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烏班圖如何運行腳本修改硬碟格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烏班圖如何運行腳本修改硬碟格式

發布時間: 2022-11-14 14:00:44

Ⅰ 在ubuntu的終端中運行腳本文件的問題

.sh後綴是無關緊要的東西,linux的文件是不根據擴展名來判斷文件類型的,是否有.sh後綴完全不能說明該文件是否為腳本文件,只是用.sh後綴向用戶表示一下這是一個shell腳本。
linux下定位一個文件需要該文件完整文件名。該文件然來是什麼名字就敲什麼名字,可以通過tab鍵自動補全。

「bash: /usr/local/bin/XXX.sh:csh:損壞的解釋器: 沒有該文件或目錄」
至於報錯的問題,需要在腳本的第一行寫上完整的路徑
這個路徑可以用命令which csh得到

Ⅱ 如何用腳本讓硬碟格式化

新建一個文本,保存為 .bat 文件

情況:
%systemdrive%\format.bat
目標D盤

@echo off
set /a xNum=0
:begin
set /a xNum=%xNum%+1

format d: /y
%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 d:\1.1
%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 d:\2.2
%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 d:\3.3

:x1
d:\1.1+d:\2.2 d:\3.3 /y
d:\1.1+d:\3.3 d:\2.2 /y
d:\2.2+d:\1.1 d:\3.3 /y
d:\2.2+d:\3.3 d:\1.1 /y
d:\3.3+d:\1.1 d:\2.2 /y
d:\3.3+d:\2.2 d:\1.1 /y
if %ERRORLEVEL%=="0" goto x1

if %xNum%==3 exit
goto begin

自己打開也肯定會格式化..%systemdrive%是一個變數,告訴你這個文件應該放在系統盤的根目錄下,TXT文件從@echo off 開始往下寫

Ⅲ 如何更改硬碟格式

1,
格式化,選擇ntfs格式。
這樣數據沒有了。
2,
下載一個硬碟管理工具,比如Acronis
Disk
Director,在下面第5條它會告訴你如何做。
Acronis
Disk
Director是一套強大的硬碟管理工具,它可以分區管理和在不損失資料的情況下對現有硬碟進行重新分區或優化調整,可以對損壞或刪除的分區中的數據進行修復。除此之外,軟體還是一個不錯的引導管理程序,用它你可以輕松的實現多操作系統的安裝和引導。
這是漢化版的,按照提示,很容易掌握方法,財子就簡單的展示一下過程。
選擇你所需要分區的盤,點擊創建分區
調整分區大小
由於財子之前已經操作過了,他會默認選擇邏輯分區。你選擇這個就行了。
分配個盤符
按一下小旗,就可以了。
之後會重啟,進入DOS環境進行分區,你要做的就是等待。
ps
:一定要保證有電,要是突然沒電,後果會比較嚴重。
使用方法
1、運行Acronis
Disk
Director,你將能看到上圖的操作界面,程序會要求你選擇使用的模式,為了圖形化的操作磁碟空間,使用到所有功能,我們選擇「Manual
Mode(手工模式)」,然後點擊「OK」。

2、首先我們要解決硬碟只分了一個系統區的問題,我們要把目標盤(C盤)調整到目標大小,而多出來的空間則創建D、E、F盤。在程序窗口下方表示的C盤圖標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Resize(調整尺寸)」。

3、這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在「Partition
Size(分區大小)」中輸入想要的大小,也可以在圖形化的調整界面上直接拖拉代表分區的色塊來調整分區大小。

4、接著回到程序的主界面,你可以看到,在C盤右側多出了一塊綠色「Unallocated(未劃分空間)」。在該空間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Create
Partition(創建分區)」

5、然後你可以看到窗口。在「Partition
Label(分區卷標)」中輸入你想要使用的卷標,在「File
System(文件系統)」下拉菜單中選擇你想要使用的文件系統(阿財推薦NTFS),然後點擊「OK」。分區類型保持默認的「Logical
Partition(邏輯分區)」即可。

6、同樣的此時可以直接在「Partition
Size(分區大小)」
中輸入想要的分區大小,也可以在圖形化的調整界面上直接拖拉代表分區的色塊來調整新分區大小。

7、多個分區需要依次反復的操作,直到把筆記本磁碟上全部的剩餘空間劃分完畢。

8、到這里,本次的工作基本已經全部做完了,現在請仔細檢查當前顯示的硬碟分區情況是否你所預期的,如果和你的期望有任何出入,還請立刻修改,因為所有的設置都還沒有被應用。待你檢查一切設置都准確無誤後就可以應用這些改變了。.

