其它:情緒緊張時和做精細動作時出現的震顫。良性震顫臨床上無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異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徵性表現。
帕金森氏病的常規治療
治療本病,首先應對本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它是一個長期性的疾病,一般說來它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要長期地進行這種斗爭,要長期地跟保健,和長期地為治癒這種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須有長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療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真正特效的、能夠完全解決它的一個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界正在不斷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療現在主要還是綜合地運用各種方法來阻止或者是延緩它的發生和發展,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1、西醫治療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於腦內黑質細胞的減少引起的。黑質細胞象一個加工廠一樣能夠產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廠遭到毀壞,那麼腦內的多巴胺就減少了,腦內的另一個部位——蒼白球就會異常活躍,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
那麼如果我們把多巴胺葯物給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腦內多巴胺的含量,從而減輕蒼白球的過度活動,使得病人的症狀減輕。從目前來看,美多巴等葯物就是一種多巴胺替代物,當我們自己不能產生多巴胺這種物質,我們通過外界給予補償的方式來滿足身體的正常需求,維持身體的正常的功能。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種類的葯物如金剛烷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都是通過間接方式促進多巴胺的生成或者減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緩解症狀,但葯物治療存在著副作用多和長期應用後葯效衰減的缺點。
立體定向手術主要是針對蒼白球的異常活動,通過手術方法降低異常活動的蒼白球的興奮性,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現在還可以進行深部電極的刺激,又稱為腦深部核團刺激術(DBS),就是用一個電極來刺激剩餘的神經細胞來加快產生多巴胺物質,也可以彌補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現了另一種方法為神經幹細胞移植,尚處於研究階段。
2、具體治療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葯物治療和外科手術,二者都可以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1)葯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狀,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葯物是左旋多巴制劑(商品名為美多巴或息寧),自六十年代開始應用於臨床治療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臨床上最核心的葯物。葯物必須長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療,病情則會復發。在最初幾年葯物治療效果最佳,雖然多數病人長期應用仍然有效,但在長期服用以後,病人會感到葯物有效時間縮短,有些病人會產生「劑末」現象和「開、關」波動。葯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經過3-5年的治療後病情會變得難以控制,葯物的副作用與其療效會功過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療:主要有神經核團細胞毀損手術(細胞刀)與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原理都是為了抑制腦細胞的異常活動,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前者是在異常活躍的神經核團上製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後者則是埋植刺激器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從外科手術操作技術上講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均是將電極放在特定的腦內核團靶點上,之後進行刺激或毀損。
由於帕金森氏病人腦內病變的根源是神經細胞功能的減退,所以從理論上講,神經幹細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腦細胞)移植技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還停留在實驗階段,在臨床應用以前還要做更細致的研究,我們預計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手術治療帕金森氏病要擇人擇時。診斷明確的原發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術治療的適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對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寧)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長期服用以後療效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腦部的慢性疾病也會表現出類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狀,所以早期的患者並不是很容易確診的,應該找有經驗的神經科醫生進行一段時間的臨床觀察,結合必要的檢查手段(如磁共振檢查)和葯物治療,以明確診斷,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礙的最主要原因。由於帕金森氏病通常進展緩慢,並不是一個致命的急症,所以對疾病發展過程的觀察很重要,並不會耽誤患者的治療。術前診斷明確手術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於帕金森氏病緩慢進展的特點,所以並沒有一個必須要做手術的絕對期限,什麼時候來做手術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般來講,對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應首先採取葯物治療,葯物治療3~5年後效果減退,出現了「開、關」 波動現象,異動症和「劑末」惡化效應,病情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這時候就應考慮外科治療了。根據臨床對1,600餘例帕金森氏病手術的統計,80%以上的患者是在這一時期接受手術治療的。一般來講,相對年輕的,症狀集中在身體一側的,全身健康狀況比較好的病人手術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齡病人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狀況往往不太好,術後發生並發症的情況相對較多。