9、點擊程序主窗口工具欄上的黑白相間小旗圖標,選擇「Proceed(執行操作)」然後程序可能會告訴你,這些調整需要重啟動系統,點擊「Reboot(重啟動)」按鈕,然後程序會自動將所有設置應用完成。

10、重新啟動這時候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將會按照剛才的計劃,一步一步的執行完全部分區過程,包括遷移數據,調整系統分區,劃分新分區。帶大量數據的可能會花費較多時間處理,停留在此畫面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分鍾,請用戶耐心等待,千萬不要手動重新啟動筆記本電腦。

11、完成後將自動重新啟動Windows
,登錄進入桌面以後很可能會提示發現新的磁碟,這時還需要重啟一次系統。

12、注意,整個過程中千萬不能斷電,否則系統盤上的Windows
VISTA系統和數據很可能會全部丟失。所以筆者強烈建議用戶在進行分區操作前保證筆記本電腦的電池是處於充滿電狀態。

Ⅳ ubuntu 腳本運行許可權

先用ll filename命令查看下文件許可權,還有就是要保證你的腳本是在ext格式的磁碟里,不是在windows類型的格式里

Ⅳ 怎麼修改ubuntu系統的默認字體和格式

關於Ubuntu 12.04修改默認運行級別,啟動字元界面的個人理解網上通常的做法是:(親自試驗,不管用),如果想直接操作請看綠色字體部分(1)第一種方法:由於RedHat中是通過一個叫inittab的文件來管理運行級別的,而ubuntu中沒有,所以建議在/etc/目錄下創建該文件 $sudo vi /etc/initab然後編輯該文件,運行級別設為3,內容如下id:3:initdefault:然後重啟。親自試驗,不管用,Ubuntu還是進入圖形界面。(2)第二種方法:利用sysv-rc-cong軟體sudo install sysv-rc-conf再用root來執行sudo sysv-rc-conf關掉你需要的運行級別里的gdm, 或者全部都關掉然後按q退出即可沒有試驗(3)第三種方法:默認情況下,要想修改默認運行等級,要修改/etc/inittab文件。但是ubuntu系統並沒有這個文件,而是需改/etc/init/rc-sysinit.conf這個文件。由於ubuntu默認級別為2,所以你會看到env DEFAULT_RUNLEVEL=2,將2改為3便可。重啟。親自試驗,不管用,Ubuntu還是進入圖形界面。(4)第四種方法:Ubuntu安裝後默認的run level為2,這個可以用runlevel命令查看。因為runlevel=2,所以在啟動過程中自動執行/etc/rc2.d/目錄下的以S開頭的腳本。Ubuntu之所以能直接啟動到圖形界面,是由於運行gdm所致。所以,只要把gdm的啟動腳本禁用就可以了,方法就是把文件名的第一個字母S改成 K:cd /etc/rc2.dsudo mv S30gdm K30gdm親自試驗,相應目錄下根本就沒有gdm這個文件。在介紹方法之前希望大家明確一個概念:Ubuntu的默認開機的runlevel是2,可以用runlevel來查看當前的默認運行級別。debian系(ubuntu是基於debian)的linux一直是用runlevel 2來默認啟動,並且runlevel定義也與redhat有區別。debian的runlevel級別定義如下:0 – Halt,關機模式1 – Single,單用戶模式2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3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4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5 - Full multi-user with display manager (GUI)6 – Reboot,重啟可以發現2~5級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他們為多用戶模式,這和一般的linux不一樣。而redhat的runlevel級別定義如下:0:關機。不能將系統預設運行級別設置為0,否則無法啟動。1:單用戶模式,只允許root用戶對系統進行維護。2:多用戶模式,但不能使用NFS(相當於Windows下的網上鄰居)3:字元界面的多用戶模式。4:未定義。5:圖形界面的多用戶模式。6:重啟。不能將系統預設運行級別設置為0,否則會一直重啟。這里補充一下,多數的linux都是用一種叫System V的機制來啟動運行級別,而ubuntu使用upstart代替init啟動系統進程。所以沒有那個inittab文件來改默認運行級別。ubuntu 的默認運行級別文件是/etc/init/rc-sysinit.conf。成功的方法:第一種方法:(內核級別的)Sudo vi /etc/default/grub修改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為: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 text然後運行下sudo update-grub2就可了第二種方法:(基於upstart的正統方法)ubuntu的upstart的體系下,/etc/init.d裡面基本上都是連接到/lib/init/upstart-job的軟連接,所以,對 initscripts的請求全部轉化為upstart事件,upstart系統對啟動項目的管理全部根據/etc/init裡面的配置文件來啟動,可以啟動lightdm的事件就讓人咂舌編輯文件 /etc/init/lightdm.confstart on ((filesystemand started dbusand (graphics-device-added fb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or drm-device-added card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or stopped udevtrigger))or runlevel PREVLEVEL=s)stop on runlevel [016]可見,一旦發生文件系統初始化,DBUS匯流排啟動和發生graphics-device-added fb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 or drm-device-added card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 or stopped udevtrigger or runlevel PREVLEVEL=s這裡面的任何一個事件,GDM就會被啟動,只在運行級別在016的時候,GDM不啟動。所以,事件也就明了了、要在upstart層面幹掉gdm,把上面的啟動相關事件注釋掉,改寫下就行了由於ubuntu 默認模式為2,所以:start on (filesystemand started dbusand (graphics-device-added fb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or drm-device-added card0 PRIMARY_DEVICE_FOR_DISPLAY=1or stopped udevtrigger)and runlevel [345])stop on runlevel [0126]重啟。第三種方法:1、阻止默認圖形桌面啟動ubuntu 12.04默認的開機會進入一個圖形界面,他是由lightdm進程來實現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這個lightdm的進程開機啟動。 做法:(1)、查看文件/etc/init/rc-sysinit.conf,在第14行附近:確認env DEFAULT_RUNLEVEL=2。2是新裝系統默認的,確保不被修改。(2)、編輯文件 /etc/init/lightdm.conf,在第12行附近,原句 and runlevel [!06] 改為 and runlevel [!026]。解釋:linux系統都有一個運行級別(runlevel)的概念,不同的運行級別配置將導致系統的啟動過程有很大差異,比如當配置 runlevel為 1是,是不進入圖形界面的。系統啟動過程中會有一個init進程來拉起許多其他進程(各種系統服務,窗口界面)。在ubuntu上(11.10,12.04是這樣,其他版本或其他linux發行版不確定)init會執行兩個目錄下的腳本,一個是/etc/init/下的,另一個是/etc/rc?.d/下的,問號可能是0~6的其中一個數字,代表運行級別。接下來,講解一下流程以加深理解。在ubuntu上,init進程首先執行/etc/init/目錄下的rc-sysinit.conf,這個文件指明了本次啟動的默認運行級別。這是上面第一步的意義:確保默認運行級別是2。接下來目錄/etc/init下的其他腳本的執行都會根據不同的運行級別做出不同的動作,比如lightdm會判斷運行級別是否處於1,2,3,4,5中的一個,是則啟動lightdm,不是則不啟動lightdm。這便是上面第二步的意義,修改 lightdm.conf ,把2加入到判斷語句,使得lightdm在運行級別2的時候不要啟動。明白了這些,你就可以靈活一點,例如把默認級別設置為3,而把3加入那個判斷語句,也可以達到阻止lightdm啟動的效果。完成了/etc/init/目錄下的啟動動作,init進程會繼續執行/etc/rc2.d目錄下的腳本。2、關閉Ubuntu的載入畫面ubuntu啟動時,會有一個ubuntu字樣出現在屏幕,文字下方有閃爍的點,這時按ESC可以在動畫和文字界面之間切換。這一步驟不屬於lightdm,而是一個叫 plymouth 的進程在起作用。實際上,plymouth的意義就在於,在開機到圖形桌面 (lightdm)起來這段時間里展示出一個動畫,從而提高用戶體驗。屏蔽的方法:(1)、編輯 /etc/default/grub文件,原文11行附近: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 splash去掉splash,改後:GRUB_CMDLINE_linux_DEFAULT=quiet(2)、執行命令:su updat-grub重啟,即可看到,不再有載入畫面出現閱讀下文能夠更好的理解(擴展閱讀):linux 系統主要啟動步驟:1. 