3)、 針灸治療
本病的針刺治療多以震顫熄風為主,體針常用穴位為四神聰、風池、曲池、合谷、陽陵泉、太沖、太溪等,可隨證加減穴位,留針時間約30~50分鍾,療程以10~15天為佳。頭皮針多以舞蹈震顫控制區為主要的刺激區域,根據症狀可配合運動區、感覺區及其他頭部經穴。本病的療程較長,應避免穴位疲勞,必要時可以考慮2組處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較為頑固,臨床上常使用電針,常用頻率為100~180次/分不等,以連續波為主,有時可選擇疏密波。
通常認為,針刺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機制關鍵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提高了腦內的多巴胺水平,並且有升高基底節區其它單胺類遞質的作用,可能與針刺對基底節殘存神經元的調節作用有關;②清除了神經損傷因素,針刺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應,並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復平衡後的自由基清除系統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機體免受過量活性氧攻擊,減輕腦組織損傷,對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經保護性治療作用;③減弱震顫肌電位的振幅、頻率,從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顫體征;④改善了病變腦組織的修復條件;有人觀察到針刺可一過性的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並使這一效應持續。無論是針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還是提高大腦內的血流狀況,均有利於病變組織的修復。
另外,理療、功能鍛煉等可起輔助治療作用。
帕金森病人的護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其護理主要在於指導和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晚期卧床的病人,其護理任務則越來越重。對帕金森患者的護理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膳食和營養:
① 可根據病人的年齡、活動量給予足夠的總熱量,膳食中注意滿足糖、蛋白質的供應,以植物油為主,少進動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療者宜限制蛋白質攝入量。因蛋白質可影響多巴胺的治療效果。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全日總量約40~50克。在限制范圍內多選用乳、蛋、肉、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適量進食海鮮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② 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供給應充足。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並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患者出汗多,應注意補充水分。
③ 食物制備應細軟、易消化,便於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質或軟食供給。
④ 飲食宜清淡、少鹽;禁煙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給。
(2)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本病早期,病人運動功能無障礙,能堅持一定的勞動,應指導病人盡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堅持四肢各關節的功能鍛煉。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運動功能發生一定程度的障礙,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此時宜注意病人活動中的安全問題,走路時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廁下蹲及起立困難時,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動作笨拙,常多失誤,餐食中謹防餐具。無法進食者,需有人喂湯飯。穿脫衣服,扣紐扣,結腰帶、鞋帶有困難者,均需給予幫助。
(3)加強肢體功能鍛煉:本病早期應堅持一定的體力活動,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四肢各關節做最大范圍的屈伸、旋轉等活動,以預防肢體攣縮、關節僵直的發生。晚期病人作被動肢體活動和肌肉、關節的按摩,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
(4)預防並發症:注意居室的溫度、濕度、通風及採光等。根據季節、氣候、天氣等情況增減衣服,決定室外活動的方式、強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預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尿便浸漬和褥瘡的發生。被動活動肢體,加強肌肉、關節按摩,對防止和延緩骨關節的並發症有意義。結合口腔護理,翻身、叩背,以預防吸入性肺炎和墜積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預後情況
從1988年以來,我們實行立體定向手術例數已經達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術療效應該說是肯定的,從總的情況來說,手術的近期療效即手術以後能夠立即呈現的療效可達90%以上。
那麼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家很關心這個手術的安全性,從立體定向的手術看,它的並發症只有1%~2%,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的機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後應及時地在有關的醫療單位就診,得到醫生的指導來進行保健,可更好地使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夠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實。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擊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應該說有的時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生命的堅強。我們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堅定信念,配合醫生向病魔發起新一輪的戰斗,最後戰勝這種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包括社會人士對這些患者們也要有一種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給予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對他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別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狀:運動遲緩;震顫;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個緩慢的、進行性的病變,一般不會很快地威脅病人的生命。
3、親朋好友和整個社會對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寬容和關愛的態度,及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對帕金森氏病患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陸』 帕金森綜合症有哪些症狀表現
帕金森氏症,有原發的帕金森症,有繼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這兩種病在臨床的症狀和體征的表現,應當說是大同小異,基本上是相差不多。帕金森總的臨床的症狀是分兩方面:1、患者的認知障礙,出現了記憶力、定向力、計算力等障礙;2、肌張力增高,有震顫麻痹、運動障礙、行走困難,尤其是在起始動作的時候,克服靜止的肌張力非常困難,走路小碎步,前沖步態等,這就是它的臨床上的症狀。繼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症狀可能就更多,它有不同的病因,比如有腫瘤、腦血管病,還有其他的重要的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帕金森氏綜合征。它除了有認知障礙、震顫麻痹以外,它還應該有它的原發病,比如腫瘤、血管病的一系列的症狀。專業的神經內科的醫師就很容易鑒別診斷,明確了診斷,才能制定好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柒』 帕金森綜合症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綜合征主要有五大症狀表現:
1、運動減少,患者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
2、震顫,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典型的震顫主要是靜止性震顫,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樣顫抖,有時下肢也有震顫。
3、運動遲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表現為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減弱。
4、強直,主要是肌肉強直,致使患者頸部,面部,四肢肌肉發硬,活動時費力,沉重,無力感,有時面部表情僵硬,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
5、其他症狀,主要是一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
『捌』 帕金森綜合症病症狀有哪些
帕金森綜合征的症狀包括:
第一、運動遲緩,是帕金森綜合征的核心症狀,一般患者開始動作的時候會比較慢,會出現始動困難。
第二、強直,是指四肢僵硬,一般帕金森綜合征的強直症狀,四肢不對稱,可能還會出現頸部的強直。
第三、震顫,帕金森綜合征的震顫一般不是靜止性震顫,而是動作和姿勢性的震顫。
第四、患者可能會出現肌陣攣的表現,會出現手或腳的肌張力障礙,以及出現姿勢異常,包括出現脊背彎曲的姿勢、駝背,還會出現凍結現象,也就是運動中突然停止或者猶豫。
『玖』 帕金森綜合症怎麼引起的有什麼表現
1帕金森綜合症是怎麼引起的
(1)年齡老化:60歲以後黑質多巴胺(DA)能神經元減少更明顯;減少至50%以上而致紋狀體DA遞質含量降低80%以上會出現症狀。
(2)環境因素與毒性暴露:外在環境某些化學物質可選擇性地破壞神經元而誘發PD,如甲基苯甲氫吡啶(MPTP)是一種選擇性作用於黑質紋狀體系統的神經毒性物質,抑制線性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活性,使ATP生成減少,並促進自由基生成和氧化應激反應,導致多巴瞎能神經元變性死亡。與MFTP分子結構類似的物質如殺蟲劑,除草劑等。重金屬鐵、錳、鉛等有關的工業環境暴露也被作為PD的危險因素。
(3)遺傳因素:10%PD患者有家庭史,呈不完全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遺傳易感基因有:CYP2D6B;細胞色素P4502D6L型基因突變;谷胱甘肽轉移酶u基因突變;少數家庭性P1)與γ-共核蛋白基因及Parkin基因突變有關。
目前普遍認為,遺傳因素可使患病易患性增加,並在環境因素及年齡老化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氧化應激、線粒體功能缺陷、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免疫異常、細胞凋亡等機制才導致黑質DA能神經元大量變性。
2帕金森綜合症在早期有哪些症狀表現
一、肌肉僵直,這是帕金森的早期症狀。出現肌肉僵直會影響到患者的行動能力。早期多從單側肢體開始,患者感覺關節僵硬及肌肉發緊。影響到面肌時,會出現表情呆板的「面具臉」,影響到軀干、四肢及膝關節屈曲的「三曲姿勢」。
二、合並其他症狀。有時患者還會合並出現語言減少和聲音低沉單調、吞咽困難、流涎、睡眠障礙、抑鬱或痴獃等症狀,這也是帕金森綜合症症狀的早期症狀之一。
三、帕金森綜合症症狀的早期症狀,靜止性震顫。震顫可以說是帕金森綜合症症狀最為明顯的特徵,可以說是診斷的依據,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會出現單側手指搓丸樣運動,其後會發展為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在靜止時出現不自主的有節律顫抖,變換位置或運動時,症狀可減輕或停止。
其它症狀:帕金森病患者還可出現多汗、便秘、油脂臉、直立性低血壓、尿頻、排尿不暢、尿失禁、性功能障礙、表情淡漠、情緒低落。
『拾』 什麼是帕金森氏綜合症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變性病,病因尚不明確,表現有4大特徵: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姿勢不穩。