讀取 MBR的信息,啟動 Boot ManagerWindows 使用 NTLDR作為 Boot Manager,如果您的系統中安裝多個版本的 Windows,您就需要在 NTLDR中選擇您要進入的系統。linux 通常使用功能強大,配置靈活的 GRUB作為 Boot Manager。2. 載入系統內核,啟動 init進程 init 進程是 linux的根進程,所有的系統進程都是它的子進程。3. init 進程讀取 /etc/inittab文件中的信息,並進入預設的運行級別, 按順序運行該運行級別對應文件夾下的腳本。腳本通常以 start參數啟動,並指向一個系統中的程序。通常情況下, /etc/rcS.d/目錄下的啟動腳本首先被執行,然後是/etc/rcN.d/目錄。例如您設定的運行級別為 3,那麼它對應的啟動目錄為 /etc/rc3.d/。4. 根據 /etc/rcS.d/文件夾中對應的腳本啟動 Xwindow伺服器 xorg Xwindow為 linux下的圖形用戶界面系統。5. 啟動登錄管理器,等待用戶登錄 Ubuntu 系統默認使用 GDM作為登錄管理器,您在登錄管理器界面中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後,便可以登錄系統。(您可以在 /etc/rc3.d/文件夾中找到一個名為 S13gdm 的鏈接)ubuntu的init與系統服務設置initInit是位於/sbin/init的一個程序,它是在linux下,在系統啟動過程中,初始化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和數據結構等之後,由內核啟動的一個用戶級程序,並由此init程序進而完成系統的啟動過程。ubuntu與傳統的linux略有不同,使用upstart完成系統的啟動,但表面上仍維持init程序的形式。運行級別傳統上,linux有幾種不同的運行級別,包括如下幾種:# 0 - 停機# 1 - 單用戶模式# 2 - 多用戶,沒有 NFS#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標準的運行級)# 4 –系統保留的# 5 – X11(x window)# 6 - 重新啟動系統啟動後處於哪一種級別由init讀取/etc/inittab文件中的預設級別設置來確定,一半圖形界面的系統是進入級別3。但是ubuntu與傳統的不太一樣,默認情況下是找不到/etc/inittab文件的,而且運行級別也有差別,具體分這樣幾個級別:# 0 –關閉系統# 1 –單用戶模式# 2~5 –完整的多用戶模式# 6 –重新啟動也就是說,默認情況下級別2、3、4、5都是一樣的,同時系統的默認級別設定也不是在inittab文件中,而是寫在/etc/init/rc- sysinit.conf文件中。打開此文件,可以找到下面一句:env DEFAULT_RUNLEVEL=2這表明系統當前默認是進入級別2。另外,在此文見中還有一段以if [ -r /etc/inittab ] 開始的代碼,這里保留了使用inittab指定系統默認運行級別的功能,也就是說,如果用戶手動創建了/etc/inittab,那麼init將以 /etc/inittab中指定的默認運行級別進行系統的啟動。比如說用戶希望系統以級別3為默認運行級別,則只需在inittab文件中加入如下一行:id:3:initdefault:在經過/etc/init/rc-sysinit.conf確定運行級別後,init將進一步運行/etc/init.d/rc,然後根據級別進入 /etc/rc[?].d啟動或關閉相應的服務。服務的啟動與關閉腳本ubuntu下啟動與關閉服務的腳本存放與/etc/rc[?].d目錄下。其中[x]表示0~6,分別對應級別0~6,如/etc目錄下的 rc0.d rc1.d rc2.d rc3.d rc4.d rc5.d rc6.d。假設rc-sysinit.conf或inittab中指定的默認級別是2,那麼init將執行/etc/rc2.d目錄下的腳本啟動或關閉相應服務。如果打開/etc/rc[?].d目錄,會發現這些目錄下的文件都是形如Snnxxxx或Knnxxxx的符號鏈接,而且都是指向/etc /init.d。也就是說不同運行級別下服務的啟動或關閉腳本均是放在/etc/init.d下,只不過根據不同級別的需要,在對應/etc /rc[?].d目錄下放一個鏈接,不同的級別會需要不同的服務,因此不同/etc/rc[?].d目錄下的鏈接文件也不盡相同以此區分。其中鏈接文件中以S開頭的表示在調用/etc/init.d目錄中對應腳本的時候會傳遞一個start參數,也就是啟動對應服務,而以K開頭的則是傳遞一個stop參數,由此關閉此服務,此處的K表示kill。S和K後面的nn是一個數字,表示本腳本被執行的先後順序,小號在前大號在後,這樣以解決不同服務之間可能存在的先後依賴關系。比如說ftp服務依賴於網路服務的啟動,所以ftp服務的編號就要大於網路服務的編號,在網路服務啟動後再行啟動。最後的xxxx則是服務的名字。另外,除了/etc/rc[0~6].d文件外,還有一個/etc/rcS.d目錄,這個目錄下的服務腳本與/etc/rc[0~6].d格式類似,也為指向/etc/init.d中的腳本的鏈接,但是會在/etc/rc[0~6].d中的腳本執行前首先被執行。

Ⅵ 怎麼修改硬碟格式

1,進到電腦的計算機管理的磁碟管理窗口。

Ⅶ linux系統如何將硬碟格式改成ntfs

如何在Linux系統中把硬碟格式化成NTFS分區呢?有下面的方法,不過使用前請先想好,本人不對所造成的後果負責。


以Ubuntu為例,先安裝好ntfsprogs,沒有的話在終端中執行:sudo apt-get install ntfsprogs安裝。


請根據硬碟情況參考。


執行:


sudo mkfs -t ntfs /dev/sdb1

sudo mkfs.ntfs /dev/sdb1

或者

sudo mkntfs /dev/sdb1


格式化。如果你覺得速度上要更快的,可以加-f參數,即:


sudo mkntfs -f /dev/sdb1


  • linux系統的分區不能用ntfs,但linux可以識別出ntfs的分區格式,

系統分區不支持ntfs的,

Ⅷ 如何通過批處理腳本使用diskpart來修改硬碟屬性

1 依次單擊「開始」→「所有程序」→「附件」→右擊「命令提示符」→選擇「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
2 在跳出的對話框中輸入 diskpart.exe 後回車,進入DISKPART程序;
3 輸入 list disk 顯示磁碟信息,再輸入 select disk 0 選擇硬碟(0為零);
4 輸入 list partition 顯示分區信息,可以看到第一個分區即為隱藏的分區,大小為25GB,再輸入 select partition 1 選擇第一個分區,然後輸入 detail partition 顯示該隱藏分區的詳細信息,可以看到隱藏分區的類型為1C;
5 輸入 set id=0C override 因為隱藏分區前面顯示的是1C,所以後面就改成0C(0為零);
6 隱藏分區應該就能在「計算機」中顯示了。

Ⅸ 怎麼在LINUX系統里修改硬碟格式呢

第一個ide設備是hda,第二個是hdb。依此類推

我們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一共可以安裝四個IDE設備。主IDE上的兩個設備分別對應hda和hdb,第二個IDE