帕金森綜合征相似但不同於帕金森病。說相似是因為其臨床表現可部分甚至全部類似帕金森病,不同之處在於帕金森綜合征的病因明確,即任何直接或間接破壞多巴胺的原因。常見的帕金森綜合征有以下幾種:一、葯物性。臨床上最常見,這些葯物包括氟哌啶醇、氯丙嗪、胃復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都可能引起帕金森綜合征。二、血管性。腦梗塞或腦出血等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多巴胺系統功能。三、中毒。包括重金屬、煤氣等中毒;代謝性疾病如肝豆狀核變性,尿毒症的末期也可引起帕金森綜合征。四、外傷和腫瘤。五、遺傳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綜合征的預後和治療都不同。帕金森病對補充多巴胺類葯物有效,帕金森綜合征對多巴胺類葯物治療效果差。葯物、腫瘤以及中毒等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解除致病病因即可治癒,外傷、血管性、嚴重中毒以及遺傳變性疾病引起的則難以治癒
帕金森病
醫康網 http://www.1kum.com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即震顫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是一種緩慢發生的選擇性的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喪失和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導致錐體外系的一系列症狀,以運動減少、肌強直、震顫和姿勢調節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據統計帕金森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高,在歐美國家為65.6~187.0/10萬人,國內報道為15.0~119.O/10萬人,位居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第2位,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2.0%以上,我國現有PD患者已達數百萬。男女比例相近或男性略高於女性。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病程較短,3~5年以後症狀逐漸加重,甚至出現痴呆,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廣泛開展的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帕金森病可能是在遺傳易感性基礎上由多種環境因素(內源性和外源性)綜合作用,在老化的影響下而引起的一種復雜性疾病。
本病的臨床表現與中醫學中「顫證」、「顫振」、「振掉」、「內風」、「痙病」等病證的描述相似。《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對本病的早期認識。其中「掉」即含有「震顫」之意。《華氏中藏經·論筋痹第三十七》說:「行步奔急,淫邪傷肝,肝失其氣……則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緩也。」所謂行走奔急,不能舒緩,恰如帕金森病的慌張步態。隋·巢元方撰《諸病源候論》,其在「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候」、「五指筋攣不能屈伸候」中進一步解釋了強直和姿勢障礙的病機。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有「金牙酒」治療「積年八風五痙,舉身蟬曳,不得轉側,行步跛蹙,不能收攝」等病,這些特徵很像帕金森病所出現的動作遲緩和步態障礙。金元·《儒門事親》記載一病案:「新寨馬叟,年五十九。……病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根據病案所載,老年男性,病因不明,如以精神創傷為誘因,慢性進行性震顫伴隨意運動障礙和憂郁色彩者,考慮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最大。至明代,對顫證的認識進一步深化,這一時期的許多醫家對顫證的病名、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方面均有較系統的論述。張景岳《類經·疾病類(一)》註:「掉,搖也。……,風主動搖,木之化也,故屬於肝。」樓英《醫學綱目》提出邪實為患,風、火、痰致病觀點。孫一奎尤為傑出,他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統一命名為顫振證,強調顫振不能隨意控制,指出:「顫振者,人病手足搖動,如抖擻之狀,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還對顫振的發病年齡和預後,也有科學論斷,說:「此病壯年鮮有,中年以後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陰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腎火,極為難治。」王肯堂《證治准繩》中總結出一套因人施治的治療顫振的方劑,代表方是治老人虛顫的定振丸(天麻、秦艽、全蠍、細辛、熟地黃、生地黃、當歸、川芎、芍葯、防風、荊芥、白術、黃芪、威靈仙)。迨至清代,張璐《張氏醫通》系統總結前人的經驗,結合個人臨床實踐,指出本證主要是風、火、痰、虛為患,同時還對顫證的相應脈象做了詳細論述。高鼓峰《醫宗己任編·顫振》說:「大抵氣血俱虛,不能榮養筋骨,故為之振搖,而不能主持也。」強調氣血虧虛是顫證的重要原因,並創造大補氣血法治療顫證,指出:「須大補氣血,人參養榮湯或加味人參養榮湯主之。」此法沿用至今,仍為治療顫證的有效方法之一。
從近20餘年的文獻報道中可以看出,中醫學者對本病的認識尚未統一,1991年11月經第三屆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腦病學術研討會上討論、論證並通過了「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准」試行草案,確定統一病名為老年顫證,將本病的研究向客觀化推進了一步。
【帕金森病的辨病論治】
【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
【帕金森病的調攝護理】
【帕金森病的分證論治】
【帕金森病的鑒別診斷】
【帕金森病的理化檢查】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
【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
【帕金森病的臨床診斷】
【帕金森病的其他療法】
【帕金森病的西醫治療】
【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
【帕金森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思路】
【帕金森病治療的名醫經驗】
http://www.1kum.com/l/index.php?c=/中醫治療/神經內科/西醫疾病診療/帕金森病
參考資料:http://www.1kum.com/pages/sjnk_pjsb.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