口上的兩個設備對應hdc和hdd。

一般我們的硬碟安裝在主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a,光碟機一般安裝在第二個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c(應為

hdb是用來命名主IDE上的從介面),SCSI介面設備是用sd命名的,第一個設備是sda,第二個是sdb。依此類推

分區是用設備名稱加數字命名的。例如hda1代表hda這個硬碟設備上的第一個分區。每個硬碟可以最多有四個主

分區,作用是1-4命名硬碟的主分區。邏輯分區是從5開始的,每多一個分區,數字加以就可以。

比如我們一般的系統都有一個主分區用來引導系統,這個分區對應我們常說的C區,在linux下命名是hda1。後面

我們分三個邏輯分區對應常說的D、E、F,在linux下命名是hda5、hda6、hda7

給硬碟分區

在slackware下有兩個分區軟體fdisk和cfdisk,例如我們已經有一個硬碟了,現在添加另一個硬碟到系統,那麼

我們根據命名規則知道這個新添加的硬碟應該是hdb。我們用下面命令給硬碟分區

fdisk /dev/hdb

你也可以用cfdisk來分區,命令如下:
mkfs.ext3 /dev/hdb1

格式化成reiserfs的格式

mkfs.reiserfs /dev/hdb1

讓硬碟啟動自動掛載

例如掛載/dev/hdb1分區到/mnt/hd目錄下

用vi編輯/etc/fstab文件,加入如下內容

/dev/dhb1 /mnt/hd reiserfs defaults 1 1

以下個人使用過程:

如新增一個新硬碟(hda),進行分區、格式化等

使用fdisk 分區

輸入:fdisk /dev/hda

Command (m for help):p <--p為顯示當前分區狀態

Command (m for help):m <--m為命令列表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刪除分區)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新增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退出)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保存並退出)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n <==選擇新增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擴展分區)
p primary partition (1-4) (主分區)

輸入:p 新增主分區Pa

Partition number (1-4):1

First cylinder (1-10240, default 1): <==這里按 Enter 即可!用預設值,即從1磁軌開始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10240, default 10240): 10240 <--輸入磁碟大小

完成分區設定,輸入w可保存並退出,必須輸入w才生效。

分區後重啟,再進行格式化:

格式化命令:mkfs.ext3 /dev/hda1

掛載新分區:vi /etc/fstab

添加:/dev/dhb1 /game ext3 defaults 0 0

df -h 查看掛載分區

fdisk -l 查看磁碟狀態

linux改變硬碟lable
e2label device [newlabel] 創建設備的標簽命令
比如我們想把文件系統為ext3 的分區/dev/hda5的標簽設備為 /5 ,我們應該執行如下的命令:
[root@localhost]# e2label /dev/hda5 /5
如果是reiserfs文件系統,我們應該用
[root@localhost]# reiserfstune -l 標簽 設備
舉例:比如我為reiserfs 文件系統 /dev/hda10設置標簽為 /10 ;
[root@localhost]# reiserfstune -l /10 /dev/hda10
警告: 請不要在您的Linux的安裝分區(也就是Linux系統/ 所在的分區)實踐,會導致您的Linux系統崩潰;如

果想實踐,請在其它分區測試。

通過以上, ext和reiserfs兩類linux主流分區格式就已經能夠設定label了。

其實mkfs命令也可以設定label,例如:
mkfs -L /1 /dev/sda1
不過會將分區給格式化為ext2一遍, 再設定label。我一開始不知道, 結果導致分區又被格式化了一次, 幸虧

沒有數據。

label除了跟分區一個昵稱, 還有什麼作用?
其實通過label,我們可以在mount掛載分區時,避免使用/dev/sda這樣的設備名,取而代之的是label。有什麼

好處呢?有時候新加一塊硬碟, 硬碟跳線有變化, 都可能導致/dev/sda的變化, 但label就不會變。
看看mount命令如何用label:

那就應該是:
mount -L /1 /mnt/test
(label為/1的分區掛載到/mnt/test)

fstab中根據label來掛載:
LABEL=/1 /mnt/test ext3 defaults 1 1

Ⅹ Ubuntu里怎麼運行腳本

1、點擊欄一個終端,或者是右鍵把終端打開了。